范文网 论文资料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通用)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通用)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第一篇: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贴近中心、服务中心、成为中心——新时期工商联工作探讨2004年,孝义市GDp完成61.1亿元,比1999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完成9.27亿元,农民人。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

第一篇: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

贴近中心、服务中心、成为中心

——新时期工商联工作探讨

2004年,孝义市GDp完成61.1亿元,比1999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完成9.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156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名列前茅,进入全国县域经济提升最快的100个县(市)。民营企业区域跨跃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GDp占到全市的83.4%,上缴税金占到全市的91.6%(除驻市企业外),解决就业占到全市的60.8%。可以说,民营经济是孝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劳动就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商联定位为“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怎样与时俱进,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创造工商联工作的良好环境

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动力和工具。民营经济和民间商会是市场经济的双生子,不可分割、互为依存、命运与共、相得益彰。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要适应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赋予工商联相应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在工商联换届时,市委适应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方考察、充分酝酿,根据“懂经济、擅沟通、有魄力、有思路、年轻化”的用人标准,为工商联配备了专职党组书记和秘书长,2004年,又配备了一名专职副会长,现在专兼职工作人员6名,驻会工作班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充实,为加强工商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确保工商联工作有章可循。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工商联工作,市委在参照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两个规范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工商联的性质、地位、作用,确立了工商联作为经济类行业商会业务主管单位的定位,解决了多年来制约工商联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对基层商会的工作原则、组建条件、有关政策要求、成立程序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彻底解决基层工商联(商会)长久以来“班子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经费不到位、活动不开展、会员不认同”的老大难问题。同时,通过制定实行学习制度、兼职会长轮值制度、会长办公会议制度、常委会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和设立“两股一室”, 即经济联络股、组织宣传股及办公室,建立起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精干高效的驻会机构。

三是改善工作条件,为工商联工作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给工商联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市委在实行集中办公过程中给予优先考虑,尽最大程度满足了工商联的办公用房,将工商联办公室增加至3间。另外,积极鼓励工商联发挥职能,靠自身努力改变落后的办公条件,近年来,工商联投资近3万元更新了全套办公设施,实现了网上办公,为工商联工作创造了宽松、方便、快捷、优良的工作环境。

二、适应形势、创新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商会工作

面对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通过合适的助手来做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道路发展?我们充分发挥了工商联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天然联系,发挥了其三性中的民间性作用,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工商联去破解。为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我们除在政策给予一定的倾斜外,还高度重视工商联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工商联工作网络。特别是在行业商会组建中,我们大力鼓励,极力倡导,全面支持,放手发展,不仅在工作经费上提供帮助,而且由市有关领导全程参与行业商会的建设工作,行业商会以其崭新的面貌登上经济大舞台,并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是组建我市外籍商会

我市浙江籍在孝经商人员有200多人,流动性大、行业分散、人员涣散,给各方面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市工商联主动深入到他们当中,帮助他们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孝义市首家外籍商会—浙江商会,市工商联作为浙江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浙江籍在孝人员在当地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政府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有了助手。

二是组建行业商会

行业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组建行业商会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服务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工商联创新服务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通过协调部门利益和行业发展,按照“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五自”办会原则,成立了孝义市建筑装饰商会和焦炭商会。为企业间加强合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合作平台,同时对于实现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他如耐材商会、餐饮服务业商会、五金商会、养殖业商会的筹建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三是注重加强基层商会建设,不断夯实商会组织基础。

建立基层商会是商会网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手段。基础打不好,商会活动就没有对象、没有着力点,就体现不了商会这个“娘家人”的定位。去年我们对新义街道分会实行了换届,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西辛庄镇商会于12月23日正式成立。进一步充实了商会的领导班子,提高商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将基层商会建设成为民营企业“信得过、靠得住、能服务、会办事”的“好娘家、好桥梁、好助手”。

通过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市工商联开展服务有了平台,提供服务有了载体,服务能

力日益提高、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领域日益延伸,商会真正成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集散地、人才汇聚地、经验交流地、权益维护地以及团结协作地,为当好市委助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商会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一是发挥商会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方面的积极作用。

工商联是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通过工商联界别安排民营企业家担任市人大代表的32 名,吕梁市人大代表7名,省人大代表2名;政协委员56 名,吕梁市政协委员7名。民营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通过递交提案、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提出建设性建议。如:《关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关于鼓励发展非煤产业的建议》、《城市建筑市场急待规范》、《发展民营经济工商联作用不可替代》、《民营企业急需小额贷款担保》等等。市委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答复,其中涉及到全局利益的部分建议已经吸收到当年的市委工作报告中。

同时,在广泛借鉴省政府、吕梁市及其它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委托工商联在全市民营企业家中民主推荐选举出了15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作为市长特邀联络员。联络员平时如遇有行业及企业重大问题,可随时向市长汇报,市长有义务接待并听取汇报;政府在研究制定涉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及对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时应邀请联络员参加。市长特邀联络员制度的实施为民营企业家开辟了一条更为便捷、更为灵活的参政议政渠道。

二是发挥商会在政企沟通、对外联系中的积极作用。

1、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外出考察、开拓市场。

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就必须积极开拓市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企业与沿海城市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今年初,市委副书记郭保平、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荣庞带领民营企业家一行16人赴浙江省对该省的民营企业及行业商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为我市行业商会 的组建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山西省首届民营企业交易会召开时,市委领导亲自带队,选择我市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从事“绿色产业”的金绿禾、旺达、晶然、生辉等民营企业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帮助民营企业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树立起做大做强自身企业的信心,而且为民营企业家加强对外联系,扩大招商引资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

2、提供信息服务,加大与民营企业的沟通渠道

为加大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力度,我们进一步拓宽与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发布信息、订阅报刊、举办座谈会等手段与企业建立了方便快捷的沟通桥梁。两年多来,市工商联共编写了44期会讯,在省、地各类媒体共发表各类稿件40余篇,将省、地、市有关部门的工作动态及各种产业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会员企业,扩大了民营企业家的知识面;为会员企业订阅体裁各异、内容丰富的刊物为会员企业源源不断提供着可咨借鉴的各种知识、信息,对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管理技能带去了极大的帮助。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宣传报道力度,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誉,营造了一个“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创业氛围。

3、加强培训活动,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人士的经营水平,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积极组织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科技知识、现代企业管理、WTO知识的培训教育。先后组织和参加了《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加入WTO》、《高效企业管理研讨会》、《纪念党的生日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山西民营企业家管理论坛》、《新时期的政府、商会与民营企业》、《焦炭形势报告会》、《2004晋商国际论坛暨当代经理人山西企业高峰会》、2005年3月10日,我们组织工商联执委以上人员学习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三十六条)。等专题讲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既丰富了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生活,又提供了相互交流、广交朋友、了解外界、提升素质的沟通渠道。在培训活动中,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发展目标、认知能力得到了一次次的大提高、大促进,大改观。

4、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帮助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引导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重点推进、全面带动。2002年10月,我们组织金晖煤焦有限公司参加了在怀仁举办的山西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论坛,与参会的全省民营企业共同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全面提升我市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并专门撰写了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提交大会进行交流参考。

三是发挥商会在发展经济、回报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根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德行并重,扶危济困、共同富裕、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道路,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1、发挥商会引导职能,促进非煤产业发展。我市的经济主要以煤焦铝铁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结构单

一、后劲不足,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工商联通过认真调研撰写了《大力鼓励发展非煤产业》的提案,对我市的经济现状、发展方向、区域优势等方面作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引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思考,同时大力宣传、引导企业走可持续、科技型发展道路,金绿禾、田园阳光、晶然、华禄等一大批新兴绿色企业群迅速成长,构建出我市多元化的产业支柱,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2、引导企业参预

显得突出和重要了。我们自身的素质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能不能达到党和政府的要求,能不能满足会员及广大非公企业的要求,更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关系到我们这个组织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当前工商联的工作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看挑战大于机遇。这就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强化素质,学习本领,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以下四种能力,强化八种素质。

第一,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这包括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的素质和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的素质。商会只有树立大局意识,顾全大局、掌握全局,才能真正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能,才能通过参政能力的提高,扩大工商联(商会)的社会影响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不深入实际,缺乏在大量日常、纷繁、琐碎的事务中发现问题的素质,就不可能产生有份量的议案、提案、发言、报告,就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工商联的参政议政就会流于形式。因此,首先要通过强化两种素质来提高工商联参政议政的能力。

第二,提高凝聚人士的能力。这也包括两大基本素质:因势利导、善于教化的素质和是非分明、主持公道的素质。工商联是做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要培养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在代表人士中开展“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工作是工商联基本的职责。把代表人士团结在工商联周围,要靠我们懂政治、懂政策、懂业务,也要靠我们的人格魅力、人文关怀、人性风采。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教化的力量。非公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匡正舆论、澄清视听的作用,要强化这方面的素质,树立典型,宣传贡献,表彰先进,从而不断提高工商联在非公经济人士中的整体形象,提高我们凝聚人士的能力。

第三,提高服务政府的能力。它包括规范企业、防微杜渐的素质和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素质。工商联作为桥梁,一头联系着非公企业,一头联系着党和政府。为政府服务,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政府就要了解政府,非公经济只有符合这个大方向,才能实现可持续、跳跃式发展。规范企业行为,防微杜渐,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妥善解决掉。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矛盾多发期,矛盾错综复杂。工商联要有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素质。在一些社会矛盾问题上,往往工商联出面比政府直接出面有利。工商联(商会)既是党委序列的正式在编的一个人民团体,又是一个极具民间性和经济性的工商界的群众组织,优势互补性很强,这样有利于工作,更符合国情。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改革的重心正在从经济领域转移到社会领域。中国政府正朝着“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迈进。在这场变革中,一支社会改革中的重要力量——非盈利性、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正在迅速兴起。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在党的领导下,政府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政府将成为高效运转的政权组织形式,社会团体将与政府积极合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合作模式。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工商联(商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组织网络庞大、组织体系健全、组织动员能力强等特点和优势。

第四,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包括协调斡旋、公关沟通的素质和咨询诊断、答疑释问的素质。在与方方面面的接触中,要学会说话的技巧,穿梭在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要讲策略有方法,通过很小的成本来办大事。因此,特别是中层干部要提高这个能力。对工商联干部的要求比政府干部高,和气待人、笑脸相迎、反复协商、求同存异等都是基本素质。工商联不是企业的上级主管,又要对企业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要让企业相信你就要有方式方法。咨询诊断、答疑释问,体现工商联干部的业务素质。工商联干部要懂管理,能从宏观经济走向上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所提示。商会职能最后的落实靠干部的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企业管理业务水平。

总之,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工商联的工作,什么成熟就干什么,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干什么就干出彩来,我们不能等、靠、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工商联在市场经济中已不再是一个无关轻重的组织,而是处在改革开放这一事业的前沿的排头兵。因此,要有信念、有理想、有精神,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困难和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论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第4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论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

论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现阶段,通过信访渠道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表达参政议政的意愿,反映对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对司法机关的捕诉判

决不服提出申诉,要求维护自身权益等问题日益增多。因此,人大信访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特别是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加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探讨和思考。

一、充分认识人大信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1、人大开展信访工作的由来和法律依据。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召开,大会秘书处组织了专人负责进行处理关于群众的祝贺信、社会主义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设立了常设机关“人民接待室”专职来信来访,并且制作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接待室”的牌子。由此,人大开始了接待信访的工作,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宪法。而后历次修宪都明确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理人民群众对上述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从权力的表现和归属来讲,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都要受到人民的监督,也为人大开展信访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从人民代表大会50年的历程来看,信访活动也是人民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重要途径。人大内部设立的信访工作机构,实质上是行使这项权利的职能部门之一。

2、人大信访工作在人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法的有关表述决定了人大信访工作的法律地位,它不同于一般部门的信访,具有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行使职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宪法和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环节。其次,人大信访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并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法治的基本含义就是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法治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治的实质是人民高于政府,政府服从人民。信访是实现人民意志的一种方式,由此看出人大信访工作肩负的责任也是加快和促进实现法治化国家的根本保障之一。再次,人大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是人大面向社会和群众的一个窗口;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是各级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途径,事关社会稳定,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通过信访工作,可以体恤群众疾苦,感受群众情绪,进一步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全国人大1954年第一届一次会议设立“人民接待室”以来,近50年的发展与演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人大信访越来越成为人们强调做人的尊严,维护自身权利,表达参政议政意愿的重要途径。同时,人大信访工作机构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促使了信访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之一,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人大信访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1、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逐步提高和期望值的增大与现实生活中人大的地位、作用始终停留在宪法和法律理论上所赋予的高度不相适应。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虽然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监督“一府两院”的职权,但对监督的要求、范围、内容及程序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得监督的操作性不强。人大的权力还受到各种制约,导致了人大信访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相应的受到限制。

2、人大信访工作未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还停留在“收收转转、访访谈谈、不痛不痒”只靠文书往来的局面上。认为人大信访工作可有可无,采取敷衍应付的错误思想,始终把人大信访看作是政府的一般信访部门,没有把人大信访监督当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使信访仍处于低层次的转办交办督办状况。

3、从近年来信访的案件统计中看,34的来信,75的来访属涉法问题。其中,涉法问题70左右是不服司法机关处理结果的申诉,重复访、缠访中涉法问题达到了90。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监督制度不完善,体制还不健全,难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监督工作一直是人大亟待

加强的薄弱环节。

4、人大信访机构的设立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虽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设置有信访机构,但信访人员编制、工作所需设备、岗位补贴等问题还未得到落实。普遍存在工作量大,人力不足的情况,兼职现象严重,忙于日常工作,难以深入调查研究,办好信访工作。

5、工作人员、信访群众的法律素质低,人大代表在信访工作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来信来访的情况反映和接待工作中可以看出,存在着当事人不清楚支持自己主张的法律依据,只是朴素地、真实地反映自己不满的事情,而且夸大事实歪曲事实、无理取闹的信访案件也不少。有一些接待群众的工作人员把握政策、法律也不够准确,存在着误导现象。在信访件中,群众有事直接找代表或人大代表主动替群众反映情况的几乎没有。

三、强化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的现实意义

1、信访是改进人大工作,强化人大职权的信息源和平台。从历年来人大信访的对象看,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从信访涉及的内容看,包括了所有领域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反映着民声民意。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信访,可以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人大决议、决定贯彻落实的情况,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对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申诉和意见,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腐败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了解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疾苦、危难和要求,这些都是人大开展工作十分宝贵的信息源。人大通过信访这一信息源,可以发现多方面需要监督的问题,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对由它产生的国家机关实施强制性权力的监督,使问题得到及时有力的解决,这对强化人大职权,发挥人大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信访是加强人大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强化剂。当今社会,法律对人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进行调节的领域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只有司法公正,才有法律的公正。当前,我国正处在逐步推进法治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还未得到根除。由于体制的原因和人员素质的关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粗暴执法的现象屡见不鲜,司法机关内部制约机制往往难以奏效。人们寻求公正,向权利机关信访是他们遭遇司法不公最重要的选择,这种期待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促进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信访是公民权利法律救助的另一有效措施。当司法、行政机关办案不公,不依法行政,必然使公民权益受到侵害。在此种情形中,公民信访指向的对象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司法、行政机关,国家机关处于强势、主动地位,信访人处于弱势、被动地位。通过信访,人大就可以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依法责成行政、司法部门重新处理,纠正偏差,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后得到外部的法律救助性的帮助,也就成了公民权利的补救性保障。

4、信访是人大监督的前哨站。信访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信访,就是重视人大监督。实践中证明,搞好人大信访工作对促进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促进工作监督,支持和改进“一府两院”的工作;促进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推动国家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四、做好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

个方面

1、提高认识,增强人大信访监督意识。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最天然、最直接的渠道。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通过信访渠道,作为权力机关可以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以便代表人民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权力机关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实现好和维护好的具体体现和根本所在。我们应该以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对照检查信访工作,切实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搪塞、敷衍、推诿、扯皮等不良作风,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人大信访工作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做好人大信访工作要注意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依靠人大代表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开展人大信访工作是搞好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下情上达,及时帮助人大常委会掌握群众上访信息。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分布在各行各业,可以帮助人大常委会及时了解掌握一些社会动向。作为人大代表也有责任、有义务将来自本选区内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人大常委会反映。为本选区群众仗义执言,维护好本选区群众的基本利益,本来就是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上情下达,及时帮助人大常委会或“一府两院”等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转交督办;政府等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对一些群众有误解或不了解事项作些解释工作,使群众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人大信访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就可以有效减少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将紧张激烈矛盾争端消弥于无形,缓解党群、干群紧张关系,通过人大代表做群众思想工作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健全人大信访工作责任制,逐步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针对目前人大信访工作现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积极探索符合人大工作实际的信访运行机制。做到五个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场地经费到位。

4、加大信访监督力度,抓好重点案件的办理工作。一是构建人大信访工作和个案监督的互动机制,把个案监督与信访监督结合起来,每年从信访案件中抽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反映较为普遍性和影响面较大的几个案件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重大案件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解决上访者问题的同时,“一府两院”的工作也受到了监督。二是人大信访工作与人大的视察、执法检查、民主评议和选举、任免干部等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带着信访抓监督。通过信访,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对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申诉和意见,对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腐败行为的检举和控告,这对人大开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三是建立人大与“一府两院”有关负责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重大疑难案件。加强联络沟通,齐抓共管,形成信访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在新的历史时期,信访工作任务艰巨而责任重大。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处理好信访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开创人大信访工作新局面,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国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法制建设的各项任务,我们必须自觉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大信访工作的根本指针,把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必要措施做好人大信访工作作为加强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更好地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重大举措,使人民群众能通过人大信访工作感受到人大及其常委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力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和执政为民、亲民爱民的新风,更加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篇: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

作者:李宽宽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9期

摘 要: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能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已成为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企业党建工作如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勇于变革,不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以党建工作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创新,促进企业和谐快速发展,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去努力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制度创新。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a)-0217-0

2创新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因循守旧就要落后挨打。对企业来说,创新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说的“只有创新,才能超越”,“不创新,就死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企业的创新内容,不仅包括生产工艺的创新、生产产品的创新、市场营销的创新、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等,还包括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

在我国的多数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中,党组织肩负着领导企业员工推进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工作,承担着加快企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能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的党建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企业所有的创新内容中,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其他的创新,堪称企业所有创新的“灵魂”。

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已成为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企业党建工作如何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勇于变革、敢于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如何以党建工作的创新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通过党建工作的创新更好地促进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问题, 促进企业和谐快速发展;如何以党建工作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等等,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创新是推进我们党的建设,使党不断解决自身的各种问题、经受住各种考验的重要保证。结合平时的学习、工作和实践,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对企业党建工作观念进行创新。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一切创新首先都是源于观念的创新,先进、正确的观念将促使企业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企业党建工作观念创新是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也是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引擎和推动力量。因此,企业要实现党建工作创新,首先必须对党建工作观念进行创新。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了,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不少企业的党建工作仍没有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影响,党建工作未彻底解放思想,因循守旧,观念落后,思维僵化,还缺乏创新的锐气,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率上升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在企业一些职工中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滋生;加之我国民主化进程在不断推进,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公民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企业党建工作处于广大职工的广泛监督之中,因此新时期党建工作不仅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超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寻求与新时期党建工作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路。比如,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广大党员和职工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的平等关系;党建工作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注重精神领域和思想上的沟通;努力为广大党员和职工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等等。党建工作者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既要善于坚持和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又要在新的实践中大胆地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总结新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努力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总之,党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以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愉悦的心情,真诚、坦荡的襟怀做好党建工作,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其次,要对企业党建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的需求,不断对管理形式进行创新,不能受已有固定模式的束缚。同样,企业党建工作要得到发展,也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立足实际,不断对党建工作形式进行创新。面对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传统的党建工作形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党务工作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新形式和新方法,大力开拓创新党建工作活动载体,认真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有效的、先进的、创新性的党建工作形式之中并充分展现出来,在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比如,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党员的团队精神,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开展“知企业、爱企业、兴企业”等教育活动,培育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开展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当前高科技信息手段不断普及和推广,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平台,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为企业党建工作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企业党务工作者应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创立主题突出、

特色鲜明的“企业党员之家”QQ群、企业党支部网站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实现党建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只有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党建工作才会充满活力与生机。第三,要对企业党建工作制度进行创新。结合制度创新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创新指的是,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现有的党建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或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党建工作制度,或规范体系来推动企业党建和企业事业的持续发展,这样的改进创新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滞后于党建工作的实践,延用的制度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或是囿于旧的条条款款束缚住手脚,或是脱离企业发展实际适用性不强,或是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等等,既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作为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改革已经不适应形势的旧制度,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建立起新时期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就成了当前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建立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学习教育等制度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考核,把企业党建工作列入企业考核范围,在制定企业标准化考核方案中,加大党建工作内容的权重;建立人才培养、干部考核制度;完善信息采集制度,认真落实企业党建工作登记告知和年检年报制度,等等,逐步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同时要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提高党建工作制度的贯彻力和执行力,促使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民主意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充分保障党员享有的各项党内民主权利,经常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党员的监督。二是要认真抓好民主管理、厂务公开,让职工群众在重要工作中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期,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努力实现企业党建工作的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赋予企业党建工作以新的内涵。通过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进一步坚定企业领导班子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意识,进一步加速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姜敏.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企业基层党建工作[J].改革与开放,2009.

[2] 贾钢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3] 白小光.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D].山西大学,2005.

[4] 顾建键.党建新领域的开拓与执政能力的提升—— 略论中国共产党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J].理论探讨,2005.

第四篇: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将遇到新的挑战。面临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迎接这些挑战,除了从体制、法律上不断完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从“人的思想”这个方面先解决好问题,从而使人们能更好地投身于改革和经济建设,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步伐。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摆不上应有的位置,或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摇摆不定等言行,片面地认为搞活经济建设是“实的”,成绩立竿见影,思想政治工作是“空的”,看不出有什么显著的成绩,因此没有摆正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位置。从历史的教训可以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不讲政治是万万不能的;政治不能代替经济,但脱离政治的经济是不可能发展和提高的。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揉到一块来做,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快经济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的国民经济要追赶上发达国家,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我们党团结一致,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和实际都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丢了就会削弱党的领导,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东西的干

扰,才能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用“生命线”来概括和表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完成肩负的新任务,必须――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党的特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及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根本手段。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反复告诫人们:“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当前,我国已进入矛盾凸显期,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这项工作,各级党委要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每个党员都要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的可靠保证,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可靠保证;要深刻认识到由于国际国内的复杂因素影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还会尖锐化,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只能加强,绝不能忽视和削弱。要把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而奋斗的重要保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各级党组织要主动作为。要认真贯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抓实。再次,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树立表率意识,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相应地进行思维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于党长期执政的需要。同时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必须形成开放条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转变、模式转换,其根本着力点是要更加紧密地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的彰显,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理论保证作用、心理疏导作用、矛盾化解作用、团结动员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组织者和示范者。

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牢牢巩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必须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凸显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人、造就人、激发人、成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定位,在具体工作中见物见人,关注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从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生活需要、内心愿望出发,悉心解决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摆在突出位置,说做并举,说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群众急需处,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做到人、做到心。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设计要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既坚持先进性,又体现层次性,科学确定有利于社会改革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让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满生机与活力。三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彻底改变以往“说教式”、“运动式”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道去做,把解决人

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更多地运用思想的力量去征服人,用理论的力量去说服人,更多地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律等知识来熏陶和感化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尤其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人的方式,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机关文化等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建设,着力增强思想文化软实力,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四是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研究其新规律、新特点,着力思考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众化、时代化、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的问题,不断完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

作者:罗德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文章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总结为“轻重缓急、亲疏远近”8个字,指出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学会区别对待,同时,辅导员必须学会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学生工作的原则和尺度。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罗德明(1975- ),男,福建连城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办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7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高校辅导员是实施、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

在新形势下,高校扩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高校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化,自主意识鲜明,大学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学习、交往、生活、实践以及求职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新的变化也相应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辅导员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提出 “轻重缓急、亲疏远近”这一辅导员工作思路。

一、轻重缓急——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学生工作的性质、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人员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工作任务纷繁复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甄别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分清工作任务的轻重,分清主次矛盾。

(一)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时间管理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多做工作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延长工作时间。从长远的角度看靠延长工作时间解决繁重的工作任务并不可行,效果也很有限。而提高工作效率则不同,除非我们的工作效率已达极限,否则就还有改进的余地。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多做工作的目的是可行的。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时间管理。

古人云:“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做事也是如此,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完成效果也好。各种学生工作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会遇到千头万绪、问题繁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我们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到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集中力量解决它。

轻重缓急的实施有其理论依据和重要的现实意义。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从此,80/20法则在许多情况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表述为:在一个特定的组群或团体内,一个较小的部分比相对的大部分拥有更多的价值。在时间管理中,也有一个80/20法则,即假定工作项目是以某价值序列排定的,那么80%的价值来自于20%的项目,而20%的价值则来自于80%的项目。在工作效率的问题上,我们工作价值的80%来自于20%的重要工作。因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决定事情的优先级,安排好各项工作的轻重缓解,便能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判断轻重缓急,排定优先次序

从辅导员的工作出发,每个辅导员所处的学院不同,工作经验、水平和特长等有所差异,工作主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多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工作重心也应有所区别,否则就不能因时因地制宜,不能发挥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长,难以形成工作特色和优势。而在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时,根据学院、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找到三者的最佳契合点,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工作重点。对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出准确判断,这本身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并结合所处的环境,有所侧重。

那如何才能做到“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其进行层次划分。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时间的优先序列通常可以分为重且急、重但缓、急但轻、轻且缓四个层次。结合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经历和体会,笔者用真实的工作案例来说明这四个层次的含义。

譬如我们某一周的日常工作包括:通知各班学习委员周二下午到教材科领教材;开主题班会,部署学风建设工作;领导想了解一下学生经费使用情况,要求方便时到财务处查询学生经费使用情况;奖学金评定结果,周二上报学生处。在处理这些工作任务时,我们首先应该分析一下其轻重缓急,然后决定其时间优先序列。第一项工作任务急,如果不及时通知学生干部,耽误学生领书,就有可能耽误学生上课。但从属性来讲,它并不直接关系学生成长成才,可列为“急但轻”;第二项工作从时间上看并不是特别急,但从属性上看,学风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是很重要的,应列为“重但缓”;第三项工作虽然是领导要求,但是对于学生工作大局影响不大,领导也并没急着要,应列入“轻且缓”;第四项工作,奖学金评定涉及面广,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理应列为重要工作,同时时间也比较紧迫,应该列入“重且急”。

上例只是根据任务的属性和特点对一些常规工作进行了划分。事实上,要真正分清学生工作的“轻重缓急”还得结合所处学院、辅导员本人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譬如,每年一届的校

运动会是学校的重大活动,借此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对班级、学院甚至学校的学风建设大有裨益。因此,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应该列入“重且急”的工作。但是,如果本院学生运动水平不高,辅导员却生拉硬拽学生去训练,希望短期突击有所突破,反倒会惹学生反感。因此,对于本项工作的处理应该另有侧重,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精神风尚的塑造方面。

(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安全

高校突发事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最急的核心问题。例如,学生干部发现某位学生深夜未归,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马上向学校值班领导和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分头查找学生下落,直至找到学生。对于类似问题,辅导员切勿认为“学生都是成人了,不会丢的,明天自然会回来”,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是相当有害的,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会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对辅导员来讲,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够及时和妥当,对自身造成的阴影将持续终生,甚至无法面对学生和家长,背负一生的思想负担。尤其是新时期,很多高校都处于新开发的高教园区,新校园的环境特点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对于学生深夜不归等一些涉及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辅导员应在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又重又急”的弦。

二、亲疏远近——分析工作对象的现状,灵活沟通,掌握分寸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和学生接触的面最广、接触最频繁。绝大部分辅导员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属同龄人。年龄的相近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但是距离太近,往往又会削弱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效果。由于工作的关系,辅导员和不同学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也是有差别的,和学生干部交往多,接触频繁,而和普通学生交往少,沟通不多。这就涉及如何把握好交往的“亲疏远近”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致力于寻求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动态平衡,赢得学生的信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以增强学风建设的有效性,从更深层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处理好与学生干部的关系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掌握一条原则,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上,辅导员要强化老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树立为人师表的威信;生活中,辅导员要与学生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交流思想,相互沟通,但切忌感情用事、丧失原则。因为工作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交往较多,这种现象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把握好与学生交往的尺度。在工作中,尤其是“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力求公正,切不可在这些方面偏袒学生干部,更不能以此作为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对于经常交往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上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在物质上要让他们看得轻一点,让学生干部逐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担任学生干部并非为了物质利益,而是获得一个锻炼的平台和学习、成长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深层次的交往。”

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亲疏远近关系,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应用一些技巧,以求动态的平衡。其中,让学生干部既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又成为学生信服的班级领导,是辅导员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把握好“亲疏远近”的重要方面。而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的交往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

众所周知,学生干部事实上担负了对普通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职责,如果普通学生对他们不信任、不理解,那学生干部就很难发挥作用,也就会进一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积极效果。因此,一方面辅导员要协助树立学生干部的威信;另一方面也要与普通学生进行个别的、具体的交往和沟通,让普通学生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场合认识、理解辅导员和辅导员的工作。当然,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跟所有同学都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的沟通,所以辅导员就更加需要把握好跟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利用一切机会跟广大同学交流。同时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干部“亲、近、密”的关系,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个学生。

(二)处理好与普通学生的关系

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技巧。对于平时接触较少的学生,想要找他谈话时,应该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该同学的各方面情况和优缺点。谈话时先指出其优点,给予表扬,在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时,再适时地指出其缺点,希望其改正。一般而言,这样的谈话效果比较好。对学生干部,辅导员也应该根据其与同学关系的现状,适时地给予表扬和批评。当学生干部由于工作方法等问题在同学中引起非议,威信受到挑战时,如果辅导员还希望继续培养他,就应该在公共场合多表扬,指出其优点,让同学看到其长处。而在私下里多找其谈话,指出其缺点,并要求其改正。这样既有利于维护学生干部的威信,又指出了学生干部的缺点,有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

分清轻重缓急,把握亲疏远近,这是笔者十年辅导员工作的深刻体会。然而,辅导员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做好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辅导员本人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寻找不定模式中的潜藏规律,注重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在工作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并卓有成效的辅导员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8-26.

[2]陈江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7

(4).

[3]李品媛.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英)科克.80/20法则[M].冯斌,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杨仕勇.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诠释[J].教育与职业,2007(18).

[6]李大勇.试论建设和谐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20).

[7]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

(2).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