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的承包养殖问题
第一篇:奶牛场的承包养殖问题
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中国奶牛的小规模养殖比例较高(超过70%),因养殖水平低、奶牛生存环 境较差导致菌落控制不易;同时,粗饲料结构单
一、奶农不舍得花钱购买优质饲料,导致即使良种奶牛,蛋白含量也偏低。
根据国内外养殖经验,奶牛养殖是一个标准的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平均饲养规模至少要在50头以上,而我国饲养5头以下的比例为32.4%。
纵观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奶业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国家拥有的奶牛总数不如中国多,但产奶总量和质量却远远高于中国,正是因为中国新增的奶牛大多处于个体散养状态。而中国奶业的发展,也是基于数量上的粗放式增长,在单体增长上几乎无所作为。
我国落后的奶牛养殖模式是导致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下面是农村奶牛养殖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散养户较多,规模小,不能分群饲养、集中管理,集约化程度很低。没有机械化挤奶设备,手工挤奶,牛奶质量不能保证。
2、粗饲料种类单一,60%的农村散养户以干玉米秸为主,没有青贮玉米;90%的农户没有饲喂干草,95%的农户没有饲喂苜蓿干草。有30%~40%的农户缺乏青贮玉米知识,有70%的农户对全株青贮认识不够,以收获后青贮的居多,约占80%。
3、科学饲养意识较差,精粗比例不适当,违背奶牛的生理规律。在玉米“秸秆+精料”的日粮情况下,奶牛严重缺乏营养,产奶量较低,奶农为了提高产奶量,就一味加大精料喂量,精粗比例达到50:50~60:40,造成许多代谢疾病,治疗这些疾病又要支出一笔不小的费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
4、营养不平衡。精补料中能量饲料(玉米)的喂量过大,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的喂量严重不足,奶牛产奶量上不去,为了提高牛奶产量再加大精料的喂量,造成恶性循环,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5、奶牛品种质量差。目前存栏的奶牛40%以上是前几年奶牛发展高峰时从外地高价购买的,来源较杂,没有编号,没有系谱,没有配种记录。农户买回来后,品种改良意识差,随意利用黑白花奶牛的冻精配种,有的是外地牛场的淘汰牛,有繁殖道疾病,多次人工授精配不准后,改用本地黑白花公牛本交,品种较杂,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的提高。
6、饮水质、量不能保证。牛奶90%以上由水构成,充足清洁的饮水对奶牛尤其重要。农村养殖奶牛以拴系式为主,饮水定时供给,奶牛得不到充足的饮水,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缺水的地方用生活用水或泔水饮牛,夏季容易于腐败,引起消化道疾病。冬季饮用冷水或冰水,消耗了体内热量,而且饮水量受到限制,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
7、除个别大的规模户外,多数小区和几乎所有的散养户没有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人畜同院,卫生条件差,奶牛粪便没有及时处理,堆在牛栏里或自家院前院后,污染环境,乳房炎的发生比例高,达10%~15%。
第二篇:奶牛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选购奶牛只注重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目前,由于奶牛价格较高,农户购买奶牛时,只看重奶牛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到一些牛场或牲畜交易市场挑选奶牛。这种奶牛一般生产性能较差,因而价格相对较低。养殖户不知这些奶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生产性能不适宜继续饲养,或者因某种疾病影响正常的生产性能而被出售。农户购买后后悔莫及,效益低下,或不产生效益。
二、圈舍设计不合理,重复建设、场地利用率不高。农村养殖奶牛一般因陋就简,牛舍通常是利用废弃的旧房舍,或搭建简易的牛棚,建设时随心所意,没有科学依据,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因此,建造的牛舍很不合理,采光不好,通风不良,供水排水不便,牛舍结构简陋,食槽设计不合理,给饲养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运动场地与牛舍面积不成比例,造成很大的浪费或奶牛不能很好地运动,影响正常的生产。
三、日粮搭配不科学,粗、精饲料比例不合理。只有科学合理地搭配粗、精饲料,才能满足奶牛生长、怀孕和泌乳的营养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但是,多数农户缺乏必要的奶牛营养需要的基础知识,错误地认为精饲料越多越好,结果导致奶牛发生代谢性营养疾病。
四、泌乳期营养过盛,干奶期营养缺乏。多数养殖户认为 ,奶牛在泌乳期为增加产奶量而加强奶牛的饲养,过分看重精料的增加,造成营养过盛;而干乳期不挤奶,对营养要求低而大幅减少精饲料用量,随意降低营养成分,结果导致奶牛营养失衡、代谢紊乱、体弱、产后出现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五、防检意识淡薄,缺乏“防重于治”的观念。奶牛健康与否,防检是关键。多数农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不注重防疫检疫,不注重环境卫生,不注重消毒,致使奶牛出现种种疾病。日常管理不是注重平时的防检工作,而是在奶牛发病后才急于求医问药,造成投入增加,产出降低。
六、繁殖上注重冻精的价格,不求精液的质量。农户在奶牛的繁殖配种过程中,只考虑冻精的价格,而忽视精子的品质,往往造成屡配不孕,或犊牛的成活率低,后代生产性能差,经济上得不偿失。
七、挤奶时间长,干奶期短。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随意延长挤奶时间,有的挤到停奶为止。这样的生产管理往往造成奶牛体质下降,乳腺不能及时休整,影响下次的怀孕,从而影响后期的泌乳期。
八、奶牛淘汰不及时,养殖效益不高。近年来,因奶牛价位居高不下,多数农户对年龄大而受孕低、产奶少的奶牛不想及时淘汰,造成生产成本高,产奶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凡此种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奶牛养殖的发展和效益,使他们很难抵御市场风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正确引导农村奶牛养殖户的健康发展,本人结合多年农村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 、择优选种。选好奶牛品种是农户养好奶牛的基础。养殖户在购买奶牛时,首先要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鉴定奶牛的纯度,不能贪图便宜,要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选购。主要从以下方面挑选:年龄要年轻,膘情要适中,头面要清秀,肢蹄要良好,后躯要宽平,乳房要伸展,分布要均匀,具备上述特征的奶牛一般认为是生产性能较好的优良品种。同时,农户要到有种畜经营许可证、信誉高的奶牛场进行选购,选购时还要查阅奶牛的有关系谱档案、病历档案、防疫档案等相关资料,选购系谱清晰,性能优良,无病史,防疫良好的健康奶牛。
二、科学搭配饲粮,满足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奶牛的饲料大体可分为七大类: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1.青绿饲料。青绿饲料富含生物学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幼嫩多汁,适口性好,但能量相对较低,饲喂时必须配合其他能量饲料。
2.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青饲料切碎装入青贮窑或塔内,隔绝空气,经微生物厌氧发酵,制成的一种具有酒曲香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饲料。这
种饲料保持了青绿饲料原有的一些营养成分外,还增加了一些有益生物菌株,进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3.粗饲料。粗饲料主要包括青干草、稿秕类饲料等。粗饲料在日粮中占很大比例,但由于粗饲料纤维粗硬,适口性差等原因,影响奶牛的采食量。因此在饲喂前,粗饲料要经适当加工调制后再饲喂。这样可以改变原来的饲料体积和理化性质,便于奶牛采食,提高适口性,减少饲料浪费,提高营养价值。
4.能量饲料。在奶牛饲养中,常用的能量饲料为谷物饲料、麸糠饲料。一般情况下,谷物要加工粉碎后进行饲喂,粗粉比细粉好,压扁最好。这样便于消化、吸收,提高利用率。
5.蛋白质饲料。蛋白质饲料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微生物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蛋白质饲料要按其分类,结合各自的特性进行处理,按量饲喂。
6.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对家畜的健康,正常的生长、繁殖、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产奶牛来说,光靠天然饲料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是不够的,必须在日粮中补给。
7.其它饲料。其它饲料是指添加剂类饲料,主要包括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由此可见,每种饲料对奶牛都是非常重要的,奶牛在不同生产时期对饲粮的要求是不同的,农户在饲养奶牛时要根据奶牛个体情况分别对待,参照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对日粮进行科学搭配,以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日粮的搭配,首先要满足奶牛对干草等粗饲料的需求,然后适当搭配精饲料,粗饲料占到日粮的75%左右,粗饲料要经过加工调制(青贮、氨化、微贮、发酵等)后饲喂。精饲料要根据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加,一般为4∶1,即产4斤奶加1斤精饲料,并要合理搭配添加剂饲料。同时,要结合当地现有的饲草资源,合理开发种植一些优质牧草饲料,以提高养殖效益。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吸收外国的一些养殖先进经验,尝试利用全价日粮饲喂技术。
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1.农户奶牛场的布局与建筑。农户养殖以10-20头的规模为宜,在奶牛场建场选址时,要遵循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远离交通要道、有充足水源、便于粪便处理等原则进行选址。建筑时,为节省开支,不搞重复建筑,要合理利用原有设施,一次成功。让奶牛在“干燥、干净、舒适”的环境条件下生产生活。因此,在牛舍设计上,从牛栏、牛槽、牛床、过道、饮水槽、运动场、挤奶台以及舍内通风等方面都要非常重视,力图减少奶牛对环境、气候的应激。同时,粪便处理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农户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牛场的粪便、污水要按照有关法规,实现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防止重复污染,以保证奶牛健康、高产和奶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定时喂养。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喂养条件有利于牛奶的分泌和排出,也便于奶牛的管理。为了保证奶牛的正常生理和营养需要,要做到定时饲喂、定时挤奶、定时运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
3.确保干乳时间,加强饲养管理。在奶牛饲养中,干乳期时间是否充足,饲养管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下一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一般情况下,奶牛产奶到第10个月末,即进行干乳,要停止挤奶,保证干乳期在60天左右,让母牛休息,以利于奶牛产犊,再次泌乳。干乳期同样要重视奶牛的营养,以利于奶牛在下一次泌乳期内发挥更大的产奶性能。干乳方法有:逐渐干乳法、快速干乳法、药物注射干乳法等,农户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在干乳期内仍然要使奶牛增加运动,刷拭牛体,防暑防寒。
4.强化奶牛保健,保证奶牛健康发展。奶牛体况健康与否,是关系牛奶产品质量和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如牲畜口蹄疫、结核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农户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善待奶牛,搞好奶牛福利化饲养。在防检、饲料、环境、行为、卫生等方面,要强化奶牛福利与综合保健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牛病流行特点,实行定期检疫监测,程序免疫和定期保健驱虫。平时要做好圈舍、用具等的消毒工作,减少疾病的传播,为奶牛高产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
5.适时淘汰,及时补栏。一般来讲,奶牛的可利用年限大致为10年,超出 8年,奶牛的生产性能开始下降,不但表现在泌乳量上,而且表现在发情迟缓、受胎率下降、新生犊牛体格小等方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养殖效益会马上下降,甚至入不付出,在经济上很不合算。因此,农户要采取措施适时淘汰,减免不必要的资源和人员浪费。同时,为了保证养殖规模,要选购生产性能好的奶牛及时补栏,争取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联合,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增强创市场的意识。
农户在长期的生产营销过程中,形成的各自为阵的生产和营销方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农户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自我组织化程度,加强奶农联合。一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采取大户带动、户户联动的办法,推动公司制农业的大发展,形成农户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二要积极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优势绿色农产品为基础,营销大户为主体,按照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闹市场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闯市场的现代农商。三要下气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采取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市场主导的办法,把广大农村中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畜产品的农民培养成经纪人。四要大力扶持养殖大户。采取政府贴息贷款、担保贷款、以奖代助等多种形式,把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的奶农培育成营销大户,成为带领奶民闯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篇:哈密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哈密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农业稳市”的发展思路,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重点发展了以奶牛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确立了畜牧业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哈密市畜牧局在“南园北牧”、“兴边富民”战略的指引下,积极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 哈密市奶业发展情况
1、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稳步增加。截止目前,哈密市20头以上奶牛养殖户达到27户,百头以上奶牛养殖村达到4个。全市存栏牛2.4万头,其中改良奶牛1.1万头,较上年增长5.8% ,占牛总数的49% 。奶牛存栏数达11955 头,其中:后备牛、犊牛2100头;成年母牛9855头,其中:荷斯坦奶牛3683头,新疆褐牛4896头,西门塔尔牛1276头。荷斯坦奶牛泌乳期最高单产奶量达12吨,平均产奶量达到5吨;西门塔尔牛年最高单产奶量达3.2吨,平均产奶量达到3吨;褐牛年最高单产奶量达2吨,平均产奶量达到1.6吨。哈密市奶牛平均日产鲜奶 82.5吨,其中:往盖瑞公司交鲜奶的养殖户平均有64家,日交奶量8—12.5吨左右。奶农自销82吨左右,全年共生产牛奶31000 吨 ,较上年增长5% ,实现收入9300万元。
2、奶牛养殖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自2005年起我市先后承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暖棚建设等项目,共建成四座机械化挤奶站(长青牛场奶站、石油开发区奶站、沁城乡城西村牛场奶站、桃园农场奶站)。5个奶牛养殖场(回城乡澳牛奶牛场、卡米里荷斯坦奶牛养殖场、哈密市荷斯坦优质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桃园农场托牛所、长河集团长青牛场、沁城奶牛场),奶牛养殖小区(二堡镇奶牛养殖小区)1个。共养殖的荷斯坦奶牛1850头。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所养殖的奶牛占全市奶牛年存栏的17%,全市奶牛养殖大户有63户,其中养殖奶牛有544头。
3.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显现。养殖基地是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先进饲养方式,是奶牛养殖实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实现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牛奶的质量。哈密市2010年重点抓长河集团长青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学生奶”奶源基地,桃园农场荷斯坦优质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奶源基地,沁城乡奶源基地,回城乡奶源基地等4个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新建的回城乡奶牛养殖小区。我市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牛奶难卖”等制约因素初步得到解决,为我市的奶牛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近年来,哈密市结合科技示范户项目不断完善和加强信息咨询、养殖技术、配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方面的配套体系建设,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培训和咨询服务。全市共建牛改点35个(其中季节性人工授精点10个,常年人工授精点25个),年完成牛人工授精10000头,有利地推进了奶牛良种化进程。我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引进新品种,累计引进良种奶牛4887头,加快了奶牛品种改良步伐,对提高奶牛良种化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目前良种奶牛比例达到59% 以上。对于部分奶业基地我市畜牧兽医局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繁育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入场进行技术指导,奶牛死淘率明显下降,奶牛产奶量明显提高。疫病防制体系建全,哈密市有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乡有畜牧兽医站,村有防疫员,服务手段和技术日趋多元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 存在的问题
1.奶牛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高产奶牛比例偏低,形成高投入、低产出,影响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奶牛养殖效益明显下降,奶牛的主要生产成本是饲草料,约占60-70%,由于饲草料价格的上涨,奶牛饲养的经济效益显著下降。调查中发现,除了个别奶牛场由于优质优价效益变化不大外,几乎所有奶户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都在下滑,部分奶户甚至收支相抵,没有纯收入,差的奶户已经入不敷出,出现亏本情况,主要原因鲜奶收购价格偏低,良种牛引进及改良资金不足,制约着奶牛业发展壮大。
2. 饲养管理方式落后。缺乏基本的奶牛饲养知识和经验,又不善于学习、饲养管理粗放的奶户,规模小投入不足的奶户。我市奶牛饲养83%仍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分散饲养方式。这种方式管理粗放,设备简陋,环境卫生和防疫条件差,饲料配比不合理,原料奶品质差、产量低、成本高。直接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落后,并缺乏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饲草料基地建设工作滞后,造成产奶量不稳,夏季过剩,冬季不足。
3.奶业的公共服务和扶持政策不到位影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哈密市市乳业是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政府肩负着重要的调控责任。奶农对乳品加工企业原奶质量化验结果的不信任和对奶质的争议,基本原因是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奶质检验服务,原奶收购市场、饲料市场比较混乱,规范管理不够,人畜共患传染疾病还没有根治,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政府对奶业的扶持缺乏连续性和突破。
三、今后发展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级组织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出发,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作用,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把奶牛产业发展摆到应有的高度,坚持奶牛产业启动时扶持政策和举措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发展奶牛产业的宣传发动,倾斜工作力量,落实关键措施,确定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各级工作责任考核体系,逐级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区、市、乡三级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和浓厚社会氛围,推进奶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
2、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深化畜牧科技推广机制改革,加快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重点推广奶牛高产模式化养殖技术及品种改良、配方饲料、胚胎移植和重大疫病综合防治和检测等技术,加快推进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引导热爱养殖业的人高养殖业,鼓励科技人员转变服务方式,实行技术承包。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充分利用生物科学新技术改良奶牛,建立健全奶牛改良服务体系,加强区域内配种站点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引进高产荷斯坦细管冷冻精液和一定数量的高产荷斯坦奶牛,加快实施高产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加大奶牛改良力度,提高高产奶牛的比例,2010年底奶牛能发展到13000头。2011年要自繁自育2000头。提高良种的纯繁扩散速度;力争在2年内新增百头的奶牛村12个、200头的 10 个、500头的 4 个。加强对奶牛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大力普及机械化挤奶、智能化管理,为生产优质、安全、绿色奶产品创造条件。
3、建立引导基金,扩大奶牛公共服务。根据《哈密市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园北牧”、“兴边富民”战略,在统一规划、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全面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畜牧服务体系,把基点放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上,把切点放在发展规模化养殖上,把重点放在开发特色畜产品上,培育各具特色、各具优势的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壮大奶牛业商品生产基地。加大奶业扶持力度,制定扶持政策。由政府进行贷款担保,同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让养殖户能贷到款发展养殖业。但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批,扶持真正具备条件的农牧民。当前,在支持重点上,继续进行奶价补贴,提高奶价对于增加奶户收入,改善对奶牛业的预期,恢复奶牛业信心作用最为直接,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最理想的措施;改进畜牧兽医服务,落实扑灭疫病奶牛的政府补偿,净化奶牛种群,彻底解决传染病问题。支持集约化规模养殖,对一定规模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奶户、养殖小区和牧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支持改进饲养管理,对于饲喂青贮饲料的奶户继续给予一定数额的青贮补贴。
4、建立第三方检测制度,维护公平交易秩序。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乳品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奶业协会、养殖户五方代表组成的原料奶价格协调机构,负责分析、研究和协调本区域内原料奶价格有关事宜,制定原料奶市场指导价格,定期公布,实施社会监督,促进奶源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确保奶农及企业合理利益的实现。要鼓励企业在指导价的基础上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引导奶农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原料奶质量。要加强奶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原料奶收购等级质量标准,禁止原料奶收购企业通过非正常手段垄断、操纵原料奶收购价格,或者采取压低等级等手段侵害奶农的合法利益。要尽快出台原奶管理条例,实行优质优价的区别定价制度,通过利益引导,扶持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以地区、市(县)畜牧兽医部门为主体,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机构,通过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授权,开展原料奶质量监测和仲裁,为优质优价保驾护航,促进奶牛业走向健康的轨道。
5、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基础母牛,培植“牛源”基地 发展奶牛产业必须建立稳定的“牛源”基地,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应该按照“以繁为主,引繁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引导、保护和发展发展基础母牛,无论是人工受精还是良种种公牛人工辅助交配所产的犊牛,通过畜牧科技人员鉴定为良种母牛,应该在配种资金给予补贴,支持良种后备母牛培育,对优质母犊的留存饲养给予一定额度的无偿补贴,可以很好缓解当前奶牛业中后备奶牛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户养母牛的积极性,使农民认识到养殖母牛的重要性,逐步提高适龄母牛比例,从而提升奶牛的乳用性能,增加母牛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6、进一步提高奶牛养殖科技含量
做好奶牛的购入、养殖、产品营销、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为奶牛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健全市、乡技术服务网络,重点培育和完善乡镇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对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和普及奶牛选购、品种改良、饲养管理、防疫灭病、青贮饲料和暖棚建设等适用技术,确保奶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机制,激励畜牧科技人员投身基层,服务农民。在畜牧技术推广方面涌现出的优秀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制度上的倾斜,通过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奶牛养殖科技含量,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通过全方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奶业生产走上规范、高效的轨道,为哈密市奶牛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保障。为进一步加快哈密市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全面推进哈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更好的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哈密市现代化畜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哈密市畜牧兽医局 王磊
2010年12月6日
哈密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哈密市畜牧兽医局
二0一0年十一月六日
第四篇:共和县奶牛养殖的探讨
刘延芳
1基本情况
共和县位于青海南山南麓,东西长221.5 km,南北宽155.4 km,总面积为1.73万km。海拔2 835 m左右,属高原大陆型气候,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年日照时平均为2 853 h,年平均气温3.4 ℃,最热月(7月)均温为22.1 ℃最冷月(1月)均温-18 ℃。年平均降水量312.4 mm,作物生长期150~180 d,牧草生长季为170~200 d。近几年本地区饲养的奶牛品种主要是荷斯坦黑白花、西门塔尔等,经过近几年的饲养经验表明,上述几种奶牛基本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呈现出教明显的经济效益。
2奶牛养殖有利条件
(1)共和县半农半牧区:包括恰卜恰镇、龙羊峡镇、铁盖乡、沙珠玉乡、塘格木镇等五乡,水资源充沛,气候条件好,饲料、秸秆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有着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业的良好条件,并且当地农民均有养殖奶牛的习俗,种草养畜和利用秸秆养畜的经验较为丰富,生产技能较强。
(2)该区有农户8936户,人口4.06万人,人均收入2320 元,农民发展养殖业积极性高,文化水平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及实用技术快,生产技能强。已建立的奶牛养殖基地6处,饲养奶牛4 000余头。
1 2
(3)共和县、乡畜牧兽医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 34 人,初级职称 36 人。其中农业区五乡有专技人员23人。县、乡兽医站每年对农牧民不定期进行养殖技术、畜疫防治技术等培训,并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应用和推广先进、科学、实用的技术,着力培育优质畜产品养殖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大力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经济,把养殖业培育成为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青海雪峰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公司成立安排就业人员60人,公司日可生产超高温灭菌奶20 t,搅拌型酸奶及牦牛酸奶2 t,乳酸菌饮料2 t,冰激凌系列1 t,年生产能力达3 600 t。生产的产品销往西宁、兰州、北京等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兰州市场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恰不恰镇、沙珠玉乡、龙羊峡镇等地的4 000头奶牛生产的鲜奶均由雪峰乳业公司收购。
(5)农区现有奶牛4 000头,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在农区发展引进良种奶牛,并和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承包,不仅可以增加养殖规模,提高该区奶牛的良种化程度,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模式,通过自繁自育壮大养殖规模,同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发展养殖业。
3存在问题
(1)由于分散饲养,产业化程度低,饲养规模小,不利于牛奶的收购,难于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市场竞争能力弱。
(2)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饲草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3)缺乏可操作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科学技术及运作机制。
4建议
4.1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以建设养殖基地的形式,从中择优选择符合条件的农户若干户,按照集中连片、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建设的原则,建成养殖基地若干个,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2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采用“公司+协会+农户”运作机制模式以利益连接为纽带吸引科技推广技术人员。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与结算,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使基地高效率运转。
4.3加大农民的生产技能
通过加大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农牧民的生产技能,为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第五篇:对鄂温克旗奶牛养殖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人民银行鄂温克旗支行积极投放支牧再贷款,支持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民养殖奶牛。目前全旗奶牛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牧民增收,信用社受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子。
一、基本情况
(一)、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奶牛养殖业。支持牧民奶牛养殖,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实现牧民增产增收,集约化经营。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奶牛养殖业是实现农牧业良性循环的正确之路。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积极的扶持,优先解决奶站用地,在发展奶牛养殖业初期,地方财政为贷款农户进行了利息补贴,协调畜牧、财政、保险、乡镇等有关部门全力为奶牛事业服务。2004年全旗鲜奶产量计划在2003年9万吨的基础上,增长33.3%,达到12万吨。主要依据是在80公里奶牛带引进高产奶牛2000头,在大雁矿区(含煤业公司)培育奶牛养殖户100户,新增奶牛达到5000—6000头,再就是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奶源基地建设,努力增加奶牛头数,提高奶产量等,都将有效促进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群众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鄂温克旗有7个乡镇的奶牛养殖业已初具规模,现有奶牛8.5万余头(其中:纯种高产奶牛5,300头),全旗牧户4,214户,户均奶牛17.9头,现在相当一部分牧户已还清了购买奶牛贷款本息。通过三年的奶牛养殖,使原来一贫如洗的牧户拥有了4万元左右的奶牛资产,尝到甜头的牧户纷纷要扩大饲养规模,过去等待观望的牧户也不再犹豫,贷款购牛需求旺盛,其它乡镇农民养牛积极性也非常高涨。养奶牛,走致富路,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三)、奶牛养殖初具规模。截止2003年末,全旗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奶牛贷款5,845万元其中:外购高产奶牛1,463头,共有大小奶牛8.5万余头,奶牛小区发展到10个,涌现出新科牧场、 巴彦托海嘎查奶牛新村、巴彦塔拉乡奶牛小区等众多的典型养殖场和奶牛小区,各地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引进高产奶牛5300余头,奶牛单产达到2.37吨; 鲜奶产量由4.3万吨增长到9万吨,年均递增15.9%;全旗70%的奶户集中在奶牛带,80%的鲜奶出自奶牛带;液态奶项目的投产,优化了乳制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日产鲜奶 7.5万吨(其中:商品奶7.5万吨),建立奶站 12个,发展奶牛专业户100户,奶牛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通过三年奶牛养殖,牧户积累了许多养奶牛经验,养牛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奶牛养殖的促进作用
(一)、养殖户的收入明显增加。据调查,一头奶牛平均日产鲜奶牛18公斤,全年每头奶牛净收入可达3,000元,加上每年生产的牛犊可变现收入,公牛犊可出售500元,母牛犊可卖3,000元,一年一头奶牛纯收入可达3,000—6,000元,如果牧民将种植的玉米转化为奶牛饲料能提高40%的收入,目前,牧区奶业收入占牧民总收入的60-70%,可见发展奶牛养殖业是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捷径。
(二)、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提高。奶牛贷款业务的开展,使所在地农村信用的经营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尤其联社营业部、大雁华融信用社、伊敏农村信用社效益最为明显。以前这些信用社有的由于历史包袱沉重、有的由于固定资产占比高、有的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低,出现了连年的亏损,经营举步维艰。2001年以来,人民银行、信用社大力支持牧区发展,截止2003年初,六苏木共投放支农再贷款5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牧民牧民用于发展奶牛近3,400头,目前这些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利息收入占其全部贷款利息收入的50%左右。从2001年起全旗农村信用社实现了整体盈余,2001年盈利4.6万元,2002年盈利46万元,2003年盈利14万元,奶牛贷款业务的开拓,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三)、促进了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养殖高产奶牛可以有利于改善草原土壤结构,减轻草场超载的退化压力,为开展绿色农业保护、自然环境创造了条件。养殖奶牛可以吸纳广大牧区的剩余劳动力,按每人饲养3头奶牛计算,全旗现有奶牛至少可吸收3,500人就业,加上为奶牛养殖提供服务的饲料加工、奶站、兽医、保险等行业吸纳的人员,就业人员将更多。2003年全旗优良奶牛发展到2万头,安置牧区城镇剩余劳动力6,500多人。奶牛养殖使牧民由半年忙变为全年忙,现在养奶牛的嘎查、乡(镇)赌博、打架闹事的人少了,学养殖知识技术的人多了;搞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养奶牛为铲除牧区陋习,树立新风尚,稳定社会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奶牛质量偏低。统
一、规范、有序的奶牛市场尚未形成,奶牛来源主要由个体牛贩子贩运,奶牛一旦出现问题,牛贩子就溜之大吉。一些乡镇组织牧户外出购牛,由于信息不灵,购牛把关不严,经常出现价格偏高,质量偏低,坑害牧户的现象。现在全县奶牛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奶牛平均日产鲜奶在15—20公斤,有的奶牛日产鲜奶不足10公斤。奶牛质量低劣,既给购牛户背上沉重的包袱,也给信用社资金造成风险,同时也影响了全旗奶牛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养奶牛风险大。2003年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190元,购买一头奶牛的价格在12,000元左右,奶牛一旦死亡,牧民用3年的纯收入才能偿还一头奶牛欠下的债务,风险远远超出牧户的承受能力。
(三)、奶牛养殖户缺少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经验。 大部分农户没有很好地掌握养奶牛的知识和技能,饲料搭配不当,牛棚卫生条件差,无保健措施,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奶牛的成本和产奶量,最终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四)、贷款期限短。由于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有限,奶牛贷款绝大部分来源于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最长期限为一年,而奶牛贷款正常周转一般在2—3年,贷款期限的不匹配,加重了养殖户的负担。
四、建议
(一)、建立竞争、有序的奶牛市场。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固定的交易市场,严厉打击出售、贩运假奶牛的不法商贩,维护合法商贩的正当权益,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牛市”,让牧户有充分选择奶牛的空间,花钱能买到放心牛。政府要摆正位置,尽量减少用行政手段参与组织购奶活动,少做费劲不讨好的事,多在规范市场和养殖奶牛技术服务上做文章。
(二)、大力推广科学养殖知识。畜牧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兽医知识培训,在奶牛集中地区设置兽医站、增加兽医数量,提高其医疗水平,普及广大农民的养殖知识,减少奶牛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三)、农村信用社应区别对待农业种植业贷款与奶牛养殖业贷款的还款周期,合理确定奶牛养殖业的贷款期限,减轻农民的利息负担和还款压力。
(四)、建立和完善奶牛保险,降低奶牛养殖风险。2000年以来,鄂温克旗财险公司因奶牛保险理赔出现亏损,从2002年开始不再为奶牛养殖保险。无保险措施,加大了养殖户的风险,不利于牧民脱贫致富和奶牛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奶牛保险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要在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互保机构,合理确定保费和最高理赔金额,有效分散养殖户的风险,现在一头高产奶牛市场价一般在10,000—15,000元,保险赔偿金应确定在7,000元左右,这样一旦出现奶牛死亡,养殖户不会因此一蹶不振,信贷资产也不会出现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