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拉米夫定的长期应用所导致的耐药是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中突出的新问题, 急需探索政策[1]。恩替卡伟 (ETV) 是新一代抗HBV药物, 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具有比国内其他核苷类似物更强的抗HBV作用, 已得到肯定, 对已经产生YMDD变异的耐药病毒亦有良好的作用。我院自2007年至2010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恩替卡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重型肝炎的标准, 年龄18~52岁, 男性25例, 女性5例, 肝炎病程1~30年, 按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肝衰竭诊疗指南》分类, 属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 慢性肝衰竭20例[2]。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条件: (1) HBV-DNA 104拷贝/m L; (2) 入院前至少6个月未行抗病毒治疗; (3) 排除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4) 治疗组病例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恩替卡伟治疗, 治疗的依从性较好。
1.2 治疗措施
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如:能量和剂、复方甘草酸苷针 (美能) 、还原性谷胱甘肽针、促肝细胞生长素针、白蛋白、新鲜血浆及防治各种并发症等) 基础上, 加用恩替卡伟口服, 0.5mg/d (商品名:博路定,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 。所有患者治疗每1周观察下列指标变化:HBV-DNA、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血常规、血糖、胆固醇。连续观察4周, 对患者的病毒学及肝功能变化进行动态观察, 以对疗效进行评价。
2 结果
经平均80d治疗后, 30例患者中有5例死亡, 死亡原因均为治疗期间, 肝功能进行性衰竭, 出现严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或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中死亡2例, 慢性肝衰竭20例中死亡3例。患者治疗后第2周HBV-DNA呈明显下降趋势;ALT从治疗第1周开始明显下降;TBIL在治疗后第1周明显升高, 第2周升高趋势减慢, 第3周开始缓慢下降;PTA在治疗后第1~3周变化小, 第4周略升高。在治疗期间患者服用恩替卡伟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耐受性较好。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发生肝功能衰竭, 病情重、急、死亡率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但HBV复制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病理反应是其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因此, 若能快速抑制HBV复制, 可能减少免疫病理反应的发生, 从而有效阻断病情发展。美国AASLD新版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急性暴发性和病程迁延的重度乙型肝炎, 推荐应用核苷 (酸) 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优先选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伟[3]。核苷类似物中因拉米夫定致病毒变异率过高,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起效慢, 亦非治疗的首选药物。所以首选恩替卡伟, 其具有快速抑制HBV复制的特点, 其耐药率低, 故非常适合这类病情急、重而今后又长期应用的患者。这类患者使用核苷 (酸) 类似物抑制HBV复制, 使患者体内HBV-DNA载量快速下降, 机体的超强免疫应答有望缓解, 阻止肝细胞进一步破坏, 并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提高生存率。
摘要:恩替卡伟 (ETV) 是新一代抗HBV药物, 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具有比国内其他核苷类似物更强的抗HBV作用, 已得到肯定, 对已经产生YMDD变异的耐药病毒亦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恩替卡伟,肝炎
参考文献
[1] 姚光弻, 王宝恩, 崔振宇, 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年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382~387.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肝病学分会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6, 6:422.
[3] 万谟彬, 于乐成, 陈成伟, 等.AASLD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 (2007) 精粹[J].肝脏, 2007,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