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通用)

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通用)

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第一篇: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南宁市支柱性产业的基本情况。南宁市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旅游业所占比重最大。自2001年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南宁市新兴的支柱。

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

第一篇:南宁民俗旅游发展分析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作为南宁市支柱性产业的基本情况。南宁市的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旅游业所占比重最大。自2001年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南宁市新兴的支柱性业。并且,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 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区位优势、地缘优势很明显。此外,它的政治环境、经济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也都有明显的优势。环境方面,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年均气温 20 多度, 属于比较温暖的城市, 此外南宁的绿化覆盖率达 38.78%, 因此被誉为绿城,因此南宁市也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是“绿城南宁”。客源市场方面,国内客源市场来源广,并且游客人数也逐年上升。港澳台到南宁的游客一直以台湾居多, 依次是香港, 澳门市场还是属于起步阶段。 国际客源市场方面,从来南宁过夜的外国游客数量统计情况来看,近几年都是东盟国家人数居多。随着东盟博览会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提高, 南宁的国家客源市场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南宁旅游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先天不足——产品单

一、特色不浓、缺乏精品,既没有闻名海内外的山水风光,也没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不够明确。南宁市一直是有自己的城市形象定位的,并且是每一个市民都能张口即来的“绿城南宁”“民歌节”“东盟国际博览会”。但是正如所列出的,这些形象是深刻每一位南宁市民没错,但是更为严格的说它们只能算是贴在南宁身上的几大标签。然而它们尚未整合到一次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城市定位,因此也削弱了城市形象的推广能力。如果仅仅这样散开去推广南宁,那么客源市场接受的城市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多数游客不知道南宁除了有博览会、艺术节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市场结构不合理。这是

(一)引发而来的后果之一。来南宁旅游的游客中,有很大部分是冲着东盟国际博览会或者三月三民歌艺术节而来。因此在这两个节假日内就会产生游客爆满的现象。过了这段时间后就会有明显的“人去楼空”现象,酒店住宿率明显下降。为了迎接游客高峰期而建设的很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会闲置,造成浪费。

(三)景区众多但不形成合力,宣传力度不强。南宁市虽然景区众多,但是未形成合力。各景区都是独立经营核算,单打独斗。以至于内部景区非但没有形成合力,反倒是宣传内容有很多雷同,形成竞争。大多数景区没有稳定客源,只有青秀山、动物园等少数景点有稳定客源。此外,南宁市对城市旅游重视不够,缺乏强烈的市场开拓意识。因此对外旅游宣传的重视还不是很强。近几年宣传量上升了,但是宣传效果也没有很理想。

(四)旅游景区同质化严重,开发缺乏特色,缺少精品旅游。正如现如今很多地区都面临的景区同质化问题一样,南宁也存在着很多景区的雷同、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旅游景点缺乏深层次开发,表面化严重。为了追求利益很多景区都追求一些快速获得收入的活动或者项目,旅游景区缺少可大力推广的精品游产品。

(五)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于交通,住宿,银行,饭店等基础设施要求能够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南宁的旅游业发展速度随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落户日益加快, 然而南宁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达不到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的标准。

三、结合人文地理学而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在人文地理学课堂中有一章节讲的是“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我想其实这是很有用的一个提升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的方面。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更应该是自内而外深层次的开发,并且从素质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并且,我们应该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

1、净化南宁市周边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是旅游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旅游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体现着一个景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素养。因此,将南宁市周边的语言净化将会对南宁市整体的旅游形象有一个大提升。居民整体素质高了,也能增加游客回头率。

2、强化旅游宣传语言中的人文关怀。由于南宁市没有什么世界级资源或者顶级资源,就必须更加从细处入手,体现人文关怀,增加城市魅力。以创造另一方面的魅力补上资源弱势。因此,在宣传语或者相关警示语的设计中,应当使宣传语人文化、新颖化、减少口号式,说教式的宣传语,给游客行程一个南宁市温馨、和谐的城市旅游形象。

3、美化宣传标牌。这也是为了使游客形成一种知觉感受。宣传标牌注意感情色彩的使用、背景色,语言的朗朗上口等。充分利用语言方面能给南宁带来的旅游特色。

4、语言是无形的文化要素。南宁市其实是一个多语言的城市。壮语、客家语、白话。尤其是白话,其实大体上与粤语类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粤语,所以那宁也可以充分发挥好这些特色与优势

(二)在人口、人种、民族一章中介绍了民俗文化与民俗环境等。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拥有者浓厚的壮族文化历史与富有特色的壮族民居与灿烂的壮族艺术如大型艺术节——三月三民歌节(大地飞歌/歌圩节)等。南宁可以将各地景点与此活动联系起来,开展深度旅游项目,延长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民歌节的影响时间。这不仅带动景区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广了艺术节本身。

(三)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一章中就首先讲了环境知觉、环境认知对旅游者的影响。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理解。所以这个环节也是影响旅游者去南宁旅游决策形成的关键部分。所以必须从宣传、城市形象推广、促销等方面做好相应工作。

1、 创新旅游营销手段。抓住民族特色,挖掘民俗节庆的亮点,与会展民歌节东盟博览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等。加大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及东盟博览会的营销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平台。例如微博营销。在全国及国际上的旅游宣传手段要根据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

2、扩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宣传促销南宁市“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 旅游胜地、美食天堂”的旅游形象,尤其要重点宣传南宁“旅游胜地”、“旅游目的地” 形象,不断提高南宁市各旅游景点的上镜率和见报率。

3、规范旅游市场。从政策、规则上面入手规范南宁旅游市场的秩序从而提高整个旅游业的整体形象。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小组,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大旅游监管工作格局。严厉查处强买强卖、尾追兜售。价格欺诈、诱迫购物、无证经营、乱摆摊点、 缺斤少两、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净化市场交易环境。

(四)旅游业发展要依托旅游资源。所以在旅游景区的打造方面,南宁市必定要下更大的功夫,改变缺少精品游、缺乏强有力自然资源、景区未形成合力等现状问题。

1、合理建设精品景点和组织精品线路。南宁市资源好、聘问较高的资源还是有的,只不过缺乏足够的管理或者管理理念落后才导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做好主导地位,不仅要加强建设监管和督促, 还应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投入的力度,鼓励各景区景点创A工程等。此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或者出资鼓励景区企业。加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选择若干个有一定知名度、 旅游基础较好的景点串为精品线路。 通过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的建设来形成特色明显的旅游景点, 带动整体旅游景点和线路的发展。

2、整合和推介南宁市旅游资源。南宁市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把对旅游业的整合和推介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大力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3、通过一些政策加深市民对景区发展的支持。如可结合平时的节假日和带薪休假时间鼓动和组织市民分期分批前往全市各景区景点游览,鼓励市民自行安排时间前往游览;有关景区景点可采取本市居民凭身份证到各景区景点游览时给予一定幅度门票优惠或购买各景区景点联票给予优惠等办法,鼓励市民到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观光。

4、注重发展南宁当地的美食旅游。作为一名吃货自认为南宁的美食还是很多的。像著名小吃街就有中山路、农院路、步行街等。应该放更远的眼光把它们宣传出省外,以美食为切入点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吸引力也是很不错的。像是本人最爱吃的的“酸嘢”也只有南宁这么一个亚热带城市才有,可以大大推广。

第二篇:南宁市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梁春禄副主席、尊敬的自治区政协调研组各位领导:

大家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南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家班子对各位领导到我市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在这两天调研中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我市旅游业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旅游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市紧紧围绕“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近年来,南宁市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从2004年至2007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386.91万人次增长到2058.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71.65亿元增长到114.2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37%和12.36%;接待入境旅游者从6.56人次增长到14.11万人次,年均增长21.1%,旅游外汇收入从1714.62万美元增长到

1 4171.58万美元,年均增长24.89%;200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至117.39亿元,相当于2007年全市GDP的11.04%,约相当于第三产业的21.89%;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94万人次,同比增长23.1%;旅游外汇收入2060.53万美元,同比增长26.76%;接待国内旅游者1077.54万人次,同比增长13.37%;国内旅游收入61.12亿元,同比增长20.73%;全市旅游总收入62.6亿元。

(二)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

截至2007年底,我市旅游星级饭店的数量已增加到8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饭店9家、三星级饭店32家、二星级饭店38家、一星级饭店1家),共有客房12604间,床位22382张。旅行社有60家,其中国际社达16家,国内旅行社44家,在册各语种导游员2200多人。

(三)景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旅游景区景点是旅游业运行的最基本单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南宁旅游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产品单

一、特色不浓、缺乏精品,既没有闻名海内外的山水风光,也没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多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旅游A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努力打造南宁市旅游精品景区。我市旅游景区建设在积极探索中有新突破,目前,拥有10家A级景区,其中4A级景区4家(青秀山、嘉和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八桂田园),3A级景区6家(伊岭岩、良凤江、人民公园、金花茶公园、西津湖水库风景区、乡村大世界),另外,

2 还有金满园休闲观光果园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金满园休闲果园、扬美古镇、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广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大世界、横县西津水力发电厂),5家全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我市现有旅游景区(点)40家。随着大明山风景区、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将相继开放,环大明山旅游带又将成为我市极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新景点的开发,旧景点的改造,新线路的推出、旧线路的充实,极大地丰富了南宁的旅游资源,使南宁逐步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

(四)区域旅游城市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这个契机,近年来,我市加强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在国内,先后联合桂林、长沙、贵阳等西南十城市,郑州、大连等北方重点旅游城市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华东等地市场;与桂林、广州、海口、贵阳、长沙、大连等省市达成捆绑销售协议。在境外,加强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开辟国际旅游精品线路30多条,与泰国、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达成旅游合作协议,互推产品,互组客源,还组织开通了马来西亚旅游包机、泰国旅游包机及自驾车团队来邕考察旅游。

(五)旅游综合环境明显改善。近年以来,结合城市“136”建设工程,创建全国文明城活动,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基本实现“安全、秩序、效益”的目标;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工作深入开展,则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

3 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创行业“文明窗口”建设活动,把旅游行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旅游、工商、公安、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等部门起抓共管旅游市场的合理机制已逐步形成,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二、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情况

我市的休闲度假旅游起步较晚,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业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一批主题鲜明、风格独特的度假产品涌现出来,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也开始大量增加休闲度假旅游内容,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型转化。

(一)加强规划指导力度,突出休闲度假产品。南宁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适宜观光,更适宜商务休闲度假。为此,围绕建设国际性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及实现南宁市旅游产业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的产业升级,南宁市编制了《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南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了“把南宁建设成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突出,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等品牌形象鲜明,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的总目标。编制了《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大明山旅游带总体规划》,通过整合大明山及大明山周边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和提升

4 大明山旅游的产品结构和品位,形成以大明山为中心,以南宁市为依托,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为主要功能的休闲旅游新产品。各县区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制定了总体规划,西乡塘区提出打造“城市旅游、乡村旅游”两大主题,横县全力打造“中国茉莉之乡”,马山县立足“风情马山〃山歌之乡”,宾阳县定位于发展“中高档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全市开始形成了发挥优势、各具特色,倾力打造旅游目的地的新格局。

(二)加强政策引导力度,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旅游开发。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统筹,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区、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南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南宁市服务南博会扶持宾馆饭店设施更新改造若干规定》、《南宁市扶持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发展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从政策、资金上不断加大对南宁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旅游发展资金,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推动了广西嘉和集团、广西国悦集团、青岛啤酒公司、西津电厂等多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开发,创建了嘉和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青岛啤酒、西津风景区、石埠“美丽南方”等20多处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示范点,拓宽了旅游产业链条。

(三)突出项目建设,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围绕着推动

5 由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深度整合旅游资源,规划、招商、建设了一系列有特色、品位高的旅游项目。

一是突出休闲度假主题。首先,温泉资源得到较好利用。广西嘉和集团及广西国悦集团先后投资建设了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这两个景区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逐渐成为区内外游客来邕旅休闲度假的必选之地。其次,休闲体育设施进一步健全。青秀山高尔夫球场和嘉和城高尔夫球场的先后建成与南宁市其他休闲体育设施一起初步构建了立体的休闲体育设施网络,为南宁打造更高层次的休闲度假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深入挖掘休闲农业资源,努力打造风格迥异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江南区扬美古镇、宾阳县古辣镇蔡氏书香古宅、西乡塘区石埠“美丽南方”忠良村主要结合当地文化和人文景观开发农业旅游;八桂田园、金满园休闲观光果园主打现代农业科技和休闲旅游品牌;乡村大世界、武鸣纳天山庄主推生态农业和自助互动式旅游。第四,建设自驾(助)游配套设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自驾游的游客的需要,建设乡村大世界旅游汽车营地。

二是注重文化内涵和品位。新建项目都做到了在文化品位上下功夫,上档次。九曲湾温泉度假村在建设过程中抓住壮民族文化,而嘉和城温泉谷则着重于各国温泉文化。大明山风景区围绕龙母文化做文章,设计建设了文化内涵丰富的景区大门,设计开辟了5条精品休闲线路,策划建设龙母文化园。昆仑关战役遗址突出爱国文化,以“铁血昆仑,威震华夏”为主题,建设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利用声光电技术建设昆仑关战役遗址博物馆。横县“中华茉莉花园”以“茉莉花与茶文化”为主题建设集生产、

6 科研、文化、技术展示与旅游功能高度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区。

三是投资规模大,资金来源多样化。近年来,南宁市每年安排的1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超过60%的资金投向重点旅游项目。广西嘉和集团及广西国悦集团分别投资5亿元和3.5亿元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2008年招商引资待建项目有:东盟旅游度假村、英皇龟山半岛生态旅游区投资7.5亿美元,梦幻水都-山水国际景区投资18.18亿元,保利集团开发的广西民族文化开发项目投资55亿元,青秀山国际高尔夫球场配套项目(度假中心)投资4935万美元。

(四)创新旅游活动内容,打造新的旅游休闲度假品牌。我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大型活动、各种会展、特色节庆、主题活动的举办,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南宁旅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南宁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强了南宁旅游的卖点。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的举办,给南宁旅游业带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在全年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中,把这几大活动作为重点宣传载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我们还举办了特色旅游节庆——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美食节就是借助博览会、民歌节的巨大影响力,发展成为广西旅游第一节庆品牌的。我们深知,重要活动、特色节庆的举办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2005年开始,我市以 “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为目标,整

7 合南宁市及周边县区资源,推出了多个节庆活动。青秀山的桃花节、扬美古镇的龙舟大赛、良凤江的森林旅游节、武鸣的三月三歌圩、宾阳的炮龙节、横县的茉莉花节等等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较为成熟的旅游节庆品牌。2007年,我市以打造南宁美食天堂为目标,充分发掘我市的餐饮资源、美食特色,开展以“绿城美食,月月飘香”为主题的“2007南宁旅游月月美食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我市又以“月月旅游节”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一月〃2008南宁旅游迎奥运开年仪式暨昆仑关大捷68周年纪念活动、二月〃南宁第二届旅游文化庙会、三月〃首届南宁赏花旅游节、四月〃南宁民俗旅游节、五月〃2008北部湾4+2城市旅游联盟欢乐旅游节暨首届大南宁旅游超市、六月〃北部湾4+2城市旅游联盟大明山首届养生旅游节及北部湾旅游“天天演”启动仪式、七月〃科普旅游节、八月〃环大明山养生旅游节,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利用、发挥了南宁的旅游资源,通过有效整合,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旅游休闲度假节庆品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旅游热点,使得南宁旅游月月有节庆、节节出亮点,宣扬了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活跃了我市旅游市场,不断提高南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改变旅游营销重点,不断提升南宁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近年来,南宁市旅游营销的重点内容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转移,先后推出了休闲养生游、环大明山游、民俗生态游、美食天堂游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以及嘉和城景区、青秀山高尔夫球场等

8 休闲度假产品。先后接待了国旅总社考察、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寻找喀斯特神话自驾游”大型车队、加拿大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胡志明足迹之旅”考察团、韩国高尔夫球团等重要旅行商,并通过开展考察和座谈活动,让旅行商充分了解南宁的旅游产品,促进旅行商加大推广南宁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力度。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的旅游展会,推介、展示南宁旅游形象,休闲旅游产品,派发各类宣传品向参展商及游客宣传南宁旅游资源和特色,通过精心筹备和大力推广,提升南宁旅游整体形象。

(六)积极开辟国际班(航)线,提升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独特的地理位臵是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得以发展的先天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华南、华东、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区乃至中国对东盟开放和东盟进入中国的陆地门户。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构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从2003年起,我市专门成立了开通国际航线工作组,2005年制定了《南宁市扶持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发展暂行规定》等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补贴国际航线、航班的开通。在我市的积极推动下,国航、深航等航空公司及桂林国旅南宁分社积极介入我市国际航空市场建设,开通了南宁—香港、昆明—南宁—金边、海口—南宁—曼谷、南宁—首尔、南宁至新加坡、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航线等10条国际航线,广西运德集团先后开辟了直达香港、澳门、越南下龙湾、河内的国际旅游直通车客运班线路,,为南宁市休闲度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存在的问题

9 南宁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相对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南宁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但休闲业在南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南宁目前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全市旅游产品品种虽然日趋丰富,但以“跟风”产品和大路产品居多,缺乏自身的个性和特色。虽然南宁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嘉和城景区、青秀山风景区(高尔夫球场)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朝阳商圈、古城新民商圈以及琅东商圈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南宁明园饭店、竹篱笆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以南宁国际龙舟赛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但缺少以重要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娱乐节目为代表的休闲文化类。旅游购物、晚间旅游娱乐项目比较薄弱,游客基本上没有更多休闲度假场所,有钱花不出去。总体上看,南宁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南宁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第二,休闲度假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目前南宁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缺少接待高端度假游客的酒店;景区打着休闲度假的牌子,却没有完全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

第三,专业人才不足,经营治理知识欠缺。旅游休闲产业作

10 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旅游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国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南宁旅游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起步,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治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

第四,休闲旅游度假项目落地难,投资环境有待改善。项目落地困难涉及最多的仍然主要是规划、国土等问题。

四、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思路

南宁市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就是要发挥区位优势,重新整合旅游资源,加强与广西区内、西南、华南旅游协作体、泛珠三角旅游机构、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

综合分析南宁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分布、城市空间特征以及旅游交通体系等因素,南宁市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总体构架概述为:“一个中心、两大功能、四大片区、六条廊道”即:一个中心:南宁城市中心;两大功能: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四大片区:大明山旅游片区、西津湖旅游片区、龙虎山旅游片区、凤凰湖旅游片区;六条廊道(六条辐射旅游线路):南线(滨海风光、跨国旅游线)、西南线(边关山水、跨国旅游线路)、西北线(岩溶奇观、红色旅游线)、北线(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线)、东北线(山水民俗文化旅游线)、东线(宗教历史文化游线)。将南宁打造成“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一)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以“中国绿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为主题整合南宁旅游

11 资源和产品,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提高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1、会展商务系列产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势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平台,发挥首府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开发设计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挖掘专项旅游系列产品。

2、壮族文化项目的深度开发建设。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举办为突破口,围绕“壮乡歌海”的主题形象开展壮民族文化大采风行动,深度挖掘可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

3、建设“中国绿城”。规划建设城市游憩商业区,通过美化公园、道路、绿地构建南宁绿城景观框架,对南宁市邕江及内河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进行水系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发城市水上观光休闲功能的邕江生态旅游休闲带,打造“百里邕江”游览项目,将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南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

南宁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建设的主体任务包括旅游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住宿、餐饮、旅游商品等,以及在更大的区域进行旅游联动。

1、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南宁至东南亚主要旅游客源地的航线,增开南宁至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的直达航线,增加航班密度,积极培育航空市场。升级改造火车客车站设施,提高区内铁路等级,加快区内列车运行速度,争取开通南宁

12 至越南下龙湾的国际专列,增开南宁至国内大中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的车次。建设旅游码头,与城市水系景观改造配套,开辟水上旅游航线,进一步开发邕江观光水运游道。

2、旅游住宿、餐饮、旅行社、旅游商品等设施

——提升旅游饭店档次、规模,加强商务饭店和度假型饭店建设,引进国际性品牌酒店及管理公司,推行和加强星级饭店评定。

——适当提高旅行社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发展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经营。

——突出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街巷、饮食风味城,满足游客对异地饮食文化的需求,开设多元化风味主题餐饮体系,在琅东、青秀山一带建设集本地特色、全国各地菜系、世界快餐、东南亚风味等于一体的餐饮设施。

——发展土特产品和工艺纪念品商场,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扶持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研发、生产专业机构。

——扩大休闲娱乐业的规模,提高品位,丰富内容,注重与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特色相结合,使休闲娱乐业成为地方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的有效组成体。

3、区域旅游合作

南宁旅游的发展融入到大区域的旅游圈中,在构建形成南宁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圈层系统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区域旅游联动以区域旅游整体营销为载体,以产品结构的差异性、互补性为基础,加强政府组织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建设,扩大企业间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市场对接,联动发展的格局,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区域合作:一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层

13 面的旅游合作。不断完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城市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发挥南宁在广西旅游休闲度假区的中心作用;二是加强与西南旅游协作体、泛珠三角旅游机构的旅游合作;三是与北部湾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

(三)休闲旅游项目。依托大明山发展山地森林度假,将大明山发展成国际山地生态度假胜地;依托九曲湾的温泉资源发展温泉度假,建设嘉和城温泉谷和九曲湾温泉度假村集温泉度假、商务会议、保健养生、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档休闲度假产品;依托上林、横县等乡村田园景观和生态环境开展乡村休闲度假游,建设上林三里洋渡乡村休闲度假和横县茉莉花乡村度假旅游带;依托大龙湖、凤凰湖、西津湖、凤亭湖等湖泊资源开展滨湖度假旅游,打造西津湖国际生态湿地度假地;开发跑马、登山、漂流、徒步、高尔夫、垂钓、定向越野、汽车车灯越野等运动休闲产品。同时结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拓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节庆旅游、壮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

五、对于加快广西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编制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规划。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起步晚,要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有效重组、整合和利用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科学地进行产业设计,制订出阶段性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指导今后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工作,避免盲目、低层次和无效建设。由于旅游和休闲度假业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因此旅游和休闲度假业应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先导产业,南宁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

14 游产业发展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综合发展中心城市,建议自治区应将南宁市作为发展广西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核心城市重点打造。大力支持青秀山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

2、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近年来高速增长的自驾车休闲旅游客观上已对旅游营地形成巨大需求,加快旅游汽车营地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建议抓紧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互免签证机制,落实南宁口岸城市的落地签证问题,简化通关手续,强化口岸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

4、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建议自治区制定并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邕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

5、加大对旅游休闲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对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相关项目进行政策倾斜,建立休闲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手段扶持发展。

尊敬的梁春禄副主席及调研组各位领导: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为全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5 做出更大的贡献。再次感谢调研组的各位领导,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分析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尽管乡村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由于迎合了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和田园生活的体验需求,迅速的发展起来,并成为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旅游方式[2-3]。

山区乡村旅游指开展于山区的乡村旅游。我国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在全国2 300多个县级行政单位,有1 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区);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0个主要繁衍生息在山区,因此,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民族乡村旅游都是在山区开展的。我国的山区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为地形上的隆起和经济上的低谷,全国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也分布于山区,在山区发展乡村旅游对振兴山区经济、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山区乡村旅游地数量越来越多,分布区域越来越广泛,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然而,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如乡土气息日渐缺失,旅游产品特色趋同等,导致部分山区乡村景点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因此面临一些困境。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山区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寻找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化策略,为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山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

1.1 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优。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且高级别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以山地面积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山区山峦重迭、密水相间、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如观光、探险、考察等,能分别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另外,山区的村庄绿荫环抱,溪水清澈,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更符合游客休闲的需要及对乡村的真实感受。

1.2 受城市化影响较少,后发优势明显。

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历来受外界的影响较小。由于现代文明对乡村的介入较少,不少山区还保留着大量原始、独特的奇风异俗,也尚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特别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更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景观和风情,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地方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

1.3 山区乡村旅游符合游客新的心理需求。

从游人需求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他们对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的需求逐渐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扩展。以往城市居民到郊区出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早出晚归,过夜者甚少,现在则呈现多样化、差异化。过去游客只关注休闲,现在更多的走向了体验、娱乐、教育等全方位的层次。山区特有的资源,让游客观有风景,食有美味,住有条件,购有特产,玩有体验,给了游客自由体验的基石,无论是哪一种群体的游客,均能在山区找到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及产品。

1.4 地理位置由劣势转为优势。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的出行线路在空间上延展开来,由近郊逐渐向远郊延伸[4]。根据对四川省城市居民的调查发现,目前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空间距离选择比以往增大,居民对乡村旅游出游半径逐步扩大,约有59%的游客选择的出游半径为1~3 h车程的范围;32.1%的自驾车旅游者选择1~2日游,38.5%的自驾车受访者认为周末理想的出游距离为100~200 km,超过了以往只属于城市周边的近郊型乡村旅游,地处远郊的山区进入了这个圈层。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近郊工业气息大增,远郊因发展滞后,环境纯自然,食品纯天然,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离市区较远的山区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客源地。

尽管山区乡村旅游有很多开发的优势,但从最初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发展到现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地没有突出地域的优势,发展迟缓。

2 山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模式单一,功能单调。

最初的山区乡村是从对近郊型乡村旅游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旅游地具有简单的观光和休闲功能,其主要特点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此时的山区乡村旅游和近郊型的乡村旅游没有本质的差别,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感受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就可以了,于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大行其道。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结构单

一、功能单调的的山区乡村旅游形式还是满足了很多游客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能够观光和休闲,还希望乡村旅游地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教育、娱乐、度假等方面的功能。但直至现在,山区仍然有许多乡村旅游地沿用初时的经验与模式,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内容千篇一律,无法满足游客的要求,更没有突出山区的优势,功能单调。

而近郊型乡村旅游由于交通方便,距离客源地较近,更能吸引游客,导致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进入瓶颈阶段,走入困境。

2.2 旅游产品趋同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

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现在的民俗村寨到度假休闲村,似乎类型多样,但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区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很少。首先,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性质类同,均以山区、乡村、生态做为主打品牌;其次,同一区域的山区在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方面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同区域的客源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范围内山区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另外,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域之间趋同、区县之间趋同、村域之间趋同,比如,从青海到西藏到甘肃到四川,都有藏族风情的山区乡村旅游点,但各地的开发模式甚至待客模式均相同,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缺乏特色的旅游地是没有生命力的,会导致游客的重游率越来越低,山区乡村旅游也就因此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支撑。

2.3 景观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山区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乡村”和其特有的山区气息,然而,在很多山区乡村旅游地,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并没有了解游客的真正需求,误以为将乡村的景观建设的漂亮就是吸引游客的杀手锏,于是将原有的纯朴自然乡村景观改造成城市的翻版,统一化的墙面,标准化的建筑,规范的市场,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将山区乡村旅游地变成了“山区乡村土地上的城镇”,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使其失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4],同时也使游客失去了选择和兴趣。

2.4 旅游要素结构不合理,形象不突出。

旅游者对客源地的选择因时因地而变化,但受市场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必须高度关注要素结构的合理性。山区乡村旅游地特色的缺乏是因为不了解游客的真实需求,其旅游要素结构的不合理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山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和选择意向。游客选择山区乡村旅游,是希望能够真正看到山景,体会到山情,品尝到山味,感受到山风,然而目前一大批山区乡村旅游地提供了和近郊乡村旅游一模一样的产品,没有注重游客选择的吃、住、行、游、娱、购各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环境的协调,没有打造出真正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3 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优化策略。

3.1 去城市化,还原乡村印象。

山区乡村旅游与近郊型乡村旅游相比,“乡村”

的优势更明显,在开发中,应尽可能的还原质朴天然的乡村面貌。乡土情结是引发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其发生地是“乡村”,必然有区别于城市或城镇的本质属性[5]。城市化的喧嚣和忙碌是游客特意逃避的,因此,区别于城市性的乡村印象是山区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也是山区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近郊型的乡村旅游地出现的首要问题是城市化的倾向,而这点恰好是山区乡村可以弥补的。山区乡村清晨安详,夜晚宁静,这种传统的乡村印象最符合游客对于“乡村”的心理感受,故在山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尽可能的远离城市化的影响,还原农村本色,展现农家风情。让游客的脚步在山区乡村空间里旅行,精神在山区乡村概念中旅行,将山区乡村的本土面貌完整地展现于游客面前。

3.2 延长旅游时间,打造“短期休闲度假模式”的游憩空间。

随着我国对节假日的进一步调整,短时间的假期越来越多,再加上平日的双休日,城市居民的休闲习惯也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短距离、长时间”的休闲方式。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民外出旅游住宿为0夜的人数比例为59.3%,但在关于希望的逗留时间调查时,有高达40.6%的被调查者愿意在乡村旅游住宿[6],这说明乡村旅游的度假市场很大,但近郊型的旅游地没有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客源市场。城郊型的乡村旅游地距城市中心区近,交通发达,大部分游客的逗留时间为半天到一天,但山区一般距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一天或半天之内的旅途会让游客疲惫,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将其距离上的劣势变为开发的优势,通过开展生态观光游、青山绿水休闲游、绿色生态考察游、原始森林探险游等多主题的旅游活动,有效延长旅游时间,打造旅游度假花费不高,适合2~3 d天的短期度假,与周末双休日和新的假日制度的闲暇时间相符合的“短期休闲度假地”,让游客在悠闲的乡村环境中度过长短适中的假期,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

3.3 开发乡村性强的原生态旅游商品。

与近郊型乡村旅游地相比,山区乡村具有的最大优势是尚未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而保留了相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的产生与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商品,即使同一种人文环境,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特征,如当地土特产、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都是游客感兴趣的内容。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山区乡村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东西,如田间地头的水果,现摘的毛豆等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的农作物对看惯了超市里商品的游客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还有城里不易买到的商品,如农民自家生产的最接近生活的最绿色的最生态的,也是受游客欢迎的;还有些是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商品,特别是地域文化明显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原生态产品,均是近郊型乡村旅游地所缺乏的。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大规模的城乡交流活动,乡村旅游的内在价值及附加值都经由交流的过程表现出来。因此,将原生态的文化和产物在交流展现给游客,是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3.4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营造“四园”氛围。

从乡村旅游产生的哲学渊源来看,进入后工业文明以来,都市的喧嚣,环境的恶化,工作节奏的加快,时刻激发着人类思想最深处贴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思想,推动着旅游者远离城市,走进田园,“回归乡村”正是“回归自然”的一个部分[7]。山区拥有山体的天然,具有生态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对回归自然的强烈向往,因此,从本质上说,山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山区这个特定区域的一种旅游形式,而这种旅游形式必须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才能突出其魅力。

游客对山区乡村旅游地的期望是要有优美的风景、保持完好的山体自然生态、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的整体,从而能够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娱乐、健身等目的,这种期望体现出游客对于山区乡村旅游的需求。首先,它必须是乡村的环境,是具有乡土特点的“田园”;其次,它应该是能够让游客感到赏心悦目和快乐的“乐园”;它还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鸟语花香的“花园”;最后,它应该是可以让游客放下一切烦恼,放松心情的“家园”。这“四园”的氛围是山区乡村提供给游客的精神产品,也是目前追求自然和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希望在乡村旅游中达到的高质量体验。因此,山区乡村旅游应围绕“四园”环境,营造“家”的氛围,为城市居民打造第二个“家”。

第四篇: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上)正文目录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将现代工业的巨大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多要素中,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天津作为一个传统老工业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向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天津,天津的工业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到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工业旅游。我国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

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规律分析

以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的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11家企业入选,数量为全国之最。传统工业重省河南省10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吉林省分别有9家和8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三和第四,山东与广东、安徽均为6家,并列第五,上述6省共有56家企业入选,占全部示范点的50%以上,而经济基础较弱的西部地区则寥寥无几。

2.从行业分布来看。在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入选的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酿造类企业最多有18家,其次是汽车、机车、船舶、飞机制造类和水力、发电类,均为12家,石油、煤炭、矿物开采类8家,陶瓷类、医药类、电器类和钢铁制造类各7家,食品饮料类、工艺品类各6家,服装、鞋帽、纺织品类4家,日用品类3家,烟草类、港口类各2家,其他2家。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看出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企业所在城市自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2)企业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么是高科技类产品(如卫星发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么是公众所关心的、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化产品(啤酒、汽车等),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介于二者中间的生产企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3)企业开展工业旅游与产品生产不发生冲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开展工业旅游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进行宣传,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如青岛啤酒)。

三、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旅游发展与天津城市工业发展不协调。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均诞生在天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

生物工程、电子仪表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落户天津,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冶金、医药、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主,150多个工业门类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群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然而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103家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仅有一家(天津天士力集团)。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批复的77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无一家入选。截止到2008年,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00多家,天津仅有6家,甚至落后于部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

2.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工业企业明显存在计划经济的意识痕迹,侧重政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对大众客源市场重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客上门,不利于新兴工业旅游的发展。

3.工业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目前工业旅游的产品内容大多局限在对现有厂房“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游览,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游客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难以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体验不到应有的乐趣。

4.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工业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从业人员基本是工业企业分流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专业学习或必要的岗位培训,也不具备旅游行业的从业背景,总体上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较低。其二,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游客游览的心理需求,忽视游客参与和娱乐的需求。其三,在景点的选择组合、路线的组织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划,完全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活动是“副业”,不能影响正业,因此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5.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工业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滨海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滨海工业游目前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跨国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天津工业旅游发展分析(上)正文目录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旅游”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将现代工业的巨大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多要素中,展示工业文明。工业旅游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当工业与旅游业发展较成熟时,工业旅游才会应运而生。天津作为一个传统老工业城市,近几年来随着整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向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天津,天津的工业旅游逐步发展起来。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

1.企业自发组织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到中国工业企业参观的对象大多是官方和业界人士,严格来讲这种形式的参观接待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工业旅游。我国真正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北京三元、燕山石化、燕京啤酒等企业纷纷对游人开放,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项目。

2.政府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农业旅游这一项目,到2004年3月底,全国340多个企业向国家旅游局提出申报验收的要求。在汇总和审议验收结果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于2004年7月正式命名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在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中,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诸多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通过政府的规范管理,促进工业旅游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规律分析

以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的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工业旅游点在地域分布上与工业发展状况基本吻合,即在老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发展较快。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中,经济发展强劲的浙江省11家企业入选,数量为全国之最。传统工业重省河南省10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二。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吉林省分别有9家和8家企业入选,位居第三和第四,山东与广东、安徽均为6家,并列第五,上述6省共有56家企业入选,占全部示范点的50%以上,而经济基础较弱的西部地区则寥寥无几。

2.从行业分布来看。在10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当中,入选的大都是行业领先者,如四川长虹、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酿造类企业最多有18家,其次是汽车、机车、船舶、飞机制造类和水力、发电类,均为12家,石油、煤炭、矿物开采类8家,陶瓷类、医药类、电器类和钢铁制造类各7家,食品饮料类、工艺品类各6家,服装、鞋帽、纺织品类4家,日用品类3家,烟草类、港口类各2家,其他2家。

由以上数据对比,可看出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往往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企业所在城市自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2)企业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要么是高科技类产品(如卫星发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么是公众所关心的、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化产品(啤酒、汽车等),能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介于二者中间的生产企业则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3)企业开展工业旅游与产品生产不发生冲突,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开展工业旅游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打造品牌,进行宣传,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如青岛啤酒)。

三、天津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旅游发展与天津城市工业发展不协调。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电视机均诞生在天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生物工程、电子仪表等现代高科技产业落户天津,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冶金、医药、纺织、机械等行业为主,150多个工业门类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群落,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然而在2004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103家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仅有一家(天津天士力集团)。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批复的77家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天津无一家入选。截止到2008年,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00多家,天津仅有6家,甚至落后于部分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

2.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工业企业明显存在计划经济的意识痕迹,侧重政务接待和商务接待,对大众客源市场重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客上门,不利于新兴工业旅游的发展。

3.工业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目前工业旅游的产品内容大多局限在对现有厂房“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游览,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游客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难以调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体验不到应有的乐趣。

4.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工业旅游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其一,从业人员基本是工业企业分流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旅游专业学习或必要的岗位培训,也不具备旅游行业的从业背景,总体上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较低。其二,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游客游览的心理需求,忽视游客参与和娱乐的需求。其三,在景点的选择组合、路线的组织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划,完全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活动是“副业”,不能影响正业,因此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5.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天津工业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滨海新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滨海工业游目前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跨国企业在滨

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