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第一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返乡创业的意义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并重点关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特别指出要“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农民工创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农民工创业在当前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
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活跃的关键又在于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回乡创办经济实体,返乡农民工有效带动一大批农民的就业致富,已经从昔日的城乡游民转变为当地经济的“领头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工返乡一人创业,可以致富一方,进而拉动内需。
二是有利于农村城镇化发展,建设一批中小城市。农民工通过返乡创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集聚,扩大当地人口和经济规模,有效推动了当地城镇的建设,加速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沉重代价。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有利于化解多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形成的一些社会问题,减少大规模的异地流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分离,农民工的异地流动形成了诸如留守儿童问题、留守老人问题和农村劳动力弱质化及老龄化等巨大的社会代价。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在家庭功能中缺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创业有利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整个新农村建设。要通过以工代赈,积极鼓励农民工参与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返乡也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协提案
[现状]因国际经济危机引发,造成我县打工人员大批返乡,规模大、势头猛,对以打工经济为主导的我县农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如何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建议]开拓融资渠道,解决创业资金。首先,探索和建立适合民间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尝试和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其次,鼓励有关部门建立各级融资担保体系,帮助创业企业向金融机构获
得贷款。再次,建立"返乡创业担保基金"。第四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返乡创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回归企业的增产扩能、技术创新、清洁生产、企业融资、奖励等。放宽小额担保贷款条件,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回乡创业对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回乡自主创业个人和中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实行政策优惠,鼓励返乡创业,回乡创业人士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规划、注册资本等方面放宽准入条件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创业服务。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做到"办事零缺陷、服务零距离、创业零干扰、投资零障碍",倾力打造服务返乡创业的工作机制,确保回归创业"引得回、留得住、做得大"。实行重点回归创业人士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建立重点回归项目主要领导包扶制度,推行保姆式贴心服务制度,完善回归创业保护制度,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感到省心、做事舒心、干事放心。
第三篇: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工作
如何做好小额担保贷款促就业工作
近年来,在县人社局的高度重视下,我辖区创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就业援助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小额担保贷款这个项目如同就业的“发动机”, 成为辖区创造就业岗位的引领者。从2009年以来,县人社局开展创业扶持,以创业促进就业,作为破解就业坚冰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累计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386起。两年来共落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338户,发放小额贷款金额2220.3万元。今年完成140户,发放贷款金额1077.9万元,在全省都率先完成了目标任务,占下达任务的136%。扶持了338个小型微利项目顺利上马,共创造961个就业机会,帮助362名下岗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得益于对创业促就业宗旨的深入领会,得益于对该项目的深刻认识和精心策划,也得益于领导们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广。总结工作,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工作理念,由单纯的就业援助到综合性的创业扶持,变输血式服务为造血式服务,是创业促就业工作理念的全新视角。长期以来,就业工作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创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援助加创业扶持是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创业理想的有效途径。我辖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普遍存在项目不发现,投资没有钱的两难局面,创业培训为其提供了发现项目的慧眼,但创业资金短缺、不能及时补充血液成为制约我辖区创业发展的一重
大障碍。小额担保贷款是劳动保障部针对微小企业创办者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微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而专设的贴息项目,专门为有就业愿望并有一定的基本创业技能者补贴利息,从而缓解创业资金困难局面。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减少失败隐患,提高创业成功率,提供就业岗位,缓解政府就业压力。因此大力推广小额担保贷款,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解决就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认识,今年我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思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帮助创业为领跑项目,形成有效载体,扶持失业人员成功就业,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成为创业工作的重要理念。
二、保证小额担保贷款质量,从项目有无到项目规模,从限额5万到限额8万的项目评价,从部门核查申报到多部门联合考察都严格执行劳动部门的创业促就业实效。
再好的思路也需要通过一丝不苟的落实才能产生良好的成效。正是深刻地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对于具体工作的安排也就格外认真。为保证创业扶持质量,我辖区严格遵照人社局【2009】499号文件要求,保证了创业质量。 所有创业人员都能形成并提交完整的创业计划书,作为具有一定创业技能的依据,也为日后创业提供了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的实施计划。养成了创业者完成创业选项、市场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和内部管理的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带动一批”的目的。我辖区创建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
后续服务”的完整模式,受到了全社会的好评和县人社局的肯定。扶持创业带头人、强化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实践指导等后续支持跟踪服务,是保证培训实际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大力公开推广,强化注重宣传,重视社会效果。经过系统策划和推广运作,小额担保贷款从无人知晓到好评如潮,产生了极大的品牌效果。
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在最初启动时,考虑到大众对于小额担保贷款项目非常陌生,对于创业扶持可能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思想上的懒惰,精心组织安排,多次利用招聘大会和行风评议对其宣讲和推介项目,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场报名情况异常火爆,围观的群众也争相咨询和了解有关情况,小额担保贷款的品牌形象初步树立起来。 点燃创业激情,争当创业带头人正在成为城区的一种社会时尚。
五、实现倍增效应,两年多的时间,落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338户,发放小额贷款金额2220.3万元。今年完成140户,发放贷款金额1077.9万元,在全省都率先完成了目标任务,占下达任务的136%。扶持了338个小型微利项目顺利上马,共创造961个就业机会,帮助362名下岗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充分体现了小额担保贷款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也真正落实了培训的精神实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政府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小额担保贷款也是政府促进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举措。但是应该看到,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小额担保贷款的开展,使许多原本
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具有了创业意识、寻到了创业的灵感,提高了创业的水平,增强了创业的信心。微利性企业也成功创办起来,带动了961个就业岗位,这就是变输血为造血,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第四篇: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难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题的思考
在外打拼多年学会了一技之长,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有了新思维和新理念,同时也攒集了一定的资金,又对家乡情深义重,这些打工者,一旦时机成熟有人提醒,他们一定会返乡创业。个人认为,返乡创业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由于他们的创业,为很多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了岗位,可以保稳定,保民生;
二、为政府排忧解难,减少就业安置费用;
三、扩大了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了财税收入,确保了经济增长。但是作为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太难太难。这是前段时间我走访调查两户返乡创业的企业得来的结论。下面我就他们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思考归集如下:
一、困难
1、资金的困难
创业一个企业不是点滴资金能够解决的事。一是固定资金投入,包括建厂土地,建设厂房,购置机器设备等等。二是流动资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采购、库存产品运输费用、日常周转资金、人工工资、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开资、三是广告、协调、新产品研发等费用资金紧缺成了所有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2、用地的困难
创办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厂房,要建厂房必须得用地。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资源,城镇的土地显得更为紧张。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报批难;三是土地价格高。所以企业建厂用地时,一是难有满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没有现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续办下来,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企业筹办期太长。
3、人才的困难
要办好一个企业,必须有支撑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板,还得有做事的员工,管事的管理人员和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后勤人员。通过对两个企业的走访,我发现,现在的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业,老公当老板,老婆当技术负责人兼总经理,管生产,管营销,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当保管、会计或出纳、采购员等等,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成套的系统的管理手续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不难看出,业主不是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企业缺职业经理,缺技术研发人员,缺市场营销人才,缺财务管理人才。
4、环境艰难
这些年,政府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环境无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设施等 无法比,其次是软环境,一是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官员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们往往只盯住企业的产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落到实处,业主还不敢乱说,说不好得罪谁了自己吃了亏还不知道,只好不说,有人调查时,一概说好。
二、解决这些困难的建议和想法
1、资金困难的解决
一是政府成立融资担保公司,为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担保融资,为守诚信的企业融资担保,为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担保融资,为企业季节性需求资金融资担保,保证融资渠道畅通。二是理顺银企关系,建立完善的银企借贷制度,确保企业资金困难时能及时从银行贷款,同时,也保证银行贷出去的款项能按时全额收回。三是引导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让有资金有意愿的人到企业入股,增加企业资金,保证入股人的利益实现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闲置的资产和土地入股,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
2、解决用地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要为工业用地储备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适的工业项目,就按程序审批适量的土地供应。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可流转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收归土地储备中心备用,凡有企业用地申请,根据企业特点和环保要求,批给其适用适量的土地。
3、解决人才困难的想法
一是县里为企业招聘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后企业认为他确实为企业发展壮大作出了特殊贡献或重大贡献的,经有权部门审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县委提拔为政策相关部门的管理型领导或者由政府重状。二是企业自己选拔优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创业培训的平台,为企业免费培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三是企业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到企业入股,让人才变为股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红,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死心踏地的去为企业做事。
第五篇: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绩的启示
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绩的启示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张万准 | 浏览(888) 评论 (1) | 发布时间:2010-03-24 15:25:29 最后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本作品所属分类:无分类 文章类型:普通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实绩的启示张万准
一、
总体概括:寒冬过后是阳春 4月中旬,我随省政协王晓安副主席、提案办王改民主任等领导一行十几人到安康、渭南等市县就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状况进行了十几天的调研,感受颇丰,启示多多。自去年底,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停产停工甚至倒闭,致使部分农民工失业并纷纷返乡。春节前,全省共有77.4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不含正常回家过年人员),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3.9%。从这两地四县看,春节过后,绝大部分农民工又重新返城,有85%的农民工已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就业,还有约1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返乡后,目前仍未外出的农民工,就业意愿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想就地就近就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二是在家务农,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三是就地创业,利用多年在外打拼积累的资金和经验,想立足本地谋发展。四是等待时机再次外出务工。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有16.1万余人,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4.5%;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累计投资51.3亿元:创办经济实体9.56万个;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34万余人;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工约2.2万人。在很短时间内,我省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其所以能取得这样喜人的成绩,“非唯天时,亦于人谋也”。金融危机袭来,犹如寒流严冬,一时间万花凋谢。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党和国家沉着应对,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全国上下象当年应对“非典”那样,立即行动。我省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有关厅局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了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稳定了在外务工人员的身心,扩大了就地就近转移容量,实施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了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充分发挥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而使我省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得到很好地改观,实现了严冬过后是阳春的美好远景。
二、
典型范例:化危机为生机根据安康市石泉县情况的调研:安康市的石泉县可谓人杰地灵,据说鬼谷子是石泉人,秦统一六国的高参是石泉人。可见石泉人在古代就有转危为安之才,化凶险为良机之能。时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下,石泉人借祖宗之法做得可谓应对有方,成绩喜人。春节前,石泉县返乡农民工达11887人,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有4356人,因个人和家庭因素返乡的有906人,返乡创业者207人。面对大量返乡回流的农民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转移输出就业,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构建服务网络体系等。主要抓好了三件事。一是政策引导,措施得力。金融危机爆发后,通过及时的调整摸底和进一步解放思想,县上出台了《石泉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暂行办法》等文件。一方面强化了招商引资促就业的“输血”功能,对各类创业人员在资金、场地、税费减免等;另一方面给予扶持帮助,提供优惠,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与用工较多的城市和大中型企业、职业中介机构、劳务公司等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建立劳务基地,拓宽输出渠道和劳务市场,巩固老关系开拓新市场。今年2月10日,举办了大型劳务招聘洽谈活动,启动了以“就业送岗位,创业送服务、送培训”为主题的就业春潮行动,成功输出和转移就业2000多人。另一方面,挖掘县内就业潜力,抓住县内“十天高速公路”建设机遇,搞好劳动力、建材、机械设备的供应工作。据初步统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转移劳动力3000余人。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健全网络服务体系。整合县内技能培训机构、资金、师资、生源和服务网络体系,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再培训,即输出”的原则,实行乡镇组织输送生源,职教中心负责培训,财政全额补贴的运行机制。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全县开展的培训专业有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电气焊、电动缝纫、风味小吃等,共培训专业技能人员2300余人。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决定在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全民创业和劳务工作组,县委邹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健全县、乡、村三组工作机构,加强对全民创业的工作指导、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职能。此外,县上还投资200万元,建立了县级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发展职业中介服务机构15家,民办培训机构4家,聘任农民工维权代表76名,发展劳务经纪人80多名,组建县外劳务基地和石泉同乡会4个,实现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自由择业,充分就业,放心从业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总之,石泉县委、县政府面对金融危机,沉着应对,政策得当,措施得力,狠抓一个“创”字,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突出一个“增”字,抓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落实一个“助”字,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就业。自去年底以来,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357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岗位4000余个;全县劳务输出4000余人,县内就地转移就业6913人。石泉县的成功做法引起上级领导机关的关注和重视,《陕西日报》等省市数十家新闻媒体,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他们的全民创业和劳务经济工作的经验。4月8日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以《石泉:回到家乡当老板》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领导重视,政策正确,措施得力,上下同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跨越不过的“火焰山”。事实胜于雄辩:人间正道是沧桑----化危机为生机乃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果。
三、
深刻启示:以人为本,科学创业,才能实现祸兮福所依石泉县“身”居深山,心兼天下;虽地穷,但志不穷。他们的村容村貌,不亚于关中平原的乡村,甚至还比有的关中农村要好几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我认为是石泉县的领导班子和全体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学习和实践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结果。石泉县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服务是真实的、真诚的,措施是可行的、得力的,落实了每个创业者需要的资金,对外出返乡者给予切实的帮助,真正达到离土不离乡,创业政府帮,离乡能挣钱,政府在维权;真正做到了返乡农民工回家当老板,外出农民工最低收入年过万元。这样做很正确、很科学,因为“创业是永久的就业”,就业随时都有失业的可能。创业是自己支配自己的剩余价值,就业是把自己的剩余价值交给他人支配。谁优谁劣,一看便知。因此,我一直以为:对创业来说,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石泉县对返乡农民工已当上老板的创业者加大了培训力度,让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德在人先,利在人后”,“修身种德,事业之基”,要对员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党和人民都满意的优秀企业家。总结石泉县创业者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大都经历了由“体能型”的苦力者,变为“技能型”的技术者,再变为“管理型”的经理者,最后成为“法人型”的老板者。这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创业的理念而获得的积极成果。目前县乡农民对体能型转变为技能型普遍重视,但对技能型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管理层重视还不够。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农村把一些上过高中和相当高中水平的一部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下大力气培养成自学大专以上的管理型和创业型人才,这些人从长远看,如果能培养一个就可以给政府、给村上永远去掉包袱。这里有一个例子:在1977年,我要去参加高考,当时乡上不让参加,理由是我是村上的主要干部。我就听从公社党委的决定,安心在村上工作。后来在1980年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在农村开办了函授学习班,我考了第一期“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员”,每晚点着柴油灯,听着广播学习,再忙也没有丢下一节课。通过两年在农村边耕田边学习,拿到了“中央农业广播大学”的高中专文凭。到了1983年,乡上才调我担任礼泉县烽火公社“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从那以后才真正跳出了“农门”。农民的身份转变,就是差了一张初、高中生通过三年以上培训后的一张纸(文凭)。在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我自己没有机会考大学,可是我鼓励被“文革”耽误了的村上所有高中、初中毕业的青年去参加复习,准备应考。我当时算了一个账,如果村上能走一个大学生,就等于永远减轻了村上的负担。村上考上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以后肯定在外地工作,对象找在外地,生了孩子也不在村上报户口,按当时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等于走了四口人,让他们在外地生活比使他们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更大。我们村支委会议决定给每个生产队的参加高考的青年加上工分,鼓励他(她)们考大学。结果在高考的第一年我们村一大批青年考上大学,其中有一家姐妹三人全上了大学。从计划生育角度讲,我们村当时有350多口人,而现在村上总人口280多人,30多年来人口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70多口,这在全国还真算得上一个典型村。由于村上考出去的文化人多,1998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文化村”称号,被教育厅命名为“秀才村”称号。通过此例,说明重视高层次的培训可以使有识之士志在远方,四海为家;根据此例可以推及:如果我省各级政府能更加重视高层次的管理型、创业型的培训,就可以在本省或外省大显身手,利用外地资源,为我服务,从而减轻我省各级政府的负担,如果此类培训得不到重视,没有得力的措施去落实,那么外地管理、创业群体就有可能占取我省资源。如果只重视体能型转变为技能型的培训,受训者文化知识太少,还是经不住外面的风波,回来后仍是各级政府的负担。因此,抓紧把技能型转变为管理型或法人型的培训更加重要。要让受培训者明白,高层次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是更高层次创业和就业的保障。这次安康、渭南之行,耳闻眼见,使人确实很激动,很感动。激动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在金融危机的袭击下真正动员起来了。毛泽东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如果把实现农村现代化比作一个大战役,只要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实现。感动的是毛泽东说“人民靠我们去组织,……”。通过这次在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广大基层干部确实起到了“组织人民”的作用,应对金融危机只靠美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切实可靠的措施,要有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打一场迎战金融危机的“人民战争”,才能正在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好形势,从而夺取战胜金融危机的最后胜利。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我去过的市县,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辞辛苦,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就业,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一处更比一处好,我看这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干部把人民组织起来了,人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金融危机在中国农村没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反而给广大农民一个全新理念:困难是登上胜利巅峰的天梯,“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聪明了起来”,这就是“祸兮福所倚”的辨证道理。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干群同心,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的“人民战争”的初步胜利。在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在广大干部精心工作下,中国农村确实正在逐步体现了乡、村领导干部关心留守儿童:“幼有所长”;县乡领导干部在外地设立办事机构,为就业者找岗位:“壮有所用”;媳妇晚辈孝敬公婆父母:“老有所终”;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正如《日本经济新闻》4月21日的报道那样:《转机的中国----8亿农民站在“腾飞”的起跑线上》。据《领导决策信息》今年第13期报道: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春节后,在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大约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这些报道都说明:在中国农村,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寒已经被“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春天气息代替了。请:张魁社长批改。张万准: 中国经济商务协会 副主席西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政协陕西省委
九、十届委员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干事长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专家与企业家联谊会理事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工商企业联合会会员陕西省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会员陕西省《农村经济》专刊特邀顾问全球百佳中华儒商人物 2009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