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初探(通用)

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初探(通用)

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初探1 家庭的影响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在与其父母的交谈中发现, 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与其成长过程中长辈们的过分溺爱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 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迁就服从, 孩子往。

儿童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初探

1 家庭的影响

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在与其父母的交谈中发现, 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与其成长过程中长辈们的过分溺爱有一定的关系,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 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迁就服从, 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 易形成任性、自私、放肆、易发脾气、为所欲为、好夸口的行为品性。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 只顾自己赚钱、玩乐, 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 这种忽略型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常会逐养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在独生子女的教养中, 最容易发生溺爱现象, 但父母却常常不承认这一点。这几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与他们和父母交谈中也发现, 对孩子比较溺爱。最好证据是, 当父母禁止孩子做某种事情时, 这些孩子常以哭闹、发脾气等手段威胁父母。他们的这种手段绝大多数时候是能得逞的。长期以来父母的这种逆来顺受, 给孩子的印象就是:我是家里的老大, 什么都得听我的。致使大多数的孩子, 特别是独生子女, 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

2 学校的影响

当孩子入学后, 他所面临的是一个紧张的学习环境。这需要一份独立能力, 需要孩子能较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往对父母的过分依赖, 使一些被娇惯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比其他孩子弱。这又让这些一直被大人们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大受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削弱了, 可自尊又使他们无法坦然面对屈尊于他人之下, 于是, 又把在家中那套哭闹的办法用于对待学习, 一遇到困难就耍脾气。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 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一套在学校里显然是行不通的。现在的孩子自私心理都比以前的孩子重, 在日常生活中, 谁都不肯吃亏, 当矛盾发生时, 谁都不肯相让。这又使这些平时一直在争执中居优势的孩子有点受不了, 他们是绝不肯受一丁点儿委屈的。他们同样会把在家中的那套把戏使出来。时间一长, 大家知道了这些孩子的脾性, 对他们是避而远之, 这些孩子一般说来, 多数是处于较孤立状态。这使他们的内心十分孤独, 无形中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排斥心理, 看不得别人比他好, 一旦受挫就以破坏他人来发泄, 缺乏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温情。

找到了形成的原因, 进一步的当然是如何帮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教育孩子, 往往存在一种误区, 许多人以自己的喜好评判孩子, 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 往往会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 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 而不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缩小了的成人”。我们在评判孩子的行为, 特别是发现孩子出现了差错时, 该怎样来引导孩子呢?这时的我们, 应蹲下身子, 站在孩子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我们当老师的是孩子心目中偶像, 我们可根据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心理, 在言行上给孩子做示范。对于这些孩子多观察他们, 发现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不放过, 及时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平时对他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与他人一视同仁, 不应一味的夸奖, 也不可总是挑肥拣瘦, 总说他们的不是。在教育过程中, 可采取有效的“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 让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 正确地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心;为他们创造机会, 使他们也能体验成功, 从中获得快乐。如, 我们可有意识地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竞赛, 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的时候, 劲头就高了, 人的心情也好了。这时, 再与他们闲聊, 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并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任性自私的孩子, 由于其性格形成中的缺陷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纠正的, 更不是只要“爱”就可行的。如果我们当老师的也像家长那样一味的迁就孩子, 那么这种“厚爱”也许只会更助长了他们的无理取闹。我们有时也应让他们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接受一定的挫折训练,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更健康。那么, 长大了, 即使身遇逆境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因此, 重视孩子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恰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应该也是必要的。

当然, 教育孩子不是简单的行为, 尤其是感化行为偏差的学生, 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育后, 这个孩子明明已经转好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 他突然又变成老样子了。其实这很正常的, 转化一个人不是一日之功, 孩子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因此, 作为一名教育者, 或是孩子的父母, 都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要抱着打长期战的准备, 以十二万分的耐心来帮助孩子, 让这些迷途的孩子重新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 就会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校, 可以通过家访, 开家长会, 发告家长书等途径来帮助家长树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观, 争取让更多的家长的教育观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更是有个性的个体, 需要平等与尊重, 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搞好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每个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喜欢表扬, 有的学生比较内向, 有的学生喜欢展现自我, 教师只有根据课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度的进行思想教育,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在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后进生心理问题方面有着特别重要意义。另外,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 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分层次对待, 尽量具体可行, 贴近学生生活, 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如能受到好的家庭教育, 再加上学校教育, 自然就相得益彰。那么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独特的家庭教育环境, 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 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有专家认为, 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 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 共处能力差。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纠正这一偏差, 进而促使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点,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究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