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精选)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精选)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第一篇: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2010年12月8日 20:44来源:广州亚残运会官方网站 选稿:屠佳时亚洲残疾人运动会(Asian Para Games)的前身为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FESPIC。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

第一篇: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历史

2010年12月8日 20:44

来源:广州亚残运会官方网站 选稿:屠佳时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Asian Para Games)的前身为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FESPIC)

第一届远南运动会于1975年6月1-3日在日本大分举行,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973名运动员参加了8个项目的比赛。

第二届远南运动会于1977年11月20-26日在澳大利亚巴拉玛特举行,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4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三届远南运动会于1982年10月31日-11月7日在香港沙田举行,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744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比赛。

第四届远南运动会于1986年8月31-9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苏腊卡尔塔举行,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83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五届远南运动会于1989年9月15-20日在日本神户举行,共有来自41个国家的1646名运动员参加了13个大项,515个小项的比赛。

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于1994年9月4-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共有来自42个国家的208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第七届远南运动会于1999年1月10-16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共有来自34个国家的225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试用了第13届亚运会的场馆。这届运动会在远南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的认证,也第一次吸纳了智障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

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于2002年10月26-11月1日在韩国釜山举行,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21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届运动会共设17个大项,其中的16个大项都得得到了IPC的认证。这届运动会的组织工作与釜山亚运会组委会紧密相连。

第九届远南运动会于2006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共有来自46个国家的2346名运动员以及1295名随队官员参加了运动会。这是远南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运动员参加了共19个大项的比赛,产生了542枚金牌。此届运动会之后,远南运动会联合会与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合二为一,成立了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远南运动会联合会成员(截止到2006年11月):

(亚洲区42个) 阿塞拜疆、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东帝汶、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中华台北、泰国、越南、阿富汗、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巴勒斯坦、卡特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

(南太平洋区18个) 澳大利亚、斐济、关岛、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群岛、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法属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

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于2002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成立,该组织职责是在2002年至2012年负责管理与协调亚洲范围内的残奥运动。2006年,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理事会被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APC)所取代。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主要管理人员是通过亚残奥委会的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

亚洲残奥委的前称是东亚残奥委员会,来自马来西亚的拿督Zainal Abu Zarin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

APC现由会员大会(APC最高决策机构,由各国残奥委员会组成)、执委会、吉隆坡管理团队和各常务委员会组成。

APC常务委员会包括: 医疗和运动科学委员会、运动和发展委员会、运动会联络委员会、运动员委员会。

第二篇:热烈祝贺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

欢聚 分享 共赢(社论) ——热烈祝贺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

广州亚残运会是展现“文明亚运”理念和残健共融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的重要平台,是展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窗口。举办亚残运会,实践“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必将推进亚洲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一定会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文明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残疾人群体有特殊困难,同时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亚残运会的赛场,将展现残疾人运动员无惧磨难,乐观向前的生活态度。命运虽然没有赋予他们健全的躯体,但他们在赛场上用顽强拼搏与不屈意志书写完整的“人”字,用饱满的灵魂诠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直面残缺、超越自我的奋斗故事,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同时,亚残运会也是推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彼此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赛场内外的无障碍设施,志愿者与观众的帮助与鼓励,让爱心向四面八方播撒,使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我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把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残疾人 事业取得持续进步,“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亚残运的筹办与举办,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前进足迹,让承载人类梦想的希望之舟,又一次扬帆起航。

“爱心满花城”,亚残运会的举办,有力助推了广州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从“城市无障碍”到“心灵无障碍”,一座撒满阳光与微笑,崇尚奉献与友爱精神的广州,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活力激荡赛场,暖流滋润心田,在爱心中彰显生命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残疾人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期待爱与希望让生活更加美好。

祝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圆满成功!

第三篇:历史课《亚洲经济的发展》说课稿(范文模版)

一、 教材分析(一)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分析了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其经验教训对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分析、掌握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按小组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材料;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全班同学按“东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四个方位就座,并各派一代表发言,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和解决的办法;

分析、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评选本课最佳小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经济发展,使学生认识: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培养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的精神。

(三)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特点;

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难点: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依据: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地域广阔,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在中国出现,故学习他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故定为重难点。

二、 教法学法

1、 学情分析:

本校是三级达标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较差,但是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学习,已初步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自学能力增强。

2、 教法学法:

依据本校学生实际,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模拟召开“21世纪亚洲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教师

充当主持人,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组扮演亚洲各地区代表,讨论、总结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概况、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体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自由发言,就“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设想。全班学生按个人特长,自愿优化组合,分成四小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各具特长,资源配合均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三、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理念、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1世纪亚洲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开幕式 播放音乐《亚洲雄风》并展示亚洲相关图片;

作简短的“研讨会”开幕式发言。 四小组分别按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行政区域位置呈半圆型就座。

感受“研讨会”氛围。 通过播放音乐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气氛。

教育实验表明,采用“非正式座位模式”,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最好的环境。本课把学生分成四组按亚洲行政区域呈半圆形就座,营造“研讨会”气氛,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学习新课 展示亚洲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有新加坡、韩国、印度、西亚等)

主持并作简明的鼓励性点评

四小组各派一代表按亚洲经济发展顺序依次上台发言,总结该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 心理实验表明,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成果和感情。本课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限时三分钟,展示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欲、表现欲,发挥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体现自主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收集材料,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归纳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小结 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日、中两国经济讨论并评议解决的方案。

研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

组织指导

各组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

大会综合各组提出的问题列出带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供大会集体讨论、自由发言解决方案。

就“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 自由发言,提出设想。 教育实验表明,“讨论学习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印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有利于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带有启发性、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本课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由发言,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其关心时势,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培养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历史的最大功能 ——“以史为鉴”、经学致用的目的。

学习评价 评选最佳小组 公布评选结果;作鼓励性的简明、个性点评。 各组上交平分表;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 采用过程性的学习评价制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课改的一个要求。

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有如下特色:

1、 以学生为根本,贯彻“生本教育”: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体现教学创新,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2、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历史自学能力、材料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亚洲经济发展,使学生认识: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培养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把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本课研究性学习体现在预习中的收集整理材料、学习中的发现问题、讨论中的解决问题等,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

5、 针对“小组讨论式”学习中容易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如:材料的收集整理、语言表述中的照本宣科、口语化,以及讨论不充分、个别学生作“壁上观”等现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尝试性突破:首先,各小组优化组合,尽量使小组各成员呈优势互补组合;其次,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互评方式,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分表(见下表),对学生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量分,通过这种竞争性的评分机制,促使全班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综上所述,本课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自由讨论、发言等,使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体现。

第四篇:《中国佛教的经验与启示——在“佛教:绘制亚洲的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法 音

2011年第7期 (总第323期) 第18页

------------------

中国佛教的经验与启示

——在“佛教:绘制亚洲的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学 诚 (2011年6月18日)

“亚洲的文化和历史经验,从过去到现在,超过了人类经验的一半。”(罗兹·墨菲:《亚洲史》)透视亚洲地区众多历史悠久、纷繁复杂的文明形态,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共通的文化脉络——佛教文化。亚洲的历史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佛教从印度传向整个亚洲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佛教处于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前承印度佛教之胜概,后启东亚各国佛教之肇兴,对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

汉明帝遣使求法是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地理环境、文化风俗迥异于印度的中国生根发芽,有其深刻的历史因缘。汉代儒士普遍崇尚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谶纬、巫蛊等诸多鬼神方术泛滥成灾,引发的社会乱象层出不穷。由于汉代方术浓重的迷信色彩和低级的功利导向,不但无法满足人们探究宇宙奥秘、追寻人生意义的精神渴求,还严重侵蚀了道德伦理的社会基础。富于哲学思辩、重视因缘果报的佛教思想恰好弥补了这些学说的严重缺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备受统治阶层的礼遇和支持。随着取经、译经、释经、授经活动的逐步展开,在外来与本土高僧的精诚合作下,佛教终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信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发展高峰,此时的中国俨然已成为佛法最虔诚的效学者,同时也是佛教最热情的传播者。代表前者的灵魂人物是玄奘,代表后者的灵魂人物是鉴真。他们标志着中国佛教“承前”阶段的圆满完成和“启后”阶段的正式开始。玄奘大师跋涉五万里,遍游五印,转益多师,对印度佛教各派学说备悉底蕴,造诣精深,受到印度僧俗各界的一致尊崇。玄奘大师回国后以传译经典为职志,将当时印度佛教思想的精华——法相唯识学完整系统地传入中国,标志着佛教中心逐步东移的历史大势。鉴真大师则把中国佛教的思想结晶——唐代律宗与隋代天台宗完整地传入日本,他所倡导的梵网戒与天台教义对于日本佛教的特征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两位大师百折不回、为法忘躯的大无畏精神,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亚洲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世代友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宋代以后,随着本土宗派的正式建立和修学体系的日臻成熟,汉传佛教从僧众的丛林修行和士大夫的谈玄说妙,开始真正进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观音信仰是中国佛教社会化趋势的独特象征。与教导人们追求来世极乐的阿弥陀佛信仰不同,观世音菩萨把解决人间的现实苦难作为摄化众生的主要方式。由无数感应事迹总结出的“三十三观音”,正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精神的完美诠释:菩萨并非身居高高的神坛与缥缈的仙境,而是应现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时至今日,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形象早已深入民心,身影遍及亚洲的各个角落。观音信仰被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并成为推动“人间佛教”实践的重要源泉。

一种文化的先进性与时代性,是其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中国佛教在东亚各国的广泛传播,并非简单承袭印度佛教的结果,而在于对佛教传统创造性地发展与深化,主要体现为“承前”与“启后”的完美结合。“承前”代表学习与吸收,“启后”代表定型与传播。“承前”是“启后”的前提条件,“启后”是“承前”的必然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佛教的茁壮成长自始至终都根植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沃土。佛教悲智双运的核心内涵正是通过深具大乘气象的中国文化而得以圆满的开显。这是中国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也是佛教跨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发展的成功范例。

在佛教迈向全球化的今天,佛教因其以和为贵的性格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欣赏与认可,也为实现世界的宗教合作和文化融合带来了新的曙光。亚洲地区正处于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最佳发展阶段,以佛教为重要纽带的亚洲文明,即将迎来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复兴。在此过程中,亚洲的发展与佛教的传播相辅相成,共存共荣,而中国佛教的历史经验势必会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并将对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启蒙运动历史复习

启蒙运动

(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发展背景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性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

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结果与贡献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

(1)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

(2)对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

(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

(1)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反对愚昧主义,提倡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但就其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都具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这一思想最终得以实现的事件是1993年《马约》生效。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孟德斯鸠

主要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②法律应当体现理性(代表著作如《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孟德斯鸠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他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为一些国家所使用。

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的自然历史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对于国家品格的塑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忽略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然而,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段论述才具有真实的客观意义。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作用是长期的根本的,是不会因为某人的立场或是利益分割而变化的,显然这样一种巨大作用将继续延续下去。在现代经济或是历史研究中,他的这个论证视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伏尔泰

主要主张:

①倡导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君主立宪制。伏尔泰

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他主张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但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政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开明

专制”,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主要著作有《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等。

3.狄德罗

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4.卢梭

主要思想:

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②社会契约说(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③革命合法性

④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⑤理性是不可靠的

卢梭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卢梭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最为激烈。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卢梭还强调“公共意志”,认为它非常重要,公民应接受它的统治。“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卢梭的思想主张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罗伯斯比尔领导的雅各宾派的理论旗帜,对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昌盛了深刻影响。

5.康德

主要思想:

① 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 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 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康德伊曼努尔·康德,德意志著名哲学家。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6.霍布斯

(1588-1679)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生于英国维尔特郡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自霍布斯幼聪颖好学,15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曾在欧洲大陆旅游过多年,结识许多科学家,并做过培根的秘书,思想深受培根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一度移居法国,克伦威尔执政时,返回英国,此后他的思想得到传播(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没有收到霍布斯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的)。霍布斯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

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他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因此,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认为专制政权有权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他认为世界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代表作《利维坦》。

7.洛克

(1632-1704)洛克的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迎合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他有一句名言内容是“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洛克甚至进一步认为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谈。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而他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1、反抗权威(法国哲学家受牛顿的宇宙物理学的吸引,受洛克的政治哲学的启发。受笛卡尔的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口号一部分针对当时的教士、国王、贵族。)

2、理性主义(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3、启蒙运动(“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因为物质、迷信。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而教育学则开始于启蒙时代。)

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非理性行为与无知的做法迟早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所有的发展并非都是好的。启蒙时期哲学家认为人一旦理性发达、知识普及后,人性就会有很大进步。)

5、回归自然(有人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赐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产物。卢梭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相信大人应该让小孩子尽量停留在他们天真无邪的“自然”状态里。)

6、自然宗教(人们认为宗教必须自然化,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当时有许多人为建立所谓的“自然宗教”而奋斗。当时有很多唯物论者不相信上帝,自称为无神论者,但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牛顿就持这样看法。同样,这些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也认为相信灵魂不朽是合理的。他们和笛卡尔一样,认为人是否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理性的问题。)

7、人权(一七八九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原则。一七八七午时,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龚多塞(Condorcet)就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文。他主张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有‘自然权利’。在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们非常积极地反抗旧日的封建政权。举例来说,当时领导示威游行,迫使国王离开凡尔赛宫的就是一些女人。后来妇女团体陆续在巴黎成立。她们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样的参政权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但她们却没有得到这些权利。)

影响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亚洲国家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6、促进近代科技进步。

启蒙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于启蒙运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