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行动准则,也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章制度或一定规格。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仅供参考。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行动准则,也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章制度或一定规格。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

钢结构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完善公司报价核算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依据支撑,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部门为成本核算管理的牵头部门,但是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公司各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采购供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生产车间等多部门的配合;成本核算结果需要成本管理部门和各车间班组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以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 各部门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第四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帮助综合管理人员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基础数据记录。

第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数据记录:

(一)物资部应详实记录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数据,要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明确原始配料料耗。主要包括原材料、辅材、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原材料领用要区分材料明细、工程、塔型、领料班组其他材料领用区分班组,明确金额。

(二)人事行政部要提供全体人员工资方面的原始数据,应能反映部门(班组)员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有关津贴等项记录,水、电、气消耗的原始记录、车班、快递、通信、接待、差旅费用明细表

(三)技术部应做好配料及技术放样方面的原始记录,可以反映产品材料构成、各工艺工作量等项的记录。

(四)生产部统计人员应做好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包含每日出勤人数、出勤工时、投入产出数量、。

(五)设备部应提供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设备验收、维修时间、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安质部应做好安全检查、质量检查的原始记录,包含班组工伤数量、产生费用、各班组返修、报废塔材重量。

(七)财务部需提供能分摊到班组报销费用汇总表、班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汇总表、车间、部门(班组)财务费用占用表。

第五条 各部门应设置兼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六条 准确计算成本,客观反映班组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三章 生产班组成本项目

第七条 成本项目包括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报废产品费用、料耗费用、行政性分摊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占用资金财务费用。

(一)薪酬,指计件生产人员的薪酬;

(二)材料领用,包含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领用的费用。

(三)报销费用,指为达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报销费用。

(四)报废产品费用,指各班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图纸改动造成的报废产品核算的费用。

(五)料耗费用,指各班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下料、工艺要求等造成的材料消耗费用。

(六)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指班组所辖设备、厂房的折旧费用。

(七)占用资金财务费用,指班组所生产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滞留造成的财务费用。

(八)辅助部门分摊费用,指辅助生产部门为保证主要生产业务进行而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劳务、产品所占的比例分配到班组。

(九)职能部门分摊费用,指为保障生产任务有序进行而参与管理的部门、人员产生的费用,按照参与管理的关联性分配到班组。

第八条 生产各班组的成本费用出辅助部门、职能部门分摊费用外,其余项目由生产统计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报废产品费用由质检部门提供,料耗数据由生产部自行统计:料耗=当期产成品/(上期材料结存+当期材料领用-当期材料结存),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

第四章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九条 辅助生产部门主要是指为了完成主链条生产任务而提供劳务、产品等辅助工作的部门,公司辅助生产部门有以下几个班组和科室:计划中心、生技室、放样室、机修班、理化中心、质检组、仓储科、转运科。

第十条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设如下科目: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

第十一条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由辅助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费用分配按照和主营生产任务链条的相关性、提供的劳务数量、产品数量确定分配比例。

第五章 职能部门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十二条 职能部门主要是指为了保证生产任务有序进行、维持管理公司生产经营秩序的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总经理工作部、人事行政部、财务部、销售公司、安全科、采购部。

第十二条 职能部门费用设如下科目: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行政性分摊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水电气费用、车班、快递、接待、通信、差旅、原材料采购、螺栓采购、锌锭采购费用。

第十三条 职能部门成本费用由各职能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职能部门成本费用的分配按照参与主营生产任务链条管理的相关性确定分配比例。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及节点

第十四条 每月20日扎帐后,物资部、行政办公室、车间班组要协助财务人员按照公司《盘存管理制度》对所辖物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职能部门、辅助部门及时统计完善相关工作数据,并于25日下班前形成各部门月度工作汇总表格(见各职能部门、辅助部门工作例表。)

第十五条 生产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班组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班组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安全损失费用、报废用品费用统计表,手工线、自动线、制管线、板加工组需根据盘存数据计算料耗率,并核算料耗损失费用,核算公式为:料耗率=当期班组产量/(期初材料库存+当期领料-期末材料库存)*100%*当期班组产量*材料价格。(例表1)

第十六条 辅助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科室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科室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例表2)

第十七条 职能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科室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科室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安质部需提供班组安全费用产生明细,行政人事部提供水电气、车班、快递、接待、通信、差旅等行政费用明细,能分配到具体班组必须分配到班组,采购部门需根据当期原材料、锌锭、螺栓采购的平均价格核算出当期原材料、螺栓、锌锭的使用费用。

第十八条 上述数据统计完成后,由成本核算部门形成辅助部门成本分摊表,职能部门成本分摊表,进而形成各生产班组成本构成表。

第七章 成本分析

第十九条 成本核算部门应当根据成本核算情况,每月编制成本核算报表,提供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成本分析的单位、分析的时间范围、分析内容三方面构成。重点以表格数据为基础,对各班组成本进行同比、环比对比,分析材料价格、人工效率、塔型结构对班组成本的影响,并从影响成本诸要素的分析入手,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的措施,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第二十条 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成本分析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iexiebang推荐)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成为决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除了少数高端企业依靠品牌商品通过高价来占领市场外, 绝大部分企业只能靠推出质优价廉的商品来生存发展即依赖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来帮助企业获取必要的利润。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能够将质量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联系起来,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成本降低提供重要依据,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即产品或服务的特性是否达到了顾客的基本要求,而衡量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不良质量造成损失的量化方法就是质量成本。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大部分企业的损失成本占整个质量成本的70%,个别企业甚至高达80% 以上,可见质量改进的潜力很大,亦称作挖掘“矿中黄金”。但是,高质量未必代表必胜的优势,未必能使企业获得高利润,这是因为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高一般是以企业人力、物力、技术以及管理等资源的成本的提高为代价的,这样最终有可能抵消由于质量提高而带来的利润获得。我国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导致我国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展缓慢,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质量成本管理从保证产品质量支出的有关费用和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付出的代价入手,探求以最少的质量资本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这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 为了迎接全面质量管理的挑战, 质量成本管理在世界上的许多企业都得到了实际运用, 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我国于上个世纪70 年代开始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导致我国质量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进展缓慢,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进一步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对于贯标后的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控制质量成本, 提高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

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质量成本管理的概述

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通过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和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

1.1 质量成本管理的背景及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20 世纪80 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质量成本管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标准化质量成本管理、统计质量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1994 年在美国质量管理年会上说过:“如果20 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那么21 世纪将是一个质量的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对于风险、成本和利益的质量最佳化要求,迫使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中着手于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我国自1979年引进质量成本的概念,到1987年4月正式实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对质量成本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同时,各企业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了一系列管理程序和相关制度,由此逐步推动了质量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指企业为确保满意的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当质量发生不满意时所遭受的损失之和。这就是说,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损失所造成的损失费用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

1.3质量成本最佳点的确定

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即选择质量成本线上最低的一点。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与产品质量同方向变化,而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与产品质量水平呈反方向变化,总体上说,产品质量和质量成本是互逆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提出最佳质量成本模型,就是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点。

在朱兰模型图中,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即我们所说的鉴定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由低向高呈上升趋势;而质量损失(即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之和)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这两条成本曲线的交点,同质量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条垂直线位置上,即为最佳质量成本。

3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质量成本的核算

质量成本的核算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期核算,一般以一月为一周期进行核算。

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

(1)审查质量费用,必须根据质量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划分质量费用和非质量费用,将符合质量费用定义,在质量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质量成本,这是组织质量成本核算的首要步骤;

(2)归集质量费用,经过审核无误的质量费用,根据质量费用形成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将各类质量费用按照质量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及外部损失成本;

(3)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实施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财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建立相应的财务统计报表,并对相关职责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监督考核,以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科学、准确、合理。

(4)制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的频率和方式在制订质量成本核算的计划时,要对企业涉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按五大类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列表,并一一对

应相关的职责部门,然后确定各项成本统计核算所需要配备的表单以及统计核算的时机和频率,具体核算实施和执行的频率方式可参考以下附表执行。

(5)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应采用各级负责、逐级上报,财务部门统一归口汇总的原则进行。对于各级单位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财务部门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或区域性、抽样调查、核实,以保证所统计的质量成本数据真实有效。

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质量成本的相互关系

预防成本: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活动费和行政费、质量教育培训费、新产品评审费、质量情报费及过程控制费。

鉴定成本:是为评定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实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外购材料实验检验费、实验室或其他质量服务费、检验费、试验费、核对工作费、试验检验装置调整费、质量审核费、外部担保费、顾客满意调查费、其他鉴定费用等。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前因产品不合格或存在有质量缺陷所导致的费用或收益损失。一般包括报废损失、返修费用、停工损失和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内外审纠正措施费等。

外部损失成本:是在产品出售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和投诉损失费等。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企业适当增加预防成本, 可以使损失成本和鉴定成本下降, 最终导致总质量成本的降低, 让质量成本转化为公司的利润。

1.6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

1.6.1 国内所与国际所水平悬殊

质量成本管理是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一种应用管理技术,通过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预测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和统计核算,最终达到从质量中要效益的目的。

1.6.2 从广义角度理解质量成本概念

1. 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都属于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管理, 首先必须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都属于质量成本。

2. 质量成本支出常常是隐性的, 相互关联比较紧密, 很难完全测定出来。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 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很难完整地发现相关项目, 即使被发现, 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

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质量成本管理的分类

1.按质量成本可控性方面可将质量成本分为可控质量成本和不可控质量成本

2.按质量成本发生性质分类:预防成本、鉴别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四类

3.从产品与设计质量的符合方面质量成本可分为符合成本和不符合成本,也称为自愿成本和被动成本4.从质量成本价值补偿的角度可以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

1.8质量成本管理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一)质量成本管理策划是企业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策划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企业产品特征、企业规模、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策划和规划。策划后的效果应适应本企业实际状况,并将质量成本控制在“合理质量”范围内,从而达到成本合理、质量稳定、企业效益递增的目的。质量成本管理就是组织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和计划、统计、分析、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质量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是展开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分析和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

(二)建立质量成本管理流程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它涉及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服务等多个环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流程,为企业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落实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行质量管理首先要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水平。最佳质量成本水平应是内、外部故障成本与预防、鉴定成本相等时的成本水平;其次要进行质量成本预测,结合企业的发展,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成本目标值做出预测;第三,做出质量成本计划,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变动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具体分析质量成本总额、构成、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故障成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质量成本的核算实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实施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企业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系统,财务部门应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建立相应的财务统计报 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表,并对相关职责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监督考核,以确保财务统计报表科学、准确、合理。

2.制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核算的频率和方式在制订质量成本核算的计划时,要对企业涉及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活动按五大类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列表,并一一对应相关的职责部门,然后确定各项成本统计核算所需要配备的表单以及统计核算的时机和频率,具体核算实施和执行的频率方式可参考以下附表执行。

3.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应采用各级负责、逐级上报,财务部门统一归口汇总的原则进行。对于各级单位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财务部门可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系统性或区域性、抽样调查、核实,以保证所统计的质量成本数据真实有效。

1.9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3. 1 推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主要是对内部和外部损失进行统计、分析和控制, 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 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以生产成本而言, 它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 而质量成本有其独有的特点, 它是机会成本,是通过质量改进的办法来减少损失, 几乎不需要添置设备、增加人员、进行复杂的技术改造, 其投入少, 而得到的收益大都转化为纯利润。

3. 2 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质量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推行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 由干质量成本是从经营角度用货币语言来描述和反映情况, 说明质量对成本、利润的影响。这就能为领导提供改进和提高质量的直观为信息, 企业领导进行质量决策提供了依据。

3. 3 推行质量成本管理是监测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经济手段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协调有效, 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而质量成本是从与质量有关的成本方面对质量体系进行监测和评价。进行质量成本的数据统计、核算、分析, 可以及时掌握产品质量情况和质量改进情况, 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 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对分析质量体系工作的有效程度和体系为达到质量目标的适用程度进行监测, 同时通过质量成本指标体系的分析, 判断质量成本是否处于适当范围, 可以综合

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所以质量成本是经常性的监测评价质量体系的经济手段, 它使质量不断改善, 健康协调地发展, 从而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

总而言之, 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成本, 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可以从分析其变化趋势中探求最佳的制造质量水平。同时, 它又是- 种机会成本, 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他从财务的角度来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 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企业如果能有效地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使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达到合理的比例, 接近最佳质量成本管理点, 就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所以推行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搞好计划与预测工作, 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取得的成绩

许多国外先进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 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将质量控制工作摆在了首位,重视质量控制的同时而忽略了质量成本的管理。

2.1 国内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将质量控制工作摆在了首位,重视质量控制的同时而忽略了质量成本的管理。

而且既使对质量成本进行管理的企业也存在着下列问题:

(1)对质量成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都将重点放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对随之发生的质量成本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控制,增加了生产成本,失去价格竞争力;

(2)没有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质量职责。由于生产成本本身无法准确全面地 10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反映出企业质量管理的效果。财务部门要对质量成本进行独立建帐,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以价值形式反映出质量管理的效果;

(3)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大多数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 (4)在制定设计标准和检验标准时未能考虑到质量成本的因素。企业应在满足客户要求同时,将标准定位于一个兼顾质量和成本的尺度上;

(5)确定质量改进项目和改进目标时并非以质量成本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在质量改进程度上也有经济上的限制,质量改进的目标应根据经济的限制而确定。目前我国企业在改进选项和改进目标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做法对于提高质量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很容易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负作用。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很多企业管理者不知其为何物。有的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抓质量,可是回头一看,质量有所提高,可成本上去了。所以引入并运用质量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2.2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应用质量成本控制取得的成绩

被誉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 现已被德国戴姆勒- 奔驰公司兼并) 在1990年由于来自日本及欧洲汽车工业的激烈竞争正面临困境, 产品价格以及质量比不上竞争对手, 维修服务成本较高, 导致产品的销路一路下滑, 利润大跌, 销售商不愿意代理该公司汽车, 订单下降幅度很大, 克莱斯勒公司的现金流在缩减, 盈利在下降, 股票价格一度低至每股10美元。传奇经营天才——亚科卡一项关键的举措就是引进目标成本管理, 大力加强质量成本的控制, 从前期质量策划、检验、评估一直到售后服务都做了许多工作。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 销售价格随之下降, 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 更易打开市场销路, 订单大增。克莱斯勒的股票价格由1990年的每股10 美元上升到1995 年的每股54 美元。收入增长了70%, 汽车与卡车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2. 1 个百分点。

再如本田汽车公司在重新设计新款畅销车“思域”时, 也大力推广质量成本控制, 改进的地方有: 将仪表盘的时钟刻在收音机显示器上, 简化车身铰链, 重 1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设计保险杆、挡泥板和其他部件, 以减少组件, 降低生产成本; 再如福特汽车公司的新产品设计项目“福特产品研发系统”可以加快新车研发、改善设计质量并节约设计成本。该系统以网络为基础, 集中全球范围内福特工程师的研发能力, 使之竭诚合作。

三、当前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质量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问题

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企业“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在很多企业中,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够, 以至于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都较差,所以并没有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即使已经实施,质量成本管理也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一)忽视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 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 同时, 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 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 实际上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

(二)质量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将成本与质量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产品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企业管理者要么强调产品质量,而对产品成本关心不够,要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其次,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侧重点偏向一方。我国多数企业比较注重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绝对成本控制措施,而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重视不够。只将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和费用上,如降低物品采购价格、节省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而对于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似乎不易被“看见”方面的成本的降低,则很少考虑,如减少管理工作失误、提高服务质量等。

1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 质量成本管理的权责制度问题

质量成本责任分担不清。质量问题难以分清责任的承担者,阻碍了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和制定改进对策。

忽视质量成本的全员管理。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同时,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 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而与自己部门无关。在企业内部,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销售部门只负责销售量,采购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入库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去控制的,企业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不科学,很多企业的绩效评价不注重产品质量,而是以生产进度和产品数量作为考核重点。再加上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见效较慢的工作,造成有些管理者为得到赏识和提拔,往往不愿意花大力气抓质量工作,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3.3 质量成本管理的管理体系问题

质量成本的管理没有与会计准则相互衔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否,有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质量成本的核算重要性,即使是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已经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在这方面仍做得不是很好,出现质量成本数据的正确归集和统计非常困难和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奖励制度等情况,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从质量成本的核算中得以提高。

(一)单纯注重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国际质量标准ISO8402 定义产品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种“满足”又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 称为“设计质量”, 其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 称为“符合质量”。当前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 13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的符合质量”, 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

(二)传统理论认为, 产品质量是严格检验的结果。检验越严格, 淘汰的产品越多, 由此而产生的质量检验费用越高, 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成本。因此, 我国多数企业在质量成本控制上, 比较注重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绝对成本控制措施, 而对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成本控制方法重视不够。

(三)未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企业领导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忽视了质量成本管理组织工作的作用。我国大约有60% 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操作性,对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起不到多大作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难以高效、成功地开展,企业目标的实现受到了阻碍。

(四)注重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质量成本对象的界定,当前企业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的符合质量”。所谓符合质量,是指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这种观念只考虑到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产品设计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各种管理水平和保持这种水平的成本是在市场计划中加以权衡比较确定的,所以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要能够真正做到既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又是顾客付得起的价格。

3.4 质量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问题

质量损失分析方法不当。对已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企业调查后发现,多数企业是在数字上作简单比较后就下结论,未能很好地利用有关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不利于质量成本预测和决策。

3.5 质量成本管理的核算相关问题

(一)没有做好质量成本基本数据的记录和汇总工作。大多数企业虽然建立 14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了一定的质量记录制度,然而这些记录大都不全面,未进行系统地汇总和分析;

(二)质量成本具体核算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不准与企业传统的成本的核算不同,质量成本的核算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上,所以在有些时候可能会由于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造成判断失误,使质量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从而影响质量成本的分析及评价。

(三)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部分企业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不够妥当,使企业质量成本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质量状况。同时,许多企业没有很好地建立相应的质量成本核算体制和工作程序。

四、企业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对策

4.1 加强宣传和培训

企业要完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首先要提高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其次,企业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各企业可以通过开办关于质量成本知识的学习班,向员工讲清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他们对质量成本理论的基本认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

首先, 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的关系, 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 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 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其次, 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 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 进行教育和培训。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 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 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 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 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相互交流对比, 取长补短。然后, 综合归纳交流的方案和意见,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 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 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实

15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不断改进和完善。

4.2 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一)提高质量核算人员素质质量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再教育,提高质量核算人员的知识水平,将其判断误差控制在最低,以提高质量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使其有利于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与评价,为提高质量,改善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二)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确定质量成本目标,收集质量成本数据,开展以会计核算为

主,统计核算为辅的质量成本管理。数据主要来源于现行会计核算内容的成本开支范

围,一部分来源于未列入成本开支范围的统计数据。需要特别改进的是,数据收集要建立固定通道,派专人进行,及时准确报送。

(三)质量部门按照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不断的进行监督与控制。财务部门按照质量成本各项科目进行核算,最终使得质量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质量成本会计核算已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质量成本分析成为质量职能部门的正常业务活动。

(四)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 优化信息管理。质量成本信息是指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具体来说, 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 鉴别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推及。

4.3 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责

(一)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是以企业领导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产品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产品经理部,产品经理部成本管理的

16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体是全体产品成本管理人员及全体一线工作人员,产品经理是产品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树立全员质量成本控制意识专业化的分工固然能够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但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综合体现,它涉及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几乎所有的部门和责任单位,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因此,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将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与产品质量成本相关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及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成员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对员工进行优质奖励、劣质惩罚的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成为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降低企业内、外部故障成本,实现全员、全过程、“零缺陷”的质量保证体系。

4.4 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一)掌握质量成本控制的关键。根据现代企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现实, 利用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的较完备的数据流和反馈系统, 拓展成本考核范围, 细化、深化成本考核。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制造成本, 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责任成本; 不仅要考核产品的售前成本, 还要考核产品售后的后续成本; 不仅要核算产品的有形成本, 还要单独考核产品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无形成本; 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注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注重于成本控制。

(二)推行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从产品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在实施价值链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质量标准的设定因时因地而异,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生产与售后服务质量并重,实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在企业实施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即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加,从供应商的选择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的确定,产品的生产、销售各阶段都要加强质量管理,通过相关人员的自我控制实现故障的实时消失。运用战略管理原理,管理质量成本,提高本企业竞争优势。

(三)合理界定质量标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对企业而言,产品质量也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

17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有的放矢,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支出与效益相匹配中实现最佳的组合,做到既不因投入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也不能支出过量造成浪费。

(四)重视质量成本的预测。俗话说: 预则立,不预则废。质量成本预测是质量成本计划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有关质量问题的重要决策依据。在预测时,应综合分析客户关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竞争对手产品质量、质量成本及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反映、本企业以往的质量成本水平和结构、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家或地方关于产品质量的政策等,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对可能影响未来质量成本的货币和非货币因素进行分析排队,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技术,选择最优化方案,制订相应的预算计划,以指导下一周期的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五)三西格玛水平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质量水平。根据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三西格玛质量水平是最经济、最合理的质量水平,以三西格玛的控制界限来控制产品质量是最优的控制手段,其对生产设备的精度要求并不苛刻, 能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方便。因此,我国目前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大多数仍依据三西格玛的质量成本理论进行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但是,据统计可知,达到六西格玛的企业,其质量成本还不到销售额的1 0 % ; 达到五西格玛的企业是1 0 %2 0 % ; 达到三西格玛的企业是20%-30%。随着质量的提高,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三西格玛的成本管理理论已经不符合企业、市场和顾客的要求,而应以六西格玛的目标而展开质量成本管理。

4.5 加强质量成本的监督和检查

(一)严格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企业要进行质量成本控制,首先要了解质量成本的习性,即:质量成本与其动因(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越高,质量越符合要求;而质量越符合要求,其故障成本也就越低。由于质量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成本习性不同,因此,对不同质量成本项目要采用不同方法加以控制。故障成本是由质量问题引起的,越低越好;但是,对于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却不能简单地

18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数额大小加以判断,因为它们的发生是质量好的根本保证。因此,质量成本控制一方面是在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以质量成本习性为指导,在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协调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预定质量标准下,质量成本最低。

另一方面,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质量成本考核就是定期对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和个人考核其质量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其质量成本管理的成效,并与奖惩挂钩以达到鼓励鞭策,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了对质量成本实行控制和考核,企业应该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形成质量成本控制管理的网络系统。将构成质量成本的费用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责、权、利,实行统一领导、部门归口、分级管理。

改进并监督公司质量成本帐务处理设计的流程:按照会计登记经济事项的程序完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添置与审核,交由成本核算人员计算。月终根据基层成本和财务报表的有关资料,结合核对后的各分户帐资料,计算制造成本和费用(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的同时核算质量成本,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和质量成本报表,提供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二)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

质量成本报告是根据日常质量会计核算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成的用以反映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总结性文件。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可按照报表式、图表式和陈述式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就其所要披露的内容以及为了满足质量成本控制的要求,企业的质量成本报告一般有:质量成本表、质量损失表、质量收入表、质量损益表等。其内容一般可包括:各个成本项目的实际金额与比较标准、各个成本项目的比例关系、以往各期质量成本的数据资料、质量成本与销售额、销售成本(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工时、固定资产等的比例关系、质量收入、质量损益、与同行业或竞争对手的比较资料、特殊或重大项目的分析说明等。 质量成本报告可依重要性原则,按年、季、月编制,这样可以使管理人员和工人朝着实现“零缺陷”的理想目标不断努力。

19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6 完善质量成本分析

加强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是以货币的形式综合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状况和成效,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基础。

(1)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质量成本数据来源于记录质量成本数据的有关原始凭证,主要指发生在一个报告期内的相关质量费用。具体来说,预防成本的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及检验、产品开发、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费用凭证进行统计;鉴定成本数据由检验和开发部门根据检验、试验的费用凭证进行统计;内部质量故障成本数据由检验部门和车间根据废品报告和生产返工等有关凭证统计;外部质量故障成本数据由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统计。

(2)质量成本的核算。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应该坚持以会计核算为主、统计核算为辅的原则进行。如果企业已经设置比较完善的质量成本科目,即:“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和“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二级科目以及二级科目展开的三级科目,则也应同时设立相应的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即:质量成本总分类账、质量成本预提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内部故障费用明细账、质量成本外部故障费用明细账等。

(3)质量成本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为质量改进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方向,降低产品成本。因此,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成本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目标质量成本完成情况分析、质量成本变化情况分析、质量成本结构分析、质量成本与其他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等。

五、案例分析——以某电子制造业为例

5.1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1)质量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运行中,经常将质量成本作为一项为完成而完成的工作来做,没能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评价质量体系有效

20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运行的重要手段。

2)责权不明,导致质量成本核算失实、失效:财务部门是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部门,但是质量成本数据的采集来源于各个研发部门和生产车间,对这些部门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没有形成对质量成本的过程控制。

3)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和思路不当:许多企业由财务部门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但是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集中在数据同期及上期的对比,不能发现影响质量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对质量体系的运行不能提出实质性的改进建议。

5.2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特殊性

1)质量损失遵循膨胀原理,如果在设计阶段通过评审论证等发现产品设计中的缺陷,并进行持续改进,可将质量损失降低到最低;如果到生产阶段才发现质量缺陷,会造成废品损失和返工返修损失、复检费用等,质量损失不断扩大;但是,如果到使用阶段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可能整个设备都要重新加工,造成的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还将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声誉。

2)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由于产品具有针对性强、批量小、价格高等特点,质量控制要比进行流水线批量作业的一般制造企业困难。一般制造企业产品。制造技术成熟,质量成本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环节,可以通过提高工人技术水平、降低废品率等来降低质量成本;而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需要经过机械设计、电气设计阶段,才能投产加工,其质量控制的关键往往在设计环节,如果对可能出现的设计缺陷等不加以控制,必将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如产品完全报废等。所以电子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有其特殊性,预防成本通常重于内部损失,着重点在产品设计制造的前期,与一般的产品制造企业不同。

5.3 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1)加强宣传和培训: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要运行有效,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领导和员工都懂质量成本。要对企业领导人、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门核算员、财务部门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使其意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规范质量成本核算:(1)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上

21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所需的费用。它包括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既定标准所造成的损失。按照经济用途通常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5]。(2)预防成本是用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防止产生废次品的各种预防性费用。包括:质量策划工作费、质量评审费、质量教育和培训费、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等。鉴定成本是用于质量检验活动发生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质量费用。包括检验试验费、检验设备维护费及折旧费、检验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内部损失成本是产品交货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返工损失、停工或减产损失、质量事故分析处理费用等。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包括索赔费、退货损失、保修费、降价损失、诉讼费等。(3)质量成本核算本身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通常用会计核算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办法。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增加“质量费”二级科目,同时设置明细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明细科目,对于直接发生的、能直接确认的费用(如质量教育培训费、质量评审费、计量仪器的校验费等)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一些由于会计核算办法要求不同,不能直接归集的成本,需建立质量成本辅助账簿来记录。

3)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责: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的法人代表对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工作负责。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由质量部门归口,按费用类别划分和控制;内部损失由科研生产部门归口管理,按费用内容分解到班组,并按规定进行反馈;外部损失由市场部门归口;质量成本由财务部进行核算汇总与经济分析,并会同质量部门对质量成本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定期向主管领导和质量部门提供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和相关资料。同时,将质量成本目标与质量责任目标挂钩,作为经营业绩完成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进行奖惩。

4)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即对质量成本发生和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产品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2)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成本控制。(3)销售过程质量成本控制。市场销售服务部门的质量成本不宜控制过严,要在保证服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控制质量成本。

5)加强质量成本的监督和检查:加强质量成本体系中的监督和控制,以此形成质量成本的闭环管理。由于质量成本发生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需

22 沈阳化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明确各环节岗位中最可能发生的质量成本。

6)完善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通过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对质量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为编写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实施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来评价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以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评价质量改进项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为质量计划和质量决策提供参考。

23

第三篇:制造企业成本核算

成本费用核算细则

第一节 材料费用核算

1.1 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集团主管部门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1.2 企业采用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月终要分类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不得使用 一个综合差异率。 除外加工材料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外,都应将耗用的材料按当月实际材料成本 差异率计算调整为实际成本。分类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某类材料 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1.3 核算企业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都要根据合法的材料收发凭证,经过收发、记账、稽核,按材料的计划价格或实际价格进行核算。 核算材料成本,要收集当月生产过程中领用、退库、交库的全部材料凭证进行核算。对于尚未收取发票已经采购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所领用的材料仍应计入领用 期成本,不准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外购材料直接发交车间使用时,仍应按照规定的收发程序,办理材料检验和收发手续。

1.4 核算材料成本,应与供应部门发放数核对一致,然后按成本项目进行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或费用项目。

1.5 直接用于产品的材料成本,应当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凡是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主材成本金额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1.6 车间(分厂)月末已领未用的产品原材料,必须办理实物退料或“假退料”手续。 产品完工下场,工作命令执行完毕或中途停止执行时,所有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应全部退库,不得移作他用。 1.7 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边角短料和回收的包装物,应按月回收交库。废料、边角短料退库成本,凡是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或工作命令的,应直接冲减原材料成本。如果无法计入产品或原工作命令成本的,可以按成本计算期内的全部产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扣除,期末在产品可以不分摊废料回收成本。

1.8 车间(分厂)设有二级材料储备小仓库的,必须严格按仓库管理程序,专库保管,专设账册凭证,专人收发保管。二级材料储备小仓库的期末存料,应办理库存材料的移库核算手续,不得计入生产成本。 在车间(分厂)二级材料储备的体制下,供应部门材料仓库的发料,作为车间(分厂)储备材料的收入,成本核算要以内部发料凭证为依据。

1.9 不论是准备车间或供应部门,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的下料工序加工,使材料具有初步零件形状的,应作为基本生产工序,纳入生产成本核算范围,不应作为自制材料成本。 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对库存材料进行的各种加工,包括外部加工和自制,加工后虽然改变了原有材料的形状或规格,但仍具有通用材料性质,并入库待领的,作为自制材料处理。凡是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界限难以划分的加工工序,一般应按照加工完成后入库归属,作为区别的标准:

(一)材料加工后仍交供应部门仓库保管的,作为自制材料。

(二)材料加工后交生产计划部门所属毛坯库或在半制品仓库保管的,作为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实际成本,应包括:领用材料和加工费用,扣除退库的余料价值。委托外部加工材料成本,应包括:发生材料成本,外付材料加工费用,扣除下脚废料回收后的实际价格。

1.10 车间(分厂)领用各种材料,要按照实际领用数量计价,不得把由于仓库保管责任所造成的材料溢缺、损坏等经济责任,利用“清帐法”自行修正领用数量,转嫁给领用部门承担。仓库保管材料盈、亏、毁损的核算规定如下:

(一)由于物资自然损耗,在集团主管部门规定自然损耗率范围以内的,经物资保管部门、 财务部门领导批准,计入管理费用。

(二)由于材料采购入库和收发工作的疏忽,造成同类材料的型号、规格、颜色等数量相互混杂,但是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或差额极为微小的材料溢缺的等量调整,经物资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领导批准,差额可以计入同类材料价格差异。

(三)由于采购和保管责任而造成盘盈盘亏、毁损的,要由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提出书面说明和改进措施,经主管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签署后(超过规定限额,要报经上级主管部 门批准)报总经理批准,其盘盈数按计划价格,盘亏和毁损按实际成本,扣除责任人赔偿,并通过规定的待处理核销程序后计入管理费用。

(四)由于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造成的损失,应查清原因,扣除保险公司和有关责任人的赔偿,减去残余价值,经集团分管副总裁批准,将净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不论是库内保管物资,或是露天堆放物资,都要定期盘点核实库存数。如有盘亏或毁损,应按上述规定处理,不得擅自采用定额损耗率予提损耗计入成本。

1.11 车间领用钢坯材料,要实行计量交接,明确经济责任。可以逐日填制领料凭证,也可以逐日交接记录数量,月终汇总填制领料凭证,但不得实行由车间包干采购数量,溢缺不计、责任不清,更不得将钢坯材料仓库划归车间管辖,转移物资仓储职能,削弱物资计量交接,混淆物资保管责任。

1.12 实行钢材切割核算的企业,应该根据同规格材料的领用成本,减除余料短料价值,按已经切割完工的各产品零件切割后重量的比例,分配核算钢材切割成本,不得人为随意划分。

第二节 低值易耗品费用核算

2.1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一般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或单位价值在两千元限额内的劳动资料。

2.2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一般低值易耗品皆可采用一次性摊销的办法,即在领用时一次摊入有关成本费用。

(二)对于单位价值较大,或一次领用数额较大,影响当期成本水平的,可以分期摊销,但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不论采用何种摊销办法,企业都应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建立在库、在用台帐,严格按原始凭证办理借领、退库和报废手续。

2.3 产品专用工具和工艺装备,不管自制或外购,在领用时,按产品型号或工作命令,一次计入产品成本。两种以上产品共同使用的专用工装,可以根据产品制造数量和制造工时的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专用工装成本不多的,也可以全部计入当月产品成本。 2.4 企业各种自制通用工具,要纳入厂部工具总库的管理范围,按照辅助生产核算办法核算自制成本,并进行完工入库计价入帐,领用时按规定计入生产成本。 期末库存的自制工具,要按实物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能采用计量不计价、领用不结算的管理办法。

2.5 领用工具采用计划价格核算的企业,应参照材料价格差异分摊办法,调整为实际成本。

2.6 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专用工具、专用型板和模具,按专用工装进行核算。通用工具,在领用时一次摊销,但必须将当月报废的工装工具办理废料交库手续,冲减报废月份的工装工 具领用成本。

第三节 工资及福利费核算

3..1 企业支付全体在册人员、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集团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 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不实行工资总额与产值量挂钩的企业,计入产品实际成本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应该是 当月实际支付的应付工资。

3.2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计件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根据上月实际完成合格品的实物量,或按实物量折算的劳动量,乘计件单价计算。计件工人由于从事工艺过程未规定的额外工作,或由于工作条件变更而补付的工资补贴等,应按企业规定的审核程序,编制各类表单后计算发放,并计入产品成本。

3.3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基数,按规定为企业每月实际的应付工资。不准任意变动计提的基数和提存率。

3.4 实行工资总额与产值量挂钩的企业,在两级核算的体制下,为了有利于考核,对车间(分厂)的工资费用可按实际支付数进行核算,企业按集团核定的工资总额数与企业实际应付数的差额,列入应付工资待实际发放时转出。

3.5 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福利费,凡是能直接划分产品成本归属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计件工资一般应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不能直接划分产品成 本归属的计时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可以根据产品加工的定额工时,或产品重量的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3.6 企业在归集和分配工资费时,应当严格区分工资费的用途,不能将应由其他项目负担的工资费用和应列入产品成本费用中的工资费用混淆。

第四节 动力、折旧和其他费用核算

4.1 企业的动力费用,包括外购和自制的水、电力、蒸汽等费用。外购动力按实际支付数核算,自制动力作为基本生产或辅助生产核算。外购电力需要经过企业变电所变压输电的,一般仍应作为外购电力核算。变电所的费用单独列作基本生产或辅助生产核算。月终结算外购动力成本时,应扣除增值税,按无税成本分配核算动力费用。生活福利部门、专项工程等耗用的外购动力,要按含税实际成本核算,对进项税金作转出处理。实行内部结算制的企业,动力费用的结算,可按内部结算单价执行。

4.2 动力费用应当根据实际耗用量分摊计算。能直接划分产品动力消耗的,应按产品实际耗用量直接计算动力成本。无法划分产品的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车间(分厂)和部门,与其他间接费用同作为加工成本(或制造费用)分摊计算。外购动力费用的实际支出,与内部动力消耗仪表显示数之间的差额,按下列情况处理:

(一)如果动力供应部门与生产单位抄表时间一致,由于计量误差(表与表之间)产生的差额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成本。

(二)如果动力供应部门与生产抄表时间不一致,仪表显示数的差额进行预提处理,单位价格按开票价格计算,但每个季度末必须对预提数进行检查核对。

4.3 企业计提折旧的范围,按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4.4 计提折旧的方法,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具体按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4.5 企业应按使用车间(分厂)和部门,分别核算折旧费,一般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间接费用分配核算。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记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4.6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按实际发生额一次或分次计入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 修理费用的内容一般包括: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的修理、维护及保养费用,补付的零星修理费,限额内的简易料棚,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小型零星土建改造设施的实际费用等。属于外包的修理费,按实付金额计算。属于集团内委托修理的劳务费,可以按实际发生额计算,也可以按集团内劳务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以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子公司内部维修工人为本车间进行经常性维修工作,一般只计材料消耗,不计人工成本。

第五节 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核算

5.1 企业对于一次支付分期摊入当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的各种待摊费用,应按受益期限,分月摊入成本,分摊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一般情况下在年终结算时结清,不得保留余额。因特殊情况必须保留余额的,应经集团财务部门批准。企业不准利用待摊费用虚减费用,调节成本。

5.2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分期摊销的费用,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平均摊销。

5.3 对于应由本月成本负担而在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应在下列费用范围内通过预提科目计入本月产品成本:

(一)租入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支出;

(二)按季结算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三)根据产品质量三包要求,企业在商品出厂后继续进行的工序费用成本,如安装调试成本、油漆成本等;

(四)其他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确认为当期的费用,但尚未发生,或者由于结算期滞后与成本计算期不一致的费用。

5.4 预提费用应按项目、按供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不得在一级会计科目内合并汇总核算。 预提费用与实际发生数的差额,必须及时调整成本负担数,或在年终结算时结清,不得保留余额。因特殊情况必须保留余额的,应经集团财务部门批准。企业不准利用予提费用虚列费 用,调节成本。

第六节 辅助生产核算

6.1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和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一般可分两种情况:

(一)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汽等部门,可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

(二)提供多种产品或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工具、修理车间等,除按车间别设置辅 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外,还应按各种产品和劳务,分别设立成本计算单,登记直接费用。其他费用可先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核算,月末再采用适当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中。 6.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一)自制的材料、工模具等,完工后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帐户,各车间领用时,比照材料的核算方法,按用途和数量,转入有关费用帐户。

(二)提供水、电、蒸汽等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数量进行分配。 但由于辅助部门之间也互相提供劳务,所以应先进行辅助部门之间的交互分配,然后再确定实际单位成本,向基本生产车间分配。一般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分配法,即不进行交互分配,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之间,按受益数量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的标准不够完整,特别是在辅助部门之间互相提供劳务较多时。

2.一次交互分配法,即分两次进行分配,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部门之间交互分配费用;第 二次是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实际费用和单 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

3.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或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内部结算价格或计划价格,和各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数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各辅助部门的差异,可列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续简单,计算快速,并能考核各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但价格若制订的不准确,会影响成本的准确性,价格一般应以 市场价为基础。

4.代数分配法,是利用多元方程的原理,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于各基本生产车间及管理部门等。代数分配法的最大优点是分配结果准确,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如企业辅助部门较多,计算起来就较麻烦,所以只适用于辅助生产部门较少,或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 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特点和其他方面的条件采用某种方法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但辅助生产车间如有对外销售产品或对外承制工业性作业,以及为自营基建工程等提供产品或劳务,则必须按工作命令分别归集每项产品作业的费用,采用定单法核算实际成本。

第七节 制造费用核算

7.1 制造费用的归集,设置制造费用明细帐,按车间设置帐户,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帐页,按明细项目归集费用发生额,月末汇总结转生产成本帐。制造费用明细帐期末应无余额。 第八十八条 制造费用的分配,应分别车间进行。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可以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分配 方法一般可按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 例法,或财务制度规定的其他分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工时比例法,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较简单,在原始记录和 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车间,都可采用这种方法。但不论采用实际工时、定额工时、或者机器工时都不应忽视各种机械小时加工费的差别。如果在一个机械型号较多、精密复杂程度相差悬殊的车间里,就必须根据各类机械的折旧、维修、保养等方面费用为依据,计算与编 制设备复杂系数表,再按系数别统计与折算生产工时,据以分配制造费用,这样更为合理准确。企业应当加强基础工作,争取采用这种按系数折合工时的加工费用分配方法。

第八节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成本核算

8.1 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分厂)必须加强在产品的管理和核算,设置在产品数量台帐,记录车间在产品投入、转移、交库等数量变动及生产进度。车间(分厂)内部如设有中间库的,应当设置实物收发保管数量卡片,根据车间内部收发凭证进行登记。为了保证在产品数量的准确性,车间(分厂)计划调度员要对在产品数量台帐和中间库的数量卡片进行定期稽核,作到卡物相符。已制订另件定额成本并实行二级核算的企业,其车间核算员应设置产品投入产出明细帐,登记毛坯投入,零件交库及期末在产的数量和定额成本。同时进行内部结算,并负责与生产管理部门半成品库的明细帐核对,保持帐帐相符,保证在产品成本的准确、完整。

8.2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所属的毛坯库、零部件库,都要加强实物管理和记帐核算。实物的收发要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半成品的发放和入库,都要实行点数交接。也可根据管理要求,实行毛坯、半成品的内部转移结算。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自制半成品,应在自制半成品科目下单独设置委托外部加工自制半成品明 细科目进行核算,控制委托发外加工的实物数量。

8.3 企业对在产品、半成品应当定期组织盘点,防止成本虚增、虚减。要建立全厂在产品的盘存制度,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盘存。盘存工作一般可按下列办法进行:

(一)单件小批生产和轮番投产的生产类型,当产品完工下场时,应及时组织静态盘点。

(二)成批大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应定期组织盘点。在设有实物台帐的企业,一般每季度盘点一次。

(三)在终了前,要组织在产品、半成品的全面盘存,发生盈亏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扣除责任人赔偿,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没有在产品实物数量记录的,必须按月组织盘点。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的数量记录、盘存记录,正确计算月末产品成本,不得任意估计。

8.4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很小,可以不计算在 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二)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各月变化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很小,为简化计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可固定按年初数计算。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可全部作为当期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但必须在年终进行盘点,并根据实盘的数量重新计算在产品成本。

(三)按直接材料费用计算如果直接材料费用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产品成本可以只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如薄膜产品)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约当产量法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产量,并按在产品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加工成本的一种方法。(原材料不折算)。这种方法适用面较广泛,特别是在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在产品数量不稳定的生产车间。为简化计算,一般采用 50%作为综合折率,(主要用于机械制造业)计算公式是: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成本=月初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本月发生加工费用-期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

(五)按定额成本计算 是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和产品零件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比较准确稳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均衡的企业。产生的定额差异全 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使用定额成本计价,简化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的手续,并使完工产品成 本指标能及时反映当期成本管理的工作质量。其计算公式是: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在产品数量×单件产品材料费用 在产品定额加工成本=∑在产品数量×单件产品加工费用在产品定额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在产品定额加工成本 注:单件加工费用应按加工工艺路线及设备复杂系数、定额加工单价计算。此外,在产品加工成本仍可以采用约当法折算。

(六)定额比例法 是按照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直接材料按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加工费用按各该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公式是,以制造费用为例:月初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本月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本月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也可以采用简易方法进行费用分配,公式如下: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月初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本月投入定额消耗量-本月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但这一种计算方法容易掩盖在产品的盘亏,容易产生误差,所以采用这一方法必须结合定期盘点制,根据实盘数量及时调整修正在产品成本。集团公司目前在机械制造业推行约当产量法,其他行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报集团财务部备案。

8.6 企业的在产品成本按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选用:

(一)采用定单法核算成本的单件小批生产,在完工产品分月出产时,按定额成本资料结合成本实际发生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也可以按照定单加工完成进度计算约当产量,用比例分摊计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

(二)采用分步法核算成本的连续性复杂工艺生产,如果期初、期末在产品变动不大的,工序在产品可以只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三)采用简单法核算成本的连续简单工艺生产,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或只保留在产品的材料成本。

(四)采用定额比例法核算成本的企业,可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消耗量及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五)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的企业,期末在产品可以按定额成本计算。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类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自行确定合理的在产品核算方法,但不得以估计成本作为在产品成本。

8.7 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对自制半成品的流转,可以采用成本逐步结转法或成本平行结转法。实行成本逐步结转法,对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是否需要还原,应按集团财务部门的规定执行。自制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以使用定额成本为好,不仅简化了计算,更可以分清经济责任,且免去了还原计算。

8.8 已经完工的产成品和工业性作业,应在检查合格后填制完工交库凭证,办理入库手续。已经制造完工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自制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完工报告或完工交库手续,划清产成品和在产品、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成本界限。企业应当根据本月完工产成品的交库凭证或统计资料,正确计算产成品实际成本,按月编制分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并据以结转产成品成本。

8.9 企业应当加强产成品仓库的收发管理,要根据检验合格的成品交库单和手续齐全的发货凭证,记录成品卡片或成品台帐。财务部门设置的产成品明细分类帐,要按月与产成品库核对一致。产成品结转销售的明细分类核算,一般应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实际成本进行,实行订单加产品型号为核算对象的,也可以按订单结转相应成本如空调产品、锅炉产品等。产成品仓库发生盈亏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和责任。按照规定的待处理核销程序,在扣除过失人赔偿后,计入管理费用。

第九节 销售成本核算

9.1 产品的销售成本,一般应当是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的产成品实际制造成本,实行订单加产品型号为核算对象的,则按订单结转相应成本。当期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结转销售成本的方法,亦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但计价方法一经确定,则不能任意变动。若确需变动,应报经集团财务部门批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四篇: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一)

主讲老师 丁小云

前 言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17号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制定成本制度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小到社区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国公司,都离不开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不仅能够提供产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够为管理者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信息。

制造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必须提供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了正确确定产品的价格,必须以产品为对象,对制造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做出全面、分类、综合的确认、计量、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其相关成本。

第一节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费用的分类

生产经营费用的分类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条件。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很多,为了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需要对种类繁多的生产经营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生产经营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等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八个生产经营费用要素。

1.材料费,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耗用的各种从外单位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

2.燃料费,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耗用的各种从外单位购入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等。 3.动力费,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耗用的各种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 4.职工薪酬,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职工薪酬。

5.折旧费,是指企业对其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计算提取的折旧费。 6.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7.税金,是指企业应计入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8.其他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不属于以上各项费用要素,但是按规定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各项支出,如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劳动保护费、检验费等等。

生产经营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耗费了哪些经济资源,数额各是多少。但这种分类只能反映各费用要素的支出形态,不能说明各种费用的经济用途,也不能说明费用的发生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成本的分析和考核。因此,对于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还必须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二)成本按其经济用途的分类

在制造业中,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划分,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1.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也就是生产成本(或生产费用)。一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1)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来构成产品主要部分的各种材料的成本。包括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成本等。

(2)直接人工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加工的人工薪酬。

(3)制造费用,指在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包括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费用。

由于各企业生产特点不同,可根据各项费用支出的比重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在上述统一成本项目的基础上,按需要适当增加项目,如“外部加工费”“废品损失”等。另外,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费用在产品生产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而生产工人往往必须完成多种产品的生产工作,直接人工成本很难归属到各产品中去。这些会使得产品成本结构产生重大的变化。 2.非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没有联系的非生产性成本耗费。它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该项成本的发生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必要的条件,与产品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其中: (1)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如商品促销费用、销售部门的费用、委托代销费用和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费用等。

(2)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公司经费、职工保险费、咨询费、诉讼费等。

(3)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融资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按照这种分类,可以了解制造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分析各成本项目的金额是否合理,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的划分,对于正确确定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成本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成本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通常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有直接联系,能够合理地确认成本发生与成本计算对象的明显联系,因而可将有关生产耗费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如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则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不具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不便于或不能合理确定其中有多少是由该种产品所发生的,因而必须先按其发生的地点或用途进行归集,然后再按适当的标准分配到各有关产品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的大部分内容。

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以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简便。但同时应注意成本项目占产品成本比重的大小、计算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工人工资制度、原材料利用方式、企业生产特点等因素,以合理确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生产费用汇总的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两部分内容。

生产费用的汇总,是指首先根据成本开支范围,对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然后采用一定程序将生产费用按其发生地点和用途进行记录归集,并采用一定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

成本计算是指计算出各个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制造企业中,由于一个企业往往生产多种产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一部分尚未完工的产品,因此,需要将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企业由于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其成本核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对所有企业来说,成本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具备相关、及时、准确的特征。为此,各个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既要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也要符合《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规定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为了正确进行成本核算,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生产经营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支出。包括资产购置支出、产品制造支出以及各种费用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不能作为企业的成本或费用。 (2)正确划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产品成本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包括一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生产成本,产品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产品成本要在产品销售以后才计入当期损益,而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划分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也就是要防止混淆成本和费用的界限,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耗费计入了期间费用,或者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支出计入了制造成本,借以调节各期产品成本和利润的错误做法。 (3)正确划分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为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地划分。如果是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单独发生的生产费用,应直接计入所属产品成本中;如果是几种产品生产过程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分配后计入各产品成本中。分清不同产品的成本,与它们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相对比,能揭示产品成本的超支或节约情况,并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随意转移生产费用的错误行为。 (4)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

为了按期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正确计算各期损益,还必须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界限。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应在当期全部入账,不能延至下期。《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正确划分各期成本费用的界限,是保证成本核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可以防止人为调节各期损益的错误行为。 (5)正确划分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

在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已全部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没有完工,那么,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则应将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二)

2.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

为了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确保成本信息质量,企业必须重视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就不能顺利进行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1)做好定额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定额是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循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如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生产每单位产品或完成每单位工作的材料消耗量)、工时消耗定额等。成本会计人员应积极配合生产技术、设备和动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材料供应等部门人员,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共同制定或修订定额。

利用定额,可以查明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量与定额的差异及其原因,明确责任人员,同时定额的制定有利于企业实行例外管理原则,对产生重大差异的重点管理,解决生产中发生差异的关键问题,从而加强成本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并应随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修订。如果某种定额与实际的差异经常在5%以上,就应及时调整。各种定额制定后必须认真执行,使定额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2)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和凭证制度

正确的成本核算离不开可靠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原始记录和凭证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及动力的消耗、工时的消耗、设备的运转、费用的开支、在产品的内部转移、废品的发生与返修、完工产品及自制半成品的检验与入库等,都必须有原始记录和填制必要的原始凭证,并要制定原始记录与凭证的合理传递流程,及时为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依据。成本会计人员应会同生产技术、劳动工资、设备动力、材料供应等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便于执行和检查,而且也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3)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交接和盘存制度

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交接和盘存制度,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首要环节。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完工产品的入库等,均要配备齐全的计量设备、工具和仪表,填制相应的凭证,办理审批手续,严格进行计量和验收。库存的各种材料物资、车间的在产品、车间和仓库的半成品、完工产品均应按规定进行清查盘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才能加强生产管理和物资管理。

3.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由于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同一个企业里,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使用,但一经选定,一般就不应经常变动。只有按照产品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及时地计算各产品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三、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虽然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涉及的内容多,采用的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一个基本程序,即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设置成本核算账户、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一)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进行成本核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即成本的承担者。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分配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一般情况下,成本核算对象都是产品,但因为不同的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因而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也就不同。如对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有产品品种、产品批别、产品生产步骤三种。

(二)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成本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成的若干项目。一般产品成本项目至少应设置“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如管理上需要了解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数额,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为考核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可增设“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根据管理的要求,可增设“燃料和动力”“外部加工费”等成本项目;“制造费用”项目可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合并或分拆。

(三)设置成本核算账户

进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的成本核算账户,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总分类账户。

(四)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时,首先必须对支出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各项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已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其次,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费用。

最后,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费等各种要素费用在各有关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

(五)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随时可供销售的产成品和可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

在产品是指正停留在生产车间进行加工制造的在制品,以及正在生产车间返修的废品和虽已完成了本车间生产、但尚未送验入库的产品,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品种、批别、步骤等);

2.确定成本项目(材料、燃料和动力、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自制半成品等); 3.设置成本核算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4.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审核、确定、归集和分配); 5.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账户

企业通过设置有关账户登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以便提供各种产品成本信息资料。成本核算包括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工业企业必须设置相应的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一)“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完工入库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分配转出的辅助生产费用,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各在产品成本。“生产成本”账户应当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二)“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费而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到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生产企业或采用累计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企业外,本账户月末应无余额。“制造费用”账户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三)“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是资产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贷方登记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废品损失”账户

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可以设置“废品损失”账户,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废品损失。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废品回收的价值、应收的赔款以及转出的废品净损失;该账户月末应无余额。“废品损失”账户下应按生产车间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五)“停工损失”账户

需要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设置“停工损失”账户,以汇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因停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停工期内所支付的生产工人薪酬、所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费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损失,贷方登记予以转销的停工损失;该账户转销后应无余额。“停工损失”账户下应按生产车间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六)“销售费用”账户

“销售费用”账户是损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产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销售费用,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销售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七)“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是损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管理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八)“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是损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种财务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财务费用,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财务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三)

第二节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要素费用的核算

要素费用是指生产费用按照其经济内容不同进行分类的项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六个生产费用要素: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以及其他费用。

要素费用: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材料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而发生的费用。材料费用的核算,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两个方面。

1.材料费用的归集

(1)入库材料成本的计价: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实际成本: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

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除按计划成本进行分类汇总外,还要计算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材料费用的分配: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需要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材料费用在选择分配方法时,在遵循合理和简便易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分配方法进行计算分配。

重量分配法:按各产品的重量为标准。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按照各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标准。

系数法:将各产品的产量按系数折成标准产量,再按标准产量的比例分配。

(1)重量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为标准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如果企业生产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同种材料,而且耗用量的多少又与产品重量有直接联系,可以选用这种分配法。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各种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为标准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它一般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 【案例1】

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本月共耗用甲材料3 060千克,每千克3.5元。A、B、C三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20件、180件和24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分别为3千克、2千克、4千克。 【解析】 (3)系数分配法

系数分配法是指将各种产品的产量按系数折算成标准产量,并按标准产品产量的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又称标准产量法。这里的系数是标准产量与各种产品在量上的一种比例关系,如消耗定额、实际产量、体积的比例等。这种方法一般在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企业采用。

标准产品的选择: A:标准产品可选用企业大量的、正常生产的产品。

B:标准产品也可以选择系列产品中规格型号(或定额耗用量)居中的产品。 【案例2】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费用32 860元。实际产量分别为:甲产品300件、乙产品400件、丙产品200件。其中,乙产品为标准产品,以材料费用定额作为折合标准,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材料费用定额分别为:120元、100元、15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并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

【解析】

3.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

发料凭证汇总表是进行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原始凭证。发料凭证汇总表一般分车间按月编制。根据材料日常核算采用的计价方法,发出材料可采用实际成本计价,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计价。 (1)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材料在日常核算时,其明细账均采用数量金额式,由于每次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不同,故每次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即单价的确认必选择一定的方法,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成本。 (2)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产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发出材料全部采用计划单价计价。制造成本中材料费用的确认计量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根据当月发料凭证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据以编制转账凭证登记入账;第二步,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和明细账的资料,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编制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表,据以编制转账凭证登记入账。

实际工作中,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表可单独编制,也可与发料凭证汇总表结合编制。 分配材料成本差异的关键是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案例3】

某企业2014年6月根据发料凭证编制的发料凭证汇总表,如表3所示。

【解析】

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转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总账和有关二级账,作如下会计分录: (1)结转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30 000 制造费用

7 5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 800 管理费用

3 200 贷:原材料

546 500 (2)结转包装物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 500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 500 从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一级账和二级账获得基础资料,计算成本差异率,并计算发出材料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见表4。

根据发出材料成本差异分配表,编制转账凭证,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

制造用

212 生产成本——辅助本

管理用

94 贷:材料成异

506.52

本生13 725

生524.48

本差

13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四)

(二)人工费用的核算

人工费用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

1.人工费用的归集

(1)人工费用总额的组成

2006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中对职工薪酬做了进一步规定,明确了职工薪酬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的薪酬,以及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 (2)人工费用计算的原始资料

企业的人工费用核算,必须有一定的原始记录作为依据。如工资档案记录、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等,这些原始记录是计算应付工资、归集工资费用、分配工资费用和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考核劳动消耗定额执行情况,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此外,它们还可为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生产组织、生产工艺的特点及管理的需要,合理设计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和工时记录的表格,认真做好各项原始记录的统计工作。

(3)人工费用计算的方法 人工费用的计算是企业归集和分配直接人工费用的基础,是进行人工结算和分配的前提。主要包括计时工资的计算和计件工资的计算。

①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根据考勤记录登记的实际出勤日数和职工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工资标准按其计算的时间不同,有按月计算的月薪,按日计算的日薪或按小时计算的小时工资等。企业固定职工的计时工资一般按月薪计算;采用月薪制,不管各月日历天数是多少,每月的标准工资相同。为了按照职工出勤或缺勤天数计算应付的月工资,还应根据月工资标准计算出每日平均工资。

应付月工资一般有四种计算方法:

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采用哪一种方法,企业可以自行确定,但一旦确定以后,不应任意变动。 【案例4】

假定大地公司职工李一月工资标准为3 600元。10月份31天,病假1天,事假2天,周末休假8天,法定节日3天,出勤17天。根据该职工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职工的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请按上述四种方法分别计算该职工10月份的标准工资。 【解析】

(1)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日工资率=3 600÷30=120 应扣缺勤病假工资=120×1×(1-90%)=12(元) 应扣缺勤事假工资=120×2=240(元) 应付工资=3 600-12-240=3 348(元)

(2)按30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应付出勤工资=120×(17+8+3)=3 360(元) 应付病假工资=120×1×90%=108(元) 应付工资=3 360+108=3 468(元)

(3)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缺勤日数扣月工资: 日工资率=3 600÷20.83=172.83 应扣缺勤病假工资=172.83×1×(1-90%)=17.28(元) 应扣缺勤事假工资=172.83×2=345.66(元)

应付工资=3 600-17.28-345.66=3 237.06(元) (4)按20.83日计算日工资率,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 应付出勤工资=172.83×17=2 938.11(元) 应付病假工资=172.83×1×90%=155.55(元) 应付工资=2 938.11+155.55=3 093.66(元) ②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根据产量记录登记的生产产品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求得的工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件工资=产品数量×计件单价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要分清原因,工废不付工资,料废照付工资。 计件工资的计算区分为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 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职工的计件工资,应根据产量记录中登记的每个职工的产品(合格品+料废品)数量,乘以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当生产工人集体从事某项工作且不易分清每个工人的经济责任时,可采取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采用集体计件工资时,应先按集体完成合格品的数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出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将集体计件工资总额在集体成员内部进行分配。由于职工的级别或工资标准一般体现职工劳动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工作日数一般体现劳动数量,因而集体内部大多按每人的工资标准(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与月工作日数(或工时数)的乘积为比例进行分配。

③其他工资以及“五险一金”和职工福利费的计算,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 2.人工费用的分配 支付给不同职工的工资以不同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其中,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中;如果生产多种产品,需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分配标准一般是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或产品产量等。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列入“管理费用”账户;固定资产大修理等工程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在建工程”账户;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则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

对于人工费用的支付、计提、分配情况,企业应专设“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该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三)燃料及动力费用的核算 1.燃料费用的核算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因此,燃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与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如果燃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时,可以与动力费用一起在“生产成本”明细账中专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归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如金额较小,可计入“制造费用”。

2.动力费用的核算

动力费用是指企业外购和自制的电力、热力等费用。这些费用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照明、取暖等。当动力费用在产品制造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可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单独设置“工艺用动力”成本项目加以列示:如果所占比重不大,也可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内;如果所占比重小时,可作为间接费用处理,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组织和管理生产用动力费用,如照明用电等,其性质属一般费用,应先在制造费用中归集。

(四)折旧费的核算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其实物形态保持不变,但其价值随着磨损程度,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在会计上称为折旧,按月将其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的数额则称为折旧费。影响计算折旧费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的残值和预计的清理费用。折旧费的计算方法包括平均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总和法,而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一般采用平均使用年限法计算。

折旧费的归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是根据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计算编制的。根据规定,某月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某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照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

每月计提折旧时,应按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用途,分别计入成本或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制造费用”账户;厂部及各行政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账户;专设销售机构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五)其他费用的核算 1.固定资产修理费的核算

固定资产修理费是指为了维护和保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状态所进行的日常修理花费的费用。其主要特点是:修理范围小,费用支出少,修理次数较频繁。因此,经常修理费的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月生产费用。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有关账户。

2.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对于企业已经发生,且摊销期在1年以下的的费用,如属于预付款性质的支出计入“预付账款”中,如预付租金;属于沉没成本的,计入当期费用,如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等。如果摊销期在1年以上,则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中。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五)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一)辅助生产部门的特点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按其生产职能不同,可以分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 基本生产车间是指从事产品生产的车间, 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称为基本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车间是指为保证企业产品生产正常进行而向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生产车间,如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修理作业、运输劳务、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以及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工具、刀具、刃具、模具、夹具等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称为辅助生产费用。由于辅助生产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所以辅助生产费用最终由基本生产车间所产产品负担,作为制造费用的一部分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这部分的辅助生产成本就不能计入产品制造费用,而列为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

制造费用——辅助车间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

注意:

1.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 2.辅助产品生产:可能有期末余额。

(三)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将归集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该车间以外的受益车间(产品)或部门。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借:其他业务成本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所产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其转出、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根据辅助生产情况及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特点,运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及代数分配法来计算分配。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一种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部门的方法。

其基本做法是:先计算出辅助生产车间各种劳务费用分配率,然后用劳务费用分配率乘以各单位和部门受益的劳务量,即为各车间或部门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比较简单。但由于对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不结转应负担的费用,所以生产成本是不完整的,分配结果不够准确。该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不提供劳务或提供劳务较少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案例5】

某厂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在分配费用前,供电车间生产费用为29 120元,机修车间为26 880元。2015年1月供电车间供电88 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8 000度,产品生产耗用60 000度,基本生产车间照明耗用6 000度,厂部管理部门耗用14 000度。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为8 48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48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6 000小时,厂部管理部门2 000小时,见表5。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析】 借:本

制用

22 344 管用

11 816 贷:电)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

21 840

造费

理费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

29 120 ——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26 880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次进行分配,第一次在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第二次是将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经交互分配以后的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费用后的实际费用),再用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管理部门的方法。

【案例6】

延用【案例5】的资料。

要求: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析】 (1)交互分配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供电)

1 521.51 ——基本生产成本(机修)

2 647.27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机修)

1 521.51 ——基本生产成本(供电)

2 647.27 (2)对外分配 对外待分配费用:

供电:29 120+1 521.51-2 647.27=27 994.24(元) 机修:26 880+2 647.27-1 521.51=28 005.76(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 995.68 制造费用

23 103.89 管理费用

11 900.43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供电)

27 994.24 ——基本生产成本(机修)

28 005.76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先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然后将计划分配额与实际发生费用进行调整的方法。

可见,按此分配方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要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按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量进行分配,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和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对外分配)。

第二步:求出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和第一步交互分配来的费用之和(即“实际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将此差额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或按耗用量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对外追加分配)。 【案例7】

延用【案例5】资料。该厂每度电的计划成本为0.35元,机修车间每小时计划成本为3.46元,辅助生产单位的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要求: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析】

(1)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成本(供电)

1 660.8 ——辅助成本(机修)

2 8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1 000 制造费用

22 860 管理费用

11 82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供

电)

30 800 ——基本生产成本(机修)

29 340.8 (2)调整成本差异 借:管理费用

32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供电)

19.2 ——基本生产成本(机修)

339.2 4.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是利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组求解的原理,计算出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按受益单位的实际劳务受益量乘以单位成本计算出分配额的方法。

其基本程序为:

(1)设未知数,即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并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关系建立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组;

(2)解联立方程,求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

(3)以(2)求出的单位成本和受益单位的耗用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案例8】

延用【案例5】资料。

要求:采用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 【解析】

借:生产成本——辅助成电)

1 680 ——辅助成本

本(

(

供机修)

生产成本

制用

23 100 管用

11 900 贷:生产电)

——修)

2 800

本——基本生产成

21 000

造费

理费

成本——基本

30 800 基本生产

29 680

成产

成本

本((

供机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六)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核算的内容

包括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

(二)制造费用的归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累计折旧等

(三)制造费用的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2.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年初计算计划费用分配率;

计划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标准之和 (2)各月按此计划费用分配率计算分配制造费用;

某产品某月应分配制造费用=该产品该月实际产量定额标准×计划分配率

(3)年末调整:“制造费用”账户年末如有余额,表示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一般应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的产品成本。

年末差额分配率=(全年实际制造费用-全年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全年各产品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差额=该产品全年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额分配率 【案例9】

制造费用的分配(计划费用分配率分配法)

1.某厂为季节性生产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510 000元;三种产品本年计划产量分别为2 200件、3 800件、2 200件,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分别为20小时、10小时和40小时。2014年12月份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500件、丙产品300件,实际发生制造费用60 000元。经查,2014年11月末制造费用本年累计借方发生额为455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435 000元。“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明细账有借方余额20 000元。

2.要求:

(1)计算本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

(2)按计划费用分配率分配12月份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3)将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按计划费用分配率分配数额的差额调整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因三种产品在开工月份生产份额相差不多,按12月份实际完成的定额工时分配给甲、乙、丙三种产品,并编制会计分录;

(4)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 【解析】

(1)本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510 000÷(2 200×20+3 800×10+2 200×40)=3(元/小时) (2)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4 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5 000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36 0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75 000 (3)制造费用差额=20 000+60 000-75 000=5 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5 000÷(400×20+500×10+300 ×40)=0.2(元/小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 6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 000 ——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2 400 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5 000 (4)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

四、生产损失的核算

分为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两部分。

(一)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废品:是指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不能按原用途使用或者需要经过修理加工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废品分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技术上、经济上)

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可修复废品在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修复费用。

不可修复废品损失:是指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制造成本)扣除回收的材料和废料价值以及过失单位或个人负担的赔款后的损失。

1.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案例10】

某厂加工车间所生产的乙产品中,发现可修复废品40件,已修复验收入库。根据本月“耗用材料汇总表”“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和“制造费用分配表”提供的资料,本月修复乙产品领用材料4 000元,修复乙产品实际耗用工时1 000小时,小时工资分配率为5.5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元。按

规定,本月发生的40件废品应由过失人赔偿600元。

要求:

(1)核算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 (2)核算过失人赔款; (3)结转本月废品净损失。 【解析】

(1)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 借:废品损失——乙产品

贷:原材料

4 000 应付职工薪酬

5 500 制造费用

3 000 (2)过失人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XX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3)结转本月废品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90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2.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2 500

600

600

11 900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的计算:

(1)按定额成本计算:废品数量×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2)按废品所耗实际成本计算:即全部费用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 【案例11】

某厂第二车间2015年1月完工入库合格甲产品940件,生产中产生不可修复废品60件,1月甲产品累计生产费用为62 844元,其中直接材料为21 600元,直接人工为23 568元,制造费用为17 676元,甲产品月初月末无在产品。废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中,直接材料项目按合格品同等负担,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可将60件废品折算为42件合格品,再在废品和合格品之间分配。废品残料处理回收现金510元,已决定由过失人赔偿200元。

要求:

(1)计算并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 (2)登记回收废品残料价值; (3)登记过失人应赔偿款;

(4)计算并结算废品净损失;

(5)根据会计分录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 【解析】

(1)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项目=21 600÷(940+60)×60=1 296(元) 直接人工项目=23 568÷(940+42)×42=1 008(元) 制造费用项目=17 676÷(940+42)×42=756(元) 废品生产成本=1 296+1 008+756=3 060(元) 借:废品损失——甲产品

3 06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 060 (2)回收废品残料价值 借:库存现金

51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510 (3)过失人应赔偿款 借:其他应收款——XX

20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200 (4)废品净损失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 350 贷:废品损失——甲产品

2 350 (5)登记废品损失明细账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

(二)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班组在停工期间内(非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人工费用和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企业发生停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如停电、待料、机械故障、机器设备修理、发生非常灾害以及计划压缩产量等,都可能引起停工。但由于非常灾害造成的停工损失和由于计划压缩产量而使主要生产车间连续停产1个月以上或整个企业连续停产10天以上所造成的停工损失,按准则规定由营业外支出列支。

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一)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核算的意义

(二)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模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在产品数量的控制与核算

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

广义:正在车间加工的在产品和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继续加工的在产品两部分。 狭义:只包括在车间或某一生产步骤中正在加工的那部分产品。

(四)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如自来水企业、发电企业。

2.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多,费用也较大,但各月变化不大。如化工、炼铁等企业。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七)

3.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变化也较大,且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也较大时。如造纸、酿酒企业。

即全部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成本 【案例12】 某厂生产的乙产品直接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在产品只计算材料成本。乙产品2015年1月初在产品总成本(即直接材料成本)为50 000元;1月发生生产费用

8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费用600 000元,直接人工费用120 000元,制造费用80 000元;乙产品本月完工300件,月末在产品25件,在产品的原料费用已全部投入,直接材料费用可以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

要求:采用在产品只计算材料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解析】

4.约当产量法:如果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变化也较大,成本中材料和其他费用比重相差不大时。 在产品约当产量,是指按照月末在产品盘存数量和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的数量。 约当产量法计算步骤: (1)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①投料程度

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工序在产品投料程度均为100%。

分次在各工序生产开始时投入: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投料均已完成。 随着生产进程陆续投入: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程度按完成比例计算。 ②完工率: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项目。

(2)计算费用分配率=该成本项目生产费用合计数/(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3)计算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 【案例13】

某厂生产的丙产品顺序经过第

一、第

二、第三共三道工序加工,单位产品原料消耗定额为1 000元,其中第一工序投料定额为600,第二工序投料定额为300元,第三工序投料定额为100元,原料分别在各道工序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该厂2015年1月盘点确定的丙产品月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其中第一工序200件,第二工序100件,第三工序100件。

要求:

(1)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率; (2)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解析】

【案例14】

【案例13】中该厂生产的丙产品,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为100小时,其中第一工序50小时,第二工序30小时,第三工序20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完工程度均为50%。

要求:

(1)计算各工序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率;

(2)计算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解析】

【案例15】

某厂生产的丙产品本月完工验收入库数量为2 000件,月末盘点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在产品约当量见【案例13】和【案例14】计算结果。丙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表明,月初在产品成本为4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300 000元,直接人工44 000元,制造费用56 000元,丙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3 435 600元,其中直接材料为2 433 100元,直接人工为441 100元,制造费用为561 400元。

要求:

(1)采用约当产量计算法计算丙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编制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解析】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丙产品

3 366 32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

3 366 320 5.定额比例法

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耗用比例分配。

如果在产品生产过程消耗定额比较稳定、准确,但各月数量变化较大时:

6.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数量×单位定额成本

如果消耗定额比较稳定、准确,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时:全部生产费用-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期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案例16】

某厂生产的丁产品是定型产品,有比较健全的定额资料和定额管理制度。丁产品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1 000元,工时消耗定额为100小时。2015年1月完工丁产品2 000件。月末盘点停留在各工序的在产品为4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为200件,单位在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600元,工时消耗定额25小时;第二工序在产品为100件,单位在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900元,工时消耗定额为65小时;第三工序在产品为100件,单位在产品原料消耗定额为1 000元,工时消耗定额为90小时。根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提供的资料,丁产品月初在产品为40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300 000元,直接人工44 000元,制造费用56 000元;1月发生生产费用为3 035 600元,其中直接材料2 033 100元,直接人工441 100元,制造费用561 400元。

要求: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丁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和1月完工产品成本。 【解析】

【案例17】

延用【案例16】丁产品成本计算资料,该厂定额小时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为2.2,制造费用分配率为2.8。

要求: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计算丁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八)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一)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1.企业的生产按工艺流程的特点划分

简单生产:流程不能断,不能分散在不同地点,如发电企业。 复杂生产:流程可以断成若干步骤,也可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 连续式复杂生产:前后相连。 平行式复杂生产:平行加工。

2.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

大量生产:品种少、产量大,如纺织、冶金。 成批生产:分批别、轮番生产,如服装。

单件生产:根据订货要求生产特定的产品,如造船、重型机械等。

(二)生产类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费用的承担者; 2.成本计算期:每次计算产品成本的期间;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大量大批简单生产的企业:品种法; (2)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分步法; (3)单件小批复杂生产的企业:分批法。 2.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不单独用于计算产品成本。

定额法,分类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 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结合使用。

二、品种法

(一)品种法的涵义和适用范围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单步骤生产或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按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二)品种法的特点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 2.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3.月末在产品的计算。

(三)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成本计算单(按品种); 2.登记期初余额;

3.归集和分配当期费用(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案例18】 某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关成本计算的资料如下:

1.2015年1月初在产品成本

甲产品本月初在产品成本为4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0 000元,直接人工12 000元,制造费用8 000元;乙产品无月初在产品成本。

2.2015年1月生产数量

甲产品本月实际生产工时40 500小时,本月完工800件,月末在产品400件,在产品原材料已全部投入,加工程度为50%。乙产品本月实际生产工时为27 000小时,本月完工500件,月末无在产品。

供电车间本月供电306 000度,其中锅炉车间30 000度,产品生产200 000度、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10 000度,厂部管理部门消耗66 000度。

锅炉车间本月供气14 500立方米,其中供电车间1 000立方米,基本生产车间10 000立方米,厂部管理部门3 500立方米。

3.2015年1月发生生产费用 (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见表20。

(2)2015年1月工资结算汇总表见表21。

(3)本月应提折旧费49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30 000元,供电车间6 000元,锅炉车间5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8 000元。

(4)本月应摊待摊费用(修理费)5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 000元,供电车间1 200元,锅炉车间800元,厂部管理部门1 000元。

(5)本月以现金支付的费用为6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办公费1 400元,供电车间办公费400元,锅炉车间办公费200元、修理费800元,厂部管理部门办公费600元、差旅费2 600元。

(6)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为71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水费2 000元、办公费1 000元,供电车间外购电力和水费40 000元,锅炉车间水费20 000元、办公费800元、修理费1 200元,厂部管理部门办公费1 800元、差旅费4 000元、招待费200元。

要求: (1)开设甲产品、乙产品成本计算单;开设供电车间,锅炉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开设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和管理费用明细账。其他总账和明细账从略。供电车间和锅炉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分别记入各自生产成本明细账,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

(2)根据资料进行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具体要求如下: 【解析】

(1)根据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比例分配共同用料,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和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40 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0 0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2 0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10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4 000 管理费用

6 000 贷:原材料

442 000 (2)根据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分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根据应付工资汇总表及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62 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08 0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0 0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12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8 000 管理费用

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30 000 (3)编制计提本月折旧的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 0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5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30 000 管理费用

8 000 贷:累计旧

49 000 (4)编制本月分摊待摊费用的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电)

1 200 ——基本生产成本炉)

800 制造费用——基本生间

2 000 管理用

1 000 贷:待摊用

5 000 (5)编制本月以现金支付费用的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电)

400 ——辅助生产成本炉)

1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间

1 400 管理用

3 200 贷:库存金

6 000 (6)编制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费用的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0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间

3 000 管理用

6 000 贷:银行款

本((产

本((产

供锅

供锅

40 22

71 000 (7)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产品生产用电分配表(生产工时分配法)。辅助生产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电每度0.4元,锅炉供气每立方米为4.6元,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根据产品生产用电分配表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并记入有关账户。

(8)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表(生产工时分配表),根据表29的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并进入有关账户。

(9)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甲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编制结转甲、乙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000 ——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00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间

50 000 管理用

42 5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电)

122 400 ——辅助生产成本(炉)

66 700

4 12

48

32

借:管理费用

2 10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电)

1 800 ——辅助生产成本(炉)

3 9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040 ——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360 贷:制造用

98 400

59 39

借:库存商品——甲品

404 568 ——乙品

299 36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568 ——基本生产成本(乙品)

299 360

产产

404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九)

三、分批法

(一)分批法的涵义和适用范围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产品通常不重复生产,即使重复,也是不定期的,企业生产(或项目)计划的编制和核算工作,都是以购买单位的定货或客户的项目为依据。

(二)分批法的特点

1.所有的生产费用按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

3.从理论上讲,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但如有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时,需要分配。

(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成本计算单(按批次); 2.登记期初余额;

3.归集和分配当期费用(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四)简化分批法

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适用于批数较多,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 【案例19】

1.某企业成批生产多种产品,为简化核算,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2014年6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生产情况

(2)月初在产品成本

6月初在产品成本为1 340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800 000元(9801批次400 000元、9802批次160 000元、9803批次200 000元、9804批次40 000元),直接人工295 000元,制造费用245 000元。月初在产品累计生产工时为100 000小时,其中9801批次34 000小时、9802批次28 000小时、9803批次32 000小时、9804批次6 000小时。

(3)本月发生直接材料费200 000元,全部为9806批次E产品所耗用,本月发生直接人工84 200元,制造费用59 624元,本月实际生产工时26 400小时,其中9801批次6 000小时、9802批次4 000小时、9803批次7 000小时、9804批次5 000小时,9806批次4 400小时。

要求:

(1)开设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按产品批次设置的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期初余额。 (2)登记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并按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3)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见表40),并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四、分步法

(一)分步法概述

1.分步法的涵义和适用范围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及各步骤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步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2.分步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每种产品以及每种产品所经过的生产步骤。 (2)成本计算期:一般是定期于月末进行。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

1.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成本计算程序 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2.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

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时,不分成本项目而是以综合余额记入下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 【案例20】

某厂生产的甲产品顺序经过第

一、第二和第三共三个基本生产车间加工,第一车间完工产品为A半成品,完工后全部交第二车间继续加工;第二车间完工产品为B半成品,完工后交第三车间继续加工;第三车间完工产品为甲产品。甲产品原材料在第一车间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车间的工资和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2015年1月有关计算资料如下: (1)生产数量资料

(2)生产费用资料

要求:根据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方式)计算甲产品及其A半成品、B半成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按约当产量法计算),编制结转完工产成品的会计分录,登记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 【解析】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 292 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

1 292 500 3.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是从最后步骤起,将其耗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生产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如此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生

产步骤为止;然后再将各步骤还原后的相同项目加以汇总,即可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成本还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计算成本还原率进行成本还原;另一种是通过计算前几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结构进行成本还原。 (1)计算成本还原率进行成本还原

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半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 (2)通过计算前几个步骤本月完工半成品成本项目的结构进行成本还原。 【案例21】

资料延用【案例20】计算结果。

要求:根据资料采用两种方法,对第三车间所产甲产品总成本中的自制半成品进行成本还原,并填入表46和表47中。 【解析】

4.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指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是以“自制半成品”进行反映的,而是分别成本项目记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的有关成本项目中,进行分项反映的一种方法。

采用分项结转分步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能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结构,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5.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优点:实物结转与半成品的成本结转相一致,可以计算出企业实际占用的生产资金数额,便于考核生产资金的占用情况;可以为各步骤消耗半成品、同行业进行半成品成本的对比、企业内部成本分析和考核等提供了半成品成本资料。

缺点:采用综合结转法时,若需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各产品成本项目的金额,还需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工作较为复杂;分项结转法转账手续比较麻烦。

制造企业成本的会计核算

(十)

(三)平行结转分步法

1.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涵义和适用范围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各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归集各步骤本身所发生的费用及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主要在半成品种类较多,又很少对外销售的企业中采用。 2.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是各生产步骤和最终完工产品; (2)半成品成本不随实物转移而结转;

(3)月末,生产费用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成本计算单; (2)归集各步骤生产费用,在产成品与在产品间分配; (3)计算每一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中的份额;

(4)将各步骤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中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产品成本。

4.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应计入产品成本中的份额的计算:

(1)约当产量法:把各步骤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广义的在产品数量(约当产量)分配。 注意:广义的在产品数量包括本步骤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和以后各步骤的在产品数量。 (2)定额比例法:把全部生产费用按照定额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案例22】

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顺序经过第

一、第二和第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加工,原材料在第一车间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车间工资和费用发生比较均衡,2015年1月末本车间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2015年1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生产数量资料

(2)生产费用资料

要求:根据资料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成本,记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汇总表根据产品成本计算汇总编制会计分录。 【解析】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1 292 5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

522 500 ——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

385 000 ——基本生产成本(第三车间)

385 000 5.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优点:各生产步骤月末可以同时进行成本计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从而加快了成本计算工作的速度,缩短了成本计算的时间;同时,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的构成,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缺点: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时,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同其实物结转相脱节,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上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与实际结存在该步骤的在产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强对生产资金的管理。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 1.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2.各步骤所包括的费用不同; 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不同; 4.提供的成本资料不同; 5.半成品成本处理方法不同; 6.成本计算的时间不同。

第四节 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一、成本报表概述

(一)成本报表的涵义

成本报表是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定期或不定期编制,用以反映企业产品成本水平、构成及其升降变动情况,考核和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及结果的报告文件,是一种内部管理报表。

(二)成本报表的作用

1.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成本水平及费用支出情况。

2.可据以分析成本计划或预算的执行情况、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查明产品成本升降的原因等。

3.为制定和修订成本计划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成本报表的种类

1.反映产品成本情况的报表: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2.反映费用支出的报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

(四)成本报表的编制特点 1.更有针对性 2.更具有灵活性 3.更注重时效性

二、成本报表编制、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一)成本报表编制的程序和方法概述

报表的种类、格式、指标项目、编报时间、报送程序和范围等,由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自行决定。

(二)成本报表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1.成本报表分析的意义

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可以提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促使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性,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制定计划→进行分析→编写分析报告 3.成本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对比分析法 绝对数指标:

①本期实际指标与成本计划、定额或预算指标对比。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上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 ③企业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 相对数指标(比率分析): ①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②构成比率分析 ③动态比率分析 (2)因素分析法

是指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按顺序分别计算和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①连环替代法

它是在影响综合指标的各因素中,顺序地把其中一个因素当作可变的,而暂时把其他因素看作不变的,进行替代,从而测定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②差额计算分析法

差额计算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额,计算出各个因素变动对综合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一)按产品品种反映(可比产品成本、不可比产品成本)

表中可列出了可比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又分别列出了上年实际平均数、本年计划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数,这样做便于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

表中可列出了不可比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月总成本和本年总成本,以及全部产品的总成本,还同时列出本年计划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数。这样做便于考核不可比产品以及全部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

(二)按成本项目反映

可以分析各成本项目的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按成本项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表,可分为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两部分。生产费用部分按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部分是在生产费用合计数的基础上,加减期初、期末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余额计算的产品成本合计数。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可以按本年计划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累计实际数分栏反映,以便于分析利用。如果可比产品单列,还可以增设上年实际数栏。

四、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和分析

主要产品:经常生产,在全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那些产品

(一)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一般包括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成本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两个部分,并分别反映历史先进水平、上年实际平均、本年计划、本月实际和本年累计实际平均的单位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反映每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主要材料、燃料和动力、工时等的数量。

(二)分析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应采用比较分析法,计算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比上期、比历史先进水平的升降情况,以便对某些产品进一步按成本项目比较其成本变动情况,查明影响单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项目的分析:料、工、费。 (1)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

①影响材料耗用量变动的因素

材料质量的变化;产品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变;产品设计的改进;原材料利用率的变动;原材料作用或配料比例变化。

②影响直接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

影响直接材料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材料采购价格,二是采购费用。 (2)直接人工费用的分析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费用的变动,主要受劳动生产率(效率差异)和平均工资水平(工资率差异)两个因素变化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品消耗工时减少,然而,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平均工资水平也有所增长,使单位产品的工资费用有所增加。因此,只有劳动生产率增长超过平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时,才会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3)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

由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通常是工时消耗量,因此,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变动主要受单位工时消耗量和小时费用分配率变动的影响。

3.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分析:如产量、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 (1)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产品成本中既有变动成本也有固定成本,当产量变动时,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没有变化,固定成本总额也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却会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或随产量的减少而增加。 (2)产品质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消耗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产品质量提高必然会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质量的指标一般有反映本身质量如等级产品和反映工作质量的指标如合格品率、废品率等。 (3)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定额的降低,从而使产品负担的工资成本相应地减少。但在实际工作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工资率的增长,从而又会使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因此,只有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超过工资率增长速度时,才能使产品成本降低。

五、费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一)各种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按项目设置 1.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 2.期间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和编制

(二)各种费用明细表的分析 1.生产性费用

如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等,这些费用的变动与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组织、设备利用程度等有直接联系。这些费用的特点,既不同于与产量增减成正比例变动的变动费用,又不同于固定费用。

2.管理性费用

如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管理性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设置和运行情况以及各项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

3.发展性费用

如职工教育经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研究开发费等。这些费用与企业的发展相关,实际上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但是这些费用应当建立在规划的合理、经济、可行的基础上,应将费用的支出与取得的效果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评价。

4.防护性费用

如劳动保护费、保险费等。这类费用的变动直接与劳动条件的改善、安全生产等相关。显然,对这类费用的分析就不能认为支出越少越好,而应结合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费用支出的效果。

5.非生产性费用

主要指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盘亏和毁损。分析这类费用发生的原因,必须从检查企业生产工作质量、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库存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保管情况入手,并把分析与推行和加强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第五篇:生产制造企业降成本具体办法

降低成本具体办法及奖励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降低企业成本是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必备手段。根据我公司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成本:

一、考核目标

在现有车型标准配置的基础上,以2011年8月—2013年7月为考核期间,每台车降成本2万元。其中,技术部承担1.2万元(2万*60%),采购部承担0.4万元(2万*20%),生产制造部承担0.4万元(2万*20%)。

(一)、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是事先控制产品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且是重中之重。控制好设计成本首先做好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选择有利的厂家,明确新开发产品的价格底线并据此制订出合理的消耗定额和目标成本,力求设计方案能真正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规定的最佳设计要求。当然每个设计方案完成后都要进行实践的检验论证。根据我公司目前状况来看,由于现有车型总体成本偏高,有关设计、工艺成本有较大的降值空间,故要求技术研发部门在原车型标准配置的基础上降低成本1.2万元。

(二)、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包括生产的各个工序和部门消耗的控制。但无论哪个生产环节和部门,它所控制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料、工、费的支出。

1、原材料消耗的控制。根据技术部制定的图纸、工艺方法和工艺消耗定额的控制标准,在生产过程各环节,对原材料消耗进行控制。 ① 车间加工人员要对下料方法、材料利用率、回收率等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设备、工装进行操作,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进行控制,推行综合利用,节约支出;

② 生产管理人员要控制合理投产、合理调度、组织均衡生产、减少废品提高材料利用率,控制原材料定额消耗不超支;

③ 车间要有专门人员监督材料消耗,分析材料消耗定额发生的偏差,找出原因,追踪责任者和提出改进措施。

2、能源消耗的控制。

能源消耗在成本中占比重很大,由于我公司技术水平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节约能源消耗的潜力也很大。能源消耗的控制,主要是燃料动力的控制,即对水、电、暖消耗的控制。生产部门要配合管理部严格控制喷漆房等设施的空运转率和无效作业率。燃动的考核以一年为考核期(2011年8月—2012年8月)。

3、生产工时的控制。

生产工时是日常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除了劳动部门控制定员人数和制订劳动定额外,主要是由车间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的劳动人员分配、使用,劳动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加班加点、奖金、津贴等控制。

4、废品损失的控制。

废品损失对成本有多方面的影响,要认真控制废品损失。将废品损失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以减少废品造成的损失。对废品的回收控制,要保证废品及时挑出、交库,及时进行处理回收残值。

5、制造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车间各工序应按费用发生时间和费用项目编制费用预算作为控制依据。

6、骨架/喷漆承包费用的控制

承包费用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所焊接骨架和喷漆所用直接材料。间接成本指喷漆,骨架场地使用费,水电暖燃动的使用等。在签合同时要明确详细的指出基本材料由谁提供,达到什么标准,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处理,场地、燃动的使用如何明确各自应负担成本。

(三)、采购成本

完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在接到公司计划时,应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评审,进行采购分析,决定采购多少以及何时采购。采购计划确认后,通过询价进行比值比价,最后综合供应商资质、信用、报价、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合同确认。在采购过程中,质量部和技术部应对所有的报价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取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厂家签订合同。另外,仓库管理人员要控制保管费和限额发料、退料、补料、回收废料等工作,质量、财务、管理部人员也要不定时到库房、现场审核确认物料的领退。

二、奖励办法

以机动车车辆销售发票为依据,根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上报资料,由财务部、管理部、质量部审核,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① 属设计降成本范围内的,降低额1.2万元以下的,按20%给予技术部奖励。超额部分,按30%给予奖励。对于新研发车型,可由设计部门根据本企业内部实际再综合考虑市场,行业等其他外在因素制定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以内节约的部分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②属于生产降低成本范围的,降低额0.4万元以下的,按20%给予制造部奖励;超过部分,按30%奖励。

③属于采购环节降低成本范围的,降低额在0.4万元以下的部分,按20%给予采购部奖励,超过部分给予30%奖励。

④ 审核部门(财务、管理、质量)人员按技术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奖金的10%给予奖励。

三、其他说明

1、为了保证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实施,以后每月召开一次以总会计师为首技术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质量部、管理部、财务部相关人员参加的降低成本测评会议。会议主要提出两类问题①各部门汇报上月降低成本的成果,提出有力证据,由财务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发放奖励办法中所规定奖金。②提出下月降低成本的目标及改进方法。

2、国家强制执行、集团公司行政命令、客户要求所必须的配置所影响的成本金额不计算在考核结果中。

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如果出现设计缺陷、采购产品质量残次、出厂后反馈问题严重、生产偷工减料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参照质量问题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1-07-26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