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通用)

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通用)

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第一篇: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谈课堂教学机智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能力,是一种巧妙处理教与学矛盾的。

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

第一篇:机智教学下的体育课堂

谈课堂教学机智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机智: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在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能力,是一种巧妙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艺术。

二、课堂教学机智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机智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会对教师教学活动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东张西望,说明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无精打采,显示他们听讲时身心困倦;表情迷惑,表明他们对教学内容有疑难;嘀嘀咕咕,意味他们思想存在疙瘩。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这些信息,教师要运用细致敏锐的观察力,迅速捕获,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容量、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语调。容量太大,可以精简;步骤太少,可以增加;方法单调,可以灵活;语调平缓,可以抑扬顿挫。就是说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外在表现,分析内在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精神需要,做到对症下药,杨长避短,可见,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实施课堂机智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获得教学主动权和采取最佳方法的基本前题。 • 冷静理智的自制力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用理智把握住自己,并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尽快安定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扭转到正常的教学上来,那种遇到事情就情绪紧张、心理失衡、怒气冲天、大发脾气、严厉指责学生的表现与行为,必然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引起突发事件的因素很多,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被学生意识到,他们就会私下嘀咕或发出笑声。这时,教师万万不可脑羞成怒,正确的态度应是坦率承认失误,再加以改正。如果文过饰非,学生更会议论纷纷,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降低,影响力也随之减弱。再如,个别调皮的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借机故意发出偏差性应答或古怪的叫声,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时,教师最好的对策应是结合讲解内容对此加以巧妙的转化,使之为教学服务。那种因此停止讲课,斥责学生的做法,效果往往不好。特别是当教师的人格受到污辱时,他就更应该保持清静的头脑,妥善加以处理。教师如果怒不可遏,对学生严加整治,就会造成师生情感的裂痕,既不利于维持当时课堂秩序,也不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用自制力约束自己,这是教师内在力量的表现,而不是软弱可欺的象征。 • 及时有效的调控力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学生听讲状态和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的教学技巧。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有效的双边活动,教师按照一定的构思,运用准确的语言、整洁的板书和适当的教具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生则保持良好的听讲情绪状态,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教学速度相配合。如果这种配合出现偏差,教师就应及时有效地加以调控。一般地说,教师的调控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调控学生听课的情绪、注意力及思维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二是调整教师讲课的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 深刻准确的解惑能力

为了适应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仅要多读本专业书籍,而且要多读非专业书籍(如理科类教师要多读文科类书籍,而文科类教师要多读理科类书籍),培养自己深厚的知识素养,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具备的学识,机智准确地予以解答。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 灵活自如的通变力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认真,教案内容扎实,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为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和形式。所以说教案是上课的依据。但是在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的做法是很少的。通常,教师都要随着课堂出现的具体情况(包括意外事件),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把教案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 积极熟练的迁移力

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认识之间必然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讲授内容,充分联系有关的各种知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性迁移(即正迁移),避免抑制性迁移(即负迁移)。为此,教师要学识渊博,具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也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相关的知识材料理解讲授内容。总之,教师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正迁移能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 机智幽默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为言语表达能力和非言语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言语表达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机智手段,突出表现在教师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言语传递知识信息,调控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解答学生疑惑,促进知识迁移。非言语表达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眼神、表情、举止神态、修饰打扮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无声言语来传递信息。它作为课堂教学机智的手段,主要是指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的形象性和直观效应,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讲课内容,还能表达一些为言语手段不能表达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达到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面对有思想、有情感、有态度、有意志的学生,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机智,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机智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随机事件。相反,它总是受教学教学规律和各种因素的制约,要体现五个有利于:( 1 )有利于教育方针、教育原则的贯彻执行;( 2 )有利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机智

培养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要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

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学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时期,他们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情绪、意志、个性必然会反映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心理因素也是时刻发生着作用。因此,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观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处理好偶发事件,及时调控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 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教师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运用观察力、调控力、解惑力、通变力、迁移力解决意外事件和组织教学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应努力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 锻炼生动准确的表达能力

一方面,要锻炼言语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用语具有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特点,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锻炼非语言表达能力,要讲究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做到抑扬顿挫,并伴随适当的表情和手势等,表达一定的知识信息。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出现的不同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一般而言,对于没有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尽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本身的进展来解答,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偏离教学构思的学生提问,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有的可以及时解答,有的可以课后解决。对于当场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充分讨论加以理解,或待课后查阅有关书籍给予解决。教师要有“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的诚实教学态度。 • 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制力

不可否认,当教师在讲课时受到来自学生的意外事件的侵袭(如学生扰乱课堂纪律),必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特别是教师的人格遭到污辱时,教师更会怒不可遏,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是,这种表现和做法,只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克制和忍耐,保持平静的情绪,并感染学生保持安定。这种克制和忍耐,是来自平常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是自制力强的表现。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作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第三篇: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研究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比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他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深感这方面能力的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要在规定的?r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为让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破坏,教师就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提高教师化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策略

1.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只有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教师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比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

2.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教学情境,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比如,当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在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怎样归纳;等等.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要充分准备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在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要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只有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教师才能给学生解惑,并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是以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第四篇: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语文课题组

徐跃前

我校市级语文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已过中期,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实在让课题组的老师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本文围绕着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举几个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利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一些超出预设之外,或者与教材无关的内容时,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灵性,化“腐朽为神奇”,使教学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教学方向行进,或者说让这些尴尬的,不和谐的音符,生成为教学的亮点。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天空无拘无束,没有桎梏,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内敛,他们想说就说,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提问也会让教师猝不及防。其次,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会在不恰当的时候出现,对此也令教师头痛。另外,教师自身由于零时性的突发奇想,提出了令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闭口不谈等,这时作为教师会显得十分尴尬,再者,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用具的使用不当,或不熟练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情况等等。

一、学生提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时——避重就虚,展示教师真实个性的一面

记得有位市级课题组的老师在上《开国大典》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五星红旗为什么有四个小五角星,一个大五角星?”

1 面对这个问题,这位老师知道的并不多,而且也不够全面,即使她说出来,也是个人的理解。当时她思忖着,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可留下美丽的错误。为了让自己风风光光地找到台阶,于是她灵机一动说:“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回答?”她本以为这样把球踢给学生,她会解脱,但事与愿违,没有一个学生来替她解围,她只好如实地说:“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了解的也不多,但老师可以给你指引一条寻求答案的途径?想知道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于是她清了清嗓子,说:“你课外可以去找资料,或者上网查询,明天把答案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听了她这么一说,那位学生甚是满意,高高兴兴地坐下了。面对此情况,假如她给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话,那么可能给他们留下不诚实的印象。这位老师觉得她的坦然不仅没有失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让学生了解了老师真实的一面。他想一个真实的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也应该是真实的。这种灵活处理方式,不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机智的积淀来源于教师的真实的灵性吗?

二、教学中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顾左右而言教材,展示教师感悟文本的一面

那也是一节市级课题活动公开课,一位老师执教的是《太阳》一课。正当他讲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时,一个男同学与一个女同学发生了口角,于是他走近他们,问怎么回事?那个女同学说,那个男同学扯她的毛线衣,当他转过脸去问那个男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却站起来一言不发,他顿时认识到问题的棘手,毕竟这是一节公开

2 课,怎样才能让自己下台阶,又能化解这件事呢?他灵机一动对那位男同学说:“你是不是想看看她的毛线衣与太阳有没有关系,是吗?”那位男同学点了点头,于是我转过身对全班同学说:“你们身上穿的衣服,看起来与太阳没有关系,其实关系非常密切,相信吗?好,我们继续看课文。”对于这类“家庭纠纷”非要弄个是非曲直,确实很难,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课下可以开导他们。但毕竟是发生在课堂上,作为教师不能置之不理,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为课程资源并加以巧妙地运用呢?“顾左右而言教材”这种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难道不可以试试吗?

三、教师提问让学生哑口无言时——越俎代庖,展示教师尊重学生的一面

记得市级课题组的一位老师在上《匆匆》一课时,课文结束后,她问学生:“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对于这个话题,她当时以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回答,她都可以追问下去。这时一个叫徐兵的同学举起了手,这位同学本来胆小,又有点口吃,平时说一句话,都要支支吾吾说半天,她本不想叫他,但他表现得确实太积极了,无奈她只好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是,他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鼓励他,静静地等着,但他还是没有张口,脸涨得通红。说实话当时她确实很尴尬,但她马上又激动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徐兵同学已经给了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想知道吗?”“想!”于是她大声说:“徐兵同学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简直无以言表!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接着说。“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好的

3 解答!请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在这个环节中,该同学出现的情况是她所没有想到的,如果直接让他坐下,那样不仅他没有面子,就连老师也会感到羞愧,毕竟是她的提问引起了这场风波。在这种情况下,“越俎代庖”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四、教师使用教具出现差错时——自圆其说,展示教师灵性课堂的一面

那是一节区域交流观摩课,一位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赠汪伦》。在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欣赏到诗歌配乐朗诵,她使用了多媒体电脑,可是她对电脑还不熟悉,一时找不到她要找的的文件,但又不能冷场,要知道公开课最怕的是冷场。这时她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意真深啊!看,老师一时都找不到了!”她边说边调整自己的心态,终于找到了要找的文件,总算化险为夷了,她默默地庆幸着。她后来说课时说,这个环节的处理,还得益于一位特级教师,这位教师在上《我爸爸》时,也是电脑出现了问题,一时找不到教学图片,当时她真替特级教师担心,但这位教师却表现得异常镇静,说:“咦,爸爸藏哪去了呢?是在位下面吗?找找吧!”很自然地避免了冷场的局面,又临时性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如何处理这种因教具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自圆其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良方,既可解除尴尬的局面,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美丽的尴尬演化为动态的教学生成,真可谓一箭双雕。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点滴经验的积攒,它要以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丰盈的文化底蕴为基础,更要借

4 助于教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灵性。果能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异彩纷呈。

第五篇:谈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机智

荣丁中学————胡佳定

教学需要设计,精心设计才能使教学精彩,但设计尽管浸透教师的心血,也只是一种教学预案,实际教学中何时学生的智力因素受阻,何时非智力因素受到干扰,是很难预料的,即便教师精心地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设于教案之中,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不受阻。所以,教师在关注教学生成这一环节上多投入些精力,认真面对意外发生的却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激发教学机智,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也必将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教育智慧是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锐察觉、准确判断、及时应对、圆满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机智属于教育智慧,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靠头脑的机敏,随机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准确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难得机会所实施的智慧行动,带有急中生智的色彩。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施教不能一味将信息单向传输给学生,也要关注施教中学生的情绪、学习的状态、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等,从学生反馈给自己的问题信息中,获得信号,抓住时机,用教育智慧来化解疑难,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素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能激发教学机智的偶发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刻意追求反而不自然,也不符合特定环境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为表现教学机智而“作秀”更使不得,只能从教学真实情境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出发,依势而行,借机施教。这样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才自然、和谐、巧妙,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异乎寻常的收获和喜悦。

教学机智不是搞笑,不能哗众取宠,而是抓住教育机会,从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出发实施的智慧行动。这种智慧行动的基础源于教师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有了生动感人素材的积累和丰富,又有了教学实践经验的厚实和完备,“急中生智”才有可能达成。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分几种实际情况,谈谈教学生成中教学机智被激发的过程。

一、关注非智力因素,激发教学机智

教学不仅是知识、能力的提高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所以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即培养习惯”。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度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欠佳,非智力因素占主要成分。

例如,在课堂上,我特别希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回答一些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于是就用表扬的手段,夸奖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手段不灵了,学生主动参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消退了。一次,在我提出一个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后,要求学生主动回答,但没有一个人举手。等待几分钟后,我脱口而出“若不回答,我就不讲下去了”,学生还是没有响应。在这种尴尬的局面前,我想到良好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就特别后悔说出刚才的话。如何解脱?急中生智,我想到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报道的是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王永志同志的一段事迹,用在此处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真是再好不过的了。教学的窘境,引发出了教学智慧。我插入了下面的故事: 王永志年轻时在酒泉基地为祖国研制导弹。导弹研制初期总是打不中目标,原因是飞行距离短。为此基地召开讨论会,集思广益。王永志在听了大家的分析后,觉得自己的想法更合理,于是当场站起来说:“我认为要使导弹击中目标,必须将导弹燃料卸掉600公斤。”语惊四座,当时参加会议的有高级军官,也有知名专家,而王永志当时只是一名中尉。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会后,王永志左思右想,觉得不甘心,于是找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钱学森,说出了自己的主张。钱学森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当即打电话,把基地负责人叫到办公室,当着王永志的面说:“就照这个年轻人的主意办。”果真在卸去600公斤燃料后,导弹击中了目标。以后钱学森对王永志关爱有加,在确定“神舟”五号总设计师时,钱学森亲自点名要王永志但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课堂教学中暴露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总用“要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口号来一遍遍地呼唤,而要借景生情,用感人的事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感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上面的故事使学生不仅悟到“科学家不言放弃”的执着精神,也悟出“逆向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更悟出“只有敢于发表见解,才能获得更多人帮助的机会”的道理。

二、关注实验能力,激发教学机智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执教实验课时教师往往非常注意教学设计,特别是实验前的指导,诸如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都是必讲的,甚至还要讲一些注意事项,以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而对学生实验开始后,在实验中发生的具有启迪意义、教学价值的问题,往往缺乏关注意识。有无关注教学生成、激发教育智慧的意识,往往是教师从平庸迈身优秀的一个门槛。一次在做“酶的专一性”实验时,我发现学生做完试验后的试管中的颜色有三种,一种砖红色,一种砖红色较浅,一种没有砖红色。我立刻想到,这三种差别所反映出的学生知识掌握、科学态度、方法技能上的差别就不是三种了,于是走向三个学生,将他们的试管展示给全班学生看,一起来分析原因。分析得出: 第一种砖红色,反映做实验的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的能力强,遵循实验步骤顺序,遵守实验所用时间,具有要做科学实验先做老实人的求实精神。理应表扬。

第二种砖红色较浅,原因是有的学生加酶后,保温时间短或水温没有达到60 °C。究其思想根源是急功近利,图快,图省事,而将“科学实验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准绳抛至脑后。

第三种情况没有砖红色,原来是学生看到实验桌摆放了沸水浴的装置,就不假思考地将加了酶的试管先放到沸水浴的装置中加热。这一错误是因为学生做实验的一个陋习──“只动手、不动脑”造成的。

用及时捕捉到的实验课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为情境进行剖析,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实验能力及情感态度的实际问题。

三、关注教材举例的普适性,激发教学机智

教材中所举的例子是针对全国学生的普遍情况而选取的,而对全国各地学生来讲,地域风貌的差异、学生经历的不同等,都将直接影响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感知和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一次在讲“条件反射”时,书中举的是“望梅止渴”这一条件反射的经典例子,当教师说到梅子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分泌唾液后的吞咽动作,看来以“梅”作为语言文字信号来加以刺激,对华北地区的众多学生只能是一种无关信号。创设情境不成功,就会影响概念的领会。如何处理?当时我被激发出的教学机智成全了这次“条件反射”知识的学习。我马上换成学生都吃过的红果(山楂),说道:“当你看到有人拿红果让你吃时,口腔中有什么感觉?”此话刚说出,不少学生不由自主地作出了吞咽口水的动作。实例选得对,条件反射的原理自然就悟出来了──“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的”。刚才第一个例子正是说明没有吃过梅子的人,望见梅子是不会产生流口水的条件反射的,而吃过红果的人,知其酸,听到“红果”才会出现不由自主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一反一正的教学过程,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又如,在学习高中课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时,教材中是用工业革命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黑色桦尺蛾与白色桦尺蛾的比例同工业革命后的比例相比来说明问题的。一个学生问我:“历时一百多年,谁能经这么长时间进行科学实验,这材料可靠吗?”尽管我极力解释说是以前人的记录与后人实验相对照,学生还是存在狐疑。面对学生的不信任,我想起了从前读过的南开大学编的《普通生物学》中的一个资料。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两地(伯明翰──工业污染区,多塞特──非工业污染区)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桦尺蛾数量调查和统计,结果如下: 当学生看到表中工业污染区黑色蛾的回收率53.2大于白色蛾的回收率25.0,又看到非工业污染区白色蛾的回收率13.7大于黑色蛾的回收率4.7时,被这一可信的实验、合理的数据折服了,从而认同了教材中给出的新观点──“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激发教学机智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及课外实践来实现,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授课时数最多的必修课教学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新课程观念,扭转过去只重视结果的作法,而开始关注过程和方法,这无疑是一个教学的进步,因此许多教师经常将科学家们重大发现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讲得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很少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简单但细想起来又很有见地的答案和做法。及时发掘学生创新精神的闪光点,作为活教材,不仅对发表见解的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我在教学中多次发现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发表创新观点上有极强的意识和能力。

五、关注学生似是而非的回答,激发教学机智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从其正确程度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回答正确、准确、到位、独特、新颖。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要吝啬语言,应加以表扬、鼓励,为其喝彩──“你的想法和当年科学家的想法一样”。

另一种是回答错误。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可因人、依事,采用相宜的办法处理。例如:采用“转移对象法”──教师说:“听听同学的回答,受启发后再发表看法”;采用“保护自尊法”──“可能是你对这个问题不太熟悉吧”;采用“苦恼解脱法”──“俗话说:要想快快成功,就应快快失败,你第一个回答虽然不正确,却帮助了其他同学快快接近正确答案”。

再有一种是回答似是而非:说其正确,却含有不确切的成分;说其不正确,明明含有正确成分在其中。此时教师简单化的否定,会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心,而简单化的肯定,无疑又没有尽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如何智慧地解决呢?这里举个例子。

在执教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时,教师提问“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一个学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气温凉造成的”。面对学生的既有正确内容又有不正确内容的回答,教师不能只做“对与错”的评判者,应当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构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情绪的鼓励者。此时教师应表扬学生考虑问题的客观态度:“菊花在秋季开放,你依据当时日照短了、气温凉了来思考和推测是理性的。”这样评价,教师就成了学生学习情绪的维护者、鼓励者,而不是压抑者。接着教师继续与学生对话:“有这样的一个实例,大家知道吗?有人想让菊花在夏天开放,于是找来不透光的铁桶,给菊花作短日照处理,菊花终于在夏天开放了。你们依据此实例再作推测,会得出什么结论。”于是学生依据夏天并不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菊花秋季开放的原因关键在于日照短。

2013-10-2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