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
第一篇: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202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2020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非洲猪瘟新发病,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二、任务分工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三、动物疫病常规调查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要做好定点调查,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记录信息(见附表1),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四、动物疫病专项调查
(一)非洲猪瘟调查
1.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病原存在,排查非洲猪瘟疑似病猪,为控制和清除非洲猪瘟病原提供依据。
2.范围
覆盖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和自然村,覆盖养殖、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重点要加大生猪养殖场户的日常排查力度,记录排查信息(见附表2)。同时,兼顾生猪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点、屠宰场的排查。
(2)现场调查。要在上述场点采集一定数量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可结合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4.组织实施
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疫控、监督、屠宰等机构开展辖区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同时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我县开展非洲猪瘟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二)小反刍兽疫调查
1.目的
了解我县小反刍兽疫感染与免疫情况,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
2.范围
全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全县每月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2个规模羊场和5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见附表3),了解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羊群饲养管理情况等。
(2)现场调查。县级每半年采集血清、鼻腔或眼拭子样品至少120份,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抗体检测,各乡镇畜牧站负责协助开展样品采集、问卷调查实施工作。同时协助国家、省、市在我县开展小反刍兽疫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三)免疫无口蹄疫区调查
1.目的
了解无疫区内易感动物的养殖和分布情况,掌握无疫区口蹄疫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口蹄疫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口蹄疫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口蹄疫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2.范围
无疫区、保护区全境。
3.方法与内容
(1)常规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调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被调查户同时饲养其他动物一并填表)。各县(市、区)依据辖区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现有数量拟定月度调查数量,全年实现全覆盖。如果该月开展专项调查可不在进行常规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养殖场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4,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专项调查表。
(2)专项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随机抽查2个乡(镇)4个村10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每次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数量要不少于辖区内该畜种场所总量的半数。每次随机采集血清样品60份进行抗体检测。每次随机采集30份口蹄疫易感牲畜血清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被检测样品要覆盖口蹄疫所有易感动物。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附表5-8。
(3)3abc抗体阳性畜流调排查。要及时对3abc抗体阳性畜及同群畜要采取限制移动等措施,并对阳性畜及同群畜开展动物卫生状况调查,见附表9。
(4)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0-12。
(四)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专题调查
1.目的
掌握我县牛饲养量相对较大区域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情况,科学评估发病风险。
2.范围
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等牛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被调查场户牛调入调出情况,填写调查表(见附表13)。
(2)现场调查。县域内随机选择规模化牛场和自然村各不少于2个,以掌握流行率的方式在95%置信水平、30%预期流行率、8%可接受误差的情况下采集分离牛血清100份(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步采集棉拭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呼吸道合胞体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工作。相关乡镇协助做好样品采集和问卷调查工作。
五、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界定。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2.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猪瘟、新城疫、布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二)工作程序。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省、市级专家组负责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5.必须要时,邀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工作。
第二篇:2009年太平镇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方案
为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状况, 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规律,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规范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目标明确、系统规范、科学有效的工作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分工
(一)组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凤海
副组长:马文利
组员:窦华通韩永彬师艳松季云东及各村防疫员
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
1.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3)小反刍兽疫、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4)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复发;
(5)新发病以及其他呈暴发流行或病因不明的疫病。
2.发生其他动物疫情时,由区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 必要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二)工作目的
1.查明病因,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
2.确定疫病的可能扩散范围;
3.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
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
(三)工作程序
1.兽医站接到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由当地区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应参照相关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设定的有关内容,调查疫情现状,追溯疫病来源,追踪病原去向。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他动物疫病发生时,可参照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开展调查。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情况,描述动物疫情的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必要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溯和追踪调查。
4.对于特定重大动物疫情,要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专项调查。
(四)报告
兽医站要明确专人负责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表填报工作。
三、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一)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1.每年6月份填报上畜牧业生产、屠宰加工和流通贸易信息;
2.月底前填报上月畜禽产品价格信息。
(二)重点动物疫病抽样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以及畜禽养殖场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定期抽样调查。
1.禽病调查。
(1)目的:分析禽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感染发病情况,评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2.猪病调查。
(1)目的:分析猪群主要疫病种类和经济损失,了解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牛粘膜病、猪链球菌病及猪圆环病毒等主要猪病病原感染状况及发病动态,开展分子流行病学和病原遗传演化规律研究,判断猪群疫病可能发展趋势,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2)范围:在辽宁、河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云南、四川、陕西等10个省份,各选择3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以所在县为重点区域,选取一定数量的养殖场户和屠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3)承担和参与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3.牛羊病调查。
(1)目的:分析口蹄疫、蓝舌病、布病、结核病等发病情况和传播、流行风险因素,评估口蹄疫免疫效果。
(2)范围: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重庆、甘肃、新疆、青海、广西、上海等10个省份,各选择牛羊饲养量较大的2个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以所在县为重点区域,选择一定数量散养户、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
(3)承担和参与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相关省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4.养殖场环境致病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1)目的:了解环境致病污染状况,分析与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9-201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72 /10万、0.02/10万、0.43%。 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 /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市区报告发病率>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4~7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与学生上学时间一致。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7.23%,其中幼托儿童占31.06%。CoxA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8.13%,不同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 结论 加强农村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就诊意识,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2008-03/04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05-02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2]。为了解泸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型别分布情况,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2009-2010年报告的470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各县区疾控中心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来源于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泸州市统计局。
1.2诊断标准2010-05以前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的要求[3]进行,2010-05以后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要求进行。重症和死亡病例需经县级及以上医疗专家组会诊后确诊上报。
1.3病原学监测各县区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的要求
[4]采集病例咽拭子和疱疹液于24h内送泸州市疾控中心进行病毒核酸检测(RT-PCR检测)。 2结果
2.1流行概况泸州市2009-2010年通过疫情直报系统共报告手足口病470例,死亡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2 /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43%。2010年报告发病率为6.99 /10万,与2009年相比上升了185.31%(表1)。发病形态为高度散发,个别幼儿园有聚集性病例报告,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聚集疫情是:2009-11泸县1所幼儿园发生病例聚集,报告发病3人;2010-0
4、2010-10泸县4所幼儿园发生病例聚集,各所幼儿园报告病例在2~11例之间,4起聚集疫情共报告发病28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2009-2010年4县3区报病数居前3位依次为:泸县、江阳区、合江县;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泸县、龙马潭区、江阳区;市区年平均发病率为5.11/10万,比四县年平均发病率4.56/10万高11.89%(表1)。
2.2.2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4~7月为发病最高
峰,共报告病例283例,占全部病例的60.21%,10~12月为发病次高峰,共报告病例109例,占全部病例的23.19%,1~3月、8~9月报告病例较少(图1)。
图12009-2010年泸州市手足口病季节分布
2.2.3人群分布2009-2010年报告的47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男性311例(66.17%),女性159例(33.83%),男女性别比为1.96:1。发病最小年龄3月龄,最大年龄13岁,0~3岁组报告403例(85.74%),0~5岁组报告457例(97.23%)(图2)。散居儿童319例(67.87%),幼托
儿童146例(31.06%),学生5例(1.06%)。
图2泸州市手足口病年龄、性别分布
2.2.4重复感染情况2009-2010年共有4名患儿发生重复感染,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各2名,间隔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年。其中2名患儿第1次发病经实验室证实为CoxA16型感染,间隔2月后再次发病,经实验室证实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
2.2.5重症和死亡病例2010年泸县和古蔺县各报告1例重症病例,患儿年龄1~2岁,散居儿童,发病早期都曾在村医生、个体诊所反复就诊,病情恶化后才分别转入古蔺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抢救无效于入院当日死亡,病程4~6d。2例死亡病例经实验室证实均为EV71型所致。
2.3病原学监测2009-2010年各县区共采集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190份,其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96份,标本阳性率为50.53%。阳性标本中Cox A16型 40份(41.67%),EV71型21份(21.88%),其他肠道病毒35份(36.46%)(表2)。
3讨论
3.1流行特征2010年泸州市报告手足口病348例,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与2009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85.25%和185.31%。主要是2010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手足口病的防控和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就诊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和报病意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大提高了手足口病的监测敏感性。两年平均年报告发病率市区>农村,重症和死亡病例全部发生在农村,提示城区市民就诊意识和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均优于农村,今后广大农村仍然是我市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地区。病例时间分布呈现两个高峰期,其中4-7月为发病最高峰,10-12月为次高峰,该分布现象与德阳市报道结果一致[5]。提示病例分布特点除与季节有关外,还与学生上学时间相吻合。泸州市5岁及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其中幼托儿童占30%以上。肠道病毒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容易在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出现暴发和流行[4]。因此加强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疫情,降低流行强度的重要措施。
3.2病原学特征泸州市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EV71型占21.88%,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占78.13%,提示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我市主要流行毒株,与杨坤、阎岩等报道结果不一致[6,7],与马文瑛[8]报道结果接近。泸州市2例死亡病例经实验室证实均是由EV71型病毒所致。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但不同种(型)间鲜有交叉免疫,可引起重复感染。李启新等[9]也报道了患儿重复发病现象,泸州市共有4例患儿发生重复感染,其中2名第1次发病是由CoxA16型感染引起,间隔2月后再次发病,经实验室证实为其他肠道病毒所致。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也无特异性的疫苗可接种,因此防控策略:①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我防病意识。树立手足口病可防可控的观念,减少群众恐慌,倡导群众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10],少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②加强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识别和就诊意识。提醒群众患儿一旦出现发热和皮疹,请尽快就医,缩短延迟诊断时间,减少重症发生率;③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特别应加强村(社区)卫生站和个体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提高手足口病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④加强农村等重点地区、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及时处置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严防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第四篇: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助理流行病学考点:第二章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助理流行病学考点:第二章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死亡与生存频率
1.死亡率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观察时间常以年为单位。
死亡率用以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大小。它既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死亡专率:按不同的特征进行计算的死亡率。
死亡率的比较:应采用标准化率。
2.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全部患者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死亡率计算时分母为平均人口数,包括了所研究疾病的患者和非患者,而病死率的计算只与所研究疾病的患者有关。
第五篇: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学》试题及标答(二)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营养、环境、妇幼专业《传染病学》试题 (B卷)
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A1型题(40分)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是否有病原体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的免疫性 D 是否有发热
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2、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需的三个环节是:
A 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
B 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C 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
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3、急性重症肝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毛细胆管瘀胆
B.肝细胞灶性坏死
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D.肝小叶及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
E.肝细胞广泛坏死
4、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原因:
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
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第Ⅻ因子减少
E.维生素K的吸收障碍
5、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6、下列哪一项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发热
B.咳嗽
C.口腔粘膜斑
D.斑疹
E.丘疹
7、伤寒的血培养阳性率何时为最高:
A.潜伏期
B.有严重并发症时
C.发病第2-3周
D.发病第1周
E.发病第4周
8、鉴别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重要依据是:
A.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的程度
B.粪便的性状及红、白细胞的多少
C.粪便中检出病原体
D.腹部疼痛与压痛的不同部位
E.以上都不对
9、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起病急无发热
B.先泻后吐,无腹痛及里急后重
C.吐泻物为清水样或米汤样物D.有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低钾表现E.以上都正确
10、麻疹出疹的特点是:
A 发热1—2日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B 发热1—2日,热退后出疹
C 发热2—3日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D 发热3—4日出疹,出疹同时体温降低 E 发热3—4日出疹,退热疹出
11、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c
E.HBV-DNA
12、25岁男性, 一周来食欲不振, 检查: ALT 1300u/L(赖氏法), 血清总胆红质30μmol/L, 甲型肝炎IgG抗体(+),HBsAg(+),HBeAg(+),抗HbcIgM抗体(+),本例可能性最大的临床诊断是:
A.急性甲型肝炎
B.慢性乙型肝炎
C.急性乙型肝炎 D.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E.急性乙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13、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14、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吞入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内毒素
E.肠毒素
15、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A.止泻、止吐
B.抗病原
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
E.补液、补盐
16、适合于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依米丁
B.灭滴灵
C.氯喹
D.喹碘仿
E.卡巴胂
17、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
18、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9、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20、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
B.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E.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21、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A.高热、循环衰竭、大片淤斑
B.高热、淤斑、昏迷、呼吸衰竭
C.高热、头痛、淤斑,脑膜刺激征
D.低热、头痛、淤点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淤点、血培养可阳性
22、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A.CD4+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E.皮肤上皮细胞
23、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2~10天
B.2~10周
C.2~10个月
D.2~10年或更长
E.10周内
24、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应自与病人最后接触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天数为:
A.7天
B.10天
C.14天
D.21天
E.28天
25、阿米巴痢疾的肠外并发症常见的是:
A、肝包虫
B、肺包虫
C、心包虫
D、肾包虫
E、脑包虫 26.流行性腮腺炎的化验检查是哪一项:
A 血尿淀粉酶增高
B 血尿淀粉酶低
C 血尿淀粉酶正常
D 血淀粉酶低,尿淀粉酶高
E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27. 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A. HA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B. 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 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 HDV是一种RNA病毒
E. HEV含双股RNA
28. 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丙种球蛋白
B.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乙肝疫苗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29.有关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HBC-IgM可长期限存在
B.抗HAV-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 HBsAg阳性说明病人有传染性
D.抗HCV阳性为既往感染
E.抗HBe是保护性抗体
.
30.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和乏力、肝大的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
B.血清谷丙转氨酶
C.血清碱性磷酸酶
D.血清胆碱酯酶
E.血清胆固醇 31.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
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
D.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
E.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3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弧菌属
D、弯曲菌属
E、螺旋菌属 33..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
A、集体食堂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B、井水、池塘或供水系统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C、健康人的手或蔬菜、瓜果等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D、与病人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
E、接触病人的血液经伤口感染 34 .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 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
E、通过其他 35.高危人群出现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
A、体重下降10%以下
B、慢性咳嗽或腹泻1月以上
C、间歇或持续发热10天以内
D、双侧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
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36.有关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丙型肝炎病毒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B.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时说明有保护性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很相似,但黄疸发生率比乙型肝炎高
D.丙型肝炎的慢性型发生率很高
E.急性丙型肝炎时不应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哪一种病毒:
A SARS病毒
B 流感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副流感病毒
E 禽流感病毒 38 单纯水痘的治疗是哪一项正确:
A 抗炎治疗
B 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C 解热和止痛治疗
D 对症治疗
E 补液治疗
39 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
A 脑炎。睾丸炎
B 胰腺炎
C 心肌炎
D 肾炎
E 肝炎 4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首选药物: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红霉素
D 头孢菌素
E 卡那霉素 A2型题:
41、下列哪项不是痢疾志贺菌产生的毒素:
A.神经毒素
B.内毒素
C.细胞毒素
D.肠毒素
E.肝毒素
42、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43、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发生
B无腮腺肿大者也可出现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C儿童易并发睾丸炎 D成年妇女易并发卵巢炎
E常并发胰腺炎
44.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45、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多为急性病程
B.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
46、、霍乱病人静脉补液原则除外
A.早期、快速、足量
B.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C.适时补碱
D.及时补钾
E.均采用口服补液
47、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疾病应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除外: A.艾滋病病人
B.狂犬病病人
C.肺炭疽病病人 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48、有关HIV感染临床Ⅳ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出现体质性疾病,但淋巴结肿大在此期表现不明显 B.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C.出现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波济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E.免疫缺陷并发其它的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49、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A.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低蛋白饮食
C.消化道大出血
D.合并感染
E.大量放腹水 50、下述哪项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A.男性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药瘾者
D.血友病人多次输血者 E.医务工作者 B1型题
答题说明:A、B、C、D、E是备选答案,下面是两道考题。答题时,对每道考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将相应考题的相应字母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选择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一次不选。
A.血液、体液传播为主 B.粪-口传播
C.血液、母婴、性传播 D.呼吸道传播
51、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B
5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A A.1天 B.2天 C.3-4天 D.5天 E.6-14天
53、伤寒患者一般于发热后第几天出疹:E
54、麻疹患者一般于发热后第几天出疹:C A、HBsAg
B、抗—HBs
C、HBcAg
D、抗—HBe
E、抗—HBc
55、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B
56、传染性最强的是哪一项:C A、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 B、肠粘膜充血、水肿、增厚 C、结肠粘膜固有层溃物
D、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E、全身小血管内皮损害
57、急性普通型菌痢的基本病变是B
58、阿米巴痢疾的结肠溃疡特点是A A、粪便培养
B、尿培养
C、血培养
D、痰培养
E、肥达氏反应
59、伤寒病人病程第一周时下列检验哪一项阳性率最高?C 60、伤寒病人病程第二周时下列检验哪一项阳性率最高?E
二、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答题说明:正确的将答题卡上的“T”涂黑,错误的将答题卡上的“F”涂黑。
1、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核心抗体。
2、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
3、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疾病。
4、麻疹是一种小儿传染病,成人不会感染。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
6、中毒性菌痢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微循环障碍。
7、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半年可称为慢性菌痢。
8、流脑的病原体是G+脑膜炎双球菌。
9、麻疹的皮疹特点是红色斑丘疹。
10、流腮的病理特点是化脓性炎症。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机体在传染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是病原体被清除、(1)、(2)、(3)、潜伏性感染。。
2、乙型肝炎的三个抗原抗体系统是:(4)、(5)、(6)。。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高危人群是(7)和(8),主要的传播途径是(9)传播。
4、伤寒的病原体是——(10)沙门氏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1、试述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5分)
2、试述爱滋病的传播途径?(2.5分)
3、普通性流脑的临床分型。(2.5分)
五、病例分析题:(共10分)
答题说明: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患者,男,4岁,以发烧5天,出疹1天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40次/分,呼吸28次/分。眼结膜充血,流泪,发光,口腔黏膜斑.额,颈,面部红色斑出疹.双肺呼吸音粗.化验检查:白细胞4.1×109/L,淋巴细胞61%. 问题:
1、该患儿诊断什么疾病?(5分)
2、诊断依据是什么?(5分)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营养、环境、妇幼专业《传染病学》试题 (B卷)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1B
2E
3E
4B
5C
6C
7D
8C
9B
10C 11D 12E 13E 14D 15E
16B 17C 18A 19C 20A 21C 22A 23D 24C 25A
26A 27B 28D 29B 30B 31C 32A 33A 34A 35B
36C 37A 38B 39A 40A 41E 42D 43B 44C 45C
46E 47B 48A 49B 50E
51B 52A 53E 54C 55B
56C 57B 58C 59C 60E
二、判断题:(每题1分,10分)
1F
2T
3T
4F
5T
6T
7T
8T
9T
10F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隐性感染(2)显性感染
(3)病原携带状态(4)HBsAg和抗-HBs
(5)HBeAg和抗-HBe
(6)HbcAg和抗-HBc
(7)患者家庭成员(8)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
(9)飞沫(10)G-
四、简答题:(共10分)
1、试述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5分)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0.5分), 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1分), 体检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性脑病在Ⅱ度以上(1分)。 黄疸急剧加深,胆酶分离(1分),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0.5分),
有出血倾向,PTA小于40%(0.5分),
血氨增高,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0.5分)。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5分): 性接触传播(0.5分)、 注射途径传播(0.5分)、 母婴传播(0.5分)、 血液传播(0.5)
其他如人工受精器官移植等(0.5分)。 3.普通型流脑的临表(2.5分) 分四期,前驱期(1分)、败血症期(0.5分)、脑膜炎期(0.5分)、恢复期(0.5分)。
五、病例分析题:(共10分)
1、该患儿诊断麻疹。(3分)
2、诊断依据:(6分) (1) 无出过麻疹(1分) (2)症状:发热,咳嗽5天,出疹1天。(2分)
(3)体征:体温39℃,卡他面容,口腔黏膜斑,红色斑出疹。(2分) (4)化验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6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