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全文)

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全文)

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第一篇: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

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

第一篇:中职数学知识应用试题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因此,不论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寻找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知识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况分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 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如果我们以所用到数学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为标准来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则第一层次的课 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第三层次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第一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少,难度偏低。其中财经法规几乎用不到数学方法;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第二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难度适中。一般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就会用到等差数列,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层次的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主要会用到乘方、开方、倒数、函数、等比数列及其求和、极限、概率、求和、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平均差、全距、正态分布、回归分析等。审计课程中的抽样技术涉及统计和数学知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取消或减少数学课 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计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按照从易 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基本上是财经法规、基础 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其排序结果和上文中的三个层次几乎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数学课教学质量是影 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会计专业学生数学程度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有些中职学校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如前所述,这两门课程用到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较多。取消了这两门课程,数学是否不再是专业课的障碍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慢,准确性低,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专业知识,但在实训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均不太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对计算器依赖性很大,没有计算器,就不想做题,用计算器也仅仅是解决一些加减乘除的问题,对于计算器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较差以及对计算工具的不熟悉直接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实训效果,而对数字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第二,对于一些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善于应用。比如说,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但是在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年数总和法时,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公式。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学生在数学课上会用,而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应用。再如学生很早就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却不能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而其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不善于用它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这就说明,数学教学没能和会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学而无以致用。第三,没有掌握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直接导致专业教学难以进行。一些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需要数学推导。比如,财务管理课程要用到大量数学方法。其中,在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再如风险的衡量要用到概率、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等数学和统计的知识。而学生对于这些数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财会/审计 98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造成专业知识的教授难以进行。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数学课程改革参考:

1、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会计离不开数字,一个小小的数字差错就可能导致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因此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对数字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不但要能尽量避免差错,而且要能够及时发现错误。计算机的普及不能代替会计人员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但是会计中用到的大量的基本运算能力是每个会计人员必需的,因为增强基本运算能力不仅可以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对数字的感觉。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比如说在数学课中可以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珠心算、乘法十九段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器、计算机和算盘。计算机和算盘可以设专门的课程,而对计算器的训练使用可以放在数学课中进行。

2、根据会计专业需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首先,归纳会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所直接用到的数学 知识并将它们按照易难程度排序,作为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但是这样归纳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是割裂的、散乱的,因此还要将其他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加入进来起到连接、贯穿的作用,以保持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 体系;其次,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 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基本分为普通中专、对口升学和三加二。因为不同对象的培养目标不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也不相同。目前普通中专会计专业课 程的设置主要是本文所述第

一、二层次课程和第三层次中的财务管理。因此,自编实用数学 教材应以涉及这些课程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会计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三加二班的学生,专业课程包括了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以及其他如财政与金融、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与会计有关的课程。因此,编制实用数学教材涵盖的内容要比普通中专实用数学教材面广。

3、应结合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实用数学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来解决专业课涉及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己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之,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数 学课程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通过编制数学实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兴趣,来改变数学难教、难学的现状。让数学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有利助手。

第二篇: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研究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要求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分析了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课程衔接现状基础上,对公共数学衔接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统一的一体化的兼顾就业与升学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衔接

一、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要求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这样可以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形式有: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高职“3+2”连读及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2”分段培养,以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等。

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变过程中,对一线操作专业人员的要求由单项技能要求上升为复合技能或更高要求,再加上学习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提升需求等因素,都推动了高等教育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据统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 ,以及职业教育发达的瑞士、德国,本科层次教育均占主要地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无论教育机构数还是毕业生人数比例都是最大的。由此可见, 我国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职,高职公共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1)课时缩减,相互衔接的课程目标难以完成

在中高职教育中,按其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职业素质、 能力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对于数学课的安排遵循了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有些内容降低了要求,有些与高职、本科数学密切相连的内容被砍掉了。职业教育中基础课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教学课时不断压缩, 甚至被取消。有的学校学生对这些基础课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 导致基础课出现了 “学生不爱学、 领导少关心” 的尴尬局面。因此中高职教育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必备的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能力的课程目标基本上还没有达到。

(2)中职学校开设的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高职不衔接

中职数学是高职数学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数学课时缩减, 学习的内容也仅仅是高职高考要求的内容,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校生只上一学年数学课,后两年基本不再学习数学,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一个学期的数学课程, 致使中职学生数学知识面窄, 基础薄弱, 造成了中职、 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脱节。例如高职数学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求极限、 求导及求积分的运算, 因为中职学生没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恒等变形, 没有学习余切、 正割、 余割和反三角函数等知识, 很难熟练运用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以及积化和差等函数知识来求函数极限、 求导或求积分。参数方程、 极坐标等内容中职没有介绍, 而这些内容在积分中则是常用到的。中职和高职的数学课程衔接问题成为了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数学课困难的问题,也说明了中 、 高职数学课程衔接出现了问题。

(3)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数学课程内容不统一与本科不衔接

高职理工和经济管理类学科开设的公共数学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只完成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反常积分,这些模块。还有部分学校加上了多元函数微分及应用、重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些模块,课时量更充足的部分学校则在上述这些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线性代数初步或概率统计初步模块。由于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标准,高职的公共数学开设的内容与学时的不一致,造成这些学生升入本科后公共数学课程很难进行有效衔接。要么出现重复要么出现断层,要么课程目标要求不一致。

(4)对公共数学课程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形成应用能力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公共数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属于文化基础课,反映的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的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公共数学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专业支撑所需的数学知识、提供就业上岗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

而现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高职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实践, 突出了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中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 在基础理论课程的顶层设计上“重专业、 轻基础” 的现象较为严重,大幅压缩基础理论课的课时, 有的专业甚至取消了数学课的开设,成为中高职继续发展和与高职以及本科衔接的障碍 。中、高职对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而导致对数学课程不重视 以及中、高职数学课程课时设置不利于与高职、本科的衔接。

(5)中、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在下降

中职入口标准的降低(初中毕业生只要是愿意升学,不论分数多少,都可以升入中职) ,使得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对口考入高职院校 ,文化课基础较差,不适应高职数学学习的要求。经过全国统一高考选拔后,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将高职院校放在最后一批,使得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分数较低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普高升入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比中职升入高职的数学基础稍好,但是也不容乐观。同样高职生和普高生进入应用型本科统一编班后 ,文化课基础的差异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也增加了难度。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在本科院校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以及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学习,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 ,尤其是数学课的学习上比较困难 , 数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普遍较弱。目前中高职学生生源数学基础知识还普遍薄弱,这样的生源质量与课时安排在中高职阶段是不能很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升入高职或本科后,基本上不能适应高职或本科阶段的数学课的教学。

三、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有效衔接策略

(1)制定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是中高本教育有效衔接、 协调发展的关键。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我们应从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出发, 分别设定三个学段不同的培养目标,既明确区分出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不同层次,又做到在统一系统思维下的一体化设计。 三个层次的明确定位, 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制度保障的可能性。

中职主要培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就是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的混合人才也就是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则培养专家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工科为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为技术工人-技 术 员-应用工 程 师,随着培养目标的升高对操作技能的要求在下降,而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也就是技术工人对操作技能要求高于理论知识;应用工程师对理论知识要求略高于操作技能;而对于这两种人才类型之间的技术员,则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等要求。目前, 我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各自为营, 同类专业的中、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没能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没能建立在高职的基础上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衔接。应用型本科有着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其高等性就是要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其职业性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传统本科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并重,懂理论会操作。传统本科教育,教的理论多,但真正到工作上,动手能力不强;而应用型本科,目的就是教出来理论与动手能力俱佳的人才,教出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人才而非理论人才。

公共数学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的。随着培养目标的递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自然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要求在升高。基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层次型,数学知识的呈现也出现了层次型。数学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转变。数学定义由描述性定性定义到定量的严格定义转变。数学由具体到抽象转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要求在提高。

(2)制定统一的一体化的兼顾就业与升学的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范, 包括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程的目标、 课程的内容框架和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尽管国内外各种衔接模式的实现过程和方式各不相同,但其有效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目前我国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外延式的学制上的衔接,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还很薄弱, 成为中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三个不同层次,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 直接关系到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三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 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因此,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感到特别吃力,这表明了中高职教育在理论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许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出现了断层, 到目前为止中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标准没有统一,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对接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尤其是数学等文化基础课程的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阶段开设的课程要能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要求, 同时要兼顾学生升学将来能掌握更高层次知识和发展更高层次能力的要求。因为公共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原则“ 必需、够用” 的模糊性,导致了部分中高职院校制定了典型的“ 实用主义”的数学课程标准,这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短视的数学课程标准。“ 实用主义”影响下的中高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实用技术的培养, 出现了轻文化基础、 重专业知识, 轻基础理论、重操作实践, 轻深层次理解、重机械操作的现象, 学生升入本科后很难适应应用型本科更广、 更深的理论学习, 达不到更高层次技术学习的基本要求。

四、结束语

一体化的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做到纵向: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而且应该做到:横向中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公共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即一体化的数学课程标准上下贯通、左右融合。由于每个学段课时量有限,为了使中职至应用型本科公共数学内容上下贯通不出现断层或重复,可以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降低例、习题计算难度,注重思想方法的传授。

第三篇:探讨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05 09:10:00 ]阅读:10作者:刘火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中职数学 应用能力 素质教育 技能培养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服务于专业课教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中职数学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学成为当今教育一项重要任务。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数学教学关系到中职学生技能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差,从而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较困难。

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知识应用,因此,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习数学不能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还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学富有生命力,实现它的价值,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服务于实践,因此,从应用实践上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即“无门槛”入学),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另外,中职教学设施没有系统严格的要求,中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理论基础教学不够重视。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就比较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基础没有打牢,知识连贯性不强,对老师课堂讲的内容听起来费劲,听不懂老师讲的要点、难点,甚至没兴趣听等原因。另外,中职数学本身是对中学数学的提升和进一步应用,把中学阶段的理论和实例应用相结合。例如,把二次函数的最值定理及均值定理应用到实例中,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形全等、相似及相关定理运用到空间概念中;排列组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必须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吃力、摸不清头绪,成为中职教学的障碍点。

2.中职数学教学条件限制。中职学校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对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稍有轻视,数学教学环境跟不上需要,教学工具缺乏影响了中职教学的进行。计算是数学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实际问题中计算量都很大,如计算一块地的亩数、一个工厂工人的排列组合等,这些实例用手工或者传统的简单的计算工具进行处理会费很长时间,并且正确率不高。

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求解数学问题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便于进行计算、解方程、绘图像、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等。这些工具在高等院校中已基本普及,但在中职学校还未普及。熟练运用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二、提高中职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中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针对上述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提出以下教学策略,提高中职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1.培养正确的教学观念。中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是学习专业课的工具,中职数学的学习服务于专业课。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经常性地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使问题得到解决。中职数学教学不要把数学纯粹的当成一门学科,它是专业课的根基,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和专业课的联系,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的重要性。例如,讲到微积分的时候,可以举例电工学中,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容阻抗之间的求解关系。体会到知识的用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在用中学,学中用。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素质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的宗旨是服务于专业课,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实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反复实践,倡导学生自己编练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编解应用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学生自己编的应用题思路清晰,数量关系明确,解答起来容易,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身参与,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结合教材,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比如,学习到《二元函数》和《二元方程》时,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如操场、学校面积周长与长宽之间的二元函数关系;工厂生产的产品与工人数、工作时间等的函数关系;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从A地到B地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不能够直接算出,但通过列二元函数,解二元方程很容易解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3.加强数学教学工具设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运算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数学运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数学能力的发挥。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口算心算竞赛,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必须加强现代化信息工具的配置,让学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具备使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工具的运用,把学生培养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根据专业有针对性的教学。中职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服务于专业课,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专业课的例子开展教学。有必要时数学教师可以进行专业课浏览学习,或者偶尔听听和数学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的教学课。这样使数学教师在讲授时会有备而来,举出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实例。不仅仅提高了教学实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5.数学教师充电,保障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也强烈呼应现代化教学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充电,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熟练使用信息工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加强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中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当前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和教师必须创造性的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和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明齐.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5,(7).

[2]李小龙.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Z].素质教育论坛,2008,(4).

[3]李玉鹏.职业中专数学乐趣教学探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4]郑学权.如何提高职业中专数学的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

[5]陶正娟.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6]刘宇竹.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硅谷,2009,(23).

[7]刘宏俊.对中专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试论中职学校几种数学教学方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7-17 11:31:00 ]阅读:5作者:张健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摘要: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它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传统数学课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权威心理,学生在接受知识具有一种强迫性和压抑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本篇文章主要对目前中职学校的几种教学方法做一介绍,让我们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合作”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数学结构教学法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学中用”的应用教学,已成为数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因为其入校时文化起点较低,数学基础较差,而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进而望而生畏。但身为基础课之一的数学,是学生不得不面对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掌握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法

随着“普高热”的出现,中职学校受着高中扩招的冲击,给招生带来诸多的不便,导致职业学校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明显下降。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数学的中考成绩只有二三十分,更有甚者连初中也没读完,也有部分学生虽然自身成绩不错,由于家庭经济不允许,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被迫放弃普高,选择学门技术来读技校。这些造成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面对这种差异,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分层次教学对技校的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2适当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丰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3合理地运用“演示法”

演示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再独立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接收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给学生演示实际操作的过程、结果,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再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且有所创新。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4有效运用“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是上海青浦县所采用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们的肯定。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学生通过尝试进行学习,同时,教师注意回授学习结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步骤是:(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启发诱导学生,造成急于想解决而又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求知识的尝试。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实验、观察和讨论去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归纳结论。就是根据学生尝试所得,教师归纳出一股结论,通过必要的讲解,使之纳入教材的知识系统中。(4)变式练习的尝试。运用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精心设计一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变式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变式练习的尝试,去发展思维能力。(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讲解。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收集与评定学生尝试探究学习的效果,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在课后,教师要尽快地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及时补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6)阶段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在某阶段教学完毕后,根据教学目标的分类细目,通过测试进行教学效果检测,由反馈信息去制定必要的补授措施。

5巧妙运用数学结构教学法

数学结构教学法是由北京第二十二中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教师在l980年提出并进行实验,孙老师通过改革教材结构,认知结构和教法结构而创造的。教该学法的结构程序为:(1)展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2)用系统的思想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3)把结构思想交给学生,用以理解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使教法结构和认知结构有机结合了起来,通过教师对教学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外表形式的重新建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使抽象复杂的数学教学过程变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只用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复杂的教学任务。所谓教有法_而无定法,指的是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没有一固定的模式。要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必须是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各教学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将各教学法灵活加以运用,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而达到的。

第四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化的应用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中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长进、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文章就中职数学信息化应用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数学课堂信息化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信息化;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就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提出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所谓数学课堂的信息化,就是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予以展现,实现软件工具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以此达到更好学习知识、更快掌握数学技能的教学目标.中职的数学课堂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革新理念,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导入.

一、信息化教学对中职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课堂信息量的增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有着普遍的特性: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但又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如若教师可以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将多媒体课件、几何软件等数学教学工具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的观念,最终实现中职数学课预定的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可以使得原本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说到底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教师作为信息发送者,负责信息的传递,学生就像一台接受信息的机器,负责接收枯燥无味的信息.而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使得传递的信息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识别记忆.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使得中职教师的教学手段朝着综合性发展,也能够改变课堂的氛围和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数学工具、模拟软件、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讲授相得益彰,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又能够更有效地讲解要点、难点.

二、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课堂的实施途径

(一)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从狭义上看,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和技术的教学,以多媒体的形式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课件,包括图像、声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层面上,能够帮助教师将复杂、难以描述的数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信息容量,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除了普遍使用的课件以外,模拟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也进入了课堂之中.教师通过相关软件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例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相关课程比较抽象,运用动画软件,可以将函数的变化等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再例如,需要空间想象能力的立体几何,如果教师采用手绘,可能一节课也难以讲清楚,但计算机上的模拟软件却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内容.

(二)互联网信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互联网技术在中职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离开了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是不全面的,也是“无依无靠”的.互联网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校园网络建立起数学教学的数据中心,将教学目标、内容,甚至于教学课件、材料等有关于中职数学教学方方面面的信息放到数据中心中供学生学习使用.在网络上不断地更新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网络学习的开展,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下载习题,复习和巩固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教学材料,更好地准备课堂内容,并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轻松的教学情境.

(三)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与优化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知识,这是其利好的方面.而单一的网络学习,却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与教师教学点出现偏差,并且难以培养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中职数学教学需要进行的努力.教师需要有效地梳理数学的教学内容,需要面授的部分,教师要尽一切努力讲解清晰;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工具进行讲解的知识,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课件,做好模拟与分析;需要借助于互联网让学生查询、探讨、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解决问题.唯有如此,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才能够切实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华锋.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65-66.

[3]胡春杰.信息化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60-60.

[4]刘冠明.关于中职数学教学信息化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32(6):12-14.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专业化的教育类型,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课程的教学既要起到学习专业课程“工具课”的作用,还要体现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现代技术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学校,数学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数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个角落。 (1)网络资源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锁定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去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资料。在网络教学中, 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模式获得材料的方式,变成了现在的多元化发展,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来获取多样性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开辟一个网络平台,应用微博,微信或是QQ等常见的网络社区可以让班上的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及时的交流,教师也可以申请一个公共的网络硬盘,及时的上传上课时候的课件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下载到学习相关的资源,这样有利于及时解答学生的不懂的问题。我们学校很多老师就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网络上开微博,建立班级的QQ群,将一些上课时候的课件和一些学习资料上传到群共享文档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下载。同时利用即时的聊天功能他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 (2)多媒体的应用

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服务于生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造生活情形、利用学生本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创造的情景,可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可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以我们学校的一节公开课例来说明。在这堂课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对“幂函数y=xn(n>0)的图像与性质”,传统的教学是用描点法在黑板上画出y=x3,y=x2,y=x1图像,然后由观察得出一般的结论。只要求学生了解幂函数图像大致在哪几个象限及简单的性质运用,可教学效果却很糟。我们可以想想以前的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很多图画在一个画面上,比较死板、杂乱,弄得学生一头雾水;图像太抽象,缺乏直观效果;整堂课枯燥而乏味,没有吸引力。而几何画板快速清晰的图像具体生动,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去发现、概括图形的几何关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大部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讲授,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并感到抽象乏味,以致使其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情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都有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根据这种心理, 及时并合理地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任务转化为学生乐于探求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数学教学能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整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数学教学课件,通过具有整洁的版面、新颖的形式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普及,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好处 1)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真理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曾经就针对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的学生中96%的认为多媒体教学使得他们上课更有兴趣了。例如他们在讲解函数的性质当中的单调性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只能在黑板上一点一点的用粉笔来进行描述,运用flash制作出一个动态的单调函数的模型就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去看,去听,同时还可以配上生动有趣的背景音乐以求从听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 2)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对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对素质教育的深化能够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加强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目前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制作软件PowerPoint、Flash、FrontPage、Excel和几何画板。PowerPoint简单易学,但是功能非常的强大,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做讲演和说明会都是必须要用到的;使用Flash能制作二维动画效果的课件;使用FrontPage能制作网页性课件;Excel电子表格在绘制函数图像方面,对于很多工科和商科的学生来说需要用到它来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些都是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利于课堂环境的营造

在中职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动静结合,唱歌和教学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看到,并且能够听到,可以操作,以便能够产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更形象,让思维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来进行学习,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在教室上的整体效率。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进行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反射操作,进行尺规作图三角函数曲线、二次曲线以及对一个任意角的三等分等问题,几乎可以做出所有的中职数学当中的函数曲线,利用这些多媒体工具来制作数学课的课件可以很好的营造课堂的气氛。

在中职学校,数学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