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论文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复合化和综合化。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摇篮, 其不同于普通的音乐院校, 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的培养。但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 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不断提升, 促使高职院校在进行声乐教学时, 应该不断加强对自身弊端的分析能力, 对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中的问题予以深入的分析, 并基于我国教育国情, 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措施, 以此达到推动我国声乐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当中, 指出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始终肩负着向社会输送一线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通过对该文件的解析, 可以看出, 高职是一个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场所, 也是我国一线服务人才的培育摇篮。但事实上,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内容、使用教学方法上会参照本科类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 甚至出现了盲目跟从普通高校精英教育模式的现象, 缺乏对自身定位的正确认识, 也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体系。而在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 仍随处可见应试教育的影子, 高职院校的定位模糊, 甚至与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中产生很大的重叠, 导致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无法凸显出来, 教学任务模糊化。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包括职业定位以及学术定位这两个方面。必须以学生就业作为教学的导向, 通过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及技能, 以此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效益。同时, 为了满足学生在就业的知识需求, 教师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专业素养等综合能力, 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此满足学生在未来工作当中技术改造、管理及创新方面的能力。
(二) 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通常都是依据教材内容来展开教学活动, 导致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知识累积不够扎实, 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 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由于课时原因常常被一刀切, 促使很多学生在学年结束之后, 无法良好的掌握声乐技巧, 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事实上, 教师就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培育, 还必须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沟通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教学技巧等等。但是, 当前我国大多高职院校的音乐声乐教学都是校方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 盲目的模仿高效音乐教育的手法, 与高职院校音乐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在课程设置上, 教师存在主观性, 设置的教学内容页缺少针对性, 并没有深入到整合的层面之上, 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 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其次,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倾向于形式主义, 教师在设置课程时过于敷衍,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导致高职院校的音乐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最终导致声乐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整体较低。最后,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选择的曲目也不符合现代职业岗位的需求, 大部分选择了艺术价值高的民族、美声唱法的歌曲, 忽视了对通俗唱法的教学。但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达不到民族和美声训练条件, 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佳。
(三) 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当中, 教师一般都会遵守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声乐教学, 先选择短小、精悍、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来训练学生的发声方法及技巧, 并掌握基础的声乐呼吸方法。但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表演技巧不够重视, 促使学生就业之后无法尽快的适应岗位。其次, 在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主要依据练声——唱歌——练声者三个程序来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循环反复、不断强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声乐技巧。有经验的声乐教师认为, 一对一的授课模式是最佳的教学方式, 但是,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多, 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逐渐演变成了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授课方式由于学生数量较多, 教师无法兼顾到, 促使部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极易出现走神和不认真的情况, 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四) 评价体系当中的问题
通常,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都是通过期末考核的方式, 直接将1-2首歌曲作为考核内容, 促使学生会过于注重对歌曲的技巧累积。事实上, 这种评价方法过于片面, 促使学生过于重视对声乐技巧的联系, 对声乐情感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毕业之后缺乏上岗的能力。其次, 高职院校的声乐评价主体较为单一, 通常都是由教师对学生予以单方面的评价, 且评价的结果也过于依据教师的个人经验来给出的。实际上, 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 不仅教师向学生进行评级, 也需要学生之间的评价, 更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判。这样, 教师就能在学生的反馈当中知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从而为改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参考信息。
(五) 师资力量中的问题
当前, 我国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当中, 大部分的声乐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音乐学院等本科院校, 只有少数教师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学校, 促使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也容易受到师范类学校的惯性思维影响, 同时, 这种单一化的教师团队, 促使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具有非常大的师范性 (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水平高) , 但是却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 也没有及时的从师范性教学思维及时向高职院校转变, 对高职院校的定位把握度不够。其次, 很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都是来源于相关专业的应届硕士或者是本科毕业生。但是,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而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存在不足之处。在实际当中, 学校对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引进力度较弱, 导致高职院校师资团队中的实践经验的欠缺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 学校应该加强对双师型、复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 并明确高职院校声乐教育的定位, 以此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 声乐教材中的问题
我国高职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育的时间较短, 只有三个学年。而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也只有两个学年左右。且当前高职院校的声乐教材使用的都是艺术类本科院校惯用的教材, 其通用性强, 却缺少高职院校的特点, 比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声乐实用基础教程》、中国音乐学院的《民族声乐教材》等等, 这些教材的内容量多且杂, 也不符合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习内容中也没有划分重点, 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习任务繁重, 极易对声乐教学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对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
(一) 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高职院校要认清自己的定位,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不同, 要明确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应该侧重于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 进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满足市场的人才技能需求。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更侧重对学生登台演唱和策划设计能力的培养, 进而提高学生在市场当中的综合竞争力。同时, 教师还应该运用多媒体手段、网络技术来激化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热情, 以此构建起“课堂+舞台+讲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最后, 高职院校应该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声乐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通过企业推荐、学校引进以及校企联合的方式来开发出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学项目, 以此为学生的实践多提供机会。
(二) 构建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色的课程
高职院校还应该着力于课程体系域教学内容的改革, 积极构建基于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 对职业岗位与相应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分析, 积极构建适应岗位要求的课程项目包括系统和课程体系。教师还应该将声乐训练搬出琴房, 将声乐与实践活动结合到一起, 将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融入到一起, 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而充分发挥出声乐教学的魅力, 活跃声乐教学课堂的氛围, 为学生构架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计划、有引导的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以此充分发挥出学生对歌曲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将教学活动延生到课堂之外, 让学生在课后对某个方面的音乐知识进行和搜集与整理, 从而作为自己学习的大纲与方向, 并有选择的选择合适曲目来进行声乐训练, 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这样,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在自我探索中发现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优势点。
(三) 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表演经历。同时, 参与各种形式的声乐活动, 还能让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策划、排练及演唱流程予以了解, 即便在就业之后也有丰富的策划经历满足工作需求。其次, 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糙取精, 并在教学当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 以此达到改变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模式, 进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质量。结合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 教师可以使用小课堂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的声乐教学使用微格教学法和传统声乐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分方向的教学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训练集合方来开展教学活动, 并基于精益求精的原则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此调动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艺术实践阶段, 教师可利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模拟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某个工作项目作为学习的主线, 构建起整个教学设计, 以此实现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以此提升声乐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 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因此,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评价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为教学目标, 并通过自评、教师考评以及互评的方式来检测学生, 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首先, 教师可以依据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来选用考试方法, 通过作品分析、歌词朗诵以及演唱的手段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以及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综合实力。另外, 学校还应该建立起教师与用人单位合作的评价体系, 通过行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共同考核, 以此来缩短课程与行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样, 学生不仅能在课程当中感受到行业的分为,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还能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性予以检验。在对专业课程进修考核时, 可以依照课堂抽查、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鉴定三部分一定比例的方式来进行。在分方向教学阶段, 可以由课堂抽查、过程性考核这两部按一定的比例来组成。在对表演实践课程考核时, 可以由学生进行互评、教师审评以及行业评价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亟待解决。需要教师依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国情进行深入的探索, 以此对推动声乐教学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在我国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仍不够成熟的阶段, 更需要通过深入的探索和长期的摸索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只有这样, 我国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社会的发展。
摘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当中普遍存在定位错误、教学内容滞后以及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导致我国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较为低下, 为了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相应的剞劂措施, 以此达到提升我国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 廖果.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刍议——以声乐教学为例[J].企业导报, 2016 (18) :107+109.
[2] 康康.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改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 2014 (04) :29.
[3] 陈哲.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程改革探究[J].高考, 2016 (33) :186-187.
[4] 张喜梅.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 2014 (21) :38-39.
[5] 康康.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改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 2014 (04) :29.
[6] 李静.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声乐人才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 2013 (12) :18-19.
[7] 张书磊.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我见[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07)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