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
第一篇: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
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
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第二篇: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 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 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2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3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4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5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6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
7 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
8 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 【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中学 黄孝香
【摘 要】农村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学生兴趣 语文课堂 高效 构建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了多年,但新课程理念在许多农村学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在绝大多数学校,做教师的依旧是一本教案、几支粉笔,做学生的依旧是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依旧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填鸭式,一言堂,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结果是教师累了,学生苦了,教学活动收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构建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培养出了曾参、仲由等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史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读中学期间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
1 种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最终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大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接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的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肯定的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阶段,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别具一格的教学活动,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以积极探索的姿态,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累累硕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
教师进课堂前必须是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讲课时,语气要和蔼可亲,语调要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
课堂上,教师既要做慈祥的长者,更要做知心的朋友,要建立起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健康友好的师生关系。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超常规的加分、给他优先提问的‚特权‛等等。‚好极了!‛‚就是这样!‛‚棒极了!‛‚你真行!‛‚真不错!‛‚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们要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平添一股强劲的学习动力。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但通过‚普九‛ ,基本拥有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我们绝不能让其当摆设、装门面,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而且‚好钢用在刀刃上‛。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探索月球奥秘‛一部分时,指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揭示宇宙奥秘方面的书籍,学生们遨游于浩瀚的书海之中,如饥似渴,如醉如痴,饱餐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对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等奥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探究。
又如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根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座高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
3 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的情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释疑窦,又启蒙昧,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创设情境氛围。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使学生觉得‚学而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
文言文的学习是农村初中学生很‚感冒‛的事情,按常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氛围这一方式,结果出乎意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我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一人扮演屠户,一人扮演狼,一人旁白,随着情节的推进,屠户遇狼时的恐惧、避狼时的机智、杀狼时的果敢,狼的阴险、狡诈、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尽致,其余的学生则时而胆战心惊,时而屏声静气,最后欢呼雀跃,他们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气氛所感染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人类聪明智慧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实物说明文《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我把课堂变舞台,让三个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全班学生边朗读、边指导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弄清了人物的身份、从事的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了船头的空间布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由于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讲授方式,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放松。
4 在教学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时,我也采用了这一方式。我先放录音带,并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低沉悲愤的朗读,加上栩栩如生的画像,创造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学生的感情随之进入高潮。这时,我用低沉的声音分析:韩麦尔先生在与学生分手时有千言万语要讲,但他激动得说不出,悲愤得道不出,他的心在颤抖,血在沸腾,他无法控制自己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无法表达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于是尽全身之力写出‚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响亮地回答:‚表示了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的信念,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不难看出,在这样的氛围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学生充分的理解。
3、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各种具有竞争性的语文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态,使活动变得富有刺激性、挑战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纠错大王‛活动:成语是语文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更改的,但现实生活中有的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就在成语上面‚大动手脚‛、‚大做文章‛。某制药厂的广告‚‘咳’不容缓‛,某服装厂的‚‘衣’鸣惊人‛,某热水器的‚随心所 ‘浴’‛……另外,还有近两年物价上涨催生的‚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等网络热词,我要求学生留心现实生活中的语文信息,搜罗汉字的误用现象,并开展评比展览,学生们踊跃参加。这次活动共纠正了285个误用的汉字,蒋红花同学因纠正53个错误用字而赢得了‚纠错大王‛的称号。‚我是小小书法家‛、‚诗歌朗诵擂台赛‛、‚我是小小故事家‛等活动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4、联系生活实际。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用,从而产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我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小例子:有两村民甲和乙,原本关系不错,但为了还钱的事儿,弄得反目成仇。当年村民甲向村民乙借了5万元,立了字据。两年过后村民甲还了3万元给村民乙,也立了字据。又过了数年,村民乙要村民甲还钱时,矛盾终于产生了。说到这,我顿了一会,问学生:‚你们猜怎么着?‛学生一时摸不着脑儿,但又想知道个究竟,我说:‚问题呀,就出在村民俩立的字据(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条)上!借条上除了函头、借主、借款日期外,只有这样一句‘还欠款2万’,村民甲坚称自己只欠2万(‘还’读hái),村民乙认为村民甲欠自己3万(‘还’读huán),二者相差1万元,这不闹翻了吗?‛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多音多义字在‚作怪‛啊!
又如我曾问学生,假设你有一个邻居老奶奶,她是空巢老人,她的儿子汇了一笔钱给她做生活费,老人家叫你帮她取一部分出来使用,你能帮得了她老人家的这个忙吗?能替她老人家填写好一张取款单吗?
这些生活中看起来很普通但又与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事情,经过教师的点拨,竟引起了学生那么强烈的兴趣!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唱主角,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追求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获得,实
6 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蔡梓权《成功之法 成才之路》 龙门书局出版(2008年版)
(3)潘涌《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载自《课程〃教材〃教法》200
2、9 7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师要从创设情景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
景,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抓住良好契机,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良好的契机,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初中生爱听故事,对故事特别感兴趣。一些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传奇、轶事,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鼓足他们学习的劲头。例如,在学习球面镜的时候,讲述阿基米德用“魔镜”破敌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对“魔镜”的威力赞叹不已,对这种镜子很感兴趣,然后向学生说明这种“魔镜”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球面镜的一种,它叫凹面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兼谈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
上连庄中学 王利利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 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 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 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 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 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
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 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 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 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 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 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 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 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 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
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 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 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 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 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
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 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 ,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 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 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 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 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 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 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 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
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 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作出 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 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 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