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通用)

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通用)

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第一篇: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浙江标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晓宏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性产业。它环境污染少、自身用地少、人员就业大、贡献作用大,建筑企业施工在外地。

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

第一篇: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

浙江标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晓宏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性产业。它环境污染少、自身用地少、人员就业大、贡献作用大,建筑企业施工在外地,创税利在当地,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浙江标力集团以“标准正天地,我们同努力”为口号,高“标准”严要求,用“努力”鼓干劲,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在强手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闯出了一条具有“标力”特色的品牌之路,企业由此跨入了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浙江省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台州市五十强民营企业、台州市十强施工企业、黄岩区综合十强企业行列。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经济、品牌经济,企业间的竞争以品牌为主要特征。由于建筑企业是一个特殊性的行业,其施工地点分散、作业流动开放、建筑产品固定等特点,决定了必须按照行业特征来打造自身的企业品牌。“标力”正是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重视对企业的定位,认真缜密去策划、去完善,积极打造企业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建筑品牌。诚实守信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根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信是立企之本、创牌之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建筑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核心内容来构建,取信于业主,让用户满意,才能创立品牌、发展品牌。

诚心诚责为用户服务。“标力”数十年如一日恪守诚信,视用户为上帝,重视业主、监理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服务”贯穿于全过程,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用户的信任,为企业创牌子、树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追求完美是永恒目标。品牌就是竞争力。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成就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众多企业奋斗的目标。施工企业作为特殊行业,决定了企业必须把每一项工程都要尽全力建设好、服务好。“标力”坚持以“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育一批人才”为己任,开展“创名品、建精品、铸人品”活动。把“诚信”作为经营理念核心内容来构筑,切实加强施工前合同的承诺,在业主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并获得了浙江省百家诚信民营企业和浙江省首批建筑业诚信企业等称号。提供优质产品是行动诺言。“标力”坚持做到“开工前为用户考虑、施工中对用户负责、交付后让用户满意”,经常征求用户意见,对完工的工程进行专门回访,对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实施“保驾”,对工程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做到让用户放心满意。“标力”由此获得了“浙江省工程建设用户满意施工企业”;承建的台一医病房大楼工程获得了“浙江省用户满意工程”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了浙江省建行信用等级AAA级企业、浙江省工商信用“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台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质量品质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核心

质量是百年大计,是企业的立信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力。“标力”坚持质量兴业理念,

制定了“以一流的质量创标力品牌、以优质的服务树集团形象”为质量方针,严格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科学标化管理、全程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全新倡导绿色环保作业、全员实行质量技术攻关、全力推广“四新”科技应用、全心打造“标力”建筑品牌,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细部都重质量、创精品,建造了一大批优质工程。

注重高品质的质量理念。“标力”坚持不懈地灌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杯水平,把企业的质量理念与员工的日常行为有机统一,变“保质量、创品牌”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自加压力,在创杯工程和标化工地上超过业主对“标力”的心理期望,并努力实现之。培育高品位的质量文化。为了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力”从承接工程之时,就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类型,选派最优秀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班子,设立项目总工程师,不定期进行员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实施到位管理。鼓励打响品牌,创出名品,对获得全国优质工程奖的,企业给予重奖;对获得省、市级优质工程奖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近年来,共创国家、省级杯(奖)16项、创市级杯(奖)50多项。

实施高科技的技术应用。通过质量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创造出现代的、科技含量高的建筑产品,为打造品牌、创出名品、精品工程提供技术力量。

制度创新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保证

管理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由于施工流动、作业分散、全员开放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与创品牌难度极大,必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才能创出品牌、发展品牌。

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标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着力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塑造良好的“标力”形象,为创立品牌提供人力保证。

实行规范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标力”从完善安全监督网络入手,全面推行专职安全员派驻制度。安全员每天在现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持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营造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推行内部管理程序化,力求做到工作行为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安全管理有序化、文明施工标准化。

开展文明施工。“标力”率同行之先“将„CI‟导入工地、将文化融进现场”,编制《工地形象执行手册》,进行统一策划和形象宣传。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ABC三类文明安全标准化管理。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员。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工厂化,材料设备堆放定位化,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封闭隔离化,施工行为操作规范化。在施工作业点和通道,张挂了大量规范、美观的安全宣传牌和警示语。只要存有危险因素的作业区,就有安全警示语、有安全围护、有安全措施,使施工作业人员置身于浓厚的安全氛围之中。

文化建设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动力

品牌是一种企业或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与作风,是企业成功之根本、创立品牌之动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界老总的广泛重视。

“标力”从发展到现在深深认识到: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契合、稳固;体会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成就事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积累与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标力”文化,把员工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品牌战略有机地相结合,凝心聚力,提升“标力”品牌文化的扩张力。

叫响自己的名字。要创出牌子,首先要有自己的名字。早在十年前,台州各建筑企业争相用序号作为企业名称的时候,“标力”就率先同行起了一个以“标力”作为自己的字号,在国家工商总局对“标力”的字号、商标进行42大类全类注册。同时组建集团型公司,进行集团化运作。从视觉识别入手,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演绎成企业的标识,以“红”、“蓝”两色为主色调,体现出企业有强大的经济、技术、人才实力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企业识别音乐,创作的《标力之歌》,以雄壮、优美的旋律,唱出了标力人的奋进与自豪。

运用良好的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被员工所认知,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标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所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报道,展示标力人的良好风采。参与支教敬老、扶贫帮困、赈灾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标力”向慈善总会、赈灾帮困、老人协会、教育事业等募捐了500多万元,通过企业文化去赢得社会公众对“标力”的认同和信任,不断提升“标力”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设立党建示范工地,把支部建立到工地上,发挥党组织、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提高人的素质,给人以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和谐环境。而良好的企业和谐环境,是搞好创立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的前提。“标力”在发展过程中渐渐积淀的、独特的“人本”理念,着力在“纳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提出“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广纳优秀之才;以严格的素质培养,哺育强企之才;以优化的资源整合,善用特长之才;以广阔的发展空间,拴留有用之才”。让温暖留住人才、让事业留住人才、让明天留住人才,创建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构建出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发展环境。

发挥品牌的效应。“标力”充分运用品牌优势,实施产业品牌延伸战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品牌战略的实施,又为企业持续发展构建了新的增长平台。积极寻求国内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短短数年,相继在上海、北京、江苏、安徽、江西、广西以及杭州、宁波等地设立10多家省内外分公司。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达30亿元。拓展房地产业,在江西、广西等地开辟市场,使企业的房地产年开发量达60万平方米。在广西柳州投资2亿多元,建设8万余平方米的柳北综合

商厦。投资5000万元创办年产100万立方米商品砼公司,还开发钢结构生产和安装项目。2004年,“标力”正式接到国家商务部批件,同意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这意味着标力建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标力”无论是在施工能力还是在业务量方面,尤其是建筑品牌方面,堪称佼佼者。创业不到20年的民营企业,已拥有工程、经济、会计、政工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0人,高中级职称122人;国家注册

一、二级项目经理60多人;年施工能力达30亿元。发展成为以建筑施工为龙头,房产开发、新型建材、地基基础、建筑装饰、设备安装、市政建设等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标力”品牌跃升为浙江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建筑品牌之一。“标力”字号、商标双双获得了“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这在台州乃至全省建筑业企业中首家获得双殊荣的企业。

总之,标力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抓管理提素质,外树形象拓发展,进一步打造标力品牌,加快发展步伐,为企业的快速腾飞和实现台州经济走在全省发展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建筑企业必须做好“新常态”的战略应对

河北建工集团总经理 田国良

今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就我国建筑企业而言,也同样必须要做好“新常态”的战略应对。

不少专家认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中高速。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二是优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攀升至46.6%,新常态下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长期趋势。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加速。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上升,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据瑞士信贷发布的预测数据,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GDP增速。三是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四是多挑战。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综合这些特征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建筑企业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如何应对呢?

1 一要应时而为,做好中高速增长的心理准备。“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2%,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建筑业增长率高出宏观经济增长率约15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9.2%,建筑业增长21%;2012年经济增长7.8%,建筑业增长了17.8%;2013年经济增长7.7%,建筑业增长了16.1%。可以看出,进入“十二五”以来,建筑业增长率在逐年下降,而且高于经济增长率的幅度已经持续收窄,降到了10个百分点以下。建筑业是靠投资拉动的,在新常态下,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已从过去的52%降到现在的4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8月的20.3%连续11个月下降,今年1~8月降到了16.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建筑业尝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甜头,享受了高增长,但现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的影响,建筑业势必首当其冲。1~8月份,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只有12.4%,增速比1~7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也只有14.9%,建筑业也将告别20%以上的高增长,保持中高速增长。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彻底摆脱“速度情结”,从对国家出台刺激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期待中走出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认真研究固定资产投资调整的方向,以受不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大胆地调整经营结构,寻找能够进入的新施工领域,拓展建筑业主业的生存空间。

二要主动作为,力争搭上先进生产力的顺风车。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三遵循三发展”的方针,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要想发展好,就要讲规律。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退出,既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也使一些行业付出产能过剩等沉重代价,行业内企业的洗牌也将成为常态,因此,新常态下的结构优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好常态”、“富常态”。我们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变化对建筑业结构的调整有一个预判。分产业看,我国今年 2 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3%,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7%,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2%。可以看出,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势较好,第二产业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投资积极性比较低。因此国内建筑业的主要增长点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增长。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3.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6%,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多次调增投资计划,今年的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11方面35条政策措施,其中要求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这些工程包括铁路方面14项,公路方面7项,机场方面10项,城市轨道交通方面3项,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方面6项,水利设施建设方面10余项,核电、页岩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方面若干项。河北今年将在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个领域计划投资12135亿元。这些投资项目代表了宏观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

三要大有作为,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引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以人口红利的消失为例,建筑企业已经饱受人工费持续增长的煎熬,人工费亏损成为行业盈利的第一杀手。在新常态下,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超过GDP增速。可以预测,在新生代农民工纷纷逃避建筑业、农民工老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费上涨仍将持续。建筑工业化既是施工企业被劳务公司绑架或者倒逼的无奈选择,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化建筑施工工期比传统工期短35%,混凝土损耗量、钢材损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现场技术人员少60%,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2014年8月24日是建筑业职工都应该记住的日子,这一天,10幢3D打印建筑在上 3 海交付使用。10幢小屋的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打印建筑“油墨”中的细骨料,其80%成分是由从矿山尾矿石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中分离出的再生石、再生沙。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3D打印建筑可节约建筑材料50%、缩短工期50%、减少人工50%。如今,BIM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绿色施工技术、超高层施工技术等等已成风起云涌之势。可以预期,建筑业的技术革命已经开始,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靠关系承揽工程的时代终将结束,科技才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要因势而为,把握好房地产业的发展节奏。新常态的多风险的特征在房地产业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多年累加的结果。楼市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销售额下降6.7%。尽管截至7月底,46个限购城市中已有超过半数城市放松限购,但当下楼市依然冷清。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已经从去年1~7月份的25.8%和37.8%下降到今年1~8月的-8.3%和-8.9%,两项指标的降幅均比1~7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虽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较强的观望心态,投资活动更趋谨慎。许多建筑企业把房地产列为第二主业。在这样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不能固守惯性思维,要彻底与市场接轨,以销售为导向掌握开发新盘的定位和节奏,避免盲目上项目。要在项目选址、户型设计、销售策划等方面做好顾客调查,让顾客说了算,真正走进购房者的心里,满足顾客的需求。

五要奋发有为,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本届政府用“微刺激”取代了大规模投资的刺激政策,而且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使得放权力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凸显政府改革决心。建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在积极响应政府改革。一方面告别粗放经营,尝试进入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内部市场改革,完善内控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灵活性,以建立适应新时代特征的经营机制和模式。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提上日程,改革方案将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重点考核国企资产运行质量和效率,以促使国企在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上多下功夫。据统计,2013 4 年国企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4.43%,远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为此,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结构调整、市场模式、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筹划深度改革。建筑企业必须从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喜悦中走出来,痛下决心,走向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探索之路,彻底摆脱企业长期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资产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使企业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一方面把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工作重心,通过提升产品层次、扩大优势及前沿产品的比重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完善创新内控机制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施展企业的市场灵活性,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企业大发展。

第三篇: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发展分析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IT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

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二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三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一、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

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

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二、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三、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

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第四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文章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类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制定科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主要特点,阐述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对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资源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始终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必顶要制定科学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扪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删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素喷直接关系着建筑施1质量,制约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生成。建筑施工企业如果确立了科学的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打造高素哽人才队伍,科学控制工程成本及喷晕,树赢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就能够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是j虫立的组织机构,在经济上实行独 经营和核算、自负盈亏,是经济上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主要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生产的企业。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牛产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组织结构动静结合。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没的。一个项目结束时这个项目经理部随即解散。 一个新项日开始时,新组建的项目经理部也即组成并工作。不排除项目经理部的基本组织结构叮能予以保持,但人员的变动,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变动则是经常的。这种变化表现在组织结构不同,规模不同,人员不同等各个方面。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隋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城睛况、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有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l牛和布局分散 的特点。

二)建筑施工的流动n生突出。

建筑施企业湎盖面非常广泛,像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房屋建筑等施工企业,其工程项日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分支机构分布省内外,甚 界各地。同时,施工的流动性十分突出。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巾施¨丁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二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这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

三)施工条件-般较为恶劣。

一般的建筑工程生产周期较长,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耗用大量的原材料,购置和凋配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需要A~i~9施工人员。施工活动还通常是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在火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在不同的国家和地 施工,为不同的行业服务,涉及的行业要求、地方的要求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复杂;同一现场往往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建筑施工或安装队伍共同施工,交叉作业,互相影响;施工的季节n生强,连续高强度作业,休息环境差。

二、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才足兴业的根本保汪,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建筑施工企,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筑施工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企业经营的成败越来越依赖于企业员工的素质的高低。存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渚因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他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人力资本效益的最佳途径,是保证企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增强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人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企业员工更有效地开发、配置和利用企业的资源配置,使企业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 、高效运转,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企业只有学会随机应变,才能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和机遇加快发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应对变化的能力,可以在正确的时问,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压力做出正确的反应,进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建筑施工企业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的一种独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和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个动态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会演化成一般的能力,而逐渐丧失其竞争优势。企业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

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使员工能不断推进、丰富、更新企业核心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点。

三、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通过获得一种不易被模仿的、特殊的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核心能力,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团队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正是一种特殊的竞争优势来源。那么,如何才能让得到的人力资本升值,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企业内部的组织优势和企业核 竞争力。

一)高度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作用。由于长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我国众多企业决策者至今仍习惯于指令性安排,普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战略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缺乏战略治理的理念和功力,在战略规划和治理中显得力不从心,经常做出错误的判定与决策,比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建筑施工企业作要高度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要逐步建立起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以企业领导者为重点的创新氛围,打造勇于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 比是一种软力量,企业离开了它,就会失去的方向感和垂直重心。对企业来讲,要追求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具有长久的动力,能够引导企业突破它的寿命周期,这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背后必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理念与核心价值观,通过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三)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核心目标是为了激活人力资源。只有遵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尊重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建立以职责定岗位、甄选看实绩、管理制度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才能达到保护、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人才的目标,真正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人均创利的指标水平,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整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胜因素,而且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的治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员工的智力资源,调动大家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应充分运用市场的特点和力量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四)强化员工培训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要有对外对内敏锐感知能力,要随着企业自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特征来不断地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都可以造就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组织创新的能力又取决于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在本质上是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陕、变革得更及时。培训是加强员工对企业了解,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业务能力,开发员工潜在能力,积极储备人才,增强企业未来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建筑施工企业应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对新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帮助新员工尽l央融入新环境;对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质量、安全、经营、财务等专业培训,平均每人每年都要有一次专业培训机会,切实保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注册类或职称类考试,取得职称、资格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给予发放津贴,促进员工学业务、学技术、拿证书的积极}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培训,充实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使员工不但具备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创造条件。

第五篇: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文化战略

战略规划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中机工程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为根基,围绕“合力同行,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加强企业文化的维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摸索出具有中机工程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和方法。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形象展示系统的建设。公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企业形象展示系统,包括图片展示、文字介绍、办公用品定制、网站建设、媒体宣传等。该形象展示系统将不断在公司机关本部、各分公司、国内外项目部规范使用,不断促进了公司对外的企业形象展示,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知名度。

(二)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公司以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为出发点,始终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制定公司的安全文化发展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公司最新的《2012-2014安全文化发展规划及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已经印发并实施。公司将在每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将安全文化宣贯升华。

(三)打造品牌文化的建设。公司顺应国际形势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成立海外工程公司,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先后承接了新喀里多尼亚镍矿项目和阿布扎比炼油厂项目,并通过海外公司的打造,规范海外工程项目的经营行为、服务行为、公共关系和人脉关系,塑造优质服务形象、优良信誉形象和优秀员工形象,努力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中机工程海外工程新品牌、新形象。此外,中机工程新综合楼将于2013年年底建成使用,将成为所在区域一坐标性建筑,新综合楼不仅能为员工提供现代化的办公、休闲、住宿场 - 1 -

所,更能从整体上展示公司品牌形象。

(四)重视项目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公司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宣传企业品牌为出发点,建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项目文化,坚持建一流业绩与创一流效益和谐一致,项目安全生产与员工身心发展和谐一致,使项目一线既成为经济效益的来源,也成为培养优秀人才、锻炼队伍的舞台。特别是青岛分公司、海外工程公司、新喀项目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党委团委及工会核心促进作用,定期组织文体活动,按照公司企业形象展示系统布置办公室和营地,建立宣传站和图书角,做好食堂及住宿后勤保障,开展员工思想沟通工作等等,从多个层面进行企业项目文化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注重营造和谐幸福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承造福员工,回报社会,打造幸福中机工程的文化理念。公司保护员工权益,助力员工职业发展,畅通民主决策渠道,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实现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有机统一。公司每年四月调整员工企业年金,每年七月调整员工薪酬,推行全员免费就餐制度,将员工福利体系化、制度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公司注重员工工作生活平衡,关注职工文化生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每年公司都会结合时宜组织多次文体活动,如“三八节”登山活动、员工户外拓展活动,各项目定期组织旅游、文艺晚会等活动,丰富职工生活,提高职工幸福指数,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营造了和谐、幸福、奋进的组织氛围。

(六)重视制度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公司以创新制度文化为载体,在管理制度中融入文化的灵魂和内涵,在文化建设中融入制度的规范性,建立起文化与制度水乳交融的文化管理体系,有效地规范、引导员工行为,

引导公司管理行为,从而把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公司从参与国内外竞争和企业实际出发,深入抓好诚信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廉洁文化、礼仪文化、涉外文化、品牌文化等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以先进的文化观念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推进生产过程科学化、生产方式文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佳化。

(七)强化新时期企业精神的培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我们这支队伍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在集团公司“敬业、创新、超越、奉献”总的企业精神感召下,形成了中机工程特有的企业精神,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务实低调的工作作风、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共享成果的和谐理念、勇于创新的国际视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强化广大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认同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