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第一篇: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和研究
【摘 要】 自普惠金融概念提出后,全球都在发展普惠金融,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提出普惠金融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理解。接着介绍了普惠金融的特点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弱势群体 问题 建议
一、普惠金融的基本内涵
普惠金融英文名称是"inclusive finance ",是联合国系统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提出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
微观层面:主要包括穷人和低收入者等金融服务需求者和从民间借贷到商业银行以及位于中间的各种零售金融服务供给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共同构成了普惠金融的微观基础。
中观层面:一系列能使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更好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规则和基础的金融设施。包含了很多与金融服务相关的职业和活动,如专业业务网络、行业协会、评级机构、技术咨询服务等。
宏观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机构,如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等。
二、普惠金融的主要特点
(1)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传统金融机构集中精力于这些财务状况清晰,信用状况良好且能给其带来丰厚的利润的大客户,而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由于财务信息缺乏,主体征信缺失,缺乏抵押担保物等往往得不到想要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目标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所以目前得不到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是重点服务对象。(2)普惠金融不是慈善活动,注重商?I可持续性。普惠金融的重点仍是金融业务,金融具有趋利性,普惠金融是帮助贫困客户摆脱“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但它仍以盈利性为目标,不会无偿提供金融服务。(3)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普惠金融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政府会支持普惠金融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同时普惠金融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4)普惠金融不是普遍放贷。普惠金融在追求“普”的同时,也要兼顾“惠”。具体来说,放贷应该注意适当和有效。适当是以合适的成本把钱借给真正有需要的人,有效是借出去的钱和借出的时机真正能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普惠金融突出的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服务贫乏,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缺乏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等问题。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
建议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突出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明确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对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服务对其覆盖。
(二)普惠金融在互联网时代突破数据信息壁垒的成本太高。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现有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者(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库来辨别目标客户的风险状况从而确定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使得线上或者线下无担保无抵押的小额快速贷款成为现实。但在中国,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是作为个人隐私被保护的,而通过这种互联网数据库突破数据信息壁垒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透明,这存在着伦理方面的冲突,同时也需要解决相关法律的冲突。
建议二:积极寻找技术进步和隐私安全保护的平衡点,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由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依赖大数据风控,也需要大数据支持的个人信贷数据库。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规制,数据来源违法,数据污染,数据被滥用等问题会导致人人自危。此外个人破产法律保护缺位,暴力催收,诱骗贷款等非法行为会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阻碍普惠金融的发展。
建议三: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并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从事违法犯罪的行为。
(四)由于过去长期的金融服务缺失造成普惠金融目标群体观念陈旧。很多农民与低收入者只会在金融机构进行存取款,很少会选择通过贷款解决自己的资金需求,他们倾向于民间借贷,尤其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这说明我国过去长期的金融服务缺失导致普惠金融目标群体依靠传统的社交关系网络关系“借钱”满足自己金融需求的意识较强烈,但通过正式渠道、使用现代金融手段的意识不强。这说明我国普惠金融整体建设仍然非常滞后。
建议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增强低收入者利用现代金融的观念,同时加强落后地区现代金融服务的供给,满足其需求。
(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金融资本具有逐利性,而普惠性金融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如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那么低收入者,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仍得不到所需的金融服务。2017 年 6 月,中国拥有金融服务机构数量为22.8万个,总量有所增长,但是金融服务网点的地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均呈现出东部 > 西部 > 中部 > 东北的金融机构分布态势,并且东北地区机构和营业网点占比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地区。这说明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建议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弱获得对象、造血型领域和公益性服务,促进普惠金融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
【参考文献】
[1][3] 王茜.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08):101-104.
[2] 刘思源.我国普惠金融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08):28-29.
第二篇: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普恵金融的缘起与内涵
1. 普惠金融的缘起。金融的本质职能在于服务 实体经济,金融通过对资源的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 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盈利能 力强、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其交易成本低,违约风险 小,易于受到银行的青睐,该类客户主要集中于经济 发达的城镇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自然会向这些区域 集聚;而那些缺乏有效抵押物、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则 易于被银行拒绝,从而失去平等受益金融服务所带来 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这类人群主要为分布于偏远地 区的贫困农民,若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农村资 金非农化,造成这些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普 遍的金融排斥。
20世纪早期的实践主要是以“小额信贷”和“微 型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并且更多的是以慈善性 质或无偿捐助方式来实现对贫困群体的资助,注重援 助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结果导致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 闭。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出现了所谓的援助性贫困 陷阱,援助性信贷善意的初衷并未能结出改善贫困的 丰硕果实。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认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援助性金融并不是解决
低收人者贷款难的最佳途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帮 助穷人的首要前提是其可持续发展,一旦失去该前提 援助的意义有限,也就是金融机构在帮助穷人的同时 应注重其盈利性,两者都不能偏废。于是,“普惠金融” 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国 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其基本含义为:能够以可负担 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 务(姜丽明等,2014)。普惠金融提倡为全社会成员提 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水平和 财务可持续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平等性。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经济要 素,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 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 状况的可能性,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通过 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这关乎整个社会公平的 实现气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于 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 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 针对这种不平等情况,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 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 盈利性。普惠金融开始注重通过降低交易成 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因为适 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 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 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作用的发挥,因 此,注重盈利性乃普惠金融对扶贫理论认识深化和发 展结果。
全面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经营活动的多 样性和劳动力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动等原因,传统单 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低收人群体的金融服务 要求,低收人群体对金融产品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全 面性既包括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的多元样性,还 体现为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层次性。
公平性。“公平”的本质含义就是权利平等(单 美娇、邓戎,2014),“人人生而平等” ®,《世界人权宣 言》第一条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 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 神对待”®。公平性应体现在享有社会各种权利、资源 和机会等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 供给,平等地享有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但是现实的 境况离这种公平的理想状态相去甚远,金融资源配置 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金融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经济发 达地区,落后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 融排斥较为普遍,而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又进一步加 剧了落后地区的贫困。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 提到:“穷人如此贫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或懒惰” ,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 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 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更是感叹:“当银行将被认为 是没有信贷价值的穷人拒之门外时,经济学家们为什 么会保持沉默呢?……正是因为这种缄默和漠然,银 行得以在施行金融隔离政策的同时逃避处罚。但凡 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 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应作为一种人权加 以促进”®。可见,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权利,不仅体 现为资金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普 惠金融交易成本与信用违约风险。市场经济归根到 底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乃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 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之一。诚信虽然作为一种非正式 的金融伦理制度,但是其对法律等正式制度作用的发 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互补和促进作用,因为法律等正式 制度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其所不及之处得靠诚信 等非正式制度来弥补。正如科斯所言即使在最发 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 束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习惯、伦理等非正 式规则来约束”®目前,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由中国 人民银行主导,其权威性自不待言,但问题在于:该征 信系统在建立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为信用 数据采集样本存在局限性,征信数据采集范围过于狭 窄,其代表性愈发不足,不能全面反映自然人和法人 的真实信用情况;而导致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央行征信 系统建立之初,没有把涵盖愈加丰富信用记录的互联 网信用大数据纳入其征信数据采集来源。随着电子 商务一日千里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用记录会更加 全面和详细,而线下记录则会愈发零散和稀少。基于 以上原因,完善现行的征信体系应借助互联网的信用 大数据;同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发展市场导向的征 信体系建设,鼓励阿里、腾讯等有着信息优势的互联 网公司加人征信建设市场;此外,还应提高征信数据 的共享程度,降低信用数据的使用成本,最终实现降 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的目标。
重塑现代金融伦理,重视金融的价值属性。大 部分金融学家坚持“金融学是一门仅依赖于可视事实 的客观科学,它不作任何关于伦理价值的判断”®金 融学的这种“价值中立”原则,导致在金融领域出现各 种道德风险,“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 样又干又硬”®,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如此感 叹。丁瑞莲则在其著作《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中指出 “金
融学的技术特征遮蔽了金融关系背后的良心金融理论的数理模型化遮蔽了金融的价值取向金融机构和市场组织与现代科技的全面融合遮蔽了 技术主体的德性,• ••金融工具的工程化遮蔽了金融的 道德风险”,“在金融技术化趋势的掩盖下,金融的道 德层面和伦理基础很难观察并弓I起重视,被遮蔽的良 心缺少阳光雨露的滋润而渐渐霉变,良心的亵渎也时 常发生”®。显而易见,现代金融伦理的缺失导致金融 服务呈现“嫌贫爱富”的选择性倾向,这加剧了社会贫 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现象,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 等的普世价值观背道而驰,重塑公平正义的现代金融 伦理价值体系彰显必要。现代金融活动在追求效率的 同时应兼顾公平,金融服务应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 关怀,金融应显示其人性的一面。
第三篇:《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内在联系在哪里?》
摘要:本文主要从近期金融行业新秀“惠普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二者的发展情况,及服务受众、未来的服务方式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对比!
在谈及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前,我们要对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有所认知!
惠普金融: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游走,会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再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金融脱媒)的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通过概念性的陈述,无论是初入者还是资深行者,都会有轮廓性的外壳概念!其实近来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定性无论是金融学者还是行业资深掌控者和实际操作人都在进行深入性的探讨,为确定更加诚信型、规范型、服务型的金融体系努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二者的相关发展历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实现普惠金融的途径是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
再次,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为传统或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
最后,实现普惠金融的制度保障主要有三:一是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提供适当空间;二是允许新建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对此,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主题为“新金融时代:改变的力量”。顾明思义,新金融也就是目前最受热目的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这种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反映在金融市场上具体表现为: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过程正在发生,我们称之为“新金融”。
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提出对网络借贷(P2P)和众筹融资的监管建议,指出纯信息平台应是监管的基本底线,此外还应该要求投资者分散投资,用投资财产比例和封顶金额结合的方式限制投资者网络借贷和众筹股权的金额。 吴晓灵表示,对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的监管建议有三点。
第一,纯信息平台应是P2P和众筹监管的基本底线。“网络借贷最大的风险点就是在于他有资金池。现在一些平台主动提出第三方存管。这是防止风险很好的措施,但只是防范平台卷款逃跑的风险。要控制借款人的风险,还是需要征信体系的建立。”
第二,小额分散是对投资人保护的重要方法。吴晓灵提出:信息真实披露是对融资方的基本要求,限制投融资方的金融是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的重要前提。在投资方金额比较低和少时,即便出现风险,对投资方的影响也不大。这种情况下,信息披露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因为目前的征信系统难以充分、完全的披露信息。
此外,在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出于风险考虑,设立的可投资的财产比例金额可适当扩大但应有封顶金额。
第三鼓励民间建立征信公司有利于出促进接融资的发展。吴晓灵表示,目前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会公开,这些违反纪律和法规的行为在网上查询到,应鼓励民间征信系统整理这些信息。央行[微博]正在准备发放民间征信公司的牌照。
她表示,第三方支付会回归小额、专业领域的支付。而第三方支付销售金融产品会在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销售中失去强进的势头,只有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融资量不会高于传统金融,但它服务的人群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她还表示,征信体系的缺失使得P2P很难健康发展,很多公司都走向了间接融资的误区,只有具备征信能力公司最终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基于电商平台的网上借贷有其特有的征信体系,能健康的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规模无法与传统金融抗衡。
结语:在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的的模式,其根本都是利用最新的服务模式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小微人群,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随着现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移动金融将会是是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因互联网金融并未在金融本质上做出改变,而是在交易的环节和形式上做了一些创新。传统银行业是个媒介,你并不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但现行的互联网金融是穿透性的,你知道你的钱去了哪里。但是现行状态下并不是每个互联网金融平台都能做到这点儿,一方面是国内现行的监管机构并未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另一面巨额资金的诱惑,使得一部人铤而走险.但是对于资金安全方面的防范,经过多方的鉴证产生了底线:纯信息平台应是监管的基本底线,此外还应该要求投资者分散投资。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平台,不能自设资金池,最好有第三方保管资金。在这方面小有成就的当属:玖富微理财平台。同时也因其出色的表现在“2014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上一举夺得“2014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从而奠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无可比拟的地位!无论是惠普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根本宗旨是服务受众实现发展!
第四篇: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号召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小微企业及农户贷款余额近年来不断攀升,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效率低等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为此,本文对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应抓住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进行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普惠金融;大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旨在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从普惠金融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大型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64万亿元,同比增加3920亿元。
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用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其中大型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473亿元,同比增加1574亿元,增速40.35%。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贷款户数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其中,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速10.25%;贷款户数164.6万户,同比增加17.13万户,增速11.61%,较银行业平均水平高2.41个百分点。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大型商业银行2017上半年新发放小微贷款利率为4.7%-5.1%,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处于较低水平。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进程。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1.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资源倾向发达地区和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而小微企业、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者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基础的金融服务投资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严重缺乏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2017年年底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改革中农村仍旧是最薄弱的地区,“三农”层面的资金缺口已经超过3万亿元,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根据波士顿公司的全球财富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约一半以上的人尚未被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特别是在农村,有80%的家庭年纯收入低于1.3万人民币,这些家庭缺乏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和基本的金融服务。普及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所需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电信基础设施还存在严重缺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动力不足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用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关键就在于大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产品定价,使得信贷产品以广大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可以接受的成本服务市场,归根结底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大型商业银行面对的是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农户等客户群体,意味着投出去的贷款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以及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无疑增加了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业务要深入到中西部以及村镇地区,就需要更多的网点及柜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型商业银行增加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出。此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的开发要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投入大量研发资源,而信贷产品的利率要考虑到小微企业等群体的承受能力,如涉农贷款是典型的低利率贷款,这显然又降低了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3.信贷产品差异化不够显著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推出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各种各样,如建设银行推行的个人网上自助贷款服务“快贷”,其贷款门槛低至1000元,很大程度地扩大了贷款客户覆盖面并且惠及民生消费;中国银行早在2007年就已经设计、研发出“中银信贷工厂”模式,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微客户类型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端对端、流水线和标准化的规范操作大大缩短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授信和审批流程等。这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确实吸引了大批的小微企业、农户以及低收入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上信贷需求,但深入解剖这些银行研发的产品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很多产品差异化不够明显、产品形式较为单一。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
大型商业银行之所以把贷款资源倾向大型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企业拥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公开披露制度,大型商业银行依据企业财务并其他公开信息进行贷款审批是相对可靠并且行之有效的,而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没有建立透明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更不必说农户和城镇低收入者。大型商业银行针对这些类型客户征信信息收集难度大,信用体系不完善,融资双方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在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O规划纲要(2014-2020)》,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和路径进行了具体部署。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我国信用体系也正在逐渐建立,但是对小微企业、农村征信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在对小微企业、农户及城镇低收入者这些客户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信用时,大型商业银行只能谨慎放贷,从而将资金投向信用度高、财务透明的大客户,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解读
首先,规划重点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这个定位具有阶段性的高度,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金融体制改革深入纵深尝试的结果,对于之前通过其他版块的改革来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盲点做了点睛,更加明确要从根本上解决转型升级、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老问题,要从新的切入点出发,要触动到更多国人的利益,要更加从基础的民生需求出发。经济转型是一盘大棋,金融活,一着触动,全盘皆活。
其次,完善健全多元化普惠金融覆盖体系。鼓励现有金融体制机构多尝试合作,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促进互联网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加快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行为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对于P2P、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等普惠金融的形式健康发展提出了期许,同时也要求行业自律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行业准入标准。这一要求与之前12月28日出台的P2P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也给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企业和人员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三,对于网络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贡献给予肯定。规划中重点提到,积极鼓励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P2P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作用。发挥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门槛低、变现快的特点,满足各消费群体多层次的投资理财需求。
这一点说明,监管层在指导思想上还是鼓励及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及探索,也寄希望于金融的互联网+可以给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助力。P2P等互联网金融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虽褒贬不一,但对于经济改革、行业转型升级的贡献还是比较明显,监管层还是支持的。
2016年是P2P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拥抱监管,合规经营及要有平台发展的硬指标等会成为行业准入门槛,很多企业在逐渐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逐项突破,如融金所在经历市场考验后,在合规升级方面不断突破,于1月18日完成与法大大的电子合同签章上线,并争取在近期完成资金存管、ICP证申请,争取在新的行业竞赛中率先抢跑。
第四,在普惠金融的基础层面上如全民征信、网络支付覆盖、金融教育等方面也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在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多层级的小微企业和农民信用档案平台,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可应用。扩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积极培育从事小微企业和农民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互联互通。这一表述表明,监管层明确清楚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征信体系的全面完善,需要有权威机构整合各个环节的企业、个人征信并形成体系,供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查询,才能最大程度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如央行征信中心牵头,整理银行业、物流业、工商、税务、电商等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形成企业或者个人唯一的征信标签。然后有需要的企业通过相应的授权可以查询指导企业发放融资等。
整体来讲,《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点很多,干货不少,如果通过政府、行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预期,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输血的体系功能,那将给中国经济转型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各行业将更加蓬勃发展。
——融金所首席信息官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