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6-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部工作流程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一、 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由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共同目标。
二、 人力资源各模块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与实施、绩效考核与实施、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1) 人力资源规划
1. 战略规划
2. 组织规划
3. 制度规划
4. 人力规划
5. 费用规划
2) 招聘与配置
1. 招聘需求分析
2. 工作分析和胜任条件
3. 招聘程序和策略
4. 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
5. 招聘实施
6. 特殊人力需求与应对方案
7. 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人力资源部工作流程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3) 培训开发与实施
1.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针策略
2. 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
3. 培训课程开发与系统方法的设计
4. 开发管理与人力梯队建设
5. 项目培训开发与管理
4) 绩效考核与实施
1. 绩效管理准备阶段
2. 实施阶段
3. 考评阶段
4. 总结阶段
5. 绩效管理的面谈
6. 绩效改进的方法
7. 行为&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5) 薪酬福利(补偿、激励和收益)
1. 薪酬: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
构、薪酬制度、人工成本核算等)
2. 福利:社会保险、福利项目设计、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和其它
3. 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6) 员工关系管理
1. 劳动法律法规的宣导与实施
2. 劳资纠纷处理与预防
3. 离职面谈与原因分析
4. 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
5. 包括人事管理:员工入职手续、员工信息档案、人事档案以及员工奖惩制度等,是
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
人力资源部工作流程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表
第二篇:企业管理概念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这个概念的讨论和看法已经很多了,可以说, 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的观点。作为企业知识管理推动组织,我们确有必要理顺这些观念,并找到共同的、为企业所理解的观点。
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资料统计,知识管理有以下五种定义或概念:
概念一:知识管理等于数据、信息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背景,他们完全从IT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隐藏在数据、信息之中,只要把数据、信息管理好,就等于管理好了知识。显然他们强调了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知识本体。事实上,知识本体有它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并完全不同于数据和信息,因而也就肯定不同于数据和信息的管理。
概念二:企业知识管理等于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都具有财务、资本运营管理的背景,他们完全从企业资源财产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是可以作为产权独立拥有的,把这些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管理好,并产生更大的价值,就等于是知识管理。显然,他们是强调了知识本体的价值特性,忽略了知识本体的运动特性和对企业其它资源的作用特性。显然,对知识的运动特性和对其它资源作用特性的认识和跟踪管理不是一种资产财产的管理。
概念三:知识管理等于人员的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背景,他们完全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都掌握在人的手里,知识也只是使人力资源更加优化的措施,把人管理好,把人力资源管理好就等于是知识管理。显然,他们强调知识拥有者只能是个体的人,而不能是集体的“人”,忽视了集体或企业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个体的人是在变化的,如果知识只掌握在个体人身上,随着个体人的流动,企业的知识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是要丧失的。所以,知识管理不仅仅是让个体的人掌握好知识。
概念四:知识管理等于知识资源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员大都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的从业背景,他们完全从图书和情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在他们看来,知识总是写成显性的、可视、可见、可读的文件,把这些文件分好类别、分好科目进行管理就等于
知识管理。显然,他们只强调了显性知识管理,忽视了大量隐性知识,也忽视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移推动管理,甚至忽视了知识的动态特性。所以知识管理决不仅仅是知识资源的管理。
概念五:知识管理等于学习和创新管理
持这种概念的人大都有技术、科研、管理方面的从业经验,他们没有去追究知识的产生、处理与应用的过程,也没有去探究知识的含义,而直接从目的去看待知识管理。可以说他们抓住了知识管理的目的和核心,但毕竟知识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仅要明确目的,而且也要知道来源和过程。
通过以上概念分别简述,可以看到,对知识管理并不是很好下出准确定义的。其实,我们更希望为知识管理找到企业更容易理解、更对企业有实践意义的观念。实际上,我们考察“知识管理”,它应该有以下两个概念:
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来讲
管理的理念:企业的核心利润源就是企业的知识;建立和强化企业核心利润源的过程就是企业知识的管理。企业的知识即核心利润源掌握在企业员工手中,那么知识的管理就是要支持企业员工掌握好企业知识。
管理的内容:企业知识很多,最重要的是支持领导把工作做“对”的决策知识,支持员工把工作做“好”的技能知识,支持员工把工作做“快”的规范协作知识,还有支持员工有激情工作的文化氛围知识。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的方式:知识的发现、发掘、引出;知识的沉淀、评价、优化;知识的试用、修正、固化;知识的共享、传播、默化。
管理的过程:“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概括来说:企业知识的管理就是搜集、整理和积累企业知识并促使企业知识掌握在员工手中,以确保企业有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工作做“对”、做“好”、做“快”,且有激情地做工作,进而确保企业能获取长期、稳定、增长的利润。
知识地管理:对企业来讲
理念:企业工作目标的选择方法、路线的选择方法、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企业的知识。拥有这些知识,并让工作者掌握这些知识,实质上是使企业有做“对”工作、做“好”工作、做“快”工作的素质水平。所以让工作者以这样的素质水平去进行工作管理,就是企业知识地管理。
内容:支持工作者掌握好决策知识,做“对”工作;支持工作者掌握好技能知识,做“好”工作;支持工作者掌握好规范协作知识,做“快”工作。
目的:是为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有很好的目标、方式和方法,使企业具有稳定的、敢于竞争的素质水平。
方式:靠配备、培训、宣灌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地管理;靠总结、沉淀、优选工作经验进行经验地管理;靠协作、沟通引出隐性知识进行管理;靠修正、共享、固化工作模式进行规范地管理。
过程:在工作中,首先“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工作者)”。
概括来说:企业知识地管理就是促使管理者掌握好做“对”工作、做“好”工作、做“快”工作的方式方法来进行企业工作的管理。
从以上阐述,“知识的管理”和“知识地管理”看似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理解和认识知识管理,但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方式和过程都是一致的。所以,总结起来: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建立和强化企业核心利润源;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增强和稳定企业敢于竞争的素质水平。
第三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王满编著(小结概念整理)
1物流:物流是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
3.财务管理:对与资金有关事务的管理
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对物流企业在物流活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的管理
5.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增值,也成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6终值:是指现在一定数额的资金按一定利率计算的一定时间后的价值
7.年金
8.风险价值:即风险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投资报酬率+风险投资报酬率
9.投资组合:这种将不同资产进行投资组合的形式称为组合资产投资,简称投资组合
10.普通股: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它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是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发行量最大,最为重要的股票。
11.优先股:是一种兼具普通股股票和债券特点的混合性有价债券,它是属于权益性资金,但却兼备债券的性质
12.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允许其持有者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设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13债券:是债权人为筹集资金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并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有价证券
14.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在发行公司债券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并允许购买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其购买的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15.自发性筹资:是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自然产生的融资方式,主要由应记款项和商业信用组成
16. 融通仓:是一种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物流服务可代理银行监管流动资产,金融服务则为企业提供融资及其他配套服务
17保税仓业务:又称为买方信贷,是指供应商,进货商和银行三方面互相合作,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将物流和资金流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
18.仓单质押贷款:是指贷款企业把货物储存在仓库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 凭证——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货主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同时由仓库代理监管货物
19.资本成本:是指物流企业为筹集和使用长期资本所付出的代价
20.边际成本:是指物流企业新增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1.杠杆效应: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业务量发生较小的变化会导致公司利润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从而产生一种以小博大的经济现象
22.经营杠杆:放映的是业务量和息税前利润这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
23.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物流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且公司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第四篇:人力资源基本概念
问答题:
一、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1、活动性。人力资源蕴藏在一个人活生生的人体之中。
2、可控性。相对来说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
3、时效性。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
4、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6、再生性。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消耗掉,而且能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值。
7、开发的持续性。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也是开发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开发与发展。
8、个体的独立性。
9、内耗性。
10、资本性。人力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进一步获取其它经济资源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1、保证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3、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三、人性假设核心内容(经济、社会人)?
经济人假设:
1、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所以要强迫他们为组织目标去工作。
3、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人是非理性的,易受他人影响。
5、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人们努力去工作。
社会人假设: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任务,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传统的管理只能,更应重视人际关系。
3、主张集体奖,不主张个人奖。
4、管理人员应在员工与管理当局之间发挥沟通联络作用。
5、实行“参与式”管理。
四、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1、人的管理第一。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
2、以激励为主要方式。激励是指管理者针对下属的需要,采取外部诱因进行刺激,激发人的动机。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凝聚力,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
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激励和维护,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五、人本管理的机制是什么?
1、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
2、压力机制。包括竞争的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
3、约束机制。由制度和伦理道德两种规范组成。
4、保障机制。主要指法律的保护和社会保障体。
5、选择机制。主要是指组织和成员的双向选择的权利。
6、环境影响机制。一是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另一个则是令人舒心愉快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
2、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
1)需要确定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
2)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且预测人力资源的有效共给和未来的需要。
3、在确定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可以着手制定战略计划和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七、工作分析的基本内容?
1、岗位责任。岗位责任一般通过对不同认为进行简洁、明了与直观的描述来揭示,工作责任的描写风格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简洁明了。
2、资格条件。资格条件分析的内容包括:知识;工作经验;智力水平;技巧和准确性;体力要求。
3、工作环境与危险性。工作环境和危险性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时的特定环境及危险性。这两个因素有密切联系,但要分别予以考虑。
八、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
1、明确空缺职位的要求。
2、招募。1)分析各种可能的招募途径与方法;2)比较其优势;3)权衡价格与费用;4)时间支出。
3、甄选。
4、录用。
5、试用考察。
6、签约。
九、员工甄选的程序?
1、应聘接待。
2、事前交谈和兴趣甄别。
3、填写申请表。
4、素质测评。
5、复查面试。
6、背景考察。
7、体格检查。
十、面试的功用?
1、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者或冒名顶替者入选。
2、可以弥补笔试的失误。
3、可以考查笔试与观察中难以测评到的内容。
4、可以灵活、具体、确切地考查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品德特征。
5、可以测评个体的任何素质。
十一、员工的培训内容?
员工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职业技能和职业品质。
1、职业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企业应把培训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这是因为:
1)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借助企业培训外的教育方式获得。
2)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派上用场的知识和技能,是在特定企业和特定岗位上才能用的着的知识和技能。
2、职业品质方面主要包括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这些必须和本企业的文化相符合。企业不仅应该要求员工有良好的职业知识技能,还应要求员工有良好的职业品质。
十二、员工培训的基本程序?
1、培训需求分析。1)任务分析;2)绩效分析;3)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
2、制定培训计划。1)培训对象;2)培训目标;3)培训时间;4)培训实施机构;5)培训方法、课程和教材;6)培训设施。
3、设计培训课程。1)培训课程的效益和回报;2)培训对象的特点;3)培训课程的岗位相关性;4)最新科学技术手段的发挥。
4、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1)反应;2)学习;3)行为;4)成果。
十三、员工考评指标设计的原则?
1、与考评对象同质原则。考评指标是考评对象特征的标准。
2、可考行原则。可考性原则即设立的指标应该可以辨别,可以比较,可以测评。
3、普通性原则。;普通性原则即设立的指标从内容到形式,要能够适合于所有的考评对象。
4、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即设立的考评指标在同一层次上应该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5、完备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即设立的考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能全面地反映考评对象的主要特征。
6、结构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即要求所设立的考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有条件、过程与结果三个方面的指标。
十四、考评指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1、内容设计。包括考评要素的拟定、考评标志的选择与考评标度的划分。
2、归类合并筛选。主要把拟定的各种考评指标进行审查、比较归类、合并及筛选。
3、量化。纵向的加权、横向的赋分、计量规定。
4、试用。包括试用的主体与客体选择、情景控制与偶发情况记录。
5、检验。对指标的质量进行检验。
6、修改。发现不合要求,找到原因,加以修正。
十五、考评后的面谈?
1、对事不对人,焦点置于以硬 的数据为基础的绩效结果上。
2、谈具体,避一般。
3、不仅中欧凹处缺陷,更要诊断出原因。
4、要保持双向沟通。
5、落实行动计划。
6、几种典型面谈情况的处理技巧。1)对优秀的被考评者;2)与前几次相比未显进步的被考评者;3)绩效差的被考评者;4)年龄大的、工龄长的被考评者;5)过分雄心勃勃的被考评者;6)对沉默内向的下级;7)对发火的下级。
十六、就业指导工作包括的主要内容?
1、职业素质分析。就业指导的目的在于帮助择业者寻找适当的职业。
2、职业信息服务。职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1)传播职业知识;2)反映市场供求;)宣传就业政策。
3、职业咨询。职业咨询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沟通方式。
十七、薪酬制度的设计?
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
2、工作分析。
3、工作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十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1、社会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4、社会保障制度要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
5、政事分开。
6、管理服务社会化。
7、管理法制化。
十九、形成人力资源市场需要具备条件?
1、人力资源市场是供求双方通过相互选择而自动配置人力资源的体系,或者说是一种以市场机制调节人力资源供求的经济关系。
2、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人力资源供求双方具有相对独立性。
2)人力资源供求双方作为对等的利益主体,以劳动合同的形式确立劳动关系。
3)工资是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调节。
二
十、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
1、通过劳动争议委员会进行调解。1)申请;2)受理;3)调查;4)调解;5)制作调解协议书。
2、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3、劳动争议仲裁应遵循。1)调解原则;2)及时、迅速原则;3)一次裁决原则。
4、通过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
5、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超过15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篇:土地资源学概念
1、土地:是地球表层一定厚度的土壤、水文、大气、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类型:指不论面积大小,其性质均一的单元土地。
4、土地资源类型:是指性质均一,利用现状、利用潜力或利用功能、适宜性一致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注意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与联系,防止出简答题
6、土地资源评价: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大小及其可能取得的利用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包括:土地资源
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7、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制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
8、土壤、土地、国土区别与联系: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土地的含义则比土壤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土
地与国土存在很大差别。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资源和环境的缩合体。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概念。土地则只是一个自然、经济概念,无国别之界。
9、土地产权:指权利人按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是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力的总称,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力(抵押权、租赁权)
10、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11、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
12、土地区位:是土地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13、土地生产力:是土地自然潜力与土地经济生产力的总和;受众多影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4、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15、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将土地分分为一级类型12个;二级类型57个.
16、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于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
学管理等服务。
17、土地调查的基本内容:1土地质量调查:是以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主的调查。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权属、面积、分布状况)
(数量调查)
18、土地调查内容:(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3)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
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调查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并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4)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19、土地调查目的:(1)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2)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登记等制度,(3)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20、土地资源评价: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1、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同一评价单元上,土地的性状具有一致性,不同的评价单元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可比性;
22、宗地:是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通常一个权利人拥有或使用不相联的几个地块时,则每一个地块应分别划分宗地.
23、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24、3s技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