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化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
化学教师研修学习总结
今年高级教师培训采取这种形式,我觉得非常好,对于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研修材料可说是经过了专家们精心的准备,也很有价值.1.看了xx老师的视频课,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将传统的讲授法与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或数据的能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并着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以致用,体现化学与生活、生产等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与讨论。
2.通过学习有不少新的认识:
㈠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们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②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
㈡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教学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中学生基本上一个“熵盲”,而一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熵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熵是用来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谈不上“熵”;二是混乱度实际上就是均匀程度,混乱度最大就是最均匀。通常大家以为均匀跟混乱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实际上均匀就是混乱度,任何一个体系均匀了,就是混乱度最大了。譬如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头去最后变成均匀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乱度增加了。
㈢如何理解“自发反应”概念?
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借助于外力(如光照、通电等)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应;第二个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条件下自发,如果脱离了这两条去谈任何自发反应,我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高中新增知识学习在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谢谢!
3.学员提出不少好的体会和建议让我在思维广度深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xx市第四中学 xx :教师最大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听了xx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的切入和解决都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获。福安市第八中学 黄光华: 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1之后,对钢铁腐蚀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并能已有知识进行铁防腐,这对学习本单元知识有所帮助。目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较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课内认真听讲,勤于动脑,规范操作,善于观察,那么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南安市新侨中学 苏昆服
: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的最大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往往会“讲得够多、够深”,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被动的进行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听了xx老师对必修教材化学2和选修教材4教学要求怎么定位、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的分析,我感觉很好,很有收获。仙游县第二中学 王建林: 个人感觉原电池这一块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学习缺少从本质上的理解,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很难,进而就产生了畏学的学习态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原电池还是挺好理解的,<课件 >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从反应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研讨,强调学生自己将原电池的原理推导一遍,这样他们就能够攻克这一难点。另外,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1、盐桥问题:盐桥的问题,确实需要给学生点一点,但不必过于纠缠。主要是通过实验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够产生持续的、恒定的电流”就OK啦!
2、原电池是否电池:原电池当然是电池,但不一定是实用电池。没有盐桥的电池也是电池,但由于没有用盐桥将接界电势降到最低,所以肯定不是实用电池。如:单液浓差电池pt︱Cl2(g,p1)︱HCl(aq)︱Cl2(g,p2)︱pt。从实用角度看,没有盐桥的肯定不是“实用”的原电池。
总之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但同学开展研讨与交流,并及时请教有关教师专家。通过学习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对知识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第二篇: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更新理念 提高专业素养
——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肇庆市第十二中学 伍清华
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4日,我荣幸地参加了湖南师范大学承担的肇庆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培训共进行了13天。湖南师大从培训课程的设置、授课教师的选配、教研活动的开展等都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这次培训的内容既有历史课程改革热点、教学的方式方法,又有历史教材研究,还有历史学科知识拓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学习内容丰富翔实、教师讲解精彩纷呈、教研活动紧凑多样......这13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通过培训,大家都感到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钟声教授在《用思想点亮课堂》讲座中,提出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并指出中国教育乃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历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具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的公民。”对中学历史教学提示了应该凸现的价值观。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观、新动态、新评价》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三、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王强山高级教师和汪瀛特级教师强调中学历史教师平常上课、备课和改作业等,工作繁多,是没有条件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这是我非常赞同的,但也强调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定的专业素养。什么是中学老师的专业素养?即是适合于当代历史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以及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技能。王强山高级教师从“史学”、“史识”、“史才”、“史德”四方面提出了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中学历史教师工作的关键是把历史课堂搞好了,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的素养,我们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精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你的课,这样的历史课堂才是成功的,你才能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历史感悟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反之课堂呆板、无趣,学生不愿意听,三维目标无从实现。
四、互相交流、提升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培训我们的老师是湖南师范大学的著名的教授和湖南一线的名师,参加培训的都是全市教学一线的精英、骨干,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以后也可以相互探讨和勾通,互通有无。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11月18日
第三篇:化学骨干教师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东北师大近六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在东北的每一天,我都被很多事情感动着。对我来说这份感动值得经常回味。回味才觉得弥加珍贵,值得铭记,同时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
关于城市。街道宽直、空气清新。徜徉在东北师大的校园内能感受到她的历史厚重感。同时银装素裹的城市,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让我体验到别样的新奇。
关于培训。其实培训是很累人的。所有的学员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要统一到东北师大聆听讲座,每天坐这么长时间不禁感叹自己的教育对象也真不容易。此外,回到宾馆之后,还要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并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上交,一路培训下来,也非易事。
关于印象至深的授课专家
(1)郑长龙是东北师化学学院的教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充分地与学员互动,授课引人入胜,起点高落点低,,深入浅出;理论性强,听后收获大,受启发;
(2)周仕东是东北师化学学院的教授,所授科学探究教学的本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的科学教育以传授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知识为主,既没有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没有让他们深入理解为什么一直以来科学是成功认识世界的特殊途径。
(3)李艳梅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博士,讲授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使我充分认识到,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教师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可操作过程。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罗新春吉林松花江中学教师,她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容易产生依赖和惯性,似乎可以灵活应付日常的教学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们深刻地追问自己:我明白了多少教学观念?仅仅是明白了教学观念还是在指导教学实践?怎样才能尽快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行为一定要改变吗?一定要进入引领式学习完成观念的转变。
(5)娄延果教育学博士,国务院特贴专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团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 专家团首批成员,石家庄一中校长。他讲到只有基于真实背景的化学教学才有可能是高效率的教学。高效率的教学是学生身心都获得发展的教学。深刻认识基于真实背景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与技术、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基于真实背景的化学教学实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呼吁老师们要相应地提高应变能力、学科素养和思想深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感想与收获。
(1)培训之余,我们领略了白山黑水的无限风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东北的沧桑的历史加深了为人师者对使命感和责任感;
(2)感受到了东北师大专家、学者以及师大附中同仁们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
(3)专家们对教育案例的阐述,深入浅出,破除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误解,或让我们对一些问题看得更透,较好地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
(4)有幸与同行的全区的骨干教师取得联系,交流思想,加深友谊。
(5)在专家、教授们的醍醐灌顶之下,在与同行们的交流之后,深刻地体会到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学以致用。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努力目标,争做研究型,探究型教师。
在东北师大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日子是短暂的,但由于聆听各位专家讲座所产生的心灵震动,一些让人产生深刻变化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肩负的责任,接下来的,就要循专家、学者们所指的课改之路进行努力求索,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基础上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四篇:牌头镇中注重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将外力化学校内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出培训学习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要把这次培训的东西传到学校的校园网上,让大家都来学习。”这是牌头镇中科学教师张卓在一次外出学习后写下的感想。
每学期,多数学校都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如何充分利用好学习契机,让老师们做到学有所获,学能致用?2014年新学期开始,牌头镇中注重将外出培训,将外力化学校内力,效果明显。
同时学校建议教师每次学习回来,教师外出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环节、亮点,以及值得反思的地方。对质量较高的,推荐到学校网站上公布出来。这样,教师们外出学习,变压力为动力,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博采众长,吸取他人教育教学精髓的同时,多了认真和专注,添了理性思考和专业角度反思。收获,也随之增多。
牌头镇中马校长说,教师外出学习,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希望老师们珍惜每次外出学习机会,尽量做到不枉行,满载而归;二是促使大家利用好资源,进行再次学习,将外力转化为内力,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通讯员张卓)
第五篇: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1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并且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2课后复习 做题检验
老师讲完课后,要及时的把整节课的知识点回顾一下,不过复习要有针对性,忌不分重点,应当重点复习老师所讲课本中的重点、要点知识。目的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脑中的东西,以后做题时做到活学活用。复习之后要做一下配套课后练习,以便找出自己知识点的不足,总之要吃透课本。
3建立错题档案 举一反三
每次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习题册上的题时,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并要认真分析出错原因,以及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直到把出错的题分析明白为止,而且要举一反三,利用周末集中复习一遍,将再次出错的几率降到最小。
4分类归纳知识点
化学是门知识点比较分散的一门学科,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所学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可以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如何制取和收集整理在一块,比较着去记忆。
5记忆学习
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必须熟记,若将它们归纳起来去记忆,将会事半功倍。
6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一)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二)总结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一、
二、三”
1.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2.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三)总结实验中操作中固定的原理
1、长短要分清(1)洗气时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即“长进短出”;而使用双导管的洗气瓶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应该“短进长出”(2)使用长颈漏斗要通过橡皮塞,插入液面下;使用分液漏斗时要插进橡皮塞下短一些,不必插入液面内。
2、大小要分清(1)称重时,先估计出质量,放砝码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再调游码。(2)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可太小,太小时气流不畅,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3)固体药品(粉末或块状)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试剂应放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3、上下要分清(1)滴定管零刻度在上面,量筒小刻度在下边。(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3)收集气体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4、左右要分清(1)使用托盘天平左边放药品,右边放砝码,称为:“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游码左边的刻度。(2)调天平零点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3)制取气体,制取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至右。(4)将试管由长到短,从左到右放置在试管架。(5)组装仪器,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接成整体。拆卸仪器相反
七化学解题思维方法
1 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直选法、推断法、分析比较法、计算法等
例如(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C)
ACuSO4HClKCl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DFeCl3KOHNaCl
解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无色透明溶液可排除A因为CuSO4溶液为蓝色。B选项中生成的BaSO4溶液是沉淀。D选项中生成的Fe(OH)3是红褐色沉淀,故选择C。
2 物质推断题
对于推断题的解答主要看其颜色、观其状态、观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主要依靠自己平时的知识归纳。比如一些带有颜色的特殊物质:含Cu2+溶液呈蓝色、含Fe3+溶液呈棕黄色、含Fe2+溶液呈浅绿色等。推断题型一直是化学中考的重要题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叙述型”推断题、“实验型”推断题以及“框图型”推断题等。对于“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按部就班”,确定每一步骤中一定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结合问题这类题就不难解决。而“实验型”推断题主要与实验基本操作和鉴别方法相结合题型综合性强,既考查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考查化学知识的一类题型.
3 计算题
解计算题是一般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有多种,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化合价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溶液计算、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简单综合计算、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等,
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 2列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求解
4 实验题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
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
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
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 2
3PO4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4+:强碱溶液(NaOH)——有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
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SO4)。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NH4)2SO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