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集锦)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集锦)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近几年来,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育, 与成人糖尿病相比, 儿童糖尿病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如:治疗依从性较差、认知性较差、饮食控制较困难等[1,2]。 其中值得。

儿童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

近几年来,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育, 与成人糖尿病相比, 儿童糖尿病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如:治疗依从性较差、认知性较差、饮食控制较困难等[1,2]。 其中值得注意的包括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是十分明显, 临床治疗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从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 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 根据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60 例糖尿病患儿作为该研究对象, 均选自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 所有患儿入院治疗前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均确诊, 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 年[3]公布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为初次发病, 多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测得其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平均值在8.6 mmol/L以上[4], 对其尿糖进行检测后显示为阳性。

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 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常规组患儿30 例, 男女患儿各有16 例, 14 例, 年龄最大的13 岁, 最小的9 个月, 平均 (5.4±2.8) 岁;实验组患儿30 例, 男女患儿各有17 例, 13 例, 年龄最大的14 岁, 最小的10 个月, 平均 (5.5±2.9) 岁。 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疾病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 如:指导患儿正确饮食, 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包括针对性的饮食指导、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适当运动、出院指导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 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量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统计, 题目均设置为选择题, 将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 满意度= (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5]。

1.4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收治的60 例糖尿病儿童的相关资料均纳入SPSS17.0 的统计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 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χ2检验比较, 以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常规组:十分满意11 例, 满意13 例, 满意度为80.0% ; 实验组: 十分满意21 例, 满意8 例, 满意度为96.7% 。 说明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分析

常规组:出现5 例 (16.7%) 并发症;实验组:出现1例 (3.3%) 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护理难点分析

儿童糖尿病作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家族遗传病史、自身免疫功能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可判定为慢性终身疾病, 其分期过程较为明显, 通常情况下, 需要进行急性新陈代谢紊乱、短暂缓解、强化, 并最终形成终身性糖尿病[6,7]。 儿童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青春期与学龄前, 且症状通常表现不明显, 进行临床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从而耽误了疾病的后期治疗, 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近几年来, 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引发了酮症酸中毒[8]等多种并发症, 这就提示相关研究学者应加大力度对糖尿病儿童进行分析探讨,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临床确诊率,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帮助患儿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护理难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身体皮肤与肌肉组织发育不够完善, 导致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时的位置选择较为困难, 且恢复所需时间较长, 为此, 应指导患儿家属指导患儿正确注射胰岛素, 遵医嘱服药等。

②治疗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较低, 对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 需要家属进行全程监督与帮助, 如:合理摄取日常饮食、给予针对性的运动指导等。

③进行标本采集时的难度较大。 该类患儿年龄一般集中于几个月至十几岁, 自身控制能力较差, 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家属的协调配合帮助进行。

④糖尿病患儿流失问题日益严重[9]。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农村人口的占比较大, 该次收治的糖尿病儿童中13 例来自农村, 其中7 例放弃疾病治疗, 其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等。

3.2 护理对策分析

①合理摄取日常饮食: 糖尿病儿童在饮食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 保证儿童日常活动与身体发育所需;此外, 合理控制日常饮食, 保证良好的身体机能, 根据患儿身体的具体情况适当调节饮食计划,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与食物种类等。

②给予针对性的心理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疾病, 其治疗时间十分漫长, 对于儿童糖尿病来说更为典型。 为此, 应在疾病治疗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此外, 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 根据其不同的情绪变化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给予心理辅导时要告知糖尿病对患儿身体的危害, 引起患儿家属对该类疾病的重视, 告知其应做好长期接受疾病治疗的准备, 排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担忧、害怕等不稳定情绪, 积极配合疾病治疗与护理, 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等。

此外, 还应告知患儿及家属糖尿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流程、注意事项等, 使得患儿及其家属对该类疾病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学会一些基础的护理技巧, 如:正确注射胰岛素、检查血糖与尿糖的变化情况、制定完善的饮食计划等, 帮助患儿出院后依然能够继续进行疾病护理。

③运动指导:糖尿病患儿大多以新陈代谢紊乱作为首要的临床表现, 实际治疗与护理时还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运动训练, 根据患儿的身体状态与年龄等进行适当强度的运动。 临床研究[10]表明, 给予运动指导可以有效发挥胰岛素的效用, 从而利于降低血糖, 在进行运动时身体能量得到消耗, 可有效抑制过度肥胖, 改善患儿血脂水平, 增强患儿身体抵抗力,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 在此基础上结合饮食指导与胰岛素治疗, 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但是, 若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儿不宜采纳该种运动方式。

④定期进行疾病复诊, 加强日常检测:若患儿经过临床治疗与护理后病情稳定可出院回家, 且需要继续进行疾病的检测与复诊。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具体的疾病检测方法与复诊时间等, 通过复诊可详细了解患儿疾病的现状与预后问题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儿童依据其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儿改善病情,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较高, 从而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并就其中的护理难点与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 择取60例糖尿病患儿作为该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选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 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分为两组, 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患儿30例, 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30例, 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的疾病特征、临床表现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后得知,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和80.0%, 说明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验组患儿仅出现1例 (3.3%) 并发症, 明显少于常规组 (16.7%)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病情, 提高护理满意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儿童,对策,护理难点

参考文献

[1] Skrivarhaug T, Stene LC, Drivvoll AK, et al.Incidence of type1 diabetes in Norway among children aged 0-14 years between 1989 and 2012:Has the incidence stopped rising?Results from the Norwegian Childhood Diabetes Registry[J].Diabetologia: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d Metabolism=Orga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 2014, 57 (1) :57-62.

[2] Ehehalt, S., Dietz, K., Willasch, A.M.et al.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Evidence for a cohort-dependent increase within the next two decades in Germany[J].Pediatric diabetes, 2012, 13 (1) :15-20.

[3] 张玉英.儿童Ⅰ型糖尿病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7) :871-873.

[4] 古建平, 付晓荣, 卫海燕, 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 2012, 33 (18) :2864-2866.

[5] 古建平, 付晓荣, 卫海燕, 等.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0) :3470-3471.

[6] 魏荣, 柯晓燕.需要层次理论对儿童糖尿病住院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 :147-148.

[7] 陆群, 孙海峰, 姚孝娟, 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6) :43-46.

[8] 胡云, 邹海英.双“C”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53 (10) :91-93.

[9] 郦丹军, 侯宝霞.儿童糖尿病病人个性化护理的思考与实践[J].健康必读, 2013, 12 (1中旬刊) :372-373.

[10] 许萍.胰岛素不同注射方法治疗儿童糖尿病的效果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2下旬刊) :7618-7619.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