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
第一篇: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国家能源局
附件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煤炭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未来一个时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将占主导地位。为贯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31号)和《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国能煤炭〔2014〕571号)要求,加快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按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高
1 效转化、清洁利用的发展方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科技支撑、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高效燃煤发电和升级改造,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着力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推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二、主要任务和行动目标
加强煤炭质量管理,加快先进的煤炭优质化加工、燃煤发电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应用,稳步推进相关产业升级示范,建立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机制,构建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清洁利用体系。主要目标:全国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到2017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80%以上;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术和装备体系;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3年提高8个百分点;稳步推进煤炭优质化加工、分质分级梯级利用、煤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的示范,建设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煤炭洗选和提质加工,提高煤炭产品质量
2 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智能化、大型(炼焦煤600万吨/年以上和动力煤1000万吨/年以上)选煤装备;新建煤矿均应配套建设高效的选煤厂或群矿选煤厂,现有煤矿实施选煤设施升级改造,组织开展井下选煤厂示范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广先进的煤炭提质、洁净型煤和高浓度水煤浆技术。
在矿区、港口等煤炭集散地以及用户集中区,建设和完善区域煤炭优质化配送中心、大型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和储配煤中心,合理规划建设全密闭煤炭优质化加工和配送中心,通过采用选煤、配煤、型煤、水煤浆、低阶煤提质等先进的煤炭优质化加工技术,提高、优化煤炭质量,形成分区域优质化清洁化供应煤炭产品的格局,实现煤炭精细化加工配送。到2020年,重点建成海西等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煤炭物流园区。
(二)发展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加快现役燃煤机组升级改造 逐步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推进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
根据水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科学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3 认真落实《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快燃煤电站节能减排改造步伐,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打造煤电产业升级版。
(三)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在煤焦化、煤制合成氨、电石等传统煤化工领域进一步推动上大压小,等量替代,淘汰落后产能。以规模化、集群化、循环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焦炉煤气、煤焦油、电石尾气等副产品的高质高效利用。以现代煤气化技术促进煤制合成氨升级改造,开展高水平特大型示范工程建设。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国内自主技术,加强不同技术间的耦合集成,大幅提升现代煤化工技术水平和能源转化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示范取得成功后,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
重点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有保障、生态环境许可、运输便捷的地区,根据生态环境、水资源保障情况,布局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坚持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禁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和禁止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严格控制缺水地区项目建设。
新建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明显优于首批示范项目的水平,大气污染物和污水排放要符合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4 废渣全部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废水制水煤浆、空气冷却等节水型技术,实现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
(四)实施燃煤锅炉提升工程,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
新生产和安装使用的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应安装高效脱硫和高效除尘设施。在供热和燃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区域集中供热通过建设大型燃煤高效锅炉实现。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应安装在线检测装置,并与当地的环保部门联网。
加速淘汰落后锅炉。到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天津市、河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鼓励发展热电联供、集中供热等供热方式,以天然气(煤层气)、电力等清洁燃料替代分散中小燃煤锅炉。
提升锅炉污染治理水平。10蒸吨/小时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开展烟气高效脱硫、除尘改造,积极开展低氮燃烧技术及水煤浆燃烧技术改造示范,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域的燃煤锅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开发推广工业锅炉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实现余热、余能高效回收及梯级利用。
到2020年,淘汰落后燃煤锅炉60万蒸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燃煤锅炉设施,基本完成天然气、热电联供、
5 洁净优质煤炭产品等替代;现役低效、排放不达标锅炉基本淘汰或升级改造,高效锅炉达到50%以上。
(五)开展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鼓励低阶煤提质技术研发和示范。开展单系统年处理原料煤百万吨级中低温干馏制气、制油为主要产品路线的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示范,促进我国煤炭分质利用和提质技术水平的提高。
逐步实现“分质分级、能化结合、集成联产”的新型煤炭利用方式。鼓励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加强各系统耦合集成。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进煤化工与发电、油气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耦合发展,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017年,低阶煤分级提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2020年,建成一批百万吨级分级提质示范项目。
(六)加大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减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烧
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禁燃区内禁止使用散煤等高污染燃料,逐步实现无煤化。大力推广优质能源替代民用散煤,结合城市改造和城镇化建设,通过政策补偿和实施多类电价等措施,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形成多途径、多通道减少民用散煤使用的格局。农村地区综合推广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沼气、
6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散煤使用。
加大先进民用炉具的推广力度。民用优质散煤、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产品,需配套先进节能炉具。制订民用先进炉具相关标准,建立民用先进炉具生产企业目录,拟定购买先进炉具的地方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使用先进炉具的积极性。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限制销售和使用灰分大于16%、硫分大于1%的散煤。制定更严格的民用煤炭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加快修订优质散煤、低排放型煤等民用煤炭产品质量的地方标准,对硫分、灰分、挥发分、排放指标等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不符合标准的煤炭产品不允许销售。推行优质、低排放煤炭产品替代劣质散煤机制,全面禁止劣质散煤的销售。
(七)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矿瓦斯、矿井水等资源化利用的力度。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推进井下模块式选煤系统开发及其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废弃物不出井;支持低热值煤(煤泥、煤矸石)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锅炉的研发及应用;鼓励开展煤矿瓦斯防治利用重大技术攻关,实施瓦斯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有条件的矿区实施保水开采或煤水共采,实现矿井突水控制与水资源保护一体化;推进煤炭地下气化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路线。开发脱硫石膏、粉煤灰大宗量规模化利用及精细化利用技术,积极推广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在建筑材料、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综合利用。建设与煤共伴生的铝、锗等资源精细
7 化利用示范工程,促进矿区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鼓励现代煤化工企业与石油企业及相关行业合作,开展驱油、微藻吸收、地质封存等示范,为其它行业实施更大范围的碳减排积累经验。
到202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60%,在水资源短缺矿区、一般水资源矿区、水资源丰富矿区,矿井水或露天矿矿坑水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5%、80%、75%;煤矿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90%以上;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取得突破。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明确限制类、淘汰类煤炭利用技术。加快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装备标准。完善煤炭及转化产品质量标准。研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技术遴选、评定、认证及推广机制。建立专家库,制定认证准则。根据相关标准对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进行评选,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技术目录。
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建设标准。通过项目建设规模、能源转化效率、综合能耗、新鲜水耗、资源综合利用率、污废产排率等具体指标进行调控和引导,促进集约化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8
(二)依靠科技驱动
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将示范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融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煤炭清洁高效技术和装备研发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加强国际合作
充分借鉴世界先进经验,高起点、高标准地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并组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产并购和项目开发建设,加强与境外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提高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在国外建设大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商业化项目,带动我国技术服务、重大装备、人才劳务向国际市场输出,丰富合作层次,提升合作水平。
(四)完善政策支持
各有关方面要积极落实现行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领域,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煤炭清洁高效技术的运行和改造。
9
(五)强化监督管理
强化煤炭利用项目的能效、污染物排放等运行指标实时监测和信息公开;加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及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商品煤质量标识系统,严厉打击配煤环节掺杂使假行为。加强煤炭利用项目的运行监督和管理,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确保煤炭利用技术和装置污染物在线监测的真实、准确。
(六)做好组织实施
各地区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年度目标任务,根据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扶持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监管,确保取得实效。
第二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编制大纲)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项目申报全流程指导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 1 —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全面实施节能战略为目标,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领域的工艺、系统、装备、材料、平台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
本专项重点围绕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业余能回收利用、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7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7个技术方向启动16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 — 2 —
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煤炭高效发电
1.1 新型超临界CO
2、CO2/水蒸汽复合工质循环发电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研究煤粉在超临界环境下化学能释放、能量传递及转换机理,揭示燃烧室内压力、温度及成分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超临界CO2及CO2/水蒸汽混合工质的热力学性质、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及膨胀做功规律;开展适用于超临界CO2及CO2/水蒸汽复合工质的汽轮机通流结构对热耗的影响研究;开展新型发电系统集成优化、运行特性与控制方法的技术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获得超临界CO2及CO2/水蒸汽复合工质的燃煤高效低污染发电原理和方法;完成概念设计,系统效率超过50%。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开发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气固流动与传
— 3 —
热、超超临界水循环安全性、热力系统及水系统交联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展锅炉概念设计方案、分离器、换热床等关键部件的研究及整体匹配;开发SO
2、NOx、颗粒物等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开展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动态特性、自动控制及仿真研究;完成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设计及研制;建设660MW等级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示范工程,完成168h连续运行。
考核指标:锅炉效率≥92%;供电煤耗<300gce/kWh;SO2排放≤35mg/Nm3,NOx排放≤50mg/Nm3,颗粒物排放≤10mg/ Nm3。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经费配套:其他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2. 煤炭清洁转化
2.1 低变质煤直接转化反应和催化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研究低变质煤的有机组成和矿物质特性、特征显微组分分子结构及其对直接转化过程与产物的影响机理;揭示煤直接转化过程反应途径及产物定向调控机制;研究煤炭直接转化制燃料及化学品过程中硫、氮、卤素、碱金属及重金属迁移规律;研发直接转化气液产物提质加工新技术,液体产物制取高品质液体燃料及化学品定向催化转化机理及高效催化剂。
考核指标:建立显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相结合表征低变质煤直接转化特性的方法,形成煤直接转化新型反应器、新工艺、新型 — 4 —
催化剂的技术基础。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煤热解气化分质转化制清洁燃气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发高比例低阶煤高温热解制备气化焦新技术,研究其矿物组成、灰渣特性及气化性能,开发气化焦新型固定床加压气化技术及装备;开发低阶碎煤定向热解生产高品质焦油及富氢热解气的工艺,完成反应器优化与工程放大;开发热解、焦化烟气高效干法脱硫及低温脱硝技术与装备。
考核指标:建成百吨/日级新型气化焦加压固定床气化装置,出口煤气低位热值≥11MJ/Nm3;建成10万吨/年以上工业规模定向热解装置,焦油收率大于葛金分析收率的80%,焦油含尘≤1.0%;烟气脱硫效率≥95%、脱硝效率≥85%,在百万吨/年级热解、焦化装置中应用。
实施年限: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煤转化废水处理、回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煤化工过程废水处理与利用的新途径;研发高浓度有机废水制水煤浆技术;研究低损高效酚萃取剂,开发酚
— 5 —
氨的协同脱除过程强化方法及脱除工艺;开发生物与化学协同、催化氧化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技术;研发高性能、长寿命适于含盐废水浓缩的膜材料、工艺及装备;研发适于高含盐废水的COD降解及重金属脱除、分质结晶分盐技术与工艺。
考核指标:脱酚萃取总酚脱除效率≥94%;膜浓缩倍率≥10倍,清洗周期3个月以上;结晶盐品质达到工业盐国家标准(GB/T5462)。
实施年限: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燃煤污染控制
3.1 燃煤PM2.5及Hg控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展PM2.5前驱体多相吸附、反应机理研究,研发改性吸附剂控制PM2.5形成的关键技术;研发基于细颗粒团聚机制的PM2.5控制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基于氧化剂、催化氧化的单质汞高效氧化技术及装备;开发可再生的高效汞吸附剂及其在线活化制备技术、喷射装置与控制系统;开发PM2.5与汞的联合脱除关键技术;在300MW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实现应用。
考核指标:PM2.5排放浓度≤5 mg/Nm3;Hg的脱除率≥90%。
实施年限: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燃煤污染物(SO2,NOx,PM)一体化控制技术工程示 — 6 —
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发低氮燃烧与新型SNCR、SCR组合协同脱除NOx技术并进行示范,同时开展SCR脱硝协同脱除PM2.5技术的研究;开展燃煤SO2和NOx前置氧化与协同吸收技术的验证及完善,研发大规模强氧化物质产生装置及配套设备,开发同时脱硫脱硝吸收技术;开发燃煤PM2.5和SO2一体化吸收控制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在深度脱除SO2的同时,提高PM2.5的捕集效率。
考核指标:在燃煤工业装置中进行污染物一体化控制工程示范,烟气中PM排放浓度≤10mg/Nm3,SOx排放浓度≤35mg/Nm3,NOx排放浓度≤50mg/Nm3。
实施年限: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企业牵头申报
经费配套:其他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4.1 基于CO2减排与地质封存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研究加压富氧燃烧、化学链燃烧反应过程特性,载氧体表界面转化与体相晶格氧传输机理;研究CO2地质封存与驱油、驱气、采热过程中的多尺度多相流动与热质传递机理及热力学性质;研究CO2捕集封存利用系统的能量集成优化方法。
— 7 —
考核指标:获得加压富氧燃烧、化学链燃烧过程基础理论;建立CO2在不同封存与地质利用条件下的基础物性数据库。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2 基于CO2高效转化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探索CO2高效转化制备液体燃料与化学品的反应新途径与机制,研究CO2双键活化、表面微观反应、固体催化材料构效关系;研究CO2转化过程中反应/传递强化原理和方法;研究矿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微观离子迁移规律、矿化反应强化机制。
考核指标:获得CO2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新工艺、新方法;CO2矿化效率≥80kg/t非碱性矿。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3 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筛选耐受烟气的高效固碳藻株,利用代谢组学等手段解析相关耐受与高产机理;降低微藻固碳养殖系统成本;研究微藻固碳系统与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机制,优化养殖工艺,实现病虫害的动态防控和连续稳定养殖;开发微藻废水养殖技术。
考核指标:培育耐受高浓度CO2的高效固碳藻株3株;户外连续1个月微藻(干基)产能达到25g/(m2 •d);建立微藻年固碳能力万吨级示范。
— 8 —
实施年限: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 工业余能回收利用
5.1 工业含尘废气余热回收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含多相、多尺度尘粒的烟气在高温复杂流动工况下的分离、团聚、附壁及传热特性,研发含凝结性尘粒烟气自滤净化与余热回收工艺和方法;研发高含尘烟气的防积灰、防磨损、防腐蚀连续余热回收利用新技术与新装置,形成超大拓展表面净化与换热部件的制造能力;研发含低浓度、亚微米级尘粒烟气的深度净化和高效换热耦合工艺,实现高温烟气净化与换热一体化的技术与集成装备,对集成技术系统进行工业示范。
考核指标:净化后气体尘粒排放浓度:含凝结性尘粒烟气≤50 mg/Nm3,高含尘烟气≤30 mg/Nm3,低浓度亚微米级尘粒烟气≤10 mg/Nm3,余能回收率≥70%,工业示范装置考核运行时间≥200h。
实施年限: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低品位余能回收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发工业余热用压缩式高效超级热泵,在典型工业流程中获得热输出应用;开发适合于流程工业以及煤电行业余热综合利用的高效吸收式热泵,并形成低温高效余热吸收式制热典型示范;研发低温热能品位提升的化学热泵,实现余热品位的
— 9 —
提升与高效利用,并形成热输出示范系统;形成低温位余能网络化利用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考核指标:压缩式热泵的COP≥6.0,形成100 kW级热输出的应用示范;吸收式热泵COP≥1.75,形成≥500kW热输出的工程示范;化学热泵的系统热效率≥25%,形成50kW级热输出示范系统。
实施年限: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经费配套:其他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6. 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
6.1 流程工业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钢铁等冶金过程中连续、半连续和非连续工序之间的匹配技术及优化组合节能工艺;研究化工等高能耗工业过程的能质强化传递规律及低能耗反应/分离工艺;研发流程工业中高效能量传递与转换单元设备;研究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多产品、多过程间耦合节能技术、网络化能量调配及排放物协同治理节能技术,开展工业节能支撑技术及潜力评估研究,并实现工业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与现有的先进工艺相比,新型工业用能装备能量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能型工艺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较传统工艺系统节能10%以上,污染排放物减少15%以上。
实施年限:4年
— 10 —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 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究满足多工艺目标、大负荷调节比要求的工业炉窑热过程与工艺优化技术,形成物质流与能量流匹配的节能管控平台;研究满足宽阈度负荷变化、多品种交叉生产等复杂工艺要求的工业窑炉燃烧控制与NOx、SOx及粉尘控制和脱除技术,形成高能效低排放炉窑的工业示范;研究工业炉窑的气、固排放物质的净化分离与利用技术,实现排放物资源化利用的工业示范。
考核指标:示范炉窑比目前国内同类先进炉窑的用能效率提高15%以上,NOx、SOx及粉尘等排放优于国家相关排放标准,连续考核运行时间≥2000h;排放物资源化利用率≥95%。
实施年限: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经费配套:其他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7. 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
7.1 数据中心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究数据中心高功率密度信息设备的新型高效冷却技术,开发标准化、模块化的冷却设备,完成规模化应用示范; 研发用于高功率密度电源的新型高效液体冷却技术,完成应用示范;研发高效可靠直流供电与分布式储能技术和设备,实现应用示范;建立数据中心节能标准及评价准则,研究绿色数据中心建
— 11 —
设标准和运维规范。
考核指标:全年平均PUE≤1.25;不间断供电系统效率≥98%。
实施年限:4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2 公共机构高效用能系统及智能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发公共机构低品位热能高效回收与利用技术及装置;开展公共机构高效围护结构系统集成研究;研发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照明调控模式、方法和控制系统,开发新型高效采光装置;研究基于能耗监测数据的公共机构用能设备智能管理与能源调度技术,开发协调各种用能设备的集成控制系统;研究公共机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机构节能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用能系统集成低品位余热利用率(以环境温度25℃为基准)≥40%;建筑能耗在GB 50189基础上降低25%;照明系统单位建筑面积功耗在GB 50034基础上降低40%以上;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系统智能管理与控制技术应用10家以上;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项目30家以上。
实施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 12 —
第三篇: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筠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夏 敏
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指煤炭的生产、加工转化及共伴生矿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世界各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践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煤炭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煤炭生产和加工转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无论从实现煤炭工业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看,还是从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看,都是非常重要的。
筠连矿区是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中云贵基地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省仅存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保护完好的两大整装煤田(古叙、筠连)之一。筠连矿区的开发建设始于本世纪初,在近十年的开发建设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讲,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开发利用的进度还是强度都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筠连矿区概况及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一)筠连矿区概况。
筠连矿区位于四川省南缘、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珙县及高县管辖,是四川省无烟煤的主要分布区,煤炭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发改委2010年3月批复的筠连矿区总体规划,矿区建设总规模18150 kt/a。矿区范围包括沐爱勘探区(为主要勘探区,含鲁班山南、鲁班山北、新场、维新、船景、武乐、金珠、金銮及沐园井田)、筠连勘探区(含青山、蕉村及海瀛井田)、洛表勘探区(含洛表井田)、蒿坝勘探区(含蒿坝
一、二井田)以及大雪山、塘坝勘探区。矿区东西长约54km,南北宽约29km,面积约1551km2,共有地质资源量3578496kt,其中规划矿井开采区为3140518kt,地方小矿开采区为437978kt。
(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筠连矿区属2002年后开始进行规模性开发的新矿区。目前,矿区尚无大型矿井建成投产,仅有古叙煤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川南煤业公司在矿区的鲁班山勘探井田内分别建有鲁班山南和鲁班山北两对矿井,均为中型矿井。鲁班山北矿建设规模900kt/a,于2002年11月开工,2006年初建成投产;鲁班山南矿建设规模900kt/a,于2003年12月开工,2007年底建成投产;在建的大型矿井有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所属的广旺集团建设的船景煤矿(规模1500kt/a)和芙蓉集团建设的新维矿井(规模1800kt/a)。此外,武乐矿井(规模900kt/a)的可研和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四川省发改委预审,青山矿井(规模600kt/a)已完成项目可研。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小矿发展迅速,数量多达110个,由于矿区内地方小矿规模小,开采随意性较强,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 2007年依据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筠连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矿区内地方小矿由110个整合为72个、待建2个。保留的地方小矿规模在60~210 kt/a。现有产量共4500 kt/a左右。
在煤炭初级加工方面,2008年鲁班山南矿选煤厂(规模900kt/a)建成投产,另规划有8座洗煤厂(规模15000kt/a)将随着矿井建设逐步动工。 在煤炭加工转化方面,煤电转化项目高县福溪电厂一期2×600kW、 珙县天堂坝电厂一期4×300MW已先后动工建设;市政府已将宜宾市煤化工产业集中区布局在筠连矿区腹地的筠连县镇舟镇,并相继完成宜宾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及相关配套规划,省发改委已初步同意列入四川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由筠连县金鑫集团投资建设的25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于去年动工建设;由四川信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煤制合成氨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已动工建设;由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2×300 MW煤矸石发电厂、30万吨电石、万吨黄磷煤、电、化多联产项目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在综合利用方面,川煤集团所属芙蓉集团已建成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与水泥熟料厂配套,规划建设凝石厂1座(2000 kt/a);规划的2×300 MW巡司煤矸石发电厂项目已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评审及批复,省发改委已同意列入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动工建设。由于矿区薄煤层较多,且多数矿井需要开采保护层,原煤灰分高,考虑到矿区的未来发展,矿区总体规划规划在筠连县乐义乡建设一座劣质煤发电厂(2×300 MW)。。另规划建武乐及新维矸石砖厂(均为5000万匹/a) 2座;鲁班山北、南两矿16×500千瓦瓦斯发电项目已先后投产运行,另规划新建瓦斯发电厂12座,即武乐、青山、焦村、船景、金銮及海瀛瓦斯发电厂(均为2×1.8 MW)、洛表、蒿坝一矿及蒿坝二矿瓦斯发电厂(均为4×1.8 MW)、金珠瓦斯发电厂(1×1.8 MW)、沐园瓦斯发电厂(5×1.8 MW)、新维瓦斯发电厂(7×1.8 MW);矿区新建矿井均设有井下水处理站,为节约用水,井下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矿井井下消防、生产和选煤厂用水的水源。
二、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普遍认为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高灰、高硫,只适合作电煤,不适合深加工,成本太高。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经有关设计单位和专家论证,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按1815万吨/年产能计算,有三分之一符合煤化工用需要,基本能满足煤化工产业集中区设计生产规模所需原料煤。
(二)矿区总体规划不完善,相关规划与之不衔接。矿区总体规划对矿井建设部分规划十分详尽、周全,对综合利用部分十分浅显,尤其对共伴生矿资源的利用未作出规划,对加工转化只提出洗选加工,对深加工,如煤化工只字未提,在矿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上,重铁路、轻公路,重与煤矿生产直接相关的附属设施、轻社会配套条件,难以对矿区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挥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相关规划,如国土、电力、交通、通信、水利、城镇建设等与矿区总体规划不衔接,不同规划之间发生冲突现象较为严重。
(三)矿区勘探工作滞后,影响矿区开发进度。筠连矿区勘探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6个勘探区有3个完成了详查,(其中有6个井田完成了精查),有1个完成了普查,有2个完成预查。已完成精查的6个井田,有2个已建成投产,有1个在建,1个即将动工,有2个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预计“十二五”动工建设。如不加快勘探进度,“十二五”后期乃至“十三五”将无井可开,也就无法实现2020年矿区达产1815万吨/年的目标,尤其是现有已建、在建和拟建矿井煤炭资源已平衡完,煤炭的加工转化原料主要靠新增矿井来实现,因此,势必严重影响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
(四)矿区矿井开发建设进度缓慢,制约着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矿区开发建设近10年来,只有两对矿井建成投产,总规模180万吨/年,1对在建,1对将开工。这其中既有项目业主前期工作不细致、不扎实、反复多的问题,也有项目核准程序复杂,核准周期过长的问题,还有征地拆迁难度大,时间拖得过长的问题。
(五)矿区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重电力、轻化工的倾向。无论是从我省是缺煤大省的省情出发,还是从煤—电转化增值空间非常狭小的现实考虑,我省都应适度发展燃煤发电,然而近一两年时间,在筠连矿区先后动工建设了两座装机12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同时规划二期还要上总装机3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基本把矿区的煤炭资源吃干榨尽,不给其他煤炭深加工项目留出发展的空间。
(六)矿区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的资源配置难以解决。国家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出发,规定一个矿区由一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发,同时,为解决煤炭相关产业的资源配置,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鼓励煤电、煤化、煤冶联营或组建一体化企业,但从实际运作的情况看,存在许多壁垒,操作起来异常困难,尤其是煤化工产业,投资巨大,市场风险高,联营的难度非常之大,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大型煤化企业看,几乎没有联营或组建一体化企业的意向,因此,不消除这中间的壁垒,煤化工产业是难以起步发展的。
(七)矿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不适应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的需要。一是铁路运力有限(近期400万吨/年,远期1000万吨/年)且成盲肠状,沟通能力差;二是公路等级低,严重超负荷,通行能力差;三是输变电设施不健全,电网运行不稳定,供电保证率低;四是区内虽有四大河流,但无中型以上的水库等水利设施,枯水期没有调节能力,无法满足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耗水需求,同时,河道年久失修,河堤损毁,河道淤积,防洪能力差;五是社会配套条件差,城镇建设滞后,功能不健全,几乎所有的镇乡都没有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规模小、条件差,难以发挥后勤保障的功能。以上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如前所述,矿区开发主体是基本不予考虑的,然而地方政府又是无力完全解决的。
(八)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山体滑坡、开裂加剧,房屋毁损严重,水系平衡打破,人畜饮水困难,田地受损面积不断扩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二是破坏和占用土地资源,开采造成的山体滑坡、地表塌陷,破坏土地资源和植被,影响土地耕作和植物生长,改变地形地貌并引发景观生态变化;大量的煤矸石占用耕地、阻塞河道、妨碍行洪;三是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为保障安全而采用的人工疏干排水和采掘形成的煤层水系自然疏干,破坏和污染地下水源,大量粗放处理的矿井水排入地面,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四是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矿井排风,瓦斯抽放,煤炭综合利用过程的燃烧使用,排放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以上问题使矿(厂)社纠纷不断,矛盾尖锐,社会稳定压力加大。
(九)矿区管理体制与开发经营机制与矿区综合开发建设不相适应。从管理体制看,上世纪90年代,省政府为加快推进筠连矿区开发建设,曾组建了筠连矿区筹备领导小组,对矿区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为筠连矿区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机构已不复存在。筠连矿区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来,仅靠省级有关职能部门例行管理,使矿区综合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做到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共促开发,难以及时协调解决矿区开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各种重大问题;从开发经营机制看,矿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仅靠川煤集团一家单打独斗,无论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都难以胜任。
三、对策及思考
为加快推进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结合矿区开发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对策。
(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对矿区煤炭资源重新作出评价,科学界定各类煤种的品质、产量及分布,为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尽快完善矿区总体规划,各相关专项规划要与矿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完善矿区总体规划要立足于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际,尽可能详尽地对资源加工转化、共伴生矿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规划;各相关专项规划应有省级经济主管部门统筹,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与矿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三)加快矿区勘探工作进度。依据矿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顺序和开发计划拟定勘查规划分步实施,阶段勘查划分和工作程度视各井田的不同情况确定:大型矿井分详查和勘探(精查)两个阶段进行,中型矿井可直接进行勘探(精查),小型矿井可只进行详查,地方小矿开采区可根据建井要求按普查补充必要的勘查工作量,但地质报告中涉及到今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中有关安全性的条件,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煤层瓦斯开采技术条件等,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相同要求,使设计与地质勘查相结合,以提高勘查质量和节省勘查工作量。
(四)加快矿井开发建设进度。项目业主应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团队,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市县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业主与上级有关审批机关做好经常性的沟通和衔接,尽可能缩短项目核准周期;地方政府组织相关镇乡和部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尽可能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缩短征地拆迁时间;项目业主实施工程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提前竣工投产。
(五)调整产业结构,为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腾出发展空间。从我省省情出发,立足于提高煤炭附加值,控制矿区火电发展规模,鼓励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县煤炭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
(六)着力解决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的资源配置问题。根据矿区井型和矿井性质来确定资源配置方式,为支持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国采区60万吨/年及以下规划矿井和地方矿井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在明确配置给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市场化配置;国采区60万吨/年以上规划矿井,由煤炭深加工企业通过参股煤炭企业或相互参股、或共同出资组建一体化企业方式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七)多方筹资,改善矿区基础设施条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国家应将大型煤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政府投向,利用国债资金,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予以扶持。在目前情况下,应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解决。铁路、电力、通信基础设施由专业部门根据矿区发展需要逐步投资改善;公路,区分等级,矿区内公路改建采取在争取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出一点,矿区开发企业出一点解决,矿区连接区外的主干道——宜巡路(一级公路)应主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解决,也可考虑通过向地方政府和参与矿区开发的各类企业筹集资本金,组建宜巡路投资公司,以收费还贷的方式解决;其余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等也应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地方政府出资、企业扶持的方式解决。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主导,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所有新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尽快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向所有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依据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月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环境治理方案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由企业组织实施,环境治理恢复后由政府环保行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验收;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转产发展资金实行“成本列支,自提自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煤炭企业转产、职工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九)健全矿区管理体制,完善矿区开发经营机制。筠连矿区作为国家级煤炭基地,建议省级政府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对其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谋划矿区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制定或争取促进矿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协调解决矿区开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各种重大问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成立由川煤集团、相关发电、化工、建材等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入股组建的“筠连矿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对矿区开发的原则、战略、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及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汇报材料(煤炭集团)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的
汇
报
安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通知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我把安泰集团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安泰集团组建于2009年元月,下辖枣庄夏庄煤矿有限公司、枣庄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枣庄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西井、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竑泰洗煤公司、建筑安装开发公司、奚仲旅游开发公司等7家企业,集团现年设计生产能力57万吨,固定资产11200多万元,煤炭可采储量1000余万吨。近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以安全开采为保障,以科学开采为手段,以经济开采为目标,在企业体制改革、矿井技改提升、老矿资源挖潜、科学探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面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2010年,集团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净利润5512万元,缴纳税金5158万元,实现开拓进尺8600米。具体工作中:
一、整合资源,依法办矿,走集团化运作之路
一是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解决产业集中度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 2009年初,为整合区域煤炭资源、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组建了安泰集团,
1 整合了夏庄煤矿、二一五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防备煤矿4对矿井和建筑安装开发公司、洗煤厂、奚仲文化旅游公司等7家企业,重点突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集团化运作,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煤炭资源利用率。
二是办理证照,坚持依法办矿。在集团组建过程中,结合组建实际需要,我们及时对4对矿井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进行了变更,并及时缴纳了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等,规范了煤炭生产和经营行为,做到了组建工作与采矿权变更的同步进行。
三是严格管理,坚持依法管矿。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集团公司对各煤矿储量管理、规范开采、各种资源费用提取与使用等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纳入每的考核范畴,杜绝煤矿上报虚假矿产资源资料、图纸台帐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做到依法办矿、依法开采、守法经营。
二、科学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充分认识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增强珍惜资源的自觉性、主动性,我们结合各矿井煤层薄、开采条件复杂等难题,从设计入手,对4对矿井的薄煤层区、火成岩区进行了巷探和钻探,对地质构造复杂区及较大的断层进行了专家论证,优化开采方案,尽量减少资源损失,避免了因采场布局、采煤方法不当造成资源浪费,有效的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钻探、巷探,夏庄煤矿新增储量180万吨,215西井新增储量60万吨。
2 二是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煤炭回收率。强化生产现场管理,集团公司根据各煤矿定期上报的图纸资料,由生产技术处组织人员对矿井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派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矿井煤层开采厚度、煤柱留设、工作面放炮、浮煤回收等情况,严格落实贫富、厚薄、难易、大小兼采的原则,合理安排采煤工艺,加强放炮管理,加大浮煤清灭力度,切实提高煤炭回收率。集团公司矿井、采区、工作面回采率达到了88%、94%、98%,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是加大投入,提升矿井装备水平。积极应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夏庄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防备煤矿等3对矿井技改工程。其中防备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分别由原6万吨提升到15万吨,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投资5000多万元的夏庄煤矿21万吨技改工程混合立井项目已破土动工,年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为各煤矿统一购置安装了高低压开关柜、架空乘人装置、井下语音广播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泵房远程集控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生产设备。
三、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努力推动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集团公司4对煤矿煤层薄、开采条件复杂、战线远、环节多等困难和难题,较大程度制约着矿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回收水平的提高。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加强各煤矿开采技术资料的上报管理,要求各煤矿地测部门认真做好各工作面的地质基础工作,及时提供内容详实、数据准确的地质说明书,并绘制各类标准图纸,按时提
3 供回采工作面地质预报以及更新储量各种台账等,为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矿干群尤其是生产管理人员和采煤一线职工中形成浪费资源可耻、保护资源光荣的良好风气,督促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设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二是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依据上报的地质资料,督促公司生产技术处认真分析断层等构造延展方向及对煤层的影响程度,进行工作面优化设计,尽量减少阶段煤柱损失。对于回采过程中遇到的落差小于两米的断层、裂隙发育区和煤层变薄区,坚持工作面强行推进回采,不进行巷道改造,再煤矸分选,保证不增加煤质灰分,减少了工作面跳采造成的三角煤、边角块段损失,切实提高回收率。
三是借助新农村改造契机,协助搬迁西防备村部分居民,可以解放防备矿村庄下压煤近80万吨,增加煤矿可采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15东西井准备疏降水位,可释放资源70万吨。
四是加快推进夏庄煤矿21万吨技改工程的新井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工程建设的资金、设备、人员需求,确保今年工程通过各级验收,达产达效。
五是做好土地复垦和噪声、废气、废水治理等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积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价款。
总之,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作水平,为全区煤炭资源健康、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废物利用——清洁校园计划
项目信息
公益方向:环境
实施地区:学校所在地
预计团队大小:4—6人
主要负责人:凡伟、黄丹、周成杰
创意亮点
1、由点及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搜集小小的一张纸,一个塑料瓶,用我们的行动去唤醒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大家一起努力,形成一种回收节省的社会效益。从而真正的做到有效地节省资源,创建环保型社会。
2、经济效益高:无论是前期的准备,还是后期的活动,所需的经费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需要的只是辛勤的收集整理,然后把废弃的纸张、塑料瓶卖掉,便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3、简便易行:在学校内几乎随处可见纸张、塑料瓶,只需要有专门的人去回收,或是设立专门的垃圾桶容纳这些废弃物,再把它们分类整理,就可以实现我们的计划。
创意
我们普遍使用的纸张和塑料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校园里也不例外。废弃物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各种商家打出的广告传单、学生用过的参考书和试卷、喝完之后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和饮料瓶等。我们的创意在于回收利用这些废弃物。可以建立一个废物利用小团队定期去校园内或学生宿舍中收集这些废弃物,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将可以二次利用的留下来循环使用,其他的卖给回收站,得到的钱财用作活动经费。此外,也可以进行寻找校园漂流瓶活动,举办“废弃物也是宝”等主题的演讲和讲座,派发宣传单、举行现场利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活动,举行废弃物工艺品展览或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人在活动的乐趣中明白废纸和塑料瓶也有大作用,从而意识到不随处乱扔这些垃圾、回收废弃物也是环保的体现,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 创意背景及意义
背景:
步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节约型社会”在中国也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理念,作为接受着高等教育、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重任的大学生理应成为实践的领头人。然而,现实社会中,资源匮乏和浪费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把节约资源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尽管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早已开始大声疾呼,但在现阶段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实现资源循环使用(特别是纸张和塑料瓶)有很大难度,这一项目需要一个公益性组织来实践,把废物利用引进我们的生活。
我们传递的是一种改变,从对待废弃物方式的改变做起,逐渐改变大学生对
于节约和环保的态度,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引导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当我们
挥别校园时,留下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带走的是节约奉献的品质。
意义:
1、通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同学们节约的品格;
2、通过一系列活动解决我校普遍存在的纸张和废弃瓶重复使用率低的问题;
3、客观上解决一部分贫困学生和贫困儿童用书难的问题;
4、改善校园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5、通过组织策划一系列活动提高志愿者各方面的能力,积累公益服务经验。
公益目标
受益群体:学校师生
预期成果:通过这些活动,改善老师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环境,同时能够带来精神
教育,从活动乐趣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
受益群体:贫困生和贫困儿童
预期效果:我们捐赠的书籍能帮助他们解决买书难、读书难的问题,让他们感受
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受益群体:参加活动的志愿者
预期效果:志愿者能在服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志愿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
详细计划(活动具体方案)
项目前期准备
1、寻求各方面支持,比如校团委、校学生会、校青协、公益组织社团、校外组
织单位等。
(1)团队人员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与校内外组织社团进行联系沟通,向他们介
绍该策划活动的内容,并向他们说出可合作的方式(如冠名赞助、提供场地和人
员等);
(2)与垃圾回收站或中转站相关负责人联系,解决回收废弃物的运输和处理的问
题。
2、在校内进行活动宣传。
(1)抽出时间来制作宣传海报和横幅。海报上的内容主要是我们具体活动的内容
意义和目标、浪费资源的危害等有关环保的内容,主要放置在校内宣传栏和教学
楼大厅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横幅上的文字主要是我们公益创意的口号,如“废弃
物也是宝,回收利用好处多”、“清洁校园,从不浪费可再生资源开始”等。
(2)拟写通讯稿在校广播站广播,在学校网站或社团网站发表新闻稿来宣传。
3、成立回收志愿小分队。
(1)小分队成员由团队成员、校内公益社团组织提供的人员和志愿加入活动的
同学组成。完成人员分工安排表(主要是分组、安排个人任务、确定负责人、注
意事项等)。
(2)通过电话、网络、面对面交谈,与全队人员和提供支持的组织进行沟通,商量修改活动方案,力保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提高全队的工作热情。
(3)设计一个小分队的标志(队徽)印在胸针、肩章或帽子上,方便联系辨别。
4、提前做好演讲、塑料瓶公益展的准备。
(1)查找环境保护、回收利用、资源匮乏等方面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整理出我们活动的各方面信息,制作好演示文稿和演讲稿。
(2)与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沟通联系,做好讲座的协定。
(3)联系好演讲、讲座和公益展所需的场地,安排好人员,准备好材料,提前做出塑料瓶公益展的策划书(包括活动具体步骤、人员分配、会场布置、奖励奖品等)。
活动具体内容
1、举行寻找校园漂流物活动(漂流物包括纸张和塑料瓶)。
根据分好组的回收志愿小分队,每周星期天下午或其他合适的时间带上队徽,在校园周围或进入学生宿舍收集废弃的纸张和塑料瓶,包括过期的报纸和杂志、用过的课本和练习册、草稿纸等,并清理随处张贴的传单。每次收集之后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把有用的、比较新的课本或课外书留下来,捐赠给贫困学生或联系好的孤儿院、社区、支教团等面向儿童的公益组织;其余那些废弃物让垃圾中转站和回收站的人员来运输和回收,从中得到的钱物作为活动经费。
2、举办“废弃物也是宝”的演讲。
联系好没有课的演讲教室,布置好教室,在前期宣传中介绍清楚演讲的时间地点。团队人员通过演示文稿、有奖竞答等环节,向同学们介绍废弃物的作用、我们这项活动的意义,以此来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
3、举行以环保、再生资源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布置好教室,邀请具有相关知识的老师或团体给同学们介绍阐述我国和世界目前环境与资源的相关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举办现场制作塑料瓶工艺品并展览的活动。
参与比赛的选手为校内学生,与校内外社团联系合作,在联系好的场地提前一天布置好。用小分队收集到的废纸和塑料瓶作为制作材料,选手也可自备材料,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内进行现场制作比赛,做好的工艺品通过现场展览,让评委和现场的同学进行投票来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创意奖等。活动过程中也可邀请学校社团进行表演来活跃气氛,也可在会场附近张贴海报来进一步宣传环保和我们的回收志愿小分队。
项目可行性分析
本公益创意项目贴近生活,宣传面广。可以通过多主题多形式的系列方式展开(如寻找校园漂流瓶活动、举办“塑料瓶也是宝”的主题讲座和演讲、派发宣传单、现场制作塑料工艺品、举行塑料工艺品展览或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活动,从生活层面开始,受惠广大学生,提升广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该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不多,但却能收到很大的效果,由于其有针对性、普
遍性、广泛性、通俗性等特点,可以综合提高学生全面低碳环保,循环利用资源的意识。
此次活动就市民低碳环保意识以及绿色生活等主题进行深入调研,同时就低碳环保等相关知识进行大范围宣传。我们以调研活动传播低碳理念、传递低碳知识,促进广大市民在低碳环保认知层面的进一步了解,可行性强。
项目可推广性分析
我们的公益项目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进行推广。一方面我们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广泛走访,注重实践,扩大宣传,撰写高水平研究报告,从校园用纸量的调查到邀请专家教授对大家进行保护环境的演讲与讲座;另一方面将公益推广落实到位,举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从生活层面开始,向广大同学广泛宣传低碳环保知识,提升广大同学的低碳环保意识,培养市民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加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社会效益预估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再生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载能性、循环性、战略性的资源;是一种低碳性、节能性、减排性的资源;是一种流程短、能耗少、成本低的资源。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的这个项目正是贴合这一基本国策,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通过以我们的学校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带动周围小区、街道的市民一起参与活动,达到节约环保的社会效益,创造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