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精选)

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精选)

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鄂西土家族地区主要包括今天湖北省境内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及宜昌市下辖的五峰、长阳两县。土家族的摆手舞、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

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保护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鄂西土家族地区主要包括今天湖北省境内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及宜昌市下辖的五峰、长阳两县。土家族的摆手舞、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土家民歌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土家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民族特质, 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丰富的文化宝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民族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抢救保护土家族民族文化是当务之急。

一、丰富多彩的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西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的鄂西在秦汉以前是古巴人的栖息地, 具有深厚的巴文化底蕴。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许多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独具特色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表演艺术类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极具特色的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标志性舞蹈。摆手舞“熔铸歌、舞、乐与剧为一体, 其间凸现了土家族的祭祀、生产生活与战的仪式母题, 故而其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明快、张弛有度, 场面宏大, 气势恢宏。”[1]摆手舞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有的展现了战争的场景, 有的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场景, 如梳头、插秧、狩猎等, 有的则展现了祭祀的场景。摆手舞寓祭祀与娱乐性为一体, 充分体现了土家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国家二级博物馆恩施州博物馆《武陵足音》对摆手舞做了系统介绍。另外一种在鄂西依然广泛存在的民间舞蹈是“撒叶儿嗬”, 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种方式, 歌唱时常出现“撒叶儿嗬”的衬词。这种跳丧舞主要流行在鄂西的建始、巴东及长阳一带, 表现了土家人粗犷豪放和淳朴的特质。改编而来的清江广场舞也有“撒叶尔嗬”的片段, 独具特色的“撒叶尔嗬”曾登上央视的舞台, 展现了浓浓的土家民族风情。恩施的土家女人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 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 而哭嫁则是土家女儿的婚姻习俗。“哭嫁堪称是土家族的婚姻史诗, 它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结合起来, 对于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实现民族心理宣泄等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2]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富有人情韵味的特色文化, 体现了土家儿女对民族文化和生活的热爱。

( 二) 传统工艺技能类

土家儿女有多种形式的手工技能, 如刺绣、挑花、竹编、粽叶编等。最杰出的传统手工技艺就是具有标志性的织锦技艺, 而西兰卡普是土家民间织锦艺术的代表。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广泛, 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四百余种, 从题材的选用到纹式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土家族文化内涵, 被称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3]西兰卡普织锦技艺使土家族的审美情操得到了升华, 体现了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质。解放后经有关学者专家研究鉴定, 认为土家族织锦是全国少数民族织锦之冠, 定名为“土家锦”。[4]恩施土司城有西兰卡普的民间作坊, 在那里游人可以近距离的欣赏西兰卡普的艺术美。现在恩施地区充分发挥本土优势, 将民族传统工艺和旅游业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极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推广和发展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 三) 土家建筑艺术

土家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土家文化, 土家民居建筑艺术就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木结构吊脚楼是鄂西土家族的传统民居, 这种风格独具、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艺术, 被誉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别致的形式和风格给人一种极强的审美感受, 恩施州宣恩县的土家族吊脚楼群已经发展成了特色旅游景点。

( 四) 悬棺葬

鄂西的恩施、利川、建始、巴东、来凤、宣恩、宜昌等地依然存在有悬棺葬遗址, 有推测这是先民巴人和后来的土家族人留下的。悬棺葬是一种奇特的社会风俗, 棺木常悬在悬崖峭壁上。在当时的条件下, 悬棺是怎样安放到绝崖峭壁上去的一直是一个谜, 吸引了众多的考古学家去探索巴人的聪明才智和实践经验。

二、土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时代的潮流对土家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 一) 土家服饰现在很多土家族地区已经很难找到, 除了一些旅游地能看到穿土家族服饰的景区演员。希望能采取相关措施对民族服饰进行宣传和普及, 保存土家服饰文化。

( 二) 极具民族特色的土家吊脚楼建筑越来越少, 很多的老房子被拆除重建, 现在的土家人民修建房子基本不再修吊脚楼了。吊脚楼的建筑特色在中华建筑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吊脚楼建筑。

( 三) 传统的土家歌舞和民间习俗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 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和会跳茅古斯舞, 过赶年的习俗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亟待保护和传承。

( 四) 传统的土家手工技艺也亟待保护、发展和传承, 土家织锦、土家竹编和粽叶编等技艺, 随着民间艺人的相继辞世, 精通这些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相关部门需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保护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文化的窗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土家民族文化是当务之急, 对土家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 当地部门要做好土家民族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在全民族地区达成共识。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保留和保护土家吊脚楼建筑, 增强当地居民的民族认同感, 积极参与到本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去。

( 二) 建立健全保护机构, 目前恩施州和长阳、五峰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的“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获得文化部批准。这是有关部门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举措, 当地部门要认真制定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

( 三) 发挥本地优势, 将民族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恩施土家女儿城的建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整体建筑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并体现了土家民风民俗。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相结合是一种长久有效的保护模式。

( 四) 当地有关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普查工作, 全面而系统的记录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在储存形式和记录方式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更完善的保护。现代影视技术和手段是目前抢救和保护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

( 五) 建立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当地部门要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纳入立法范围, 使当地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 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摘要:土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辉煌的文化成就。湖北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丰富, 是土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民族智慧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时代的潮流对土家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造成了冲击,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民族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鄂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亭.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焦点与审美表现[J].艺术百家, 2012 (6) .

[2] 周兴茂, 肖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濒临与保护[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 (4) .

[3] 彭永庆, 李兴平.西兰卡普文化的本源与保护[J].民族论坛, 2007 (6) .

[4] 贾肇巽.保护土家族文化遗产的紧迫性与措施[C].2003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