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反思(全文)

《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反思(全文)

《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反思从加减估算到乘除估算,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依次递进有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实际生活中, 如到卖场购买商品所带的钱够不够, 自己所居住的小房间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等, 这些不需要精确的计算, 要用到估算。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反思

从加减估算到乘除估算,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依次递进有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实际生活中, 如到卖场购买商品所带的钱够不够, 自己所居住的小房间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等, 这些不需要精确的计算, 要用到估算。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数感, 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重视估算教学,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估算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下面是自己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二位数加减估算》时的一些感受。

1 意识明确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二位数加减估算》时, 学生在校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由于一年级先前安排的估算内容只是估算意识的简单流露, 时间安排上也不够充裕, 加上学生受先入因素的影响, 碰到只需估算的问题时, 他们还常常会习惯性地使用笔算来进行精确地计算。如:31+52和80的大小比较。常有学生把31+52=83算出来, 再和80进行比较, 这种思维意识带有繁琐性和局限性, 行动也不够快捷。如果在中高段教学中, 假如31乘52和1500的大小比较中, 先精确计算31乘52的答案是1612, 再和1500比较, 就显得烦琐了。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教学中, 需要整体性和开放性, 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知道:30+50是80, 而31+52肯定大于80。这种估算意识的培养, 同样为以后的如:31乘52和1500的比较打下了思维基础!虽然二年级上册中只安排了一节的内容进行估算教学, 但在日常教学,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不要只因为有了“大约”等提示性的话语而进行被动地估算。我们学习估算最终并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 它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在何时何地, 我们都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和笔算的正确性。如:34+28, 当结果出现52这样的情况时, 肯定是计算错误了, 因为十位上的3+2本身就有5了, 个位上的4+8有十几, 但它们的和也不会超过70。

2 策略多样

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体现出多样性, 所采用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急于评判, 更不能简单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 把问题解决, 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数感, 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 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 43元的茶壶, 24元的6只杯子, 不用精确计算, 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所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1) 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 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 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2) 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 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 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3) 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 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 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 第二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积极、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 常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学生把100分拆成30+45+25, 其中30>28, 45>43, 25>24, 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到底, 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学生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 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 拓展学生的思维, 明了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3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 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 有的学生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 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善于构建学生间合作、互动平台, 让每个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 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 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 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 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 同样会掌握实用简单的估算方法, 去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教学中, 常会出现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 使有的学生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敏捷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 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把34取整拾看作30, 把44看作40, 所得结果为70, 而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境, 个位上相加为8, 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发挥小组合作的智慧。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 让学生个体提高切身体会, 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注重对学生的笔算教学, 而对估算教学不够重视。其实,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碰到的问题只需估算就可以了。根据具体情境,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之一。它既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开放性和准确性, 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 又可以促进学生笔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估算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