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全文)

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全文)

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第一篇: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第一章应用文写作绪论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标:1.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2.了解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 3.辨析应用文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4.了解应用文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

第一篇:应用文写作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1.认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2.了解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求。 3.辨析应用文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4.了解应用文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1.应用文的概念及作用

2.学会使用应用文的习惯语言,正确使用应用文的材料 3.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理解学习应用文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弗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文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二、讲授新课

(一)应用文的概念与历史发展脉络

1、概念:应用文是指人民群众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据有惯用格式的文体。

2、历史发展:我国的应用文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文字开始,可以说就有了应用文。我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人们把占卜吉凶的结果、祭祀祖先的活动经过等用符号刻记在龟甲兽骨上,这种甲骨卜辞可以说是最早的应用文。从3 5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便可以看到应用文的萌芽。甲骨文记载的是占卜的事由和结果,故称“卜辞”。这些卜辞,最短的只有几个字,最多的一百多字。据郭沫若《卜辞通纂》分类,甲骨卜辞的内容,除干支数字外,还有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等事项,这些都可视为殷商王室的档案资料,有的可称为公务文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应用文。由此可见,原始宗教活动 1 孕育了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我国早期应用文产生的土壤。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国家各种统治机器的强化,在封建社会中应用文种类越来越多,达到了比较完满的地步,对应用文的使用格式也有了严格的限定。清朝刘熙载正式提出了“应用文”这一名称。我国最早的应用文专集是《尚书》。秦汉时期,公文文体分类和公文格式已初步确立,有了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区别。其中,上行文(章、表、奏、仪)是臣子给皇帝的上书文书。

我国古代应用文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完善期。

从远古到秦统一中国之前,是我国古代应用文的萌芽期。其作品见于甲骨卜辞、钟鼎文和《尚书》。《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应用文为主体的文章总集,其内容是记载虞、夏、商、周四代的一些政府文告、誓词等。《尚书》中的应用文,较之甲骨卜辞和钟鼎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先秦时期,在用于处理国事的公务文书产生的同时,私人应用文也因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应运而生,最早出现的是契约和书信。这在西周中期的铭文和《左传》中均有记载。李斯的《谏逐客书》是秦统一以前私人应用文中的精品,达到了务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秦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应用文长足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先秦时期的应用文,文辞简约,形式简单,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和完整的体系,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后,统一了文字,有力地推动了应用文的发展。从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时竹简中可以看到,秦时的法律文书和公文的体制趋于统一,内容丰富,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并有了比较严格的分类和明确的行文关系。汉承秦制,应用文体趋于繁富,文辞漂亮缜密,如晁错的《论贵粟书》,贾谊的《论积贮疏》、《谏除盗铸钱令疏》,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应用文,无论是写作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这一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曹丕的《典论·论文》和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其中都有对应用文写作理论的阐述。《文心雕龙》所列的33类文章中,属于应用文的有21类,可见当时应用文使用的广泛与地位之重要。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自祭文》,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与桓温笺》,沈约的《答陆厥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应用文佳作。

2 唐代至清代,是古代应用文发展的成熟、完善期。

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由韩愈等人兴起的“古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内容、形式及文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文坛盟主欧阳修提出了“信事言文”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倡导人们把应用文写得真实、平易、自然而有文采。散文大家王安石、苏轼等,都有文质兼优的应用文传世。唐宋应用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锦章佳作大量涌现,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檄》,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论佛骨表》,白居易的《请赎魏征宅奏》,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的《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等。元明清时期的应用文,体制更加完备,写作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刘熙载的《艺概·文概》等,对应用文的各种体式有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在应用文体制发展得非常完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文体繁芜、浮词套语较多,八股味较浓等。

太平天国时期,对应用文的体制和语言进行了重大改革。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所使用的一些传统旧式公文,建立了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的现代公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公文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他体式的应用文也在语言上推陈出新,文风上尚实从简,文体上去僵化、增新品,使应用文更贴近生活,更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应用文文种将更为丰富;现代应用文的体制将更加完备,并趋于国际化、标准化;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使应用文的写作和传递更为便捷。

(二)应用文的特点 应用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写作目的的务实性。

应用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与其他欣赏性的文艺类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文章“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显然,这里是以“用”作为衡量文章价值的标准,这一标准,体现了应用文的最基本特点——实用。假如写出的文章不务实,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即使文采斐然,也不能算好的应用文。

2、 文章内容的真实性。

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它的内容的真实性。文学作品也要求具有真实性,但那是艺术的 3 真实,文学形象可以虚构,只要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本质即可,不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应用文则不同,它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文章中所用的一切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夸大,不缩小,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用写作的目的。传递信息失实,必然会带来不良后果。应用文一旦失去了真实性,便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3、 文体格式的规定性。

应用文的体制格式包括书写形式、排印样式、结构层次、习惯用语、称谓、签署等。与其他文体相比,应用文在格式上有更为严格的规定性。这种规定的形成,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如书信、请柬等文体的格式;二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以法规的形式对某些文体的格式作出了规定,如公文、司法文书等。任何人在写作应用文时都必须按照这种“约定俗成”或“法定使成”的格式,而不能随心所欲、标新立异、另搞一套。这种格式的规定性,使各种不同的应用文有了各自显著的外部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便于写作、阅读、分类和查询。假如写作者不按约定俗成的格式去写,就会使读者感到别扭、费解,甚至引起误会;假如不按“法定使成”的格式去写,则违反法规,显然是错误的。当然,应用文的格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种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

(三)应用文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若按制作者划分,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1、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应用文。主要有三类:一是法定文书,如党务公文、行政公文、军务公文等;二是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三是专用文书,如经济文书、司法文书、外交文书、礼仪文书等。

2、私人文书是个人为处理私人事宜,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以实现某种具体目的而写作的应用文。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契据文书,如租约、借契、请假条等;二是社交礼仪文书,如私信、请柬、庆贺函、吊唁文等;三是笔记传记文书,如读书笔记、日记、自传等;四是专业职务文书,如演讲稿、述职报告、学术论文等。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的分类,主要是依据应用文的制作者而言,它们的文种有交叉,如经济文书、社交礼仪文书等。

1、通用类文书:指人们在办公中普遍使用的文书。又包括三类:

(1)行政公文:命令、决定、通告、通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和会议纪要等;

(2)办公事务文书: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等; (3)个人事务文书:信函、启事、祝词、悼辞、楹联等。

2、专用类文书:指某种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文书。包括 (1)科技类:学术论文、实验报告

(2)财经类:经济合同、说明书、招投标书、审计报告等 (3)司法类:诉状、辩护词、公证书、判决书等 (4)传播类:新闻、广告、策划等

(四)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与其他文章的写作要求有相通之处,如都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层次要清晰,中心要明确等。但是,应用文写作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而对写作者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即:

1、明确写作目的,内容求真务实。应用文写作目的的产生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了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或有了意见、想法需要表达、交流;二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或别人委托的事项。这些目的是很具体的,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围绕具体目的组织材料,根据阅读对象和文体要求遣词造句,求真,求实,求效果,切不可连篇累牍说空话大话,也不可不顾对象,不管效果,只顾自己倾诉挥洒。

2、掌握政策法规,观点正确鲜明。许多应用文的内容都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有关,如公文、经济文书、司法文书、新闻报道等,因此,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去观察分析问题,高屋建瓴,从芜杂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准确的观点,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否则,写出的文章就可能与某些政策法规相抵触,铸成错误。

3、熟悉文体特点,格式符合规范。各种应用文章,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具体特点,了解它们的共性,便于把握应用文的一般规律;掌握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格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其特殊性,更好地把握其写作要领,写出内容与文体相适宜、格式正确规范的应用文。

4、培养良好文风,语言平实精练。写作应用文,要有诚实信达的文风,讲究平易朴实、准确简练,摈弃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应用文贵用直笔,美在质朴,一般不用文学作品中的曲笔、婉言、象征等手法,不用艰深古奥的词语。应用文的平实,并不意味着排斥生动和拒绝一切修辞手法,相反,在一些文体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于平实中求生动,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如调查报告、总结、新闻、演讲稿等。平实也不是意味着可随便使用口语,相反,许多文种要求语言庄重典雅,得体大方,如公文、司法文书等。应用文的词句还应注意锤炼,表意准确,文约事丰。

(五)应用文的学习方法

1、掌握文种格式,合乎规范要求。

2、精通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3、行文严谨简明,反复修改练习。

(六)学习写作应用文的意义

1、是能力的要求。

2、是成功的基石。

3、是素质的体现。

4、是单位用人的标尺。

三、布置作业:

1、比较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2、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3、简述应用文发展的脉络,并举出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

四、课后记

第二篇: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概述

(一)定义: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计量形式: 实物计量

劳动计量

货币计量(最基本的计量形式)

(二)会计的特点:教材第2页

(三)会计的分类:(按报告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关系人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反映)——观念的总结

监督——过程的控制

1.核算

(1)定义:教材第3页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3)会计核算所做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的方法:(七种)教材第4页

2.监督

(1)定义:教材第5页

(2)内容: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

3.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控制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也称会计客体或会计内容,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资金运动的内容

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退出

注:企业的资金运动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

也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衡等关系)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1.定义:~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注: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不对等

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注: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2.意义:教材第9-10页

(三)会计分期

1.定义:~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注: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2.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季、半年。

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

我国采用公历制。

3.意义:教材第11页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础(新增)

(一)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定义、内容和分类

1.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第一层次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账

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2.内容:(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3.分类:

(1)按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同分类:

a.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2)按资金运动的状态分类:

a. 资金相对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资金显著运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3)按构成会计报表的不同分类:

a. 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 利润表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1)定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特点: a.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b. 它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产。

c. 它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 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按流动性或变现能力的强弱)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注:了解上述各类资产的概念。

(4)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增)

a. 符合资产的定义;

b.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 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负债

(1)定义: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点:

a. 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

b.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 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注:了解上述负债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4)负债的确认条件(新增)

a. 符合负债的定义;

b.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 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即:净资产)

(2)特点:

a.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 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c. 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3)内容: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即: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注: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4)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

A.按其内容分类:

a. 销售商品收入

b. 提供劳务收入

c.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B.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a. 主营业务收入

b. 其他业务收入

(3)特点

a.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b. 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注: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

c.收入的取得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d.收入的取得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e.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收入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收入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分类:(按是否构成产品成本)

a. 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b. 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3)特点: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费用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费用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费用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 = 收入-费用

(2)内容:

a.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反映的是日常活动的业绩)

b.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属性(新增)

(一)构成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注:要求掌握这五种计量属性的概念。

(二)应用原则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否则不允许采用。

三、会计等式

(一)第一等式(基本等式)

资产 = 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设置帐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第二等式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四、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资产内部此增彼减

2.资产与权益同增(资产与负债同增;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3.资产与权益同减(资产与负债同减;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4.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内部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三篇:会计基础第一章讲义

第一节 会计概念、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多选)

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总结】

(1)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

(2)货币是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3)会计的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判断题)会计采用的尺度有三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

(2)为特定会计主体服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

(3)会计工作既要提供信息,又要强化经济管理

(4)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

【例题1•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错)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多选题)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

1.概念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要点总结】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判断题、单选题)

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2.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多选题)

(1)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项目的过程。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列示在报表项目中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计量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载体上进行登记。

(4)报告——是指会计工作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例题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案]B[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三)两者关系

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会计核算是为会计监督服务的,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例题4•判断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错)

三、会计对象(简答题)

(一)一般含义(单选题)

1.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3.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单选题)

【例题5•单选题】会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C)。

A.财产物资B.经济资源 C.价值运动 D.劳动耗费

(二)资金运动(多选题)

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个环节。因为商业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供应和销售阶段,因此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ABC )。

A.资金的投入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C.资金的退出D.资金的消耗

【例题7•单选题】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四、会计目标

(一)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要点总结】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内部经营管理者。

【例题9•多选题】财务会计目标是通过编制财务报告,借以反映企业的(BCD )。

A.成本费用B.经营成果C.财务状况D.现金流量

(二)会计的作用

1.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2.提高经济效益;3.维护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秩序;

五、会计的分类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多选题)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 )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要点总结】

1.基本假设也称为基本前提;2.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3.设定的是时间和空间范围;4.四项假设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主体

1.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

【要点总结】

(1)会计主体是特定的单位或组织;(2)确定空间范围;

(3)会计主体是重要前提(会计基本假设是基本前提)。

2.几个问题

(1)会计主体的范围(多选题)只要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比如人事部门、行政部门等则不是会计主体。

(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判断题)

①划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②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 ③识别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单选题、判断题)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总结】会计主体可大可小,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由会计主体引申出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由持续经营引申出来)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要点总结】

(1)按照公历时间划分(2)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3)半、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点总结】

1.我国的会计核算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

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判断题)3.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判断题)

4.货币计量基本前提隐含了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通货膨胀严重的话应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调整。(选择题)5.货币计量缺陷,通过财务报告附注等反映的非货币指标弥补。(战略、品牌、信誉、位置、技术开发能力等)总结:四项假设的关系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认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的是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

二、会计核算基础(产生原因: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基础,是指企业以取得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该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该是费用所服务的期间。

【要点总结】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要求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3.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

4.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报表好看,账上没钱,通过现金流量表弥补)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凡是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区别

区别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别称应计制应付制

收入确认时间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实际收到的现款期间

费用确认时间费用所服务的期间实际现款付出的期间

科目存在预提和待摊不存在预提待摊

适用范围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行政、事业单位等

侧重点侧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盈亏计算准确 侧重现金流量表,盈亏计算不准确

复杂程度复杂 简单

【例题16•判断题】某企业12月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明年的供货合同,会计部门应依据该份合同核算当年收益。(×)

【例题17•实务题】某企业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财产保险费7200元。

(2)通过银行收到上月销货款60 000元。

(3)销售商品18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4)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30 000元,存入银行。 (5)计算本月水电费共1 800元,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未支付。 (6)销售产品40 000元,款已存入银行。 (7)支付上月份房租费1 500元。 (8)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份广告费2 000元。 (9)计算本月份固定资产折旧费3 000元。 (10)预提本月份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600元。 要求: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12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正确答案』 (1)权责发生制下: 收入=18 000(3)+40 000(6)=58 000(元) 费用=1 800(5)+2 000(8)+3 000(9)+600(10)=7 400(元) 利润=58 000-7 400=50 600(元) (2)收付实现制下: 收入=60 000(2)+30 000(4)+40 000(6)=130 000(元) 费用=7 200(1)+1 500(7)+2 000(8)=10 700(元) 利润=130 000-10 700=119 300(元)

第四篇:中级财务管理第一章讲义

第1页,共16页

《中级财务管理》精讲班第2讲: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多智职业教育在线) 《中级财务管理》精讲班 第2讲:第一章总论讲义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为非重点章。本章是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本章从考试角度来说,分数较少,一般占4分左右,主要考3~4个客观题。

本章主要介绍了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环节、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本章属于基础章节,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出客观题的题型,复习难度不大。由于去年本章变动较大,新增较多内容,故去年考的分数较多,2011年分数不会超过5分。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题型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考点

单项选择题 2题2分 1题1分 3题3分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协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水平); 多项选择题 1题2分

第2页,共16页

1题2分 2题4分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 判断题 1题1分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经济周期中的财务管理战略)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计 3题4分 2题3分 6题8分 本章主要考点

(1)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点的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 (2)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3)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各种模式的特点; (4)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及其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5)主要理财环境的内容及对财务管理决策的影响。

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盈利是其最基本、最一般、最重要的目标。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最具综合性的计量是财务计量。因此,企业目标也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达,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3页,共16页

(一) 利润最大化 优点:

1.利润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多少;

2.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缺点: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提示】衡量指标: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缺点:

1.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

2.股价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3.它强调的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克服了过多受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有效的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提示】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第4页,共16页

缺点: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

2.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四)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本书观点) 优点: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3.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缺点:

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

【提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但鉴于该目标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教材后述章节仍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3讲:第一节财务管理目标讲义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要点1】各种目标的衡量指标

【例题1·单选题】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2004年) A.总资产报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每股市价 D.每股收益 【答案】C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例题2·判断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所体现的资产的价值既不是其成本价值,也不是其现时的会计收益。( ) 【答案】√

第5页,共16页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要点2】掌握各种目标优缺点

【例题3·单选题】某公司董事会召开公司战略发展讨论会,拟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下列理由中,难以成立的是( )。(2010年) A.有利于规避企业短期行为 B.有利于量化考核和评价 C.有利于持续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D.有利于均衡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答案】B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知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点是过于理论化,难以操作;对于非上市公司,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因此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是不利于量化考核和评价。所以选B。

【要点3】注意各种目标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能够同时考虑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和考虑了风险因素的财务管理目标有( )。 A.利润最大化 B.股东财富最大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答案】BCD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利润最大化目标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而且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其他三个目标都能不同程度的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并考虑了风险因素。 【要点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

(1)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2)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

(3)强调对代理人即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目标的

第6页,共16页

顺利实施。

(4)关心本企业普通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培养职工长期努力地为企业工作。

(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6)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7)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并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承诺,讲究信誉。

(8)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例题5·单选题】下列有关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A.强调尽可能降低风险 B.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

C.加强对企业代理人的监督、控制及激励 D.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答案】A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二、利益冲突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 矛盾的表现

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报酬,更多的享受;而所有者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支付较少报酬)实现更多的财富。 协调方式

1.解聘;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 2.接收;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

3.激励: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挂钩。两种基本方式:“股票期权”和“绩效股”。

【例题6·单选题】某上市公司针对经常出现中小股东质询管理层的情况,采取措施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下列各项中,不能实现上述目的的是( )。(2010年) A.强化内部人控制 B.解聘总经理

C.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

第7页,共16页

D.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 【答案】A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协调。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通常可采取以下方式解决:(1)解聘;(2)接收;(3)激励。选项B、C属于解聘方式;选项D属于激励方式。

(二)债权人与所有者利益冲突的协调 矛盾的表现:

1.所有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增大偿债的风险,降低了债权人的负债价值; 2.举借新债,增大偿债的风险,致使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 协调方式:

1.限制性借债: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规定借款的信用条件,要求提供借款担保等。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再给予新的借款的措施,从而来保护自身权益。

【例题7·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能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是( )。(2005年)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 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 C.债权人停止借款 D.债权人收回借款 【答案】A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协调方式。 第4讲:第二节财务管理环节、第三节财务管理体制

(一)讲义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与一般工作程序。

一、计划与预算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企业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较为具体的预计和测算过程。

第8页,共16页

财务预测的方法主要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类。

(二)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指根据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财务预测的结果,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并以指标形式落实到每一计划期间的过程。

确定财务计划指标的方法一般有平衡法、因素法、比例法和定额法等。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根据财务战略、财务计划和各种预测信息,确定预算期内各种预算指标的过程。它是财务战略的具体化,是财务计划的分解和落实。

财务预算的方法通常包括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

二、决策与控制

(一)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按照财务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验判断法,是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来判断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淘汰法、排队法、归类法等;另一类是定量分析法,常用的方法有优选对比法、数学微分法、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法等。

(二)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

财务控制的方法通常有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几种。

三、分析与考核

(一)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趋势的过程。

财务分析的方法通常有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综合分析等。

第9页,共16页

(二)财务考核

财务考核是指将报告期实际完成数与规定的考核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完成任务的过程。财务考核与奖惩紧密联系,是贯彻责任制原则的要求,也是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考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完成百分比考核,也可采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提示】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环节。

【例题1·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有()。 A.财务计划 B.财务控制 C.财务决策 D.财务分析

【答案】ABCD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因此,选项A、B、C、D都是正确的。

第三节 财务管理体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含义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财务层级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 【提示】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例题1·单选题】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 )。 A.如何进行财务决策 B.如何进行财务分析 C.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D.如何实施财务控制 【答案】C

第10页,共16页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含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概括地说,可分为三种类型:

模式、含义、特点 集权型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的所有管理决策都进行集中统一,各所属单位没有财务决策权,企业总部财务部门不但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各所属单位的执行过程。

(1)优点:企业内部的各项决策均由企业总部制定和部署,企业内部可充分展现其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利用企业的人才、智力、信息资源,努力降低资本成本和风险损失,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的保障。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实行内部调拨价格;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汇率风险等。 (2)缺点:集权过度会使各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也可能因为决策程序相对复杂而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

分权型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将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只需对一些决策结果报请企业总部备案即可。

(1)优点:由于各所属单位负责人有权对影响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控制,加之身在基层,了解情况,有利于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成长。

(2)缺点:各所属单位大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本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企业对各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则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第11页,共16页

主要特点:

(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

(2)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3)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各所属单位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遵守企业统一制度的前提下,可自主制定生产经营的各项决策。为避免配合失误,明确责任,凡需要由企业总部决定的事项,在规定时间内,企业总部应明确答复,否则,各所属单位有权自行处置。

正因为具有以上特点,因此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吸收了集权型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各自的优点,避免了二者各自的缺点,从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关链接】集权型企业拥有多级管理层;其管理幅度比较窄,从而呈现出层级式结构;将决策权分配给高层管理。

1.集权决策的优点:(1)易于协调各职能间的决策;(2)对报告线的形式进行了规范,比如利用管理账户;(3)能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4)危机情况下能进行快速决策;(5)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6)适用于由外部机构实施密切监控的企业。

2.集权决策的缺点:(1)高级管理层可能不会重视个别部门的不同要求;(2)决策时间过长;(3)对级别较低的管理者而言,其职业发展有限。

分权型结构则包含更少的管理层,并将决策权分配到较低的层级,从而具有较宽的管理幅度并呈现出扁平型结构。

分权决策的优点:(1)分权制减少了信息负载;(2)提高了企业反应能力;(3)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并对员工产生了激励效应。

【例题2·单选题】某企业对各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则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该企业采取的财务管理体制是( )。 A.集权型 B.分权型

C.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 D.集权和分权相制约型 【答案】C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财务管理体制各种模式的区分。

第12页,共16页

《中级财务管理》精讲班第6讲:

第四节 财务管理环境

一、技术环境

财务管理的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经济环境

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

(一)内容

经济环境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通货膨胀水平等。

【例题1·多选题】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管理经济环境构成要素的有( )。(2007年) A.经济周期 B.通货膨胀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公司治理结构 【答案】ABC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经济环境属于在影响财务管理的各种外部环境中的重要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属于公司内部环境。

(二) 注意不同经济经济周期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见P14 表1-1 【例题2·判断题】在经济衰退初期,公司一般应当出售多余设备,停止长期采购。( )(2010年) 【答案】√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核知识点经济周期中的财务管理战略。在经济衰退期,公司一般应当停止扩张、出售多余设备、停产不利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停止扩招雇员。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注意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措施

1.进行投资可以避免货币贬值风险,实现资本保值;

第13页,共16页

2.签定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3.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

4.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 5.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

【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造成的现金流转不平衡,不能靠短期借款来解决? 【答疑】通货膨胀造成的现金流转不平衡,不能靠短期借款解决,而是现金购买力被永久地“蚕食”了。原因是:如财务会计中固定资产提折旧是基于币值不变,即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某一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0万元,没有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则该项固定资产不管用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提折旧,其10年的折旧总额为100万元;但在财务管理中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假设10年中物价上涨了20%,即固定资产报废时,其重置成本变为120万元,重置固定资产的资金缺口20万元是由于通货膨胀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造成的现金流转不平衡是由于货币内在购买力下降造成的,不能靠短期借款解决,而是现金购买力被永久地“蚕食”了。

【例题3·单选题】下列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各项策略中,不正确的是( )。(2010年) A.进行长期投资 B.签订长期购货合同 C.取得长期借款 D.签订长期销货合同 【答案】D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在通货膨胀初期,货币面临着贬值的风险,这时企业进行投资可以避免风险,实现资本保值,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与客户应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减少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取得长期负债,保持资本成本的稳定,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而选项D签定长期销货合同,在通货膨胀时期会减少企业的收入,所以不利于应对通货膨胀风险,所以D选项错误。

三、金融环境

(一)金融工具的含义与分类

1、含义

金融工具是指融通资金双方在金融市场上进行资金交易、转让的工具,借助金融工具,资金从供给方转移到需求方。

第14页,共16页

2、种类

基本金融工具: 货币、票据、债券、股票等。 衍生金融工具: (派生金融工具)

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技术设计形成新的融资工具,如各种远期合约、互换、掉期、资产支持证券等,种类非常复杂、繁多,具有高风险、高杠杆效应的特点。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 )。(2010年)

A.股票

B.互换

C.债券

D.掉期 【答案】BD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知识点是金融工具的分类。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技术设计形成新的融资工具,如各种远期合约、互换、掉期、资产支持证券等。选项A、C属于基本金融工具。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 分类标准 以期限分类

1、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市场)

特点:(1)期限短;(2)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3)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具有流动性强、价格平稳、风险较小等特性。

2、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

特点:(1)融资期限长;(2)融资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的需要;(3)资本借贷量大;(4)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按功能分类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主要处理金融工具的发行与最初购买者之间的交易

第15页,共16页

2、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主要处理现有金融工具转让和变现的交易

按融资对象分类

1、资本市场:以货币和资本为交易对象

2、外汇市场:以各种外汇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

3、黄金市场:集中进行黄金买卖和金币兑换的交易市场

按所交易金融工具的属性分类

1、基础性金融市场

是指以基础性金融产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企业债券、企业股票的交易市场。

2、金融衍生品市场

是指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如远期、期货、掉期(互换)、期权,以及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

按地理范围分类

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和国际性金融市场。 【例题5·多选题】下列有关货币市场表述正确的有( )。

A.货币市场也称为短期金融市场,它交易的对象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B.也称为资本市场,其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 C.资金借贷量大

D.交易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答案】AD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选项BC属于长期金融市场的特点。

【例题6·多选题】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内容的有( )。(2006年)

A.金融市场

B.公司法

C.金融工具

D.税收法规

第16页,共16页

【答案】AC 考试大网校试题解析:本题已按照新教材内容作了修改。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财务管理金融环境的构成内容。影响财务管理的主要金融环境因素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公司法和税收法规属于企业财务管理法律环境的内容。

四、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 本章重点

1.财务管理目标优缺点的比较,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 2.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3.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各种模式的特点;

4.主要理财环境的内容及对财务管理决策的影响。

第五篇: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第四节)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 会计证、会计职称、注会、注税等资格证书考试资料尽在同天社区http://club.toonsky.com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事项。如商品的买卖、提供劳务等。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就是单位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根据我国《会计法》第十条规定,单位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净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会计核算依据的要求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三)会计核算依法设置账簿的要求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1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同天网()全方位的整合网络营销的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平台 会计证、会计职称、注会、注税等资格证书考试资料尽在同天社区http://club.toonsky.com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四)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具体要求参见《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六)会计记录文字的要求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金同程教育()微信公众号:tooneduv2 / 2

全国统一咨询:400617086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