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大全)

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大全)

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

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总结

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手册

一、内刊编辑的务实心得

企业内刊编辑面对的实务,与大众报纸编辑面对的类似,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先说选题策划。

所选的主题要紧扣企业当前最关心的,读者关心的程度倒在其次。可是与读者的贴近度也要考虑。比如安全,节能降耗,敬岗爱业等主题,这类主题是企业长期关注宣传的,但是这类主题,要通过人物事件等来传播,而不能够只是单调的教育。这就体现了策划的作用。通过这些主体传播,还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人的精神风貌,从侧面实现公共形象树立的目的。针对读者,还可以设立与读者相关,企业也愿意传播的话题,比如诚信,品牌故事以及管理经验等等。

谈到体裁,与社会大众媒体一样,内刊的题材也涉及到新闻(评论)、说明、图片、散文。不过在新闻体裁上,有:消息、通讯、新闻评论。

第一种即消息,简单易写,只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要素就可以了。谁都可以写。内刊中以消息类的新闻为多。

则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夫,对于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亦有着较高的要求,难度就更大了。这两种体裁在内刊原创中较少。也是内刊提升自己的水平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体裁上,内刊较社会大众媒体多的,是科技类说明文。内刊,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专业类刊物,承担着培训的功能。因此,内刊中常见企业相关产品的说明、工艺介绍等等。这种文体,充分强化了内刊的内在专业的特点,区别于社会大众媒体。

从内容本身办出高水平的内刊,提升内刊的层次,着意于策划,深攻通讯、评论,发扬专长,应能作出一些特色和高度来。

内刊的编辑通常承担着写稿的任务。写稿而外,另一重要工作就是选稿和审稿了。

要想降低内刊审稿的风险,之前在征稿时的选题规范和与记者的充分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确保稿件在内容上,思想上和形式上符合每期报纸的要求。选稿和审稿工作就省掉了去伪存真一环。去粗取精就比较重要了。 剪辑与润色,也是编辑的主要工作。主要方法就是删繁就简、突出主题、提升价值。各版稿件确定之后,就是排版路,是平坦宽阔,还是曲径通幽?是枯燥无味,还是一步一景,引人入胜?除了景(文章)之外,路线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版式上,要遵守一般的主次原则,各版一定要有主题文章,通过位置,标题,图片等方法凸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标题、图片等,都是铺路的材料和布景的道具。在排版的时候,如果没有设计师的指导,最稳妥的办法是尽量求简,不要故弄玄虚。简洁大方,主题突出,也是一种质朴的美。繁复冗杂,弄不好就是邋遢了。如果是电子排版,校对工作可以放在排版完成之后。一来可以就实际情况进行文章的篇幅删减,以顾全大局。二来电子排版陷阱很多,之前的校对无误并不能保证排版之后也准确。比如半角全角,比如字符识别,图片是否压字,全篇是否走完等等。不过,在排版前先行校对,减少错字错句等硬伤,也可以为排版后校对减轻一些工作量,尽快地将报纸付印。

二、内刊的外向型探索

企业内刊,我想其最初的意义是全封闭的,即由企业完全出资,内容涉及企业的人、事、物以及制度和方法,读者群体面向的也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半开放性的内刊,其读者群体扩大为系统内的经销商分销商以及合作伙伴及规模型客户。由于这种内向的性质,其主要的功能在于信息传播,凝聚人心。而企业的逐利性,在内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要求内刊对外,特别是直接促进销售的心理要求就日益强烈。而且,内刊要赢得在系统内的地位,必须走向终端,用自己的方式为企业的营销市场培育与开拓做出直接的贡献。赚取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对于内刊从业人员本身来说,也是极为有意义的。

内刊面向终端,其读者的变化,使得内刊在读者意义上的界定失去了意义。此时,内刊外向,是广义上的出资者为主体的定义。与公众媒体的区别在于信息链的封闭性。

这时候的内刊编辑、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角色更加综合,是记者,是文案,是导购。传播新闻信息,是记者的职能作用。而面向终端的内刊内容,新闻性大大削弱,新闻版面缩小,更多的是直接服务于市场,直指产品的广告,软性的或者硬性的。这就要求内刊的编辑更加熟悉了解产品,了解终端的消费特点和需求。将产品和品牌在媒体上推荐给消费者。这是文案的工作。而导购,则意味着必须实现的销售目标。这个时候的内刊,可能看起来更加的赤裸,而其难度其实加大。对从业者的要求也高了很多。

即使从内刊本身的编辑排版质量上来说,外向型的内刊的难度也高于内向型的内刊。毕竟,消费者是最后的上帝。内向型的内刊可以在内容上以专业见长,吸引专业性的读者。而外向型的内刊,必须吸引挑剔的消费者的目光,并承担起部分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的任务。外向型的内刊,第一重要的是形式美。所以,对于由内向型内刊编辑向外向型内刊编辑转型的时候,必须保证赢得设计力量的支持。

三、从心理层面看企业内刊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企业内刊依企业实力及对其作用的认识不同,文字、图片水平与材质、印刷质量可以有极大差异。现在的许多企业内刊,内容丰富、装帧精美,不仅是企业员工相互沟通的媒体,还成为企业向业务伙伴或顾客赠送的宣传品,对内对外都起到重要的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对培育企业文化至关重要。如何使企业内刊工作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定位,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本职工作,对企业,对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至少要从如下几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辨证看“内”“外”

许多企业内刊工作者都是有文才、有学识、也有活动能力的人才。在内刊的采编、出版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企业内外各种层次、各个方面的人士,这种广泛的社会交往,会使他们比其他的企业职工有更多的观察社会的机会。这可以使内刊工作者更加增长见识,提高工作能力,但也使某些内刊工作者产生一些负面心理,典型的就是对“内”字的自卑。

这往往产生在个人抱负高、能力强而又对专业非常喜爱的内刊工作者身上。他们亲眼见到过一些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对他们能出入各种层次的社交圈,能有较多的专业实践机会,感到羡慕,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差,假如有机会进入新闻界,一定也是佼佼者。

机缘未至,只能“委身”于企业内刊,颇使他们有“怀才不遇”的感慨。由于这些企业内刊工作者工作认真,又有才识,多数不会表现在工作质量出什么问题,但从长远的情况看,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与创造力,会影响到他们对工作与生活的感受。

实际上应该这样看,企业内刊与专业报刊只是分工不同,无高下之分。而今,已进入工业社会,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早已成为“富可敌国”的社会组织,一流人才进企业,成为这些国家的人才流动走向。这种人才流动走向,也已经开始在我国人才市场上体现出来。因此,能在企业中工作,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即便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看,企业内刊也有正规报刊所不具有的优势。众所周知,对经济活动的报道,已经成为现代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而关于企业的报道又是经济类新闻的重中之重。记者的企业新闻来源,可以是亲自采访企业领导,从而获取信息,但更多的是从企业内刊中发现线索,然后拓展内容。企业内刊工作者对企业报道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信息获取优势。不论是企业工作中的经验还是教训,只要善于总结,既可能以“新”取胜,为正规报刊写成新闻;也能总结成管理案例,成为学校教学素材与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其新闻价值、学术价值,都非同一般。在企业内刊工作者岗位上成为专业报刊撰搞人或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兼职研究人员者,并不罕见。内刊工作者万不可妄自菲薄,失去进取的动力。

客观看“主”“从”

怎样对待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也是企业内刊工作者不易很好把握的问题,处理不好,也很容易造成心理困惑,影响情绪与进步。

企业内刊的工作很重要,这是无庸质疑的,但在企业中,最重要的活动,显然是生产(服务)经营活动,企业内刊与其相比,只能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这是必然的。对于这样本不该成问题的问题,有些内刊工作者,特别是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特别“投入”者,容易产生不甘于“从属”地位的心态,其表现如:

——认为自己的部门(内刊)很重要,可是企业经营者对直接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部门关心多,有被忽视的感觉。

——认为企业高层领导不欣赏自己的文才或见解,在其面前有被支配、被驱使的感觉。实际上,不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个体私营企业,宣传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比,都只可能是从属地位。即便是专业报刊,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也只能是一个方面的工作,要从属于全局的安排。

那么,企业内刊工作者是否在企业中就只能是无所作为的被动角色呢?不是的,企业内刊工作者不论在企业的科层结构中居于何等地位,其新闻工作、文化工作的特性,使其具有教育人、指导人的功能与责任。在《文心雕龙》这本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书籍中,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即文章不论长短,不论发表在何处,都是传播道理、教化群众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内刊工作者不论在企业中居于何等地位,都是居于“老师”的高尚位置,是具有主动性、指导性的重要工作岗位。如果,企业内刊能通过文章对员工(包括企业领导层)有所启发,从而促进企业成长,那么,这种工作岗位就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从容看“进”“退”

企业内刊要为企业发展服务,这是不需质疑的。因此,企业内刊工作者个人的发展脱离不了企业环境。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内刊工作者在企业内的地位要受到企业主要领导者对内刊地位与内刊工作者个人评价的影响。有些内刊工作者因工作得力,从普通员工升迁到企业高层;也有的因种种原因连普通员工的位置也保不住,直到下岗。因此,怎样使内刊工作者处理好内刊与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是内刊及个人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前提。作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内刊工作者能以一种从容平和的心态看待个人在企业中的地位。

要理解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对内刊的期待,在满足这种期待中实现个人价值。万不可把自己视为企业中的特殊员工,心存傲气,产生人际关系障碍。

内刊的工作虽不是什么尖端科技,但从采编到出版,每个工作环节都要倾注内刊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企业现有的工作条件下,内刊工作者完全可以凭借这个舞台,内拓深度,外拓广度,将内刊办成一个企业与社会都需要甚至都欣赏的新闻与艺术珍品。

如果说适应环境可以使职位稳定,那么,工作创新则可以使个人价值不断提升,事业不断发展。有些内刊工作者不明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或者满足于“听话”、“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缺少创新与亮点,结果难免有一天被有朝气的新人所代替;或者只想个人出名气,难与企业环境相适应,结果也是“预后不良”。

至于工作中怎样创新,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可以套用,但创新的前提条件则是可以总结的:一是要以从容的“平常心”看待进退得失,心理上要放松;二是要有关注点,对工作中该解决的问题能引起高度的心理关注,在关注与思考中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做到从容对待人生与关注热爱工作,并非容易之事,要不断加强修养,还要长期坚持学习。只有个人精神境界与能力提高了,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一个有修养、有专长的人,一般是不会没有适当的工作的。

第二篇:企业内刊编辑的素质

先要说的是,这个题目给人感觉很理论化,但这篇文章不是学者型的研究性论述,这也不是一些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文字,它们仅仅是一些个人看法或体会,是一个在社会行走不多的人,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及尚浅的内刊编辑经验过程中获得的零碎想法。企业内刊在我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相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来说,它确实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很年轻,企业内刊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而不断成长起来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中国的企业也正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开放的步伐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中国企业经历了“中国制造”的机械加工期,现正向新型的“中国创造”型企业进军,而品牌的建立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主要障碍。为了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成就百年企业,企业家们开始注重自有品牌的建立。怎样让品牌走向世界,经久不衰?文化!唯有将品牌注入有内涵的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中外那些传颂至今的经典名作一样。怎样将一个企业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世人皆知呢?唯有创办企业内刊,将这些抽象的文化述诸于文字,使无形的变为有条理的系统的东西,才可能使之永恒。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灵魂,企业内刊则是企业文化的承载体,它不仅可以传播企业信息,促进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公司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股东、企业与社会各界公众的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品位和品牌,也是极为有利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此,许多企业开始兴办内刊,并用运作报刊的方式来运作企业内刊,用衡量报刊编辑的标准来衡量企业内刊人,我觉得,有些失之偏颇。

无论是大众媒体编辑还是企业内刊编辑,都可谓媒体人,都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信仰不同职业收入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只是面临的读者群范围大小不一样,但他们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就企业内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认为,企业内刊编辑一定要有素养。有素养的人才能营建富于价值关注、含有价值含量的人类文化的生存空间,那既是一个现实的物化空间,也是一个有所寄望的精神空间。作为报刊编辑,本身应是高素养的一员,更应该拥有深厚的素养,在工作中善于从更大的企业文化视野对现实加以整体地把握,从更人本化的视角对待内刊版面和稿件。这包括理论素养、道德修养、身体素质。

理论素养,主要体现在企业内刊编辑在工作中通过编辑实践,把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企业员工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编辑人员应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国家有关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增强政治敏感性,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

对于理论素养这点,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空,感到可笑,其实无论是大众媒体记者编辑还是企业内刊的编辑都要具备,只有理论充足了,才可能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才可能在日常采编中不会出现常识性的政治错误。个人认为,我们平时看新闻,也可以说是理论素养的一种积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政策法规理论会不断修正完善。

编辑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要做一名称职的编辑,必须具有“为人作嫁衣”、甘愿奉献的精神与思想境界。这既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编辑工作本身的特殊需要。作为一名内刊编辑就应在思想上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和社会价值。这在现代人看来,可能觉得 “帽子”太大了,其实,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种敬业态度、职业风采和人格魅力。

身体素质要棒,对于一名内刊编辑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编辑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很强,常常需要出差,突击稿子,为企业经济发展造势,就要赶时间,甚至熬夜。因此没有良好的体质是无法胜任工作的。

第二,我认为,企业内刊编辑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做T字型人才。这点和大众媒体编辑的要求是相似的,不同的是,内刊编辑要掌握尽可能多的企业知识。对于当代文化思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被冠以“信息时代”、“传媒时代”、“电子时代”、“消费时代”的文化重构所带来的一大后果是各学科的“边界模糊”,各种知识在越来越专业化的同时又呈现出互相混融的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内刊编辑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确立新的认知范式。因此,内刊编辑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努力做到博览群书。

这里,知识主要包括编辑知识、行业知识、更新知识,当个杂家。

编辑的基本知识,就像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一样,是一名企业内刊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要领。企业内刊如何发挥好它的功能,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它的整体编辑水平。一方面,编辑水平高,报纸的水平就高,编辑水平低,报纸的水平就低;另一方面,根据“水桶理论”,一张报纸的整体水平不是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板。企业内刊编辑工作亦如此。

作为一名企业内刊编辑,当然要了解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各种新知识,这会有助于编辑在判断新闻价值时取得主动。很难想象,如果编辑对

稿件所涉及的知识背景不甚了解而能够把握住稿件的新闻点。如装饰这一行业,只有了解这一行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装修风格潮流,编辑才可能抓住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组织有特色的稿件。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知识量激增,各门学科不仅专门化程度日益精微,而且相互交叉和渗透,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编辑具有广博、精深、常新、多层的知识储备。企业内刊编辑工作对象的常新性和多样性,要求编辑必须善于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内刊编辑应善于接受新事物,并具备相当的职业敏感性。

第三,我认为,企业内刊编辑一定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编辑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现今,企业内刊编辑大多是采编一体,既是记者也是编辑。面临企业内部的新闻,企业内刊编辑要像记者一样具备“倚马可待”的本领,采写时要迅速,编辑时要改得快,编得快。快,要“快工出精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舆论导向能力,或者说是统筹把关能力。

企业内刊是企业的喉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激励职工同心同德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基本使命与党报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企业内刊还担负着宣传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形势等职能。这就要求企业内刊编辑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的同时,还要熟悉企业内部情况、行业发展状况,在稿件编辑工作中起到“第一把关人”的作用。在导向问题上编辑都应该做到“守土有责”,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记得,在广州数控设备公司工作时,当时公司在住房公积金、劳保、全员竞聘以及人才库的建立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怎样做好这些改革措施的宣传工作,我们当时吃透企业决策的精神和内涵,才真正把握住企业的舆论导向,做好“第一把关人”。

再次,栏目(或活动)策划能力。栏目是版面的灵魂。各个版面上不同定位、不同特色、满足不同读者(领导、员工、客户等)需求的栏目,犹如报纸的一个个支点,形成了刊物的特色和个性。因此,编辑根据栏目的设置要求,在认真筛选与栏目相对应的好稿优稿外,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企业新近动态,进行栏目创新,同时也可以通过策划栏目,在企业内部掀起大型活动,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最后,创新能力。这是任何行业任何职业都不可缺少的,只有自觉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造新业绩。创新,就是要坚持主题,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内容。企业内刊编辑要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巩固的基础上

提高,在深入创新中发展,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工作,努力使宣传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当然,企业内刊编辑除了以上应具备的素质外,还有很多,比如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出色的执行能力,优异的团队精神;要细心,避免各种谬误与读者见面;还要务实,能认真听取读者意见,虚心接受善意的批评,及时加以改进,不浮躁,不意气用事等等。

个人与以上应具备的素质可能还有一定距离,但我想,只要多学习、多借鉴、做有心人,自身的相关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会不断完善提高。

第三篇:内刊编辑岗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业绩

(一)顺应企业文化建设,创办《XX集团报》

2010年,顺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根据公司领导要求,集团公司办公室品牌文化室创办《XX集团报》,半月刊,每期 8个版,分别开设集团要闻版、企业版、文艺副刊版、文化生活版、书画摄影版。集团报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由何春梅主任担任主编、杨多旺副主任任副主编,并明确了何**、莫**、莫**、梁**、侯**、谢*、林**责任编辑。编辑部重新调整以来,充分发挥所在业务部门的力量,不断加强与各部门信息员、各企业记者站的沟通、组稿、约稿,开设投稿通道,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保证了稿源,各企业职工积极投稿,对办报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上半年,累计收到期刊、报刊投稿近300篇。

(二)改版《XX集团》内刊,首获全国企业报刊优秀奖

经公司领导同意,集团内刊编辑部对《XX集团》进行新的调整:由双月刊改为季刊;编辑人员进行新老更替,从各业务部门调整增补6名编辑,内刊栏目重新调整为决策参考、经营管理、改革创新、企业党建、专题探讨、与法同行、企业文化、随笔杂谈等8个常规栏目;定期召开编委会,确定栏目内容和主题。改版后的栏目进一步增强了可读性,加强编辑人员的组稿和栏目策划能力,从而改变过去来稿编辑的缺陷,即引导了职工投稿的方向,也保证了稿源。此外,中企联举办“中联重科杯2009-2010年度全国企业报刊优秀奖”评选活动,《XX集团》首次参选就入围并获奖,这也是内刊自2001年创办以来首次在全国性的比赛的获奖。

(三)补充完善公司网栏目内容,把好网站信息提交审核关

根据集团公司情况的变化,内刊岗对集团外网和局域网的栏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重新修改和补充了外网公司简介、机构设置、大事回顾、高层传真产业介绍、投资企业简介和集团内刊等内容,提交2009年集团笔会作品和摄影展作品至网上,根据各种学习安排开设学习集团“两会”、学习集团一季度经济分析会等机动专栏,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对信息员提交到网站的各类信息把好审核关,做好信息编辑工作,从新闻角度编辑信息,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质量。

(四)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定期通报信息发布情况

根据信息工作的有关规定,内刊岗每季度对集团内刊、集团报、公司局域网、公司外网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统计,并面向集团系统通报信息发布情况。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发布信息近1700条,有效提高部门和企业投稿的积极性。

(五)改进分送工作方式,保证报刊分送快速到位

原集团内刊每期发行900本,分送范围为集团公司各部门、参控股企业、自治区四大班子、自治区各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媒体单位、兄弟投资公司、中国投资协会和国投委会员单位等,分送量大,并且仅有2名分送人员。在创办了集团报后,分送量一下子增加2倍,为此,我们重新对分送工作进行了的调整:内刊每期分送500份,每季度分送一次;报纸每期分送3000份,每个月分送两次,为了保证报纸和杂志能够按时分送到位,加上有的企业报纸分送量大,我们采取物流配送的方式,报纸印刷出厂后包装好送往物流公司配送,一方面克服集团分送人手少,减轻分送压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分送能够快速准确及时送到各企业职工的手中。此外,由于分送名单中的一些人员和地址经常变动调整,我们及时联系有关单位,明确并修改分送名单,仅上半年,我们就修改名单4次,分送内刊1000份,报纸2.1万份,所有期刊均按时按量分送到位,没有错漏,较好完成了分送工作。

(六)组织职工参加摄影比赛,做好作品冲晒、提交工作

**国际商会举办第二届摄影比赛,内刊岗根据要求发动和组织职工参赛,做好作品收集、冲晒、作者情况表填写和提交工作,累计收集作品60幅。

(七)重要会议活动报道、拍照工作

为公司重要活动和会议做好新闻报道、摄影工作,整理收集图片资料归档,为集团内刊、报纸提供素材。

二、不足

由于办报办刊从组稿、排版、设计、校对、印刷到分送,工作量大,目前内刊编辑部仅一名全职编辑,其他编辑均为其他部门兼职,人手不足,编辑、组稿和策划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加上与记者站缺乏沟通,写作力量没有充分挖掘,使报纸和内刊仍缺乏可读性和深度报道文章;办报经验不足,仍在摸索中前行。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第

三、四期内刊和每月的集团报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和分送工作。

(二)做好集团内外网改版工作。

(三)召开2010年度集团信息工作会议。

(四)筹备举办2010年集团职工国庆摄影书画大赛。

(五)做好信息审核、统计、发布工作。

(六)做好重要会议、活动的新闻摄影和报道工作。

(七)做好2009年集团重要新闻照片整理归档工作。

第四篇:内刊编辑心得

编辑第七期《徐福记人》报心得体会

第七期《徐福记人》报(内刊)即将与读者见面了,利用这个空闲,总结一下编辑本刊的心得体会。

先来谈谈我选稿的指导思想——

一、为企业服务

内刊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广渠道,所以要求内刊上的文章必须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徐福记倡导的是快乐文化——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人生。徐福记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勤恳务实,超越自我。当然还有徐福记所提倡的精神和意识等。所以要求来稿首先应当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而对于那些消极、悲观、忧郁的稿件,即使再好的文笔也只好忍痛割爱了。因为我相信人的情绪是容易相互感染的。

二、贴近读者

1、文章要“简浅显”

启功说:“行文简浅显”。我认同这个道理。简,即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寒伧,该用笔处用墨如泼,不该用笔时要惜墨如金,写文章要主次分明,不可平均用力,拖泥带水,像王二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浅显,不同于浅薄,是为了易懂,写文章是为了给读者看的,若是故弄玄虚,把文章搞得晦涩难懂,那就弄巧成拙了,何必呢?很欣赏电视里那些大家们的风范,他们总能把自己学术领域的思想很轻松的、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

2、文章要“自然、清新、朴素、充实”

有人说过:“文如其人”。所以我选来稿就像在选朋友,对于那些自然、清新、朴素、充实的文章,总是特别的关照,谴词造句方面欠缺一点也无妨。对于那些做作、晦涩、浮华、空洞的文章,我一般最多是看一遍的,这大抵与我个人交友的喜好是相通的,对于那些油腔滑调,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我是谢绝交往的。

再来谈谈我组版的情况——

目前公司内刊是正度对开,分四个版面。第一版面:企业动态;第二版面:管理方阵;第三版面:学习与生活;第四版面:文艺副刊。

第一版面:企业动态。

报头、报眼部分较上期基本没有变化。

由于本期是新年后的首期出刊,时逢公司年仗、春酒会刚刚过去,所以第一版面我做了如下版块布局:总裁新年致辞,春酒会简讯,年仗特别报道,其它新闻(如:公司客服热线开通、举行演讲比赛、召开一线大学生座谈会、来宾参观等),一句话新闻,新闻链接。

在第一版面的图文处理上,我做了以下设计:对于春酒会的报道,我采取了图多字少的方式(因为我认为再精彩的文字都取代不了图片的效果)。鉴于还有其它新闻的图片,为了避免图片排版显得杂乱无章,我有意将第一版面所有的图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春酒会的图片,另一部分是其它新闻的图片,两部分图片分别呈对联式竖排在本版面的两侧(图片统一用橘红色底纹烘托出新春气氛),版面中间是文字部分。

第二版面:管理方阵。

第二版面我做了如下版块布局: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对车间创新事迹的专访,本期食品推荐,公司领导管理经验心得交流,ERP知识介绍,销售精英经验交流。

上文已经说过,内刊是推广企业文化的(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五个层面),在第二版面可谓较立体的都有涉及了。呵呵——

关于公司薪酬体系的改革的文章,是我提前向有关人士约稿的,内容系统全面,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够“简浅显”,专业化术语偏多,不易理解。不过考虑其重要程度,还是放在了本版面的头条了。

对于车间创新事迹的采访,我采用现场复现的方式排版,让读者有种旁观者的亲切之感。光说要创新啊创新,至于怎样才能创新——相信鲜活的事例比空洞的说教要好一百倍!

至于本期食品推荐,我想还是要有的,不然,你的报纸一不小心传到外人手里了,看了半天还闹不明白徐福记到底是生产什么的呢——

对于ERP知识介绍,是网摘文章,因为最近公司一直在搞ERP知识的培训,本网文不是纯理论的知识介绍,而是通过一个家庭的客人宴请经过做比如,着实是浅显易懂,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版面:学习与生活。

第三版面我做了如下版块布局:员工心语、员工心声回音壁、生活园地、聚焦广场。

对于投稿比较积极的员工,虽然文笔欠佳,但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有选择的摘抄或凝缩其精华,作为员工心语。一可鼓励作者投稿,二可飨之读者。员工心声回音壁是联系员工与公司的桥梁和纽带,在此不必赘述。生活园地采取文字与图片并驾齐驱,展示员工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本期的聚焦广场可费了我一番心思。效果应该不错。在刚刚过去的公司年仗期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里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我精心挑选出了几篇来稿,从不同方面体现公司的企业文化,每一篇文章我读了数遍,每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知道自己太感性,就拿给其他几个同事看,他们也和我有相似的感受。于是我专门为这个栏目设立了标题——感动徐福记。为了渲染这种效果,我便用毛笔书写“感动徐福记”几个大字,然后输入电脑,再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嘿——还真不错!比纯粹的电脑输入几个字要好多了,赋予了人性化的东西。另外,我将“感动徐福记”的竖条幅下面再配上一个圆形的图案(公司里一员工在聚精会神拍DV时的场景),犹如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旁注是:朴素的人,朴素的事,朴素的语言,犹如公司发展之路上一串串动人的音符,拨动着每位徐福记人的心弦……

第四版面:文艺副刊。

第四版面我做了如下版块布局:心情驿站、人生感悟、心灵时空、书画园地、小说连载。把握住三个字:色、香、味。

最后来谈谈我排版的思想——

1、 注意标题之美。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每篇入选的文章,我都要进行认真的斟酌,看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标题。例如:第一版面将《记2007年徐福记春酒会》改为《畅饮丙戌丰收酒 喜迎丁亥腾飞年——记2007年徐福记春茗酒会》;第二版面将《本期食品推荐》改为《本期食品大PK》;第三版面将《三个人两碗面》改为《最美的晚餐》等。

2、 注意图文搭配之美。

在此只想说:和谐相处、相得益彰、过犹不及。

3、 注意平衡之美,避免头重脚轻。

以上是我编辑本期内刊的心得体会,由于时间所限,难免有失偏颇。至于第七期《徐福记人》报效果到底如何,只有等出刊以后。

新春献词: 蛇舞蜡象今去也 快马加鞭莫停留

本刊主编 羁旅

过完元旦,转眼又到了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春节。在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临之际,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要对过去进行一番回顾,对新的一年做一番展望。

2001年公司坚持早安排、早部署,从市场竞争和企业经济效益出发,加大了对全市企业的专网改造、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新建小区及富裕农村等电信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灵活的营销措施,组织了各种业务促销和劳动竞赛活动,努力克服资费调整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企业规模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业务收入和重点业务同步快速增长,全面完成了全年经营计划指标。截至去年12月20日,公司共完成业务收入XX亿元,占年计划的XX%,较上年同期增长XX%。各项重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各项重点业务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其中电话放号净增XX万户,占年计划的XX%。

在去年电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中国电信将再次拆分的炒作热潮中,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更为可贵的是,尽管企业外部的重大影响因素较多,但企业内部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停,按照既定的部署,一步步向前进。这个成绩怎么说都不过分!!这首先得感谢我们广大职工对公司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受X总委托,代表公司党委、行政向大家道声“大家辛苦了”,也向关心企业发展的离退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XX电信人》第二期,从这期开始,我们将陆续连载《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请大家认真读一下,好好想一下。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因变制宜,没有永远吃不完的“奶酪”,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市场。我们要学“嗅嗅”、“匆匆”和“唧唧”,而不要学“哼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以前我们一说到“竞争来了”,就仿佛大祸临头似的,但市场竞争真的那么可怕吗?我看不见得,竞争也可能把市场做大,造一个更大的奶酪站——谁都有得吃!比如移动、联通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是我们的大客户,这就是竞合(既竞争又合作)。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前不久,我们与铁通打了第一场阵地战,铁通固然发展了用户,而我们更是放号两万余。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墨守成规,可怕的是不能因变制宜!!

蛇舞蜡象今去也,快马加鞭莫停留。我敢断定:XX电信今年更辉煌!!!

最后祝大家过一个美好、祥和的春节!马年大吉!!

企业内刊发刊词,以资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笔者按:本文是2002年笔者初办内刊时前两期的主编寄语,现发于此,供家人参考,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XX电信人》发刊词暨元旦祝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刊主编 羁旅

2001年,21世纪第一年的成功与胜利,属于中国!

在这一年,7月13日,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绝对的优势一扫8年前惜败的阴霾;10月7日,中国足球一举冲出亚洲,迟到的胜利令含蓄的中国人民彻夜狂欢;11月10日,更是个难忘的喜庆日子,中国历经15年的艰辛曲折,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开始融入全球经济文化的大家庭!

然而对中国电信来说,今年又是在痛苦中等待的一年。从今年三月份传出拆分中国电信的消息以来,关于中国电信的拆分方案在各种新闻媒体满天飞。可喜的是尽管外部的重大影响因素较多,但企业内部是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停,按照既定的部署,一步步前进。纵观中国电信在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的东西不少。现在拆分方案终于出台,半年多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随之安了下来,虽然此方案各方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中国电信人可以安心去发展,去规划企业的前景了。问题是,松了一口气的中国电信人,明年劲该往何处使?哪里是市场的新增长点?数据业务怎样?IT业的寒潮似乎还没有退去的迹象,今年宽带接入的泡沫已经让许多参与其中的企业进退两难;移动通信业务又如何?这要看中央政府的决策。依笔者看来,在进行重组改革之时,或改革之后,中国电信可以使劲的地方可能还是企业内部,夯实基础,如加快网络向信息网演进,如企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既做大企业,还要做强企业,才能有实力去迎接更大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XX电信人》应运而生了。本刊将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员工的精神需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意义的精神食粮。《XX电信人》是领导的决策参考资料,是员工的精神家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舆论阵地。本刊的主要栏目有领导言论、管理论坛、企业动态、营销新招、讨论交流、业务学习、它山之石、员工家园、教育培训、曝光台、用户之声等。 《XX电信人》就象一个刚呱呱落地的婴儿,需要大家的关心,呵护,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为办好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XX电信明天更辉煌!!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元旦愉快、新年新气象!

第五篇:内刊编辑部组织构架

内刊编辑如何组稿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一道特别的风景线。照常理,她应是美丽多姿、丰采无限。但在现在生活中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刊遭遇稿源不足而濒临“难产”的境地。正因如此,敝人想将自己多年从事内刊经营的心得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制订组织架构

没有组织架构的团队其实是一盘散沙,而没有组织架构的编辑部也是如此。根据组织行为学及实践操作的需要,建议企业内刊明确列出编委会的组织架构,并让组织成员肩负各自的职责,为企业内刊的定期出版、积极组稿献计献策。a.顾问:为取得公司经营层的支持,必须让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领导成为企业内刊的顾问,让他们明白公司有这么一份传播企业文化的报刊及报刊存在的价值;同时让其他相关部门明白,企业内刊是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与认可,为后期的组稿、发行铺垫道路;

b.主编:由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单位经理担任,负责企业内刊的策划、出版、发行总体规划工作;

c.副主编:挑选对企业内刊极具工作经验的主管或副经理、经理级别的人担任,协助主编策划、选题、审稿及出版、发行工作;

d.编辑:基于企业内刊的版面特点与出版周期,应设专职编辑或文化专员具体负责企业内刊的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工作。当然,如果报纸为双月刊或不定出版,可不必设专职编辑,以免浪费人力资源;

e.另为减轻专职编辑的工作量并保证稿件风格的多样性,建议设兼职编辑,由各部门文学爱好者担任(最好是具有相当文字功底的人担任),一般五至八人,每人负责一个版面或数个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由专职编辑直接统筹管理。

二)组建通讯员队伍

企业报刊要持续运行,必须有稳定的通讯员队伍。故需要在酒店内部各部门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写作功底、热爱文学、乐于进取的员工担任通讯员,一方面及时提供本部门的新闻事件,另一方面也可帮助组织稿源。

通讯员数量一般按3%左右匹配,以公开选拔或内部推荐的方式产生,最好保证每个部门有通讯员存在,日常工作由本部门管理,新闻通讯工作替属编辑部

管理。

三)有吸引力的稿酬

据了解,国内众多企业内刊稿源不足的致命因素与稿酬偏低相关。有患于此,建议秉承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创作热情的精神,制订具有吸引力的稿酬制度。

目前比较通用的稿酬标准如下:

新闻、通讯、散文及其他非诗歌类文字作品,以千字百元为计算标准;诗歌类稿件,一般以行计算稿酬,通常每行一元,但最高每首诗,企业内刊给付标准不高于50元,同时也不低于20元;

书法、绘画、摄影、雕刻类艺术品,一般以每幅20-50元计算稿酬。

如果照以上标准支付稿酬,《帝豪风》每期的稿酬费用在1200-1500元左右。相对个人而言,在文学艺术界,已算较高标准,而相对公司日常支出来说,只是一个极少的概数。花千余元激发员工的创作热情、为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添砖加瓦,应该说“值”!

四)与绩效考核挂钩

企业文化的塑造有赖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而要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传媒载体的企业内刊与全体员工的支持休戚相关。

建议在广泛推行绩效考核的今天,也可将投稿数量与用稿数量列入绩效考核的范畴。

以绩效考核100分为例,如果每月向编辑投稿一篇以上,给予1或2分奖励;如果用稿一篇,给予3分至4分奖励。投稿、用稿与绩效挂钩,势必会让员工产生写稿的积极性。一为完成工作任务,另有丰厚稿酬获取,何乐不为?!

五)多渠道广泛征稿信息

酒香也怕巷子深!

因此,单有好的方案、制度而不为员工或世人知道,是种悲痛!基于企业内刊的特殊性,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征稿:

a.由编辑部发文至各单位,要求按照报纸版面或栏目要求,提供一定数量的稿件;

b.在公布栏张贴征稿通知,向全体员工广泛征稿;

c.在公司网站发布征稿消息,向全体员工及各界客人约稿;

d.在报纸辟出版面刊登征稿消息,告知征稿的范围、要求及稿酬标准,并提供有效电子邮箱,方便内部员工及客人投稿;

f.另可加入企业管理与内刊编辑方面的QQ群,发布征稿消息;g.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可以使用。

六)加强培训,激发热情

有作家曾言:人人都有文学情结,只是基于某些因素而失去了成为作家的机会。

由此可见,人都是有文学的潜能可以挖掘的。而要挖掘人的文学潜能,除前面讲到的稿酬、制度外,还需要加强培训。组织资深的编辑、记者、作家前来公司培训,让员工在培训中找到文学的快乐,让文学成为员工实现梦想的动力,自然会使员工拿起笔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不如作家行云流水,不如记者气势磅薄,但营造了员工想写、爱写的文化氛围,何愁上千员工中找不到可以用于刊登的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