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全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全文)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GHKT201306 主持人:徐 萍

主持人单位:汉滨区大竹园初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13年09月-2013年11月):

1.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 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②语文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③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特点。

④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认真研读课例,整理得出相关课例中关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及有关评价。

第二、深入课堂,揣摩一线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的成功之处与不尽合理的细节,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课堂实践,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进行同一篇目的课堂教学,总结成败得失。

第四、实施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教学导入设计实施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践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第五、重新深入课堂,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体验反思其成败得失。

第六、以课后反思的形式随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教育文献资料,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研究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性。

第二、阅读相关书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

三、把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

第四、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世界中的语文因素,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历史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第五、创设合理问题情境,采用恰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4年01月) 1. 根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出不同要求、不同类型的课题导入。

2.及时进行“同课异构”的导入设计,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中。

3. 对实际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做出反馈总结。

4. 及时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5. 及时补充纠正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02月--2014年03月) 1.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研究过程做归纳总结。

2. 整理研究资料,系统归纳。 (1)2013年06月--2013年12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以论文、教学案例、教

学随笔、课堂设计等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14年03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上的升华提炼而成的。是形象化的优美语言。教师运用这种情感化的语言去讲课,能够极大的唤醒学生的感情。采用以下的方法。

运用教具导入法、描摹景物导入法 、提问问题导入法 、介绍作者导入法 、新旧联系导入法 、剖析标题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 、故事诱导导入法 、激情感染导入法 。

五、 小组成员及分工

徐萍: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袁宝玉: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李应斗:负责 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蒋玉洁:负责运用教具导入法、 描摹景物导入法、 提问问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张美玲:负责介绍作者导入法、 新旧联系导入法、 剖析标题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郁会涛:负责联系实际导入法、 故事诱导导入法、 激情感染导入法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的研究,设计特色导入方案,开展课堂实验,进行个案分析,撰写论文、随笔等。

唐弟敏: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导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日期:2009-

1来源: 作者:转

1-13]

一、课题提出

1、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3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学会探究性地阅读与学习。

2、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字体:大 中 小]

3、课堂教学现状的呼唤。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语文学科在各科评价中地位普遍偏低,人气不足。师生往往仍沉溺于应试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惯于在应试的圈子里打转,而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分——毕竟语文优劣之间在分数上差距并不太大,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精神,总是在两难之中无所适从,处境尴尬,迷失为学生并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耗费精力的“第三世界”,甚至被认为是学与不学、学多学少无关紧要的学科,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作用失却了。

4.近年来,上海、南京等省市开展了“研究型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其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生长点。“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是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趋势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整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较大价值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语文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具体目标:

(1)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信心。事实上,每个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学生对学语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2)培养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从而对疑难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和建设性的建议,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能突破思维的模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求异创新,培养思维的创造性。(3)寻找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主动探究,转换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引导”,“教”为“学”铺路、架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4)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三.理论依据

需要动机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认为,人具有不断发展和生长的内在本性,人的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力。学习要有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它是学习的最初动因,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主体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驱力。兴趣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具有较强的兴奋力,会迫使主体主动寻求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内部发展需求是教学互动场构建的内在机制,尊重学生的内部发展需求是主体参与教学、促发教学互动的前提,学生的发展需要是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根据归属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两个维度,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现实的教学需要,以确保学生有相对较高的参与教学主体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教学需要层次,以确保学生绝对较高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合理的学习需要是动态的,教师在满足学生现有的合理需要的同时,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追求动态平衡,帮助学生不断拥有较高的学习需要的自觉性。学生有了自觉的高层次需要,其主体参与教学的境界就会更高一些,动机就会更纯一些,兴趣就会更足一些,同时就会表现出更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便是要自主探究,以求得主动发展。布鲁纳也这样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自主探究学习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主动探索精神和主动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容量的知识,还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指导,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充分研究,通过和同学的探讨,完成学习任务,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在自己的身心结构中逐步接受过来,转化积沉下来,完成内化的过程,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展。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质量大大提高,也有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角度看,在“感性和感情的因素、文化观点、道德情节、环境意识、艺术感觉”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更多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才能实现。

从学习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上看,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必然会有新旧知识的交汇,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消除差距的矛盾转化过程中,认识得到发展。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思维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自主探究不断激活思维,促进旧的经验和新的知识之间的融合,促进了认识的递进。在学习中总会有思考,有疑问,学习就是逐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借鉴意义。这是一种自然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受,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环节,紧密联系。在语文学科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同样存在着这两个环节。教学中教师把以课文为范例的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支配,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内容;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表达交流、补充各自的看法,使得个别的认识向一般意义的认识升华。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并激励、引导儿童独立思考,自行探索,发表创见,培养创新能力。

孔子学思结合的教学法的启示。孔子认为,仅仅“多学而识”,或单从经验或书本上获得知识,而不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结果会一无所获。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有收获,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探究正是很好地把学和思结合了起来,因而能收到效果。而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见解则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和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引导提供了指导。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学生)个性为归依,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学习,没有过程的结论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论;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但是,也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加而逐步加深。

4、合作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文本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不但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而且还发生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探究性阅读就必然会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产生渴求与同伴协作探究新知的心理欲望,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

5、倾听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冲突,因为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探究资源。事实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与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探究的终极目标奋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展开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目标。

(二)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实施的程序为:质疑——选题——探究——解疑——检测。

(三)培养良好的主动探究学习底的阅读品质:

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

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选编》、《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

六、课题研究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方法,确定实验班级,在教学实验中不断地总结分析,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本课题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2007年11月----2008年1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展学情调查,完成课题申报,拟定实验方案。

(二)2008年2月—2009年1月,确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主动探究学习研究”的基本框架,并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得出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三)2009年2月—2009年9月,修正完善已有的研究模式,做第二次调查分析,开设研究课,进一步研究实验对策,进行实验比较。

(四)2009年10---12月,总结研究成果,汇报公开课,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师资条件 姓名 学历 职称 王丽军 本科 中教一级 于世源 本科 中教一级 刘振莲 本科 中教一级 张世霞 本科 中教一级 刘士夫 本科 中教一级 2.实验分工

(1)课题负责人: 王丽军 (2)理论指导: 于世源 (3)实验教师: 刘振莲 张世霞刘士夫

九、资料准备

(1)图书馆查阅,个人购买 (2)上网查找参考

十、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

一、经费预算(略) 参考文献: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北师大出版社

李翠萍:《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究性阅读模式》 《教师报》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课 题 方 案

内容提要

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基本方式的课程。它联系学校、家庭、社会而开展活动,关注科学生活和文化生活,可以有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体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的理念。 关键词

语文

综合性活动

意识

能力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少数能升入上级学校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不顾农村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的需要。致使不少学生在校学习3年,上了700多学时的语文课,到毕业时竟连一篇浅显的文章也读不懂,连一篇简单的实用文,甚至连一封信也写不好。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课学不学作用不大。调查表明,这种状况不但存在,而且比较普遍。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者面前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其原因是:

1、 多数农村中学生喜欢语文,努力学习,但是无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计划,跟随老师“正步走”,学习方法不多,不系统,只有少部分学生有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2、农村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数以接受式为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为鲜见。老师喜欢滔滔不绝地灌输,学生爱好默默无语的聆听。

3、多数学生把语文课文读得很熟,以为将练习册完成了,课文也就学完了。没有意识也没有条件扩展链接相关材料。

4、农村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无课外阅读计划,喜欢看什么就看看,对学习不一定要有什么帮助,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听、说、读、写单项活动的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一些教师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部异化为写作课,变成给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训练。如将《这就是我》演变成纯粹的口语训练,将《我爱我家》演化成命题作文训练。

一些教师囿于过去课程观念,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抱怨新教材脱离农村学生实际,感到无所适从。还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根据调查,超过50%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从没有认真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其实就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解释。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空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欲望。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正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果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模式,为在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推广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的范例。将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的智慧,尊重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 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 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课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 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把个体的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 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 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理念的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 育理念。美国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个国家的课程结构来看,综合课程或实践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 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 人的本性。

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的现代人,教育才完成了它的任务和使命。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世纪。今日一份美国《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的总和。人类的科技创新和发明的速度越来越快,16世纪有26项重大发明,20世纪仅上半叶就有961项!因此,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人的通行证。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具体的还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外出活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学作品选读,主要用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主要用在平时的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方面。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已有研究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将课题研究的目标这样定位: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0

9、1—200

9、2)。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2、课题研究阶段(200

9、3---200

9、11)制定并落实课题研究的具体计划,总结有关课题实验的意见。通报课题研究情况,提出课题研究要求。

举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并进行分析,同时对参与上课的学生进行诊断性检测。举行部分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

拿出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为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学生语文综合性时代青年》郜艳编辑:cngaoyan@263.net

《风流一代》郑儒凤编辑:zhengzheng911@163.net 《深圳青年.国际》慧慧编辑:hhwwjb@163.net 《女友》莎梨编辑:wsl_23@163.com 《爱人》贾琼编辑:xajiaqiong@263.net 《爱人》艾葭编辑:ijia7757@21cn.com 《爱人》如风编辑:rufeng923@163.com 《楚风.新故事》罗尔编辑:luoer@963.net 《辽宁青年》宋凌燕编辑:slymao@sina.com 《青年心理》李明宇编辑:limingyu5858@sina.com

《中国大学生》李东辉编辑:sunboy2277@sina.com lidonghui123@yahoo.com.cn 《女报.记实》肖海生编辑:xiaohscn@yahoo.com.cn 《女报.时尚》王相明编辑:danceswithwolf@163.net

《莫愁》陆艾涢编辑:luaiyun920@sohu.com xiongwinnie@21cn.com 025—3722296 13505159776学习选。

第三篇: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有序教学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当前很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世界各国都设有以本国母语进行作文教学的课程,各国作文教学几乎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师生投入的多,收效不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日本的写作要求明确提出:“使学生掌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场合,正确、美观、迅速书写的能力,同时培养使书写直接有益于生活的态度。”英国也是如此。这都表明探索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已成为世界性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们今天也正遭遇所谓作文教学低效的困惑与尴尬。对此,我一直在想,我们既然是高中语文教师,就理当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就是要做好“教”的工作,尽管有时广种薄收,吃力不讨好。但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我们都是苦命人。”法国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有问题,必须研究,只有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着重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旨在钻研探究高考作文教学 的本质、规律和质效。

二、课题的基本内容

高考《考试说明》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作文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四项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本课题以此为目标,基本内容如下。

构建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有序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写作内容的安排与落实、写作技巧的训练安排与研究、思维训练的培育与提高策略研究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研究重点

1、构建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有序训练体系。本课题将拟以下为目标进行包括写作内容的安排与落实、写作技巧的训练安排与研究、思维训练的培育与提高策略的研究。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

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2、构建高考语文作文发展等级写作技巧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审题方法、拟题方法、构思方法、开头方法、结尾方法、修改方法,写的深刻的技巧、写的丰富的技巧、写的有文采的技巧、写的有创新的技巧、写景议论抒情的方法与技巧等。

(二) 研究难点

1、.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高考作文能较集中地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成了左右这两种能力表达的重要因素。要培养较高的思辩能力和理论概括能力,使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满足于讲一些明摆着的道理,发现一点其他考生所没有发现的东西是本课题难点之一。

2、.教会学生对材料积累分析归类整理 。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清晰的意义,是丰富;材料单一,但能挖掘出深刻意义的材料,也是丰富。相反,堆积大量的材料,但没有清晰深刻的意义,只能叫杂乱;材料本身有深刻的意义,但没挖掘出来,也不能叫丰富,更谈不上深刻。教会学生对材料积累分析归类整理是本课题的又一难点。

3、教会学生展露写作个性。 要教会学生敢于突破一些“框框”、“套路”,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是又一难点。考场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分。如何要考生自己在短时间内选择最擅长的文体,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展露自己的个性特征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之重。

(三) 主要创新点

1、对高考语文作文发展教学进行有序训练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写作教学尽管定“序”难觅,但无“序”必乱,基本的规律和序列还是可以找寻的。 科学而有序的作文教学才会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本课题拟构建阅读积累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生活素材积累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按文体有序训练、逐步推进,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掌握方法、提高技巧、循序提高的训练体系。

2、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

强调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已严峻的摆在作文教学面前,以前那种只抓结构、语言等单一的做法,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试作文能力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训练学生思维

的敏捷、严密、连贯、批判等方面下功夫。要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连贯性、批判性。

3、对作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考语文发展等级有序教学以课堂训练为平台,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时空界限,从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培育思维、掌握方法技巧到写作审题、写作构思、写作讨论、写作评议、写作修改、写作反馈全过程,形成完善、科学、有序的教学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个性表达,使写作教学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

四、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课题组决定以本校高

一、高二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我校有较为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拟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精心配备专业人员,要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其中:

于荣平: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县学科带头人。从事多年的基础教育,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邹荣华:中学一级教师,市骨干教师,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曾荣获多种奖项。

六 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 撰写开题报告

2 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 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

5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七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

1 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 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 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4 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5 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整研究方案。

6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布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八 本课题研究的阶段

(一)研究周期

二年,即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1年12月,撰写开题报告。

2012年2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2012年2月—2012年3月,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2012年3月调查问卷分析,形成课题调查报告。

2012年4月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2012年4月—2013年9月,对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进行作文分层实验。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2年2月,制定实验调查问卷。

2012年4月,实验调查问卷分析。

2012年4月—2013年9月,撰写“研究报告”。

2013年12月结题。

九 本课题组成员

组长:邹荣华

成员:于荣平、戈玉荣、韩荣霞、刘丽红、杜萍萍、王艳君

最后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位专家指导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语文课题《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研究》,经专家评审,同意确立为上杭县第六批基础教育课题研究项目。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代表课题研究组作开题报告。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年来,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及写作课的专家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后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二者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阅读促进习作,习作又促使阅读的深入。阅读与习作的有效整合,加强了学生精神交往和生命对话。

杜甫的诗中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亦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对吟”。可见,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文章自然就左右逢源,文采横溢。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教师而言更是:“高投入,低成效。”本课题注重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与习作的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从而论证阅读与习作同步进行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及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

(1)通过“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实验研究,把教材中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转化为与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小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1 (2)通过“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实验研究,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实验研究,构建“小学生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学习活动模式,力求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初期,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阅读和习作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学科的理论学习,不断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3)行动研究法:利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时间、反思、改进中探索适合我校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研究、调查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四、如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精心制定计划。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制定研究计划。

(2)予以时间保障。向学生推荐适合年龄阶段的读书目录,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奇事、异闻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或借鉴。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做好摘录的同时,还要 2 培养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每读完一本书或精彩段落,可写下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或书评,或心得,或随感等。

(3)营造书香氛围。充分利用班级图书柜、书香专栏,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节等形式,营造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把学生作秀习作在书香专栏中展示,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或竞赛,给校内红领巾广播站、《芦花报》以及校外报刊、杂志投稿等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4)加强教师培训。为提高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勤做读书笔记,通过读书沙龙,课题组成员碰头会等形式汇报读书心得、课题研究情况,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把对课题的探索、研究、运用与发展相结合起来。

(5)及时总结成果。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学年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将本年级学生优秀习作汇编成册等

五、研究的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11—2015.12) (1)制定方案、申报、修订。

(2)搜集有关材料,了解国内有关课外阅读与习作的研究状况。 (3)成立课题组,预选课题组成员。

(4)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习作水平。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6.1—2017.7)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哪些好的方法。 (2)调查目前习作中存在问题,该如何应对。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总结。 (4)习作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8—2018.6)

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进行课题反思,对首轮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专题报告,迎接上级验收,汇总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经费预算

学校将加大课题研究的投入,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外出培训学习费用如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等,资料书籍费、文印资料费、实地考察费、成果汇编费等)的落实,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改进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设施,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并在制度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办法。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作品汇编。

(3)构建习作教学模式,形成有效习作教学体系。 (4)实验教师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教学案例、论文等。

第五篇:初中物理个人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

研究人员

王先印

研究时间

2017.1---2018.9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各科教师都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项重要的表现,也是教学是否有效落实的基本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存在有这么几个困惑,部分班级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有些班级上课气氛沉闷,考试成绩还可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几乎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而有些学生从来没有主动回答教师的任何一个提问„„班级的上课气氛、学生的参与情况,固然与班级氛围、学生的个性有关,但是能不能使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是有效地参与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导学引导的效度,教师的导学引导必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必须是有效的引导。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引导情景,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得引导,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中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这当中,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物理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我觉得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引导情景,一步步进行正确有效引导,化难为易。这是实施有效提问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理念依据

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导学引导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导学引导只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赏识教育理论。

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而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贤哲思想中处处闪烁着赏识教育的光辉。在导学引导中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学习的过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一)国外:

(1)凯洛夫加工改造的“三中心” 教学模式:“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杜威等人提出了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4)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

(5)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

(6)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二)我国:

(1)“指导——自学”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3)“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5)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6)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

(7)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

三、课题概念的界说

课堂导学引导,可以具到是教师设计的某一次提问、有目的的某一个举止动作、某一个小小实验、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某一次活动等,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并能提出下一个问题、露出一个表情、课后想再一次实验等。从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导学引导不再是一个的所谓的教学环节,而是伴随着在课堂中的每分每秒;导学引导,也不再是平时大多数老师口中所说的教学手段,而是聪明的老师所能够采用的教学智慧和艺术。所以,我们每一位想有所成就的教师都应该好好研究与把握。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导学引导的研究是要尽可能地做到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引入最佳状态,研究导学引导的方法、导学引导的时机、导学引导的难度、提导学引导的方式等的适时性,及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

四、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任务: (1)初中物理课堂导学案的状况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现行导学案的有效性,作用效果有多大,为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及采用高效引导模式奠定基础。

(2)初中学生在物理课堂诸多疑惑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学生物理课疑惑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要点对点地从教师导学引导方面寻找造成这种疑惑原因,从而分析提炼出更有效更犀利的导学引导方式方法,为构建效课堂中导学引导的框架和模式打牢基础。

(3)初步搞定初中物理课堂导学引导模式形式并付诸实践反复检验。 (4)导学引导中的评价导学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进一步明确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中所使用的导学案现状情况。 (2)构建效课堂中导学引导的框架和模式。 (3)拟定课堂导学引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向更优秀的同仁学习请教,取长补短。

3认真备课,及时反思每一节课的每一次导学引导,并进行总结提炼。 4组内公开课,实事求是认真分析研究。

5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边实践变完善。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准备阶段:2016年5月至6月:上报申报表,提交个人申报课题。 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 实施阶段:2016年6月至7月: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实施方案、课堂实践、实验探究。 总结阶段:2017年9月:总结、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结出更好用的课堂导学引导方式方法

2、汇总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导学引导案列

3、撰写相关论文

4、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研究人员的能力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对课堂导学引导有长期性的思考与实践。 我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区的新课程改革活动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浓厚的氛围。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同事的支持,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

2、制度保障

3、经费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