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全文)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全文)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摘要: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到底如何?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在哪里?农民增收的潜力在哪里?又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呢„„带着一系列问题,运用入户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调查等形式,对几个农村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民 收入 劳动

正文: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实际收入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很低,人均年节余仅125元。按家庭收入有否节余分布看,无节余甚至是入不敷出的农户比例占61%,收入高的农户集中在少数。有33%的农户基本无节余,每年的收支勉强能持平。

在无节余的农户中28%的农户则是每年辛苦劳动不仅无剩余,反而要靠借款、欠债维持生计。这部分农户中,约有8%的家庭是因为家中有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过多而造成负债;而剩下的20%的家庭的情况则让人心痛:家中没有象样的家具,房子低矮、漆黑,有许多人还表示因为缺钱,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上医院看病的。

节余的农户占39%,其中人均节余额在500元以上的农户比例为6%;人均节余额在200—500元的农户比例为9%;剩下的24%的农户人均节余额都在200元以内。

2.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创造的价值少

种田收益少,土地利用率低。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产品价格低,90%的农民认为种地越来越不合算,因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今年状况稍有好转。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所利用的土地创造的价值很少。农民大多从田间收入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从单位面积土地收益来看,除去成本以后,所剩不多。

3.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外出打工收入低

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困境:一是农村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剩余。尤其是在以产水稻为主的江夏区大桥乡,村民们说:“我们每年就忙那么几阵子,合起来也就两三个月吧。”二是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难。在所调查的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景气,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少,缺乏技术,做生意、办工厂困难很大。三是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但获得收入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外出打工的农民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6%。但据外出打工的农民讲,他们出外打工都是干重体力活,辛辛苦苦做一年,只能收入1200元左右。

4.农产品转化率低、加工增值少

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商品部分的(占农产品总量的28%)是自己食用部分(占农产品总量的72%)的约1/3。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对于出售的产品,95%无任何加工而直接销售。在5%的加工部分,加工程度很低,如将黄豆加工成豆腐,将大米加工成年糕等,创造的农产品附加值少。

5.生产成本高

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高。在所调查的五个区域,农民从田间获得的年收

入不足350元/人,而肥料、种子、生产工具和灌溉、脱粒等生产成本合计高达105元/人,若计算劳力支出,生产成本就更高了。

6.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多

调查发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了许多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某些农村基层组织与所谓的服务农民的经营性公司相结合,通过垄断经营,或明或暗地提高农民所需生产资料的价格。一农户反映,某粮种的实际价格为2元/包,而那些组织摊派过来必须要4元/包。农民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政府又在致富信息上指导不多。调查中我了解到,有的农民轻信了一些小报上的虚假信息,被骗去了不少的钱财,也有的因为投资的项目不切合实际而赔了本。

7.落后的消费意识造成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多

不合理的消费支出主要表现:一是农村重人情,婚嫁寿葬的支出多。过分强调人情的“礼尚往来”给不少家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你花3000元,我花5000块,攀比现象严重。二是农民平时省吃俭用,而逢年过节支出过大。三是部分农民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而且越是贫困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

二、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工作的思路不明确

71%的农民认为,收入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引导不力。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认为农村的生产由农民自己负责,放弃了对农民生产的引导。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发展经济,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有力的引导。如果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思路上不以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中心,那么农村的工作就难以做好。

2.农民的效益观念不强

农民在生产中没有注意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性。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中粮食居多,粮食作物的产量占了农产品总量的74.5%,而一些相对单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却不到5%。

3.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

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及相当学历的仅占13%,小学及小学未毕业者,其比例高达48%。以上只是接受基础文化教育的情况,而事实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少的。

三、农民增收的潜力

1.农民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60%以上的农民表示为了能够在闲暇时赚点钱,他们什么活都愿干。据出外打工的农民介绍,为了早日富裕起来,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换取低廉的报酬。

2.农民已经启蒙性地接受市场经济意识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通过报纸、电视、收音机等媒体的宣传,出外打工者的切身体会及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许多市场经济的信息,思想意识也开始有启蒙性地转变。

3.富饶的土地是农民致富的物质基础

农民的收入较低,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仍然具有极大的活力。只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土地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将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稳定的保障。

4.国家已具备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上已具备了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产业化引导和扶持的经济实力。

5.农产品加工潜力大,市场需求大

在实际生产中,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与加工深度成正比。比如小麦,0.2斤小麦值不了0.1元钱,但加工成面粉就能值0.2元钱,再做成馒头呢,就能卖0.4元钱,若做成面包,大概就会再增值到2块钱,但如果哪位老先生用它作成了面人(玩具),恐怕就能卖

7、8元钱了„„况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

四、对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1.基层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是搞好农村一切工作的源头,农村基层组织应据此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前期准备的工作上,各级组织应当做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应用、市场意识、技术信息等的引导,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放宽农民进行其它生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县、乡(镇)各级政府应当提出具体的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在资金和技术两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上,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根据自愿原则,相对集中土地,形成规模经济

村里在进行土地调整时,留足农民要种的田,将愿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尽量集中在一起,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中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种植(养)大户经营。由于大户专业经营,规模大、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可以使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土地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转让自愿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作的只是引导,切不可强制执行。

3.引导农民建立合作性服务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应按市场规律建立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应参与市场竞争。为了避免垄断,应允许自发地组建多个实体,竞争服务。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而开展,包括科技、购销、加工、储运、资金等服务。

据调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90%的村民是菜农,若能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在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户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服务,或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蔬菜消费市场进行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综合经营,将必然提高菜农的收益,提升产业化水平。

4.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农业作为根基,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为例,该村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生活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居民的收入在所调查的地区中较高。但该村的蔬菜产业化程度低,仍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品质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小。该村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对中低档蔬菜扩大产业规模,与硚口、武昌、青山石化等大型蔬菜市场加强联系,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武汉的中低档蔬菜基地;同时,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发展高科技蔬菜、反季节蔬菜,供应武汉各大酒店。

5.继续在农村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对于农村的改革,还有必要继续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农户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可能暂时地拉大,但先富起来的农户和地区可以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并带动其它农民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对象中,有一农户家产达

三、四百万,户主是一个包工头,他的发展也只是短短

四、五年的时间。由于他的辐射作用,周围的村民随其打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象他这样有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强的能人,在农村中并不少见,但因为资金、技术、政策、土地等生产要素条件不具备,他们的潜能无法完全释放。如果县、乡(镇)政府领导将这些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让他们首先富裕起来,他们就能在农民增收中更好的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再引导单个的农民向农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转变,这样可以加快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农村就可以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希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结束语:通过本次调查,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我们应该给农民更多的尊重。

参考文献:《乡镇经济》《中国经贸导论》

第二篇: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望城县铜官镇太丰村农民收入、支

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0年暑假期间

二、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太丰村

三、调查对象:__________

四、调查内容:调查了解农民在种植各类作物,牲畜养殖,鱼类养殖等方面的收入情况,以及农民在外务工的收入情况,最后计算出农民的年收入。并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五、调查方法:首先上网查找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在结合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家住农村的同学,并在她们的帮助下进入农民家庭了解具体情况。最后填写调查表格以及编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目的:了解农民近几年的收入情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办法

七、调查人: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广大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普遍有所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次我们的暑假作业便是以农村居民收入、支出情况为题进行调查。于是我首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总体收支情况,以从大的方面进行了解。然后与两位家住农村的同学一起到铜官镇太丰村进行实地调查,选取三户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民家庭进行调查。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收据显示,我国农户调查人均出收入为2709元,按上、中、下等收入来看,农户人均收入为上等户为3680元、中等户为2799元、低收入户为1582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农牧业。主要是水稻、油菜、玉米、等植物类以及猪、羊、牛、鸡、鸭、鹅等牲畜、家禽类;

2、手艺活。如木匠、瓦泥匠等。像我所调查的铜官镇,作为我国五大陶都之一,这里的居民也大多数都具备些冶陶的手艺。且这类收入一般比较稳定;

3、做生意。包括收购和卖出农副产品从中赚取差价以及开小型的商店、茶馆等,商店多数以经营南食、服装、农药等为主;

4、纯体力劳动。即一些技术含量很低或者不需要技术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收入往往也比较低,很难满足生活所需。

从农民总体消费情况来看,以前农民消费一般仅限于吃、穿、住这几个方面。如今,在出行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也慢慢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娱乐消费。很明显,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逐年地提高。

就我所调查的情况来看。第一个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父亲_____从2009年开始在家经营茶馆生意。由于是经营的第一年,在购入设备等方面开支比较大,所以2009年一年的纯利润为5320元。之前在海旭工厂打工,月工资为800。空闲时便烧制瓦片贴补生活。母亲也在附近工厂打零碎工每月600元左右的工资。同时两人一起照顾农田和家畜,每月生活开支为300至400元。大女儿在外务工多年,现在广州做前台工作,每月1700元收入、700元左右的支出。小女儿现今仍在校就读,每月支出约为600元,学费每年10000多元。

现如今由于建设,农田减少,_____家中也留有2亩田。2009年早稻亩产600斤左右,价格为48元每100斤。晚稻大约为850斤,价格为52元每100斤。由于子女大部分时间在外,只有两人食用,每年自家使用的稻米为800多斤,所以稻谷大部分可以卖出。由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水稻方面2009年的总收入为1600元,除去农业税、农药等成本外,则剩下1200元左右。

除稻田以外,还有自留菜地约0.2—0.3亩,种有空心菜、辣椒、豆角、南瓜、冬瓜等,能够满足家庭需要,且有一定量外售。但收入较少,难以计算。此外,在家畜方面则养有一头黑母猪并下有10头仔猪。黑母猪当初以500元购入。仔猪每只20—25公斤。2009年市场价格为10元/公斤。所以仔猪总价格为2000—2500元。

该家庭在支出方面,主要以生活开支、子女教育、人情开支、医药开支四点为主。娱乐消费、休闲旅游方面近乎为零。从总体上看,虽然该家庭全年都比较忙绿,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没有什么积蓄,一旦遇到病痛、天灾则不得不依靠借债度过,所以也是前几年才将债务还清。

我调查的第二户家庭,户主______在长沙市务工多年,月工资3500元每月开支800—900元。妻子在铜官镇工厂工作有冶陶技术,月收入1000元。闲余时帮_______母亲料理家中农田。家中每月生活开支1300元左右。家中有一儿一女,均为在校学生。其中儿子在校寄宿,月生活费700元。儿女学费每年12000元。

该家庭拥有基本农田3亩,同样以种二季稻为主。2009年早稻平均亩产550斤,晚稻平均亩产900斤。每年自家食粮1100斤。由此可得出,每年该户在农田上的收入约为2096元。除去成本纯利润为1540元。其次,自留菜地为0.2亩,所种的也都是空心菜、豆角等,并能够满足家庭需要。此外养有2只母猪和18只仔猪以及5只母鸡,平均每只鸡每年产鸡蛋进200枚。

该家庭与第一户家庭相比,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在农业上的收入并不比前一户家庭高出太多。外出务工的收入成为该家庭的主要收入。可见外出务工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收入与消费呈正比,该户家庭消费水平也明显有所上升。从生活开支方面看约每年30000多元。除生活开支外主要开支也集中在子女教育、人情开支、医药开支三点上。

第三户家庭,户主_______与三女儿在镇上经营一家小型超市,日收入约400元左右,是该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妻子料理家中农事,或帮助照看超市。三人每月生活开支2000元。大女儿在长沙市从事会计工作,月收入1900元,每月开销约900元。二女儿大专毕业在望城县从事销售工作,月薪1100元,每月开支约700元。

该户家庭拥有基本农田2亩。2009年早稻平均每亩产量600斤,晚稻平均每亩产量880斤。除去自家食用的粮食1200斤外,还剩下1500多斤出售,价格约为1000元。再减去成本费用,则只剩下几百元。该户在农业上的收入同样也十分微薄。除此之外,还养有5只母鸡、1只公鸡和4只小鸡,母鸡每只年产蛋200枚。

消费方面,由于该户人口较前两户多些,且收入比较可观年生活开支也明显多一些。其次,子女都已经从学校毕业,子女教育上的开支也明显减少。费用主要集中在生活开支、人情开支、医药开支和住房建设上。

综合以上对三户农民家庭的调查其情况不难看出,由于农民手上的农田在减少,农民只能从农业劳动中获得相当微薄的收入,同时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发生了变化。农民除了从事农业劳动以外,都会从其他地方赚取一些费用来维持

生活。但由于个人技能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这也就成为了该地农民之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应更进一步(彻底的)推行农业税费改革。虽然这些年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明国家对农民提高了重视。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的现状。而且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地区农业税收制度不合理不完善。这些都极易打击到农民的积极性。

2、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有利于农民及时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收益。

3、 让农副产品从单一性趋于多元化。

4、解决农民农业产品的销售问题。

5、多发展养殖方面的农业好手。该地的养殖业明显十分薄弱,且该地养殖厂数量几乎为零,可见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我所调查的家庭支出结构分析表可以发现,该地不论是收入较低的家庭还是收入比较可观的家庭,在娱乐生活方面都比较缺乏。首先这种现象与农民本身所具有的消费观念分不开。认为钱应该花在实地、用在吃、穿、住、行上,即使有多余的钱也会存起来。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从家庭成员务工情况表上可以看到,这些家庭终年都比较忙碌,除了在家务农以外,大多是给他人打工,也就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了。

对于该地农民消费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消费与收入是成正比的,要促进农村消费,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提高农民收入。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消费。

3、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以上便是我这个暑假在太丰村调查的结果,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虽然想法不够深刻,但也反映出了先进农村的居民经济方面的一些情况,希望日后在政府的帮助之下这些问题能有所改善,也希望看到今后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篇: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 ,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使农民增收?2011年7月份开始,对我的家乡——岳阳市平江县瓮江镇塘城村,历时2个月的时间,深入127个农户,采取听介绍、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

一, 工资性收入。指的是农户家庭成员从行政事业单位、其它非企业组织、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得到收入。这个数字为1751.84元,占总收入的39.83%。

二,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1887.68元,占总收入的42.9%。说明这个层面是农民收入的重头。再往细处看,①从种植业、畜牧业等一产获得的收入为1168.79元。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第一产业增收的主导因素。②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为718.89元,这说明以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

三,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在外寄回、亲友赠送及家庭获得的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转移性收入为

309.62元。 2004年以来,我村落实中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大绿工程”,进行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项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

二、 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村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

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1)国家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据世贸组织资料,我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和国内综合支持量均为负数。(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

(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市。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经济顺速发展的新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

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化营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农副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椖,是产品进入市场,实农民增收的“身份证”和“通行证”。要提高我村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制约我村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产业,才能扩大和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道路。

(五)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新形势开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扶持政策。要调整国家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运用财政补贴、贴息、奖励、税收等措施,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增加农业投资。二要努力搞好各项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一是科技服务。二是信息服务。三是市场服务。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就意味着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时间使信用社业务全面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七)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1)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扶贫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协调各方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和支持扶贫攻坚。(2)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确保扶贫资金集中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加快小额信贷的推广。

第四篇: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湖南XX大学

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

调查报告

作者:

院系: 年级: 专业: 学号:

1

一.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现状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扭转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降的局面,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

农村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1、 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指标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5年,为收入快速增长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397.6元,平均每年增长1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仍高达15.2%;农 2

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38元增加到347元,7年增长1.51倍。第二阶段为1986~1991年,为收入增长缓慢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423.8元增加到708.6元,平均每年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率为2.7%;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376元增加到621元,5年增长65%。第三阶段是1992~1996年,为收入增长较快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784.0元增加到1926.1元,平均每年增长25.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5.6%;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718元增加到1768元,4年增长1.46倍。第四阶段是1997年以来,为收入增长缓慢、增幅下降时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2090.1元增加到2000年的2253.4元,四年绝对增加值仅为163.3元,每年实际增长幅度分别为4.6%、4.3%、3.8%和2.1%,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呈下降态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1997年的1876元增加到1999年的1927元,两年间实际每年增幅分别仅为1.01%和1.69%。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同时它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10.2个百分点,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反映出收入水平 3

也相差较大;1985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差值减至4.5个百分点,相差幅度缩减126%,足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进而折射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1986~1991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上涨了1.4和1.3个百分点,表明城乡收入增长均进入缓慢阶段;1992~1996年农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上下1个百分点之间浮动,最终下降1.3个百分点,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下降了4.3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是农村居民家庭的3.31倍;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的最小值为1997年的8.5个百分点,最大值为1999年的10.7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已经超过了1978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值差。显而易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农民收入状况更加堪忧。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指标。收入是财富积累的源泉,长期的收入差异必然要积累成为个人财富差距。1978年,城镇居民储蓄占储蓄总额的比重为73.55%,农村居民储蓄占26.45%。1985年,城镇居民储蓄占的比重下降为65.19%,农村居民储蓄比重上升为34.81%,上升了8.36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281 .2亿元,增 4

幅为36.2%,农村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126.7亿元,增幅为28 .92%,这一切恰好是完成在1978~1985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时期的最后一年。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年中,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积累水平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999年,城镇居民储蓄占储蓄总额的比重上升为81.19%,农村居民储蓄下降为18.81%,比1978年的26.45还低7.64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5438.2亿元,增幅为12.66%,农村居民存款余额比上年增加776.3亿元,增幅为6.76%,增幅相差近一倍。2000年的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重为80.79%,农民储蓄存款比重为19.21%,城镇居民储蓄增量减少的原因与储蓄存款利息征税,其他投资市场分流了一部分存款有直接关系,在此显示出的农民储蓄存款比重相对上升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及增长幅度的变动情况,进一步说明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确实呈现下降的趋势,扭转这一局面迫在眉睫。

二.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现状分析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这,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大家纷纷出去打工,比如广州,深圳等地,使得青壮劳动力六十,更加阻碍了农业发展。

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崔家山旁边的文川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1.其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

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个月的时间内,文川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 6

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

2.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

在人文因素中,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陕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文川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三.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问题解决

1.实行轻徭薄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当前,应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扩大受益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同时要注意维护改革成果,控制反弹。对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要依法征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要严格控制对农民的收费项目,制止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摊派,依法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2.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由全面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需求有限且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单纯追求增加农产品总量来支持农民增收已不是上策。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稳定总产量,提高内在质量,大力扩种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品,使农业从数量型增长向以质量为前提、以 9

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农业转变: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相连的经营体系。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技是农民增收的法宝,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种田的本领,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要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力量,围绕科学种田,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发展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开展关键性农业科技攻关,并尽快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使用。特别是要加强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转化推广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入户率,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明确本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重点,使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在更为稳妥的基础之上。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和文化教育,增强农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技术的本领,为不断推出和实施新的农业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障碍,制约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脱节,致使乡镇企业效率提高受阻,竞争能力不强。现阶段应该以体制创新、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重点,推进乡镇企业改革,提升乡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用城市化理念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把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服务等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非农化。

5.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并辅之以其他财政手段,切实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继续增加投入,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重点用于水利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农业技术创新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力争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降低自然风险,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其次,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 11

节地区差异、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开发等工作中,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再次,改进财政补贴方式,将农产品价格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村基础教育补贴等作为补贴重点,并发挥其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非财政资金投资到农业领域,将好处直接落实到农民身上,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参考文献

1.耿明斋,邓淑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J];2002年05期

2.张伟,张建春,魏鸿雁;基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安徽省

铜锣寨风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3.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第五篇: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

二.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通过上述措(责任编辑:农民工)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

二.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通过上述措施,切实选出高素质的村干部,使其真正发挥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加大师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前来任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长。

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制度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规范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施,切实选出高素质的村干部,使其真正发挥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加大师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前来任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长。

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制度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规范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责任编辑:农民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