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精选)

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精选)

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xx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第一篇:xx村整村脱贫自查。

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xx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xx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

xx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

六塘乡人民政府

关于平桥村整村脱贫自查报告

六塘乡平桥村是2011年16个整村脱贫验收村之一,按照整村脱贫建设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使全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就平桥村整村脱贫建设情况自查如下:

一、平桥村总体状况

平桥村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14户1194人,其中,贫困户73户,179人,纳入低保29户,34人,有劳动力530人,外出劳动力318人。耕地1154.89亩,人均0.98亩(已稳产高产良田0.7亩),林地11391.4亩。

平桥村境内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海拔在860—1200米之间,2009年底全村有两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农民纯收入仅3714,建卡贫困户136户,226人,纳入低保户35户,35人。从2010年启动整村脱贫推进工作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等县级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经多方调查和倾听各方意见,采取了“乡政府领导、群众为主、科学规划、项目帮扶、产业推动、能人带动、整村推进”的脱贫推进措施,经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科学指导,平桥村整村脱贫推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促

进了平桥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劣实了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增强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二、贫困村整村脱贫取得的成就

平桥村自启动整村脱贫推进工作以来,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验收标准,已实施各类项目有12个,累计投入资金975.645万,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64.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84.145万元,其中群众筹资投劳27万元。项目分类为:

1、交通建设项目5个,投入资金722万元。先后整修了石柱县至干河沟公路平桥段4.5公里,新修石板头至照兴坪组公路3公里,新建平桥村堰头至上院子公里1公里,新建四带河至老鹰坪公路2公里,新建田坝组至照兴坪公路4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2、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资金50万元。种植辣椒200亩,蔬菜150.8亩,种植前胡300亩,林下养殖业示范户22户。

3、农户危房改造13户,投入资金27.3万元,移民搬迁20户,89人,全面解决了村民居住难大事。

4、发放互助资金15万元,解决了73户贫困户借款发展蔬菜和中药材急需资金的重大问题。

5、投资124万元对平桥村电网进行改造。解决了当地群众照明难,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6、投入6.6万元新建平桥村卫生室80平方米,合格的卫生室条件,改善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7、全村5个组,投入0.945万元,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27套;投入0.3万元资金解决了全村6户无电视户看电视问题,实现了电视覆盖率达到100%,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8、在职教育实现全覆盖。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结业生接收职业教育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9、村级组织建设作用发挥好。该村按《村民自治组织法》和《党章》规定,村委及主任人员配置齐全,村党支部和支委人员配置完善,并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乡党委政府还专门派驻了驻村工作组。

10、群众素质、技能有很大提高。我们多次召开群众会进行宣传蔬菜、辣椒、中药材的种植技术530人次,还通过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培训100人次,并邀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为本村蔬菜种植户进行专门授课100人次,阳光工程蔬菜培训100人次,以及推荐4人参加乡村旅游发展培训班。

11、社会保障机制基本健全。通过各类项目实施,保证了96%的农户除粮食外,有两项以上特色骨干产业。全村有92%以上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29户困难户吃上了低保;16周岁以上的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达75%以上。解决了过去群众看病难、吃饭难、养老难的问题,全村人均纯收入达 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完成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的关键

平桥村整村脱贫推进工作启动以后,为使整村脱贫推进工作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乡党委、政府按照贫困村整村脱贫推进总体要求,落实了相关责任人,并由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同时要求村支两委积极配合搞好各项目建设,成立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推进,形成至上而下、齐心协力、高效运转的工作模式,为项目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后盾。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平桥村整村脱贫推进村确定后,一是县委书记郑平了解平桥村整村脱贫进展情况;二是县人大主任岳忠焕到平桥村深入调研指导工作,并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三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扶贫办领导经常来村指导工作,督促检查进度;四是县级各本门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鼎力支持,解决了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

(三)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扎实有力

按照上级部门对平桥村整村脱贫推进工作的指导和要求,工作中采取办宣传栏、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全体村民会议、逐户深入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充分调动了乡村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户主动参与到各项工作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同时还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工作的开展深入到每户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取得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使规划项目更加科学合

理,将项目支持和群众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处项目资金效益,为整村脱贫推进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明确责任,重点建设项目落实有力

明确乡村两级主要领导的职责,将此项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作的开展,实施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措施,制定详细帮扶规划;统筹安排使用各类人力物力资源,做到项目件件有事管、事事有人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千方百计整合各部门资金,集中力量完成规划目标。

县扶贫办和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整村脱贫推进项目建设上,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对能促使当地农户增收的特色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分别对种植业辣椒产业按照100元/亩的补贴标准、蔬菜产业按照300元/亩的补贴标准、中药材产业按照550元/亩的补贴标准对购买种子、肥料和农药进行补贴;另外全面推动林下养殖业示范户的发展,分别按照养殖山羊70只以上的户,每户补助2000元;养殖肉牛10头以上的户,每户补助3000元,用于购买幼种和圈舍修建。

(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1、在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村支两委积极配好,调查全村的综合情况,实事求是的按照村情、民情拟定2010年整村脱贫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注重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注重整体规划与局部建设的和谐同步。

2、为使工作有序开展,积极配合了工作组成功实施帮扶措施,为其提供可行性方案,争取主动协调各项工作,使各项配套政策及时有效地得到落实。

3、加强教育宣传,强化对村民的政治思想教育,发动群众,利用大好机遇,发扬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作风,在老百姓得到扶助的同时,激发村民的劳动积极性,艰苦奋斗创建和谐平安平桥。

4、切实有效的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问题,急农户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困难户的手中,让农民群众得到真正的温暖。

5、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合理开发运用,使资金发挥最佳的效益,切实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为配合贫困村整村脱贫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8月24日县整村脱贫工作推进会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该项工作进行落实,并分别专题召开了两次平桥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会议落实当前应做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确保验收一致达标。

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平桥村整村脱贫工作重点突出,成绩显著,实现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有效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县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县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以及县级各部门和六塘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在下阶段我们要继续跟进整村脱贫项目

建设,壮大骨干产业,一如既往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和不足,务实工作,力争使全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2011年11月6日

第二篇:酉酬镇芭蕉村整村脱贫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酉酬镇委员会 酉酬镇人民政府

关于芭蕉村整村脱贫工作推进情况的

自查报告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整村脱贫检查验收工作的实施意见》(渝扶组发[2010]5号)和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做好贫困村整村脱贫达标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酉阳委办发“2010”123号)要求,对我镇芭蕉村整村 脱贫工作认真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芭蕉村的基本情况

芭蕉村地处酉酬镇与泔溪镇交界处,由原芭蕉村、浪泥村和岩孔溪村三个村合并而成。该村共有11个组,现有总人口3752人,幅员面积24.6平方公里,有耕地9872.9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该村广大人民群众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村民们在传统农业上的投入较大,抵抗各类灾害的能力弱,导致该村贫困状况十分突出。通过调查摸底,2008年,全村共有绝对贫困户91户、265人,低收入户150户、58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5%。近年来,该村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

1 收入,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项目的实施。2010年,芭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77元,比2009年的3398元多879元,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104%;比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多279元,村人均纯收入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6.52%。

二、整村脱贫工作推进情况

(一)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情况

迄今为止,该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18万元,其中部门投入162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056万元(包括群众投资投劳222万元,单位、企业资助834万元)。用于村道路建设、堰渠整治、改善供水设施、人畜饮水等方面的资金38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9万元,单位、企业资助资金83万元,群众投资投劳222万元;用于产业建设方面的资金834万元,全部是单位、企业资助。

(二)项目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一是通组公路建设。近年来财政投入57万元、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投入10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117万元新修了冉家沟通组公路5公里、汤家沟通组公路2公里、冯家沟通组公路3公里、鸭湖溪通组公路8公里、烂泥通组公路3公里等。特别是去冬今春,按照群众的迫切愿望,财政投入15万元,群众集资投劳26万元修建了全长13公里的岩孔溪公路,解决了7组、8组、9组3个组、300多户、1000多人的出行难,结束了肩挑背磨的历史。至此,全村11个组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路里程达125公里。二是水利设施建设。财政投入12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25万元,新建了4公里、整治了2条5公

2 里的堰渠,确保了100多亩农田的灌溉;同时,财政投入10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17万元,恢复供水设施灾后重建,使1040人受益。2009年县水务局投资63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10万元修建了蓄水1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15公里,解决了5组、6组、7组、8组4个组300余户、1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今年,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解决1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53万元,分别在

1、

2、3组和

9、

10、11组修建2口2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6公里。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启动,上述6个组村民的饮水困难即将解决。至此,全村936户、3752人用上自来水的农户有936户、3752人,饮水安全农户871户、3540人,饮水未达到安全指标的有65户、212人。

2、主导产业覆盖全村。一是成功引进了酉阳景全林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投资近800余万元,以杉木树种为主,开发了1万亩速丰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相继建立了万亩林豆、马铃薯、蔬菜示范片。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青花椒产业。公司提供价值20万元的种苗和肥料,现已栽植青花椒2000亩。三是酉阳景全林业有限公司提供种苗和肥料价值8万元,在芭蕉村发展了1000亩油茶种植基地。四是在大户的带动下,建成了1000亩纽荷尔脐橙基地。五是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壮大养殖业,目前已建成富民山鸡养殖场1个,年出栏500只,新发展土鸡养殖大户11户,投放鸡苗12000只。六是石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和肥料6万元,引导农民大种蔬菜400亩,其中萝卜和青菜各200多亩,集中分布在渤桂路沿线,实行订单加保护价收购。

3 此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普遍乐意接受。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10万余元。

3、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一是2004年投资5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7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最近又投资2万元对村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风貌改造。村公共服务中心常年有村干部轮流值班,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农家书屋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前不久,被市上评为‚优秀农家书屋‛。三是在5组、7组和8组3处开设卫生服务点,由酉阳卫校毕业的具有执业资格的3名卫生服务人员临床治病。目前,卫生站配有听诊器、血压计等辅助治疗设备,已开通刷卡购药业务,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四是该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914户,参合率达到97.65%;符合低保救济条件的241户已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此外,全村1211 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32.3 %。

(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在各方面的大力配合和全村人民的艰苦努力下,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整村脱贫工作目标。

‚七有‛即:一是农民有稳定收入、有基本保障。通过引进酉阳景全、和信、石海等公司、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相继建立了万亩林豆(马铃薯、蔬菜)示范片、2000亩青花椒、1000亩油茶、1000亩纽荷尔脐橙和400亩蔬菜基地;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红土地特色山鸡养殖场1个。目前,主导产业覆盖全村。二是农民有基本知识、有一定技能。围绕芭蕉村的主导产业,我镇先后在该村成功举办了10余次、1000多人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技术,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全村适龄儿童277人,入学率达100%;全村未

4 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17人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到了100%;全村青壮年劳动力1786人全部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了1—2项适用生产技术;每年选送20多名贫困青年参加‚雨露计划‛和其他扶贫产业培训,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三是农民有稳固住房。全村936户农民都有稳固的住房,其中40%以上的农户还是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楼房,并且投资50万元解决了芭蕉村11户无房户、21户危房户的住房及其改造问题。目前,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巴渝新居风貌改造已经结束,并且正在着手对全村250户农户进行改厕,如今的芭蕉村已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巴渝新村。四是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服务站,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和就医。五是配齐配强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并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领导班子团结,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较强。同时,村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四通‛即:一是通公路。我县通往湖南龙山县的出境公路——渤桂路途经芭蕉村,全村6个组受益。新修了冉家沟等6条通组公路,全长约50公里,至此全村11个组都通了公路,通公路里程达125公里。二是通电。全村11个组、936户都用上了电。由于通了电,加之实行家电下乡优惠政策,5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三是通电话。光缆途经芭蕉村,移动信号基本覆盖全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11个组、36个院落有固定电话600多座,手机2500多部。四是通电视。全村11个组、36个院落的绝大多数农户基本上通了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5%。

‚三解决‛即:一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经过

5 几年的努力,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村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户。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2.6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稳定解决。二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在修建1口100立方米水池的基础上,今年正在再建2口200立方米的水池,进一步解决 6个组村民的饮水困难。目前,全村936户、3752人已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全部解决生态和扶贫移民问题。芭蕉村的村民都生活在比较安全的地带,不符合移民搬迁的条件的人数为零,故没有生态和扶贫移民任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较少。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目前,虽然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但因资金缺口较大,只能顺利通车,谈不上通畅。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2﹑产业扶持力度不大。群众无力投入,产业配套的相关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导致农民在产业发展时积极性不高,推进缓慢,不能在短期内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迎接达标验收准备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是硬件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岩孔溪公路建设即将完工,

7、8组公路建设正在启动,2口200立方米的水池正在建设中;在产业建设方面,加强对万亩林豆、2000亩青花椒、1000亩油茶、1000亩纽荷尔脐橙和400亩蔬菜基地建设的管护,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在社会事业方面,已完善村公服务中心的风貌改造,巴渝新居的风貌改造业已结束,

6 全村250户农户的改厕工作已经启动,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巴渝新村已展现在世人面前。2010年12月22日,‚重庆新闻联播‛,以‚市政府办公厅:扎实开展‘三进三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题进行了首播;次日,‚华龙网‛视频进行了转播。芭蕉村的民房风貌改造、村道路建设、河堤整治等尽显画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芭蕉村的整村脱贫推进情况。

二是软件资料。自查报告、汇报材料已经审定,扶贫资料已整理归档,目前有18卷之多,主要包括全村人口花名册、土地花名册、贫困人口花名册、参加低保花名册、参加新农合花名册、村民稳定增收项目花名册、适龄儿童入学花名册、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花名册、15——50周岁青壮年劳动力培训花名册、整村脱贫规划、村义务监督小组名单、主导产业村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及覆盖的农户花名册、农户‚四通‛(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花名册、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实施方案施工合同等;8块展版(包括前言、脱贫规划、整村脱贫项目和资金整合情况一览表、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主导产业覆盖全村、基本素质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整村脱贫建设成效前后对照一览表、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已制作完毕,暂时摆放在村公共服务中心会议室;扶贫软件资料(包括领导小组、扶贫工作制度)、村规民约和村民主管理制度各1块均已上墙;整村脱贫项目和资金已在全村3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公示(2010年11月1日——30日),并拍摄了图片资料;第四期村务公开已与村民见面;现场点暂定在万亩林豆示范片、芭蕉水厂和岩孔溪柑橘林,现场简介已备好;村规民约和整村脱贫明

7 白卡已发放到户;座谈会人选正在与村上商定。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芭蕉村整村脱贫验收合格后,我们将继续围绕整村脱贫发展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组组公路通畅目标;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力推进速丰林、青花椒、油茶等产业发展。苦干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1.2万元。希望上级扶贫部门一如既往地从项目资金、发展思路等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将资金管好、用好,发挥好人民群众的整体合力,让芭蕉村早日走上小康社会的道路。

2010年12月30日

第三篇:XX镇XX村整村扶贫脱贫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确保今年底整村脱贫销号和贫困群众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全面迈进小康社会,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根据《梁平县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梁委办【2015】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及XX村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 “137”总体部署和我镇建设“生态蜜蜂之乡、风情滨河小镇、特色边贸集镇”的战略目标,强化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突出生态涵养发展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提升发展能力,以更高的重视程度、更大的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我镇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上级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上级扶贫政策的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抢抓上级财政扶贫的绝好机遇,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将该村芝麻、榨菜、李子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群众参与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项目开发的主体和内因。因此,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论在贫困户的确定,项目选择到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的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上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群众搞好指导和服务。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以贫困户为主,着眼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以贫困村为单元,整体推进,在此基础上,对建卡贫困户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扶贫规划,重点扶持,使建卡贫困户到2015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三、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东南方,距XX场镇7公里,县道“石白路”穿境而过,与我镇骆马村、龙坪村、翟溪村和忠县汝溪镇交界,由原XX村、双河村、新元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6亩,属于半丘陵地带,

海拔221-500米。有8个村民小组665户2316人,其中,在家357户857人,外出1459人,其中全家外出308户993人。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243人,低保户16户49人,五保户9户9人,建卡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1%。传统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油料、豆类为主,全村粮食年总产量600吨。特色农业主要为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养蜂100群以上的大户5户,养鸡大户2户,养猪大户3户。全村现有公路24公里,其中已硬化10.6公里,有山坪塘18口,其中已整治8口,有自来水厂1座。该村现有党员69名,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其中非公党支部1个。该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生产技术较落后,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2014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0元,属市级贫困村。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实现XX村整村脱贫销号,全村76户243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2300元(2010年不变价);2016年查漏补缺;2017年巩固提高。

(二)具体任务。

到2015年底XX村实现“八有”:

——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覆盖70%的农户,其中建卡贫困户不低于30%,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庆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80%的农户参加合作

制、股份制等现代经营组织或者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使全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以上。

——有一条硬化村社公路,至少6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

——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便民超市等设施。

——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贫困家庭成员全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推广清洁能源,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两委班子团结,工作思路清晰,群众基础好,有较强战斗力。

——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

——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对建卡贫困户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为XX村贫困户解决“八难”: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

五、具体措施

(一)核查调研,摸清底数。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镇村干部下村逐户摸清贫困户数量和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脱贫台账、列出扶贫清单,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抓住重点,奋力攻坚。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亟需解决的难题。一是解决群众便捷出行难的问题。利用扶贫资金和帮扶资金硬化和整治村级公路2.0公里、组级公路3.5公里,受益人口达1000余人,解决产业发展交通瓶颈。二是解决安全饮水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8口已整治的山坪塘,新整治山坪塘10口、堰渠8公里,新修堰渠3公里,全面完成投资340万元的自来水厂和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监测,确保农民饮用水质合格率达70%以上,新修积雨池24口,打卫生井40口,使XX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三是解决住房改造难的问题。C、D级危房改造指标重点向贫困户倾斜,完成2户D级危房改造任务,另争取10户住房困难户危旧房改造。四是解决看病就医难的问题。管理维护好XX村标准化卫生室,确保人员设施配备齐全,把贫困户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对象,扎实做好农村医保和医疗救助工作,贫困户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五是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对

XX村双河口村小加强管理和支持,全面摸清贫困学生数量和情况,让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苦辍学,“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0%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考上高等学校的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六是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户户用上安全电。七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管理运行好XX镇污水处理厂,对XX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定期进行河道清漂,加强深丘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整合“鸡窝地”“巴掌地”,发展林下经济,进村入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与法律法规,建立门前垃圾“三包”和垃圾定期清运机制。

(三)做强产业,持续扶贫。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多方征求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扶贫产业,支持XX村发展种养殖业。一是打造1000亩芝麻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300余户农户种植芝麻1000亩。二是发展榨菜50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三是发展李子、枇杷、竹笋等经济林木200亩,由建卡贫困户成立合作社,统一栽植、管理。四是发展蜜蜂产业,购买76群蜜蜂,发放给建卡贫困户养殖,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县发改委牵头的扶贫集团、县财政局、县农委、县水务局、县交委、县林业局等县级部门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人饮安全资金、交通发展资金、农村危旧房屋改造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巩固退耕还林资金等资金,用于贫困户解决“八

难”,实现贫困村“八有”。充分发挥帮扶集团的力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完善基础实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广泛宣传调动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同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按“四议两公开”方法讨论资金筹集方案,完成群众自筹部分资金,确保XX村各个项目有序推进、按时按质完成。

(五)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通过反复调查核实,对全村243名贫困人口分成6类,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人头”。做到六个一批,即产业带动一批,搬迁转移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就业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

(六)强化服务,提高质量。一是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贫困户能力素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借助“雨露”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汽车、挖机、计算机、建筑施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各种种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和创业技能,确保青壮年劳动力均接受过实用技术、非农职业技能或创业培训,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二是投入资金5.3万元修建村务、党务公开栏,硬化村委会院坝,购置村民培训用设施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建立村干部坐班制度和服务代办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办事。三是通过召开院坝会进行政策宣讲,通过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张贴宣传资料,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让社保政策落实到户。四是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实

现村村通广播、通电视、通互联网;保证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常运行,加强乡村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强化领导。一是县里成立了 “XX村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集团”,帮扶集团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孙代勇和县政协副主席王峻波为牵头领导,由县发改委牵头,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司法局、县统筹办、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烟草专卖局、邮政银行县支行7个责任单位组成。二是县里成立了“XX村整村脱贫驻村工作队”,由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承兴为队长,分管领导向杰和XX村第一书记赖兴为副队长,陶有斌、谢光琴为成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群众不脱贫、工作不脱钩、队伍不撤离。三是成立“XX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和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农服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四是镇党委班子成员包组、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包户,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充实力量,强化考核。一是把XX村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利用党校培训、远教平台、专题党课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派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到村挂职。三是选派优秀干部到XX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脱产驻村1年,专职开展扶贫工作,责任到人,扶贫到家,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验收销号的,优先推荐提拔。

四是明确XX村两委扶贫攻坚直接责任,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成立村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书记任组长。五是出台扶贫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村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成立由镇纪委、财政所、经发办、农服中心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力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要求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制、业主负责制、施工监督管理等制度,建设的内容、地点、规模不得任意改变,不得乱用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要落实到户,全面确保建卡贫困户切实享受到项目政策,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稳定增收。

(四)加强研究,强化运行。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向镇党委会汇报上月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打算,每月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议,听取相关单位、相关办所和各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每周向县扶贫办上报扶贫信息(工作动态)至少一篇,每月至少上报一期扶贫简报,年终及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五)充分发动,强化宣传。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必须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宣讲工作,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全面准确宣讲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

策举措以及具体实施项目等。同时强化进村入户一对一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5年6月至7月22日) 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市委孙政才书记和县委蒋宜茂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研究制定行动方案,组建领导班子、帮扶集团和工作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

(二)调查摸底。(2015年7月23至7月31日)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深入到全村,逐组逐户摸清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几”帮扶责任人,建立台账,精准扶贫。

(三)组织实施。(2015年8月1至12月31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具体台账抓落实、抓进度、抓质量,确保圆满完成2015年扶贫脱贫攻坚任务。

(四)自查验收。(2016年1月1至1月10日)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目标任务对XX村整村脱工作逐项进行自查验收,查漏补缺,完善有关验收资料,并做好迎接市、县级验收准备工作。

(五)迎接县级验收。(2016年1月11日至1月30日) 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人员,采取对表找、入户算、现场查、问卷答等形式验收。

(六)巩固提高。(2016年2月至12月)

结合县验收的结果,对照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同时,进一步开展整村脱贫的巩固提高工作,使之逐步能致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迎接国家、市级验收。

第四篇:三汇镇里仁村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2012年1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镇里仁村现建制8个社,756户,2657人,有建卡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287人,五保户6户6人;全村有耕地2647亩,山坪塘9口,可蓄水19万立方;全村有公路15.8公里,其中村公路7.5公里,社级公路8.3公里;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200元。

2009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鼎立扶持下,在县镇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村上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按照“整村脱贫”的要求,逐项扎实落实,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户户有稳定增收来源

1、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

我村成立了小米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惠及我村 个农户,每年每户增加收入元;花椒种植面积达1030亩, 个农户通过养护、采摘花椒带来收入 元。

2、项目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已经建成投产的对口帮带我村贫困户的食用菌种植项目惠及我村100个贫困户,由于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只要农户种养的食用菌成熟即可到本村的

统一收购点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此项能够为我村100个贫困户,三年内户均增收10000元的目标。

3、传统种养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全村种植良种油菜600亩,优质大豆500亩,人均有0.7亩找钱地;全村年出栏生猪2950头,养殖家禽22500只,其中养鸡大户一个存栏5500只,户均年养猪3头以上,确保了全村99%以上的农户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来源。

4、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群众带来实惠

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带动下,我村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个,新发展种植大户 户,养殖大户 户,同时对他们进行的增收财政补贴达元。

5、人均年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幅 通过农户广泛参与村级产业的发展、以务工带动等带动增收,使得我村农民纯收入从2009年的3600元/人,到2010年的4400元/人,上升到2011年的5400元/人,年均增长22%以上。

二、实施宅基地复垦、居民点建设、村社公路建设等,较好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我村在2005年以前,组织群众投劳筹资修建了村社级公路15.8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 200

7、2008年,全村筹资15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已将7.5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通达率100%。

2、通过农户人均筹资100元,全村筹资25万元,县水利局每人补助403元,铺设进户自来水管道,完成2口人畜

饮水水池建设,储水达200方,让全村658户,1930人的楼上楼下都能饮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自来水供水面达到93%,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3、通过宅基地复垦、巴渝新居建设、享受生态移民政策等,我村已全面消除了危房户,目前巴渝新居的居民点完成52户,52套的建设,集中安置243人,同时有570户新建了稳固的砖混结构房屋。全村符合条件的户,人全部实施了生态移民。

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1、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有办公、会议、计生和卫生室等250平方米,其中卫生室25平方米,配备了一名专职医生,规范了卫生室的管理制度,满足了农民就近就医的要求。

2、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100%的农户通电和享受城乡同网同价的惠民政策。8个社大部分居民有安装有电话,自然村电话通达率100%,其中有546户通电话,电话普及率72.2%,自然村社社通广播电视,有742户入电视,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

四、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1、全村劳动力1320人,外出务工700人,在家务农和就近务工的620人,实现了掌握致富技能的劳动力充分就业。

2、全村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户,人,通过村支两委和党员群众大会讨论通过,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今后每年全村根据

脱贫致富情况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动态调整。

3、适龄儿童32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参保人数2632人,参保率99%。

4、早在2009年我村在确定为整村脱贫村后,镇里就成立了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有针对性的指导我村进行整村脱贫规划,扶贫开发的食用菌项目、农村安全人畜饮水工程、村道建设等详细实施规划,认真开展落实工作,群众积极性高,积极筹资筹劳。其中人畜饮水饮水工程,农户自筹筹劳达30万元;村道建设整合扶贫资金资金35万元,人行便道15万元;我们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积极做好了本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对涉及到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在村务公开栏中定期公示,使群众了解扶贫和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

五、上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为整村脱贫献计献策 每个季度全县都要根据市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县扶贫工作难点召开专题会议,重点为各个乡镇中涉及到整村脱贫的难点问题都专门解决,对涉及到我们整村脱贫村的会议要求我们参加的我们都积极参加,提出我们在整村脱贫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上级部门、镇政府、村上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同时组织部为我村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对照整村脱贫验收标准,我们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通过最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确定为整村脱贫村时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接受你们的检查验收,恳切地希望专家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落实。请领导放心,我村整村脱贫后,我们会更加的团结全村

党员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协力,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家园更加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双城村整村脱贫建设总结材料(修改稿)

九龙山镇双城村 整村脱贫建设总结材料

一、全村基本情况

双城村位于开县西北部高寒山区,海拔750米—1300米。距县城45公里、镇政府13公里。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由原荆州村、双城村、玉皇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地双城村三组。全村幅员面积7.5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1个自然村,农业户数594户,1893人,农村劳动力1205人,其中:常年外出833人。现有贫困户102户,273人,其中:低保户38户,144人;五保户20户,20人,残疾人29人;完全可开发户75户239人,不可开发户7户14人。全村土地面积5918亩,其中林地面积3300亩,耕地面积2618亩,其中田1199亩,现有人均耕地1.39亩。

实施整村脱贫建设以前,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976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901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两年增收2124元。

二、“十一五”扶贫开发建设情况

2009年被重庆市确定为市级贫困村,2010年又列入了整村脱贫村建设。三年来,全村累计投入各类整村推进脱贫村建设资金81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85万元,社会各类资金65.6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562.4万元。发展建设了村级公路、人畜饮水、扶贫移民搬迁、贫困户住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猕猴桃产业发展、中药材金银花基地建设、肉兔基地建设、村级卫生室及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级扶贫互助基金、村广播电视事业等,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贫困面貌,加快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三、整村脱贫建设情况

切实抓好规划:按照重庆市“七有四通三解决”整村脱贫标准,根据我村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和愿望的基础上,我村制定了整村脱贫建设

1 规划,安排实施脱贫村项目建设规划10个,共需投入各类资金6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27万元,其他各类资金418万元(包括群众自筹和投劳折资)。

狠抓项目实施:2010年,我村启动实施了整村脱贫建设。两年来,我村积极争取并组织协调各类有效资源,实际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76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整合部门投入资金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5.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545.4万元。重点支持和发展建设了十项扶贫工程,我村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脱贫村各项建设项目,现已完成了各项投资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脱贫村建设目标任务。

具体项目建设情况是:

1、基础设施类:

一是改扩建村社公路16公里,连通一组至新寨村公路,总投资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5万元,群众自筹投劳15万元。

二是新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修水池3处,蓄水达600立方,架设管道2公里,投资3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部门整合及群众自筹15万元,解决315户1320人饮水困难,所有的农户都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在此工程实施前,

二、

三、

四、五组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到处找水吃,满足不了村民吃水,原有饮水工程由于管线长,加之冬天霜冻严重,把引水管冻坏,不能保证人畜饮水。今年就在蒙子树丫口新建一处容量500立方的人饮工程,建成后就能解决

2、

3、

4、5组1320人村民及玉皇小学300名师生用水问题)

2、基础产业类:

一是建成猕猴桃基地1000亩,引进返乡成功人士“公司+农户”模式,建立了玉皇猕猴桃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总投资4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整合社会各类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365万元,覆盖全村373户1312人,其中贫困户53户137人,计划在2012年开始投产,农户增收50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如一组郑家和,投资4万元,栽植猕猴桃10亩,明年

2 开始投产,投产后每年收入达20万元)

二是发展金银花基地640亩,总投资6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购买种苗30万株。覆盖全村425户1580人,其中贫困户102户273人,计划在2012年投产,农户增加收入150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

三是发展肉兔养殖大户,2009年投资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万元,建成肉免养殖大户8户,笼位3900个,覆盖了全村38户、128人,人均增收430元(如五组谢国琼建笼位486个,现有存栏850只,今年出栏肉兔2000只,收入35000元)。

我村的扶贫产业共投入48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69万元,部门整合及群众自筹416万元),辐射了836户(次),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户均投入扶贫资金达到1100元,加上其它建设项目投入,户均投入达到20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类:

一是扶贫移民工程:计划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2万元,群众自筹88万元),易地移民30户。

该项目分别于2010年完成26户,于2011年完成6户。新建住房155间3100m ,实际投资18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2万元,群众自筹155万元)。现工程已基本完成。 2二是贫困户旧房改造工程:计划投资4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1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新建房屋12户80间1760m。实际投资8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3.6万元,群众自筹76.4万元),工程已于2010年全部完成。

三是村级卫生室建设:计划修建村卫生室4间80m,共需投资1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万元)。实际投资1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万元,工程已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四是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计划投资10万元,修建房屋4间80m,实际投资16万元(其中脱贫村资金10万元、帮扶资金6万元),新建房屋6间120m,工程已全面完工。

2

22

2五是沼气池建设:计划修建沼气池100口1500m,预算需投资40万元(其中部门整合资金3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实际完成沼气池100口1500m,共投资40万(其中部门整合资金30万,群众自筹10万),工程已全部竣工

六是安装电视卫星接收设备110户,投资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万元,使电视入户率达100%。

七是村级互助合作扶贫协会:由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5万元,组织发动村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自愿入会配股。截止2011年10月,全村已有184户农户参加,入股金额近12.8万元。

四、整村脱贫初步成效

通过“十一五”和整村脱贫建设投入,全村全面达到整村脱贫扶贫开发建设标准,现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如下:

(一)“七有”方面:

有稳定收入:全村现有人均1.39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有劳务、猕猴桃、金银花三个支撑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并对村内贫困农户实现全覆盖,全村97%以上的农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33人。

有基本保障:现在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到100%;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38户共144人,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全村80%以上户;184户贫困户家庭加入扶贫资金互助协会组织。

有基本知识:现在有适龄儿童301名,入学率达到100%,贫困户家庭少年儿童都能上学。

有一定技能:2009年、2010年初、高中毕业生112名,除35人升入大专或大学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56人,达98%;全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780人,占全村总劳动力的64%,占在家劳动力的95%。(双城村2组的李生浩,2010年参加了重庆市扶贫办组织实用技能和雨露计划培训。)

有稳固住房:通过扶贫移民、农村危房改造、残疾人住房改造等工程,全

33村共搬迁农户32户102人,改造农村危房户12户54人。现在所有农户建有稳固住房,全部消除了农村危房。

有服务中心:2009年末,全村只有简单的村支两委办公室,没有文化活动室和村卫生室,现在建有公共服务中心350m,各种功能室配套完善,有合格的村卫生室,占地100m,各项设施齐全。

有好的班子:村两委班子年轻、团结、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扎实而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富有创新能力,大专以上学历2人,为了优化班子结构,现配有大学生村官一名,长期吃住在村里,为广大村民服务。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村规民约完善并上墙。

(二)“四通”方面:

通路:现在村级公路共5条16公里,其中进村公路为水泥硬化路面,所有村民小组都已经通公路。

通电:现在农户通电率已经达到了100%,并已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 通电话:2009年末,全村通电话率为81%,现在95%的农户都已经有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通广播电视:2009年末,全村电视入户率为84%。通过实施广播电视建设工程,全村都已经通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了100%。

(三)“三解决”方面:

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2009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现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100元,人均增收2124元,增幅达到53﹪ ,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通过人畜饮水整村推进和今年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全村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蓄水池12口,架设管道28公里,特别是今年新建的一处人饮工程,蓄水500方,基本解决全村人畜安全饮水。

全面解决生态和扶贫移民问题:通过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工程,已经搬迁了32户154人,对村内符合条件的农户全部实施了生态和扶贫移民。(如四组

5

22杨太贵,夫妻双双残疾,居住在边远吊脚户,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现搬迁到主公路上,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五、严格管好用好各类资金

(一)强化扶贫资金管理项制度建设:对资金投向、建设内容、补助标准、建设期限、实施主体等内容实行了镇、村公示,接受全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提高群众对实施项目的知晓度。同时,对扶贫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人的“三专”财务管理制度和核算报账制管理,兑付的资金一律用转帐方式支付,保证资金全封闭运行,使资金兑付更加公开、公正、安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户身上。

(二)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金义务监督员的作用

在党员、群众中公开推选扶贫项目资金义务监督员,负责监督各项扶贫项目开支的合理、合规性,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强化贫困户主体意识,创新扶贫资金监管机制

在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让贫困户全程参与到扶贫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一个环节中,自主商讨决定扶贫资金的使用,实现贫困户变资金运行监督者为决策者、镇村干部变资金运行决策者为监督者的角色转换,创新扶贫资金监管机制。

六、综合效益

(一)农民脱贫有新思路

通过整村脱贫建设,修公路、建饮水池、兴沼气、搬房子,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生活难等问题,降低群众生产生活成本;栽猕猴桃、金银花、养兔子、学技术,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增加群众增收门路。整村脱贫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加快了双城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双城村剩余劳动力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移。

(二)干群思想有新认识

整村脱贫建设的全面实施,深层次挖掘了双城村的资源潜力,点燃了群众的致富激情,提高了的群众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村支两委的凝聚

6 力和号召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升华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保证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美丽乡村建设有新机遇

整村脱贫建设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观念的转变,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筹划中金竹坪风景休闲区正处于双城村境内,投资上亿元,集休闲、养生、旅游观光于一体,占地面积1200多亩,已签定意向性协议。这个大项目的建成,将直接带动双城村猕猴桃、金银花、肉兔等产业的飞跃发展,并刺激第

二、三产业的兴起,双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