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大全)

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大全)

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第一篇: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作为一个民生新闻记者,每天接收的信息,需要掌握的知识不计其数,信息来源也是十分丰富,那么 面对海量信息,怎样做到心中有数,思维逻辑不混乱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一、当。

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

第一篇:怎样做一个敬业的记者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民生新闻记者

作为一个民生新闻记者,每天接收的信息,需要掌握的知识不计其数,信息来源也是十分丰富,那么 面对海量信息,怎样做到心中有数,思维逻辑不混乱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需要民生新闻记者需要出镜现场时该怎么办

出镜现场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突发类事件现场,如一般火灾、车祸、发水、救援等等。

要求:发生时间、地点、现场状况、伤亡情况、事故原因、处理情况,各个要素要全,一般先采访同期、了解情况,然后出现场。不要站桩式说,一边走、一边比划一边说,给观众感觉是你带领着他到现场一样。注意发现细节,比如结婚照片、全家福、正在吃的东西等等。如果时间允许去医院了解伤者情况和伤者家庭情况等背景。

特点:快,一定要快;全,越全越好;独,要有独家东西,哪怕只是一个同期;特:要有夜航自己的角度,就是百姓视角和人性化角度。做话语的主宰者。

举例:木兰车祸、ABC外国语学院、撩水现场。

注意:如果是灾难性事件,最好不要穿鲜艳衣服,不要过去揭伤者家属伤疤。

期待:要有直播连线感觉和准备。

第二类是体验式现场:一般科学发明类、风光类、其他不出现场说不明白的。

要求:设计好情节,通过情节突显要介绍的东西,设计的情节一定要是生活中常见的或必需的情节。

特点:互动性,给观众自己身临其中的感觉;亲和力,让观众感觉离自己不远,离生活很近,就在他们身边;趣味性,让观众觉得有趣,一定要能看进去;创意性,最好设计不落熟套的情节,让人意想不到又猛然醒悟;新奇感,让观众感觉新奇,没见过没想到。

注意:不要为了体验而体验、不要违规、不要自毁形象。

期待:道具能够齐全,多借用道具说明问题,更可以在演播室使用。

第三类属于三总结性现场:频发性事件、连续报道、说教类、号召类。

要求:用最精辟、最深入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报道。一定要全面了解报道的问题,包括前后背景。深入了解、深入分析,让人感觉有道理,有说服力。

特点:专家型,记者通过报道成为事件的专家,从各方面了解事件,有话语权;自信感,说话要底气十足,树立绝对权威;色彩强,冷静或感性,忧国忧民。

期待:增加记者评论空间,打造专家型记者。

第四类是其他现场。这样的现场不建议随意出,没什么事不要出现场,要做到需要出现场时再出,一般不出,出现场就精彩,让人记住。打造明星记者并不是靠出现场。现场总出没特点,就像经常“春晚”出来却一直没人记住的联唱人员。要露脸没错,现在时眼球时代,做媒体,就是要出名,问题是出名靠的是你的风格和实力,是采访本身,并不是形式。

二、当需要民生新闻记者突发类事件时该怎样采访

思想上,无论何时何地,时刻做好准备,记者一定要有这份责任感,有突发事件,每个记者都要第一时间,亲自赶到现场,要有一种热情、一种冲动、同时要有一份冷静。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当天节目中播发。

采访上,提前做好准备,提前联系摄像、司机、联系好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查询相关背景资料。准备好带子、电池、话筒、钱、手机充电。路上一边打听最新消息(网络、广播),一边构思采访框架,或稳定情绪。

到现场,摄像拍摄画面,记者联系当事人、目击者或处理者。多家媒体采访,不争抢,从另外角度入手,以自我为节奏,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要跟风。

做一个记者,一定要第一时间采访到几次大事件。

对于活动类采访要意识到采访没有小题,只有把题做小。接到题后,联系当事人,问好活动形式、内容、细节,从夜航角度要求他做好你需要的准备。到现场后,一定要发现细节,不要别人安排什么就固定采访什么,你的采访只有你才明白知道要什么,因为节目是你做,怎么做只有你知道。把原始的采访目的作为大背景,从小处或细节入手,展开报道。比较好采访,重点在写稿,一定要看画面写稿,幽默语言描写细节,自己首先得觉得有意思,别人才可能愿意看,写稿一定要把自己逗笑。用重复动作、快动作或配乐突出趣味性,让人看了或觉得有趣、或欣赏精彩表演,寓教于乐,争取内涵丰富。

至于策划类采访比较体现功力,首先了解采访内容的背景和相关资料,列出提纲,通过街访、电脑画面、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报道。自己可以时刻注意生活中的热点,主动提出策划。语言也要轻松、风趣。

现象调查类采访是通过个案发现群体性问题,关注生活中某一群体的生存状态。

三、 怎样做好监督类报道

1.普通监督类报道:之前做好与当事人沟通工作,了解好情况,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证据,绝不可完全听信当事人讲述,有时候事情恰恰相反。想办法让当事人做好保密工作。视采访情况,申请小机器或偷拍机。到现场后先采当事人同期,了解情况,查看证据,如果没有偷拍机,先电话采访对方,防止见面后说法不一。说明利害,要求对方接受采访,不能采访一定要见面偷拍或录音,坚持双方见面,与对方沟通时,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不要带着主观情绪或判断采访。事情了解清楚后,如果可以当时解决,协调双方,最好和平解决,不要故意激起矛盾。如果对方身份特殊,想办法不让对方知道采访,或证据确凿下先行播出。速度要快,行动要保密,采访要灵活。

写稿时逻辑清楚,正面反面,摆出来,客观叙述,绝不主观判断,观众对判断,有必要时,留好不播出但需要的证据资料。可以不署名。写完稿后一定要多看,多让别人看,不确定是东西坚决不能写。

监督类调查:事情比较复杂,需要记者深入调查才能查明或解决。采访时摆好先后顺序,想尽一切能够采访的地方,步步紧逼,做到头脑清楚,心中有数。

第二篇: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财经记者的- -

黄河

2001年2月的某天早晨,我提着大包小包(居然还有一台台式电脑主机),站在客厅中央,第不知多少次向着似乎还睡眼朦胧的爸妈宣布:

"我要走啦,去北京,中国最好的杂志做最好的记者!"

老爸带着几分客套与矜持地点着头,喃喃说着什么,也许是关心与鼓励的话,可我没听清。

直到许久以后,我才知道他们在那前后为我担过多大的心,"比送你上大学还揪心。"老爸后来这样评价(那当然啦,我上的大学离家里就一个小时车程)。

可是,Who cares!我那装满幻想的脑袋已经再没有一丝多余的空间了。

在到《三联生活周刊》之前,我已经在《深圳特区报》下属的《深圳周刊》做了三年记者,当时国内的周刊还很少,除了《三联生活周刊》外,只有刚创办不久的《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等几家,而我与同事们在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依然是《三联生活周刊》。虽然它那时还是双周刊,但它富于时效性的选题,深刻的观察力与精辟的评论,都让我们看到一本理想中的周刊的轮廓,我不止一次在酒后向朋友大放厥词:"在中国当记者,不到三联就算不上好记者"——颇有几分"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当2001年初陆新之(当时任三联主笔)介绍我到《三联生活周刊》应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的缘故。

然而,当我兴冲冲地跟朋友来到当时还位于净土胡同的杂志社时,心里还是"格登"了一下。这幢位于不起眼的小胡同里的不起眼的小院子旁的不起眼的小楼,真是我曾经那么向往的"圣地"吗?

然而比起另一个担心来,眼下的失望又算不得什么了。

我能通过三联的考验吗?

在到三联之前,陆新之便已经告诉我,三联眼下缺的是财经记者,你进去后多数是做财经报道。在此之前,我在《深圳周刊》一直做的是社会报道,对"财经"的概念了解得大概还不如我那炒股票的老妈多。

三联的诱惑让我硬着头皮答应了这项我当时觉得是"临时"的选择,想不到的是,时至今日,我竟然还真做了一名象模象样的"财经记者"——这可真应了那句话:"

不能不说我真有那么点儿运气。

到三联写的第一篇报道是关于联通黄页的,报道的基本素材已经在深圳采访完了,但究竟该写什么心里却没底,快到交稿时间了,没办法磨蹭了一篇先给陆新之看。他看完后觉得还行,但我自己心里总觉得似乎没写到点上,便抓着他讨论。

聊着聊着他突然冒出一句话:"徐迅(我们的一个记者朋友)当时跟我说过这个选题,他说这个黄页到底是媒体还是商品根本就定义不清......"这下我可抓到"救命稻草"啦。赶快回到电脑前,调出原来的稿子,嗒嗒嗒花了半个小时重头改写了一遍,标题就叫"黄页:媒体还是商品?"

接下来的事情极为戏剧性。稿子交上去了,我正忐忑不安地等待"宣判",突然朱伟主编一阵风般从他的办公室冲出来,举着一份稿子冲着大家嚷嚷:

"这篇稿子谁写的!"

我一看正是自己的那篇稿,心里不由一阵冰凉,完了,不知道哪儿捅了漏子,这下得打点包袱回家了。陆新之也懵了,底气不足地往我这边点了点手,闷声问道:"怎么啦,有问题吗?"

朱伟冲到我面前,手里依然举着那篇稿子,

"好,这篇稿子写得好,以后大家都得这么写......"

后边他再说什么我都听不见了——姥姥哎,这么夸奖人会搞出心脏病来的!

后来的日子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撞大运",以我当时那点浅薄的财经知识,假如没有徐迅的那句提点,恐怕真得当场卷包袱"下课"了。然而这种"大运"毕竟不是天天都能撞到的,高高兴兴

地进了三联没多久,我就开始愁眉苦脸了。

不久前跟一位朋友谈到财经报道与普通新闻的关系时,我蛮不讲理地甩出一句"财经报道不是新闻!"这话咋听起来有些无理,财经新闻怎么不是新闻啦,新闻的五要素财经报道就不要?新闻的从采访到写作的一系列规则财经新闻就可以不遵守?如此等等。

但我要说,作为一名记者来,假如你只是按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的套路,去按"眼勤、腿勤、手勤"什么的去做财经报道,铁定会栽跟头——至少我就是这样。

有那么一段时间,写稿对于我简直就象苦役。不是我不愿意去采访,也不是不愿意去写,而是——写了稿根本就通不过。每篇稿子交上去后,我便象老鼠一般缩在办公室角落,听着楼梯口的响动,那段日子里我练出一项特技,分得出每个人不同的脚步声。每当朱伟的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我的心里便是一片冰凉——这次又死了。

朱伟的批评很有意思,他拿着稿坐在你旁边,一句话也不说。于是我便低着头找有没有可以钻的缝,一边在心里嘀咕:"快说快说,早死早超生"。果然声音响起来了,平平板板没什么起伏,

"这篇稿子不能用"。

好,宣判结束。花两天时间转世投胎等下一个轮回吧......为什么稿子老被毙呢?

有一段时间我以为是自己的文笔不够好——三联的文章文笔讲究是出了名的——于是每逢动笔便搜肠括肚找些自以为很有文采的词句下进去。那可真叫折磨,你想想前有"声音"、"圆桌",后有文化、专栏,哪个不是文光四射得让人睁不开眼,再加上一个从《人民文学》出来的主编,多少大小作家的作品给他横删竖改,哪看得上这点鸡毛小菜——跟他玩文采,不等于是给自己刻七杀碑吗?

不行,不行转路子,开始往采访上打主意。多找些学者名人,问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唬得住人,尤其是朱伟这类人——谁知朱大主编不吃唬,硬生生把俺磨破脑袋钻来的一点访谈内容大卸八块,甚至"弃尸门外"。写到这里,我要向那些曾经被我打扰过的学者们深表歉意,特别是一件令我至今内疚的采访,我要向盛洪先生道歉。

当时是为了写一篇关于反垄断的文章,我找到天则所,想请盛洪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想到要见这么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口未开心先怯——这么随便找人家发表意见,人家答应吗?于是自作聪明地编了个借口,说我们准备做一个专访,请盛教授就垄断问题谈谈看法云云。

盛洪答应得很爽快,但在电话里提了一个要求,"别人常常在文章里曲解我的话,我希望在发表前给我看一下。"在见面时他又强调了一次,我自然诺诺。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稿子也写出来了,自然不是专访。硬着头皮给盛洪发过去,他回了几句话,让我至今想起来依然惭愧不已。他的回复至今保存在我的电脑里,里边写道:

"黄河先生,我记得你是说搞个专访,不是(知)记录何在?这篇文章里,你引用我说的关于企业内组织成本上升会抵消规模经济,不准确,望再对照录音修订。盛洪"

从那时起直到离开三联,我再没脸踏进天则一步......

现在写下这些,不是想跟朱老板(当时我们之间都叫他老板)"秋后算账",而是想说,直到那时,我还是没搞明白财经报道应该怎么写。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心态,真是很有意思——老板不是要求要多采访吗?好,那我就一二三四五,搬着手指头数到底稿子里写了几个人,不够再凑两个;不是要写利益冲突吗?好,那我就刀枪剑戟十八般动作轮翻上阵——可是,不行,不行,还是不行!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老板对我有什么陈见?但平时又不见他有什么不客气,那副平平淡淡的面孔似乎对谁都一样。

直到离开三联后的一天,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错了——写错了!

有趣的是,那几乎也算得上一次"撞大运"。

那是我离开三联,到一家新的财经杂志所做的第一篇报道,关于科龙并购案。跟过去一样,我开始忙忙碌碌地四处找人采访,上网搜集资料。一切就绪后开始写稿,又出现了刚到三联时的那种情形:情况和素材似乎都掌握了,但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软软的立不起来"。

新老板是一位有着深厚经济学素养的上市公司老总,看完我的初稿后,他问了一个在我看来很奇怪的问题:"收购科龙的这家公司(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收购时,是在内地独立注册新公司,还是母公司收购的?"

在我看来这是个细微得不足以关注的问题,当我提出这个疑问时,老板摇摇头:

"我们做企业的都知道,如果他是在内地注册新公司收购的话,那么就可能......"随后涛涛不绝地给我讲了香港证券市场上此类公司收购的操作手法,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

听完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狂喜,原来真实的经济世界可以这么精彩!回到家后我扔开原稿,花了个通宵写出一篇完全不同的报道。

那是我对财经报道的第一堂启蒙课,我至今这样认为。

当我在随后的日子里用这种眼光再去看三联时期的报道时,突然得到一个新的领悟——那就是在过去的报道中,我能看见自己笔下纷繁复杂的种种现象,却看不见自己对于这些现象的理解与判断,在我的报道中没有"我"!

这又是一种有悖于基本新闻原则的价值观。新闻不就讲究一个"客观"吗?处处把自己的偏见和感受带进去,不如改行去写小说?但我依然坚持认为,在财经新闻报道中,记者如果不能加入由自己素养和观察而来的"独断",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起复杂的现象,写出有深度,"有骨头"的报道来。

其实在新闻学里边,早有"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之分,在我看来,经济报道就是一种典型的"解释性报道",而这种报道的精髓就在于记者自己要"想得明白,说得精采"!

想得明白,说得精采。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张五常教授说经济学就是要"解释真实世界",短短一个"解释",穷尽了多少象张教授这样"天纵之才"的毕生之力。

说到这里,似乎离三联有点远了,还是回头来看看当时我在三联"想不明白"时的趣事吧。

三联当时的经济部说不上"人丁兴旺",高昱因为做专题常常在外边跑,陆新之也神出鬼没三五天见不着面,每天在经济部"值班"的往往是我跟李伟。李伟是复旦哲学系的高才生,跟我同病相怜,日日面临"三苦":一苦找不到选题,二苦采访不到人,三苦交不出稿或稿子被毙。

苦里作乐大家便发明些"术语",拿来调侃自己的糗事。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苦苦哀求",因为大家平时不容易找到适合的采访对象,一旦找到一个往往死缠烂打,誓要从"老虎"嘴里拨下几根毛来。于是办公室里便常常听见某人"软语哀诉":

"我们有这么个题目,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能不能跟我们谈谈......出差,那大概什么时候回来?要不我在电话里跟您谈谈也行......"

一来二去,两人看见对方拿起电话就会会心而笑:

"又要苦苦哀求啦,哈——哈......"话音未落自己也抓起电话"苦苦哀求"去了。

苦苦哀求完就该干活了,说干活其实不确切,应该叫"想活"——那几行字半小时就可以敲出来,问题是究竟敲什么呢?

于是苦苦哀求完了,便进入"望天发呆"的阶段。记得有一次社会部的巫昂跑进来,东张西望了半天,对着正在发呆的李伟说:"你们这儿真象座庙。"

是的,当时的经济部既没有文化那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没有社会部那惊险刺激的采访,倒真有几分象"修身养性"的寺院或道观——虽然里边的两个"小和尚"六根不净,杂念丛生。

转眼离开三联已经三年了,面对着自己写下的这堆拉杂琐碎的回忆,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慢慢漫延开来。想起三年前离家远行的那个早晨,我忍不住低低咕哝了一句:

"我还是要做中国最好的记者——也许是财经记者?"

第三篇: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做幸福的教师。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有效途径。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感受到幸福。

教师要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自觉投身这个平凡的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诊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其次,要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的 “教书匠”,而是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爱满天下”的教育宗旨。他曾提醒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教育者要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陶行知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许多陶先生的弟子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音容笑貌,从这一点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他伟大的师德情操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

再次,注重自我塑造,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伤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我们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移风店镇上泊小学 迟春晖

第四篇: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我是物探采集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物探公司八届一次职代会召开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反思活动,通过学习和反思,使我对物探公司目前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方面,我们有着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我们职工队伍中,还存在着对新形势的种种不适应,各种消极情绪滋生。在总结和反思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地调处下一步如何发展?每个人应该怎样做?做为物探公司的一员,应该在地调处的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也许有人会说,你一个小小技术员,做着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作,能力和贡献也是有限的!是的,尽管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们都是物探公司的一分子,你敬业、我敬业、你爱岗、我爱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最终必能成就地调处辉煌的明天!

说起爱岗敬业,也许许多人会问:如何才能算是爱岗敬业呢?爱岗敬业,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马书记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五种消极情绪,其中就有一种是:头脑发昏,安于现状,辩不清形势,不思进取的自满情绪。这就是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的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既然我们选择了物探这个职业,就要把石油勘探作为我们终身的职业,就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庄严的选择。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特别是我们搞物探的,就要有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地调处,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贾烈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曾多次被评为地调处劳动模范;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了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攀登了科技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黄波,一个年轻人的榜样,他全身心投入生产技术工作,

刻苦钻研技术,取得了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在今年施工期间,他的爱人临产,岳父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治疗,家里家外,全靠他岳母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他的爱人多想他能够回来呀,可是,处技术人员少,生产又处在关键的时候,他如何能走开啊。他打电话让自己的年已六旬的母亲来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自己却全身心投入到了生产中去。贾全根、王吉增、曾鸾、李志华„„等等,等等,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比比他们,想想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呢?

爱岗敬业,就要永无止境追求自我完善。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相信许多人在思考,许多人在追求,也有许多人在困惑在迷茫。爱岗敬业就是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特别是对于我们技术人员,细节决定成败;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地震勘探中,一个错误的数据很可能就会导致一个大的质量事故,一个不经心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千万元的损失。我们做出的设计能否满足生产,我们的施工质量能否够让甲方满意,我们整理的资料是否规范,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工作不细,标准不高,敷衍了事,马虎应付,不负责任的凑合情绪”是要不得的;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完善,都去钻研技术,熟练业务,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细,使自己的工作少出失误、不出失误,使我们生产的每一张记录都是优级,每一条剖面都是精品。这样,我们地调处前进的路一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什么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我是一个司钻,就是要按炮点桩号和井深设计打好每一口井;我是一个包药的,就是要保证每一炮都能放响;我是一个放线的,就是要保证把每个检波器平稳正直紧地埋好;我是一个施工员,就是要搞好每个设计,看好每张记录,算准每个数据,把好每个质量关口„„这样做就是爱岗敬业!

从自己做起吧,从做好每一件事入手吧!我们地调处的兴旺发达要靠每一个员工无私奉献;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地调处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地调处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大全)

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

“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这就是爱岗敬业的定义。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而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工作的特点,爱岗敬业又将有新的内涵。现在社会的迅速发展,教师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这些都促使着教师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立足本职,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首先,教师爱岗敬业应从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开始。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没有尊荣的事,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正因为如此,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价值,这也是教师与其他许多职业不同的地方,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价值的,并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来衡量。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的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而且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才能领悟从师的乐趣,才能以从师为荣,以师为自豪。在“爱岗敬业”这种精神支配下,教师也不会视平凡的工作为平凡,不会视琐碎的工作为琐碎,而是会认真对待教育,教学的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的价值。

其次,教师爱岗敬业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 听了这句话后,我则要说“没有不会教课的教师,只有责任心不强、对工作、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高于一切。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加认真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个敬业的人会在认真负责其所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

第三,教师爱岗敬业应表现在对专业学习上的不断进取。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为未来培养人这一历史重任,要求教师具有迅速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变化的综合能力。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观念不能再反映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法,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只有不断进修学习,提升自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本职岗位上较好的完成工作。

第四,教师爱岗敬业更应该体现在岗位上的有所作为。

教师能否做到爱岗敬业,在工作岗位上的有所作为是主要判断因素之一。教师在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开始,就要为自己在这一岗位上能发光发热,做出成绩而不懈努力。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借鉴其他老师优良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更有利于推进教学的进展。新教师应该从教学五认真工作开始,扎扎实实地去胜任这一岗位。老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反思探索,总结经验,创新研究,力争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学生们总是用这样诗句形容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是赞美老师对教师职业无限的付出和努力。得这些赞美的原因,正是教师最平凡的职责——爱岗敬业。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王嫣红

2011.7.1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