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篇:六围绕一。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

围绕打造一支现代化消防铁军,如何加强廉政建设

围绕打造一支现代化公安

消防铁军,如何进一步加强部队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部队的健康发展、战斗力的提升和职责的履行。为有效促进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队伍的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及公安消防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公安部党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公安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公安消防部队进行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时间还不长,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查找问题,深刻地分析原因,积极地寻求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推动公安消防铁军队伍廉政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自身学习和总结,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廉政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加强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加强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相当一部分要体

1现在打牢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权威和巩固执政地位上,而执政的基础最容易因为腐败而削弱,执政的权威最容易因为腐败而降低,执政的地位最容易因为腐败而动摇,积极预防和坚决清除腐败现象,对于巩固和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各级党委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廉政文化是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他又在不断地指导着反腐倡廉工作健康、有序地深入开展。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公安消防部队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警营的重要前提。构建和谐警营,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持。和谐警营就是要建立“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的社会。搞好了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侵吞国家财产、侵占士兵利益的现象,可以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增强部队内部的信任和团结,从而达到官兵相互间关系和睦、融洽,推动和谐警营的构建,增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当前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首先,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尚未形成整体合力。当前,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着“单边突进”的问题。虽然各级党委都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强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但个别

单位或主要领导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可抓可不抓,把廉政文化建设当成份外事,造成了领导不重视,职工不了解,任务不明确,工作无部署,口号多、务实少,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的滞后局面。

其次,廉政文化教育受众面窄,基础建设还不够广泛。目前,在消防部队的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士兵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他们基本上处于边缘地带。仅有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是不够的,文化应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士兵也应纳入教育的主要对象,而不能失之偏颇。

再次,机制不活,形式单一,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还不太明显。虽然消防部队在廉政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来看,主要还是“推动型”,主动性不够。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广大官兵自觉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之中,推动廉政文化的蓬勃发展,发挥它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必须把廉政文化的内涵在在广大官兵中深入传播开来,廉政文化建设要贴近官兵生活,通过设计多种

载体,以广大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警营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廉政文化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营造尊廉、崇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激发广大官兵认真学习廉政文化知识的意识,把消防部队的发展需求和执法规范化建设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提高官兵的道德修养,让人民群众从中享受到消防部队廉政文化成果的效益。

二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廉政文化的全面发展。廉政文化建设讲求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廉政文化的教育对象和文化形式。消防部队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要注重两个相结合:一要注重突出领导干部和面向全体官兵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党员干部身上。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就消防部队而言,主体是广大基层官兵,广大基层官兵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决定了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向应该是广大基层官兵,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对廉政行为的普遍认同和社会评价,创造一种社会氛围和压力机制,使权力使用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如果廉政文化建设指向偏差,就会出现“曲高和寡”,难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二要注重廉政文化的内容、形式与效果相结合。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效果是最根本的,是第一位的。内容和形式最终要通过效果来体现,没有成效的内容和形式最终是不会

长久的。要创新形式和载体,充分运用文学艺术形式和现代传媒手段,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和载体,广泛扩展廉政文化的传播空间。向广大群众和官兵宣传廉政知识和廉政信仰;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声势和效果,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消防部队反腐倡廉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依靠广大官兵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格局,是巩固和推进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传播渠道需借助于各类阵地和手段;其活动的开展需以有序的组织、明确的责任、必要的人力和资金为保证,因此,建立健全以上工作格局,有利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化各种要素,达到最佳目的。此外,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要巩固和推进,还必须建立长效的良性运行机制,包括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机制,以推进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走上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切实在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加强和推进消防工作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围绕六抓 固本强基

围绕六抓

固本强基

为全县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侯彦双

8月6日,县委书记王志伟专题听取了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政府副县长王晓彦代表县计生领导小组,就今年以来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对全县计生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县计生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郑更须,县计生局局长赵保宽在汇报中,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补充。

王书记在听取汇报后,对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他指出:近几年巨鹿县计生工作虽然止跌企稳,在全市第二平台位次略有上升,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精神上不能有丝毫懈怠,牢牢树立抓计生就是抓民生的思想,为全县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围绕计划生育工作固本强基,他强调:一要抓基础。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围绕季服务、围绕“四术一征”、围绕人口求实较真、要账,一户一户落实,一个村一个村夯实,一个乡一个乡提高,切实做到计划生育工作底子清、基础牢。二要抓经常。计划生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绝对不能

松一阵紧一阵,绝对不能有松懈的情绪。要做到抓经常、经常抓,始终保持一种高压态势,始终保持一种整治状态,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工作才能见成效。三要抓重点。首先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人口指标,人口控制不住,那就谈不上计划生育了;其次要严厉打击“两非”,做好性别比治理工作;第三要突出抓好县直计划生育问题,计划生育是国策,党员干部必须模范带头执行。四要抓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对做不好计生工作的,不能提拔调动、不能评优评先;要进一步完善对党政领导、计生专职队伍和村干部的责任追究办法,严格问责;要坚持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加强人口计生与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五要抓队伍。通过调整、交流、培训、岗位练兵等措施,加强计生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全面提高县乡村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六要抓创新。重点在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人才保障等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符合县情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工作机制,使人口计生工作成果惠及全民。

第三篇:围绕六个强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一新的重大决策,深化、发展和升华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完全符合我国、我省和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实际和

长远发展需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方针。

一、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突破点也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素质总体上不高,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增收渠道不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村容不整等问题还很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尚未改变,等等。据测算,到2005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1,绝对额相差3340元,占全市总人口63.3的农村居民只购买了不到39.7的消费;农村人口只占有30左右的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仅享有不到21的公共卫生资源;有60的村不通自来水,22的行政村、48的屯不通等级公路,绝大多数村没有卫生厕所;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0左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多年低于城镇,农村与城市投资比连年递减。这些问题,反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开发提升新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只有形成产业支撑,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显著提高,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按照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的要求,以发展烤烟、粘玉米、葵花、大荛子、芝麻、西甜瓜、美国红提和苹果圆葱等特色农业为重点,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集避灾农业、集约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效益农业为一体的棚舍经济,搞好典型带动,形成产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一五”期间,沿302国道在10个乡(镇、场)建设万元棚舍1000栋,农民增收1000万元;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粮变肉”、“粮变奶”、“粮变蛋”工程,促进粮食转化增值,逐步实现农牧结合、以牧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十一五”期末,全市牧业大乡发展到6个,牧业小区发展到20个,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以上。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尽快使传统农业向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方向迈进。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支持安大牧业、吉祥米业、亿龙葵花、先达食品等10个龙头企业,做到兴办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00万元,带动农户占全市农户的80以上。

加快新型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及综合服务型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农业市场和经营风险。到“十一五”期末,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500个,农村经纪人1800人。

三、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

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村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建设新农村提供环境依托。

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启动××灌区工程,解决我市中东部地区9个乡镇近60万亩水田用水问题。完成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月亮泡东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水利化进程。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基本农田全程灌溉面积达到100。坚持季节性禁牧不动摇,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植桑养蚕,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碱地生态治理步伐,努力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经济双赢。

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支持、

农民自筹、部门帮扶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每年计划投资12000万元,加快村镇道路、供水供热、燃气、垃圾污水及学校、医疗、文体活动、托幼、敬老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

切实规划好生产性建筑和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文教、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各项设施建设用地,做到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引导和帮助农民积极开展“五通四化一气”和“四改四清”活动,使村镇面貌得到彻底改观。

加强小城镇建设。利用现有基础,积极整合资源,引导人口、产业、商贸等要素向小城镇聚集,提高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形成村镇建设的新格局。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小城镇人口发展到14.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每个小城镇培育起1—2个主导产业,小城镇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6.7左右。

四、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事业

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直接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从而导致农村的发展能力差,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始终把科技兴农作为发展集约型、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调整完善思路,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到“十一五”期末,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5。

强化农村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中小学危房,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医疗设施,满足农民一般性的检查和治疗;选派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共同发展;深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农民参合率要达到100。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救助救济、优待抚恤、大病救助、五保户供养等制度,发展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积极争取和筹措扶贫资金、救灾资金,不断扩大扶贫救济投入。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面达到100,贫困人口减少5万人。

五、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农民素质提高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还能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从今年开始,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由农广校牵头,划拨专项培训经费,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和基础文化教育,每年培训5万人次。积极开展“科技之春”、“科普之冬”、“绿证”和农村新户主培训,建立起一支农村适用技术人才队伍,使农村适用人才的数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提高非农就业能力。积极推动广大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脱离就种植业发展农业的思想束缚,引导广大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民致富农民。广泛开展“一推双带”、“阳光培训”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转产转岗就业能力,促进多领域输出,多岗位就业,多渠道增收。“十一五”期间,年均输出劳务9万人次,创收34000万元。

提高农民道德水平。大力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经常性地开展农村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建设五好家庭活动和双拥共建活动,引导农民树新风,破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创造,健全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持久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工作制度。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经常到农村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使之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搞好新村试点。重点抓好安广镇和联合乡红旗村、红岗子乡永和村、两家子镇殿生村、月亮泡镇殿元村、乐胜乡永乐村“一镇五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在试点村镇建设上,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包保,分别确定两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取得实效。在试点建设中,坚持不搞一刀切,不搞大轰大嗡、大拆大建,不急于求成,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劳民伤财,立足当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建成一个,巩固一个,为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形成强大合力。结合开展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市乡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处理好减人、减事、减支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加快乡镇政府的职能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变,由为民作主向让民作主转变,由管理农民向服务农民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搞好协作配合,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省和xx市的正确领导下,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真正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围绕税收中心工作 加强党建科学管理

努力开创全县国税工作新局面

临沭县国家税务局

(2010年6月1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县国税系统认真贯彻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形成合力,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机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根据2009年全县国税工作“一二三三”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以建设强有力党组织为龙头,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行政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圆满完成了全年收入任务,全局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按照县直机关工委的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加强党建科学管理,努力开创全县国税工作新局面。发言如有不当,敬请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持续抓好党建工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09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创先争优活动内涵,提升创建标准,完善争创措施,全面提高争创活动整体水平。全县国税系统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活动,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评议监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县局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工作任务。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11月,我局在全市国税系统中率先成立“中共临沭县国家税务局机关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党的建设工作。

二、党建工作贯穿征管,各项工作跨越发展

(一)税收收入总量再创新高。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县组织收入形势面临多年来最为严峻的考验,面对困难,我们加大“党组成员包片、机关科室包分局、分局长包重点税源”的收入督导工作力度,促进组织收入工作的顺利开展。2009年,国税收入完成32606万元,同比增长19.77%,增收5381万元,完成市局计划的112.05%;县级收入完成7501万元,同比增长19.72%,增收1236万元,占县府分配计划的100.61%,超收46万元。首次突破三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县国税收入在经济逆势情况下持续稳定增长并刷新记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并授予县国税局“集体三等功”一次。

(二)创新工作机制,征管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明确奋斗目标。合理调整局党组成员和各科室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细化到所属每个单位共109条工作目标和要求,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营造进取氛围。紧密联系临沭国税工作实际,围绕思想建设、作风纪律、依法治税、廉政勤政、征管基础建设、行政后勤保障、组织纪律等七个方面进行作风整顿,营造了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定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临沭县国税局机关工作规则》等工作制度,重新修订了“禁酒令”等。四是创新工作方法。按照县局年初“围绕一个指导思想,把握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三个提高”的总体工作思路,落实“强化税收征管年”各项工作目标,开展了分局联动工作机制、实施网上办税服务厅、全县通办等措施,为全局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局联动,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1、创建纳税示范街,加强税收征管。制定了针对提高征管质量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等,开展“创建纳税示范街”活动,全县共建设17条示范街,创建华美与时代广场两个示范商城。

2、建立分局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了《农村分局联动机制》实施方案。分局联动机制的推行,弥补了征管力量的不足,解决了人手少、力量不足的难题,也避免了人情税、关系税的问题。

3、以“税收宣传月”为契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紧扣“税收·发展·民生”的宣传主题,全方位、多形式、有特色地开展税收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4、不断深化纳税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兑现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地方经济发展。认真贯彻执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共办理税收优惠政策退税61.5万元。加强出口退(免)税管理,及时办理退(免)抵手续,全年办理退税6459万元。

5、健全完善约束机制,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效能监察,推行一案双查,自觉接受纳税人的评议和监督。县局于2009年9月召开了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县纪委领导和全县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对国税工作给予好评。

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效和谐国税机关。参加全县“践行科学发展观,开设廉政讲坛、评选优秀廉政党课”活动,并荣获一等奖。大力做好群团工作,先后开展了“慈心一日捐”、“迎三.八我为单位建设建言献策”、 “爱心妈妈”结对帮扶、“五四”青年团员参观活动、复退军人庆“八一”座谈会、“庆国庆 迎全运”登山比赛、退离休老干部“重阳节”座谈会等活动,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

2009年,国税局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我局在全县“加快效能临沭建设大家评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取得了执法类部门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被县纪委等部门评为“创建廉洁勤政好机关工作先进单位”。被临沂市总工会等九个单位联合授予“临沂市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我们还获得了“市级卫生单位”、“全市老干部示范活动室”、“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县工会先进单位”、“妇女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我为临沭党建献计献策”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同时经上级复审合格,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省特级档案室”荣誉称号,有6个单位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有16人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个人。

三、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全县国税工作新局面

根据全省、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临沭国税实际,县局确定2010年全县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持续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国税的主题,以组织收入为中心,构建完善税收征管、纳税服务、内控预防、国税文化四个体系,引领和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有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开创全县国税工作新局面。

(一)持续抓好党组织建设,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达到并保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局的创建目标,注重抓工作创新,基层党支部努力达到“五个好”的创建标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机关和基层分局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方法,诚心诚意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基层和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二)强化税源管理,抓好组织收入。充分利用征、管、查、评等各种资源和手段和税收预警评估系统,加强非正常户监管,深化信息应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建设。2010年1-5月份,全县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6374万元,同比增长29.23%,增收3704万元,完成市局调度计划的47.32%。中央级完成12369万元,同比增长30.77%,增收2910万元;省级完成312万元,同比增长17.48%,增收46万元;县级完成3691万元,同比增长25.31%,增收746万元。

(三)创建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提高征管水平。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党员入手,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党的知识竞赛活动,提升国税系统人员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征管水平。深化纳税示范街创建和分局联动机制,巩固全县通办、网上办税服务厅活动成果,发挥好纳税人协会的作用,开展对肥料行业、机械行业等行业税收整治,进一步整合网上办税资源,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

(四)扎实推进“五比五看”第三阶段活动。继续围绕“执法规范、管理有序、业务熟练、环境优美、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注重工作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坚持软硬件兼顾,全面做好第三阶段的各项工作目标,力争在全市取得较好成绩。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局整体素质。一是根据上级部署,搞好机构改革工作。二是抓好党建、工青妇和业务培训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国税文化建设。四是抓好干部素质教育,确保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五是持续抓好廉政工作,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0年我们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战胜困难,我们将紧紧依靠市局和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同舟共济、攻坚克难、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临沭国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临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 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

中共定远县委组织部 张方平

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滁州作为示范区格局中的重要一翼,迎来了追赶跨越的重要机遇。作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必须明确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端正用人导向,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科学发展选好干部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组织部门的责任,就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能够担当新形势下发展重任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重要岗位上,确保在承接中走入前列。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之要,在于导向。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做人上真诚实在、本领上真才实学、作风上真抓实干的干部推上各级领导岗位,让那些得过且过、政绩平平者无法安身,让那些不想干事、干不成事者让出位置。做到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社会认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二是创新干部选任方式。在干部工作中大胆创新,不断创新选任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开选调、轮岗交流等形式,打破地域、身份界限,拓宽选才视野,在竞争择优中激发干部活力,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使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部门和中层领导岗位。三是完善干部考评机制。在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合理划分考核对象、分类制定考核标准,分别进行考核。建立符合不同区域、

1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评体系,科学考评干部实绩,在干事与用人上寻求最佳结合点,推动承接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干部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科学发展提升能力素质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的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应该把干部放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学习、培养和锻炼。一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在学习培训方法上,加强与江浙等地高校、党校和干部院校的联系,通过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举办专题讲座、选派干部到江浙地区培训学习、举办经济发展论坛等形式,加强干部培训。在学习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注意学习东部发达地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他们发展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要领;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认真分析研究,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培训,推进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对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加大挂职锻炼力度。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上挂、下派、外派以及轮岗、借用等多种方式促进干部交流,将懂经济、善管理、有干劲的干部向工业战线和重要经济部门集中,将协调能力强、思想开放、善于沟通交流的干部放到推进开放合作的第一线,将有潜力的干部纳入招商引资小分队,壮大经济工作力量,在经济主战场培养考验干部。要分批选派年轻干部以多种形式到江浙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经验,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发展能力。三是加大班子建设力度。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大力选拔熟悉工业经济、财政金融、外经外贸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按照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科学配备领导班子,力求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

三、创新人才机制,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整合人才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人才、聚集人才。一是创新人才吸引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方法,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干事的舞台。要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为基地,吸引高新技术成果持有者和各类科技人才来滁州创业发展。注意以项目为抓手,以企业为依托,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要优化人才政策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增强人才的吸引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业热情。二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完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保障转移产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改革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加大对人才培训和开发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为人才培育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和物质支持。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按照“既求所有,又求所用”的原则使用人才,做到因才施用、因用选人,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采取不同用人方式,不断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根据人才的个性特点、特长、兴趣和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根据实绩对各类人才进行适当、适时、适量的政治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加强基层党建,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科学发展夯实组织基础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去贯彻实施。当前,要围绕推进党建“三基”工程,全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坚持以地域和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行业分工等特点,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上探索“支部+基地”、“协会+公司+支部”等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创建一批产业型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产业基地、产

3 业协会等经济组织的直接融合;在社区及“两新”组织中打造一批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相融互动的党建工作示范点,抓点带面,纵深推动工作。二是加强党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难点村”治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及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等工作,夯实党组织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健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开发区(工业园区)党员服务中心、“12371”党员服务咨询电话等平台,强化党组织为党员提供服务的功能。三是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活化党员教育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和表彰制度,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党员。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载体建设,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通联:中共定远县委组织部 张方平 邮编:233200 电话:4288605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1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六围绕一加强自查报告(通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