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通用)

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通用)

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篇: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浓硫酸罐区安全管理制度浓硫酸罐区安全管理制度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物品,身体接触或者吸入蒸汽都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

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篇:浓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浓硫酸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浓硫酸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物品,身体接触或者吸入蒸汽都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此安全管理制度。

一、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

浓硫酸使用过程中首先要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并且确认人员处于安全状态;使用中要严密监控,避免无关人员靠近;使用后要及时关闭好电机和阀门。

二、确保浓硫酸不发生泄漏事故

每班必须巡查一次浓硫酸储存和使用区域,确保不发生跑冒滴漏和泄漏事故。

三、确保不污染周边环境

按要求在储存和使用区域配备好防护用品和应急事故所需物资,以应对泄漏事故,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四、确保浓硫酸全部用于生产

浓硫酸只能用于生产,严禁用于其他地方。禁止外人私自进入浓硫酸储存罐区,禁止员工私自使用浓硫酸,如发现以上情况,公司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确保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仓储部要做好浓硫酸进厂量和使用量的台账,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Xxx 2014年1月1日

第二篇:第1课时 浓盐酸和浓硫酸

《第二十四章:圆》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常见的酸——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懂得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浓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具体物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浓硫酸的稀释。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浓硫酸的稀释操作和原因的理解。 【教学准备】

浓盐酸(1瓶)、浓硫酸(1瓶)、水(烧杯中)、纸、小木棍、布、烧杯(500mL 1只)、玻璃棒、玻璃片、3%〜5%碳酸氢钠溶液。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有酸味吗?“酸”从哪里来?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最早,在制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

放在窖中保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 你知道实验室里哪些物质有酸味吗?

像这些有酸味的物质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

二、推进新课

(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活动1: 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学会正确地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

【展示】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交代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并示范) 【观察】浓盐酸、浓硫酸的颜色、状态,打开瓶塞后闻气味,观察酸雾。 学生观察后总结交流并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讲解】浓盐酸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思考】(1)若要提高某稀盐酸的浓度,能否采用蒸发的方法?(不行,因为盐酸易挥发)

(2)浓盐酸都是无色液体吗?(不是,工业上用的浓 盐酸因为含有少量的杂质(铁离子)而略带黄色)

(3)若在天平左右两盘各放一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烧杯,天平的指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天平指针偏向盛有浓硫酸的一边,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质量减轻,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分,质量增重)

活动2:感知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成分的变化

【交流】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各成分怎样变化? 【小结】(见下表)

【提示】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来作干燥剂。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完成《状元导练》P29“课堂导学”知识点1的相关内容。

(二)浓硫酸的腐蚀性

活动3 :知道浓硫酸的强腐蚀性,体验使用化学药品应注意的事项 【引入】有关浓硫酸泼熊和毁容的事例。用浓硫酸泼熊和毁容都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珍爱生命的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说明了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演示】补充实验——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上做实验。 【交流】(见下表)

【设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你受到哪些启发?

【讲解】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而腐蚀。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三)浓硫酸的稀释

活动4 :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感受实验操作顺序的重要性

【引入】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有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演示】[实验7-12]稀释浓硫酸——按照教材第44页图示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观察】烧杯壁发烫。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思考】(1)直接向浓硫酸中加水是非常危险的,为什么?(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且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2)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用大量水

冲洗的目的:使浓硫酸稀释且带走稀释时放出的热量。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目的:利用碳酸氢钠溶液除去硫酸。”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完成《状元导练》P29“课堂导学”知识点2相关内容。

三、典例剖析

例 下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及其作用 ;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 (填“水”或“浓硫酸”。

(2)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 。 (3)现有失去标签的相同体积的两瓶液体,一瓶是 98%的浓硫酸,另一瓶是10%的稀硫酸,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列举两种方法来区别它们观察

【解析】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受热均匀。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的液体,有脱水性、吸水性,可以利用浓硫酸的这些性质去鉴别它。

【答案】(1)玻璃棒,使受热均匀 浓硫酸 (2) 酸液飞溅 (3)①观察呈油状粘稠的为浓硫酸 ②用玻璃棒蘸取在纸上写字,字迹变黑的为浓硫酸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29“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设问】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小结】知识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方法类:对比分析方法——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道理类:实验操作必须严格、规范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否则会发生安全事故。

六、布置作业

完成《状元导练》P30“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后续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31 “课前预习”。

1.采用挑战性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2.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等,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常见酸的内涵。

3.本节课学习了常见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得到的启示:凡事应认真思考,讲究科学,否则易出现伤害事故。

第三篇:白砂糖与浓硫酸

浓 硫 酸 脱 水 性 及 产 物 的 验 证 设

计 实 验

组员:马明燕

孙佳慧

伟 马梅霞

浓硫酸脱水性及产物的验证设计实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再次感知浓硫酸的脱水性;

(2):验证脱水后的白砂糖与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 (3):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脱水后的白砂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的设计; 难点:脱水后的白砂糖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操作要领。

三:教学用具

锥形瓶、导管、橡胶管、双(单)孔橡胶塞、硬质试管、无水浓硫、品红溶液、0.1mol /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棉花。 四:教学过程 【实验目的】:

1.了解碳与浓硫酸反应原理,及现象; 2.掌握相关步骤的操作要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原理】: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当白砂糖遇浓硫酸时,浓硫酸将糖中所含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糖经“脱水”后,炭游离出来,其化学方程式为:

浓硫酸

C12H22Oll=====12C+11H20

又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将游离出的一部分炭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使混合物的体积膨胀,其中生成的SO2气体使品红试纸褪色。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04(浓)==C02↑+2S02↑+2H20 【实验装置图】:

【教学准备】:锥形瓶、导管、橡胶管、双(单)孔橡胶塞、硬质试管、烧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量筒、托盘天平。

白砂糖、无水浓硫酸、品红溶液、0.1mol /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棉花 【实验步骤】:

1. 把约10g白砂糖放入圆底烧瓶发生器上,加入少许水,用玻璃棒搅成糊状,再用分液漏斗向其中加入浓硫酸12ml。

2.迅速盖上双控橡胶塞,观察各洗气瓶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白砂糖有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体积迅速膨胀,产生大量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品红溶液褪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浓硫酸和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学案分析

本次实验共分为两大组,每组22个人,每三个一小组。由我们四人组织大家做实验,实验前先由我们四人准备实验药品以及实验所用的仪器。接着由一个人板书,并负责讲解实验,实验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指导两组同学做实验,由一个人负责实验药品的管理,以防止同学们把试剂认错、和浪费药品。由于本实验用到浓硫酸,所以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第一组做实验的时候要组装实验仪器,比如,橡胶塞要打孔,大部分是女生,所以我帮大家打孔,还有就是分给大家橡胶管。组织让每一小组的三人分头行动,一人准备实验药品,其他两个人组装仪器。以便节省时间。

当每一小组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时候,我们都前去检查,确定气密性良好的时候才开始做实验。在实验进行的时候,我们用照相机记录每一组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的时候,我们要求大家整理好试验台,把药品以及仪器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要求大家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最后由我们四个人批阅所有的实验报告,然后进行装订,由老师对本实验做最后的点评。

由于本实验我们准备的比较充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成功完成。

评分标准:

实验操作占60% ;实验报告占40%

实验操作:60分

1.

清洗仪器 3分 2. 仪器安装顺序3分; 3.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4分; 4.

检查仪器、药品。3分 5. 固体药品的取用 3分; 6. 加入固体药品的方法7分; 7.

液体的取用 3分

8. 加入液体药品的方法7分; 9. 玻璃棒的使用3

10.实验数据的记录10分;

1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准确、规范7分;

12.实验态度和习惯(整理仪器、废品的存放等)10分。 实验报告:40分

1.实验名称 2分 2.实验目的 2分 3.实验仪器 3分 4.实验原理

5分 5.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7分 6.实验记录 5分 7.实验数据处理 7分 8.实验结果与分析 9分 总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第四篇: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改进与教学策略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143页,[实验6-4]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如图1所示),

( 图1)

是高中化学常见实验,教材中实验设计为 :在200毫升的烧杯中放入20克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课本上对现象的描述:可以看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一种海绵状的炭。虽然方法简单,现象明显,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大量刺激性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污染室内环境, 危害师生身心健康影响师生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为此,以绿色化学思想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为教学理念,采用密封装置,进行多次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对该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一.实验改进

(一)实验目的

改进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避免二氧化硫的排放,检验气体产物,进一步验证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并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二)实验设计思路和原理

蔗糖和浓硫酸反应包括蔗糖的碳化和浓硫酸与碳的反应,为防止二氧化硫散逸在空气中,采用了密封装置,同时为检验气体产物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最终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如图2所示) 浓硫酸

蔗糖

品红1

KMnO4溶液 品红2 澄清石灰水 NaOH溶液

(图2)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铁架台、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双孔橡胶塞、导管。 浓硫酸、蔗糖、品红、酸性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圆底烧瓶中放入20g蔗糖,并滴入几滴水是蔗糖湿润,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硫酸,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好仪器,并在第一个洗气瓶中装入品红溶液,第二个洗气瓶中装入酸性高锰酸钾,第三个洗气瓶中装入品红溶液,第四个洗气瓶装入澄清石灰水,最后将导管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2所示) 3.将浓硫酸缓慢的从分液漏斗放入圆底烧瓶中,是浓硫酸与蔗糖充分混合。

(五)实验现象 加入浓硫酸后现象为:

1.蔗糖开始先是变黄,再变黑,黑色物体体积迅速膨胀充满整个烧瓶,同

时产生大量气体。

2. 气体通过导管依次进入4个洗气瓶的现象:品红1褪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品红2溶液无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实验结论

1.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变黑,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2. 品红1褪色(验证有SO2产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除去SO2)、品红2溶液无色(验证SO2除干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有CO2产生)。 3.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了SO2和CO2,浓硫酸中+6价的被还原为SO2中的+4价,浓硫酸有氧化性。

(七)改进实验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改进时,保留了该实验原有的现象明显的特色,不仅能使学生看到“黑面包”,而且本实验室在密封的状态下进行,装置的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消除了实验产生的SO2造成的空气污染,增强了学生环保的意识。还有助于学习SO2的还原性、漂白性以及SO2与CO2的鉴别。在实际的教学中,利用此实验可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同时,大幅度减少了有害气体的生成量,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我对单一操作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大大增强了丰富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策略

一般我们用这个实验来验证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而我在通过做实验及教学中,发现这个实验的意义远远不止如此。

首先在加入浓硫酸后,发现蔗糖先是变黄,再变黑,会发现烧杯里的黑色固体迅速膨胀,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这个实验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当做完这个实验后,教室里气氛空前活跃。趁此机会,我向学生

提出问题:

一、提出问题

问题

一、蔗糖为什么会变黑?为什么固体的体积会发生膨胀?验证了浓硫酸具有怎样的性质?

问题

二、你们能猜想能是品红1溶液退色的原因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起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用品红2溶液?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SO2吗?通过一系列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

三、我们为什么要加水?为什么加水前固体体积不膨胀,当加入水后固体的体积马上会发生膨胀?

二、讨论问题

学生们积极思考起来并回答。

1.对于第一个问题他们认为这种黑色固体是炭,是蔗糖经脱水后变成了炭。生成了气体所以黑色固体体积膨胀。第一个问题证明了该实验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2.对于对二个问题。学生们认为通过一系列现象证明有SO2和CO2生成(上节课刚学习)。

(1)追问:二氧化硫中的硫只可能来自什么物质?学生从微粒的角度思考,回答:来自浓硫酸。

(2)追问:是浓硫酸与什么反应后得到的?是直接与蔗糖吗?学生回答:是与脱水后的炭反应。

(3)我请大家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试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通过这个方程式,我引出了该实验还证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3.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们首先考虑的是水是否参加了反应。结合上面浓

硫酸与炭反应的方程式,

(1)提问:在这个反应我们另外地提供了热量没有?学生说:没有。 (2)反问:那么,这反应的热量来自何处?学生这时想到:浓硫酸溶于水是放热的。

我就此引入了该实验还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并指出浓硫酸的吸水是放热的反应。

三、总结归纳

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的实验可以同时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吸水性、强氧化性。

四、展开教学

对于这个实验,课本上设计是非常好的。我仅做了小小改进。解决了一些问题。浓硫酸这节课,我以此实验为基础设计了我整节课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引出了后面的内容。深入的展开讨论除了在该实验中体现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还有哪些方面能够体现浓硫酸的三的特性呢?本堂课就围绕着讨论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展开了。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143页,《硫酸》; 2.《志鸿优化设计》教师用书,《硫酸》习题;

论文题目: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改进与教

学策略

单位:西宁市虎台中学生化组

作者:胡生昌

联系电话:0971-6311962

第五篇:硫酸车间技术副主任工作标准

1 目的与范围 .

1.1 本标准规定了硫酸车间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内容与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硫酸车间技术副主任。

2 职责

1.1负责实施现场工艺纪律检查,监督车间员工执行现场工艺纪律。

1.2参与车间各项目的竣工验收与技术改造。

1.3搞好本车间内的环保﹑质量工作。

1.4负责完成好本车间内的基础管理台账工作。

1.5负责完善好车间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1.6协助车间主任搞好本车间设备管理及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3 工作内容与要求

3.1每月24日前组织完成车间内设备备品备件计划上报工作;

3.2及时掌握生产运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情况,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或合理化建议;

3.3配合生产部门做好岗位生产操作规程的修编会审,组织员工学习新的工艺操作规程;

3.4参与生产事故处理,从技术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监督执行;

3.5整理和归档各类技术图纸和技术资料,完成车间技术资料的借阅﹑归档﹑保管等工作;

3.6组织技术改造,对于生产技术或生产设施的改进,提出可行方案,并将方案呈交给厂部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3.7每天定期对车间环保设施运转情况进行巡查,作好记录。

(一)定期检查净化﹑干吸岗位中污酸收集池的PH值情况,安排人员定期加片碱或石灰,控制PH值为6~7;

(二)定期检查污酸处理脱硫循环槽PH值情况,控制PH值为12以上;

(三)定期检查尾气烟囱在线监测排放情况;

(四)监督取样,定期统计污酸处理中硫化渣﹑石膏渣﹑生化渣﹑污酸﹑生化水等砷含量以及重金属化验分析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并组织工艺技术调整;

(五)对高位水池进行监管;

3.8配合车间领导,建立各类基础管理台账;

3.9实施本车间的安全、环保、质量持续改进和技术攻关;

3.10完善岗位设施与岗位记录﹑操作规程等基础工作;

3.11配合生产技术室做好车间内的节能降耗工作;

3.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