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幼儿管理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对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
摘要:背景: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5年生存率高达86.1%。但恶性肿瘤患儿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面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凸显,严重阻碍其远期生存质量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学龄前期是儿童性格培养与情绪管理的关键时期,患病后更易出现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目前研究集中在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本身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横向研究,在影响因素的内在交互机制与干预策略方面研究较少。目的:1.了解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现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基于自我调节转换理论探究各因素间的内在交互机制。2.探析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对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借鉴。方法:1.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确诊的375例治疗期与康复期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婚姻调适量表、儿童意志控制量表、幼儿依恋关系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现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和Person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筛选其关键影响因素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究各因素间的内在交互机制。2.随机对照试验:基于家庭系统理论构建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并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取便利抽样法,将前期横断面调查中处于治疗期的100例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筛选其情绪与行为问题,根据筛选结果分为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组51例和无情绪与行为问题组49例;然后两组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组51例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6例;无情绪与行为问题组49例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问卷分别测量两组患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375例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1)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检出率仅为15.2%(57例);情绪与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4.53%(92/375),其中,情绪症状检出率为25.87%(97例),品行问题检出率为48.53%(182例),多动注意缺陷检出率为37.07%(139例),同伴交往问题检出率为32.53%(122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疾病阶段、幼儿依恋关系、父母年龄、父母婚姻质量、家庭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收入是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SDQ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及同伴交往问题等维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父母年龄及婚姻质量、幼儿依恋关系是其亲社会行为维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年龄、家庭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幼儿依恋关系、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儿童意志控制是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核心预测因子(P<0.05)。(4)Person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父母婚姻质量得分及儿童意志控制得分与SDQ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及同伴交往问题等维度得分呈两两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维度得分呈两两正相关;幼儿依恋关系方面,逃避混乱型依恋及矛盾型依恋维度得分与SDQ困难总分呈两两正相关,矛盾型依恋维度得分与亲社会行为维度得分呈两两负相关。(5)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单亲或重组家庭、逃避混乱型依恋关系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父母婚姻质量通过儿童意志控制间接影响其情绪与行为问题,中介效应为0.086(95%CI=0.026~0.16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既可直接影响其情绪与行为问题,又可通过儿童意志控制间接影响其情绪与行为问题,中介效应为-0.603(95%CI=-0.692~-0.528)。对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儿童意志控制、父母婚姻质量、幼儿依恋关系(逃避混乱类型)、家庭类型(单亲或重组家庭),总效应分别为-0.860、-0.631、0.086、0.083、0.072,这些变量共解释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77.30%的变异。2.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对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1)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改善情况:有情绪与行为问题组,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长处与困难问卷困难总分低于干预前(t=-11.114,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长处与困难问卷困难总分低于对照组(t=7.524,P<0.01);无情绪与行为问题组,试验组患儿干预后的长处与困难问卷困难总分低于干预前(t=-8.729,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长处与困难问卷困难总分低于对照组(t=4.567,P<0.01)。(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改善情况:试验组有情绪与行为问题患儿干预后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71,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3.136,P<0.01);对于无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患儿,干预后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0,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2.558,P<0.01)。(3)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改善情况:试验组有情绪与行为问题患儿干预后的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16,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4.897,P<0.01);而对于无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患儿,干预后的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54,P<0.01),且干预后试验组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5.025,P<0.01)。结论:1.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儿童意志控制、父母婚姻质量、幼儿依恋关系、家庭类型。各关键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儿童意志控制为中介效应。2.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家庭正向行为支持方案,对改善和预防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效果明显,并显著提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父母养育心理灵活性。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恶性肿瘤;情绪与行为问题;家庭正向行为支持
学科专业:护理学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
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5 研究内容
6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对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