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更亲近学生
第一篇:让课堂教学更亲近学生
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
授课班级:401 授课人:梁碧玲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让家长掌握使自己与孩子更亲近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3、了解帮助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几种教育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交流,让家长掌握使自己与孩子更亲近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难点:了解帮助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几种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题是《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我们新时代的孩子该怎样面对今天的生活,在他们的天地里,父母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
二、课件演示,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1.课件演示:(对于学习成绩,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 (1)指名家长说说课件所展示的内容。
(2)提问:假如那是你的孩子,你心里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 2.课件演示:(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做对吗?)
(1)提问: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看到孩子的日记时, 最想让孩子做的或说的是什么?
三、事例分析,让家长体会孩子的世界。 1.第
一、父母要改变观念。 2.父母要讲究策略 3.父母要讲究沟通的方式
四、方法引导,让家长找到与孩子友好相处的途径。
1、书信交流。
用书信与孩子沟通,更易于表达感情,显得更为慎重。书信还可以长久保存,孩子可以随时翻看。好的书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当时受到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体态交流。
有一种语言叫体态语,就是用姿势、动作、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很多场合,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父母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所蕴含的内容,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赞同与反对、高兴或恼怒。
3、“会议”交流。
不少家庭有开家庭会的好习惯,那么,不妨把与孩子的沟通也引进家庭会。当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大胆发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合理建议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问题,父母事先要统一意见,不能有的批评、有的护短,让孩子莫衷一是。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六、家长写心得体会。
第二篇:微笑,让学生亲近你
一个会心的微笑,胜过冷的批评、严肃的面孔;一个会心的微笑,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一个会心的微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微笑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微笑就会成为他们生命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天天与富有个性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百个学生,几百个学生里就会有几百个小故事,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很有趣的孩子的故事。他叫小盛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也是个很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我刚接四年级的音乐课,就有老师给我提个醒说某某班的某某学生,只要他不太过分你就别管他随他去,可见他多么让老师们头痛。他上课时从不写写画画也不唱歌,就喜欢吃东西有时还会搞恶作剧,搞得课堂纪律一团糟。有一次上课他吃泡泡堂,我视而不见不想去管他,谁知道他把泡泡糖粘到前面女同学的发梢上,弄得那个女同学大哭,这时我气坏了拿着讲台上的一根尺子,朝他冲过去我说:“把手伸出来”,我高举起尺子准备用力地打下去,这时他说了一句话:“打就打反正你打也没有我妈妈打得痛”,这话让我的尺子停在半空中,再也打不下去了,也让我的怒火像漏气的气球那样泄了一半。因而我转为和声和气地问他妈妈每天都打你吗?他没有回答旁边的同学说:“他每天都不写练习,所以每天都被妈妈打。”我听了这话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在心理盘算着该如何帮助这个孩子呢?下课了我灵机一动,叫他帮我把录音机搬到别班去,他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欣然的过来拿录音机了,我看得出他很高兴我给他这个任务,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呢,问我:“老师拿到哪个班啊?”我微笑着说:“你跟着老师来”,在路上我跟他聊了几句,可他显得很拘谨不太爱说话。以后我每上到他们班的课,我都会用课余时间跟他接触,慢慢的他对我已没有那么陌生了,也喜欢跟我讲话了,我从他嘴里知道,他的妈妈在市场里买菜,爸爸去外面打工了,很少有时间陪他,我因势利导的,开导他跟他讲妈妈买菜是很辛苦的,妈妈打他也是出于对他的爱护,妈妈打你妈妈心理也是很难受的,只要他好好学习妈妈就不会再打他了等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他开始有了一点进步了,上我的课也老实了许多了,我还经常找机会让他表现,然后在班上表扬他、鼓励他、帮助他找回自信。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的关心他、帮助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有一次上课他用脚去踢前面同学的后背,那个同学气愤地说:“老师小盛用脚踢我”。我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他不好意思的把脚收回来,我知道对他来说一个微笑胜过严厉的责怪,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不是对学生落后的消极迁就更不是放纵学生的错误,而应该像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了解、信任、等待,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渗透了一种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诚挚的热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盛乖多了,虽然上课还时不时的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但是他已经有了一点的进步了,以前他从来不开口唱歌的,现在他也会偶而开口唱歌了,令我感到很欣慰。我发现他的音质很美、很明亮再一次上课时,到表演唱这一环节时,我指名让他起来演唱,同学们听我点到他的名字时都轰堂大笑,七嘴八舌的说:“老师他不懂唱的”;有的说:“老师他最笨了什么都不懂,数学考了0分,语文才得3分”。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他低着头什么话都不说,我让同学们安静,然后严处地批评了他们,我说:“小盛虽然这次考试不太好,但是不等于他不会唱歌啊,老师觉得他的歌声很美”,然后再对小盛说:“小盛你的歌声真的很美,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来一个证明给同学们看。”小盛这才勇敢的站了起来,他甜美、明亮的歌声征服了所有的同学,他的歌声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这是小盛上学以来得到的第一次赞赏吧!他显得很高兴下课了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以后你在叫我唱歌啊”。我说:“好的,只要你愿意唱老师会给你唱的”。以后上课他真的变了许多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很伶俐的孩子,接受能力也很好。当时正好学校要搞元旦文艺比赛,为了鼓励他我给了他参赛的机会,同他的班主任商量让他代表班里参赛,开始班主任也有顾虑怕他完不成这次比赛,我大胆的给他打包票我认为他能行。结果小盛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取得了三等奖。微笑是教师魅力的武器,对好学生要微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微笑。你的微笑对学生来说,是理解,是信任,是鼓励,他们由此感受到你的友善,有助于他们亲近你,从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微笑能够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就像雨后的美丽彩虹,带给人们美好的希望;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无限的温暖。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拥有强大的教育力量。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总是趋向于模仿爱他与他所爱的教师。因为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笑容和喜爱,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篇: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更精彩(范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牡丹江市景福小学吕云杰
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给人最显著的感觉就是图文并茂,版式多样,色彩明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为了更好的用活数学新教材,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保持“童贞”,发挥“童心”,吸引“童趣”,开发“童智”的原则下,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近生活,感悟数学就在身边。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座位卡,说:“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重新排座位,好吗?”学生一听,很兴奋。我话锋一转:“不过这个座位要你自己根据老师发的座位卡来找,你们有信心吗?”学生们个个跃 1
跃欲试,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信心!”我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们,不过,在找座位前,你有什么问题吗?”细心的小朋友一看手中的卡片,其中有的小朋友就说:“怎么有第5组、第6组、第7组、第8组呢?(我们以前只分四大组)老师这组到底是怎么分的?”我趁机说:“是啊,谁知道老师这组到底是怎么分的?”学生们稍作思考,就有答案了。原来老师是把每一大组又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现在一共有8个小组。明白了这一点,学生们纷纷开始找座位,当然有的找得快,有的找得慢,有的还要请别人帮忙。等学生坐定后,我让找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很快找到座位的。同学们纷纷说:先看一看自己是第几组,然后再看一看是这一组的第几个。我趁机又问:“想一想,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现在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我让大家一起看,班长坐在哪里?体育委员坐在哪里?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并板书:第()组第()个。通过这样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生对“确定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下面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也不难了。数学只有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不容易掌握的“确定位置”用排座位引入,使这一内容生活化,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自
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是能够进行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点石成金”的技能。如教学“认识厘米”后,为了引出“米”这个长度单位,我让学生分组用学生尺去量教室和黑板的长度,学生们纷纷动手去量,有的量,有的数,有的记,干得还真是有模有样。不一会儿,任务就完成了。我问:“谁能告诉我,黑板有多长吗?”有的小组说:“黑板有19个直尺长。”有的小组说:“黑板有25个直尺长。”我故意生气地说:“怎么你们的答案不一样,一定量得不认真。”学生们很不服气,都说没有错,不过又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终于有同学发现,原来他们用的尺是不一样的,一个是20厘米,一个是15厘米。答案似乎找到了,我及时表扬了那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同学们松了一口气。可是我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那么,教室和黑板到底有多长呢?”能说成是“19个直尺长”或“25个直尺长”吗?有几个学生一听,开始埋头算了起来,可是,一时又拿不出答案来,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超过一百的数。我又说:“要是老师让你们用学生尺去量操场的长,你们觉得怎样?”几个嘴快的学生说:“太麻烦了。”其他学生也纷纷说:“是啊,太麻烦了?”又有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说:“老师,你有没有比厘米大一点的?”?我说:“有啊!是不是大一点的长度单位?我这儿有一个单位是“米”,(我出示了一把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现在你们想用什么来量黑板和教室的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用米尺量。”我又请几位同学来用米尺量出了黑板的长度和教室的长度。至此,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
用米作单位。这个知识不是我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孩子们有这样大的潜力,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是宝贵的,他们一生都忘不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三、巧妙安排,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兴趣活动,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中许多地方(特别是主题图、习题插图)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景,但是它们毕竟是静止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例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创设这样一种情景:老师与学生做“开汽车”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后面跟4个学生,学生进入情景,画面动起来。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模仿汽车到站,又上来3个学生,教师问:“上来了几个同学?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又到一站,下去2个同学,教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个同学。游戏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游戏的过程,最后抽象出算式4+3-2=5,这样比教师干巴巴地讲,更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除了用游戏这种方式外,还可以用童话、故事、多媒体课件、引入生活情景、帮小朋友解决问题等方式让课本静止的画面更形象,更生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
四、多感官参与,使学生的口、手、脑都动起来。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说、好动。他们的智力发展一般要经历“动作把握”、“语言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新教材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安排许多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让学生手、脑、口都动起来,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手、口、脑是不分家的。例如:学习2-10各数的组成时,都是按:“动手操作学具--看具体形象说一说--逐步抽象概括”的顺序来安排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可把这些摆、看、说、听、记的内容全部放给学生,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在摆、说、听、想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思维特别活跃,真正动了起来。这样不但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而且通过锻炼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手、脑、口并用,共同提高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活起来。
数学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新教材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例如:在教学9+5时,教师就可以放给学生,让小组内的学生自己去探求算法。探究中有的学生会先把9凑成10;也有的喜欢先把5凑成10;还有的同学是数到9后,再一个一个往
上数…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能经历多种算法,并逐步了解各种算法的特点,不仅对每种算理都有所体会和收获,还促使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 切实发挥教材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第四篇:师友互助,让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更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那么课堂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参与课堂的人数多少、质量高低、程度深浅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参与面越广,参与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越高,反之课堂效率就会越低。
为了创建高效的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自2012年9月建校以来,我们龙山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就在领导的带领下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在奋斗中成长,从最初的“131”课堂模式到“先学后导,多重对话,多元高效”的课堂模式,到如今吸收即墨28中“师友互助”课堂模式,我们的小组管理模块儿从最初的6人一组到现今的4人一组及每2人结成“师友”对子的管理模式,我们数学组的每位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精诚合作,大胆创新,各显其能,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我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在课改前后学生的参与度大小来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课题: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复习)
一、课前提问
课改前:主要检查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掌握情况,为准确应用做好准备。方式:教师抽查。由于采用了教师抽查的方式,抽查人数大约为4—6人,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
课改后:主要检查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掌握情况,为准确应用做好准备。方式:师友互相检查,然后教师再随机抽查。在师友互查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检查的机会,都能够积极的活动起来,参与度100%。加之教师的抽查,又能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作业处理
课改前: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当堂处理。方式:在教师批阅的基础上,挑选出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进行处理。以教师讲解为主。由于没有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是教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在讲解过程中适当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学生的参与面很小,大约在10%左右。而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深度也基本维持在45%左右。
课改后:主要处理学生课前完成的导学案的基础验收环节。方式:在教师已经批阅的基础上,由师友互查,师傅对学友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其改正错误。然后教师再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并对于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和检测。采用师友互查,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大多数师友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此环节学生的参与率为100%,参与深度基本能够达到70%以上。
三、例题讲解
课改前:此环节以解答题为主,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采用方式:学生先读题独立思考,然后老师讲解问题的解答思路,中途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逐步完成问题的解答过程。此环节由老师引导完成,由于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导致一部分学困生不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总体来说,本环节学生的参与率能够达到75%左右,而参与深度大概为40%-50%之间。
课改后:此环节以解答题为主,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采用方式:学生先读题独立思考,然后指定一名学生讲解思路,在此基础上师友之间每个人把解题思路说给对方听,互相检查理解情况,最后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过程。 此环节相当于将每个题目都处理了三次:指定的学生讲解一次,师友再互相叙述一次,不仅让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大大提升。总体来说,本环节的学生参与率及参与深度基本能够达到80%左右。
四、变式训练
课改前:对例题进行变式引伸,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教师讲解。由于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大概在30%-40%之间。 课改后:对例题进行变式引伸,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然后由组内思路最清晰的组员进行讲解展示。此环节学生的参与率基本能够达到60%,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结:案例中的数据说明,课堂教学改革中采取的小组合作及师友互动等环节,大量设置了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积极的思考,认真讨论,真正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课改前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有了学生眉头紧锁的深思,有满怀自信的展示,有声情并茂的点评,有大胆有理的质疑,有据理力争的辩论,有安静理性的独学,有和谐温馨的互助,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习主动了,他们敢与老师对话,同学交流,向书本质疑,其展示、交流和表达能力,质疑、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当然,我们的课改路上还有许多的困惑、许多的障碍,但我们坚信,凭着龙山人矢志不移的课改精神、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未来的龙山课改,一定会硕果累累,佳报频传。
第五篇:辩论稿:网络使人更亲近(四辩稿)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网络的的确确让人更亲近。 网络搭起了一座座桥,使相恋的爱人看到对方微笑的眼,苦涩的思念在鹊桥上化作甜蜜的香气;使想念的亲人看到对方笑颜,放下心中重重的焦虑,尽数扔到了桥下。
网络牵起了一根根线,让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旧友们,用一个可爱的表情和五彩的文字打破僵局,重拾回忆;让曾有着代沟的长辈与晚辈,坐在一起看《喜洋洋与灰太狼》,传出欢乐的笑声。
当我们沮丧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委屈憋着、愤怒忍着的时候,都可以迅速的发一个心情,一条微博,也许是一个哭泣的表情,一个委屈的表情,一个发火的表情,但都是我们真正的心声,都是我们赤裸裸的情绪。现实生活中,我们戴了太多的面具,网络让我们打开心门,同时,正因为网络,亲人们朋友们更了解我们的内心,我们的生活,了解真正的我们。
有时候啊,人会很害羞,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其实,正是网络,一个阿狸抱抱的表情,一个脸红的图片,就在不经意之间,解开了爱人间的误会,打破了友人吵架后的尴尬;也有时候啊,人会很纠结,有些话说不出口,而这时,会听歌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也许就在这样不经意之间,那个同样纠结的人,看到你听的歌,其中一首“爱要坦荡荡”,就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有时候啊,人会很死要面子,总是在QQ上,或微博上发一句:“老爸,生日快乐,我爱你。”当老爸也变成网民的时候,老爸看到后是多么开心,虽然他只是笨拙的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最后我想说,就我自己而言,我很感谢网络,因为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看见空间的留言,微博的互动,让我感觉到,不在我身边的那些闺蜜们,她们仍然真真实实的在我生活里,虽然大学让我们各奔东西。不但距离没有让我们疏远,而且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变得更加亲近。最后我想问在场所有的朋友们一句:“元芳啊,是不是网络让咱们变得更亲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