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第一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点
安全管理知识要点
1、注安管理知识汇总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
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 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6、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 29: 300
7、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8、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9、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0、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1、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2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3、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4、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5、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6、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17、职业病共 10 大类 115 种
21 、
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2 、
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预防的关键。
23 、
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24 、
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25 、
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 结合。
26 、
安措计划应与同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27 、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
201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考试介绍考试大纲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
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 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 48/16 学时其他 24/8 时
28 、
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 6 个月,
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 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 10 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 4 年复审一次。
29 、
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分析预防隔离警示
41 、
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
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42 、
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 行划分。
43 、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
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定量(分为概率风险、
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
44 、
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 件、附录。
45 、
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 ,报告格式同上。
46 、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
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 8
章
47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GB18218-2000 适用:
危险物質生产、 使用、
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 不适用: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48 、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9 、
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 500m 的几个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50 、
分类: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 (爆炸性物质、
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 142 种。
51 、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52 、
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 7 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 化性物质
53 、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4 、
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 4 级。
55 、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56 、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57 、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
评估危害程度。
58 、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59 、
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4 个阶段。
60 、
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
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61 、
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 部求援。
62 、
恢复阶段:
事故发生后进行。
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
状态。
63 、
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 4 部分组成。
64 、
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65 、
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6 、
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 、规章(应急管理条例) 、政府令、标准
67 、
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68 、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
应级别通常分 3 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 门
69 、
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70 、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 5 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71 、
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明确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及时响应、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基
础、超过应急能力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72 、
应急预案可为 3 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含单项预案 ——
大型公众聚集活动) 。
73 、
预案基本结构 1+4 :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74
、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 4 级文件体系。
75 、
编制过程:成立编制小组编制预案实施
76 、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77 、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共 6 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 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78 、
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79 、
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80 、
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接警与通知、 指挥与控制、 警报和紧急公告、 通讯、
事态监测与评估、
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81 、
预案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82 、
桌面演练:
按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 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
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
事后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建议,并提交简短的书面报告。
83 、
功能演练:
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 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
响应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84
、
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 事后除
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85 、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共 5 类: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86 、
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 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 更不能
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87 、
综合性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 3 阶段。
88 、
演练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89 、
不足项:
应急准备缺陷、
可能导致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组织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
安全健康。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
90 、
整改项:应急准备缺陷、单独不可能造成影响。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91 、
改进项:
应急准备过程上应予改善的问题。 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视情况予以改进, 不必一定要求纠正。
92 、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
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93 、
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94 、
法定职业病共 10 类 115 种。 10 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
所致职业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肿瘤、 其他职业病。
95 、
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96 、
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 X 线
97 、
白内障:红外线;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白血病:电离辐射。
98 、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 等。
99 、
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超过 20kg ,间断负重超过 25kg
。
100 、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 井下、
国家规定的第 IV 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01 、
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承担。
102 、
职业病发生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影响。
103 、
职业病取决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
104 、
职业卫生调查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 3 类。
第二篇:安全知识要点
公司安全方针知识要点
一、安全方针:
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事故四个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指定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三、消防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四、四不伤害
1.不伤害自己 2.不伤害他人 3.不被他人伤害 4.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五、公司应急响应:
1.公司发生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发现人应第一时间通知调度值班室(应急指挥值班电话)或应急响应小组-通讯组再逐步上报公司上级。
2.通讯组成员及其他机构值班电话
安全员:张乙华车队长:张建军: 应急指挥中心电话(调度值班室:0755-27524708)
人事(保安室):0555-27524408
安全行为观察知识要点
安全行为观察是一种主动辩识并消除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工作方法。
一、开展安全行为观察的四个步骤 1. 工作准备2. 观察3. 沟通4.分析与反馈
二、安全行为观察三不原则:不记名不责备不处罚
三、观察七要素及方面;1. 员工的反应2.员工的位置3.个人防护装备4.工具与设备5.程序与标准6.人体工效学7.现场环境与秩序
四、如何开始一个观察?
1.观察介绍: 接近员工先观察他们30-60秒的时间,再向他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2.说明: 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并且让他们知道你还要再观察一会
3. 继续观察: 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当观察到有严重危险人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的行为时,应及时制止,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员不能再继续遵循观察的计划安排,观察员首先制止这种不安全行为,并立即与员工讨论该不安全行为。
防御性驾驶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 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天气气候或者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的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避免危险的行为即为;防御性驾驶。
二、防御性驾驶的主导思想 1.要注意到别人,也要让别人注意到你!2.交叉是事故产生的原因3.别让自己措手不及4.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5.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三、史密斯的5把钥匙:1.描向驾驶高处2.清晰宽广的画面3.视线灵活4.足够的空间5.确保他人看见
四、防御性驾驶的黄金三原则:1.仔细观察 2.风险评估 3.小心驾驶
五、安全驾驶5要素:1.放眼远方,先知先觉2.眼观六路,洞悉危机3.视线灵活,保持扫视4.预估风险,留有余地5.目光接触,信息沟通
第三篇:安全管理要点2012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
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
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即回答由谁来管?
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即回答管什么?
3)管理目的;目标。即回答为什么而管?
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
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
考试大纲要求
1.熟悉安全生产的有关内容
2.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3.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
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大纲要求熟悉和掌握的P1)
(一)安全生产
定义: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我们应记住最后这句话“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即安全生产的目的。
注意几点:过去我们只强调两点,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现在扩展到健康和环境。
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那末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各种资源(人、财、物),采取管理的手段(如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是“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这些词汇,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安全生产管理也不能完全杜绝或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生产事故都是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
3.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如何控制?主要包括6个方面:
(1)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2)行政管理
(3)监督检查
(4)工艺技术管理
(5)设备设施管理
(6)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
4.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管理的客体):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6项)。举例,厂长、经理等是否是管理基本对象?
5.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措施)包括:6个内容(后面章节有详细介绍)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4)安全生产策划
(5)安全培训教育
(6)安全生产档案等
6.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综上所述可见,安全生产管理是全过程管理、是全方位管理、是全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是人,被管理(客体)的主要也是人,所以说,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就是要看人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大纲要求掌握的P2-3)
(一)事故
1.生产安全事故定义P2: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也可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是意外事件。
所以,我们前面说,安全生产管理不可能完全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
2.事故的分类:(20类)事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原则,是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20类,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需要专门记忆,经常会出题,但不需死记,只要有印象就行。)
(二)事故隐患
1.事故隐患定义: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就是事故隐患。
简单记忆:三个因素:人、物、管理。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注意: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发生事故一定由于存在事故隐患造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故隐患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2.如何来消除事故隐患呢?
(1)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2)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3)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消除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3.事故隐患分类:
分类原则,按危害大小和整改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小,发现后可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面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危险
什么是危险?即不安全,在生产中存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潜在性很大的一种状态。
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
1.定义;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举例,人体负重。
2.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3.如何来衡量危险的大小?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四)危险源
1.定义,从安全生产角度来看,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上述定义来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书中举例。
例如,我们生活中用的石油液化气罐就是危险源,因为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
又如,一个携带传染性病毒的人,也是危险源,因为他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传染病。
再有,生产中没有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也是危险源,因为没有完善的安全操作标准和规程,可能会使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
(五)重大危险源
1.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也就是说可能会导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巨大的财产损失的事故。
2.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和《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教材是《安全生产法》给出的定义。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可以是油库、危险品仓库,油罐车,烟花爆竹生产厂等。
注意:三个要素,1)物品的危险性、2)危险品的存储数量、3)临界量。
注意,不包括危险物资的运输,属于道路交通运输。军事设施、采掘业及核设施等均不在此范围内。详见教材附录一,P226.
3.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式中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4.那么,临界量Qi到哪查?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存储区的临界量。详见教材附录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还要详细讲解。
三、安全、本质安全(大纲要求掌握的P3-4)
(一)安全
与危险相对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即“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1.定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按照系统安全观念,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S=1-D,安全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解释隶属度,隶属度A(x)越接近于1,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高,A(x)越接近于0表示x属于A的程度越低。)
(二)本质安全
1.定义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例如,机械设备防止误操作的安全终止装置。
(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例如,冗余设计,或备份。
注意:上述两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2.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
古代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兄长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雀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病还没有显出征兆,他就手到病除。而病人都不知道,他在给别人去除预先的病。我二哥给人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他一用药就把病给除去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却不知道这个病发展下去会要命的。我的技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生命垂危时,才出手治病,往往能够起死回生,所以名扬天下。”
防患于未然就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即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年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作用、富有作为,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作出贡献。
*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总体工作部署,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大局,立足事故预防、强化应急管理、完善体制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实战能力,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进一步提高救援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而努力。
*年主要工作目标是:事故救援方面: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加强对事故救援的现场指导和资源协调调度,进一步提高事故救援整体效果。应急预案方面:进一步健全覆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管理,强化预案演练,提高预案质量,发挥预案作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省、市(地)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实现所有省(区、市)建立应急指挥机构、70%的市(地)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各级应急指挥机构间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部际协调应急机制,建立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体系建设方面:矿山、危险化学品国家级基地项目立项,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项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法制建设方面:贯彻实施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条例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
*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共47项):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制定推进方案,交流工作经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年实现所有省(区、市)和70%的市(地)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重点县和重点企业设有专门机构。
2.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间以及国家、省、市(地)级应急指挥机构与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和国家救援基地、骨干救援队伍间的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传递和通报机制,切实做到指挥有力、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施救有效。
3.理顺和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责权统
一、有利管理、有利指挥、有利施救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地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装备储备、培训演练等功能,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应急救援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协调联动能力;制定国家投入形成的矿山、危化品基地资产管理办法,以资产管理为纽带,强化基地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4.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部门协调机制,对有关部门之间应急协调配合的内容和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充分发挥相互间的协调功能,加强信息通报、工作交流、情况沟通和支持合作,增强合力,协同应对事故灾难。同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
5.建立完善安全监管部门与气象、海洋、地震等相关部门协同应对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预报、预警、预防和救援机制;加强值守应急,及时掌握重特大险情信息和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为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提供保障。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与矿山等专业中心的工作机制。
7.加强医疗救护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矿山事故、化学事故医疗救护网络,形成快速响应、相互补充、协同作战的医疗救护体系。
二、加强预案管理,提升预案质量,完善预案体系
1.通过落实责任、逐级推动、典型引路和示范指导等措施,进一步健全针对各类事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推广预案管理典型经验,深化预案管理。
2.加强预案的报备、审查和协调工作,贯彻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提高应急预案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
3.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评审标准,规范预案管理程序,完善预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预案数据库,提高预案管理水平。
4.加强预案宣传、培训,编制预案简明手册和预案管理教程,使各级应急管理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真正了解预案、掌握预案。努力推进预案常态化管理。
5.按照“突出重点、不求大求全,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应急演练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和教训,推广好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适时修订预案。切实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公众的目的,以提高应急救援的协调配合和处置能力,提高救援效果,减少因盲目施救扩大事故。
三、落实“*”规划,推动科技进步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1. 明确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抓紧国家级矿山、危化、排水基地立项和建设工作;组织对57个国家级基地进行中期评估;组织编制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同时,各地及基地所在企业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搞好配套建设,全面提高区域作战能力。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实现建设目标。
2.各地及骨干救援队伍所在的企业,要加强本地本单位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制定骨干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按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骨干队伍规划意见,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加快步伐、早日达标。
3.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编制《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重点解决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问题。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加快推进国家、省、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
4.按照《“*”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针对煤矿瓦斯事故救援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的特点,选择国家级救援基地,制定建设标准,启动两个方面救援基地示范项目建设。
5.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搞好事故救援和预防工作
1.进一步做好事故救援工作。要做到快响应、早出动,强化组织指挥,依靠专家决策,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有力有效施救,尽力减少损失。要加强事故救援指导协调工作,对较大以上事故要跟踪了解救援情况,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调动资源和派员赶赴现场指导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隐患治理年”的总体部署,组织各类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和特殊作用,积极投入到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当中,除参加本企业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外,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配合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到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参与排查治理隐患。
3. 制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职责;选择重点区域,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要岗位和关键部位的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基础上,实现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互联互通,在监测监控基础上建立预警体系。
4.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的通知(安委办[*]1号)文件精神,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隐患排查、除险加固和隐患治理工作。
5.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赋予其职责,明确检查内容、标准、程序和奖惩制度,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紧紧围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装备保障、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重点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
6. 积极参与各类安全检查和督查,在检查督查中注意发现总结应急管理方面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积极参加事故调查,在调查中了解有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
五、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1.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员培训班中增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内容,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面向社会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普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
2. 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出台的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和促进;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宣贯,在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体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3.推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制度建设,着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调研起草工作,研究制定《国家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标准》、《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标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投入的应急救援资产管理办法》等与条例相配套的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
4.组织开展对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落实应急管理物资装备、开展应急培训演练等方面情况的专项检查督查,通过检查督查,促进工作。
5.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调研制定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队员劳动保障制度、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企业救援队伍提供社会服务、预防性检查等相关工作经济补偿办法和企业、社会物资用于应急救援的补偿办法等应急管理有关经济政策,为应急管理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6.贯彻落实《突出事件应对法》和《安全生产法》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建立应急救援奖励基金,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整体水平
1.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和“两个负责制”,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监督,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总体工作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推进。
2.掌握社会应急资源,以市级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各种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专家库、事故救援案例库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技术数据库、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及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为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业务建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3.建立事故救援正反两方面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及时对参与救援的每起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的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定期对事故救援工作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矿山、危化、海上搜救、隧道施工等事故救援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通过总结、分析和评估,找出规律和特点,注重用经验指导工作,用教训推动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总结评估和事故趋势分析工作。
4.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资质管理,做好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工作。通过资质认定,促进素质提高;出台和完善标准,推进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提升各类救援队伍尤其是中小队伍的标准化水平。
5. 推动矿山和危化等高危行业的企业按要求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在工业园区和企业集中地区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与国家级基地和骨干队伍共同形成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组织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与没有专职队伍的危化品企业签订救援服务协议,确保一旦发生事故,都有救援保障。
6.努力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镇、进村屯、进企业、进学校;落实基层乡(镇)、村和中小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有人管,又会管、管得好。
7.办好第七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选拔优秀救援队伍参加第六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 拓宽宣教渠道,创新宣教形式,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办好应急指挥中心网站和《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动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开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刊、专版、专栏和摄制专题节目,编印知识读本、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普及应急救援知识。
2.以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结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各种媒体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制度;分层次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研讨班、讲座会。
3.认真搜集总结和宣传报道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路和典型示范作用。
4.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完善应急救援培训大纲,组织编写应急救援培训教材,分级分类开展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人员、救援队伍指挥员培训,组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骨干力量赴发达国家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自身建设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内涵,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易发期”我国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特点,认真探寻和把握规律,强化理论创新,指导工作实践,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原则为统领,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和政治思想水平;开展业务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高业务素质。
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抓好制度落实,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
5.搞好评优表彰工作。认真做好*、*年度事故救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各类救援队伍及其指战员的选树、表彰工作,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6.加强技术业务建设,搞好实战演习和训练,在提高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第五篇:电镀生产技术管理要点
电镀生产的特点:
电镀生产是一类专业性强、综合性高、复杂性多的系统工程,无论是专业电镀加工厂家,还是综合性电镀加工企业,都具有“四多”特点:镀种多:有各种不同工艺类型的镀种,单层或多层镀,即使同一镀种或镀层,因组合不同,又可分吊镀、滚镀等不同生产方式。工序多:如镀前处理(脱脂、酸洗、活化等)、电镀、镀后处理(钝化、出光、氢、干燥等)。不同的基体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工艺各异。 品种多:如产品、材料几何形状、质量要求不同等,都随产品不同和质量要求不同,其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条件等也各不相同。因素多:如原材料、工艺配方、操作条件、设备正常程度,乃至水、电、气三废治理等电镀生产过程中,每一因素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生产技术管理。
2、 加强日常管理
保证生产过程的计划性生产过程按计划进行是指生产中应按工艺要求严格按比例有计划地配套,才能使整个生产有序地连续运行,达到设备不空位,工件不积压,人员不余缺,确保正常生产。如果设备能力不协调,工艺安排不合理,人员设置不当,都会随时造成生产计划的比例失调。因此,生产过程必须计划管理,才能保证产品从毛坯投入生产到电镀成品完成,能按质、按量、按时地有规律、有步骤正
常运行,即每一工序定时、定量进出槽,每一生产周期能正常出产品,每班、每天、每周、每月按生产计划正常运转,原、辅材料能定时添加(特别是各种电镀添加剂),镀液定期净化处理,设备定期检查及维护等。
3、电镀现场生产的组织形式
电镀现场的生产组织形式,须与现代电镀生产技术管理相适应,根据上述电镀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如何充分考虑到电镀生产成本管理(包括劳务成本管理),综合建立起一套科学管理的组织形式,来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各方面有效地科学管理方法,是势在必行的共同要求。
第八篇电镀现场管理与电镀污染防治!
电镀现场生产的组织形式,一般应按加工批量、产品类型、工艺种类及经济核算等因素结合实际来确定。
在产品批量大,定货稳定,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需要,建立专业电镀加工车间。
专业电镀加工车间,可以是全能电镀自动线生产方式或手工电镀操作生产方式,产品加工从镀前处理、电镀到镀后处理等全过程在车间内完成。有条件的车间可独立设置生产计划(调度),工艺管理,质量检验和直接成本管理等专职部门(或人员),在公司或厂部领导下,全面完成产品加工任务。在品种多、加工任务批量少、定货不十分稳定的条件下,可根据电镀一般工艺要求,建立综合加工电镀车间,以适应市场定货要求。合电镀加工车间,可以产品类型分为吊镀和滚
镀,工艺种类可分为镀锌、铜、镍、铬等,建立工段或小组进行生产。在工段或班组内,可以对产品从镀前处理、电镀、后处理全过程全面完成;也可以将镀前处理独立,建立专业前处理工段或班组,将产品完成镀前处理后交付各电镀工段或班组进行后续加工,直至产品电镀全部按序完成。
目前,在沿海地区大多是综合电镀加工厂,根据生产规模大小来设立生产计划(调度)、工艺管理、质量检验和成本管理专职人员,也可由公司或厂部设立的上述专职部门直接对车间进行管理。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电镀加工品从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直到产品检验、计量、包装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处于连续、正常地进行,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生产中不必要的间断或停顿,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设备,有效控制工艺,尽可能减少生产中的消耗和不正常生产运转。
电镀生产中,容易影响连续生产的因素很多,如有时生产安排不合理,毛坯脱节;辅材料供应中断;工艺故障或设备故障;供水、供电、供气不正常;员工安排不当或劳动力不足等都会影响生产。
4、严格生产中质量管理
电镀质量实际上是电镀全过程的最终结果。在一系列国际质量标准中,将电镀工艺列为特殊工艺,并强调特殊工艺需要特殊考虑。所谓特殊考虑,就是按照4W1E(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五大因素对电镀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达到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的目的。
为了与世界经济接轨,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等同于国家标准系列质量标准。
以质量求发展是当今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是靠企业生产出来的,生产靠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靠人,产品质量的关键是要解决人的工作质量。优秀的产品质量第一靠人,质量好坏是靠人做出来的,人的素质与工作质量好坏可以决定产品质量的好坏;第二是内部管理,电镀要以效益抓质量。质量管理的本质就是制度和人,这是企业成败的分界线。若在实际管理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规章制度没有实际效力,其表现必然是人心涣散,不思进取,企业没有凝聚力。因此,首先要解决的便是:
5、电镀现场管理与电镀污染防治制度、纪律问题。没有纪律,企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更谈不上效率和效益。何以创造效益,制度也能创造效益。把握了管理本质,也就获得了制胜的法宝。高质量的正品率是靠每个人的用心干出来的,心不正则品不精。
(1)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让企业的每个人都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以便使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要贯彻工艺规程,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妥善处理发生的质量问题。车间质量责任制:生产车间必须对其生产制造的产品做到不合格品不出车间。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不分清不放过,并做到把不合格品消灭在本车间内。班组质量责任制:班组应对其生产制造的产品(半成品或其他)质量负直接责任。发生质量事故,要组织全班
组人员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班组长的考核,不仅考核生产指标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核工艺执行情况、原始记录的完整性等。个人质量责任制:操作工人应做到严格按工艺操作,按图纸加工,按制度办事。要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做好自检、互检工作,保证不合格品不送检、不合格品不转工序。要及时做好上道工序加工质量问题的信息反馈,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本工序的质量。
(2)电镀生产中的产品质量监控组织
无论是专业还是综合电镀生产车间,镀层质量监控是电镀生产产品保质的关键。在产品电镀生产加工完毕出厂送交客户以前,必须经过专职质量监控部门或人员按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确认,才能准许合格产品出厂。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类型,质量监控组织通常有二级或一级设置。二级管理方式适应于大型电镀生产厂家,厂部设质检科(部),车间设质检组(或主管),承担厂或车间的毛坯检验,对制品的检验和成品检验。有权对不合格产品否决,作退镀、降级或报废处理。"中小型电镀车间一般直接设置质检班、组或专职人员,以承担上述相同任务,行使相同职权。
(3)电镀生产中的劳动组织
国内电镀生产中的劳动组织一般都是:!按电镀生产任务和岗位来定员分班,工段管理。电镀最好是三班制连续生产。"在非三班制连续生产的情况下,为防止劳力浪费,应根据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和生产流程的时间差异,不同岗位的生产人员上下班时间应相应交叉,在保证执行劳动法的前提下,有效组织劳动,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