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全)

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全)

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谈谈中职音乐教学【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

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谈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谈谈中职音乐教学

【摘要】广西浦北县第一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这种教学手段缺乏艺术性、创造性。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中职音乐 教学 课堂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在中职校园中逐渐枝繁叶茂。但当深入校园,亲自去触摸中职音乐教育时,却发现"繁荣"后面隐藏着奇怪的现象:音乐课充其量是一门作为"调节剂"的副科,上与不上无所谓,上好上坏无所谓;学生们听着、唱着"音乐",却说"音乐课"没意思;音乐课外活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处于"放羊"状态。针对这些奇怪的现象,笔者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职音乐教育的几点看法。

1.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熟知的许多伟人、名人、大师就是音乐爱好者。比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天文学家开普勒,建筑学家梁思成……数不胜数。

?タ蒲?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受益于音乐的趣事。如:18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在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20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完成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从小爱好音乐,受音乐上的八度音循环,他深入研究原子递增的规律,创造了"八音律"表。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与音乐也有不解之缘,华罗庚、李四光、钱伟长、梁思成等人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而弹奏钢琴,则是钱学森最感愉悦之事……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プ魑?一名音乐教师,其使命是以音乐育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明确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今后自己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通过音乐课满足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教学设计,兼顾研究学生特点。例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他们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如果教学内容中抽象的、理论化的内容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知识水平,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要让教学内容顺利延伸到职业素养,就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只有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或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如以后的工作),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再通过老师有目的的导向,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到音乐所带来的深刻寓意。

?ダ?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为何不换种态度和心情?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不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吗?这种品质对长久的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实际出发,师生共同参与

新课标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令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但是如何让中职生"参与"呢?十六七岁的他们具有较强的成人意识,再让他们去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而"参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让每个人都积极地"动脑筋"。

?ピ诮萄е锌山岷辖滩牧榛畋渫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教材《二十世纪音乐--现代音乐》的活动与思考中有这样的习题:欣赏《水中倒影》,试将你听后的印象作一幅与音乐相应的"印象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印象,可以画画,可以用肢体语言,可以借用某首歌曲旋律自编歌词演唱,还可以用文章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重,需要建立师生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关系。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地设计兴趣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避免生硬的、繁杂的技能技巧训练,善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应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学用语、教态、表情都要与音乐相符,才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切实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主动投入到音乐美的体验和理解当中。

4.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4.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4.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4.3 在音乐欣赏教学

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5.加强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

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后,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也就是音乐的德育功能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一些中外名曲中的歌词、曲调、节奏、情感表达、文学特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朗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拓展艺术知识面。我在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先介绍了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色让学生了解,再选择了这些乐器的代表作,如古筝的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并给学生讲述了《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知音"的由来,从而引发学生在音乐中对高尚友情的共鸣。又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在讲述完该曲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讨论该曲的音乐风格,学生有了前期知识,讨论的很热烈,各抒己见,在音乐中让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二是形式上,通过合唱、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齐心协力、相互合作和强烈的集体化建设所必须的精神凝聚力。再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振奋人心的音乐,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再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音乐课堂中仅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和传统音乐欣赏是不够的,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播放设备,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有选择地下载些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天空之城》、《老男孩》。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学生大部分听过,却很难完整哼唱,所以在给学生观看完影片,了解歌曲的内容后老师再传唱歌曲,这样学生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老师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6.做好音乐课程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展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着眼,涵盖音乐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领域,按照音乐课程目标的要求,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全面地进行。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但重要的是音乐科的成绩里应该没有不及格。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每个人哪怕是弱智者,都天生具有一些音乐感觉的潜能。教师应让良好的音乐评价带给学生自信。正如奥尔夫所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学生的音乐素质好或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发芽。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融汇了国内外现代课程的精华,新课程的设计越出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引起教师的职能、观念、素质、方法等一系列的重新组合和分化,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新型完美的职业形象;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创新者;由教学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业成绩评判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げ慰嘉南转?

[1] 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2] 林青.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吉林教育,2009,(19).??

[3] 杨赛萍.中职音乐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 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HJ0〗E-mail:xdjyxx@126.com

http://

…………教改教研2014年6月第3期

教改教研June2014No.3…………

第二篇:谈谈音乐课堂教学的慢艺术

摘要: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音乐学习变的更轻松。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等待的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拥有耐心,要放慢我们快节奏的脚步,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慢艺术。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 慢艺术

偶然读到某期的《读者》里面有首小诗:“亲爱的老师,请不要紧张,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要规矩的唱。一切的do re mi 可以慢慢学。不要叫我增光添彩,请让我从容的等待!„„

看到这样的小诗,我就想到了新课程带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体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音乐学习变的更轻松。其实音乐新课程摒弃了以往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摆在首位,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其实要做到以上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等待的心,等待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拥有耐心,要放慢我们快节奏的脚步,静心守候!

我不由的想到了我看到的一些音乐公开课:为什么在音乐课堂上面少有扎实的的识谱教学和双基训练呢?为什么当学生回答不尽人意时候,我们的老师不是引导学生,而是忙着打断或者越俎代庖呢?为什么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翻唱与琴声变得贵乎稀少呢?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的音乐伴奏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和是否我们社会各行各业忙碌有关呢?我们的音乐课堂是否也要追寻这样的快节奏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育中要崇尚“慢中成长”!慢是一种艺术,慢是一种境界!正如教育家张文质老师所认为的:“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这里的慢指的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具体的个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我们对代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它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慢过程。

以下几方面是我放慢脚步追寻学生成长的过程:

一、重视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音乐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已达成了共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我就开始识谱教学。学生由于年龄和文化知识的浅薄可能会对学习歌谱的兴趣不大,同时也会觉得唱谱很难,首先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惧感。作为教师我觉得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应该愿意面对这样的教学。

1.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我选择熟悉简单的歌曲进行识谱 ,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来确定识谱曲目。如在低年级选择童谣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等歌曲,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歌曲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识谱的效果,我选择学生“闭着眼睛都能唱”的歌曲进行识 1 谱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通过孩子们不断的努力,坚持练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超越所谓的“好奇”的初级兴趣阶段。

2.在中级阶段的教学中,我会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基础训练时候和学生一起做“找音符”游戏。即将所学歌曲的一句或者几句难点单独抽出,并在出示歌谱的时候故意漏掉几个简单的音符,让学生听着我的范唱歌谱找到漏掉的音符。记得一次,我在上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木瓜恰恰恰》这首印尼民歌时,我出示了“do、re 、mi 、fa 、sol 、la”这六个音,同时在ppt中出现这首歌曲的歌谱,但是有细心的学生就发现了这段歌谱中少掉了一些音符,我就鼓励学生找一找,并唱一唱。学生兴致高昂,齐心协力地找寻这六个音并放入各自的位置。在找到音符的时候,她们脸上露出的自豪与快乐是我真心想要的收获。一节课在这样的有目的的引导之下,我的教学也变得很轻松,学生们学的也很带劲。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游戏,既锻炼了听力,又加深了对音符的了解,在之后的学唱歌谱中,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唱谱学习,其效果可见一斑。

3.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简单的识谱能力,教授一首新歌的时候,我把重点集中在解决难点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识谱。先让学生认真的聆听范唱,再由老师抽取其中两句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要求学生在歌谱中迅速找出来,跟着琴声用一个“la”哼唱,接着再去尝试试唱这两句旋律,这样当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都找到并会唱谱后,这首歌曲也就基本学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识谱能力

4.除“音符填空游戏”帮助识谱教学外,对于识谱能力较差的学生,我采取了在识谱前引导他们用单音“la”来哼唱旋律,因为只有一个单音很简单,所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当有些学生一唱到歌谱部分就没有声音的时候,我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为让他们放松学习状态,建议他们先轻声用“la”来演唱旋律,当他们熟悉旋律后,再来学唱歌谱,并会不定时的表扬和奖励一些小物品,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比较高了,参与性也大大的加强。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要善于发现,用心交流,并且要放慢脚步,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有时候,慢的收获是巨大的!只有慢下来,才能放轻松,只有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更好的为体验音乐奠定基础。

二、重视音乐课的全面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自从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的全国音乐听课活动后,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句更深了。我们每一位参加听课的老师手上都发了一本厚厚的教案。每一位上课老师的教案全部都印刷其中。每一篇教案都有五六页纸,详细的教学过程、每一个注意点、教师的上课用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反映以及应对策略和全面的教学内容都在其中。在这样强大的备课阵容下,一节课上的非常精彩也非常实在。这样的课孩子们上得很高兴,我也听得很认真,受益匪浅。

可是我对比这样全面备课的课堂教学,我也看到过这样的课堂:一节音乐课,教师不离 2 她的三尺讲台,只是机械式的讲解,没有范唱,更未闻弹琴,更让人不解的是,她和学生居然没有互动,她的眼神只是偶尔与学生交汇一下,没有擦出任何火花。这样的情况只能说明她的备课不全面,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旦备课不全面或不够仔细,就不会和学生有过多的互动或者交流,只是机械性的讲解。这样的一节课是苍白的,也是无所收货的一节课。

现下有不少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好教案,好一点就是做个ppt。然后把音乐,图片什么的一股脑的全用起来,上课时候点击一下,连范唱都不需要教师唱,直接用多媒体,用鼠标点击搞定一些。但细想一下,我们不要忘记我们音乐课的备课有他的特殊性。我们除了要向其他文化课老师一样把教案备详细,更重要的是把心静下来,用更多的范唱与范奏来引领课堂的教学。有一位同去杭州听课的资深音乐教师告诉我:“上课前,你必须先问问你自己,今天要教授的这首歌曲,你是否已经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演唱,演奏十几遍以上了,你是否已经自己有所感悟了?如果你确定的话,那么,你就可以上台授课了。反之,请你静下来,慢慢的备课,不要毫无准备去上一节不负责任的音乐课!”她的一番话其实就是告诉我音乐教师的备课不光是纸上的教案备课,还有我们的范唱以及我们的伴奏也许要花时间备课,如果一节课你作为一名教师唱的零零散散、没有情感,弹的结结巴巴、没有意境,连你自己都不忍听下去,更何况我们的学生要在这里上四十分钟呢?我们会感慨为什么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我们的课本音乐呢?是因为我们的懈怠没有让他们感受到课本音乐中的魅力,没有感动自己的音乐课,如何来感动我们的学生。所以这样的一节音乐课是不负责的一节课。根本就不可能与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

由此可见,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只有全方位的备课,全方位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走上三尺讲台授课,才能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体验教学中的快乐!

三、重视音乐课中的自然互动

首先,一节音乐课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安静的,课堂中的说话,小动作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爆发,有可能导致教师板着脸训人或者是课堂的压抑气氛,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阻止,又会影响其他学生,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如何能够把握这其中的度呢 ?我认为:课堂互动很重要。

这学期我们学校的语数英科目都采取了山东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我折取了其中的小组加分制,比如:音乐课上我实施了加分,减分制度,给与那些认真听讲并回答正确的学生们加分,同时用减分制来限制那些影响上课纪律的学生,两个月统计分数,给与前十名得分高的学生物质奖励。大大提高学生上课中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其实我也有很多做的不够完善的一面,没有慢下来等待学生。比如:在上音乐课公开课的时候,为突出课堂的真实性,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给学生套好模式,所以在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回答不够理想时候,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话掏出来给他,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说完,我会直接帮他说下去。其实试想一下,公开课又怎样,不能因为这样就剥夺了“一粒种子的自然生长规律”,我们的学生就是一粒种子,这颗种子需要我用足够的 3 耐性来浇灌他的成长,我们需要引领,需要从容的等待„„

四、重视音乐课中的全体参与

记得这学期我接手的三年级有两位很特殊的孩子,一位是带助听器的小男孩,一位是智商受损的小男孩。在课上,我经过一番鼓励,戴助听器的小男孩也高高举起了手要求唱歌,当他唱的时候,同学们立刻笑作一团。我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及时阻止了他们的行为,并耐性鼓励他唱完,请他坐下后,我对全班学生说:“首先,我很敬佩这位同学,敢于积极要求唱歌,我为他的这份勇气与信心而高兴,敢于直视自己,虽然他咬字不清,但是他的音很准说不定以后你能成为一名作曲家哦!听了我一番话,学生们都安静下来,我看到他眼中涌出的激动的泪花,因为他觉的我懂他!我没有忽视他,而是在一旁等待着他。在以后的音乐课中,他时常会举手起来哼唱旋律,每次音准都很好,同学们对他也很尊重与理解。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人人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性。我们就会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

另一个班上有位智商受损的小男孩,经常上课的时候趴在地上研究。有次音乐课,我带领学生学唱《国歌》当唱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句时,他爬起来大声的唱起来,神情是无比的庄重,声音无比的响亮。我们所有人都楞住了,因为他的班主任说只要他不打扰我的教学,我就不需要干涉他的行为,所以我一直以来的音乐课,我都是采取漠视他的存在,根本就不会在在教学中过多的关注过他。这看到这一瞬间,我内心涌出了愧疚的感觉,涌出了一股无名的伤感:他是我的学生,他是这节课的成员,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有什么权利剥夺他的课堂学习呢?

想到这,我作出了调整,我和学生商量一下,我们一起来合作这首歌曲,我们等等他一起参与。同学们都同意了。我把他邀请到教室的前方,我看着他说:“我们一起来合作这首歌曲,你就唱刚才结束的一句,好吗?”他点点头。这样,除他以外的学生演唱前面部分,最后一句时,我稍作提醒,他唱的非常棒,一节课就在慢慢的等待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后每节课他都会发掘他喜欢的一句话,我们就一起合作!他的班主任笑着和我说:“他学会参与了!”我想:如果我不放慢脚步,等待他的参与,我就不会看到他的成长,他也会错过与同学的合作!

我想我的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才能拥有更大的魅力!这是一种期待,种子生长的过程中的期待!收获是需要我的静心等待,就让我的音乐课在“慢中成长”吧!

参考文献:

[1] 朱则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曹理. 音乐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

第三篇:谈谈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整体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普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只有普及音乐教育才能推动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普及音乐教育,中小学阶段应着重采取以歌唱教学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育模式。

一、歌唱是中小学阶段普及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在我国,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教育设施、师资极其欠缺,加之教育思想滞后。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乐器、音响等设备。一般学生不会接触到乐器和正统的音乐教育。即使在大城市里,也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到器乐教学,在经济、思想落后的情况下,采用器乐或其他手段普及音乐教育是很困难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歌唱教学才能做到音乐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从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高等小学堂开设音乐课算起,经历了“学堂乐歌”及民国时期、新中国的建设时期。其间音乐课程几经变更,但“唱歌”一直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甚至曾一段时期为音乐教学的唯一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体现了歌唱教学的重要性:“唱歌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因此,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一些国家大力推崇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歌唱是音乐之根。匈牙利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就体现了歌唱的重要性,因此推动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德国早在几百年前就对歌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德国如果不是在几百年间系统地在学校推进歌唱教学,他们的音乐文化不会发展到现在水平”。歌唱教学作为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已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二、歌唱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

歌唱教学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兼顾欣赏、练耳、视谱,了解音乐知识,增进对音乐情感的最佳途径。“歌唱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通过这和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使儿童学习掌握音准、节奏、速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能力,等等。所以要充分重视歌唱教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把音乐知识综合在歌曲教学中,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让学生通过歌唱体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歌唱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通过歌唱把歌曲的思想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传递给受众,是对学生音乐能力及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一种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只有把歌唱获得的经验和感受移注到乐器学习中,人们才能在他的乐器上获得美妙的声音。

歌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理应受到足够重视。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提高学生音乐修养的途径,而且是培养优秀音乐家的阶石。

三、歌唱教学在中小学德育、美育等诸方面的作用

歌唱给予学生的美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具备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之美,更重要的是,歌唱能使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并参与到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音乐美感。在合唱中,学生还体验到和声美,声音的和谐美。音乐之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歌曲又是综合的艺术,包括文学、音韵的美,歌词中的思想、意境等诸多美学价值。歌唱应是表现音乐美的最佳途径,“欲求乐之本者,先从人声始”。我国古代唱论也提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人的歌喉是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在学校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

歌唱在人的语言发展及民族文化的弘扬方成也有显著作用。首先,歌唱需要语言,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特别是中国歌曲,汉字要求声、韵、调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唱好歌曲的前提下打好语言基础。歌曲中的歌词又具有诗歌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歌唱中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正确发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有一定作用。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民歌或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这些歌曲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加深学生音乐“母语”,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大力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普及到每个角落。达到教育的全面性、普及性要求。正确地运用歌唱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技能、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基础作用,而且为培养音乐家打造坚实的基础。歌唱教学不仅能促进中小学教育中德育、美育的培养,更主要能协调各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其他形式不可比拟的,只有把歌唱教学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首位,才能使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素质教育推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进步。

歌曲在德育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清末民初,中国许多进步人士利用“学堂乐歌”激励国人追求解放、民主,宣传爱国主义,废除封建礼教,关注国家兴亡。直到现在,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批与时代相符的进步歌曲。正是这一批批的优秀歌曲成了人们战斗、建设的有力思想武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为祖国解放、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本上采用了大量优秀歌曲,这些歌曲对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及道德、情操、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展知识,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显著作用。特别是歌词,往往是深入人们心灵,激发人的感情的直接动力。

第四篇: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音乐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会使音乐教学模式、手段、过程得到根本的改变,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音乐老师必须掌握这项基本功,同时还应尽快地运用并设计多种手段到教学中去开发学生的智慧。但是不能过多依赖媒体,而忽略了教师的作用。众所周知,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适时、适当、适量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如果能“适时、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音乐更形象具体

音乐是听觉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上综合课《难忘今宵》时,用多媒体适时播出春晚现场的画面,马上就把学生带入春节晚会现场,音乐形象马上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能马上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再如欣赏乐曲时,由于没有歌词,学生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同时还能欣赏到钢琴家的演奏技巧。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文化,不仅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方法,音乐本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吧,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饰、舞蹈、乐器等。许多文化就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歌,而且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如上《天山之春》这个单元时,可以把维吾尔族的一些歌舞形式、服饰、乐器等做成课件。让学生了解这一民族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让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让老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音乐知识更富趣味性。如之前,我们在没有用多媒体上九年级德彪西的《月光》这节课时,我为学生不能理解印象派音乐而苦恼。前不久,在听一节公开课时,有一位老师就适当、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听《春节序曲》,然后根据乐曲的情绪让学生选颜色,因为情绪欢快、热烈、喜庆,学生一定会选红色,接着听《野蜂飞舞》让学生选择线条,学生根据音乐的起伏大、频率快,一定会选曲线,再接着听《水中倒影》,问学生是否找到线条、色彩或图形,学生就感觉有些朦胧了,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了。老师于是就引出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画,借画引出印象派画,再引向印象派音乐。学生于是很快就能理解了。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让抽象音乐理论变得直观化、形象化

音乐教学不同于绘画教学,可以借用色彩、线条来展示作品。也不同于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叙述,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是一种由抽象听觉到形象感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直观化。如在讲述调式音级与键盘各音的关系时,可制作一张标有音名的键盘图,点击鼠标,出现C大调的唱名,又点击C大调消失,出现G大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之后又现F大调等调的音级在键盘中相应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对这较为难懂、抽象的知识一目了然,从而使教学难点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

五、多媒体与音乐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中,戏曲艺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可取代的美育作用。当今初中生普遍对戏曲不甚了解,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所采用的夸张、想象、省略以及装饰的虚拟性知之甚少。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一是觉得乏味,二是茫然厌烦。但是适当、适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丰富的信息量将京剧中不同行当、不同脸谱以及不同戏曲家的演唱风格用直观的手段让学生们欣赏,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聆听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教与学变得更轻松、和谐。

(作者单位: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第五篇: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图形板书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千变万化的。图形板书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它将图形和文字融合在一起,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它将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心理学研究显示,“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去接受事物。结果,听出是什么事物的需要2.8秒,而看出是什么事物的,看线条需要1.5秒,看图片需要1.2秒,看彩色图片需要0.9秒,看实物只需要0.4秒。光听不看事物的,三天后还能记住的仅15%,光看不听,三天后仍能记住的有40%,视听结合,三天后还能记住的却达75%。” 可见视听结合是接受事物的较好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也必须视听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板书设计,就是将视听结合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图形板书设计恰恰是将文字、线条、图片、色彩相结合的一种更为艺术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图形板书设计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各各方面,并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揭示文章主题,理清课文层次脉络、情节线索,体会思想情感等。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板书设计算作是图形板书设计,什么样的课文可以运用图形板书设计来辅助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图形板书设计,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我就谈谈小学语文如何利用图形板书设计:

一、 图形板书设计的界定

[1].“板书是将教学内容加以提炼,给出言简意赅的表述,简明扼要地抓住文章的‘内核’”。[2]板书设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图形板书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图形板书,就是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画出简明的草图,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的板书设计”。[3]图形板书设计的画意要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还要赋予启迪性。像曲线示意式板书、回环式板书、简画式板书等都属于我要研究的图形板书设计范畴。一个好的图形板书设计,就像一块压缩饼干,结构虽然简洁,但是蕴含必须丰富、深刻,文章的精华和精髓必须概括在里面。因此,图形板书设计并不是教师讲授课文过程中在黑板上随心所欲的任意涂鸦,它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抓住课文的特征、明确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一些原则、方法精心设计板书。使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精妙的图形,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最深邃的思想,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材的反映和再创造,也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

二、图形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所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死”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要教授方法。图形板书设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启发学生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它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深奥为浅显,帮助学生理解、顿悟知识。是要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要在教师指引的正确道路上,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板书的形式,就是单纯的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文字。而图形板书设计则是以其富于美感的线条、形象

的图画、言简意赅的文字来体现课文内容。它的形式新颖、变化多样,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跟上教师的节奏,主动地去接受知识,这样便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乐之,才能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学板书枯燥刻板、千篇一律,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图形板书设计借助它独特的造型、简练的文字、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等独特之处,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言辞,就可以引发起学生的新奇感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在《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

图1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图形板书设计

这样的一幅和平鸽造型的图形板书设计,形象直观,简洁生动,必定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战争有关材料,特别是了解半个世纪来中东地区战火连绵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在板书设计中找出关键词语,企盼、和平、关心政治、发奋读书、自强不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地吸引过来,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可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再配合教师的课堂引导和讲解,学生便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心情下积极思考并接受新的知识,在这种状态下也会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二)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图形板书设计可以用它的文字、图形将课文内容用另一种形式再现出来,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有形化地表现出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形板书以其简明形象的图解使学生对抽象的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弥补了课堂上教师口述和学生阅读上的不足。有一些内容复杂、抽象的语文课文,仅仅通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口授,是很难表

述得十分清楚明白的,学生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口述或是自己阅读课文,就能够将课文中复杂、抽象的内容理解清楚。因此,图形板书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以《詹天佑》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如下板书设计:

图2《詹天佑》图形板书设计

这样的图形配合文字,就将课文内容完整地表现出来了。“山”图的上面写出文字的板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科学精神与帝国主义的阻挠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出了詹天佑在筑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课堂上,再配合教师适当地讲解詹天佑成功修筑京张铁路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一幅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不仅会使我们死板的课堂教学充实起来,还可以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深层次地认识文章主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图形板书设计就是用形象说话,使画意和文意和谐统一起来。它是以精简的图画和文字来较为全面、直观地反映课文,体现课文内容所具有的深刻性,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情感。

图形板书设计的图画是根据课文所要表现的内容来设计的,可以体现出课文内容的深层次含义,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文字表达有其含蓄性,所以当学生遇到内涵深刻的文章时,就很难通过对课文文本的阅读来体会其中的蕴含。而图形板书设计是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图画来体现文章内涵,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四)把握课文主要线索、写作思路、框架结构、情感变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篇好的图形板书设计是一幅精美的课文结构图,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线索、作者的写作思路、整篇课文的框架结构、作者或是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图形板书设计时,往往是边讲边画、边讲边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和画的过程是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的,这个过程就逐步体现了课文的主要线索、写作思路、框架结

构和情感变化。学生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解和写写画画的过程来把握课文的线索和方向。

彭小明老师发表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的《论语文板书中的度》一文中,对《荔枝蜜》这篇课文就进行了图形板书设计。他首先简单地勾勒出一棵大树的轮廓,然后在树冠上缀以五颗荔枝,在荔枝上分别依次标注上“蜇、吃、赞、讴、梦”,这五个字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是课文的抒情线索,作者从总不太喜欢、不觉动了情、不禁一颤,赞美蜜蜂、讴歌农民、一直到梦作蜜蜂。这样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简单的一幅图画生动形象,简练的五个字画龙点睛、有传神之功效,整个板书熠熠生辉,顿时令学生耳目一新。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时也利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先画上三支蜡烛,再在每个蜡烛下面写上课文内容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虽然很普通,但把人物内急外静的心理刻画得淋淋尽致,很值得玩味。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会了人物的内心和心理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体会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女儿是怎样围绕蜡烛与德国军官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的,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英雄品质。跟着老师的讲解和写写画画的过程来把握课文的线索和方向,这样的图形板书设计就把课文的思路线索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同时通过图形也可以看出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再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述,会使学生逐步掌握整篇课文的思路、线索、结构、思想情感和写作重点,进而更好地把握理解整篇课文,整篇文章也就清晰了起来,方便学生掌握,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图3《生死攸关的烛光》图形板书设计

(五) 直观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图形板书设计也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图形板书设计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在对课文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符号、色彩、简笔画等形式加工融合,使课文内容得到再现,甚至可以表现出一些动态的变化,使学生融入作品的意境。

我们知道,记忆分为三个过程:记忆、保持、再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势必也要经过这三个阶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就是对知识的记忆,在

大脑中保存知识并可以再现出来。图形板书设计直观、形象、简练,必定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给学生以艺术的美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这个记忆过程,让学生更好地记忆。

五、运用图形板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运用图形板书设计要适度、适量

图形板书设计是简单的文字配合精简的图画而成。因此,在设计图形板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适当的原则。一定要注意图形的简练。如果图形过于复杂,板书起来就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小学的一堂语文课只有40分钟,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能在画图上花太多的时间。要认识到我们进行的是语文教学,而不是美术教学,课堂所呈现出来的图形板书只要能够体现出它服务教学的作用即可,不需要做过度地描摹和修饰。在篇幅上也要注意,图形板书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它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可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的图形让学生眼花缭乱,分不出主次、找不到重点。一定要明确图形板书设计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要适度、适量地运用,达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即可。

(二) 运用图形板书设计要准确,表意要完整

虽然图形板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极大的,但是不能因此而滥用。图形板书设计所选的图形一定要和课文内容、教学目的紧密相连,它所体现出来的要是实实在在的知识,而且图形要表意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坚决避免教师的随意涂鸦,造成学生不解其意。

另外在进行图形板书设计时,还要结合一定的文字来解释说明,使表达更完整更明确,做到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图形板书设计以其言简意赅的文字和直观形象的图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充分地研究它,并且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特点、因文制宜,有效地运用好它,使这种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德锐. 谈语文课堂板书设计的新颖与实用[J]. 玉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0卷第4期

[2] 邓挺丽. 语言·仪态·板书——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6 月第25卷第6期

[3] 赵爱芳. 图形板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 语文与教学, 2008:07 [4] 孙元武. 创新图形板书示例[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04

[5] 黄爱民.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设计[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5年8月第18卷第4期107—109页

[6] 李燊. 略谈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7] 彭小明. 论语文板书的“度”[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2月第25卷第1期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