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集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集锦)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第一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享有“江南明珠”之美誉。现辖4镇3乡和4 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58平方公。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

第一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总结

**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享有“江南明珠”之美誉。现辖4镇3乡和4 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多年以来,我市形成了以汽配、盐化工、纺织、食品、造纸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企业“两个置换”到位,全市上万名下岗职工中不少因年龄偏大、技能偏低以及家庭特殊

原因沦为困难群体。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全总部署,在省总、常德市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市委高度重视、工会认真筹划、社会全员参与,确实把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自2003年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突出了信访接待、困难救助、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四项主要职能,创建了直面对接、快捷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形式,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性向长效机制性的转变,由典型帮扶向结构帮扶转变,由单纯办事实向保障和监督转变。经过创新发展,我市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不断完善,帮扶实力不断增强,帮扶效果更加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2782件次;帮扶困难职工2264人,发放帮扶款物折合共计328万元;落实结对帮扶326人;培训下岗困难职工7000多人,帮助90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为350多名困难职工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调解纠纷190多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立足“四个一”方面很下工夫。

一、健全一个网络,形成整体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分管副市长等为副组长,总工会和劳动、民政、财政、司法及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2名总工会骨干具体负责。全市四个街道都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都明确了一名办事处副主任为主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各社区居委会的困难职工帮扶联系点做到了人员、场地、设施、制度、台帐“五到位。全市的困难帮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并正常运作。

二、搭建一个平台,构筑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帮扶阵地硬平台。一方面,高标准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抓住市总工会整体搬迁的机会,新建了“中心”大楼,大楼共分服务大厅、培训中心、活动大厅等三个部分,实用面积400多平方米,寓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职工活动于一体,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市政府和常德市总拨专款为帮扶中心配备了电脑、电子显示屏、空调、电话、传真打印机及其他办公设施,开通了“12351”热线电话。各帮扶站点也同期配备了办公设施,城隍庙、新村等社区也添置了电子显示屏。另一方面,全覆盖启动了“爱心超市”。我们通过专题调研,精心布局,在全市困难职工较为聚中的区域建设了7个“爱心超市”。各“爱心超市”全部设置了衣物架、粮油供应区,有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家政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促进了帮扶工作深入、规范地运作。二是健全完善了帮扶工作台帐软平台。困难职工是帮扶中心的主要工作对象。对此,我们广泛开展了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摸清困难职工底数,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各级工会干部带着对困难职工的深厚感情,走千家、访万户,摸实情,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层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建立了全域覆盖的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网络。目前,本市工会系统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有3270多名,纳入工会系统“特困职工动态管理信息一网通”进行动态管理的特困职工有2721人。

三、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了规范操作的帮扶工作模式。

针对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帮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实现解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案》、《特困职工救助管理办法》、《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帮扶中心工作指南》、《工作流程》等多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进行上墙公示。中心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户”,实行阳光管理,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听取帮扶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近两年来,帮扶中心通过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确

立了帮扶资金的来源:政府每年对帮扶中心补助10万元,并且逐年增加。市总工会在工会经费中每年给中心拨付资金不少于10万元。另外,帮助3名家住农村的劳动模范进行泥砖房改造;推荐并协助民政部门落实应保未保困难职工132人的低保待遇。

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对帮扶的对象名单、申报程序、帮扶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平、

公正、公开,同时设立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人大、政协、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年度审查,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做到规范化。

四、创新一种思维,拓展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领域。

我们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帮扶“双结合”,即:撒网式与结对式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创新了应急帮扶、结对帮扶、造血帮扶、爱心超市四个方面的帮扶形式,为困难职工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办好事实事,深得职工信赖和社会认可。

一是开展“应急”帮扶。帮扶中心热情受理困难职工的救助申请,派人上门核实困难情况,市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对特困职工的困难帮扶,对突发事情,则启动帮扶应急机制解决。如原蚊香厂职工困难职工谭某,他因病多次上省城手术治疗,去年病情复发,但治疗的费用却一时难以筹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超虎得知情况后,紧急启动应急帮扶机制,积极组织社会捐助,同时特批帮扶资金2000元给潭某,使他得以及时治疗而挽救了生命。事后,潭某逢人就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帮扶中心的应急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08年春节期间的大雪天灾,帮扶中心也通过运作应急帮扶机制,特批2万元购买御寒物品和食品一批,及时送到32户特困职工和78个农民工手上,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类似这样的例子就有多例,几年来帮扶中心单为患病职工发放的帮扶资金就有15万多元。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2007年,市委、政府再次下发了部门联系企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的通知,通知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必须服务一个企业,每名干部联系一个困难职工。服务企业的部门、单位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协调,并认真落实好6包,即包企业问题的协调解决、包企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包企业融资需求的衔接、包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善、包企业安全生产的督导、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经常上门联系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认真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直至生活条件改善为止。到目前为止,全市53家部门、单位联系了38家企业,720多名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321个。部门为联系企业衔接融资6050多万元,完成机改项目32个,办事实1200多件。干部为困难职工 捐款捐物折合共计37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750多个。

三是开展“造血”帮扶。帮扶中心在核查职工的困难申请过程中,了解掌握职工劳动技能,多方寻找就业信息,积极为困难职工谋求就业再就业之路。如原雪丽造纸厂职工周俐是单亲家庭,自己下岗失业,丈夫因病欠下大笔债务后过世,大女又患病,二女面临失学。夫家少亲朋,娘家在广西,住在危房里,叫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欲哭无泪,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帮扶中心得知情况后,领导亲自上门看望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先将其二女联系到市职业中专学校读书,并由帮扶中心每年资助学费1000元,直至其毕业为止;大女病愈后,又介绍她两母女到一酒店工作,此后一家人生活稳定。几年来,帮扶中心已对75个困难职工实现“造血式”帮扶。

四是开展“爱心超市”帮扶。“爱心超市”一直是我们开展帮扶工作的又一个重要的平台,它接纳爱心,播撒爱意,温暖万家。全市七个爱心超市免费为社区低保户、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对象提供一定的生活用品,主要包括大米、食用油,衣服、日用品、书籍等,自己选择物品,只是不掏分文。超市所需物质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解决,一是我们每年组织两次大型的“爱心捐助”活动,全市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所募款物全部分配到爱心超市;二是从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里面解决一部分。三年来,我们拿出了20多万元购买平价物资充实超市;三是接受企业、社会慈善家的捐助。近两年就受助款物共计36万多元。

第二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初探

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会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既要关心困难职工,解决他们生活问题,又要帮助职工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理顺职工思想情绪,真正急职工所忧、想职工所虑、解职工所难、谋职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就学校而言,困难职工是学校建设力量中的一部分,怎样解决好困难职工的困难,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工会组织作为困难职工的娘家,进行有效的角色定位是解决好困难职工困难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学校工会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参与、维护职能定位

一是应当强化源头参与意识。学校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学校当前有关困难职工工作政策的制定,保证帮助困难职工工作从总体来说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同时学校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通过积极参与政策制定,从而保证困难职工工作能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下运作,防止暗箱操作,防止不利于困难职工利益的方针政策出台。二是强化参与职能。学校工会应组织职工群众通过多提合理化建议等手段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困难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困难职工的数量,使困难职工生活改善的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充分运用校务公开、职代会、集体协商等途径,把一些与困难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传达到位,并积极征求困难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通报,作为学校修正政策、措施的依据。通过此种方法,使困难职工的知情权得以维护,也保证了困难职工工作今后能做到“有章可循”。四是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切实维护困难职工的应得利益及时到位。困难职工的工资、基本

生活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金通常是在一段时期内的基本经济来源。在他们没有实现解困之前,这些“基本金”常是他们的“救命钱”,如果连这些钱都不能及时到位,将使他们“雪上加霜”,他们从经济上、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学校工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学校行政部门保证困难职工应得利益及时足额到位。

二、扮演好监督、宣教、培训者和帮扶者的角色

(一)扮演好监督维护者的角色。扮演一个监督维护者的角色是学校工会组织履行自身基本职能的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是学校工会组织解决职工困难主要的一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执行者的主观意识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学校解决困难职工困难的相关政策不能及时的贯彻,如何保证这些政策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这一重要的任务必须由学校工会组织来完成。

(二)扮演好“宣传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自身具有的特长和优势,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从而扮演好一个“宣传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自己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学校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如黑板报、广播、文娱活动室等等。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自身这些优势,当好“宣传教育者”。首先,学校工会组织在代表职工群众源头参与了学校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制定以后,就应当积极协助学校行政将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学校自身面临的实际形势和困难、学校将采取的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向困难职工讲清楚,让困难职工明白。其次,学校工会组织应当利用宣传教育手段积极引导困难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学校工会组织可通过树典型,举行报告会等手段,引导职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择业,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的观念,鼓励困难职工“自立自强”。第三,学校工会组织应在学校内部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校工会组织要经常向困难职工灌输就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等,让他们明白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要想不落

伍,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在整个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意识,保证困难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而提升困难职工的整体就业本领和素质。第四,学校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困难职工的所思、所想,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意识对待目前的困难,保证整个队伍的团结稳定,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扮演好“再就业技能培训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要履行好职责,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低谷。学校困难职工一般都是配偶或子女没有工作,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单

一、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整体素质偏低。针对这一点,学校工会组织就有必要、有义务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首先,学校工会组织在对待困难职工方面要树立“造血”和“输血”相结合的意识。所谓“输血”,就是工会组织在短期内要从经济上向困难职工提供支援;所谓“造血”,就是工会组织为困难职工家属提供获取一项或几项实用技术的培训机会,以便职工能在长期内依靠获得的技术和自身的努力去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从根本上说,学校工会组织提供的“造血”功能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职工困难的方法,所以学校工会要尽快树立此种意识,人说“送一次钱,不如送一项技术”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学校工会组织有义务正确引导困难职工家属群体走出再就业培训误区。培训一项技能很重要,但如果培训得来的技能不适用,对他们来说,那将是一次巨大的身心打击。现在流行的培训都存在以下误区:忽视技能重文凭;不顾是否学以致用;不适应市场需要等等。为此,学校工会组织在这方面要加强组织引导,保证困难职工家属的培训工作“适销对路”。第二,学校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困难职工家属联系培训机构、培训的工种技术等培训事宜,以便组织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参与培训,从而做到培训工作目

的明确,有的放矢。所以,组织困难职工家属进行技能培训是学校工会组织解决困难职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四)扮演好“援助帮扶者”的角色。学校工会组织要尽量在这一角色方面有所创新,这样才能让困难职工进一步体会到工会是“职工之家”。一是工会组织要完善对困难职工及家属摸底建档制度,彻底了解他们的情况:年龄段、特长、爱好、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参加培训情况等,使学校工会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掌握第一手必备资料。二是学校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送温暖工程”,在逢年过节期间,学校工会组织要加强对困难职工的“送温暖”工作,从精神上给他们以安慰、以鼓励、以信心,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组织的一员,组织一直都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照顾他们。三是学校工会组织要帮助困难职工家属进行创业,使他们在创业中得到实惠。对他们创业的项目进行论证,保证他们所创业的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运作上的可行性。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比如安排他们在适当时机参加相关培训;在可能的范围内,学校工会组织要在资金上给他们以一定的帮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尽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四是学校工会组织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利用自身既有优势创办适合市场现行需要的实体,为困难职工的家属安置提供机会。

学校工会组织只有正确把握好自身在解决困难职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困难职工服务,才能切切实实地为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发挥有效作用,也只有这样,学校工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困难职工的切身权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困难职工自己的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工之家”,为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出生动的诠释。

第三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工作总结

自“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突出了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六项主要职能,创建了直面对接、快捷帮扶的一站式服务形式,实现了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性向长效机制性的转变,由典型帮扶向结构帮扶转变,由单纯办事实向保障和监督转变。经过创新发展,我区帮扶领域不断扩大,帮扶功能不断完善,帮扶效果更加

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至目前为止,“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1825件次;帮扶困难职工1724人次,发放帮扶款、物折合共计58.7785万元;其中生活救助1207人次,医疗救助193人次,助学救助84人次,就业培训209人次,职业介绍31人次,法律援助28人次,现将本帮扶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形成了多样化的帮扶机制

我们着力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送温暖”工程的长效机制,认真分析本地涉及全区、与职工合法权益相关的、关系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1、信访接待。向来信来访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有关疑难问题;调处劳动纠纷;掌握、分析、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本“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2053件次;其中实施困难救助654人,为他们送去了困难帮扶金16.7178万元。

2、生活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帮扶中心”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本“帮扶中心”共救助生活困难职工634人次,送去慰问金13.4678万元。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3、医疗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对患重病、大病、长病的困难职工给予了相应资助。协同卫生等部门落实对困难职工的医疗救助。本共慰问患重病、大病、长病的困难职3人次,送去慰问金0.26万元。

4、助学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8月27日,在沙湾区沫若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了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由区总工会、教育局、民政局主办,区委常委、区宣传部部长先斌等领导出席,全区首批66名受助贫困学生参加了发放仪式,共发放助学金13万元。其中“帮扶中心”帮扶困难大学生12名、高中生5名,发放助学金3.05万元。

5、就业救助,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岗位培训服务。

6、法律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对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工会借助自身和社会的法律服务力量,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救助,或者指导其向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二、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困难职工帮扶环境

加强“帮扶中心”工作协调,建立和畅通了劳动、民政、经委、财政、司法、教育、卫生、城建、信仿、工会等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形成党政群企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关心困难职工的具体责任,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对于职工反映的需要移交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时移交政府有关部门,并督促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三、积极拓宽帮扶资金渠道,完善资金管理

1、竭力争取区政府拨款、区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竭力向政府申请定期向帮扶中心拨付资金,并将有关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工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在相应的预算科目中单列出帮扶中心的经费额度,逐步增大帮扶资金支出在工会经费支出中的比例。做好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捐款捐物活动。

2、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

⒊接受政府审计部门和工会经费审查部门的监督,并建立和执行物资登记、统计和帮扶款物发放的管理制度。

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帮扶效力

⒈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中心组长由区总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工会副主席,工会保障、女工、组宣等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帮扶中心小组定期对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帮扶中心向社会招聘了3名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人

员为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帮扶中心”的日常工作,并聘请1名常年律师为“帮扶中心”的法律顾问,负责代理“帮扶中心”诉讼或非诉讼案。

3、帮扶中心硬件设备齐全。在区委一楼建立了帮扶中心专用办公场地,并配备了电脑、电话以及办公桌、文件柜、接待室等办公设施。

4、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根据《乐山市总工会关于补充完善困难职工档

案的通知》要求;区总工会高度重视,把往年上报的困难职工档案重新完善、健全,至9月中旬共完善困难职工档案2053份,为更好的开展送温暖活动打好了基础。

5、制定了完善的帮扶中心工作机制。如帮扶中心工作职责、主要职能、工作流程、申请程序、帮扶救助标准等,并上墙公示。

6、帮扶对象明确。对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救助等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帮扶中心困难职工对象和标准。

7、帮扶中心工作程序清晰,做到“四有”:有接待登记、有送达办理、有办结报告、有帮扶档案。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五、下一步的打算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第四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汇报

在省总工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中心于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一年来,中心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贷款、免费职介”五个服务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全天侯”、“直面式”、“人性化”接待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为他们提供快捷的帮扶和“一站式”的服务。

一、发挥中心服务职能,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1、中心发挥工会维权职能,采取集中救助和平时救急的方式,对全市xxxx困难家庭和到中心求助的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中心的指导和部署下,04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走访慰问964xxxx特困职工、劳动模范、离退休职工、退转军人和伤病残职工家庭。元旦、春节期间,举行“爱心一日捐”活动,共筹资22xxxx元。其中15xxxx元注入市总本级送温暖基金,用于中心开展救助,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14xxxx,发放慰问金、物品100.5xxxx元。05年两节期间安排各级工会组织对全市困难职工进行救助帮扶达1320xxxx,发放慰问金和救助物品总价值24xxxx元。帮扶中心一次对120xxxx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发放款物5xxxx元;对10xxxx没有过冬煤炭的特困群体发放两节取暖煤105吨。自成立截止05年3月份,平时救助生活难以为继、遭受意外灾害、患大病无钱医治的受困职工164xxxx,总救助金额56.4xxxx元。其中:助学救助47xxxx,救助金额4xxxx元;医疗救助5xxxx,救助金额4.1xxxx元;其它救助7xxxx,帮扶金额4.3xxxx元。

2、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困难求助、下岗求职、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来访者和职工来信633xxxx次,其中:接待来访人员272xxxx;处理来信73xxxx;接听求助咨询电话223xxxx;为63xxxx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xxxx。

3、为全市特困职工缓解生活压力,代市政府为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350xxxx。04年为其补助水电费23.xxxx元,帮助其子女就学减免学杂费1xxxx元,减免有经营活动的特困职工工商管理费8xxxx元,住房房租补贴13xxxx元。05年两节期间还为80xxxx特困职工免费发放电影票1600张,丰富了他们的节日精神生活。

4、帮扶中心开设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在“三个一”工程的基础上,与县(区)职介机构联网,指导安置就业。一年来,免费介绍各类人员就业312xxxx,中心本级建有xxxx再就业示范基地,安置下岗职工23xxxx。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小额贷款106xxxx元,贷款人数275xxxx次。中心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桥梁。为工会争得了地位,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赞誉。04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张家口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表彰会上授予帮扶中心“模范集体”荣誉称号;5月,帮扶中心的小额贷款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工会小额借款项目示范点”;11月还分别获得河北省政府表彰的“河北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省总工会表彰的“劳动争议处理先进集体”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的“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今年3月又被市政府推荐授予“全国优秀职介所”称号。

二、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今年,我们根据省总工会工作安排及市总对中心“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要求,在帮扶中心建立长效机制,长期为全市职工办好事实事,目前以建立五项长效机制,构筑起快速反应的帮扶体系

1、预警机制: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12351职工热线,直接接待全市每一位来求助的职工。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组织,颁布了《实施办法》,通过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及时掌握职工的生活、就业、劳动关系等动态。与县(区)及街道办事处工会建立承办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预警中心”。

2、分析机制:中心通过市委“社会调查”的调研结果,掌握了1xxxx下岗职工和xxxx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社区、街道办事处、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3、救助机制: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问接待,限期办理制度。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面对面交流,及时核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做到问题不过夜,帮扶即到位,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一年的运作,已成为全市特困职工心目中的“110”,真正发挥“救助中心”的作用。

4、再就业机制:中心通过工会系统的“三个一”工程,指导帮助全市工会系统对下岗职工开展创建自救基地,实现再就业工作。中心帮助建立了“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和“维利食品厂”两个再就业自救基地,均由下岗职工自己担任法人,全部安置下岗和特困职工就业。中心还在北京建立了“进京劳务人员维权服务中心”,通过这个窗口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月嫂及饮食服务人员,安置大量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5、服务机制:中心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宗旨,采取全方位、一站式、亲情化服务方式,要求中心工作人员服务“三个到位”,“两个及时”。即感情到位,维护到位,工作到位;及时化解矛盾,及时理顺情绪。接待每一名来访者都能主动让座,笑脸相迎,送上清茶一杯。有不少来访者因下岗失业生活困难,心情郁闷,到了帮扶中心时而大吵大闹,时而哭哭啼啼,市总要求中心要成为困难群体情感发泄的“出气筒”,不满情绪的“泄洪区”。中心建立以来,没有与来访者发生一起冲突事件,真正已成为特困职工的“倾诉中心”。

三、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提升帮扶服务内涵。

1、窗口前移。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先后与市内两个社区筹建“爱心超市”“爱心救助站”,面向特困职工长期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补助,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使救助工作日常化。

2、扩大内涵。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解放军二五一医院和市第三附属医院,作为我市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医疗救助。

3、利用载体,做好十件实事。05年,中心将为全市困难职工办十件实事,即:继续开展对全市20xxxx困难职工的“一帮一”帮扶活动;对特困劳模、单亲女职工及残疾儿童、特困老党员、困难转退军人等进行日常和节日慰问救助;对考入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200xxxx特困职工家庭发放《特困职工家庭优待证》,落实有关部门优待政策;年底对100xxxx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300xxxx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推荐、安置工作并完善职介网络;对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开展法律援助,免费为其代理、申请、参与仲裁活动;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建立小额贷款服务站,帮助实现再就业;合作筹建一个综合性“爱心超市”,缓解特困职工基本生活压力;协助政府制定“困难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和“救助细则”,力争年内实施。中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打响了“工会维权”的品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感到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延伸服务、扩大筹资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市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

第五篇: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总结

一、健全一个网络,形成整体联动的帮扶工作格局。

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分管副市长等为副组长,总工会和劳动、民政、财政、司法及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2名总工会骨干具体负责。全市四个街道都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都明确了一名办事处副主任为主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各社区居委会的困难职工帮扶联系点做到了人员、场地、设施、制度、台帐“五到位。全市的困难帮扶网络已经全面形成并正常运作。

二、搭建一个平台,构筑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帮扶阵地硬平台。一方面,高标准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抓住市总工会整体搬迁的机会,新建了“中心”大楼,大楼共分服务大厅、培训中心、活动大厅等三个部分,实用面积400多平方米,寓困难帮扶、就业培训、职工活动于一体,为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市政府和常德市总拨专款为帮扶中心配备了电脑、电子显示屏、空调、电话、传真打印机及其他办公设施,开通了“12351”热线电话。各帮扶站点也同期配备了办公设施,城隍庙、新村等社区也添置了电子显示屏。另一方面,全覆盖启动了“爱心超市”。我们通过专题调研,精心布局,在全市困难职工较为聚中的区域建设了7个“爱心超市”。各“爱心超市”全部设置了衣物架、粮油供应区,有的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家政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促进了帮扶工作深入、规范地运作。二是健全完善了帮扶工作台帐软平台。困难职工是帮扶中心的主要工作对象。对此,我们广泛开展了调查摸底,为了全面摸清困难职工底数,做到帮扶不漏一户、不丢一人,各级工会干部带着对困难职工的深厚感情,走千家、访万户,摸实情,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层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建立了全域覆盖的困难职工动态管理网络。目前,本市工会系统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有3270多名,纳入工会系统“特困职工动态管理信息一网通”进行动态管理的特困职工有2721人。 Foxer.Net

三、完善一套制度,建立了规范操作的帮扶工作模式。

针对困难帮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实际,帮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关运行机制,实现解困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帮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方案》、《特困职工救助管理办法》、《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帮扶中心工作指南》、《工作流程》等多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进行上墙公示。中心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专户”,实行阳光管理,真正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由市政府主持召开一至二次联席会议,听取帮扶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近两年来,帮扶中心通过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帮扶资金的来源:政府每年对帮扶中心补助10万元,并且逐年增加。市总工会在工会经费中每年给中心拨付资金不少于10万元。另外,帮助3名家住农村的劳动模范进行泥砖房改造;推荐并协助民政部门落实应保未保困难职工132人的低保待遇。

三是建立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对帮扶的对象名单、申报程序、帮扶金额,分别予以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设立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人大、政协、审计、监察、财政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年度审查,确保每笔帮扶资金做到帮得准、扶得到位,使帮扶工作做到规范化。

四、创新一种思维,拓展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领域。

我们在开展困难帮扶、“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实行帮扶“双结合”,即:撒网式与结对式相结合;输血式与造血式相结合。创新了应急帮扶、结对帮扶、造血帮扶、爱心超市四个方面的帮扶形式,为困难职工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地为职工办好事实事,深得职工信赖和社会认可。

一是开展“应急”帮扶。帮扶中心热情受理困难职工的救助申请,派人上门核实困难情况,市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对特困职工的困难帮扶,对突发事情,则启动帮扶应急机制解决。如原蚊香厂职工困难职工谭某,他因病多次上省城手术治疗,去年病情复发,但治疗的费用却一时难以筹足。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超虎得知情况后,紧急启动应急帮扶机制,积极组织社会捐助,同时特批帮扶资金2000元给潭某,使他得以及时治疗而挽救了生命。事后,潭某逢人就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帮扶中心的应急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08年春节期间的大雪天灾,帮扶中心也通过运作应急帮扶机制,特批2万元购买御寒物品和食品一批,及时送到32户特困职工和78个农民工手上,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类似这样的例子就有多例,几年来帮扶中心单为患病职工发放的帮扶资金就有15万多元。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2007年,市委、政府再次下发了部门联系企业、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的通知,通知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必须服务一个企业,每名干部联系一个困难职工。服务企业的部门、单位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协调,并认真落实好6包,即包企业问题的协调解决、包企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包企业融资需求的衔接、包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善、包企业安全生产的督导、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经常上门联系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认真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直至生活条件改善为止。到目前为止,全市53家部门、单位联系了38家企业,720多名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321个。部门为联系企业衔接融资6050多万元,完成机改项目32个,办事实1200多件。干部为困难职工 捐款捐物折合共计37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750多个。

三是开展“造血”帮扶。帮扶中心在核查职工的困难申请过程中,了解掌握职工劳动技能,多方寻找就业信息,积极为困难职工谋求就业再就业之路。如原雪丽造纸厂职工周俐是单亲家庭,自己下岗失业,丈夫因病欠下大笔债务后过世,大女又患病,二女面临失学。夫家少亲朋,娘家在广西,住在危房里,叫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欲哭无泪,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帮扶中心得知情况后,领导亲自上门看望并送上慰问金1000元,先将其二女联系到市职业中专学校读书,并由帮扶中心每年资助学费1000元,直至其毕业为止;大女病愈后,又介绍她两母女到一酒店工作,此后一家人生活稳定。几年来,帮扶中心已对75个困难职工实现“造血式”帮扶。

xx县地处xxx处,是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较落后的贫困县,职工思想也比较传统、闭塞,困难职工问题也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困扰了南乐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以来,我们立足xx的实际,认真按照市总和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按照“源头参与有见解、重大问题有主张、关键时刻有作为”的要求,加大调研力度,在协助领导加强源头参与的同时,积极完善帮扶中心建设,努力做好经常性维护,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我县的困难职工帮扶、解困、再就业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不同方式为全县1950名困难职工提供了帮助。其中对11名特困职工给予了特困救助,对200余名特困职工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接待困难职工来访70余人次,救助4名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学,为10名困难职工赠送了自行车,为20余名困难职工提供了法律咨询,接待处理法律案件3起。与此同时我们与劳动部门配合,对全县260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对全县经营困难、频临破产的110家企业状况和困难职工生活状况开展了调查,为3426名困难职工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及时掌握了我县困难职工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对全县5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和用工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挖掘出近600余个就业岗位,为7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职业介绍。先后有193人与企业签订了合同。今年9月份通过与县人民医院协商,制定出台了我县困难职工就医优惠办法,并为320余名困难职工理了就医优惠卡,减轻了他们因医疗费支出过高而造成家庭困难。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活动,不仅解决了我县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帮助一部分困难职工解决了困难,拓宽了就业渠道,而且进一步密切了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促进了我县社会政治稳定,为xx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完善措施

帮扶解困、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工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平衡点,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帮扶及再就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按照市总工会和县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xxx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县工会等单位为成员的帮扶解困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帮扶工作。县总工会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负责,自觉把协助党和政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帮扶解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我们在开展深入调查、吃透情况、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理出了帮扶活动,以党员干部“一帮一”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我县部分党员干部帮扶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又发挥了单位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了集体帮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工会还对重点帮扶工作实施了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同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目前我县工会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我县的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典型引路,内容丰富

活动伊始,我县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我们在引导和推进帮扶工作深化的同时,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生活帮向就业帮转变,从“输血”帮向“造血”帮转变,从建立短效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形势发展,符合南乐实际的帮扶新路子。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1、精神帮扶。重在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新观念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是解困的动力。县工会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组织再就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与县电视台共同制作“下岗之路”专题系列报道,引导和教育困难职工下岗不气馁,失业不失志,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如我县xx厂职工xxx,因企业倒闭,下岗失业,丈夫单位也不景气,失业在家,儿子又患肾病(尿毒症),一家人生活艰难,曾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在县工会积极帮助和其帮扶单位县武装部的支持帮助下,使这个面临崩溃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2、物质和资金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如我县农发行、司法局等单位为被帮扶户集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

3、政策帮扶。在帮助困难职工落实低保政策待遇的同时,各单位充分利用职能和政策优势,帮助困难职工解困再就业。如县工商、税务部门积极利用国家对困难职工减免费税的优惠政策帮助困难职工经商创业。县教育局出台了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费的文件。县工会按照“源头参与有见解、重大问题有主张、具体措施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四有”要求,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加强源头参与,争取源头维护,会同政府参与制定了《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办法》、《县关于失业下岗职工实施优惠政策的通知》、《县xxxx年再就业工作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在“第一知情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位,实施源头政策帮扶。

4、技能和项目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劳动部门举办了电焊、电脑、缝纫培训班,形成了以县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定向培训为载体,内连县乡、外接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这类帮扶占较大份额,如县联社积极帮助外贸下岗困难职工xxx参加缝纫班培训,学成之后又帮助她解决启动资金,干起了服装剪裁缝纫。县统计局积极帮助下岗职工xxx搞起了带锯加工项目,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而且正帮助他迈向致富之路。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项目,因此,帮助困难职工确立致富项目,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5、提供岗位、就业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也是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如我县检察院为下岗困难职工xxx提供了单位保洁工岗位,县公路局为大修厂下岗困难职工xxxxxx解决了就业困难,安排他们到公路施工工地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

6、提供小额借款帮扶。县总工会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的困难职工,实施小额借款帮扶,在对项目进行考查的基础上,由单位推荐担保,帮助困难职工创业启动。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在送温暖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了13户困难职工实施创业和再就业。目前资金使用情况良好,如海淀鞋厂下岗职工xxx利用小额借款启动开办了一间订做皮鞋的门店,利用自己的手艺制作皮鞋,由于他的诚实信用,且货真价实,手艺制作精细,深受消费者欢迎。原印刷厂下岗工人xxx利用小额借款搞起了家庭养殖。原供销贸易公司下岗职工xxx利用借款在县xx门口租赁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饭店,由于品种多样化,优惠学生,每天平均就餐人数达300余人次,深得学生的好评。据调查,截止目前,我县已有70%的小额借款人摆脱了贫困。

三、促进再就业,趋向帮扶活动的多元化

就业和再就业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根本,也是帮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县工会按照“行政扶持,政策引导,标本兼治”的原则,建平台、送岗位,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促进就业、工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新路子。今年,全县再就业人数达1685人,其中“4050”人员390人。

1、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按照“政府帮助,部门援助,市场选择”的指导思想,我县筹资156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职工,仅在兴华商贸街一次性购买了15套30间门面房,安置下岗职工经商就业20人;在商场购买了40个摊位,安置“4050”人员40人;根据城建提供的保洁、保绿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县政府在工会的积极参与下,一次性购买了160台小型电焊机,100辆人力三轮车,30台豆浆机增送给下岗职工,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再就业。

2、积极探索劳务输出之路,解决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县劳动部门,积极摸索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的新途径,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发达地区联姻,促使企业与劳动力的结合,与外地的劳动、工会等部门结合,实行跟踪服务,形成联系、组织、服务一条龙。今年以来,我县共输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8万人,实现经济收入21685万元,实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社会新气象。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和全县工会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我县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困难职工的期盼还存在距离,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努力做到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开创帮扶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新的成绩。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