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八年级下知识归纳
第一篇:政治八年级下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归纳
5.1 我们都是公民
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的定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
2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 ○
2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
如何树立国家观念?
1忠于自己的国家 ○
2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立场 ○
3当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应当挺身而出捍卫祖国 ○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公民的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
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
法纳税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为什么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说明这个道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争取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
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如何维护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 ○
2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
3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采用合法的方式 ○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
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们的个人的全力具有同等的地位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
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首都、国旗、国歌、国徽。
1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如何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
1、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2、 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立法保障(制定法律) ○2司法保障
3、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1、 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 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 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
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权利?
向国家爱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
6、1维护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己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
搜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必须由执法人员出示搜查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如何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
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3、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打“110”电话报警○2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维护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具体方法:○
3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公安人员求救○
6、2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威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什么是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我国法律对荣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什么是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我国法律对姓名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
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1、 不应取消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 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 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4、 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6、3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 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如何理解父母、老师出于未成年人而侵犯隐私权?
1、 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
2、 属于违法行为
3、 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
2、 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 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 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1、 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2、 与xx沟通、交流
3、 留意xx日常行为
4、 与老师沟通
5、 经本人同意,才„„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7、2维护财产权
什么是财产?
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是公民的个人的私有财产。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事实上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什么是法定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什么是遗赠?
如果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或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权包括什么?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侵犯知识财产权有什么危害?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
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几点意见:
1、 要完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果遭到侵权,该怎么办?
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3维护消费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什么?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 安全保障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真情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依法求偿权
6、 维护尊严权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 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2、 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3、 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消费权利受到损害时解决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光行政部门申诉,如:质量监督、物价管理
4、 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 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二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 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 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 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1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 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而且会破坏国家、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危害)
8. 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9. 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0.面对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重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11. 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P16)
2 法定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基本法定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
意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2. 什么叫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意义,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含义: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3.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联系:①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即道德义务不等于法定义务,不履行道德义务,不一定违反法定义务。 14. 如何忠实履行义务?(P18—P21)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5. 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重要性是什么?(P25)
内容: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生自由,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3 16. 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行为,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17.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18. 生命健康权的意义/重要性?(P24—P26)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②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③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9.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P26.d2)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②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济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加生命健康权重要性) 20.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1. 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22. 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怎样行使?(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3. 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P29)
①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③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24. 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P30-31)
①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即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4 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25. 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6. 良好名誉对个人作用(P36) ①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②可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经济利益。
27. 侵害他人名誉的危害(P36)
①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②混淆是非、颠倒黑白;③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28. 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9. 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后果(P38—39)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污辱或诽谤他人。侵权的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30.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
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31. 依法维护名誉权(P39)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32. 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33. 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1)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34. 依法维护肖像权(P42)
①与侵权人进行协商;②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35. 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 、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6.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②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37. 依法维护姓名权(P44)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第五课
38. 隐私的含义及保护隐私的意义(P
46、47)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39. 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0. 隐私权的内容(p48-50)
①私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私人通信保密权 。(但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违法犯罪行为更不是隐私。)
41. 隐私权的作用(P48)
①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私密的自由决定权;②划定了个人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
③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2. 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①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
6 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43.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意义(P52)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4.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①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②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45. 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4—55)
①(维权的方法)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③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④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46.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吗?(P55)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
47. 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①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③教育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④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①教育成就未来。②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48. 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现代社会应具备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49. 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7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0. 义务教育具有什么特征?(p61)
(1)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2)公益性,即不受学费、杂费。它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3)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51.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52. ★为什么子女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
①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②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③如果自己不想上学就不去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④可见,孩子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第七课
53. 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54. 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55.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1) ①它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②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6.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依据?(p71--73 ) (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返还财产;④恢复原状;
8 ⑤赔偿损失。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57. 公民维护自己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
58. 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59. 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60. 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1.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62. 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3. 什么叫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p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分配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
9 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应予以照顾;②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可以多分;③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64. 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p78—79)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③遗嘱内容合法,形式合法;④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65. 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66.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1)应该注重情意、互谅互让的精神、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67. 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68. 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有年龄限制吗?(p82-83)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69. 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P84)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70. 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p86,p87)
①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②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71.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②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③维护
10 社会的正常秩序;④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72. 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投诉电话:12315 73.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p91)(9项)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74.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75. 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①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76. 怎样维护消费者的权利?(p96)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课
77. 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P100)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78. 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
①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②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79. 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80.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
11 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81.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2. 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83. 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
①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84. 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不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85. 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1)
(1)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其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6. 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
12 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7. 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P111)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②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必然土崩瓦解。 88. 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4)
(1)从小自觉树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形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选择正确的态度,积极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做有一个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89. 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是什么?(P113)
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的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90. 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态度会有什么危害?(P113)
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它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 91. 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4)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92.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①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③对于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93.
94.
95.
13
第三篇:2018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知识点复习归纳
2018年春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4. 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6.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①—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3.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民主集中制
(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表现:“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4)优点:实行民主集中制,便于人民参与对国家的管理,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可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6.规范权利运行该怎么做?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③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利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7.国家机关应该如何行使权力: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8.滥用权力有何后果: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9.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什么?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凡不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四)坚持依宪治国
1.宪法包括的内容: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宪法的重要性:
①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行政首先要坚持依宪行政
6.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它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的问题。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它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五)加强宪法监督
1.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监督?/监督的作用/意义: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2.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法律方面: ①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②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
公民方面: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行使监督权。作为公民,我们要学好宪法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来监督权力行使。
3.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②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③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4.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都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5.国家宪法日:12月4日
6.我们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②认同宪法: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③践行宪法: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一)公民基本权利
1.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含义: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重要性: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政治自由包括: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重要性: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
(1)含义/内容:①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人身自由
(1)含义: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3)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①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5)住宅不受侵犯: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6.社会经济权利:
①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内容:占有、使用、受益、处分。
②劳动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文化教育权利:
①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文化权利: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③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二)依法行使权利
1.公行应如何正确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④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 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
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维护权利的方式:①协商;②调节;③仲裁;④诉讼
(1)协商 ①特点: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②常见:权益争议——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 (2)调节——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①调节方式有:人民调节、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3)仲裁——当事人——仲裁协议——提交仲裁庭审判
是解决纠纷的又一方式。
(4)诉讼——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权 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诉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一)公民基本义务
1. 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 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我们要自觉履行。
④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遵守宪法法律我们该怎么做?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②建设法治社会,我们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3.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法服兵役
(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2)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5.依法纳税: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偷税的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
①劳动的义务; ②受教育的义务; ③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④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依法履行义务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也是义务。(劳动和受教育)
2.怎样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任何公民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法定义务
(1) 含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为什么必须履行?/原因: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②依照法律规定,有的法定义务要求公民必须做作出一定行为,公民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3)违反义务须承担的责任:①违反民事法律——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承担刑事责任
3.履行公民义务,要求我们怎样做? ①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第三单元
人们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
(1)生产资料所属: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作用:在我国,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5.集体经济
(1)生产资料所属: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2)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政策: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6.非公有制经济
(1)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3)国家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二)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④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二)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政治制度包括: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为什么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什么决定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各民主党派
(1)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性质: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6.人民政协:
(1)含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分布地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实行原因/重要性: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3)内容: ①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县三级。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的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3)内容: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重要事务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 ②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管理 ③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公,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4)意义: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一)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产生: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二)国家行政机关 1.行政机关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3)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职责: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行政机关的职权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如何行使行政职权?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如何监督? 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三)国家司法机关 1.人民法院
(1)性质: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组成: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职权: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职权的行使该注意什么: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平正义。
2.人民检察院
(1)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专门) (3)职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4)职权的行使该注意什么: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一)自由
1.人们对自由的渴望:人民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2.自由为什么要受必要的限制?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拥有自由的意义: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4.如何理解法律之内的自由? ①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③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5.自由主要指的是什么?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6.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是什么?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7.法治与自由有何联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地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有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8.我们应怎样珍视自由?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关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三)平等
平等 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1.含义: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地位/重要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①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所有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都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特权:(1)含义:d——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5.如何践行平等?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的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④增强平等意识,落实平等原则。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一)公平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
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 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3.重要性: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4.如何坚守公平?
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 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②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正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5.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公平的途径: ①在家庭里尊老爱幼,保持地位平等; ②同学之间平等地交往,互相帮助;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公平; ④在竞争与合作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 ⑤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权利。
(二)正义 1.内涵:凡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弱者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2.正确认识正义: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正义有哪些要求?
正义作为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4.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何意义?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5.社会制度与正义的关系 ①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②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全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③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6.我们怎样守护正义?①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②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③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7.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司法
8.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③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历史记忆锦囊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2.内容
(1)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 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4)采用公元纪年。
(5)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 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 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2.意义: 祖国大陆 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
3.经过
(1)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 1953年7月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英雄人物的事迹
(1) 黄继光 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2) 邱少云 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壮烈牺牲。
5.胜利原因
(1)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3)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6.抗美援朝的意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7.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最可爱的人”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1.背景(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
3.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 政权。
(2)大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背景: 工业水平 很低, 工业基础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 。
4.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成就 (1)工业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 第一辆汽车 。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
①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制定机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3.重要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性质(意义):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起止时间:1953-1956年底。
2.改造对象: 农业 、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改造形式
(1)农业、手工业采用 合作化 方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 公私合营 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5.意义
(1)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程标准:(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召开 (1)时间与地点:1956年,北京。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实现 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良好开端 。
2.失误
(1)主要表现:“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
(2)主要标志: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3)原因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 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缺少经验 。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 经济规律 。
(4)影响
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②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调整: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 石油工业 尤为突出。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 航天工业 从无到有地发展 起来。
2.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1)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2)王进喜:参加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为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作出贡献,被誉为“ 铁人 ”。
(3)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灾害,被誉为“ 党的好干部 ”。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课程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一、**和灾难 1.时间:1966-1976年。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3.**表现:全国出现 学校停课 、 工厂停工 “闹革命”的**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迫害,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4.抵制抗争
(1)“二月逆流”:1967年2月, 老一辈革命家 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
(2)“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上百万群众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 周恩来 ,被江青反革命集团镇压而结束。 5.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 错误发动 ,被 反革命集团 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6.危害
(1)政治上 长期** 。
(2)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3)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4) 民主和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7.教训( 启示) (1)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 民主与法制 ,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9.13事件),1971年9月。 2.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1)时间:1976年10月。
(2)概况:华国锋、 叶剑英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结束。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文献,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2)1978年5月, 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
2.时间:1978年底。 3.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 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表现 (1)1980年,中共中央为 刘少奇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 宪法 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2.影响:人民群众的 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 依法办事 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 依法治国 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程标准:(1)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1)时间、地区及方式:1978年,安徽凤阳 小岗村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措施: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影响: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 得到大发展, 农村 开始富裕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调整或变革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 产力。
(3)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城市改革
(1)时间:1985年起。
(2)重点: 国有企业 的改革。
(3)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 先进科学技术 和 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
2.开始:1980年设立 经济特区 。(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3.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格局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 2.中共十二大(1982年)强调从国情出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
3.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4.“南方谈话”(1992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 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背景
(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分布格局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时间:筹建新中国时。
3. 民族区域自治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 祖国统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
2.香港、澳门回归
(1)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中国对 澳门 恢复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中国 综合国力 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 和平方式 解放台湾思想。 (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确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 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流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政策,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 隔绝状态 。
(2)1990年台湾成立 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3)1992年,两会通过对话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
(4)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写入协议。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 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原因
(1)两岸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传统。 (2)两岸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组成部分。 (3)两岸经济上可以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一、海军建立
1.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海军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2.其他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 3.发展:1971年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海军兵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多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 、海军陆战队等。
二、空军建立
1.基础:在 陆军 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2.第一次考验:抗美援朝战争。
3.发展模式:(早期)从国外购买——国产化——自行研制和引进。(最早仿制: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 1.组建时间:1966年。 2.主要任务: 核反击 。
3.导弹按射程分类: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新中国的外交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2.成就: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最早建交国是苏联)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3.最早同意: 印度 和缅甸。
4.国际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三、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第一次没有 殖民主义国家 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 亚非国家 发展问题。
4.中国的贡献及会议成果: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一、中美关系 1.建交前:敌对关系。 2.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中美两国共同的需要。 3.建交历程
(1)1971年4月“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谈。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 正常化 。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过程: 1971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 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 1.时间:2001年10月。
2.主题:“新世纪、 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内容 (1)讨论 全球和地区 经济形势。
(2)讨论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 (3)通过《上海共识》。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
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程标准:(1)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等史实。 (2)知道863计划。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两弹一星(这里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原子弹
(1)试验成功的时间: 1964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2)意义(地位):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 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
(1)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2)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相关人物:钱学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
3.人造卫星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
(2)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苏、美、法、日、中)能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4.航天科技
(1)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1999年,“神舟一号”。 (2)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
1.重要人物: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2.功绩: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籼型杂交水稻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三、863计划(因1986年3月建议并得到批示而得名) 1.倡导者: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 2.批示者:邓小平。
3.八大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 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 能源 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高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 2.信息化时代主要特征: 因特网 。
3.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标志:《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颁布。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课程标准: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国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1986年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2)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 。
(3)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从整体上看,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2.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3.高校的 科学技术工作 成绩显著。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一、文学的繁荣
1.方针:1956年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2.两个创作高峰期及作品特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革命年代和 现实生活 。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
(2)“文化大革命”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反思“文化大革命”,反映 改革开放 ,弘扬民族道德精神。
二、艺术的发展
1.艺术包括:影视、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 2.改革开放以来 影视艺术 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单打冠军。
2.第一枚奥运金牌:1984年 许海峰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射击冠军。
3.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世界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4.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得六枚金牌。
5.1990年,首次成功举办了亚运会。2008年,首次成功举办了 奥 运会 。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表现
(1)衣: 色彩、样式单调(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丰富多彩。 (2)食: 匮乏、单调、基本温饱没有解决→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3)住: 居住条件差→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居住环境明显 改善。
(4)行: 条件落后,人很少出门→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出行工具多样。
二、就业、保障制度 1.就业制度
(1)变化:从前的“ 铁饭碗 ”逐渐被打破, 就业渠道 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2)影响: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2)养老保险制度。
(3)医疗保险制度。(最受密切关注)
第五篇: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归纳,初二新生开学必备!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扭转不利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4.虎门销烟: 1839.6. 林则徐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PK英国
1.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关天培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2.失败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8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总:《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①五口通商: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厦门(广福上宁厦)——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③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
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2.《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 4.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 5.结果:
(1)《天津条约》
概况: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北京条约》
概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趁火打劫——共侵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 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开始
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
3、定都天京——壮大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 结果:没有实行。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4、北伐、西征——高潮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转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
6、重整国政——防御
(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7、天京陷落——失败 1864年
三、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战略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等】
四、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六、其他
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现?
积极性: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洋务派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时间:19世纪60—90S年代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兴办教育: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4.创办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件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三、结果
1.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四、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注: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
五、启示
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成功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年——1895年 3.战役: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
黄海大战——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 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
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苏杭杀虫”);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
4.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美国“门户开放”:
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
《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1898.6.11——9.21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七、启示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 3.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扶清灭洋”:“扶清”——前期有利于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发展壮大,但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灭洋”——表达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4.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
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路线:廊坊→→大沽→→天津→→北京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1)廊坊大捷
(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结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并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4.八国联军的暴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略者的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杀、劫掠,充分暴露侵中国的野心。
1.时间:1901年
2.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3.内容:
①“赔”: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1.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2.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史称——“虎门销烟”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商品,掠夺生产资料。 4.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5.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7.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条约)—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8.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9获得临时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条约—《虎门条约》 1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1.火烧圆明园的元凶——英法联军
12. 火烧圆明园是在那次侵华战争中—第二次鸦片站争 1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北京条约》
1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是——俄国 15.创立“拜上帝会”的是—洪秀全
16.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永安封王 17.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 18. 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 19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20.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 21.洋务运动以“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2.洋务运动以“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2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
24.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是——邓世昌 25.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马关条约》 26.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代表是——李鸿章
27.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马关条约》 28.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马关条约》 29.瓜分中国狂潮的导火索是——《马关条约》 30.提出“门户开放”的国家是——美国 31.拉开变法维新序幕的事件——公车上书
33.戊戌变法时期影响力最大报刊——《时务报》和《国闻报》 34.戊戌变法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35.为变法维新流血牺牲的——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 36.提出“扶清灭洋”的运动是——义和团运动 37.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扩大侵略权益 38. 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 39.赔款4.5亿两白银的条约——《辛丑条约》
40.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辛丑条约》 41.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辛丑条约》
4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事件——《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辛丑条约》 4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4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46.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地点——檀香山 47.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48. 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 49.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50.“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51.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起义——萍浏醴起义
53.广州起义失败后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葬于黄花岗,这次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54.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55.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政制度的终结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56.开创了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事件——辛亥革命 57.中华民国成立的标志是——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58.中华民国元年是——1912年
59.标志清王朝统治结束的事件——宣统帝下召退位 60.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
61.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的标志是——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6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3.“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宋教仁遇刺身亡 64.发动“二次革命”的是——孙中山、黄兴 65.在“护国战争”中首先宣告独立的省是——云南省
66.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事件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6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68.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9.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 70.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7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3.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75.中国近代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76. 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口号/目的/思想——“自强”“求富”、救亡图存、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顺序不能串,按77题的顺序)
77. 四次近代化探索的领导人:奕䜣、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78.洋务运动的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9.戊戌变法的性质——一次失败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80.辛亥革命的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起来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8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83.五四运动的前后期中心——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84.五四运动的前后期主力——前期先锋:学生,后期主力:工人 85.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6.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7.五四运动中要求严惩的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88.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89.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 9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地点是——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 9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92.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总书记——陈独秀
9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4.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95.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96.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是北洋军阀——吴佩孚 9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9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黄埔军校 99.黄埔军校的校长和政治部主任——蒋介石和周恩来 100.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01.北伐战争的初期战场——湖南湖北
102.北伐战争中著名的战役是——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103.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标志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4.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失败的标志是——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05.蒋介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106.蒋介石成立的国民政府的地点——南京
107.南京政府统一全国的标志——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08.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09.提出“证券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八七会议” 110.提出“证券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毛泽东 111.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是——秋收起义 11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3.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毛泽东 114.井冈山会师的主要人物——毛泽东和朱德 11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16.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17.确立“思想建军、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古田会议 118.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 119.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 120.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 1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2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左”的错误 123.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毛泽东
124.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125.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四渡赤水 126.长征中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渡过金沙江 127.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点——1935年,吴起镇
128.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 12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甘肃会宁
130.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 13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柳条湖事件 13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
133.中国共产党派谁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靖宇 134.1935年,华北危机引发了的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 135.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的——张学良、杨虎城 136.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的事件——西安事变 137.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8.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9.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40.保卫北平是壮烈殉国的将领——赵登禹、佟麟阁
141.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41.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1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43.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淞沪会战 144.坚守四库银行的——谢晋元
145.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殉国——姚子清营 146.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国民党的陪都——重庆 147.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148.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士兵——南京大屠杀 149.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台儿庄战役 150.1838年发生台儿庄战役的指挥官——李宗仁 151.中国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武汉会战
153.武汉会战中歼灭日军3000余人的重要的战役——万家岭大捷
154.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连连败退,东方战场唯一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 155.1944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败——豫湘桂战役
156.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个胜利/指挥者/军队——平型关大捷,林彪,八路军115师 157.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平型关大捷 158.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
159.中国敌后战场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战役、指挥者——1940年百团大战、彭德怀 160.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61.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壮烈殉国——张自忠 162.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血洒疆场——左权 163.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中共七大 164.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方向的会议——中共七大 16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会议——中共七大 166.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七届一中全会
16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68.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
169.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的目的——为内战争取时间;为政治上获取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170. 毛泽东到重庆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171.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标志是——1946年,撕毁“双十协定”,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 172.提“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泽东 173.打退对山东解放区进攻的战役——孟良崮战役
174.孟良崮战役中华东解放区歼灭的是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175.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是——华东解放区
176.青化砭、沙家店战役粉碎对了对哪个解放区的进攻、指挥者——陕北解放区、彭德怀 17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78.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是——耕者有其田、《中国土地法大纲》 179.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80.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辽沈战役
181.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战役——淮海战役 182.解放华北全境的战役——平津战役
183.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1949年南京解放
18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85.状元实业家是谁、他走的道路、创办的工厂——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南通大生纱厂
18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187.在解放战争中,通过和平方式揭发的城市——北平
188.在解放战争中,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 189.状元实业家创办的工厂——南通大生纱厂
190.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后 191.体现自由平等的新时尚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192.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的新时尚有——剪变、易服、劝禁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鞠躬、握手礼;称呼取消“老爷”“大人”代之以“先生”;
193.20世纪初——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20世纪中期——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194.洋务运动时期最早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195.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大学堂
196.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1905年 200.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20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上海的——商务印书局 20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新华书店 202.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鲁迅的《狂人日记》 203.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204.1931年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曲作者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