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舍的有效管理
第一篇:仔猪保育舍的有效管理
保育仔猪疾病防控体会
发布时间:2009-03-23 作者:lybadm 信息来源:中国养猪第一网 点击率:149次
白世萍,刘德旺
问病哪得多如许,体弱菌杂多应激。釜底抽薪是良方,营养环境和管理。 猪难养,保育猪更难养,难就难在病多,难就难在病来时防不胜防。 但是,多年的经验证明,如果明白了保育猪发病的原因,如果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育猪的病完全可以控制。 1保育猪多病的原因
1.1疾病复杂,仔猪免疫力低下疾病复杂是保育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如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腹泻、水肿病等,而最常见也最难处理的是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综合感染。
仔猪自身的免疫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母猪奶水由母体传递:二是通过疫苗注射产生免疫力;三是通过感染后产生免疫力。在断奶后的保育阶段,母乳提供的免疫抗体消失,多数疫苗尚未注射,而由于仔猪体质差,病原感染后往往来不及产生免疫力就已经患病甚至死亡,所以保育阶段是多种疾病的免疫空白期,疾病容易发生也就很自然了。 1.2应激因素多而大应激也就是不舒服。任何一种不舒服都会引起猪体的反应。轻微的应激可以使猪得到锻炼,增强猪体抵抗力,但大而多的应激却会使猪无力应对,从而引起猪体不适,甚至发病。断奶后,仔猪的应激因素是最多的。。饲料变化的应激:由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母乳变为仔猪料,仔猪要经历胃肠功能的全面转变.如哺乳阶段仔猪中性的胃环境有利于母乳的消化吸收。而断奶后酸性的胃环境才能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哺乳阶段母乳提供的是全价的营养。可以全部吸收转化,而断奶后的饲料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营养相对不平衡,许多成分不能消化,增加了胃肠负担。
生长过快的应激:有人说高速生长是最大的应激,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部分组织器官的高速生长需要其他组织器官提供相应的配合.而高速生长时往往使体内组织器官发育不同步,造成身体组织器官发育的不平衡。负担加重的组织器官在无法承受压力时,抵抗力会下降.就会成为最易发病的部分,所以呼吸道病、腹泻、水肿、心力衰竭等病就发生了。 环境变化的应激:仔猪在产仔舍时.环境条件很好,有保温箱、垫板、烤灯等提供的小环境。仔猪可以自己调节;而到了保育舍,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不存在了,没有保温箱、垫板、烤灯,温度无法控制;陌生的环境、饲养员、同圈仔猪等,都会给仔猪带来不适应;再加上通风方式、饲喂习惯等的变化.以及过大的密度等都是不利于仔猪的因素。 2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饲养的关键有四点:一是接收一批健康的猪,猪本身是干净的;二是增强猪体自身免疫力,使之变得百毒不侵;三是猪舍严格的冲洗消毒.避免不同批次猪疾病的传递;四是适宜的环境,避免因环境而降低猪的免疫力。根据猪群现场管理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保育饲养的五个字,概括了保育猪的管理要点。
2.1突:指温度的突起在仔猪断奶和转群时,突然将猪舍温度提高,高于原环境2℃~3℃,常规日龄(28—35)断奶的猪温度可提高到28℃。因为温度对猪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猪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能感受到的温度。原因一: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空气中的温度.但却看不到猪的有效温度,许多因素可影响到猪的有效温度,如地板类型,木制地板可使有效温度提高5℃.而水泥地板却会使有效温度降低5℃,漏缝地板可使有效温度降低2℃;断奶或转群前,一般产房都有保温箱,有垫板,尽管猪舍温度不高,但仔猪的有效温度却不低,所以一切正常,而转入保育舍后,一般都是保育床,仔猪在漏缝地板上躺卧,有效温度比空气温度还要低,提高舍温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原因二:断奶或转群后,猪因大量应激,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现象,处于饥饿状态,猪在饥饿时对温度更敏感,需要更高的温度。原因三:温度适中或略高,可使仔猪均匀躺卧,不至因低温相互挤堆,增加疾病的感染机会。有人会说在生产上.每个猪场都达到28℃是不可行的,因为多数猪场没有这样的条件。但要注意我们一再提起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舍不能达到绝对的28℃,但可以达到相对的28℃,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个红外线灯泡可以使局部达到28℃,一块木垫板可使猪有效温度达到28℃,一个简易的遮风设施可使仔猪不受冷风吹袭(风可使猪的有效温度降低)等,各猪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2.2差:温差和营养落差
2.2.1温差是指转群前后的温差。指断奶前后的温差,指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在温差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控温措施正与自然条件相反,即转群后的温度稍高于转群前的温度,断奶后的温度稍高于断奶前的温度.晚上温度尽可能高于白天的温度。因为前两种是应激最大的两次,每次应激都会出现采食量减少.采食量减少则能量供应不足。也就是饿肚子时更会感到寒冷。所以这时给猪适当提高温度是非常必要的;而晚上应比白天温度高。是因为猪在睡觉时对温度的需求高于活动时。比如同一间空调屋子.白天人可以自由活动,不论坐卧立都不会感到冷,而在夜间则必须盖被子。所以在前三种情况下,将舍温提高l°C~2°C是有好处的。而如果在上面三种情况下,温度较以前低,则加重了对猪的应激。
2.2.2营养落差是指营养浓度的差异。猪在保育阶段是营养变化最频繁的时期,仔猪从液体的母乳转化为固体的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营养变化相当大。如一个人下楼,走楼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没什么不舒服;而如果直接从二楼跳到地面,身体好的可能没事,一般人会摔坏,或断腿,或头破,轻者受伤,重者丧命。猪的营养也是这个道理,如直接将断奶料一离乳健换成仔猪料.易消化的变成不易消化的是一个落差;(离乳健中动物性蛋白比例很大,而仔猪料中很小;离乳健中乳糖含量高,仔猪料中没有)营养全面的变成营养不全面的.又是一个落差;(仔猪料赖氨酸浓度只有0.9%,而离乳健赖氨酸浓度为1.5%,而二者的蛋白含量只差一个百分点)离乳健中有高级香味剂,仔猪料中只是普通的香味剂,是味道的落差;离乳健用大量的膨化原料,颗粒很细,仔猪料颗粒大,多为生料,是口感的落差。所有的落差集中到猪身上就可能是,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或减重:营养不足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症或疾病。 2.3散:是指分散应激
保育阶段特别是转群前后是猪一生中应激最大也是最多的时期,分散应激可大大减轻猪的发病率。猪断奶后的主要应激有这么几种:一是母仔分离的应激.二是母乳换成固体料的应激,三是环境变化的应激,四是给猪注射疫苗,五是抓猪、转运、合群争斗等的应激。在生产上,把上面这五种应激因素分别在不同时期出现,也就达到了分散应激的目的。比如常规28天断奶,可以在28天断奶,让母猪下床,但把仔猪留在产床上,到35天时再转入保育舍;转群时,让保育舍的环境与产房尽可能接近,转群时仍沿用在产仔舍的饲料:在转群前后一周,不进行任何一种疫苗注射:从断奶到保育结束.先后使用断奶料、保育料、仔猪料。饲料从营养到口感都是逐渐过渡,过渡时间可延长到五到七天。这样,几种大的应激在不同时期出现.仔猪可以逐渐适应,不致因无法适应而发病。
2.4全:是指全时全出 只有全进全出,才可能做到彻底清理消毒,才可能将原猪舍的病原彻底消灭。全进全出的意义更大在于清理消毒的彻底性。如果全进全出了但没有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就失去了全进全出的意义.无法避免疾病的横向传播。彻底清理消毒,是要做到不留下上批猪的任何一些东西,如漏缝板缝隙遗留的粪渣,饮水器舌头上的残物,料槽角落中的剩料,电线上面的苍蝇屎等,上面任何一个粗心都有可能成为下批猪致病的根源。 2.5卡:是指严把进舍猪质量关
保证进舍的每一头仔猪都是健康的。猪群发病一般都是先从部分弱猪开始,进而大面积扩散,进舍病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为发病猪会不断地向外散发病原,通过它的活动、采食、饮水、呼吸等不断向周围排放病原。消毒不彻底时,病原是静止的,但病猪排放的病原是活动的:人或其他途径带进的病原是远距离的,而猪之间的传播是近距离的:根除其他病因是低价的.而根除这个病因则是高价的,因不论治疗或淘汰都需要相当高的费用。
如果没有原猪舍遗留的病原,没有猪本身带进的病原.猪生存在舒适的环境,吃的是全价而可口的饲料,没有意外的伤害,也就是消除了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猪病从何而来? 3保育期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1呼吸道病 在进行培训时,我们不止一次问过同一个问题,“对猪来说,什么营养最重要?”,回答各种各样,有说蛋白质的,有说氨基酸的,有说维生素的等。我们最后总结时说,上面的几种营养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排序的话,氧气、水、能量才是最重要的营养.因为断绝氧气,猪会在几分钟内死亡,缺水可维持一周,缺能量可维持半月,而缺其他营养可以维持更多时间。氧气缺乏时会出现氧气缺乏症,而氧气缺乏症的典型症状是呼吸道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呼吸道病。
所以说保育阶段呼吸道病的根除,必须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来保证,而这正是现在保育阶段最难解决的问题。秋冬以后,外界气温降低,为保温需要猪舍封闭严实,舍内外气体交换减少,舍内氧气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一个猪一天大约需要0.2千克左右氧气,量可以说很小,只需一立方米空气就能满足,但对于一个只占有两立方米空间的保育猪来说,就相当于消耗了其中的一半。
因此解决保育阶段的呼吸道病,首先要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再加上前面所述的相关措施,没有病原的侵入,保育阶段应该是非常太平的阶段。 3.2腹泻
对于腹泻,我们也认为与猪自身的体质。与猪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而直接原因则是猪消化道电解质失衡.而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是因严重脱水而导致的血循环及代谢障碍。 腹泻的一种情况和小肠的吸收有关。当小肠绒毛变短或变少.吸收则受到影响.大量不能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是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于肠道中,使得肠道内电解质浓度升高。按照电解质平衡原理.水分只能从体内组织渗出到肠道中才能保持电解质平衡,这样体内的水分被渗入肠道并排出体外,就形成了腹泻。
腹泻的另一种情况则和消化液有关。正常情况下,消化液的分泌是在肠道受刺激后进行的.也就是就只要肠道受刺激就会产生消化液的分泌,这样在非消化的情况下也会刺激消化液分泌。如肠道内积存有毒物质,会刺激肠道蠕动以便及时排出:如肠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出现大面积坏死,因疼痛等原因会刺激肠蠕动。引起消化液分泌;而如果同时小肠绒毛被破坏,吸收功能大大降低,消化液中的有效成分也不会被吸收人体内,只好排出体外,也会形成腹泻。
上面两种情况是保育阶段最易出现的,由液体易消化吸收的母乳变为粗糙而难消化的固体饲料、因免疫功能差易受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会使小肠绒毛很容易变短,使消化吸收功能变差,所以选择一种优质的断奶饲料并保持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是防止断奶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因素。 3.3水肿病
水肿病是保育阶段常见的一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而且所死仔猪多是体型好、生长快速的健壮仔猪.给各猪场造成了很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相关人员的情绪和信心。针对水肿病,人们按资料上介绍的办法进行防治往往效果不佳,如注射水肿疫苗、料中添加抗生素或病后注射抗生素等;我们也曾多次遇到水肿病的发生。现将各猪场较成功的疗法介绍如下:
3.3.1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因为水肿病多是因消化道菌群结构紊乱,大肠杆菌产生大量毒素引起水代谢障碍引发的。而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往往和饲料变化突然,肠道不能及时适应有关。在饲料过渡时.一是要减少两种饲料的营养落差.二是延长过渡时间,使肠道对新饲料逐渐适应,可明显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3.2增加硒和维生素E的供应。可采用料中添加或注射方式补充。 3.3.3防止保育舍湿度过大。据我们了解,水肿病的发生往往和猪舍潮湿相关联,因为潮湿的空气会减少通过呼吸排出水分。
3.3.4饲料中添加活性炭.可有效防止水肿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水肿病发生后.对未发仔猪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另外,在发病后,减少饲料饲喂量或用炒熟的玉米加工饲料,也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3.3.5对发病仔猪以毒攻毒.强制性使其腹泻,可以减少发病猪的损失。
3.3.6卡那霉素(25毫克/毫升)2毫升、5%碳酸氢钠30毫升、25%葡萄糖液40升,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每日2次.可将已出现水肿但神经症状不严重的仔猪挽救过来。 3.4圆环病毒
其实圆环病毒的危害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因为单纯的圆环病毒感染对猪的危害并不大,而是圆环病毒与蓝耳病毒同时感染后可造成猪免疫力降低,一些病原乘机侵害猪体,引起猪的混合感染,这是圆环病毒造成猪群死亡的主要因素。
下面是我们在对许多猪场预防圆环病毒病的一些体会:
3.4.1养:注重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按照保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坚决执行,使得猪群有坚强的免疫力。特别是在操作时注重每一个细节,空舍消毒时将所有床板掀起后冲洗,饮水器的消毒是将其取下后放在消毒水中浸泡.为仔猪准备的垫板需要冲洗后在5%水碱水中浸泡二十分钟后晾干后方可使用,饲料更换时则必须采取长时间过渡的措施,保育期间尽可能不打或少打疫苗,以防疫苗反应引起猪免疫力低下等。
3.4.2防:药物预防是防止继发感染的手段.许多药物组合在防止继发感染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没有继发感染.猪群的损失就小得多了。药物预防主要用在猪群免疫力最低的阶段或最易被感染的阶段,如断奶转群前后、五十日龄前后等。
3.4.3治:如果保育阶段出现因圆环病毒感染的症状,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因为圆环病毒感染后的继发感染症状很多.往往难以确定是哪种疾病.所以治疗时除对症治疗外,及早进行综合治疗是最好的解决途经。
在病初发时,每天上班,将猪群检查列为第一工作,发现有症状的猪作上标记,等时间充足时进行治疗:给有症状的猪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如得米先、长效治菌磺、氟苯尼考等;如出现病情扩散,则要同时采取料中加药或水中加药的措施,对全群进行治疗性预防;病情面积大时,则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果断地淘汰;将病猪与健猪分开,防止相互间传染;而淘汰则将病猪彻底清理出场,是消除病原的最有效手段。 最后借用一位营养专家的话:“如果保育猪养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
第二篇: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如何养殖
集约化养猪生产中,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同等条件下,随断乳时间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克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保育仔猪面临的问题
1、断乳时的应激
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舍。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
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消化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
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适应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
分娩哺乳管理与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人为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疫病发生的应激
新断乳的保育仔猪可能会由于以上一种或几种应激而导致产生某些疫病,诸如下痢、肠炎、水肿、肺炎等,疫病的发生会加剧保育仔猪的应激程度。目前尚不易控制的蓝耳病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使分娩舍内的仔猪相当正常,而进入保育舍后却大量发病或死亡。
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
1、断乳措施
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对达到预定断乳日龄的仔猪果断与母猪进行分离。由于断乳迅速突然,对母猪和仔猪的应激较大。生产中通常采用断乳前3-5天降低母猪精、青饲料的给量和饮水量,以降低泌乳量,同时也可降低母猪乳房炎的发生率。断乳后,仔猪可原圈栏饲养5-7天后转入保育舍。这种做法能够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也可使仔猪进行安全的过渡。
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法。逐日减少哺乳次数,一般5天内完成断乳工作。在圈舍周转利用可行的情况下,原则上仔猪可原圈进入保育期的饲养;分批断乳即首先将发育强壮的个体进行断乳,发育较弱的个体适当延长哺乳时间使其进一步发育后断乳。这两种断乳方法对仔猪较为有益,缺点是降低了母猪的使用效率,增加了仔猪的调群机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约化生产的工作量。
2、完善仔猪消化机能的措施
(1)饲料要求:高品质的仔猪开食料和断乳期过渡料,是改善仔猪消化机能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包括饲料原料的高品质,如优质鱼粉、乳清粉、脱脂奶粉、短链饱和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等的添加。还包括饲料的良好形态与适口性,如粒度、硬度适合的颗粒饲料或膨化颗粒饲料。
(2)训料要求:仔猪训料已是共识。哺乳仔猪采食足够的(500克以上)开食料,能够很好地减少断乳后仔猪下痢的机会。但仔猪出生后5-7天的补料工作,往往做的并不理想,因为母猪分娩的前3-4周中泌乳基本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之后泌乳量下降,仔猪才不得不进食开食料。对于早期断乳(21-28天)的仔猪,补料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生产中,可使用以下的方法达到及早训料的目的:①母猪分娩前少喂,分娩后两天多喂或自由采食,这种做法可使哺乳仔猪增重加速,仔猪增重加速后泌乳量相对不足,使得仔猪早吃开食料。②增加开食料的适口性,良好的口感对仔猪开食尤为重要。③补料的同时要注意补水,因为补水也极为重要。④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少量多次地给仔猪添加开食料,可以刺激仔猪早吃料、多吃料。(3)限饲要求:新断乳仔猪的限饲和断乳前的充足训料同等重要。因为新断乳的仔猪消化机能尚未完善,限制饲喂量要比任意采食时下痢机会减少很多。断乳后的前几天,仔猪胃肠机能有个重新调整的过程,断乳的饥饿感可使仔猪大量采食饲料,堆积于肠道内的食物可以导致消化系统分泌失3、环境管理措施
(1)温度要求:保育舍环境的温度对仔猪影响很大。冷紧迫情况下,仔猪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长滞缓,而且下痢、胃肠炎、肺炎等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报道,保育舍在6-10℃与20-25℃条件下,仔猪日增重和下痢发生率的比较情况为1:1.63和1:0.54。生产中,当保育舍温度低于20℃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温度不太低时,通常使用红外线灯和地面电热板等。当温度低于10℃时,就需采用热风、暖气等方式进行升温。
(2)通风要求:通风是解决保育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增加新鲜空气含量的措施。诸如氨、硫化氢等污浊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仔猪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无限制的换气和通风对仔猪也不适合,尤其在寒冷季节或寒冷地区,过量的通风会使保育舍内的温度急聚下降。生产中,保温和换气应采用较为灵活的调节方式,两者兼顾。高温则多换气,低温则升温再换气。(3)猪舍粉尘:集约化猪场的保育舍由于饲养规模大,猪群密度高,生产操作量大等因素,导致空气中附着大量粉尘,这对仔猪呼吸不利,但更为严重的是粉尘可以携带某些病毒或细菌进入呼吸系统深处,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带来潜在的机会。集约化生产中,粉尘问题是易于忽视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尘措施。
(4)清洗猪舍: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栏和地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为不洁或较凉的地下水对仔猪不利,对舍内保温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区。生产中,清洗猪舍的一般原则是:转群前(后)空舍时进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温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猪,需要降温最好采用淋浴或喷雾。在采用人工清粪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带猪清洗猪舍,除非猪舍太脏时,才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进行清洗。
4、饲养管理措施
三个维持:断乳保育仔猪在母猪离开后,维持原圈饲养1周;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原有饲料1—2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
三个过渡:对2?3周的保育仔猪,哺乳期饲料要逐渐过渡到饲喂断乳仔猪料,这可以通过逐渐改变日粮营养成分或前后两种饲料的混合比例来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采用顿饲时喂的次数、时间和给料量,饲养操作方法和时间;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这包括保育舍内的光照措施、保温通风措施、饲养工人操作习惯等。密度和调群:饲养密度对保育仔猪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密度大小取决于保育舍提供给仔猪的采食槽位、饮水器或水槽、圈栏面积、通风、保温等条件。集约化猪场原则上要求每窝一个圈栏,每头占有0.2-0.4平方毫米趴卧面积。不能满足要求或考虑圈舍面积使用、个体强弱差异时,才有必要进行调群。对拟进行组合的猪群,要本着分少不分多、调弱不调强、弱弱相组、强强结合的原则。对新组合的猪群,在1周内要精心护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关系。
第三篇:规模养猪场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
原栏留养,同窝保育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就应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先把母猪赶下产仔床,将仔猪原栏留养1~2天。最好同窝仔猪转入同一保育栏,不要合群补栏,以防仔猪大欺小、互相追咬等。
及时补料,搞好保健哺乳仔猪10日龄时即可开食诱饲。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3~5天后,利用仔猪进入旺食的时机,及时加喂肠肽金1号(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杆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减少到日喂5~3次。最好采用湿拌料的给料方式,湿拌料采取预先拌湿,待时发酵的办法。同时供给仔猪电解质,白糖、维生素C或抗生素等饮水制剂。
强化程序免疫,搞好预防驱虫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的第2~3天(即仔猪21~23日龄时)给仔猪肌注猪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龄时,肌注猪巴氏杆菌、猪丹毒二联疫苗,35日龄时肌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疫苗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且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注射疫苗期间应供给仔猪电解质+维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猪发生注射应激和疫苗反应。与此同时要适时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和去势工作。
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转入保育栏后,仔猪卧场要铺设一定范围的垫板,防止仔猪就栏随卧,引起腹泻和咳喘等。猪舍温度保持在25℃以上,随着日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3℃。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坚持科学管理,搞好仔猪调教仔猪转栏伊始,就要精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吃喝拉撒养成“四定位”的生活规律。猪栏卧场上面,可安装一只150~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提高猪舍温度。此外,冬季采用夜间轰猪,让仔猪自由活动,也是增强仔猪体能的好办法。
搞好环境消毒,控制疫病发生仔猪转入保育栏前,对保育舍、保育栏,进行熏蒸和喷洒消毒。对于保育舍的粪污、饲具、保育栏及垫板等物体进行强化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经1~3天通风清舍,清除异味。再将仔猪转入保育栏。对干面积较大、保育栏设置较多的保育舍可根据情况,采用双效季胺盐、腆类等异味较小的消毒药进行刷拭消毒。在以后的保育过程中,每周消毒1~2次。消毒时可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
第四篇: 养猪场为什么要使用仔猪保育床:
一、降低:保育床有助于隔离粪便,降低仔猪患病率。保育床离地面有30cm的高度,而且采用的塑料漏粪地板,可以给小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温暖、空气新鲜的生长环境,这样就能减少小猪的患病率,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
二、减少:保育床可以帮助小猪减少转群应激。仔猪在转群前是在产床上饲养,保育床与产床上仔猪仔猪活动栏相似,有助于仔猪尽快适应养殖环境,减少应激。
三、管理:一窝仔猪有15只左右,大型猪场要同时管理十几窝仔猪,任务很重。使用仔猪保育床就不同了,仔猪保育栏主要由漏缝地板、围栏、自动食槽构成,猪场只需要在保育床的下面设粪尿沟,就可以节省日常的清洗劳力。而且猪场每天只需派送一个人来记录每窝仔猪的生长健康状况,就能轻松实现仔猪的规模化管理。
农盛乐仔猪保育床全国订购电话:18037323634 咨询QQ:1226317309 农盛乐仔猪保育床套餐介绍:
套餐一:保育床腿:6个
塑料漏粪板:18块(加强型)
花
梁:4个
横
梁:7个
双面食槽:1个
围
栏:非国标1.8mm壁厚
套餐一无实心型漏粪板
套餐二:保育床腿:10个
塑料漏粪板:14块(加强型)
全实心漏粪板:4块
花
梁:4个
横
梁:7个
双面食槽:1个
围
栏:非国标1.8mm壁厚
共2000元 套餐三:保育床腿:10个
塑料漏粪板:14块(加强型)
全实心漏粪板:4块
花
梁:4个
横
梁:7个
双面食槽:1个
围
栏:国标2.7mm壁厚
共2100元 三个套餐全部使用不锈钢双面食槽 仔猪保育床使用后的四大优势体现:
1、牢固:保育床围栏采用钢管焊接,整体采用热镀锌处理工艺(焊接成型后侵入到融化的锌水中,可以达到任何部分都包裹锌层,彻底解决了使用镀锌管焊口没有锌层防腐的弊病),可在10年内不会生锈,母猪位使用玻璃钢梁,耐酸碱不生锈,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2、合理:仔猪断奶后养殖所需要的栏具,四周围栏,底部铺有塑料漏粪板,配有双面10孔育仔槽。底床与床架一螺栓连接拼装,每栏片之用插销连接,方便组装。
3、节省:保育床上安放双面食槽处放实心型漏粪板,可防止饲料下漏,进一步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
4、降低:用于仔猪培育期间使用、仔猪粪便通过漏锋地板落入粪池,避免了猪群因粪便污染导致疾病,提高了成活率。
第五篇:规模化养猪场中断奶仔猪的优化管理措施
又一批的断奶仔猪转进了您的保育舍。决定断奶仔猪饲养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我们的工作性质使得我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保育场。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就是跟踪养猪研究的新成果,并想办法把这些新成果应用到猪场当中。本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与您分享,断奶仔猪生产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关键因素。 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要点 确保良好的猪源
如果问一位保育场经理,他想要什么样的仔猪,他会很清晰地描述出好的断奶仔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因素。那些看不到的因素呢?
断奶仔猪生产当中最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要搞到良好的断奶仔猪源。好的断奶仔猪不仅仅是看起来好。断奶仔猪生产的关键是要能够定期地获得预期数量的、健康状态稳定的断奶仔猪。要想做到这一点,您必须非常仔细地关注母猪群的每一个细节。要想保障良好的仔猪供应,母猪群必须做到: 生产性能记录良好。
拥有完善的基因改良计划,并且对新购后备母猪实施隔离和本土驯化。 健康状况稳定,无PRRS病毒流行,也没有其它主要猪病。 执行良好的生物安全程序。
执行良好的猪群健康计划,并且理解母猪群当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断奶仔猪造成影响。 能够与保育场保持坦诚开放的沟通。 断奶仔猪的标准: 体型相对一致。
日龄一致。也就是说,到达保育场的断奶仔猪日龄应该为已知指定的日龄。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
在确定饲喂程序的过程中,日龄和体重同样重要。如果某个仔猪日龄很小,那么即使它的体重很大,它可能仍然无法消化过于简单的日粮。
与自身日龄相比体重偏小的仔猪很可能会把疾病带到保育舍(Allerson等人,2007)。而且,假设转出时这些仔猪体重仍然偏小,保育场就不得不把这些仔猪留下来继续饲养,直到它们的体重达到标准,这将给保育舍的管理带来麻烦。 免疫状态一致。
青年母猪头胎产的仔猪免疫状态通常不如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通过分胎次隔离生产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办法是,把青年仔猪所产的仔猪和其它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隔离饲养,这个办法更适合小型猪场采纳。
母猪群不应有疾病流行。后备母猪常常是疾病传播的来源,尽管它们本身看起来可能很健康。有个办法可以避免后备母猪造成疾病流行,那就是对新转进的后备母猪实施隔离与本土驯化。具体隔离多长时间,取决于本土驯化所针对的疾病类型。 记录仔猪日龄有一个办法,用仔猪出生当天在本的天数给仔猪做记号,同一天出生的仔猪都打相同的记号。如果不同猪群的仔猪需要混群,还可加上猪群的首字母。
断奶体重分布: 保育舍准备工作
保育舍的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清洗:
一批猪转出之后就尽快进行清洗。 清空料槽,清除大量粪便。
预浸泡。预浸泡过程6 —12小时,其间如果将通风系统关闭或调至最低,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维持舍内湿度,有助于软化残留污渍。
拔掉粪坑的塞子,让粪便排出,然后重新换上塞子。这样,粪便排干净了,冲洗猪舍的水再汇集到粪坑里,可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既包括冲洗过程也包括冲洗结束之后),对人员安全比较重要。
高压冲洗,此时重新启动通风系统。
高压冲洗完毕,采用合适的消毒剂按正确的浓度和剂量进行消毒。 空舍干燥。 布置:
猪舍清洗消毒非常重要,而布置猪舍迎接下一批仔猪的到来同样重要。其中要点包括: 保育舍应该温暖干燥。保育舍应在仔猪到来之前达到适宜温度。保育舍温度指南只不过是指南,重要的是要观察仔猪的行为。仔猪感觉舒适时会采取侧卧姿势,猪与猪之间有接触,但不会堆在一起。任何温度应激,尤其是断奶头几天,都可能会造成疾病问题,例如腹泻。
饮水器的高度应按最小的仔猪设置。饮水器高度应与仔猪的肩部同高。饮水器的安置应便于仔猪寻找。饮水器可能需要调至轻微漏水,或装置水碗或水杯。
料槽应该清空、洁净。
通风系统应设在初始水平,或者,如果控制器是按生产周期进行设置,就设成第1天。 为了避免清洗和设置过程中的工作疏漏,最好事先准备好一个备查清单。 进猪 – 行动计划:
最近的研究显示,细致地按体重分栏对于猪群的整体生长性能并没有提高效果(Gonyou等人,2003)。因此,如今生产人员已经不再进行称重分栏。实践当中猪场可能应该采取中间策略。下面是断奶仔猪栏位分配过程的一些指导思想:
只挑出特别小的仔猪,其它仔猪不分体重。 制定计划对小个体仔猪单独饲喂 留出10%的空闲栏位。
把这些空闲栏位用作护理栏,饲养病弱仔猪。对于成批断奶的情况,应将所有栏位养满。对于每周断奶若干头猪的情况,应留出少量栏位作为护理栏。护理栏设置的要点包括: 必须保持温暖干燥。
每头猪所占空间必须至少比正常栏位大一倍。 水、料必须保持新鲜,并让仔猪能够方便够到。
关键的头4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不仅适用于进猪阶段,而且也适用于断奶仔猪饲养的全过程。仔猪转进头100个小时当中的管理情况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整个保育期的生产性能。这段时间的目标是让体重最轻的3-5%的仔猪开始采食。
头3672小时最关键。这意味这,保育舍工作人员必须拿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来观察仔猪,及时发现不吃食的仔猪,并确保这样的仔猪在关键的36小时之前学会采食饲料。不吃食的仔猪看起来如下图所示。
如果等到仔猪变成了这个样子,那就基本上没救了。
尽快开食 – 事半功倍的策略 断奶料是猪场里最昂贵的饲料。要想优化保育场生产性能,就必须采用正确的饲喂程序,并按正确的量饲喂每种饲料。
要搞清除您转进的是什么仔猪(多大日龄,多大体重)。这要求您和母猪群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
做断奶期饲料预算,搞清楚每阶段日粮都需要多少。 对耗料量、换料情况进行记录。 断奶仔猪饲养的罗宾汉理论:
简单地说,就是“劫富(大个仔猪)济贫(小个仔猪)”。显然,严格按预算安排饲料对于成本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足以优化生产性能。要想让您的饲料投入产生最大的利润,很重要的一点是保证饲料喂到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饲料的仔猪嘴里。
进猪时按体重分群(在适当范围内)。
计算小、中、大三种仔猪分别需要多少一期饲料。
按计算好的量分别给三中体型分组的仔猪喂足一期饲料,然后再换下一阶段的饲料。 为了做到这一点,您必须按栏位记录耗料量和饲料更换事件。典型情况下,只需对饲养小个体仔猪的栏位单独记录就可以了(参见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