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大全)

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大全)

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第一篇: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公选课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课程作业学号:201006010427姓名:崔雪露课程名称: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姓名:崔雪露 学号:20100。

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

第一篇:民俗旅游资源及其保护

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公选课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课程作业

学号:201006010427

姓名:崔雪露

课程名称:民俗旅游开发与欣赏

中秋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姓名:崔雪露 学号:201006010427 指导老师:马治鸾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种族,拥有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并且还有很多的节日,中秋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民族节日。又因为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是随着时间的前进,中国人民已经逐渐淡忘了中秋节日的有关庆祝的方法。本论文主要阐述的是中国各地关于中秋节的各种节日的庆祝方法,以及中国中秋节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中秋节 地方习俗 保护 方法 目录: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1

保护方法—————————————————————————3 结论:

1.各地过中秋节的方法: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於校内聚餐。

福建省: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

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红叫“天公”。拜月的红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山西省: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

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猜灯谜

济南中秋节的拜月

南京: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苏州中秋节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广东省: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据《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声势,用来恐哧敌军。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中秋节的新习俗

福州的中秋节的特别习惯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湖南省:长沙,一个带有浓厚的农业味的社会,生产的节奏总不会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月饼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储备。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壳,桃仁、花生仁去壳之后还要去皮;及至中秋要来前的一段时节,新鲜猪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条要切成丁,还有豆沙、莲蓉、枣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从农历七月起,在暑热渐退之时,月饼在长沙就上市了,且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生意红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圆千里共婵娟的时分。节后的月饼如同今日一样是“秋扇见捐,无人问津”。

四川省: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2、保护方法:

燃宝塔灯,抛帕招亲,乞月照月爬月,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客家习俗,走月亮、走三桥,祭月、烧香斗等庆祝方式中有很多都已经消失掉了。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护中秋节的习俗。下面是我自己想到和看到听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保护方法。

1.举办中秋节文化节: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民风习俗开展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保护活动。比如在四川,我们可以在中秋节的文化节中开展吃月饼活动,还有关于月饼的推广活动,像是一个大型的月饼可以勾起人们的好奇,以及对中秋节的兴趣,还有就像舞火龙,堆宝塔等快要消失的习俗在文化节上一定要好好展现出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秋节的丰富内涵..... 2.放假:在中秋节放假可以让人们留出时间思念家人,有些人还可以回家与家人一起过节日。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还保留了中秋节热的习俗。而且这时,电视台可以 举行关于中秋节的文艺晚会,大家一起欣赏节目,就算是没办法回家过节的人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秋节日氛围。大家一起和和睦睦,美美满满的思念异地的家人。

3.申请国际遗产保护:申请国际遗产保护不仅是中国人需要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发扬中秋节的方法。那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中秋节,中国人的节日氛围会更加浓烈,并且还有全世界的关注,这样会是中秋节日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走向全世界。下面是香港申遗的消息:人民网9月20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大坑舞火龙表演是香港历史悠久的中秋习俗,表演已逾130年,每年都吸引大批市民和访港旅客参与,早前更正式申请成为归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民政局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趁着中秋佳节临近,昨日于最新网上爆料,称有关申请文化遗产的结果很快就会公布,并希望这次的申报经验有助于香港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申报及评选机制。

香港的舞火龙

越南的中秋节

韩国的中秋节

参考文献:

1、亦喜《食品与健康》2008第10期

2、邱启华《烹调知识》1999第9期

3、《玻璃》2009第8期

4、新雨《中国保健营养》2009第10期

第二篇: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摘 要] 通过分析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以及民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破坏的三种形式,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开发和保护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由于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异常,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但是,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刚刚起步,大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仍然散失在全国各地,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已走向消亡。本文拟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探讨。

一、开发民俗旅游的意义

1.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民俗旅游资源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征,尤其是原始民俗旅游村,稍加投入改造就可以接待游客了。当地居民是民俗旅游资源的载体,所以许多居民可以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参与其中,扩大就业机会,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而对于山水、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增加其自身的民俗文化内涵,可以充实和丰富游览内容,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从而有效地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增加旅游经济收益。

2.弘扬和保护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都在发展变异,只是进程快慢而已。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使原本习以为常的民俗成为可以转换成财富的 “珍宝”,就可以促使人们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适当的旅游宣传,可以帮助当地居民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抵制民族同化的有效手段。同时我们可以用发展旅游的收入帮助其长久保持、恢复一些已失传的民俗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3.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增强旅游产品的生命力随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层次的提高,外出旅游的目的已不再单纯是为了观光、猎奇,而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文化品位、增长知识和休闲娱乐等多重目的。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基本上都属于单一的观光型产品。而开发民俗旅游产品,挖掘民俗文化,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可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新需求,以充实旅游者的精神生活内涵。

二、民俗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旅游业的发展,在给旅游地带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致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民俗文化的变异。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本地或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地、异族的民俗风情所取代的现象。如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生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情民俗得以保存下来。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大量涌入旅游地,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接待地人们的建筑、服饰、饮食、生活方式等物质民俗和社会民俗在逐渐汉化的同时,人们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也逐渐退化和遗失。

2.伪民俗和民俗庸俗化在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在开发旅游经济学研究 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陈红玲,裴锐南业,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或企业为了某种目的,任意编造、添加或随意拼凑、生搬硬套一些根本不属于当地的民俗,从而使民俗虚假化。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于功利主义的动机和短期行为意向,一些旅游目的地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突击性的旅游开发,造成民俗文化商业化。旅游地的文化成了商品,为了迎合旅游者,一切都以游客的趣味为标准, 使本来丰富多彩而健

康向上的民族文化,显得肤浅而苍白,失去了旅游地文化的风格和品位,致使民俗文化庸俗化。另外,不尊重民族的信仰、意愿,随意解说、展示他们的习俗,伤害了民族自尊和宗教感情。

3.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的冲击旅游者与旅游地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互动的,双方都会受对方的影响而变化,但事实上,异地文化对旅游地文化的冲击、影响更大。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旅游者所带来的异地文化强烈冲击、影响着民俗旅游地的文化,并可能造成一些消极影响。表现为:旅游接待地居民传统的观念意识发生变化,经济状况、经济意识、社会关系、审美倾向等的改变,甚至滋生色情、赌博等违法犯罪事情。

三、民族文化的保护对策

1.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规划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地的风土人情、礼俗习尚、民间歌舞等人文旅游资源,是确保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在规划中要通过对市场需求状况、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等诸多条件的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有层次、有重点、分区进行配置,按步骤进行开发。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同时,在开发中要体现保护的原则。规划还应根据资源的配置情况,合理地划定资源的保护范围,确定保护的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规划一经批准通过就应严格遵守,不要随意变动。

2.正确认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目前,旅游地居民以至一些开发商、管理者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不全面甚至支离破碎,对其价值不了解,这是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被破坏、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正确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在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中使这些独特的资源得到恰当的体现和弘扬, 才能调动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避免民俗的庸俗化。所以,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的作用,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地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另外,我们要把握好发展中的扬弃,在保留自身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适当吸收外族文化的精华。在消费方式上,要引导人们往符合自己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的方面发展。在供给意识和行为上, 要引导旅游地居民立足于旅游地所具有的传统特色,通过向旅游者提供旅游地的产品来反映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3.正确对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民俗的封闭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独特的民俗风情被同化。发展必然会造成民族传统习俗的破坏,而传统习俗的破坏又使该地区失去一种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宝贵资源,失去一个文化的种类。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发展与民族民俗保护之间,尽量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采取相对封闭措施是一种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方法。如,通过建立“民俗文化村”、“生态博物馆”,以保持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郁的村落的相对封闭性,延缓传统民俗的变异。

4.健全法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法规,设置与健全旅游市场检查队伍和保护管理机构,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破坏旅游地民俗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干预,对有损旅游地形象的行为加以控制和制裁,加强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等,能够有效保证民族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篇论文发表由http:// 提供依法治旅是管理和发展民俗旅游业的基本方略,在立法上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另外,政府可以有目的、定期的举办一些民俗活动,如民俗节庆、民俗表演等,组织群众尤其是青年人参加。通过亲身的参与,加深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感受传统民俗的文化气氛,增强他们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温锦英.文化: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7,(3).

[2]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1997,(2).

[3]郑向敏.旅游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1996,(3).

[4]蔡雄,连漪,程道品,等.旅游扶贫[J]·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9.

第三篇: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之浅析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管科系2010级旅游管理朱沙沙

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之浅析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民俗旅游,旅游产业的发展。,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俗。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本文简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提出保护民俗文化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 旅游发展 保护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含义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开发投资商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

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几点浅见

从我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一)策划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

在旅游活动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将游人的游兴推向高潮.其特别之处,或以广场演出艺术或以剧场表演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现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把“民族之林,友谊之林”的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鲜明的内容和主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以设计各类的演出和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为主,通过表演集中展现民俗文化,或由游客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去仔细品味其中的乐趣。

(二)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

(三)“雅”“俗”相结合

旅游目的地的艺术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 即开辟一些高雅的表演艺术产品来吸引顺客,产生轰动效应,同时,配备俗的表演艺术产品让群众参与提高经济效应。另一种途

径是雅之俗化,即把那些商雅的衷演性艺术产品部分俗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

(四)、把民俗文化活动安排与化旅游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

在民俗文化旅游刚刚起步的地方,可优先发民俗文化旅游刚刚起步的地方,可优先发展软件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客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了书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保护民俗文化谈几点建议

(一)、发展民俗旅游,应加大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的政府调控力度。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策、法律及资金上的支持与保障,政府部门及旅游开发者应有选择性的扶持具有一定历史社会价值的民俗文化事象的生存与发展,鼓励优秀民俗文化的开拓与创新,保护其创作者的利益,打击各种不良商业行为对民俗文化的破坏与侵害,倡导全社会及个人积极参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活动。

(二)、发展民俗旅游,应尊重民俗文化传承人的意见。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应该尊重旅游原住地民众的意愿,征求民俗文化传承人及其参与民众的意见,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尽最大努力保持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

(三)、发展民俗旅游,应注重民俗文化精神环境的挖掘与保护。民俗作为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道统,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它的受众群体和存在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如,湘西北的还傩愿,缺乏完整的道具、脱离民众的参与、没有祭祀的精神环境,就如没有生活的舞台剧,干瘪而乏味。

(四)、发展民俗旅游,应保护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根本办法,就是使其在个人、群体、社会中得以现实延续和有序发展,确保民俗文化在民俗旅游过程中的生命力与活力。通过搜集、挖掘、加工、整理、引导、指导和扶持等外围工作,保护民俗文化存在、传承与发展的空间环境,使传统民俗文化继续保持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传承,发扬光大。

传统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结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丰富的旅游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实现其旅游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将成为民俗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又一新出路。,必能使我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加强和改进我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在的工作只是其中的分,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我们继续去完成,所以,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应当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传统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民俗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能给其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在利用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旅游的同时,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的原本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民俗资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而合理的开发。使其持久的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9

[2]高俊成《.民俗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3]李飞,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4]沈祥祖,旅游与中国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第四篇: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前言

调研时间:2014年01月11日-2014年02月20日 调研地点:乌鲁木齐 调研人员:刘帆

调研目的:了解在水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另外,在进行调研活动中,也旨在使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党员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以我所学,回报社会”。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概述

从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 水体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

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灾情严重。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3.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4.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未来50年,这种发展趋势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5.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海平面升高、资源匮乏等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都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水利领域,目前水利科技贡献率只有32%左右,水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7.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践表明,水利涉及到农业、工业、水运交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等等;水资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等;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原因探析

1.社会、自然原因。 人均水资源少。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 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2.经济、人为原因。 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 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我国灌区大多是

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 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广大大学生关于水资源与环境认识方面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三、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5.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6.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7.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8.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9.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革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附录 调查问卷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是最为珍贵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谢谢您的合作。 1. 您的年级是(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 您认为当前国内的水资源破坏程度如何? ( ) A.非常严重 B.一般 C.较轻 3. 您知道“世界水日”是每年几月几日吗?( ) A.3月22日 B.3月12日 C.5月31日 4.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名列 位?( ) A.20 B.21 C.121 D.120 5. 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中有中国吗?( ) A.有 B.没有 6. 您觉得校园水质如何?( )

A.很好 B.中等 C.很差 7. 您觉得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 )

A.很差,需要大力加强 B.一般,略微有所加强即可 C.很好了,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D.无所谓,好不好与我无关 8. 您认为环保是为了什么?( )

A.为了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B.什么都不为,认为并不需要 C.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 D.其他原因 9. 您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吗?( ) A.会,不仅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 B.自己本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C.如果环保政策不会损害自身利益,我会参与 D.有强制措施时会,不然看自己心情 10.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为:( ) A.经济更重要,要先搞好经济发展再进行环境保护 B.环保更重要,任何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两方面都很重要,二者需要兼顾 D.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获得利益为前提

11.(多选)为了应对水资源被破坏,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A. 建立良好的激励及监管机制,以改变公众行为从而积极应对水资源问题 B. 采取措施提高公民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 C.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有关知识

D. 制定并实施应对水资源污染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12.(多选)家庭节水这些注意事项您能做到哪些? A.及时关进正在滴水的水龙头

B.在你宿舍水龙头处写上“请注意节约用水” C.在水龙头上装个流水控制器,节约大量用水 D.在洗蔬果、衣服等时,不让水龙头开着

第五篇:民俗文化的保护

在福建遗存着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但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福建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遗产消亡速度在加快,生存坏境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城市的扩大、危楼改造,带来一大批文物的消失。此外,西方文化的参透,生活方式的变化,像一些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如:西方国家的情人节替代了中国传统的七夕,圣诞节将替代春节,就连我国传统的端午节都被韩国抢先申报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在福建有许多民俗文化正在流失当中,如:莆田的戏曲、惠安的奇特服饰、永定的土楼、永安市“古堡一线天”、各个地方的古建筑等等。对于这些民俗文化,我们应当给予保护并发扬。

保护措施:

1、对于古建筑要给予修复。修复时要有一定的技术,如果对古建筑进行维修时,只是把旧材料全部换成新料,那实际上这是在建设一个赝品。

2、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等传统民俗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内涵,重大传统节日设为公共节假日,以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3、艺术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

4、政府部门: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加强立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