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精选)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精选)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新密市平陌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国伟1、要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老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师生。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反思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反思

新密市平陌镇第一初级中学 冯国伟

1、要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语文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老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的园地;语文教师应该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学习语文的伙伴;学生不时语文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使发展中的人;教材不是权威,无非是给师生提供了一个“读写说”的材料或话题。

2、我们关注“读写说”三个环节的阶段性研究及有效整合,达到了实验预期成果:

① 我们确立了现代阅读理念。我们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司,她也应该是学习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教师定位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

② 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目标上面,我们认为第一个要关注的问题就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导向,就感情态度而言,首先是要确定阅读的良好习惯的评价体系。 ③ 重视在阅读过程中的培养阅读的能力,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力度,重视阅读感受和独特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有创意的阅读方法及体验,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大力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结果是完全完成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质和量。

④ 关于“说”。我们认为,“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关于说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实际情景中进行,特别关注将“说”贯穿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以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学

生“我口说我心”,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⑤ 关于“写”。《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的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托文学社开展了诸如作文大赛、综合性写作活动、文化采风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表现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心口一致”,同时关注价值取向。

3、课题研究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日常性事情。我们以前也承担过各级各类语文教学教改方面的课题研究,都因为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作坚强的后盾,或因为课题与常规教学的衔接点不太一致。再加上“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等等原因,感觉到课题研究是高深莫测的事情而中途放弃。“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给教师们的感觉是务实、适时、可操作性强,很快就吸引了老师们的热情,从事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为我校培养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

4、三年来的课题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给课题效果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我实验组的一位老师所说的“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充分就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验班学生张一鸣同学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时我们一直期盼着的课堂,她完全向我们开放,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因为自己对文本的错误理解而得到老师批评了”。

5、“初中语文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为我们语文老师顺利的走进《语文课程标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完全渗透到了“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的整个过程。使高深的理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可调控的过程、可预见的结果。

当然,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以至在我们准备结题报告的时

候,反思我们的整个实验过程,我们感到还有下面一些迷惑需要解答:

1、不可否认,“读写说综合教学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是一项推动我市语文教学改革、积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很强的教学改革类课题。该课题基于的理念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读写说综合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呢还是一种教学理念?若是教学模式,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的抛弃既有的教学模式而重新建构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后走向到底在哪里?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否就应该在阶段性结题工作完成后让其更进一步地深入人心?

2、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课题都有其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该课题的基本框架结构是否能够与《语文课程标准》一样保持青春活力?如果能,就应该将其迅速推广;如果不能那么就应该及早剔除有碍其发展不利因素。

3、研究制定好实验课教学设计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和保证。我校实验组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也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我们实验教师普遍认为,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教学设计,不仅程序复杂,而且步骤繁琐,限制了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语文课程改革逐呈深入之势,由《语文课程标准》这条根派生出来的教材还仅仅是“实验版”,由课题组组织编写的课题实验教学设计是否也应该向相时而动、与时俱进,使其逐渐完善。我们好不容易打破了一个旧世界,且不可建设一个与旧世界完全相同的新世界。

4、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各实验单位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不可否认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些评价体系到底对教师的课堂有多大的约束力、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还只能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我们是否应该在各实验单位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由课题主持单位——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以让其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的发展呢?

第二篇: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之教学反思

作者/鄢永玲

我校地处西部较偏僻的农村,但高效课堂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了吗?答案只能是:“我们正在高效课堂的路上。”如果我们都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实践,再反思……我们一定会更好、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学者波斯纳说:“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课堂反思并从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结合我校在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中的实践,我谈谈教学反思策略。

一、明确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教师预设的可能情况和生成的不确定性,总是在课堂这个实践的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前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交响曲。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困惑之处,改进和优化之处。对课堂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反思,有利于消除困惑,吸取教训,少留一些遗憾,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课堂。

2.教学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

课堂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总有亮点和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导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因偶发事件产生的瞬间灵感,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富有创造性的板书;学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等。将这些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教学的规律和真谛,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让我们的课堂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3.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过渡自然;讲解、提问、讨论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是否表面热闹,华而不实;媒体使用是否切实,有助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一些细节,往往对整个课堂是否流畅,是否高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走向高效课堂。

二、懂得教学反思的方法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再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观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要研究专家的教学思想。近年来我校提供机会让各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的教学研讨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这是教师走近名家的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自己的机会。

3.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也可以以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还可以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4.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师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我校开展了集体备课,分学科分年级上展评课,集体观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会教学反思,会使我们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我们要牢记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反思故我在!”让教学反思伴我们成长,让我们在教学反思中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613100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第三篇:对实施“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反思

对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的反思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刘家根

根据课题研究的计划,在九年级实施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通过对课题研究与实施,有许多关于课题的一些感想和认识,现将自己在课题实施过程关于“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反思。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要进行预习,预习的依据是由教师编写本课题的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找出学习中存在的困惑,老师收集批阅后,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经过讨论、老师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学习。按照此模式一步步的进行,应该对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在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上有帮助,从而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的使用预习案,发挥其在课前预习中的作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后结合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在第八周给本届学生进行了“九年级化学学法指导讲座”,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学习的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好“预习案”进行课前的预习。

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感觉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于预习案使用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学生把“预习案”当作课外作业和任务来进行使用,再加上每节课后的巩固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课后的作业量大、负担重,却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渐淡却,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降低,学习成绩与前几届学生相比没有觉得有多么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预习案的设计变成了问题的罗列或内容习题化。

问题或习题的设计缺少问梯度。有些问题显而易见,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力度,有些问题的提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预习部分的难度就很大,学生根本无法入手,从而失去了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要使导学案能真正成为学生预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要有利于学生开放思路,开阔视野。好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教材难点、重点突破,有利于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导”的顺畅、“导”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案的作用。因此,预习案中的问题应该结合课题中将要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中的真实性问题,问题的提出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考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但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还会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

由于预习案的使用没有及时进行三查反馈,这样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课题结束之后在下课题学习之前一天将下一课题的预习案由学科学习委员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将这些预习案当成作业,有些学生甚至在没有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想象或经验写完,至于是否符合要求、正确与否,就不再管了。而教师则是对学生完成的预习案进行批阅,记录并发现问题,然后上课进行讲解、订正。而这种讲解订正则是根据课前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的,缺少了对学生存在的近共性问题的讲评、个别学生出现问题的辅导讲解。因而,有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发下来的预习案就是课后作业而按照作业来处理了,没有真正地起到预习案课前预习的作用。因此,对于预习案的使用,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其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的基础和达到的学习目标来认真、如实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及时的批阅,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存在的近共性问题,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根据该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有针对性对进行有效的渗透、集体讲解与个别辅导讲解相结合,这样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预习了,学习的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与创新能力。

此外,预习案的设计与使用过于僵化,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简而言之,我们在实施课题研究时,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创新思想。课堂教学应该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创新能力。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生学习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沂南县张哨初级中学杜恩臣

一、课题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程改革。其中强调改变学生方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不断扩大,反思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几年来,指导学生反思成功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反思和研究这一活动,探索学习反思的恰当方法和策略,及时对现有方法作出调整或完善,使学生的反思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课题的涵义

“学生学习反思”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习动机上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积极参与创设学习的环境、自我寻找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会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的学习方式。学习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指导学生培养学习反思的方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研究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学习落实效益: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反思学习,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落实效益。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多种设想、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促进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际互动与资源共享:学习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协作与沟通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能学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资源共享。

4、通过多元评价,改进反思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多元

化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从而改进反思方法。

5、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学习反思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培养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与学生的反思学习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较为有效的途径。

7、培养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学科实施“学生学习反思”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生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根据学生反思学习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学生反思学习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学习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认识学生学习反思中相互联系的五个发展阶段。 “学生学习反思”从理论上讲应有五个发展层次,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发展阶段。自我认识是研究的基点,它可唤起学生反思意识的萌芽;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以适应自已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等,以协调兴趣爱好、个性情感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自我监控指学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学习作为和习惯,使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自能发展是反思学习的最高水平和终极目的,从而达到“学会反思学习”的研究目的。

2、确立数学学习反思“三个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习反思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学习反思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主体的内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数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调教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数学学习反思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数学学习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3、建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反思环境。

(1)开放反思。指有开放的教育思想,有开放的教学方法,有开放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学生才会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学习。

(2)互动反思。指数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实现积极的交流互动反思,注重教学过程中多层次的互动评价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全班互动等。多层面的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表露出的他们的兴趣、喜好和个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反思性地学习。

(3)合作反思。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其它人员之间共同完成反思性学习任务的一些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作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开展学习反思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4、实施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1)认识反思——让学生认识学习反思的重要性和让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学习事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会反思——学习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的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导和反思习惯形成是关键的一环。学会如何反思要点,如何合理确定反思过程,恰当使用反思方法。

(3)目标反思——让每个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体系,进行自我导向,让学生不断向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反思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建立自我奋斗目标,形成自我——小组——师生三层次互动的反思性目标学习。

(4)活动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动激发反思意识。学生反思意识的唤醒和形成需要兴趣和动机的引导,需要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保持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动机,因此有必在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各种学习反思的兴趣活动。

(5)情境反思。学习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谐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创设学生敢于说话表达,勇于反思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情境,创设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数学“学习反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2)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反馈。

(3)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

(4)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搜集有关学生学习反思现状调查及历史材料,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二)实施步骤课题实验时间三年:2006年10月-2009年10月。

1、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习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调查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现状,包

括师生对学习反思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制定更有效的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3、实验阶段:2007年9月---2009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数学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学生学习反思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数学“学习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结题阶段:2009年2月---2009年10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杜恩臣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杜恩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李星: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工作

张以起: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高孟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成书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学生探究、反思小论文、图片资料等。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古典小说单元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他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