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通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通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比较关键的内容,通过阅读能让学生认识新的词语,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熟知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但实际上阅读并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比较关键的内容,通过阅读能让学生认识新的词语,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熟知情感表达的深层含义。但实际上阅读并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以培养兴趣为突破口,营造语文阅读教学的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靠教师或是家长的强行规定,就算学生肯阅读,也不会是主动和积极的,其学习效果也肯定不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 由课前话题引入,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和注意。话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可以由文章的标题引入。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问学生通过标题能否知道文章的主要描述对象,学生可能会认为答案肯定就是于勒,但通过阅读会发现于勒并不是主角,他是作者采用插叙的方式进行介绍的,并且只出现在全家谈话和在游艇上的章节中,所以说真正的主角是菲利普夫妇。同理,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虽然文章表面上写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但作者实际上是要通过对这些美好回忆的描述,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这种特点,如果教师能把握文章的思路,将这种与之前学生的想象有差别的话题引入课前教学,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有针对性地逐层设置问题,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持续性。教师根据文章内容逐层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加熟悉,也能使其在对问题的解答中找到阅读的乐趣。仍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设置关于文章的主人公是谁的问题,让学生通读文章,思考既然于勒不是文章的主角,为什么要以他的名字拟题而不直接拟为菲利普夫妇呢。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可知:于勒作为文章的线索,虽然有关他的章节不多,但是他的命运对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这也是作者以此为名的原因。最后在对文章的结构、新词以及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后,再设置于勒的出场安排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插叙的方式等问题,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的了解,明白其用意是体现剧情发展的曲折性和讽刺性意味。

二、课堂教学自由开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1. 采取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策略。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引和导向的作用。由于相距年代较远,文言文读来比较枯燥乏味,所以要采取有别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比如教学《出师表》这篇文章,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或是由教师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的兴趣更浓,使之产生阅读的动力,再要求学生按照写作顺序翻译文章和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教师只作评价,纠正其错误。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多阅读,也能降低阅读的枯燥乏味,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2.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依照教案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观点。比如在《变色龙》中有一群看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人,教案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群人是庸俗、麻木的看客,但有的学生认为这群人不仅是麻木和庸俗,而且是清醒的麻木,因为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对这种个性体验和不同的见解,教师就不能否定,而要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和思考,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大胆地阐述,否则会打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调动情感体验进行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部分文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学生曾有过类似的亲身体验,比如《石榴》和《山中避雨》等。对这种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山中避雨》为例。在授课前,教师先让学生讲述自己避雨时的情景,说一说自己是会看周围的景色还是行人,或者如果自己描述这种场景会采用哪些手法等,让学生与文章在情感上有相通点,在阅读时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与自己之前的想法形成对比。

再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几次冒险的经历,当时父母或是朋友的态度,不同国家的父母对孩子冒险持什么样的态度,造成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等,将学生的个人经历作为重要的阅读资源,也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四、阅读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互动式策略在教学中应用较多,通过采取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营造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让学生探讨他们心中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这是比较开放的探讨,也是师生互动的方式之一。另外,在生生互动中,主要通过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展开小组探讨。比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我国宇航员升天、完成环球旅行需要多少时间、载人上天需要哪些流程、要进行哪些准备等问题。这些讨论无论对错只要学生参与其中就行,然后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利用图片、多媒体视频展示来完成。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兴趣为突破口,营造语文阅读教学的氛围,开展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采用互动式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改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第二篇:文辞律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遵循的是“先生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毫无主动性。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情感上体验也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出发点,就其教学方法作简短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其一大前提是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否有兴趣,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成败。而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直面文本,主动并专注的去阅读,从而获得一定的感受。但若学生本身对此毫无兴趣,那么阅读教学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的第一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幼时记趣》一课,选自清代散文家沈复的《浮生六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沈复的一些童年记忆,文风纯真质朴。然而,这篇课文是采用文言文写成,因此在阅读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某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些和学生的童年相关的事物的图片,诸如捉迷藏、放炮竹、捉瓢虫等,同时配上舒缓的钢琴曲,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充分放松,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这些图片的内容和学生的童年经济极为相关,学生们纷纷来了兴致。之后这位教师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和趣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纷纷讲述了自身童年的一些事情。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认识上、情感上的共鸣,使教学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越发活跃、兴趣更加浓厚之后,这位教师又适时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作者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味记忆。但是,几百年前的人的童年经历,和现在的我们的童年经历会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阅读,然后总结总结作者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都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于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纷纷带着“寻找不同”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课堂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善于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课文产生好奇,甚至是喜爱之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经历的是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所阅读的作品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情感会受到熏陶,思想会得到启发,审美情趣会得到提升。这些作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他们的阅读成果,这种成果是宝贵的、无价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责任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自己得到的感悟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思维火花,又使得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过程,从而进一步催发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件良性循环。然而,学生由于心智往往不够成熟,阅读所得的体验经常是零碎、分

散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记录,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验进行思考、反复咀嚼,最后做成读书笔记。

某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都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尤其是对古诗词的读书笔记。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同时,这位教师还会适时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批改和指点,并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读书笔记,评比谁的读书笔记最优秀。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得以将自己的感悟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下来,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掌握了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

阅读教学要求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决不可以自己的思维去诱导学生。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的灵感才能得到激发,才能从阅读中有真正的收获。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的只是学习方法,其后便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实现自我综合素养的提升。

某位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位教师一开始便避免了先入为主的情况的发生,在带领学生熟悉了一遍课文之后,便要求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换感悟。在整个过程中,这位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而在这位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纷纷手脑并用,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了诸如“为什么这篇文章要以背影为题?”这样的问题。正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倡导下,教师和学生的之间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这无疑是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也是有益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日后发展的。 总 结: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卢朝忠.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0) [2]熊广银.初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探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2)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1.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领会到文字的真实含义,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少教师也非常注重阅读教学,甚至希望通过教授学生各种阅读技巧来提升学生的成绩,然而这种美好的初衷却常常不能很好地实现。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而只是把阅读教学当作提升成绩的工具。

不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授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学会怎样快速地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题,这种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而非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诚然阅读技巧是学会阅读的一个方面,但这种技巧的传授和掌握往往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的,这种反复地机械训练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起到负面的效果,因为这往往会由于文章的类型和内容变化而变得无法做到准确解答。因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真正准确解答的关键。

2.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式

(1)正确认识阅读的本质。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要真正学会阅读,就要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文章是由文字组成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文字按照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排列,每一个文字都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因此要真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就必须要理解文章。只有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看懂文章。

学生要想准确解答文章,就要对文章进行一定的分析,而理解文章是分析文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章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非通过简单的技巧手段来达到目的。简单的技巧手段虽能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但这种方法是基于训练的结果,长时间过后,学生会因为疏于训练而将其遗忘,最后导致学生得不到根本的提升。解答文章应回归到本初的阅读理解分析,这既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成绩的方法,也是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提升的方法。

(2)教学、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教师要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采用强化训练的方式,通过布置大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从不会到学会,通过讲解各种试题,让学生知道哪种提问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解答,这种机械训练的阅读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解答的标准,过于注重结果的对错,很难体现出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

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时,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效果,而且能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率。

学生要采用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在进行阅读考试中,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阅读文章所需的时间往往较多,这也迫使绝大部分学生都只能阅读一遍就开始进行解答,而这也往往导致了学生掌握的阅读信息不完整。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效果,而提高阅读效果必须要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思想情感表达比较隐晦、分散,所表达的内容比较深沉的,难度比较大的文章,这类文章要想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就把握准确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则比较容易能分析理解文章。例如,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文章进行重新建构,对文章的重新建构能够将自身感知融入到文章的情感思想中,而非只是单纯地读文字、分析词句,这对理解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能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教师在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改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不良的阅读习惯会造成阅读困难和低效率。例如,许多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喜欢边阅读边在自己认为是重要内容的字词句下面画线,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科学研究表明,边阅读边在字词句下画线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上,同时画线会给读者造成一个假象,会忽略画线部分和未画线部分之间的关联。不良的阅读习惯对阅读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改掉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当注重扩展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面的宽广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丰富的阅读面能够起到强化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而多样化的阅读也是锻炼理解能力的途径之一。

第四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的探析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完成学以致用的过渡,同时从外界吸收新知识。而拓展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立足课本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很有必要。故而,本文将在结合教学实际的情况下,探析一些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59

古语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一生的时间有限,不能事事亲历,但可以通过读书汲取别人的经验和知识,阅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状况,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选取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拓展阅读教学效率,对学生拓展阅读进行有益和有效的引导。

一、立足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阅读的东西很多,不过他们往往缺乏耐心,所以需要以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做乐知者。小学生阅读面通常很窄,教师授课之时可以适当引申。例如,讲到《静夜思》时,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查找李白的其他诗歌,甚至在课堂末尾讲讲诗人有趣的生平事迹,如李白持剑入长安的书生意气以及对神仙的向往,这些轶闻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且由于放在了课堂末尾也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影响正常教?W。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例子,语文课本源于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若广开思路,可以通过课本内容引申出许多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而引导他们自主阅读。除了利用课本内容抛砖引玉外,还可以通过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等,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甚至可以用一些学校附近的名胜、季节气候等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人文地理书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点很多,在选取这些点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筛选。

二、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优质的阅读资源

小学生的世界观正处在萌芽时期,对他们而言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尤为关键,既要获得足够丰富的知识,又要获得对身心成长有益的知识。故而,这里所说的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指要创造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阅读环境,还要注意创造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环境。一些过于艰深或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书籍,不宜引入他们的视野,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阅读方向上进行引导。在拓展学生阅读面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阅读时间是否充足、拓展阅读的书籍是否对学生成长有益。

在创造优质阅读资源方面,可以订一些学生期刊如《课堂内外》,除此之外,还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书并将书名列成书单,作为学生的寒假或暑假作业推荐学生阅读,同时让学生罗列出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推荐。除了这些外,还可以创造班级图书角。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授一定的阅读技巧

传统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往往较为枯燥。而阅读对于大多数天性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无疑也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故而,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增加阅读趣味,既能丰富传统的课程教学,又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如开展读讲比赛让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书,讲的内容通常会是一个有趣的题目、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道理、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进一步丰富阅读资源,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作用和魅力。小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因此,想要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家长明白,拓展阅读并不是读没用的书,而是一件对学生成长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并告知家长一些促进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落实阅读任务。

除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外,还应该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阅读中一些阅读技巧可以很好地提高阅读效率,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很有益的。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划重点、寻找关键字、概括段落大意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除此之外,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内容通常会很丰富,然而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故而可以让他们在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避免出现读到后面前面已忘的情况。由于读的内容很多,在落实拓展阅读作业的时候,大多应以写阅读总结的方式进行。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技巧应用有所不同,在拓展阅读时,选择科学的阅读技巧,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对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很有必要。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可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许多有用的新知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给予拓展阅读教学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入手深化拓展阅读教学,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莫 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 徐高厚.施 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3] 李 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725400)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指导探析

摘要: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造成这一老大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以至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了针对性或有序性。本人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走进生活,获取大量信息,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创新能力;作文评改方法,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素材 兴趣 创新 评改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现将本人几年来摸索的一些作文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觉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经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致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

阅读的范围同样很广,总体上包括课内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指课本等教材。它们文质兼美,是经典之作,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课外阅读应有所选择,选择一些优秀的期刊、报纸、优秀的影视作品来看,每册课后规定的名著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还有,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学生阅览室,里面所放的报刊书籍都是适合学生阅览的,学校图书室里外借的图书也是值得阅读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多看一些优秀的作品。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性情,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还能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每学期统一发给学生一本阅读笔记,让学生把阅读时见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摘下来,记一记,背一背,也可以评一评、析一析,写一写心得,以便在日后的写作中派上用场。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写心中之有,抒心中之情,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是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大至社会生活中的反复方方面面,小至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校园生活中的你言我语,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平时的实践内容也不例外。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学的学生,平时接触社会较多,实践生活也较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观察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如写观察日记,以便更好地为日后的写作服务。

二、 指导学生撰写文章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心中也有了写作的内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必要条件。接下来就是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谋篇

布局,如何让过渡衔接,如何遣词造句等问题了。关于这些写作理论,老师肯定在平时的课堂上讲得多了,学生似乎也明白了,但落实到写作一篇具体的文章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作文的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1、 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体裁思考问题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

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2、 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提高其辩证分析能力 青少年学生很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3、 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 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创新能力

1、 重视培养成功感,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赏识,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学

生一旦有了成功的愉悦,就更容易发挥主体性作用。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激励性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适当的表扬、竞赛,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信心,产生写作冲动。如让作文最佳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或在校刊、班刊发表。这样,一方面,这位同学培养了成功感,进一步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写作中,另一方面,其他的同学也进一步被诱发了写作的积极性,纷纷提笔作文,争取有一个表现的机会,与发表作文的同学切磋技艺,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热烈气氛。

2、 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①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③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④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加强思维训练,不断拓展创新思维

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向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比如指导学生以“门”为话题的写作:“门”很常见,我们处处、时时与“门”打交道,由“门”所引发的思维是多向性

的:可以写世间各种各样的门,由此想到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的生活;可以写某一家门里门外的事情;可以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可写走后门的社会现象。多向联系思维时,我们要注意知识间的关联关系、事物逻辑联系、相似联系等。教师多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开拓写作内容、形式上的设计空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便极具“创新”性。

四、 作文评改方法,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一) 师评

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

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批改。对于成批交上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二)自评自改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辨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言是否畅通,朗读是否上口,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是否混杂,前后是否重复,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明等。 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绝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是引导和指点。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作文,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三)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仍然不能作壁上观,而应成为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

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其任务是:用修改符号指出文中的各种毛病;有鼓励为主的总结性的评语,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给的等级;签上批改人的名字。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9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