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大全)

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大全)

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第一篇:2012肺。

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2012肺炎喘嗽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临床路径总结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儿科协作组的关于儿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要求,本科自2015 年5月开始实施“肺炎喘嗽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现将该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实施情况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

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明确了“肺炎喘嗽病”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路径实施情况

自2015年05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本科共有876例进入路径,平均住院费用2344.3元左右,住院天数为10天左右。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本科室对“肺炎喘嗽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该病种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科室的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行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是由于科室部分医疗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准入标准认识不到位,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标准时,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主要原因是临床上单纯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三、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科室要加强相关人员关于临床路径的培训工作;加强临床路径的宣传力度,普及临床路径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继续加强专科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医患沟通、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比例等方面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继续收集和整理临床路径资料,对临床路径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

第二篇:2015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5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中医优势病种 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遂宁市中医院儿科继续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的实施工作。肺炎喘嗽始终是我科室确定的儿科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今年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修订。从2015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住院患者61例,门诊患者36例,共有97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97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6.5天,门诊平均治疗日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外敷、中频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21%,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35%,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0例(21%),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6例(78.3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7例(100%),中药外敷15例(15.46%),推拿治疗41例(42.27%),中药雾化吸入76例(78.35%),拔罐3例(3.1%),儿科基础治疗97例(100%),其他疗法6例(6.1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中药雾化吸入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外敷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解毒法治疗肺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外敷方法。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97例病例中,临床痊愈73例(75.26%),好转转诊21例(21.65%),效果不显著转诊3例3.1%)。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善情况的评价

(2)对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的评价;

(3)对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为预后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7例患者主症发热改善94例(96.91%);咳嗽改善89例(91.75%),痰鸣改善95例(97.94%)喘促改善96例(98.97%)综合主症未改善2例(2.06%),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2)改善体征(肺部罗音) 97例患者中,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7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89例,10天内体征(肺部罗音)消失94例。3天内体征(肺部罗音)为改变3例 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97例患者中,X线全胸片阴影全部吸收73例,X线全胸片阴影大部分吸收转诊21例,X线全胸片阴影未吸收或加重3例(3天内转往上级医院)。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1)风寒闭肺:该型占整个证型分布的2.92%,可出现于本病的早期,以发热相对较轻,咳嗽以呛咳为主,痰量较少为辩证要点。临床治疗多采用辛温开肺法疏风散寒,开宣肺气。华盖散加减或三拗汤加减,该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尤其对于咳嗽症状缓解明显。 (2)风热闭肺: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早期,风温重症,多见于风热闭肺向痰热闭肺转化阶段,以发热、痰黄、咽红、舌红为辨证要点,治疗以“清”、“宣”为主,用药轻清宣散,不可过于苦寒。

(3)痰热闭肺:痰热闭肺证是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证候类型,占证候分布的75%,以喘、咳、痰、热四大症为表现,多见于本病的极期阶段,治疗当分清痰重或热重,把握用药时机至关重要。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人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绝大多数小儿肺炎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驱邪要彻底,除恶务尽,不留有遗患。

(二)注重恢复期的治疗,肺阴虚者养阴清肺;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痰浊未清者清化余痰;邪热羁留者继续清解余热。应使患儿体质恢复到健康状态。

(三)治疗小儿肺炎选方用药,在极期要当机立断,用药宜精,药量要足,以求速效,免生它变。恢复期药性宜平,既要防止过热、过燥伤阴耗液;又要防止苦寒伤阳损气,脾胃受损,痰涎内生而使病情迁延。 (四)在患病过程中,应注意节戒饮食,不食冷饮、鱼肉、辛辣厚味,饮水要适量。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腧穴药物注射,根据临床喘促、咳嗽、发热痰鸣等症,应用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进行腧穴药物注射。该疗法效果良好,但是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开展起来相对有些难度。

第三篇:2017年内科2病区肺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肺炎)治疗方案(2015)

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的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咳嗽是内科中最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较大优势,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一、 本规范参照2005年版中医内科学制定。 (一) 诊断依据:

1.以咳逆有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临床症状。. 2.急性咳嗽,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哕音。 4.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二) 类症鉴别:

肺痈:有咳嗽,但主症为大量脓痰,发热,恶寒。

哮证:也伴咳嗽,但为发作性,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喘息不能平卧。 (三)证候分析: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畏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慨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2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慨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天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慨要:脾湿生痰,上漬于肺,壅遏肺气。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慨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5肺阴亏虚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热,盗汗,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慨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疗常规 1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10g 杏仁9g 甘草6g 百部20g 白前20g 荆芥20g 陈皮15g 桔梗20g 前胡20g 紫苑20g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桑叶30g 菊花30g 杏仁12g 甘草6g 薄荷20g 银花6g 连翘9g 桔梗6g 芥穗12g 鲜芦根30g (3)痰湿蕴肺证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陈皮15 g 法半夏15 g 炙甘草6 g 莱菔子10 g 厚朴15 g 茯苓15 g 白术10 g 紫苏子15 g (4)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黄芩20g 山栀26g 知母15g 桑白皮20g 贝母15g 瓜蒌12g 麦冬15g 茯苓12g 陈皮15g 甘草10g (5)肺阴亏虚证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沙参30g 麦冬20g 玉竹15g 百合15g 川贝母20g 杏仁10g 甘草6g 天花粉30g包桑桑白皮12g 2西医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误吸、住普通病房或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长短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青壮年和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对耐药肺炎链球菌可使用对呼吸系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氟喹诺酮类、第

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头孢米诺、头孢他啶、头孢曲松)、β一内酰胺类/β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哌拉西林舒巴坦),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酯类。

重症肺炎的治疗首先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并应足量、联合用药,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β一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青霉素过敏者用氟喹诺酮类和氨曲南。 肺炎链球菌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葡萄球菌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如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联合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等,亦有较好疗效。阿莫西林、氨苄西林与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亦可选用。对于MRSA,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

肺炎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亦可选用阿奇霉素,疗程均为14~21天。

病毒性肺炎原则上不宜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①利巴韦林②阿昔洛韦。

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马上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从静脉途径转为口服治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

或更长疗程,如体温正常48~72小时,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合理饮食,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 (3)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

(4)对症处理:祛痰 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等祛痰剂。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可待因镇咳,但次数不宜过多。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5)平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4~6mg/(kg﹒次),每6h1次﹔亦可用舒喘灵吸入等。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g,静滴﹔或地塞米松0.1~0.25mg/(kg﹒次),静滴﹔或强的松1~2mg/(kg﹒d),分次口服,一般疗程3~5d。 【转归预后】

咳嗽一般预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但外感夹燥夹湿者,治疗稍难。因夹湿者,湿邪困脾,久则脾虚而积湿生痰,转成为内伤之痰湿咳嗽;夹燥者,燥邪伤津,久则肺阴亏耗,转成为内伤之阴虚肺燥咳嗽。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深,治疗难取速效,但只要精心调治亦多能治愈。咳嗽病证若治疗失当,无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其转归总是由实转虚,虚实兼夹,由肺脏而及脾、肾,正所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病久则咳喘并作。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累及于心,最终导致肺、心、脾、肾诸脏皆虚,痰浊、水饮、气滞、瘀血互结而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演变成为肺胀。 【预防与调摄】

咳嗽的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遇有感冒及时治疗。若常自汗出者,必要时可予玉屏风散服用。咳嗽时要注意观察痰的变化,咳痰不爽时,可轻拍其背以促其痰液咳出,饮食上慎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碍脾助湿生痰,若属燥、热、阴虚咳嗽者,忌食辛辣动火食品,各类咳嗽都应戒烟,避免接触烟尘刺激。

第四篇:2012年优势病种--膝痹病--诊疗方案及评分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17.901) 【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岁) ⑤晨僵≤3 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

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辨证】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

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风寒湿凝结 治则:祛寒除湿止痛 代表方剂:防己黄芪汤加减

方药: 防己6g 黄芪15g 防风12g 独活12g 桂枝9g 秦艽9g 川芎12g 木香6g 甘草6g。中成药:可酌情使用益肾蠲痹丸等。 ②风湿热痹

治则: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 秦艽15g 羌活12g 当归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③瘀血闭阻

治则: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羌活12g

当归12g 甘草6g

茯苓9g 独活9g 细辛3g

方药: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五灵脂9g 地龙9g 川芎9g 没药6g 香附12g 羌活12g 秦艽20g 牛膝9g 甘草3g. ④肝肾亏虚

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代表方剂:肾气丸加减;

方药: 熟地30 g 山萸肉15 山药15 泽泻10 仙灵脾15g 骨碎补15g 土茯苓30g 川牛膝15g 炒莱菔子12g 秦艽10g 白芍10g 鸡血藤15g 鹿含草15 g 全蝎粉1 g(冲) 蜈蚣粉1 g(冲) 、

中成药:可酌情使用六味地黄丸、抗骨质增生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

2.宋氏膝痛手法

1)循经点穴法:沿足太阳膀胱经点穴,以风市、伏兔、血海、犊鼻、阳陵泉、悬钟等穴为主,健患侧均点按,每穴10秒钟。总计约5分钟。

2)捋寻松解法:患者仰卧或俯卧或侧卧位均可,术者施以按、揉、弹拨、禅推、拿捏等手法,松解下肢肌肉(以股四头肌为主,以及腓肠肌、腘绳肌等)和膝关节及髌骨周围附着的肌腱、韧带;此过程尽量保证在松弛状态进行,强度和时间以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为度,宜轻柔和缓。该过程持续约10分钟。

3)拔龙扭转法:以左膝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助手立于患膝旁,持续牵伸膝关节,右肘挎住患者左大腿下端。左手搭扶患膝前,右手握住左腕: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足踝部,使患者膝微屈,与助手对抗牵

引约1分钟。后在牵引下内收、外展和旋转膝关节。重复3次。幅度逐渐加大。然后牵引下屈伸膝关节。维持牵引状态下进行患膝屈伸被动活动,反复3次,每次屈伸活动时都让患者尽量放松,加大到最大幅度。当屈曲至最大范围时,助手右前臂轻缓地移出胭窝。此阶段约5分钟。

4)收功手法:揉捏放松膝周软组织,并对患膝部施以推法、搓法收功。该过程持续约5分钟。 3.中药外用

根据病情在膝部疼痛部位贴敷千山活血膏、舒通消痛贴等膏药。同时可以白脉软膏、青鹏软膏等中药膏剂外敷疼痛部位治疗。 4.特色针灸

以常用穴位为基础,以平衡针灸疗法为依托,结合艾灸特色疗法,创立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①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

②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等;

远处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等。

③针具:30号(针体直径:0.3mm),长2.5寸(针体长:65mm或40mm)不锈钢毫针(中研太和牌)。

④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安尔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

⑤剂量: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⑥注意事项: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治疗。 5.耳穴治疗

根据全息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双耳“膝痛区”贴敷中药王不留行籽可有效改善颈部不适症状。同时配合相应脏器及特点穴位反应点,可进一步缓解其它伴随症状。

方法:医用橡皮膏剪成6×6mm斜型方块,将经过炮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2-3粒贴压固定于“膝痛区”耳穴处,拇食二指分别按压耳穴,直至耳廓酸胀、热痛、潮红,并活动膝部。 6.套管生物离子针刀

经对古代中医“九针”疗法的深入研习,结合现代材料学技术的革新发展,将套管针与多种中药成分和远红外线负离子集合为一体,实现膝部局部病灶与人体经络腧穴整体一体化,阴阳五行辨证学说与膝部生理解剖中西结合一体化,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施治于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特色离子栓:将熊胆液结合多种中药提取物以及远红外线负离子等40余种超低温活性生物成分制成。

1)材料:止血钳、弯止血钳、中号镊子、尖剪、弯盘、特制套管针、酒精棉球、碘酒棉球、胶布、创可贴若干。

2)患者呈仰卧位,依照X线片定位病灶位置,以病灶位置为中心,确定为生物离子针刀植入点。皮肤常规消毒,将1.0cm-2.0cm的生物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内,垂直90°,以稳、准、轻、快手法将生

物离子栓植入在膝关节局部痛点肌层(内侧痛配阴陵泉腧穴,外侧痛配阳陵泉腧穴,植入深度在1.0cm-2.0cm为宜)。退出套管针刀后,用豆大小的酒精棉球覆盖好,用胶布或创可贴呈+形固定好,三天撕下胶布。25-30天做一次,一般1-2次即刻达到临床治愈。 7.中药足浴:

按病人辨证分型加减不同方药,具体参考辨证论治。 [基本处方] 川芎15g 艾叶10g 牛膝30g 羌活12g 独活12g 桂枝18g 桑枝25g 伸筋草30g 透骨草30g 枳壳9g 海桐皮30g [方法]煎水滤渣取汁,将药液倒入腿浴治疗器,每天泡腿1次,每次40分钟。 8.中药离子导入:

按病人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具体参考辨证论治。 9.针刀治疗

[操作方法]:

个性化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患膝高应力点。于消毒处置室对患者病膝关节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针对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高应力点进行选择性的松解与解锁。这些高应力点主要包括:a、韧带(髌前韧带止点,内、外副韧带起止点,髌骨斜束韧带起点);b、滑囊(髌上、下囊,鹅足囊,腘窝囊等);c、关节内:翳状皱襞起点、脂肪垫、髌尖内血管袢);d、神经卡压点(隐神经髌下支、腓总神经腓骨小头部卡压点)。

[使用器械]:汉章牌HZ一次性针刀-北京卓越华友医疗有限公司 [松解法时注意事项]:一问(病史)、二查(功能)、三触( 痛点及结节条索)、四读(X线、CT或MRI片)、五定位(疼痛患者定位疼痛神经属性)。 10.功能锻炼

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直腿抬高(约30度),用力将腿伸直,尽可能坚持,双腿交替进行。每次15~20分钟,每天3~5次。

2)提踵训练:扶墙站立,脚跟抬起,脚尖站立,坚持20~30秒,双腿交替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5次。

3)抱膝锻炼: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膝关节固定15~30秒,然后逐渐伸直。两腿交替进行。重复进行30~50次,每天3次。

4)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逐渐将一条腿的膝关节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双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30~50次,每天3次。

5)跪压法:跪坐床上,自行向后跪压以增加屈膝角度,感觉小腿稍有麻胀感为止。每次1~3分钟,每天60次。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1)物理治疗

中频治疗仪:患者仰卧位,每次双电极片,放置于双侧/单侧膝部,膝关节内外侧各放一片,采用标准处方,每次治疗20分钟,7

天为一疗程。

半导体激光照射:患者仰卧位,电极板与皮肤间隔1-2cm左右,对正膝局部,治疗时间为20min,7天为一疗程。

电蜡疗:患者仰卧位,电蜡疗袋放置于膝上部,治疗时间为40分钟,7天为一疗程,注意避免烫伤。

红外线理疗仪:一般配合针灸进行电热针灸治疗。也可单独使用。患者仰卧位,灯头距离膝部30-40cm左右,以患者不觉灼烫为度,照射时间为30min,7天为一疗程。

(2)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

2、药物治疗

(1)控制症状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其它止痛剂。 (2)改善病情药物及软骨保护剂:如盐酸/硫酸氨基葡萄糖、葡糖胺聚糖等。

(3)根据病情静点骨瓜提取物营养关节软骨,调节骨代谢;静点七叶皂苷钠改善局部循环,消肿止痛;静点赖氨匹林消炎止痛。

3、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①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适用于中度骨关节慢性期的治疗。帮助恢复软骨层高度及弹性并可保护软骨创面促进软骨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和症状的目的。

② 臭氧关节腔治疗:适用于中度骨关节慢性期的治疗臭氧通过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退行速度。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屈膝,取内或外膝眼作为穿刺点定位,常规消毒铺巾,用普通5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穿刺至膝关节腔内,回抽无回血后于每个病变关节腔内注入30 μg/L的臭氧气体8 - 10ml(或注射入玻璃酸钠),注射时要缓慢,分次注射。注射完毕,以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后活动膝关节1-2分钟,轻度屈伸膝关节数次,以保证药物在膝关节内弥散。成功注射后可感觉关节内气体的声音。治疗周期:臭氧2周,每周2-3次。透明质酸钠5周,每周1次。

4、手术治疗

关节冲洗术、关节镜下清理术等。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5月制定。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X线显示正常。

(2)显效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X线显示明显好转。

(3)有效

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X线显示有好转。

(4)无效

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X线显示无改变。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 晨僵或起床后痛加重

轻 偶有疼痛或不适 有不适感,稍活动后

消失

长途行走(≥1km)

后出现 有轻度疼痛或不适

中 时有疼痛

重 频频疼痛 疼痛明显,活动后不能

减轻

一行走就疼痛,行走后

疼痛加重 疼痛明显,需要帮助

有疼痛,稍活动后减轻 短途行走(<1km)后出

疼痛或不适明显,但无

需要帮助 300m~1km 时有困难 困难 困难 行走时疼痛或不适 从坐位站立时疼痛或不适

最大行走距离(可以伴痛行走) 日常活动 登上标准登机梯 走下标准登机梯

>1km,但有限 偶有困难 能 能

<300m 不能 不能 不能

蹲下或弯曲膝关节 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

能 能

困难 困难

不能 不能

注:症状积分标准按症状轻、中、重不同分别计

2、

4、6分

第五篇: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教案

附件2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

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

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

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

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

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

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

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

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

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

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

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

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六)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

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物理学检查 (一)胸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四、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32.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

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

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

4倍以上的升高。 (三) 临床分类。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2.重症病例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

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

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五、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

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

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

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

者应根据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

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

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

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

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五)暴发性心肌炎。

以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需与暴发性心肌炎鉴别。暴发性心肌炎无皮

疹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表现心肌酶谱多有明显升高胸片或

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扩大心功能异常恢复较慢。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

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

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三)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危重病例及时收入重症医学科(ICU)救治。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 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

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

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

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

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

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 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

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

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臵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

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

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

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

口服。 加减

(1)便秘加大黄

(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

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 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矇舌暗红或红绛

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

白僵蚕、生牡蛎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

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 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 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

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 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

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

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