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精选)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精选)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第一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同志们: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第一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XX年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XX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XX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 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 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促进和保障工作,一是在先后开展了乳产业、肉产业、玉米产业、饲草料等产业化专项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开展了乡企和非公有制经济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解决了重点龙头企业人才的急需。三是及时开展产业化宣传报道工作,先后在《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8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

三、XX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XX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XX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 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机羊肉品牌宣 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XX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奶业市场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要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OEM贴牌方式生产,加强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依靠制度严格把握品牌质量关,杜绝一切损害“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实行OEM贴牌生产可以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大船出海,形成规模,发挥群体效益。今年配合OEM贴牌方式生产,我们将具体印制相当数量的“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商标,无偿送给重点龙头企业使用。要强化“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将推广“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纳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同 时将在相关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广使用“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集体注册商标。

4、抓住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各旗市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要有硬指标,工作要有硬措施。各旗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能改造等实现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规模。

对现有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实施定期监督控制,对资产扩张速度快、发展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和拉动农牧户作用显著的企业将及时推荐到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去;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企业要果断建议取消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乳产业要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等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将乳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市政府文件坚决限制日加工鲜奶300吨以下小乳品厂发展;肉产业重点培育元盛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和大鹅的品牌资源优势开发肉类精深加工产品,创品牌促 营销;粮油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淳江油脂有限公司扩能改造,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达产达效。积极扶持海拉尔农垦3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和大兴安岭农垦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早日投产;马铃薯产业要重点培育呼伦贝尔鹤声薯业、阿荣旗奈伦公司、海拉尔麦福劳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薯生产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要扩大林产品资源的山野菜、黑木耳及其它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发挥林区优势扩大貂、狐、獭兔、鹿等特种养殖生产数量。

5、抓好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首要保证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要在保证每年6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视财政情况的不断好转逐年加大资金比例。切实用好这项资金是农牧业产业化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早日达产达效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发展小区,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农畜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高标准、优质原料。

6、做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是旗市级和乡镇级基层分会建设,不仅要拓展协会和会员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抓好协会与会员、协会与龙头企业的 紧密联系度,全力维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产业化办公室将依托市产业化协会和市农牧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在基层建立的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协会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联系,要着重解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问题,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积极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动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发展。

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经合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积极推广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奶业经合组织、阿荣旗复兴镇粉条粉丝经销协会、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一是逐级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基点,把分散的农牧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快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经济平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二是全面推广“订单”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各产业协会加强紧密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力争三年内订单率达到80%以上,四年内全部实现订单收购。三是让利于农牧户,规避农牧户生产风险,在“最低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市场浮动收购。对于 年初签订订单的农牧户在销售产品时由于时间和市场原因价格上涨明显高于订单收购价时,提倡加工企业利润二次返还,补偿农牧户实际的利益损失。

7、全力做好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要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独立申请域名、独立开办网站,与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实现链接,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农牧业产业化风采,做到上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同志们,XX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三年,继续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旗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与农行员工爱国演讲稿[精选]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XX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XX年全市推

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XX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回顾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

第 1 页 共 1 页 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

三、XX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XX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蔬菜)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XX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 第 2 页 共 2 页 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 第 3 页 共 3 页 机羊肉品牌宣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XX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奶业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农行员工爱国演讲稿范文

各位领导、同事们: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大漠荒原上,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

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列强侵略的苦难时,我们义愤填膺,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神舟六号邀游太空,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四川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时,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举国上下迎接着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心栖居的家园。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这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各地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啊,我回来了!”的一种庄严承诺,它必将对农业银行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祖国在进步,世界在发展,一切美好的憧憬已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握机遇,努力向前,我们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的步伐是强健的,我们的声音是响亮的。让中华五千年的浩然正气在青春的火焰中闪现,让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国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升腾,让我们爆发全部的激情,贡献所有的潜能,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为建设农行而努力拼搏、共同奋斗吧! 第 8 页 共 8 页 我虽然不是诗人,但希望用漂亮的诗句赞美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希望用深邃的思想洞察我的祖国;我虽然不是歌手,但希望用动听的嗓音歌唱我的祖国。我要用真挚充沛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祖国,她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为了祖国的成长,为了民族的解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呕心沥血,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义的绞杀下,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六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们的祖国振翅一飞,再度冲上云霄,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为雄健豪壮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巨人的呐喊,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那以后,一代新的天之骄子站立起来,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了祖国一度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织出了祖国的一身彩霞。请看今日的中国: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我们看到了穿透罗布泊上空,那让帝国主义心惊胆寒的蘑菇云,看到了气势恢弘的的三峡大坝,看到了奥运健儿胸前金光闪闪的奖牌。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载着秦关汉月、唐疆元界的战鼓声,载着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憧憬,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迅猛飞奔! 建国60年,也是中国农业银行刚刚过完三十周年的日子。 “中国农业银行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银行”?农业银行是伴你成长的银行。“伴你成长,中国农业银行”这样一个全新的品牌理念,是中国农业银行向全社会表达的一种希望共同成长的愿望。

第三篇:在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局长

奥林虎

(2018年2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和农牧业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及过去5年工作,研究落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部署2018年农牧业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加快推进我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实现现代化。刚才各旗县区分别围绕各自的亮点工作作了典型发言,总结的都非常好,希望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7年及过去五年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回顾 2017年,市农牧业局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全面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稳定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绿色、生态、高效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了农牧业经济稳中向好,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粮食产量达到67亿斤,实现“十四连丰”。牧业牲畜饲养量2276万头只,实现“十三连稳”。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34元,同比增长8%。产业化经营平稳运行,全市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逐步

- 1

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二是农牧业机械化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总动力达到506万千瓦,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5%,比2012年增长5.5百分点。

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280家,完成销售收入35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42家和90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6%,比2012年底增长7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发展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267个,培育合作社示范社100个;认定家庭农牧场657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场26个。

四是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交易额达2.58亿元,五原县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圣牧高科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填补我市空白。番茄、脱水菜、绒纺、籽仁产业被列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农畜产品出口额达到4.5亿美元,连续9年位列全区第一。组织企业参加了各类优质产品推荐会、展销会,兆丰面业、草原鑫河等公司产品在北上广和呼包鄂等一二线城市的销售日益增加,加快了我市农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步伐。

五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监管、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8个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站),其中3个通过了双认证。农牧业品牌化实现跨越发展,“三品一标”数量达到341个,“三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68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均在全区排名第三位。

- 3

关心支持农牧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绿色农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经营方式总体粗放;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少;土地细碎化经营,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牧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绿色农牧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农牧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等。同时,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优先发展的地位,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治区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和市委常志刚书记、政府张晓兵市长分别在全区、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三农三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总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加大

- 5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85元,增长8%。 ——创建2个国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继续保持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零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磴口县、五原县、乌中旗布病防控达到控制区标准,乌后旗、杭锦后旗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2018年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质量兴农,筑牢绿色发展关键

国家“农业质量年”行动正式启动,自治区提出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以此为契机,加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力度,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

1.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全面推进484万亩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做好五原县5万亩盐碱地改良建设任务,全市完成50万亩治理工作。加大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项目争取,探索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耕地轮作模式。抓好机械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完成60万亩机械深松任务。加大秸秆还田离田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完成秸秆还田任务150万亩,落实好临河、杭锦后旗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任务,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按照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要求,摸清全市农牧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情况。全面开展“四控行动”,在每个村民小组选择有条件的科技示范户至少一户以上搞“四控行动”示范点及标准化栽培;出台农药“控药减害”、控制化肥过量施用、农用地膜管理等实施办法;

- 7

有农畜水产品的地方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在100个科技园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全部推广标准化生产。坚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标准化的宣传和推广,把技术标准编印成操作手册和明白纸,指导农牧民应用标准化技术。加快推进“三品一标”企业及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把是否按标准生产作为政策扶持的重要条件,通过2-3年努力,县城郊区“菜篮子”主产县基本实现按标准生产。

4.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监管、检测、执法体系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各旗县区要按照每亩耕地1.3元、每头牲畜0.5元的标准加强对监管经费的落实,还要按照五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职能、有经费,有设备)的标准加强乡镇监管站建设,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和完善产地准出制度,加大农畜产品抽检数量和抽检覆盖面,围绕问题导向,坚持不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重点领域执法整治。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情节严重的,实行“黑名单”管理,三年内不给予各类项目支持。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投入品记录制度和进销台账制度落实,完善信息追溯链条;今年将区级以上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大约130户全部纳入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推动我市主要农畜产品实现可追溯。各旗县区要积极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争取把我市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 9

性防控措施。加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监管,实现全覆盖。狠抓灌服免疫等布病防控关键措施,争取实现预期目标。积极推进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力争在我市动物养殖密集区建设1-2处环保型无害化处理厂。

(二)做大规模,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1.调优做强种植业。按照“稳粮优经扩饲草”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牧结合。一是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采取订单、麦后复种等措施提高小麦效益,发展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向日葵、西甜瓜、番茄、脱水菜、黑白瓜籽、鲜食蔬菜等优势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50万亩;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引导农民通过订单的方式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二是调优区域结构。重点在磴口县、乌前旗、乌中旗发展特色种植,加快建立中药材、花生、杂粮杂豆特色种植,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2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10万亩。

2.做大做强畜牧业。深入落实自治区“稳羊增牛扩猪禽”的要求,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2400万只、出栏稳定在1300万只,绒山羊存栏稳定在220万只;奶牛存栏增加到18万头;肉牛存栏增加到8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口,家禽饲养量达到4000万羽。大力推广品种改良和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肉羊多胎多繁性能,改进生产方式,增强畜产品质量,重点发展专业村、示范社,加大整乡(镇)、整村(嘎查)推进力度,不断提高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2%。

- 11

4.抓好农牧业产业扶贫。积极争取农牧业产业扶贫基金,加快培育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扶贫责任清单,推动各类惠农惠牧政策、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强化项目实施主体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产业扶贫。加大对贫困户科技推广培训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养扶贫带头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四)科技创新,增添绿色发展动力

1.加强种子工程建设。继续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小麦“三圃田”建设,做好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优质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加大对“永良四号”、“磴口华莱士”、“五原黄柿子”等地方优良品种特别是地标产品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和繁育。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工厂化、规模化育苗,实现设施瓜菜等经济作物苗木本土化。加强巴美肉羊、二狼山白绒山羊及戈壁红驼等地方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河套大耳猪、蒙古羊等地方畜牧良种资源保护。加大优质畜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不断扩大优质种畜的种群数量;积极推广优质肉羊(牛)

二、三元经济杂交模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转基因作物监管。

2.抓好园区建设。一是抓好园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临河区国家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杭锦后旗国家可持续农牧业试验示范区、磴口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等园区项目建设。完成5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任务;在做好杭锦

- 13

力度,将农牧业适用技术尽快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现实生产力。种植业重点推广玉米一穴双株绿色增产栽培、麦后复种高效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盐碱地改良等20项重点技术应用;畜牧业重点推广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二狼山白绒山羊保种增绒、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10项技术;农机方面重点推广向日葵收获机械技术、秸秆离田还田等4项技术,加快推进三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水产方面重点推广黄河鲤鱼健康养殖等5项技术。

5.强化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优化旗县农牧业技术推广资源配臵,健全乡镇(苏木)农牧业综合服务站和村(嘎查)级服务点。探索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市、旗县区两级科技人员+涉农社会化服务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休+技术集成”的“四位一体”推广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技推广体系的活力和服务效能。树立优秀农技人员典型,开展“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

(五)深化改革,激发绿色发展活力

1.做好土地确权工作。一是大力加快推进全市土地确权工作进度,确保5月底基本完成;二是建立健全市、旗县区、苏木镇、嘎查村四级土地草牧场流转信息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构建专业化的农牧业生产经营综合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村级土地银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牧业服务股份公司,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2.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推进五原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其他旗县区也要积极选

- 15

籽仁出口基地建设;二是努力开拓对俄对蒙的果蔬、面粉出口市场和中东地区的牛羊肉出口市场;三是鼓励龙头企业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农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

(七)智慧农业,插上绿色发展翅膀

一是加快生产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大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率先在设施农牧业上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智能管理系统,每个旗县区要抓1-2个试点。二是全面提升服务信息化。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信息进村入户项目支持。利用农牧业信息网站、农牧业微信公众号和“农业百科”电视节目,及时、准确发布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农业科教、农资监管等信息,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实用、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做好农牧业生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试点工作,力争在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与联通公司合作推行钉钉办公软件,提高全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借鉴乌拉特后旗建设农牧业大数据平台的经验,各旗县区逐步建立农牧业大数据平台。

(八)项目建设,突出绿色发展抓手

一是做好项目争取。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切实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紧盯国家、自治区鼓励和扶持的关键领域,策划完善项目库建设,积极与相关部门接洽沟通,全力向上争取项目。二是严格项目审批程序。所有涉农涉牧项目,都严格按照专家评审、集体研究等程序下达。三是严肃项目监管。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要求高质量进行项目建设,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考核不达标

- 17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局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建立和完善约谈问责制度,加大对项目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是积极推进法治建设。按照依法治市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做好保密、政务公开、“七五”普法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农牧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创新与突破

创新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观念,保持创新,寻求突破。一是各旗县区农牧业局、局属各科室、二级单位要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至少要有创新点和突破点1-2个。二是坚持底数清、措施实、效果明,要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梳理盘点,突破思维定势,理清思路,创新措施。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寻求工作新突破。四是加大督查服务力度。一分部署,两分督查,七分落实。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考核考评制度,把市委、政府和局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以目标管理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各部门。加大日常考察评价和年终考核力度,切实把责任落实到

- 19

第四篇:在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农牧厅厅长 张黄元 2012年2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农牧业工作,部署今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研究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昨天大家出席或列席了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聆听了王建军副书记和邓本太副省长的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1年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牧部门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成功应对了多种异常自然灾害和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等严峻挑战,实现了粮油生产稳中有升,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牧业发展形势最好、农牧民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主要表现在:

1 ——粮油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09.03万吨,连续6年增产,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油料总产达到36.3万吨,连续五年突破30万吨大关。

——蔬菜、肉蛋奶全面增产。蔬菜、肉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32.37万吨、32.1万吨,均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农畜产品市场供给保障有效、能力提高。

——农牧民收入增幅再创新高。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8元,增长19.3%,涨幅创历史新高,并连续8年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冷水养殖发展势头强劲。全省冷水网箱养殖面积达到579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00吨,增长20.9%,突破了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000吨左右的局面,已经成为农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再度提升。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臵补贴10200万元,驱动了农机总量持续增加,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43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5%,提高 2个百分点。

——支农资金大幅增长。全年共落实各类支农资金49.66亿元,同比增长12.5%,进一步增强了农牧业发展后劲,加速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海东、海北、海南、黄南以及大通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全面开工建设,入驻企业143家; 2 县级示范区发展到18个。互助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通县桥头镇向阳堡特色果品种植观光休闲基地等三个农业休闲观光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西宁市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西宁市城南绒毛工业园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玉树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明显。帮助指导完成了农牧业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协调下达重建资金4.39亿元,完成了日光节能温室等一批重建项目,灾区夏秋季蔬菜自给率达到70%以上。

过去的一年,我们集中力量抓重点、攻难点、求突破,积极跟进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措施,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提高标准、集中建设、连片发展”的要求,在湟水、黄河流域和柴达木盆地全力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扩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模。集中连片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建设农区小畜棚9800栋、牧区畜用暖棚7200栋。设施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八个百里万亩万头计划的实施,马铃薯、油菜、奶牛、肉牛肉羊、生猪等五个百里百万亩头基地已相继建成,薄皮核桃、大果樱桃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在 21个主要农业县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了23个万亩高产创建 3 示范区、24个千亩示范片、27个百亩攻关田,整建制推进1县5乡油菜、马铃薯高产创建,涌现出了一批高产示范典型,为粮油产量“六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挖掘节水增产潜力,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80.09万亩,为农业抗旱夺丰收赢得了主动。推广面积大、增产增效显著的民和县粮食产量居全省首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成为全国200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二)着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一次性补助等方式,支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整合牛羊肉加工企业,推动宁食集团、绿草源、西北骄3家企业出资组建了青藏高原地方特色产品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牛羊肉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认定 55家企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了6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使我省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66家,实现销售收入达40.3亿元,出口创汇达9070万美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0%,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扶持2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活动,40家合作社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000余家。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省内外展会,在上海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了青海农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召开了第三届青 4 海省农牧业产业化项目推介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落实到位资金4.33亿元。针对马铃薯价格大幅下降、销售困难等问题,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成功召开了全省马铃薯产销对接会和青海马铃薯成都宣传推介会,解决了阶段性马铃薯滞销问题,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各类生产营销企业直接建立产销关系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三)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去年,我们分别召开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会和现场观摩会,分赴六州举办了建设成果巡回展览,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面完成2010年30个示范村和300个启动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304个纯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建设任务,组建了666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入社率、草场整合率和牲畜整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10.0

6、7.39和8.54个百分点。下半年,为全面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新政策,各级农牧部门通力协作,做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工作,科学测算补奖标准,划定草原禁牧区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顺利启动了草原生态奖补新机制,共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9.47亿元。

(四)加大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力度。修订完善了游牧民定居工程村级规划,协助编制完成了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对3年来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17950户计划建设任务全部实现开工,当年完工12166 5 户,完成工程量的88.83 %,县、乡、村集中建设比例达到70.94%。扎实推进“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了28个集中示范村(点),上一年建设工程入住率达到73.5%。同时,启动实施了牧区草原新帐篷行动,给5000户牧户配臵了帐篷、太阳能光伏电源照明等生活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游牧民定居后的生活条件。

(五)强化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态畜牧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设施温棚种植、养殖小区、农畜产品安全和农牧区建设,重点培训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创新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机制,共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培训班1259期,培训农牧民及基层农技人员62993人。其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50所,培训绿色证书农牧民技术骨干1万人。结合州、县、乡、村四级换届,举办换届后的村支书(村长)、州、县、长和农牧局长培训班116期,培训5800人。在大通、湟中等15个县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加快构建专家技术负责、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的科技服务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一体化体系,共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5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2230户,辐射带动农户20.89万人。

(六)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了8个农业标准化建设基地、7个蔬菜果品标准园、6个水产健康养殖场和3个标准化奶站。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定无公害产品21个、绿色食品44个、基地20万亩。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 6 规模养殖场(小区)创建活动,认定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183个,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62个,有10家规模养殖场被农业部认定为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6%。积极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区域品牌畅响全国,互助青稞酒、三江源虫草、毛绒地毯、牦牛肉系列产品、柴达木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驰名省内外。

(七)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三江源农牧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及周边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全年共防治草原鼠虫害1984.37万亩,草原毒杂草治理135.75万亩,退化草地补播520万亩,围栏禁牧1290万亩,黑土滩综合治理138.15万亩、沙化草地治理64.7万亩。认真做好第五次封湖育鱼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偷捕、贩运和加工湟鱼等违法行为。加强三江源水生野生渔业资源保护,继续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青海湖流域放流青海湖裸鲤大规格苗种700万尾,在黄河流域和湟水河段共放流花斑裸鲤等土著鱼类鱼苗162万尾。

(八)严防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启动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强化对西宁、海东、海西等地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检测工作,先后四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组织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及饲料产品检测工作,全省蔬菜合格率为96.3%,食用菌合格率90%,牛、羊、猪肉合格率均为100%,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7 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及全省农资打假工作,查处了一些假劣农资案件,有效地整顿和规范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牧民的利益。同时,加强兽药残留与监测,查获30批次、371盒假冒伪劣兽药。完成了478批次“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抗生素残留检测,合格率全部达到100%。

(九)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及地方流行病监测,完成动物免疫1.09亿头只次,防治各类动物寄生虫2500万头只(次),完成免疫抗体监测3.89万份,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6.89%以上,免疫质量为历年来最高水平,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把动物进场关、待宰准宰关、宰后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全年共检疫各类动物797万头只,屠宰动物检疫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

(十)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指导各地开展了草原承包完善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承包制度,进一步明确权属范围和界限。积极推进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西宁市、海西州和果洛、玉树所辖12县组建了州(市)县级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扶持24个县的70个重点乡镇组建了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推进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02万亩,草场流转面积达到3614.6万亩。在民和、互助两县各选择一个乡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8 制度的完善。在全省27个县(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共完成大田作物承保面积67.7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在河南县启动了牦牛、藏羊保险试点,扩大了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

2011年,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为推动全省“三化同步”、“四个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得助于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得力于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是全省广大农牧民群众辛勤劳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农牧厅,向广大农牧业工作者、科教人员和全省370万农牧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农牧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做好2012年农牧业工作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抓好农牧业工作,巩固当前农牧业好形势,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应该说,抓好今年农牧业工作我们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九年出台1号文件关注“三农”,在强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今年又着力强调“强科技保

9 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为奋力夺取农牧业好收成,促进农牧民较快增收创造了良好氛围。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也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合力抓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发展生产积极性较高,农牧业投入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类工商资本纷纷投资农业,促进了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快速发展,为我们抓好农牧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干事业的勇气和干成事的信心,在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今年,农牧业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和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和乡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农牧业科技创新,努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粮油生产稳步提升、肉奶果蔬菜稳定供给;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主要奋斗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 110万吨,油料总产达到38万吨,肉类总产达到33.4万吨,奶类总产达到33.2万吨、蔬菜总产16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000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

10 保持12%以上增速。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必须在全面扎实推进农牧业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油稳定增产。抓好农业生产,不仅为了保供给,更为重要的是为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增长、保物价、保稳定做出贡献。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惠农政策宣传,让党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臵补贴、农牧业政策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兑现落实到农牧民手里,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让农牧民深切体会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好处,激发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面积。这是确保粮食增产的基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休闲地和撂荒地,最大限度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油面积稳定在685万亩以上。切实抓好夏秋季复种,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单位面积产能。抓好农牧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已得到实践检验。今年,各地要继续把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一项重点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推广力度,使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推广面积的新突破。要依靠农机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稳步扩大农机化技术推广面积,全面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要继续抓好20个粮油高产示范区、3个整乡和1个整县整建制推进工作,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相配 11 套,实现主要作物、优势产区高产创建全覆盖,以高产田带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高原种业。认真编制和实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种业发展布局和重点任务。扶持发展1—2个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并积极开展杂交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引领现代种业发展。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统供率,良种覆盖率达到91%以上。加强种子基地建设,培育种子专业村120个,建设优势种子繁育基地46万亩,其中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达到3万亩、马铃薯繁制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上,打造全国重要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种薯繁殖基地。

(二)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稳步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保持集中规模,连片发展的态势,扶持建设日光节能温室3万栋,并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发展领域。加快实施八个百里百万计划。围绕河湟流域百里长廊建设,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力争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43万亩,油料面积达到275万亩,其中杂交油菜面积达到 155万亩以上,出栏生猪130万头、肉牛11万头、肉羊120万只,存栏能繁奶牛12万头,果品生产力争再上新台阶。推进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改善示范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示范区建立核心产业群,全力打造海东、海北、海南、黄南以及大通、互助县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争取再将1-2个发展条件较好的示范区申报为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发展农区

12 畜牧业。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建设10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努力扩大农区饲草料生产规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启动实施生态畜牧业示范村能繁母畜补贴,大力实施农区肉牛肉羊倍增计划,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提升农区畜产品供给能力,使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历史机遇,高标准、高起点的抓好283个纯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力争在建设质量和成效上有大的提升。同时,要对已组建的600多个合作社,加大重组整合力度,优化人员和资源配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水产冷水养殖。要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的冷水资源,充分挖掘鲑鳟鱼等优质冷水鱼发展潜力,扶持建设和培育一批水产养殖合作社或养殖企业,加快大水面增殖和网箱养殖步伐,推动高原特色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新增网箱养殖面积2.5万平方米。抓好循环农牧业的探索实践。近几年,民和县在全力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饲草资源,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推动农村沼气池能源建设,成功探索总结了“粮-饲(草)—畜—沼—肥—粮”循环农牧业发展的“民和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种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各地借鉴,也是今后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各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发展各具特色的循环高效农牧业经济模式,在推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三)精心组织,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要按照

13 国家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加大工作监督力度,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并根据《青海省禁牧与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完善工作实施方案,扎实做好草原承包、牧户信息录入、数据整理、人工种草及补奖资金发放等后续基础性工作,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不折不扣的的落实到户,确保政策不走样,完成核减超载牲畜228万羊单位任务,确保实现各项禁牧、草畜平衡、人工种草、减畜任务目标。

(四)着力抓好“三项工程”,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收入增长工程。要千方百计开辟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渠道和途径。既要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健全农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等措施,挖掘农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稳步提高农牧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又要充分利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管护公益性岗位的增加,引导富余劳动力参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要通过支农补贴、土地流转和全面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途径,增加农牧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积极探索推行货币化补助政策,加快游牧民定居工程、国有农牧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工程建设,在推行货币化补助收入上下功夫,多做文章。通过这些途径,力争使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速。二是菜篮子保障工程。加快发展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力争蔬菜面积达到75万亩。进一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在继

14 续扶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基地的同时,加大蔬菜保鲜库和马铃薯储藏窖建设力度,改扩建一批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提高肉菜奶蛋基本自给水平。三是生态保护工程。继续组织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黑土滩综合治理、沙化草地治理和退牧还草围栏休牧等任务。

(五)扎实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全力打好工程建设攻坚战。各地既要加快建设进度,又要注重建设质量,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力争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成政府放心、牧民满意的工程。今年要在全面完成上年结转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建定居房屋1.36万户,年内要全部开工,年底要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建设的重点放在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施工条件艰苦的地区和自筹困难的牧户当中。要准确把握好“适当集中、改造现有村、鼓励进城”的三为主原则,注重科学合理布局,除同仁、刚察、泽库、共和、贵南、同德等有建设地点的县可以适当集中建设外,其它地区不再开设新的建设点,重点抓好旧村的改造。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帮助解决困难群众自筹问题;引导和鼓励牧民投工投劳,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加强与信贷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好每户2万元的贷款支持,严格执行税费减免及暂缓征收建安税,一定要把工程建设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要统筹抓好1万户草原新帐篷行动实施工作。

(六)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千万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突出问题的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件。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县、区建设,扩大建设范围,因地制宜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畜产品,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力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农产品地理产品标志产品15个。要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责任制,建立问题约谈和通报制度,继续加大对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检测力度,进一步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提高检测频次。要不断加强农业执法,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农资打假专项活动,切实做好瘦肉精、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等监管工作。全面实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创新动物防疫机制,制定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地方流行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加大依法治疫力度。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兽药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动物、动物产品全程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在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稳步开展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兽药GSP制度,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办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七)大力强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带农增收能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工作,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租赁、股份等形式,组建紧密型大企业、大集团,提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今年整合的重点领域是乳制品企业。继续扶持20家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稳步提高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全面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要在培训、引导、参与、分红、带动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省级示范社创建活动,努力扩大产业覆盖和成员范围,逐步提升合作层次和运行质量,力争建设1000家以上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联结紧密的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社发展到50家以上。要通过联合、重组和参股经营等方式,发展一批集生产、营销、农机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专业合作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八)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紧紧抓住深化农村牧区经济改革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积极搭建土地草场流转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土地草场流转机制,优化土地草场资源配臵,进一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推动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今年,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完成160个乡镇土地草场流转服务中心的组建工作,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促进土地草场依法有序流转,逐步扩大流转规模。要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

17 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抓紧在尚未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的县(区),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设立仲裁庭,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的受理和调解仲裁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险品种,降低农牧业生产风险。

三、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步伐 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均把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载体,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牧业重点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牧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实践证明,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正是因为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农牧业农村牧区的深刻变革,催生了新的生产力,丰富了耕作制度,转变了生产方式,推动和引领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大幅度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发展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必须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从单纯依靠资源占用和消耗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农牧民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18 来,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的驱动力和内生增长作用,提升农牧业科技对农牧业、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一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共获得农牧业科技成果259项,推广新技术175项。其中油菜杂交育种、马铃薯种薯脱毒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应该说,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农牧业科技实力相对较弱,仍然存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不足、科研与推广相脱节、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等等差距。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把农牧业科技进步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途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力争到“十二五”末,科技对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为此,我们必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农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把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保护生态、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保障供给、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绿色安全有效结合,加强良种良法集成、农机农艺结合研究,力争在主导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上取得突破,突出解决好现代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农畜产品产业链以及农牧区可再生能源建设等制约瓶颈,促进高原、绿色、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牧业科技创

19 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进入农技服务行业。在全省29个农业县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加快构建科研与推广、专家与主导产业、农技人员与科技示范户紧密衔接的运行机制,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实施农技特岗计划,选派150名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担任特岗农技人员,到基层开展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创办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要加强乡镇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对全省农业县的225个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实行全覆盖,通过改善办公条件、配臵检验检测等综合服务设备和仪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疫病防控机构,并通过加挂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等措施,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建设,确保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检三大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场所,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点,保证每村都有动物防疫员、农技推广员。要进一步拓宽“12316农牧服务热线”服务领域,依托省、州(地、市)、县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络开展科技服务,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水平。

四要加强农牧业从业队伍能力建设。以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基层农技人员“111”培训计划为载体,加强农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牧业管理和科技人员2000人。进一步创新农村劳动

20 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工作机制,着力培养生产型、管理型、服务型的新型农牧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50所,培训绿色证书持证人员1万人,农牧民技术骨干5万人。

四、加强调研,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今年农牧业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农牧系统自身工作能力,竭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为民、作风过硬的队伍,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做好农牧业工作。

总体来讲,我们农牧系统的干部是一支作风扎实、清正廉洁、战斗力很强的队伍,但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要求、农牧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诸多不足。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工作重心下沉,深入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三深入、三落实、三创新’”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

一要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农牧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关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倾听农牧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搏、找准发展的路子,密切与农牧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今年,要重点加强对十大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

21 创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课题调研。通过调研,形成一批真正有价值的成果,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

二要着力抓好落实,确保措施到位。干事创业,贵在落实。我们的一些工作之所以存在差距和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工作落实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因此,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把抓落实贯穿于全年各项工作。要不断改进落实政策的方法,健全落实政策的机制,创新落实政策的方式,狠抓宣传发动、大力推介典型、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政策在基层和农牧民中得到落实。要及时细化促进农业稳定增产、防灾减灾、节本增效、动物防疫、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各项措施,确保各项重点措施得到落实。要结合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和技术服务队,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送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确保各项指导服务得到落实。只要政策、措施、服务落实到位了,完成今年的农牧业工作就有了保障。

三要积极开展创新,提升工作水平。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新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是推动农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工作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调控手段,积极推进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营销和农村牧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涉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加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进一步深

22 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透明运行,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公开涉及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推进农牧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改进执法手段,努力提高执法效能。要强化农牧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三农”倾斜,形成推动农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固树立农牧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最后,我就项目管理和农机购臵补贴工作,再强调一下。近年来,从中央到省上,支农项目越来越多,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尤其是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项目监管,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保证项目资金廉政安全,健康运行,保证项目实施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落实总体上讲,制度完善,操作规范,成效显著,农牧民得到实惠,没有出现大问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防微杜渐,加强与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要求,我们还将与各州、地、市农牧局签订2012年农机购臵补贴实施工作责任书。回去以后,各地也要建立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以更加规范的程序,更加有效的措施,组织实施好这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23 同志们,巩固和发展农牧业好形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农牧系统干部职工的真抓实干,有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勤劳智慧,我们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现代生态农牧业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4

第五篇:在全县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改)

玉树县今冬明春农口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4.14日地震发生以来,县农牧、林业、科技部门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部署,迅速调整工作重心,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抗震救灾与灾后农牧业恢复重建同步推进,以强有力举措开展工作,确保了以最高效率恢复农牧业生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省、州、县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牧业形势,部署强调今冬明春农口重点工作,切实把我县农口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首先我将上半年农口开展的重点工作做一下回顾:

一、常规工作

农牧业生产日益恢复。根据下达的农牧业生产指标,认真组织开展了春播备耕和农田基本建设,及时制定了农用物资供应的具体操作办法,保证了地震灾害期间农用物资的供给。年内完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52900亩,圏窝种草6000亩。牧业在地震减损死亡牲畜4.05万头只的情况下,我县年中各类牲畜存栏达到67.8万头只匹;其中育活各类仔畜17.21万头只匹,繁活率达到65.18%。

惠民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今年我县的第一批农机补贴为70万元,已完成文件宣传,购置登记及厂家的招投标等工作。我县的测土配方工作在结古镇东风村、仲达乡尕拉村实施,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完成土样的化验及农户的建档立卡。生态工益林补偿费全县范围内337.5万亩1100万元,补偿发放遵照邓省长及省林业局的有关精神,6月份完成全县摸底工作,9月底准备发放兑现。

动物疫病应急防控成效显著。震后省、州、县动物防疫部门联合行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无害化处理牛羊尸体40792具,犬獒尸体 1 3573条,马58匹。完成炭疽、狂犬疫苗应急接种炭疽疫苗66.8头只,狂犬疫苗4.43条,牲畜口蹄疫灾前及灾后补注共计72.3万头只,免疫率达到90%以上。在7月1日至30日完成疫苗Ⅱ号炭疽、牛出败、猪瘟(大牛拉稀)等常规动物疫苗接种任务,接种率达98%。

认真推行林权改革工作:为进一步搞好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制定和出台了符合县情的林权改革制度实施方案,6月15日起,在巴塘乡共完成6个村25个社23个组31户的林改宣传、林改勘界和林地确权的外业工作,完成勘界总面积2684443亩,林地确权659850亩,到目前,前后召开18次林权政策宣传会议,参加人数累计达到3600人;对各社、组、户的勘测划分,做到了尊重群众意愿,界线清晰明了。

二、项目工作

建设总投资4494.03万元的2010年度建设养畜项目在小苏莽乡、巴塘乡、哈秀乡16村实施,建设内容为牲畜暖棚、贮草棚及人工饲草地建设,户均建设暖棚120m2,户均建设贮草棚40m2,户均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5亩,共建设暖棚141600m2,贮草棚47200m2,人工饲草料基地5900亩。6月1日起32家议标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动工。截止目前,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

2010年黑土滩治理项目在哈秀甘宁、岗日、哇龙三村实施,于6月1日全面结束,共完成“黑土滩”治理面积34400亩,完成432个机械工作日和2880个人工日,共完成化肥播撒172吨,牧草籽种66.92吨,其中垂穗披碱草34.4吨,中华羊茅10.32吨,冷地早熟禾17.2吨,由海北州金滩草原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县草原站、青海恒力源生态绿化有限公司、青海华邦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种植任务。并于2010年8月完成了县级自查验收。

2 2009年安排给我县游牧民定居工程1724户,项目总投资8275.2万元,在原住地修建750户,乡镇所在地修建325户,结古镇建房的有649户;截止目前,已完成建设1322户,2010年度游牧民定居工程计划在下拉秀镇实施,前期的调查、登记等准备工作已完成。由于受地震灾害影响未实施。09年未完工的402户因灾造成工程遗留,项目户存在自筹资金已上缴而没有完成实施建设或工程建设过半等问题。这项工作要求实施单位及时将解决意见或方案提交有关部门批示。

2010年度草原毛虫治理在哈秀甘宁、哇龙两村实施,总投资30万元,7月1日起议标单位县草原站进行开工治理面积30万亩,该工作于7月20日全面结束,灭效达到了100%。

总投资385.9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上拉秀玛龙村88户中实施;项目建设规模为草地灭鼠2万亩;修建封闭式畜棚88幢,每幢面积120m2,共计10560m2;修建畜圈88个,每个面积400 m2,共计35200m2。截止目前,已完成了65户的畜棚畜圈建设任务,预计9月底可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总投资300万元的2009年度三江源封山育林项目在下拉秀乡当卡村实施,由中标单位平安海青建工贸、青海华邦农牧科技开发公司从6月底实施围栏封山封育面积6万亩,工程于9月2日全部完成。 退耕还林工程今年补植补栽任务为9000亩,3月份共调苗98万株,截止地震前完成4000亩及40万株补植补栽任务,58万株苗木因灾损失。

三、重建工作

省上共下达给我县灾后温室建设任务870栋,总投资为5824万元。5月10起由25个施工单位进驻结古、仲达、巴塘、安冲进行建 3 设,截止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667栋,完成钢架安装520栋。

5至7月,由省上指派专业技术干部指导实施我县动物疫病采样任务,前后分别完成口蹄疫、禽流感等监测样品2000多份,完成计划任务的110%;为保障结古地区灾后动物产品安全, 6月3日县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所同结古市场13家动物产品销售业主签定灾后《玉树县动物卫生检疫责任合同书》及〈动物卫生检疫承诺书〉。并定期开展行之有效的执法检疫监督。

灾后重建征占林地工作。主要是灾后衔接重建征占林业用地工作,范围为结古镇区、巴塘附近征收植被恢复费、植被补偿费工作。现已完成结古镇及当卡电场临时征占、214公路周边应急临时征占工作。

总投资770万元的我县生态畜牧业工程今年计划在重灾区结古镇、隆宝镇包括哈秀乡、巴塘乡、仲达乡的37个村实施。现已完成11个村的实施方案,正在编制26个的实施方案。通过草场生态治理与恢复、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牧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牧民劳动技能培训五项工程,使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今年巴塘乡的上巴塘村是震前已经确定的项目试点村,结古镇的禅古、甘达村做为试点先行村,两村专业合作社已挂牌成立。

---------------------------- 2010年灾后农牧业平稳发展得益于中央、省、州委人民政府和主管厅局高度重视“农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结果,是继续加强扶持援建政策的结果;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农牧、林业、科技部门及业务单位共同辛勤劳动、扎实工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牧业恢复重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 4 战,仍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任重而道远。从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一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牧业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损失,灾情的范围较广、面积较大、程度较重,严重制约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二是对农牧民抵御次生灾害的意识不足,掠夺式和粗放性农牧业经营理念长期存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不全,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针对上述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变地震灾害为发展机遇,统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问题,要将农牧业生产恢复发展与特色农牧业经济相结合,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相结合,与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灾后的玉树农牧业经济有一个新提升,发展方式有一个新转变,产业结构有一个新优化,农牧民收入有一个新提高。

为确保实现农牧民生产平稳过度,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保障农口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当前各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个工作:

1、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加快发展观念转变。全力发展设施农业,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我县农牧业发展面临的长期任务,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我们要从各乡镇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持抓好以温室和畜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建设,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农畜产品供应量。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引导和组织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改良畜种,提高畜群周转速度,增加牧业收入。在草原建设生态整治过程中由于宗教原因,群众自行灭鼠灭虫等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农口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反复的宣讲不防治、不参与的危害。促进草场危害区农牧民参与灭治的积极性,摆脱思想观念的束缚,通过亲身体验加强群众对保护草场、建 5 设草场的责任感和生存危机感。

2、加强生态保护措施,法规宣传及执法到位。由于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草地退化面积逐年增加。在灾后重建期间,为防止个别建设单位和农牧民出现私占林地、私挖草场取沙、破坏基本农田现象的发生,农口执法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草原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执法人员规范林业环保、草原监理执法活动,使用统一国定非税收据。收费许可证等证章按期提交上级审核部门审核。

2、完善动物防疫建设,确保达到大灾无大疫目标。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控和秋季口蹄疫强制免疫。做好活畜调运和交易市场的动物检疫,落实定点屠宰场的监督检疫,做好防大疫灭大病的各项准备,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同时扎实推进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牲畜免疫标识的查漏补缺和新增畜耳标佩戴工作,力争在年内达到80%以上。

3、抓好秋季农牧业生产,保证灾后农牧民不减收或少减收。目前正逢农牧民生产黄金季节,各部门一是要做好农作物秋收打碾指导工作,实现农户颗粒入仓,完成各类农作物产量统计上报。二是要认真实施两季以上轮牧制度,努力提高草场利用率,力争入冬前存栏畜

一、二类膘情占总牲畜的80%。三是要充分利用秋季黄金生产季节优势之机,对牲畜出栏工作早动手、早安排、早计划,力争将出栏率达到32%。三是要在保护好种公畜和生产母畜的前提下,及时淘汰处理老、弱、病、残畜,减少春乏死亡,变牲畜存栏为资金储备,增加群

6 众收入。

4、防患于未然,加强草原、森林防火和抗灾保畜工作。每年10月1日至翌年5月30日为全县森林草原防火和抗灾保畜期。防火抗灾期间,汲取去年冬春季节县内发生五起草原灌木火灾的沉痛教训。在今年大多数农牧民在户外帐蓬居住,引发草原森林火灾和遭受冰冻灾害隐患极大,要求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充实和完善领导小组各成员和联点单位,明确职责。及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责任合同,充实防灾应急队伍。认真开展农牧民越冬三料储备和备用草场调查督促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灾抗灾信息畅通,同时要加强值班抽查工作,对领导不在岗,值班不落实的,要通报批评。要严格执行雪情、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和灾害程度;发生灾情24小时内必须上报,要早、快、准地反映灾情信息。在发生灾情处置上,职能部门分级启动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5、重视重建项目的实施和监督,促进项目可持续利用。抓住国家援建扶持的有利时机,进一步研究我县农牧业发展前景。积极做好与省、州有关部门的重建项目对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为充分发挥林业、草原、兽医业务单位专业技能强的特点,由上级行政部门协助,加大业务单位独立申报和实施对口项目的力度。重视县人大、政协、计委、监察、建设、发改、国土部门和项目实施乡镇政府对农口建设项目全程监督检查。对跨年建设的项目因地震建设受阻和工程遗留问题,及时上报解决方案。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的长期发挥,由业务技术单位对建成后的成果进行跟踪监测,指导牧户进行管护和科学利用。实施单位与实施乡镇村、社、户及时签定项目后期管护责任合同。

5、加强生态体系建设项目,规范管理程序和保障措施。农口下达生态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八个管理办法和细则执行。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作业设计要求落实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管理。用于工程建设的资金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进行报账。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应实行严格的拨款管理责任制。建设工程制依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工程需议标的参与报名三个施工单位以下的视为废标,议标工作全程必须由实施乡镇政府、县建设、发改、国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通过招标的施工单位实行公开、公正、公示。工程监理根据《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择优选定工程监理单位。中标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的施工监督、检查验收等实行监理人负责制,明确责任,对工程施工质量负责,农口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和影响进度的,将列入黑名单,将在今后的农口项目不安排施工项目。档案材料是历史的见证,按照《档案法》和《玉树县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规定,项目建设档案进行专人负责,及时对项目图文资料及工程材料搜集整理,规范分类归档,并在管理上加强研究,作到了查找方便,管理到位。同时对重要文件进行电子版的备份,确保档案材料的全面、安全,按期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及领导上报项目建设进度。

6、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有效巩固林改成果。林改工作要在三年 8 的时间内完成全县林地权属划分工作,任务重,时间短,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照上级精神和要求,认真搞好“回头看”,对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同时,进一步搞好林改材料整理归档完善提高工作,确保改革工作程序合法、手续齐备、档案完整规范,不留后患,经得起历史检验。用改革的实际利益成果,调动农牧民主动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要我改”到向“我要改”的自觉转变。

7、加强农口部门的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牧系统干部的学习、作风、纪律建设,建立一支勤政、廉洁、务实的农牧灾后重建干部队伍,是我们服务农牧民、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新牧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各部门及局属各单位要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求真务实,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证。一要讲大局。就是要自觉维护省、州、县委和政府的灾后重建方针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同时善于把上级精神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要讲廉洁。部门领导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时时关心农口干部职工的个人成长和灾后生活问题,带头执行纪律,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维护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三要讲实干。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行政务公开,使农口干部及时了解和学习掌握重建工作中有关政策,做到集中精力搞重建,抓落实。四要讲实效。就是要及时掌握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下大力气解决好调解好农牧民反映强烈的草场界线、工程遗留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使上级各项恢复重建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在我县农口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同志们,为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年农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9 我们要全面贯彻省、州、县灾后重建指挥部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农口恢复重建发展目标,为推动我县农牧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