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第一篇: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集邮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
前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 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实现美好社会的最高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目标、共同的心愿。在这一宏观背景和视野中,对高校提出要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要求。集邮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离不开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对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集邮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邮文化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宗旨的大众文化,其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校园集邮是集邮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集邮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校园集邮文化同时也是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校园的集邮,对促进整个校园文化和谐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集邮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由集邮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创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并使三者良性互动,立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而集邮文化具有社会性、创造性、民族性、群众性等特点;并具有怡情、益智、增识、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集邮文化的这些特性,从根本上符合了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的需求。
集邮文化具有社会性、时政性。邮票是一部宏伟的史书。时代的发展总能在它上面找到相应的痕迹。每当社会上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我们总能找到相应的邮品制成邮集,来反映时代的主题,例如2007年暑假,将在广州大学城举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我们华南师范大学集邮协会就举办了一次“邮动青春,拥抱大运”的专题邮展,迎合当前时事。这既体现了我们集邮爱好者对时政的敏感度,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集邮文化具有创造性。营造和谐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集邮文化恰好完美地诠释了这一主题。无论你是制作一个贴片、一部邮集,抑或只是简单的一个极限片,都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需要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在芸芸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可以说,不懂得创新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邮者的。由此可见,集邮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功不可没。
集邮文化具有民族性。集邮被誉为“国家的名片”。小小方寸,却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述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激发起我们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切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据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集邮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因子。 集邮文化具有群众性。集邮协会是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自发成立的组织。它不像团委、学生会那样有严密的组织架构、有硬性的任务规定,它举办任何活动都是发自于集邮者的内心,都是以集邮者的需要作为依托,所以能够得到校园中广大同学的支持。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上,具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综上可知,集邮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是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蓬勃发展的校园集邮文化正是集邮文化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邮组织的数目逐渐增加。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学、中学、大学通过评定,被授予“青少年集邮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小学、中学、大学成立集邮协会、开设集邮课程的数目也在稳步地提升。
二、集邮活动日益规范化。这主要体现在少年邮局、大学生邮局的成立。而各大高校及中小学集邮协会的组织架构、制度逐步完善也标志着青少年的集邮活动日益规范化。
三、集邮活动日益品牌化。在多年的集邮实践活动中,各级集邮组织意识到打造集邮品牌活动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设想付诸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例如,每年一度的羊城集邮文化节中的青少年集邮日、广州市青少年集邮论坛;主要面向大学生的“广州高校集邮知识竞赛”、广东省高校集邮联合会每年一度的活动等。这些活动凭借其广泛的参与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的关注。除此之外,各高校的集邮组织也在极力地打造自己校园内的品牌活动,如“集邮文化周”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集邮活动形式多样化。在讲座、展览和比赛三大活动形式的基础上,现在集邮活动又融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如“举办集邮辩论赛、集邮论坛、集邮话剧表演、集邮文化之旅、集邮漫画比赛”等,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集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作用,这些崭新的形式的加入,丰富了集邮活动的内涵、增强了参与性和趣味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集邮活动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一个集邮爱好者和一个大学集邮协会的负责人,处于校园集邮的第一线,当代大学校园集邮活动的现状促使我思考:如何进一步营造和谐校园集邮文化,继而发挥集邮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集邮观,保持健康的集邮心态 集邮是一项兴趣、爱好类的活动。集邮的目的在于增长知识,欣赏艺术,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增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而集邮活动是一项群众性活动,集邮爱好者要放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草民”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享受集邮带来到的快乐。集邮爱好者只有在正确的集邮观和健康的集邮心态指导下,才能更好的参与集邮活动,体会到集邮活动带给人的乐趣和无穷魅力,在营造和谐校园集邮文化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集邮文化素质,加强学生集邮道德教育
邮票被誉为小型的百科全书。而集邮活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门专门的学科“集邮学”。对集邮的研究越深入,集邮者需要掌握的集邮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越多。现实情况迫切要求我们提升学生集邮文化素质,只有懂得集邮的人才会真正热爱集邮,只有真正热爱集邮才能更好地发挥集邮活动的积极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集邮对营造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
德与才是相互依存,一个集邮爱好者光有很高的集邮文化素质,而没有良好的集邮道德,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集邮者,更谈不上一个优秀的集邮者了。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加强学生的集邮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当前校园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要求。加强学生集邮道德教育,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走“专业+集邮”道路,展示集邮活动的学术意义。
新时期的集邮活动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集邮研究和邮集制作,这样一方面能增进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使我们的集邮活动更富于现实意义,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集邮活动中来,才能充分展现集邮文化活动的特殊魅力
四、开展公益活动,让集邮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集邮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大学生成立义教队,利用假期“送邮下乡”,在广阔的范围内传播集邮文化;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去参加一些与集邮活动有关的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集邮者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集邮爱好者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出贡献。
五、重视发挥高校集邮协会的作用,加强高校集邮协会的建设。
集邮协会活跃在校园文化的平台上,集邮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正是依靠高校集邮协会体现的。所以要重视高校集邮协会的作用,不断完善高校集邮协会的组织建设,培养集邮生力军。才能保证集邮活动对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长期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集邮文化。集邮文化是校园文化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更好的实现集邮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发展,在实现的方式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索。营造和谐集邮文化环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但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经过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校园中谱写出和谐集邮文化的新篇章!
第二篇:坚持文化立校 促进和谐发展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小学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始建于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年),地处黄海之滨、如泰河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书香馥郁,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阳光乐园。学校现有1名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名南通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4名南通市骨干教师、6名如东县骨干教师、5名如东县先进德育工作者、1名如东县科研型教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我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坚定不移地走“文化立校,促进和谐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不断丰厚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争创品牌中心小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红旗大队”、“南通市雏鹰红旗大队”、“如东县绿色学校”、“如东县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如东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如东县教育科学研究基地”等荣誉。
一、精心布置 营造文化氛围
精心布置学校的每个角落是师生素质提高、学校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我校努力做到让花草树木讲话,让墙壁育人,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利用学校传达室后面的一小块空地,学校插上了三根石笋,栽上了三棵罗汉松,并将罗汉松作为学校的象征,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鼓励师生学习罗汉松的不屈不挠,学习石笋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在学校走廊、过道和室内,张贴了与环境协调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在学校的画廊、报廊等橱窗设置了“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我们的目标”等栏目,为师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目标,在学校画廊还增添了学生优秀习作以及学校各项荣誉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强化了竞争意识,培养了爱校之
1 情,提升了人格,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为了强化学校文化氛围,我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试行了“我的校园我设计,我的校园我美化”的操作方法。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经过实地观察,反复讨论,将走廊、过道、墙壁、橱窗、楼梯等分成了艺术作品、学科知识、科学幻想、伦理道德、校园之星等五大版块。根据版块主题,定期组织学生搜集名人名言,自己设计人生格言,书写、遴选书画作品,撰写科幻、学科论文,评选校园之星等。在有关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发寻找购置图版材料并制成宣传图版。然后根据图版主题将学生自己制作的图版张贴布置于相应位置。另外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还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欣赏图版内容,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验,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图版主题及内容。学生自始至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设计、美化校园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熏陶了学生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智能。
根据县局大文科建设的相关要求,我校本学期加强了班级大文科环境建设,每班按照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部署,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逐月设计、出刊一期主题黑板报,并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将拍摄的各班黑板报的照片进行放映,让所有的老师互评互比,充分发挥了黑板报的育人功能。为了深化读书活动,我校在各班设置了“我读书我快乐”专栏和书报栏,分设了“推荐书目”、“美文欣赏”、“读书感悟(我想我说)”三个栏目,坚持每月更换一次内容,传递新的阅读信息,提供新的诗文佳作,并将部分学生的优秀感悟习作张贴于栏目之中,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让学生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我校在县教育局召开了“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推进会之后,积极启动了1234工程,坚持与师德教育相结合、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展了以“廉政文化进校园,
2 廉政守法进万家”为主题的活动。在学校橱窗开辟了伟人廉洁故事、教师格言等栏目,让教师、学生了解反腐倡廉的有关知识,树立了“廉政光荣,腐败可耻”的意识和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培养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让每位教师都能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二、强化管理
构建文化机制
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是学校文化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为了加强教师劳动纪律教育,学校在已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马塘镇潮桥小学教师两签一查考核制》,构建了教师到校签到、离校签离、中途校长不定期查岗三结合体系,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将上周检查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严格了教师的劳动纪律。
教研是学校文化建设深化的平台,为了加强教研管理,将学校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长首先做到教育科研“六个一”,即:每学期为全体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科研讲座,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听好每一位教师的教研课,每周听一节推门课,重点评析一节课。充分利用主题沙龙,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我校教科室制定了教师沙龙的系列活动计划,设立了“我与新课程成长”、“学科教学中的困惑”、“课题探究伴我行”、“读书感悟”等主题论坛,在每月的主题沙龙活动中,学校全体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论坛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课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为了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县局、镇教办的精神,学校制定了《马塘镇潮桥小学教学常规细则》,分别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所有教师在教学中有规可循,促进了新课
3 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学校实行了推门听课、评课制,要求学校领导、教师每学期主动听推门课不少于60节,听后并根据学校教导处设计的听课评价表从理论与实践的双层面进行如实的评价,让教师在互听、互评中增强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制定了《三网联通促发展实施方案》。(1)注重发挥天网优势,学校教导处、教科室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高质量的教育网页,规定教师每天在校浏览“朱永新新教育在线”、“如东教育信息网”等网页上的教育信息、教育理论等不得少于一个小时,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建立博客,创建电子信箱,让博客、让信箱成为教师学习、交流、反思、总结的平台,让教师在天网中遨游,在天网中提升。(2)构建人网平台,要求教师发挥人网优势,充分借鉴学习同轨老师、各班任课老师、不同学科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学校教导处组织“一周一次教研组集体备课”、“上课之前同轨班级老师共同议课”、“空闲老师随班听课”、“一课一点评”、“一课一心得”、“寻找一课一缺点”、“主题话谈”等系列活动,让教师在人网中学习,在人网中发展,鼓励教师发挥个人优势,努力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3)捕捉地网资源,我校根据实际,要求教师在完成授课等任务的同时,必须以创建特色为目标,以开发学校教育资源为抓手,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的身心发展水平、特长等,努力创建特色班级。比如我校是南通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吴亚鲁的母校,我校创建了“吴亚鲁中队”,要求师生查阅马塘镇烈士纪念馆的相关记载,并通过走进社区咨询先烈的家属、先烈的邻居等方式,与班级学生一同编写《吴亚鲁烈士事迹》等,让学生在讲故事、主题演讲、我能行实践操作等比赛中,在编写教育手册中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地域资源这个网络中成长,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逐步塑造了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培养了
4 教师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我校努力将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学校构建了“
三、
三、三”运行机制。1.“建好三个组”即:要求各班成立一个校园环保小组,开展“看谁捡的垃圾多”的主题活动,要求每个成员每天带一个方便袋在下课之后将校园里的垃圾随手捡起,并将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同学及时向各班主任汇报;各班成立一个文明礼貌督查小组,负责督查同学是否对老师、同学有礼貌,并将在校园里说脏话、课间打闹的同学及时汇报各班班主任;各班成立一个校园秩序检查小组,负责维持课间楼梯、走廊等地方的秩序,并将在楼梯、走廊拥挤、喧哗的同学及时汇报给各班班主任。2.“开好三个会”即:学校要求各班在放学前将一天的小组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小结;要求上好每天的晨会课,将共建文明校园作为晨会课的必讲内容;要求上好每周的班队会,将一周活动进行一次总结,对不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给予教育,对本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3.“做到三个查”即:要求学校大队部逐日检查;负责常规管理的领导不定期巡查;周五下午第三课后组织各班班主任集中查。由于机制的完善、管理的到位,全员的参与,使文化立校蔚然成风。
三、潜心读书
丰富文化内涵
为了使教师登高望远,高屋建瓴,激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使教师读书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我校根据实际从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提出了教师“五个一”的读书要求:1.每天做到“五个一”:保证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摘录一段教育理论或教育名言;思考一个教育问题;记录一个教育教学细节;构思一篇新教育理念的教案。2.每周做到“五个一”:分类汇总一次上周摘录内容;完成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后感;自己尝试上一堂融新理念的实验课;完成一篇叙事性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
5 主题论坛。3.每月做到“五个一”:进行一次当月读书小结;完成一篇教育教学心得;积极参加一次学校或镇以上的读书论坛;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格言;听一节名师之课并结合所学理论认真评析。4.每学期做到“五个一”:购买一套教育教学书刊;举办一次读书讲座;上好一节示范课;撰写一篇理论性较强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一篇新理念的活动方案或课堂教学案例。
为了将教师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我校专门配置了“读书促成长”的读书笔记,在笔记中设置了5个栏目:1.哲理篇——每月设计一条教育格言;2.理论篇——每月采撷2000字的教育理论;3.案例篇——每月联系所学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教学案例;4.感悟篇——每月撰写一篇学习体会,参加一次读书交流;5.创新篇——每月构思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论文提纲,要求教师以上述五个栏目,每月一个轮回进行读书记录、反思、感悟、创新,并将读书笔记列入“教学六认真”的必查资料之一,因此,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在阅读中丰厚文化底蕴,我校开展了学生读书“五个十”活动,即:1.每学期读10本课外读物; 2.低年级学生每学期能在班上讲10个故事,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能在班上交流10篇心得;3. 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写10首儿歌,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写10篇习作向小学生刊物或校广播台投稿;4.每学期熟记10条名人名言;5.每学期熟背10首古诗。学校将周
一、四中午时间作为学生读书时间,要求老师每周给学生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充分发挥“采蜜集”作用,要求3-6年级学生及时将书中的好词好句以及科学等知识摘录在“采蜜集”上;要求3-6年级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并及时誊写在“采蜜集”上,并且要求每班利用综合实践课和晨会、班会时间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并且通过开展“朗读、讲故事、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净化了心灵,升华了人格,培养了人
6 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我校突出科研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求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学校教科室根据各课题的研究实际,坚持以行动研究为主,课题主持人将研究任务分解到每周、每人,并要求教师在每周六集体备课之前将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课题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在课题组进行汇报交流,尽量做到遇到研究困惑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学校教科室每周对照课题要求进行学科理论研究介绍,总结一次课题的研究情况制订下一步研究的对策,以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南通市、如东县“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期间,我校共申报立项了1个市级课题和6个县级课题。其中如东县“十五”规划《农村小学课外活动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互动的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农村小学“淘气包”学生心理成因分析及基矫治对策》、《在农村小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农村小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调适研究》等6个课题已于2004年底先后结题,其中《农村小学“淘气包”学生心理成因分析及其矫治对策》的结题报告在《沿海教育》“课题传真”栏目中全文刊登,并以优秀级通过如东县教育科学研究领导组验收。南通市“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雏鹰争章活动的课程化操作研究》的结题报告发表在《沿海教育》,也于2005年4月以优秀级结题。2006年4月学校申报了江苏省“十一五”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荣辱观的策略研究》已获准立项,全校教师正以满腔热情投身于研究之中。几年来,我校1名教师被评为“如东县科研型教师”,在市县青年教师课堂比武、说课等比赛中,我校10多名教师获得市县级等级奖,并为“县送课下乡”、“一校两镇”等教研活动开设公开课20余节,为镇教研活动开设示范课30余节。一年来我校教师共有100多篇论文发表或获等级
7 奖。
四、彰显个性
升华文化底蕴
课堂是学校科研的载体,我校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各科与生活之间引发联想,突破了学科本位,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了“三精、三新”,努力使科研服务于学生,践行于课堂,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1.精。即精备、精讲、精练。学校利用周六上午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要求教师对下周所教内容从理论基础、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三方面认真分析探讨,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度制订教学方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对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选题针对性、训练有坡度、人人在磨练、个个有收获。
2.新。即整合教材内容新、活化课堂模式新、师生互动方法新。我校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搜集乡土人文习俗,整理汇编了南通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吴亚鲁先驱的革命事迹,编写了“潮桥织造文化”手册,先后收集了大量的潮桥歌谣、谚语、歇后语等,作为学校传承文化的教育素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学校要求教师融理论于探究中,构建了“生活体验”、“情境感悟”、“艺术熏陶”等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搜集,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等形式,真正做到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升华学生的文化底蕴,我校于本学期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烹饪、乒乓球、足球等兴趣小组,做到了人员、地点、计划、措施四落实,充分利用中午时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将其划分到各个兴趣小组进行集中训练,学
8 校定期组织检查、交流、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在县、市“小巧手”比赛中2名学生分别获得“小实验”县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县优秀指导奖”。在江苏省金钥匙比赛中我校50名学生获得等级奖,5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在县文娱节目、鼓号队、运动会等比赛中,我校共有100多人次获得等级奖。兴趣小组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彰显了个性,培养了特长,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人格,同时也让我校这些没有特长的教师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在训练过程中学有所长,学有所长,有效地提升了师生的文化底蕴。
为了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我校将绿色环保教育作为升华学校文化底蕴的抓手,我校明确提出了“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口号,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绿色使者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任务,使学校绿化、香化、净化、美化,环境优化。学校强调了绿色环保的渗透教育,制定了环境教育低、中、高年级具体目标,要求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各科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在预设教案时有机渗透环保教育,使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学生关心环保、热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意识,并力争参与社区的环保行动。通过努力,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学校变得更绿、更美、更和谐、文化底蕴更深厚了。为此我校一名学生被评为“如东县绿色小卫士”,学校被评为“如东县绿色学校”。
我校注重坚持文化立校,营造了文化氛围,构建了文化机制,全校师生将一如既往,携手共进,用心灵奏响课改的乐章,用智慧孕育课改的希冀,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升华学校文化底蕴,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第三篇:加快企业文化融合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研究员 郑启清
“十二五”以来,包括组织(企业)文化在内的全国文化建设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组织企业文化认识提不上去,工作深不下去,交流走不出去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也使许多单位和个人感到困惑和艰难。我们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组织文化测评中心(注:2011年7月更名为企业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前瞻的视野、前卫的探索、前沿的成果为己任,以理论与实践,高端与基层,学者与专家相结合为途径,主动面对问题,真诚服务基层。继去年10月14号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高端论坛,提出为中国文化走上去和走出去而奋斗的要求后,今天又在先行先试的福建,进行文化融合的研讨,目的是促进组织企业文化走出去,深下去。应当说这次论坛的主题既是上下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大家盼望解决的问题。为此,我讲三点认识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融合?这是因为,文化融合既是文化本身的内在要求,又是文化交流的外在需要;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文化建设的现实任务;只有充分认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自觉坚定地推进文化融合,加强文化建设。
首先,文化融合是文化的基本属性。融合是文化的一种天然属性,如同“异性相吸”。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要发展,都要寻求突破旧属性,吸纳新因素的路子。这是一种生长的本能,是一种发展的需要,是从旧事物变异成新事物的内在张力。在历史上,除原文化以外,任何新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文化融合。如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是环地中海欧亚非各地区文化融合的结果。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而且融合了欧洲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甚至还吸收了阿拉伯等各东方地区的文化。中华文化五千年一系,它的形成其实也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融合着外来文化。所以,中华文化创造了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从古代就保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辉煌。
其次,文化融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停放在“围墙里面”,也不能够被禁锢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有文化就有文化交流,有文化建设就会产生文化差异、文化摩擦、文化冲突、文化接触和文化融合。文化的交融、互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在一定时机和条件下,以双向多维的互动方式自我扩张和彼此接触、交流与融合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改变着,逐步实现着双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互动。这就告诉我们交流、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其三,文化融合是文化作用的重要展现。在新形势下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作用,重点要推进三种类型企业的文化融合。一要推进集团企业的文化融合,把所属成员单位由于传统、地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各具差异性的个性文化,通过充分沟通、交流、吸收、借鉴、融合,逐步建成统一的更高层次的集团文化。二要推进调整重组后各企业的文化融合,解决调整重组企业之间因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文化实践等不同而引发的文化碰撞和冲突,实现文化的融合和提升。三要推进国际化经营跨文化管理中心的企业文化融合,将中国企业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相融合,达成跨文化理解,形成一种既坚持本国企业核心价值观,又体现与各种异质文化融合的灵活性、有效性,适应资源国的“本土文化”。仅以上三点就足以表明,文化融合在当下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其四,文化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因交锋而出新。这些,一方面体现在集成创新上。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不仅潜心研究绘画艺术,还认真研究光学、解剖学、植物学和数学。这些看来十分复杂的知识,被达·芬奇巧妙地组合起来运用到绘画上去。结果,画的精确性、生动性和色彩线条完美结合起来,独辟新径,开创了西欧绘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另一方面表现在引进、吸收再创新上。“十一五”以来全国许多组织和企业,建设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视觉、行为识别系统,自己的一主多优文化等等,这些既是中国组织企业文化创新的成果,更是文化融合的结晶。
由此可见,包括在座诸位在内的全国组织企业文化的先行者、建设者,对文化融合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的实践、感受、收获和经验。我们今天举办这次论坛,目的就是帮助和促进大家更加有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推进组织企业文化融合,加快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并促进组织企业和谐发展。
二、文化融合要在“四化”、“三突出”上下功夫,求实效 怎样进行文化融合?虽然不同的组织企业有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但大量的实践和事实说明,加强文化融合既要把握全过程,又要突出重点、节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融合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建设的过程。诸如,在谋划设计上要撮合,在理念提炼上要糅合,在架构布局上要整合,在组织力量上要联合,在工作开展上要结合,在行动落实上要磨合,进而达到思想理念上的融合和行为方式上的和合。这一系列的环节和步骤证明,文化融合中的融是前提、是基础,化是关键,是动力,合是目的、是结果。所以推进文化融合要在“四化”和“三突出”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要内化于心。就是将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等在内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在内的识别系统等,通过反复宣贯,让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于脑,铭刻在心,变成自己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念,积极进取的行动方向和精神动力。冀中能源集团在五年多的时间内,企业从黑(煤炭)白(制药)两道发展到陆(地)空(航空)并进,产值从100多亿发展到1000多亿,成为河北省举足轻重的特大型企业。他们靠的是什么?业内外人士给予的回答:靠的是通过精心诊断企业现状,找出了文化基因,确立了文化定位,进而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实;靠的是“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和一系列理念引领着员工,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集中能源的成功,就是落实科学发展文化的成功,是企业文化融合、内化于心的成功。
二要外化于形。就是通过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品牌、企业业绩确定并传播企业形象,营造可亲、可信、可交往的内外环境和氛围。海尔集团继确立售后服务要达到“国际星级服务”目标后,大力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推行了“市场细分,引导消费”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坚持“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控制要求。这些既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借鉴了西方先进管理文化的精髓,较好的实现了中国企业文化与西方的对接和融合,因而取得了用好国内外两个资源,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骄人业绩。
三要固化于制。就是把企业文化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企业的制度文化。北京全聚德集团是国内著名、海内外知名的老字号企业。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诠释的“全而不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作为核心价值观,展开了大德文化建设;同时把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规范化、制度化,促进了企业文化内生力和制度文化的外部约束力的互动和融合,有效地加快了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要动化于行。就是引导和帮助广大员工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步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进而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形成文化觉悟,文化自觉。联想集团确立的企业业务原则是:“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这些既反映了市场规律,又为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联想还提出:“光明正大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些既继承了传统道德,又体现了时代要求,较好地贯彻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有利职工的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行,行而有信。
在推进“四化”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坚持“三突出”。 一是突出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人化”和“化人”。常言道:文化的实质是“人化”,关键是“化人”。因此在进行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融合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把关心人、帮助人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把尊重人的文化权益,满足人的文化需求,发挥人的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把人人热爱,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评议,人人分享作为主要内容;把员工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这样的文化融合才能到位,才能扎根;才能入人心、得人心、安人心、乐人心;这样的融合,才能融得牢固,合得长远。
二是突出主线。这个主线就是提炼和施行理念。为什么说理念是主线,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理念是组织企业文化的表达形式,无论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无论是企业识别系统中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还是一主多优的文化,其内涵都是通过理念来诠释,来表达,来显示的。所以许多人讲,企业的理念体系就是企业的文化。第二,企业理念,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是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进行文化融合的根本依据。第三,企业理念的提炼、宣贯、践行,就是企业文化融入、融化、融合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进程。这就是说企业理念的形成和推出去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把它们为主线突出出来,就等于在文化融合,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纲,抓住了牛鼻子。当前,在推行企业理念中存在三个问题:其一,理念太高太远。好比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却高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员工感到可望不可及,没有兴趣。其二,理念太大太玄。员工认为愿景与现实是俩张皮,摸不到,够不上,没有信心。其三,理念太空太虚,有些单位领导与几个秀才闭门提出的东西,员工感到与己无关,不动心。这三种想法和情绪的存在,怎么可能进行文化融合呢?所以,突出主线,必须把主线抓准、抓住、抓实、抓出成效来。
三是突出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大力倡导集体主义。这里讲的集体就是全体、整体。这里讲的集体主义就是全局或者叫大局利益、大局目标、大局愿景、大局战略、大局意识。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是个人主义,指的是个体、局部,个人主义就是个体或局部利益和要求。突出主旋律就是倡导集体主义,就是多讲大道理,因为大道理能够管住小道理,大道理容易说服小道理,进而在文化融合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而坚持个人主义,搞一己私利,抱残守缺,则会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用各的车,各拉各的套,那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文化融合。当然倡导集体主义,讲大局是为了求大同、存小异,并不反对个人利益,也会允许个人自由、民主、平等发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互动是文化发展不可小视的动力,它总是青睐那些最具创造性和最富活力的文化。
三、做文化融合的促进派
加强、加快组织企业文化融合,是各级组织、广大领导干部和文化骨干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责无旁贷的重担。为了帮助和支持各级领导和广大骨干做文化建设、文化融合的策划者、组织者、推进者和先行者,提四点粗浅建议。
第一、要做“美女”,不当“火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靠近火炉子,几分钟都待不下去。但是如果让他和美女在一起,几个小时他都不愿意离开。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文化要像美女一样富有魅力才能搞好文化融合。所以,我们在推行文化融合中,首先要打造先进的组织企业文化,不断加强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善于借势、造势,用好平台和载体,创造良好的条件、环境和气氛。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并积极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是进行全国和全世界文化融合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标志,应当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第二、要做“多媒体”,不唱“独角戏”。当今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元、多样、多彩,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生态都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姿多彩的形态和景象。多媒体既是世界多元性的产物,也是促进世界多元,尤其是为促进文化多元作出了贡献。我们应当运用多媒体的思维方式,在推进文化融合中海纳百川,广采博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既要用平常的心态、平静的心境、快乐的心情、宽广的心怀、纯净的心灵对待文化冲突、文化摩擦,更要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推进组织企业文化融合,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要做“加工厂”,不当“录音机”。文化融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文化加工制作,加工厂的目的就是出产品、出精品、出新品,文化融合也应当且必须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出业绩。当今中国有一句流行语,就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文化融合应当而且必须融入中国创造之中,努力增强中国创造的文化含量,在中国创造中展现文化功能。
第四、要擂“进军鼓”,不吹“结束哨”。绝大多数单位的实践证明能否推进并搞好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有两个人物很关键。一个是主要负责人是否高度重视并率先垂范,第二个是文化部长是否善于策划和精心协调推进。一只手敲鼓谓之击,一双手敲鼓谓之擂。如果一个单位两个人两双手或者更多的领导和骨干敲鼓,那么文化建设、文化融合的“进军鼓”就会擂得更给力、更响亮、更催人奋进。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同志们,有一首《祖国不会忘记我》的歌曲唱道:“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长河,····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这些歌词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融进祖国的江河,才有工作的智慧和执着;只有把自己融进企业的长河,才有文化融合的作为和探索。借此机会,我衷心祝福大家,融进祖国,成为“大我”;融进文化,造就“新我”;融进企业,做到“忘我”;坚持数年,必有收获;祝你健康,祝你快乐!
第四篇:培养构建安全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运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安全管理源于实践,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培养构建安全文化阶段:企业追求本质安全,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积极探索培养和构建安全文化对促进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作用,使人从思想上、意识上认可并理解安全,达到由制度促规范,由文化促安全的效果。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安全文化的内涵在不断的优化、繁荣和发展。安全才能和谐,创建和谐企业是时代的需要,如何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把人、机、环境有效地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是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实现本质安全的可行之路。
一、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2007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0.6万起,死亡10.14万人。2001年——2005年,全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于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火灾之后居第五位,在工矿事故中仅次于煤矿居第二位。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大特点。
作为铝冶炼行业,粉尘危害、高温危害、噪声危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电气伤害和火灾爆炸危险等职业卫生及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构成了威胁。近年来冶金行业发生了几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如: 2007年4月19日辽宁铁岭市清河特钢有限公司钢包脱落酿成惨剧,造成34人死亡;2007年8月19日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发生铝液外溢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59人受伤。冶炼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现代企业的安全发展,是从制度化管理向“文化”转变的过程。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安全就不生产、不安全就不投产、不安全就不建设”的新阶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已经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单纯经济增长型的阶段,把安全管理放在辅助、保障的位置,提不到企业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应有高度,就无法从根本扭转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安全事故多发局面。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汲取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通过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飞跃。
二、有效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条件。国家对安全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已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课题研究。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为设计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公司一直以“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为企业安全价值观,以“居危思安,和谐共生”为企业安全理念,深入开展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工作,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动了企业安全工作不断发展。下面着重从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四个方面介绍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为培养构建安全文化所采取的措施。
(一)、推进安全观念文化建设,树立员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美国曾经对7500起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其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88%;日本统计了造成误工8天以上的工伤事故,有96%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三违”造成的。观念决定行为,行为改变命运,一个个血的事实证明,只有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观念上的转变,才能形成“以人为本,关注安全,人人防范”的安全氛围。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为突破口,创建了具有启明星特色的安全观念文化。
1、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及安全培训。公司设有培训室和车间教育地点共13个,配备了各类安全音像资料和音像设备;通过电脑在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随机考试,全厂共享题库,可方便有效检验培训结果;新入厂员工100%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员工100%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考试;编制、下发《员工安全手册》、《安全知识学习短篇》、《班组学习材料》等学习材料。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先后选送数批生产骨干到中南大学等高校进修和培训,并安排所有中层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长达两年的MBA工商管理学习,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2、积极引导员工参与安全活动。通过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应急演习、员工自编自演安全歌舞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让员工亲自参与到安全活动中来。通过公司内部刊物,如《铝业之星》、《宣传周刊》、《安全环保简报》对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宣传;车间也自发组织创办了《铸造之光》、《综合青年》、《探索》、《D.S之窗》等车间内部刊物对安全文化进行宣传;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向公司和车间内刊投稿,有漫画、诗歌、摄影、叙事等多种形式;班组利用黑板报、班前班后会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3、开展“一人一天安全员”活动。让员工换位思考,站在安全管理者的角度理解培养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每一个人应充当的角色,从而理解和接受安全管理。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员工安全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人人要安全”的思想深入人心。在安全生产实践中,通过五年的安全文化建设,逐渐沉淀出具有启明星铝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精髓:
安全价值观: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
安全理念:居危思安、和谐共生。
安全宗旨:安全效益最大。
安全人本思想:保障安全健康,我与企业同发展。
安全誓词:每一位员工承诺——履行安全责任,保障平安发展。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做健康启明星人。
(二)、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对待安全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的特征就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习惯。企业能不能实现安全生产,在于这个企业的员工能不能将安全理念注入到行为习惯中,把先进的理念自觉转化为行动,努力追求行为与理念的水乳交融。
1、实施精细化规程拍摄,用拍摄的音像资料做教材教育规范员工的岗位操作。公司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精细化规程的录像拍摄,将60多个岗位的安全操作程序进行真人现场规范操作录像,通过剪辑、配音,制作成一套适合电解铝生产企业岗位标准化的录像教材,用以纠正和规范公司各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并将完成制作的教育资料通过网络、光碟、食堂电视向广大员工播放,便于员工快速、直观地掌握标准化作业,提升了安全培训效果。
2、规范员工日常行为。厂区内实行人车分流,对全厂22条主干道进行了道路分线和道路斑马线的统一划线,人走人行道,车走车行道,有效地改善了厂区内交通混乱的局面,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规范自行车的停放,在厂区公共场所统一划线标识自行车停放点,使自行车乱停乱放影响厂区现场整洁的现象得到整治;对员工的自行车进行统一标识编号,便于员工的识辨和自行车的规范管理;制定厂区内吸烟管理制度,设置了固定吸烟点,杜绝了在厂区流动吸烟现象。
3、进行生产岗位技术比武。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以“练过硬本领,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生产岗位技术比武活动,授予成绩优秀的员工“岗位能手”称号,并提供岗位能手津贴,有效地调动起员工学技术、争先进、保安全的热情。
4、实行现场目视化管理。公司在作业现场大量采用“可视化”的标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现场的各种不合理、隐患、浪费等问题揭示出来。员工见到现场管理的对象物,都能立刻对其正常、异常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都能对异常状态做出正确的处置,“让误操作无机会”。通过这些措施,逐渐形成了员工群体行为习惯,员工心目中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
5、推行“6S”管理。公司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开展“6S”管理工作。通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工作,使生产现场更规范、整洁、有序,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了员工真、善、美的品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6、积极实施企业安全文化科技示范工程技术开发。结合公司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定位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公司企业安全文化科技示范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立项,在企业内部推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于2007年12月27号通过了省、市专家的项目验收。
(三)、强化安全物质文化建设,营建安全的物质环境。
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指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器物。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本质安全的保证,也是培养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
1、开发重要岗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全厂共设置视频监视器108只,将重要岗位监视画面导入调度管理中心,为大型检修、员工作业等活动的集中监控和过程回放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24小时连续作业的情况,可对白班尤其是中夜班、节假日现场作业情况的进行实时监控。
2、开展QC活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作。成功进行了氟化盐天车钩头控制回路安全改造、多功能天车的安全锁改造等QC活动;员工自发开展设备小改小革,如喷涂脱模剂装置改造、点火装置改造、倒铝流槽改造等,增强设备安全性能;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大型铝电解槽中间通道转运工艺及启明星300KA槽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等1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有效消除和降低了员工操作时的安全风险;“铝电解用预焙阳极炭块”等11个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消耗。
3、加大在职业健康方面的投入。总投资近千万元成立了职业卫生监测站,添置职业病防护设施84台(套),对生产岗位的职业危害因子进行监控,按计划定期对具有职业危害的岗位进行职业危害因子的检测;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监督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同时,每年组织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随时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为作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4、开创环保和节能减排新局面。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环保设施建设,环保投资2.9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环保投入不少于总投资6%的比例。在项目建设中,在国内首次应用中间通道技术、管控一体化信息技术、电解烟气氧化铝干法吸附、沥清焙烧烟气净化等17项技术和装备,能耗指标逐步下降,2006年同比产值能耗节能约20000吨标煤,2007年,同比产值能耗节能约8000吨标煤。各项排放指标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污水经过处理全部回收利用,彻底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电解烟气粉尘和氟化物排放实现了在线监测,电解粉尘在线监测排放指标仅为国家标准的14%,氟化物的在线监测排放指标仅为国家标准的28%。在各污染源的产生过程均采取了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指标先进的污染治理措施,从传统的末端控制转换为生产过程控制,把生产和环保治理有机结合,实现达标排放。
5、为员工配备了齐全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针对各生产岗位危险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岗位劳保发放标准,共对69个岗位配备了7大类、44种劳动保护用品;定期调查员工的劳保用品使用情况,适时调整劳保用品的发放种类和数量;严格把好采购关,通过试用和调查研究选用最适用的劳保用品。
6、构建和谐生产生活环境。把生产区建成舒适、整洁的花园式工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倡导安居才能乐业,在眉山市区建设了占地200余亩的高标准员工生活小区,首先解决了员工安居问题,消除员工后顾之忧;员工及家属自行组织“我的宝贝,我的家”等各种主题的文娱活动,促进了“更安全、更愉快、更健康”安全价值观的形成。
(四)、深化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安全长效的管理机制,要根据企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努力改进管理方式,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了深化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创新性的提出了流程再造、全员设备管理、6S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思路。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岗位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据“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的原则,各级负责人层层鉴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抓好本岗位安全工作,安全生产成为全体员工的一项责任,安全指标列入干部职工业绩考评;根据责任岗位风险大小和岗位不同,实行数额不等的岗位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按考核标准给予扣减;年内未发生安全事故,无违纪行为的,按规定予以100%奖励。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岗位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结合,是加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干部职工自觉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深入开展全员设备管理。全面开展主体设备的状态监测和预知维修,岗位操作人员对岗位设备定期进行点检润滑和维护,大大提高了设备综合完好率和设备计划检修率。2007年全厂设备的综合完好率达到了99.34%;截止目前为止,主体设备的计划检修率已超过了90%。通过开展全员设备管理工作,有效实现了设备的计划检修、状态监测,减少了设备突发故障率,降低了员工抢修设备的机率,同时降低了设备抢修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
3、优化安全生产管理的流程。自主开发了ERP(即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实现了安全记录、劳保申购和档案管理电子化,能过及时、方便和高效地实现查询、检查。同时,在ERP上开通了合理化建议申报渠道,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向公司提合理化建议,2008年至今已收集并采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140余条。
4、建立各种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建立了《电解车间电解槽漏炉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等19个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精细准备,开展生产、设备、交通、防火、防汛、防震等各类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员工充分掌握安全生产、生活安全知识,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各项应急预案措施得当,员工通过演练掌握了应急处理方法,大大增加了突发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做到了有备无患。在遇到电解槽漏槽、倾动炉跑铝和供电整流机组停电等重大突发事故时,员工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事故的扩大;特别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波及眉山地区,公司和广大员工根据地震预案积极应对,避免了发生重大生产、设备损害和人身伤害事故。
5、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公司首先建立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通过公司公文下发至每个部门及车间,要求各部门及车间按照制度要求全面开展各体系工作;公司根据实施情况组织了内审,通过内审找出未达标项并提出整改措施。内审之后公司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申请体系外审工作。经过外审,公司于2004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07年通过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6、对危险源进行统计分级,实施岗位确认制。已完成了1279个危险源的识别,并整理出电解槽漏炉、天然气泄漏等重大风险17项。针对各生产岗位的危险源开展了岗位安全确认制内容及危险源检查的“三定”活动。以“想、看、动、查”的确认程序对操作对象的名称、作用、程序等确认无误时才能操作,同时对已识别的岗位危险源等级进行分级,并对危险源实施定时间、定检查人、定检查内容的“三定”检查。
7、建立安全指标检查考核体系。对安全生产相关指标进行量化:重大危险源控制率100%,生产性工亡事故为0;重大火灾事故为0;爆炸事故为0;中毒事故为0;事故负伤率控制在4‰以下。每月组织相关部门、车间安全员进行安全管理体系检查,保证隐患100%整改到位。
8、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等36个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26个环保及职业健康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有效地规范了安全管理、环保和职业健康管理程序,提高了企业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通过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公司培养构建起了有启明星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向企业本质安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三、培养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取得的成效及持续改进的思路
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标准、高起点”为设计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目标,采用了国际一流的技术装备和管控一体化信息技术,电解铝工程被授予“天府杯金奖”和“鲁班奖”两项中国工程建设大奖,并于2004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复查;2006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07年通过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以“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为安全价值观,以培养和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生命健康,规范程序,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引导和教育职工树立科学的安全观,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和职工的第一需要,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安全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先后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节约型企业先进单位、四川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长类)示范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单位、眉山市“2005年度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2005年度铝业集群龙头企业”、2007年被确定为“四川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自投产以来1600余天无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有色金属环保达标企业,四川省环保局、省经委通过现场检查和评比,对公司环保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联合授予公司“工业生态园区”称号,并积极推进我公司争创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公司坚定不移走技术创新之路已获得了很大的回报,有3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通过了省级技术中心认证,中心化验室通过了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环保优于国家排放标准,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安全、健康、愉快的氛围。
目前,四川启明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管理的形势已经慢慢向文化方向发展,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工作建设取得的一个显著成绩。培养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我们将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持续改进,认真做到用文化承载安全重任,用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用宣传渗透职工内心,用培训提高安全技能,用平安延伸企业形象。我们要将培养和构建安全文化看作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努力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来源:[http://]机电之家·机电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第五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能持久。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地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带动企业整体发展呢成功的关键就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实践那些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地继承成熟的经验但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发掘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把“文化力量”逐一转变为“生产力量”最终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作的新概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调控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企业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企业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而不是游离在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企业的有机延伸。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个执政能力建设之一,可见先进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把培育企业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主导性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于制度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群众为基础,以追求理想的经济目标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企业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二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文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也是对员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四是企业文化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通过企业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五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先进的企业应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践证明,谁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决定性优势。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员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塑造者,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做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研究员工的各种需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协调。描绘企业与员工共同的远景目标,提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感召力。1、导入企业的危机感:企业的危机是改革的重要契机,危机的存在是员工行为改变的有效催化剂,员工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2、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设计一个强调企业与员工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体系,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变革必然意味着承担风险和利益的调整,企业要通过构建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使员工安心。3、同舟共济的文化氛围:尊重历史,尊重员工,创造一个领导与员工同心同力,共享荣辱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企业变革不是领导对员工的变革,而是领导和广大员工同舟共济共同寻求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过程。针对当前员工面临的压力,企业还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领导与员工的面对面沟通等活动来缓解。4、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变革。在学习和创新中推进企业变革。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文化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促使变革观念逐步到位。不断地学习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是实现员工管理观念的转变,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