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
第一篇: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要遵循主体性、个性化、探究性、有序性等原则。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环节即"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科学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74-01
所谓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人为本"是互动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动教学模式能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不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因材施教,着手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是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既是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体,又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觉行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1.2 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展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表现和发展。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1.3 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探究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4 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2.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基本环节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互动方式,调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以"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科学评价"为基本环节的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1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按照教师和教材上的要求,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进行的一种对知识和信息地理解和吸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且产生疑问。这样,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就有了侧重点。自主学习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2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适时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适时利用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意识地设置符合学生不同层次的疑点,并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创设高一层次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可采取悬念式、直观式、矛盾式、开放式等。
2.2.1 悬念式情境。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悬念式情境可设于课程开始,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求知欲望;也可设于课程结尾,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激起继续学习的热情。
2.2.2 直观式情境。这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形象的直观问题,学生易于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思考激起兴趣。因此,教师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素材,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的、接近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
2.2.3 矛盾式情境。教师在教学中,从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过程,学生对事物产生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2.2.4 开放式情境。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探索某些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能提出多种问题,并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2.3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探究、研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有机结合,认真研讨,并且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见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不断修改矫正,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持续的进步。
2.4 质疑问难。学生质疑是在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围绕主题共同研讨、辩论问题,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研讨,得出一致的结论,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提出质疑时,教师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师生共同研究,并适时加以点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启发学生要独立思考,积极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5 科学评价。科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研讨质疑的全过程认真进行地归纳,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正确地理解。并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到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能力训练实现科学评价。总之,科学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追求新知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墨,欧阳芬;主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
[2] 吴中民;著 《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略论初中语文教学的互动阅读模式
提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繁重,盖因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借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构建起富有初中学生学习特点的互动阅读模式,借以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该模式突出了阅读过程的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强调读写结合,读有所得,并把阅读成果转化为语文能力。具体的实施策略,除了理念更新、与时俱进之外,侧重于互动阅读的前期准备、情境创设、氛围营造、阅读指导和阅读结果的评价激励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互动阅读;模式;构建
一、互动阅读模式建构的要义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既是语言信息的接收过程,又是语文能力锻炼培养的过程,直接有助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指向不专一,阅读效益低下,阅读过程缺乏主体进取意识,阅读质量和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阅读教学的教师中心思想作祟,学生主体地位削弱,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被动消极。学生阅读准备变成了教师阅读体会的讲述,学生阅读过程变成作业练习过程。其本质是主体意识丧失,个性化被桎梏,学生被动参与,机械阅读。这显然违背了阅读规律,其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的。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遣陆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其中,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就阅读教学来说,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读物和阅读环境,关系因素由教师、学生和阅读物所组成,其过程是学生的阅读探究和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其结果是通过教学评价确认的阅读成果。
在阅读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巨大,意义非凡。必须转变教学方式,由讲授变为指导,由注入变为启发,由此促成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其中通过教材阅读指导,让学生熟读范文,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应该成为互动阅读模式的关键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
2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撇开新课程教材而另起炉灶另找阅读材料,大抵属于舍本求末了,尽管必要的校本课程用以补充是必要的,但多应属于略读和泛读。“精要地讲”,就是揭示规律,提示要点,对学生领悟不到、研究不出的难点,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关键点给予必要的点拨,以生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引起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创造。精讲贵在启人心智,由一知多,给学生提供知识和智能的生长点。启发的结果,体现在能力的运用上,学生应学会举一反三。“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3“精读文章”是举一,“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是反三。针对“有人认为学习语文课之目的惟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故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叶老认为:12周英男、陈芳:《建构主义理论在.MBA案例敦学中的应用研究》,《管理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年2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页。 “读书亦为目的„„果能不为乱讲死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4阅读不同于写作,但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思想养料、方法借鉴,把阅读得来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写作,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同时,教学过程要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这是阅读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任务。阅读教学启发式的要点在于,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里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启发式当然要设疑解惑;而且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决不等于满堂问或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要提高启发质量,改善启发形式,讲求启发效果。至此,由诸多阅读动力因素组合而构建起的互动阅读模式,就有了厚实的理论依托和构建条件。
二、互动阅读模式的基本结构
为此,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模式,那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议题确定和情境创设,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合作,阅读探究,进而指导学生把读写结合起来,形成阅读成果,最后师生讨论评价阅读结果,派生新的阅读任务,如此良性循环往复,形成新课标指导下的互动阅读范式。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初中语文教学互动阅读模式示意图
在这个整体结构中,师生互动和学生读写结合是重要环节,必须在任务驱动格式下,学生之间讨论协作,完成精读任务,即通过精读,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养成人文素养,提升语文水平。最后是师生互动的阅读总结评价,目的在于概括提升,巩固加深,同时引入新的阅读学习任务,为下一轮的阅读互动打好基础。互动阅读过程不是学生自由应付,而是置于教师指导之下的任务驱动。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议题确定、读写方法指导和阅读成果评价,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全程指导作用。
三、互动阅读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做好互动阅读的实施准备
教师向学生讲解互动阅读学习模式的实施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合作学习、互动探究、共享智慧的观念,明确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从初一开始,即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训练,包括课前的小演讲,课堂上的小辩论和对课文内容的质疑等,使学生逐步形成深入钻研、勇于质疑、大胆思辨、积极发言的能力和习惯。除了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课外读书活动,并以摘抄、写读后感、写周记、互相推荐优秀读物等形式加以落实。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综合能力,将班内学生有机组合,或个体,或分组,坚持持久阅读。
(二)创设并优化互动阅读情境 配合范文阅读教学,收集中学阶段学生必读、选读和参读三大门类的古今中外优秀图书,确定其与教材知识的远近关系,把这些图书细分作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大的层次,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期分批投放到阅读计划中,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精神食粮。这属于宏观外围环境的创设。校本课程或随机遴选的阅读资料,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与教材同步,和素质挂钩,体现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性。如记叙文、议论文、科普说明文阅读,可开列若干相应图书,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同时在学校、班级自办一些学习校刊、网站、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 博客,给学生阅读成果以展示的机会,再配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硬笔书法展评”、“作业展评”、“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等,以形成阅读的大环境和整体氛围。
具体阅读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必要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阅读理解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又比如教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如何感受20多年前总理去世时人民那种天地同悲、撕心裂肺的痛苦,感受人们苦苦找寻总理的心情?《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片段能让大多数学生红了眼睛。情境进入还可以采用“生活体验同化法”。如教散文《背影》时,可举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如下岗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现出笑容、母亲打着磕睡坐在书桌旁陪因复习而晚睡的孩子等;都能让学生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感悟。
(三)加强范文阅读的过程指导
指导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就需要学会发现问题,简单问题可以随机确立。复杂问题的发现,既要教师指导,还要通过初读后再行深化问题层次。在读写结合的环节,特别要指导学生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写些读后感,喜欢名著的理由,或谁最令人感动等内容、形式各异的文章,使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步提升,力使阅读教学达标,取得更大的成效。如学完《杨修之死》后,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围绕该课内容自选角度,写一些小论文。参考题目可以是《我看杨修之死》、《假如杨修在刘备手下》、《杨修之死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有必要。可对不同的范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力求阅读更有针对性。例如记叙文阅读,要求整体感知理解课文、重点品评人物、延伸扩展表达感受、归纳总结,同时将阅读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古诗文阅读,则侧重于突出诵读,熟读,培养语感等等。具体的阅读方法如揣摩讨论法、触类旁通法、评点摘录法、朗读法等等,都可引导学生熟悉和应用。
(四)构建完善阅读评价和激励机制
首先是范文阅读的结果必须给以评价,通过分数、讲评等形式,给以确认。同时定期展评。对学生笔记、周记和作文要及时展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励发表。对经过大家公认、确有创新点的读书笔记、作文等,应鼓励学生大胆向有关刊物投稿,争取发表,以增强信心,培养兴趣。一般作品,也可通过校刊、学校网站和班级网站、博客等,给以发表。对已发表的作品,则实行“拿来主义”,引导学生像对待课文一样,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并进而指导学生每学期从周记、作文中制作一册自选集,回顾走过来的每一步,以便继往开来。此外,还可借助各种语文课文活动,让学生把阅读探究的成果转化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以实现更大的激励作用和社会价值效应。例如引导学生自行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成语典故擂台赛”、“诗歌散文朗诵会”、“周记创作小论坛”、“文学知识点将台”、“语法常识知多少”,“修辞学问大家谈”、联欢晚会主持、体育运动会主持等活动,直接把阅读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和大量写作的基础上,加深学养,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赵惠霞:启发式教学中的心理动机探析[J],教育探索,2004(3):96 [4]王占新:如何让孩子会阅读爱阅读[J],学科教学探索.2006(1) [5]赵纪法、朱水军:多点情感体悟[J],学语文.2006(2)
第三篇: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一、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的要求
英语教学过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必须通过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语言的学习,从而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才能达到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by using,即“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而不是教师作为理论教给学生的。学生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通过互动教学课堂,为学生创造读、说英语的情景,交流的语境。
1.互动
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互相联系、作用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共同投入、互相交流、互相思维、互相碰撞、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间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英语师生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我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式教学方式。具体讲就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记笔记、复习笔记、考试为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意义构建的师 1
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鼓励学生 “Learning by doing”。通过一系列的“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实践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也是对我校现行英语教学的拓展与改革探索。
二、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教师提出教学要求,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初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
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五、总结评价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模仿课文创造对话,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施初中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我们体会到该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①该教学过程始终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②从课前准备(预习)到课堂实施,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阅读、讨论和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自学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视为被动的施教客体,或是储存知识的容器。③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主体互动关系得到了重视。通过师生协调,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多维互动,创设了一种主体互动,协同竞争的富有生气的教学情景,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实现教学相长,推动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④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
1. 积极参与策略。 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参与、互动”是学生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落脚点。
2.情感交融策略。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之一。
3.人际合作策略。 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合作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教学互动的又一个必要条件。
互动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上,即采用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自由发言等形式,营造“生—生”、“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互相帮助,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从而实现学习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为本质的互动教学模式以任务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为桥梁,确保教与学两大主体的实时对话,其生动展现了教学的动态过程,多层次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从两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其与教学各方面的互动关系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以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为本质的互动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影响数学课堂.其一方面以任务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为桥梁,确保教与学两大主体的实时对话;另一方面其生动展现教学的动态过程,多层次剖析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互动资源的择取
1.情境式互动教学.
情境式互动教学是指以具体、生动的情境为背景,进而开展师生间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过程.情境式互动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形象的互动环境,其将抽象的文字叙述、数字符号转化为具象化的感官直觉,从而为互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互动的可能性,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感官的真实,还觉察到言语的真实.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小球斜面滚落”的实验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以观察小球滚落的速度.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在这一情境中探讨、推测小球滚落的过程中,距离s(cm)与时刻t(s)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函数关系.在学生如火朝天的讨论中,拉开“二次函数”学习的序幕.
2.问题式互动教学.
问题式互动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契机而进行师生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过程.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问题巧妙地连接了师生间的情感,解决问题的同一目标则为互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和科学组织问题解决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例如,在“三角形相关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现有四根木条,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2cm,15cm,25cm,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不难发现,该问题的设置不仅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还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来寻求问题解决,具有探索性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性的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够优势互补,促进思维发展.
二、双向互动,实现“双赢”
1.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间在言语和动作上的沟通与交流.这种互动中,教师角色由主体向引导者转变,话语权也逐渐被削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因此,这里所指的师生互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进而达到解决疑惑的目的.
例如,当x=( )时,方程(n-2)x(n2-2)+3x-5=0是一元二次方程.
不少学生考虑不全,只注意到一元二次方程最高次幂为2,因此得到式子n2-2=2,n=±2.对于出错的原因,大多数出错的学生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错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一般的,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重点强调a≠0这一条件.学生恍然大悟:解题还需考虑到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即n-2≠0.这样,他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式的互动模式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还能在彼此观点、想法的碰撞中,擦出思维的火花,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在“系数a,b对二次函数y=ax2+bx+c(a≠0)图像形状影响”的探究中,可以让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彼此交换想法和猜测.一学生在提供结论的同时,可以就自己的想法举例说明或给出猜测的根据,其他同学则耐心听讲解,对于存在疑惑和不解的地方则可以进行记录,待其说完之后,再提出质疑或给予肯定.最后,组长可以将成员的想法或意见进行整理,再集中进行讨论,去掉明显存在问题或漏洞的结论,保留存在争议或者大家一致肯定的结论,向教师寻求解答.
综上可知,互动教学模式在淡化教师主体作用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个体身上,尝试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具有鲜明色彩和活力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该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推到了舞台的前面,并为其提供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才华,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而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五篇:《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工作报告
綦江区教育科研2013年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重庆市綦江区新盛中学“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来源
《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属我区2013年度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自选课题,于2013年7月经綦江区教科所组织教育科研专家评审立项,课题批文号为綦教科所【2013】23号。课题负责人由重庆市綦江区新盛中学校长周家朝同志担任。
二、研究实施与管理 ㈠成立课题组
2013年9月,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由学校校长周家朝同志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与规划,指导课题的研究工作;确立通过考核确定主研人员的工作思路;成立学科研究小组,承担本学科课题的研究工作。
㈡明确研究职责
1.课题组负责制定实验方案、实验计划。各学科组根据总体实验方案制定出相应的教研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实验计划,并做好第一手材料的收集整理。
2.课题组制定主研人员考核办法,并就课题组织管理、资料管理、成果处理和经费筹集、奖励办法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3.课题组成员负责对实验班级的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负责对实验教师进行工作分工、检查、督促、总结。
㈢建立研究制度
课题组对研究工作提出了“五性”的要求。即:
1.科学性。即用科学理论指导研究,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自始自终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坚持培训后实验。
2.民主性。即无论研究人员职务、职称、学历高低,在研究中都有同样的发言权,地位都是平等的。课题组充分尊重实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民主协商、民主讨论,整个研究过程民主气氛要浓。
3.操作性。小班教学互动策略整合要切合班级学生实际,教师执行方法有效,学生能够感受到快乐,乐于学习。
1 4.时代性。研究的内容、手段和研究的成果要体现时代要求,要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
5.实效性。无论是从理论到课堂实践的探索,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㈣加强研究实施管理
1.搞好实验前测,根据前测中反映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 2013年9月,课题组对学生喜欢的课堂、学生喜欢的互动形式、教师的互动情况等诸多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互动课堂的想法,以期为课题实验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92.4%的学生100%的教师认同学校开展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96.5%的学生喜欢互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85%的学生100%的教师认同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环三动”,86.5%的学生100%的教师认同师生、生生、媒体、组间的“主体四动”,92%的学生90%的教师愿意开展以“天天向上”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互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全体教师赞成学校开展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喜欢互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数学生大部分教师愿意开展以“天天向上”活动为载体的社会互动。因此,开展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是我们师生的共同需要,是迫在眉睫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抓好骨干培训。
为了使广大实验教师明确开展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抓住“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启动仪式”在我校开展的契机,邀请区教科所赵所长作“小班化教育思考”的专题讲座,邀请区教科所专家曹红到校对全校教师进行互动课堂专题培训,邀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学科教研员对课堂互动教学进行指导,同时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也多次进行互动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深化了课程理念,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和怎样进行互动教学的问题。
3.运用典型引路。
为了使学校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有引领课堂的范例,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确立学科样板课,让各学科组教师对互动课堂有了初步认识,并逐步在全校推广。
4.做好课例研修。
为了使本课题“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2 明确分工,主要借助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平台,研究组成员分工负责学科组,按照教研计划、研究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活动,然后根据活动具体事例写出研究总结论文,归档成立教学案例。
5.做好竞赛激励。
为了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先后开展了以“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学经验论文、教学优质课、学生体会文章的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课题的有效开展,提高了课题开展的实效性。
6.运用评价导向。
评价是杠杆,要推进课题研究,教育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年度绩效考核方案中专门设立了20分的参与类考核,把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产生主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依据。
7.做好总结提炼。
为了搞好课题研究,课题组要求学科组每月有一次主题研修,每周教师会有一人主题演讲,让个人的经验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财富,以推进整个课题研究。学校还专门搭建了论文发表和评奖的平台,鼓励教师论文写作,现已有10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
三、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㈠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
㈡第二阶段:课题论证和立项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㈢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4月)
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子课题组实施研究,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论文等。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组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汇报集。
3 具体安排:2013年9月,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小班课堂互动教学案”;2013年10月,区小班教学启动仪式暨课题开题准备;2013年11月, 区小班教学启动仪式暨课题开题,各学科子课题设计与规划;2013年12月,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体系构建;2014年1月,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经验论文评比活动;2014年2月,小班互动教学赛课活动;2014年3月,阶段性总结报告、成果评估,组建课题研究档案及汇报集。
㈣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总结小班化卓越课堂教学策略探索的成果,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四、研究成果(阶段成果、最终成果) ㈠主要阶段性成果
⒈“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论证设计 ⒉“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⒊“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内容体系” ⒋“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方法途径” ⒌“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教学设计集 ⒍“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教学实录课例 ⒎“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论文集 ㈡最终研究成果
⒈“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⒉“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论文集 ⒊“农村初中小班教学互动策略研究”工作报告
五、研究体会
㈠初步形成较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课题的指导下,探寻教学规律,形成了较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解决了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新问题,深化了农村课程实施改革,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㈡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增强了心智,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4 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明显提升。
很好地转变了教师观念,改善了教师“因材施教、兼顾全体”的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㈣提高了我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
我校成功承办“綦江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启动仪式暨点校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实现了课题研究在区内“有图像有声音”的目标。
作为本课题“社会互动”研究的载体——“天天向上”活动,教师与学生结对建家,有序开展家访、“到教师家里做客”、重大节日互发短信、社会实践等活动,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及赛课活动,多名教师论文获市县级一等奖、二等奖及国家级奖励,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学校办学影响不断扩大,收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关注。学校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和争先发展,整体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六、经费决算
筹集经费1万元,经费开支具体用于资料费1000元、小型会议费、活动研究5000元、印刷补助费500元、管理费1000元、其他开支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