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篇:卓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卓越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简装工程合同
卓越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简装工程施工合同
发包方(甲方):
承包方(乙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
2、承包内容:
3、承包方式:
4、工期: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年月日
总天数:天
5、合同价款(人民币大写):
二、双方工作(参照公司《株洲卓越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施工合同》)
三、工程价款及结算
1、在合同签订后,甲方支付首款工程完成后当日尾款一次付清。
四、其它
1、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经双方签字生效;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参照公司《株洲卓越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施工合同》,其它问题双方协商解决;
3、补充条款:
发包方:承包方:卓越装饰长沙分公司
地址: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高桥
一号小区A区29栋402
电话:电话:
身份证号:企业盖章:
年月月日
第二篇: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水上交通运输和船舶建造装备行业,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轮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并获得工程师素质良好训练,能胜任现代船舶轮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以及现代化船舶轮机管理、维护与修理、船舶机务管理、海事管理、船舶检验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
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背景,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为标准,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双证并重、海河并举为特色,突出船舶轮机工程师素质训练,立足行业,服务区域,面向世界,确保本专业与国际接轨,在国内知名,西部领先。
核心课程:
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轮机维护与修理、轮机自动化、船舶管理、轮机英语、机舱资源管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船舶节能及防污染技术、船舶管路仿真设计
就业服务方向和从事主要工作:
毕业生就业服务方向为船舶运输业,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业,船舶检验机构,海事管理机关,船舶机电设备制造、维修与销售业,航海类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的主要工作有船舶机电设备运行管理、设计、制造、维修、检测及营销和生产技术管理,船舶机务管理和航运管理,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去实习,积累经验,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四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去实习,然后我们学校在向教育部申请30个保研名额(还没拿到),不过保的是工程硕士,读两年,其中有一年是在外实习的,不是普通说的学术硕士,两个其实都是研,但性质和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如果你要考普通的研究生,就最好不要报,因为实习会让你没精力去复习考研的,本来我们学校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报了,我也报了,但是后来成绩好的都退出来了,那些教授也说想要的是成绩中等的(因为他们怕成绩好的到最后又去考研,人才流失)然后慢慢的,我们这个实验班就没人报了,最后连上学期挂了三科的人都去报了。。。。我没有说这个班不好的意思,毕竟现在很缺这种工程师,所以国家才会有这个培养计划,因为是第一年办,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教授就说了失败了他们是不负责的,我当时纠结了很久,面试什么都过了,最后该签字的时候退了,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也不好给你意见,不过如果你有志于考研或者出国的话最好不要报,这也是我们老师的意见,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再看你偏向哪一方面再做决定。。。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说的很有道理!我赞成你的观点!!!!!就你了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获悉,我校已经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有61所高校进入。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共有133所高校进入。
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必将会对我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1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和突破点。从“卓越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一年以来,我校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架、整体推进、配套实施、逐层落实,相继完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完成了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重构,完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内外)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了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制订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首先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予以确定并进而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予以落实,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正确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保障。
在培养标准制订的理念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点”确定培养标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各种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新模式。在培养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
首先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学校出台专业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专业针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全面梳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专业先后进行了主要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典型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和在校生调研。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各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四支调查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行业调研和区域调研对不同区域和主要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以及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有一个总体把握;通过典型用人单位调研为用人单位的侧重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进行座谈,掌握学生提供的详尽需求和建议。
其次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在组织各项调研的基础上,为更为全面、定量地掌握客观数据,学校连续三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当前人才培养效果分专业予以分析评估,充分掌握当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情况,找到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形成有针对性地制订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启动培养标准制订工作。按照“面向工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2 要求,我们借鉴国际、国内可以参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工程人才标准,包括ABET的EC2000标准、CDIO的能力大纲、国内部分专业规范,融合我校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具体到专业的培养标准,涵盖“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细化的标准,指引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二)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标准确定后,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培养标准,成为工作的重点。学校启动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其核心内容即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整合。为引导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整合工作有序进行,我校出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指南》,首先让每个专业重新审视并回答“为什么办专业?”、“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好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学校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理念、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以及质量工程、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国际化等教学改革与建设等相关内容系统地组织到到专业建设之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并体现了以下六大原则:
一是需求统领原则。以国际视野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学科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是一体化设计原则。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一体化建设。切实将总体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以及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
三是实践引导原则。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融入实践项目的设计中,通过实践项目中问题的分析引导出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3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能力培养。
四是能力递进原则。各类重要能力的培养须贯穿到四年培养过程中,在大一至大四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能力培养主线,从认知到应用,从被动到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统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体系。
五是特色凝练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在综合考虑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国内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和已有学科基础,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
六是科学评价原则。逐步建立侧重能力评价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加强过程评价的体系建设,将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全校各专业按《指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制订,包括企业领导、资深工程师在内的专业教指委委员多次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充分探讨,明确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群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课程和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2010年7月和9月,学校对全校48个专业进行了两轮专业论证工作,完成了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详细论证和确定。通过重新梳理、调整、优化、形成新的以工程实践为引导、核心课程为支撑、以方向选修为补充,全部教学环节有机联系协同实现培养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是决定培养标准能够真正实现的关键。在引导各个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同步推动了全校公共基础课、工科专业公共课的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数理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 4 英语课、体育课在内的公共课确立了适应本校工程教育需求的课程改革目标,并在学期学时分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不程度的改革。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均按不同专业需求设置了多套课程方案,并由专业学院和基础课程承担学院共同制订课程大纲,专业教师参与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案例设计。英语课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构成,大一统一设置基础英语部分,大二开始根据基础英语成绩进行分层分流培养,提供8门课程供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修读。思想政治课程和体育课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原来五学期和四学期的课程延长至六学期,减少每个学期课时占用的同时保证思想教育和体育锻炼不断线。思想政治课还增加了实践学时的设置,强调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打破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衡量学生成才的旧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和由总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制定基于能力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C语言》为代表的计算机类课程,采取分模块机考的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强调编程规范和标准化;以《工程实践》为代表的团队实践类课程,在阶段检查基础上采取团队随即抽人答辩的方式给予团队总分,个人总分由团队制订标准和规则自行协商分配。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倡导并引导课程组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四)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目前学校已根据“卓越计划”专门制定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在原有“3+1”校企联合实验班继续实施的基础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专门与中国最大的气象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中国华云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企业仁宝 5 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广电行业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协议,并已在高年级率先开始实施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试点,具体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全程参与4年
该模式以我校现行的周立功“3+1” 创新教育实验班运行模式为基础。公司从大一即为实验班学生每人提供一套电脑和主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器件与材料,派遣公司专家定期来校或通过网络远程讲学和指导。学校为“3+1”实验班提供固定教室(实验室),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早操、集中晚自习、演讲、讨论会以及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将企业已开发项目分层次引入,一个月左右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每月一考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形成。大四时学生直接到周立功公司参与其项目的开发或在校参与周立功公司提供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周立功公司直接在周立功“3+1” 班毕业生中录用出色学生,或者把他们推荐给其他对口企业。
2.企业集中参与1年
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前三年在校内组织教学,后一年在企业组织教学。合作企业提前半年列出企业阶段学习(实习)计划,学校根据联合培养单位提出的岗位需求,在校内进行双向选择预招聘,学校统一组织经双向选择确定下来的学生与企业签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企业培养阶段培养协议》,手续完备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完成企业阶段学习。
3.企业累计参与1年
该模式将企业阶段学习分解为递进的两个部分,时间上主要以“0.2+0.8”和“0.5+0.5”的方式构成一年企业阶段学习。“0.2+0.8”模式中第一部分“0.2”一般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学生利用暑期进入企业学习两个月,主要学习企业文化、工程环境、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工艺流程,学生在此阶段结束后选择由校企双方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二部分“0.8”在完成校内三年学习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入企业对应部门全程参与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0.5+0.5”模式中第一部分“0.5”指第七学期在校内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部分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以企业工程师
6 远程教学为主、现场指导为辅;第二部分“0.5”指完成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教学后,在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毕业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4.企业项目驱动模式
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经培训后进入中心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该模式主要针对因企业承接能力变化或学生个人意愿等其他原因无法进入企业完成学业的部分学生。学校参照原学籍管理规定,补充工程实践学生团队计分管理办法和学分替换方法。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
“卓越计划”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尚存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校将始终坚持“卓越计划”指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把改革目标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卓越后备工程师培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