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通用)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通用)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第一篇: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

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

第一篇:师幼互动中的教师精神

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赫乐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没有真正回答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当代教育家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双主说”,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园教育是他们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开始。他们面对的教育者,我们幼儿教师与他们在水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的交往就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幼儿教师必须调节自己,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证。首先,教师要树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信任幼儿,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公正民主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二,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个性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身教胜过言教”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应具有与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幼儿只是年龄小,并非空洞的个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甚至有的幼儿还比较调皮,常惹人生气。他们期待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作下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师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控制和激励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部分教育目标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既然如此,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最佳的互动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尊师爱生,配合密切。

幼儿的心灵是极其洁净,脆弱的,需要成人的小心呵护。当他们离开温馨的家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敏感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予母亲一样的爱。让我们适当忽略他们的一点小错误吧,原谅他们的无知和自我表现,他们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动机,让我们的爱去引导他们!当他举起手想回答问题却又一言不发时,请不要简单地说:“想好了,再举手!”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 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回答跑题,滔滔不绝地谈自己想法时,请不要生硬地告诉他:“你根本没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请耐心地让幼儿把话完,适当引导他把问题听清楚,告诉他:“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愿意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你对他的这一点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和爱戴,会为你们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密切配合赢得基础。

第二, 民主平等,联系巩固。

在教学中,切忌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把幼儿视为教育的对象和被塑造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必要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幼儿一起探索。如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等。不要和孩子区分范围,坐在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观察他们的言语表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适时诱发引导,给予帮助。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权威,相反,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的发挥。

第三、教学相长,关系透明。、

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幼儿,不应以年龄、知识、经验来拉开教学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童真,不反让我们身心愉快,而且会有终身受益的启迪,不要把他们看成“小不点”。

第三, 采取正向的互动方式。

即在教学中,多用赞美、鼓励、解释取代责骂、归咎。因为赞美与鼓励可增进幼儿的信心与自我认同。例如:当幼儿无法完成某项活动而沮丧时,教师可以加以肯定,鼓励与支持,“我相信你很聪明,昨天你不是做得很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这样的互动方式传达的信息是“你是很能干的”让幼儿记得他的能干,而不补沮丧情绪所淹没,有时教师必须稍微忽略幼儿的“无能”或“坏的表现”,将焦点聚集在其长处,并有意夸赞,使幼儿感受自己也有好的一面,提升其自尊。而在另一方面,教师示范正向的互动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对幼儿之情绪,社会交往技巧必有所裨益。

第四, 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境与活动。

如现在常进行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环境。幼儿在自己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另外,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利用自制玩具让孩子学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往往也是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造,丰富的玩具材料是玩的基础,但仅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实践,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具有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兴趣点、发展需要的特点,它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省资源、财力,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活动区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各类自制玩具的参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应注意以下几个特征:

(一) 适应性

自制玩具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 幼儿的个性特点,小班玩具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中班的自制玩具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操作性,大班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同时也随各个活动区的特点而变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令他着迷的玩具。

(二) 丰富性

要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调动看、听、讲、思等各种感观,玩具的丰富性必不可少,各活动区的材料提供要从多层次、多维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和操作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不因材料缺乏影响活动的质量。

(三)以往我们制做的玩具只注重操作性,而少强调挑战性,这是不适合创造教育的。各种玩具的提供要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略有超越,不要尾随幼儿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幼儿新的发展,在与玩具的相互作中的收获提高。例如用橡皮筋做的框框弹力网,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物体往上掷发现了弹力的威力,了解了弹性的许多物理性质,在玩中又改进成弹力球拍,使孩子们在玩中改进、创新,有了新的提高,经历了新的探索过程。

(四)各活动区需投放各类自制玩具,就要强调各种信息材料的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提供的知识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在大班初期我将玩教具制做的重点放在棋类玩具上,孩子们本身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就高,加上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在赛棋技巧上提高得相当的快,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角色区和语言区由于材料没有及时更新和丰富而无人问津,造成了活动的严重失衡,我们应注重各方面玩具的平衡 投放,让孩子获得百科知识,使其平衡发展。

(五)系统性

以往我制做玩具总是大动作制做很多,再一股脑投放下去,放手让孩子玩,觉得孩子有多多玩具玩就好了。在实践过程中出了损坏严重,收放混乱的情况,孩子们玩时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特别差。其实制做和投放的系统性尤为重要,材料类型,投放水平层次,数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应按孩子的兴趣点,顺应发展的要求,制做水平层次不同的同种玩具同时期投放,或根据某类型孩子的某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制作,一般的投放原则以大水平角度来说分三类,一类为复习,巩固以前知识,一类为现阶段辅助实现中心主题的,一类为下阶段活动做辅垫打基础的玩具,这三部分前后更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深化和发展。

(六)动态性

自制玩具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幼儿园课程 为参考,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为保持动态性。第一,玩具的制作应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定期投放,第二,打破教师全包的传统,动员家长和每个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制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技能、能力的机会。

(七)效用性

自制玩具主要利用废旧材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老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可制做自制玩具的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易拉罐,月饼、饼干盒、铁丝、废书报、面料、小石头、瓶盖……等等。发动家

长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后备力量。我们班制作了废布粘球、酸奶瓶降落伞、飞碟等孩子们喜欢的自制玩具。同时,要考虑不要做了不求使用现象,积极改进,力求一物多用,每样玩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充足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让孩子们玩好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更好地玩,玩出水平来呢?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竞、思。

(一) 学

老师有秩序、有目的地投入多种玩具,孩子们刚一接触都希望是很新奇的,老师要及时抓住孩子这时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学会玩、学习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全班集体的形式介绍某种玩具的玩法、规则,适用于语言类、角色类游戏玩具。如看图进述,故事盒等,一种是在活动中教会个别孩子玩,让会的孩子带动别的孩子,适用于体育类玩具,如赶小猪、粘粘球等,每三种方法是让孩子们在不会玩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玩法、规则,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于动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如弹跳床、数学接龙卡等,但这些方法不宜一次性过多使用,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近。

(二) 竞

玩具玩久了,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枯燥,例如数学接龙,他会了就不想再玩了,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竞赛来调整玩的方式,在大班效果相当地明显,让每个孩子拿一套接龙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快。又如:玩夹豆,将黄豆、花生、绿豆用筷子夹着分类,一个人玩久了没意思,组织几个孩子比赛,看谁夹得又快又多。有了竞争性的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如:看图讲故事、我们进行故事大王评选,让孩子用图画成故事盒来讲故事,既提高了能力,又推动了冷门玩具向热门玩具的以展,玩得也更开心了。

(三) 思

一次,我做了一个弹跳床,让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物品来测试弹力

的大小,刚开始小朋友们挺感兴趣的,可不多久就对单调地往上投东西的活动感到乏味,小朋友提议说:“老师,这样玩没意思,能不能改改”一看小朋友来了创新的意图,我马上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一下子“羽毛球拍”“看谁弹得远”“蹦蹦乐”等各式各样的新玩法在孩子们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自制玩具比购买的玩具有更大的变更性,也为孩子们改进玩法创造了机会。勤于思考,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玩,更要让他们动脑筋想怎样玩得更好玩,老师要是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学过程。

在制作的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环节的脱节,我们老师应注意: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并能玩起来就行了,例如大班体育玩具掷红心,有的小朋友根本不关注红心,锻炼方位判断能力的目标。这样目标就没有达到了,我们要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孩子在玩中学,在学到知识时获得乐趣。

2、主角与配角有机统一,老师不是旁观者,应贯穿始终,及时为幼儿提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行为规范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老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将孩子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方向,启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正确的从姿,良好的耐心,谦让的精神,把孩子朴实、无意识的行为升华到一种自觉的、向上积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

居里夫人曾说过“教育者将引导孩子将生活变为幻想,再把幻想变成现实。”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是孩子发展的食粮我们努力把握好扑克制玩具这条路子,让孩子玩出水平,玩出创新!

第二篇: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探析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师角色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它标识着外显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同时反映了内隐的角色意识、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精神的必然要求。《纲要》阐发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阅读方式。作为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在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如何更有利的体现这一价值,阅读中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是很关键的。《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提出:“关注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1]。这些表述都体现了《纲要》对师幼互动的特别关注。

在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师顺利、有效达成活动目标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让教师真正的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找到幼儿发展与早期阅读指导的契合点。教师如果以伙伴、朋友的身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尊重,仿佛和教师一起做游戏,没有压力和批判,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阅读,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文计划在分析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有效开展师幼互动的策略,为幼儿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借鉴,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互动,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阅读故事价值的有效发挥。其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1.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阅读故事价值的有效发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能否有效发挥价值的条件。早期阅读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同时也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1.1 师幼互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中保持关注,是建构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产生被支持感和责任感的条件[2]。在早期阅读进行的同时,观察和理解幼儿,以幼儿的角度去感知他们真正的兴趣点和行为,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当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和行为被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并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早期阅读活动,幼儿将会在整个早期阅读的活动中都处于兴奋状态,早期阅读活动将不断吸引着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持续、主动地参加到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时,早期阅读活动的方式是幼儿感兴趣的,他们能尽心的投入早期阅读活动,并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使幼儿感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从而乐于和教师合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关注和尊重兴趣点,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早期阅读活动中,在这样的互动中推波助澜,给幼儿自我表现的空间,激发他们对教学早期阅读活动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使早期阅读活动不断得以生成、发展和延续。

1.2. 师幼互动有利于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

利用师幼互动开展教学早期阅读活动不仅意味着对话、也意味着幼儿与环境的交融,意味着幼儿知识建构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能促进幼儿发展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著名的意大利插画家白莉亚说得好:“小孩一半因吃东西而长大,另一半是因阅读而成长”[3]。早期是孩子在不认识字之前最有效的认知学习读物,教师通过指导幼儿的早期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自然阅读的方式,还

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习惯,更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

2.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运用语言、肢体动作、情感等激发幼儿活动,或者是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则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发问。

2.1 师幼互动是一种正向性互动

在早期阅读中,积极的师幼互动是一种正向性互动,其主要是指肯定性互动和平行性互动占主流。肯定性互动是指倾听幼儿心声,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表扬幼儿。平行性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以协商、讨论等形式互动,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师幼互动的正向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也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师幼互动积极有效的进行。

2.2 师幼互动具有适时性和多样性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与幼儿发起互动的时机是适合的,当幼儿遇到矛盾、困难,产生疑惑、兴趣转移,有认知偏差,需要建立规则时,或者幼儿有思维碰撞,有新发现新经验积累,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适当的参与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幼儿方面方面讲,幼儿发起有价值提问,或是有情感需求时,如情感依恋、生活照料等,幼儿会主动寻求与教师的的互动。此外,师幼互动的多样性表现在施动行为以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适宜出现,在反馈行为方面表现为易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适宜出现。

2.3 师幼互动具有并重性

在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具有并重性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发起并重。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运用语言、肢体动作、情感等激发幼儿活动。并且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如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布局、充足的探索和质疑时间。同时,幼儿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发问。

总之,师幼互动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儿的早期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实施,才能有效发挥早期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现阶段的早期阅读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师幼互动的开展却往往不尽人意,师幼互动的过程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 当前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学前所有的阅读活动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幼儿为本,强调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领域也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声音:“还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给幼儿更多的主动性”、“尊重幼儿”„„所有的活动都在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中却感受到总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致在早期阅读活动常常会走进这样的教学误区:

1.1.1 教师操纵下的“主体”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不少老师心中是想把幼儿放到主体的地位,可是却怕幼儿的主体会失控于自己的指导,不敢放手去做。于是就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前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准备了许多的教学“道具”,甚至安排好了幼儿的每个动作,每句回答[4]。在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看上去是让幼儿主动地去操作、学习,但往往总是匆匆走过场,将“主体”流于形式,最后还是跟着老师走,完全让幼儿在老师设计好的轨道上活动。

1.1.2 幼儿全自由的“主体”

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谨遵循“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精神,过分地夸大了幼儿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惟恐在活动中因为有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使幼儿失去了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全的自由,而自己全然成为了活动的旁观者。

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5]。但是真正的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但也要做好幼儿自主学习的监护者、领航者,让幼儿的主体性在

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活动中得到完美发挥。

1.2 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早期阅读的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1.3 师幼互动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向性情感特征

已有的研究与观察表明,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应该以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对幼儿却表现出更多的不满、恼怒、厌恶等负向情感行为[6]。例如,当教师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时,对这些幼儿在早期阅读中的提问或突发奇想的设计教师便会表现出冷漠甚至讽刺的态度;或者当教师面对幼儿一连串的疑问时,教师的耐心便会被不屑所代替,这些都严重损坏了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欲望,使他们不愿意再发问,对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研究与观察也表明,由幼儿发起的行为应该以正向行为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却带有明显的害怕老师倾向的畏惧行为,由此使得幼儿不敢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

1.4 师幼互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1.4.1 师幼互动的对象差异

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的机会较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对聪明、可爱、遵守班规、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表现出亲近感,而对过度活跃、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的幼儿常表现出不满,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状态。

1.4.2 师幼互动的方式差异

5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如教师对小班幼儿实施正向施动行为的频次明显多于大班幼儿,而教师对大班幼儿的负向施动行为频次要多于小班幼儿,也就是说,年龄小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教师带有亲切、友好情感特征的互动举动,而对大班幼儿要求更高、控制更严。

1.4.3 师幼互动的内容差异

在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小班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多于大班幼儿,而以让幼儿做事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则少于大班幼儿[7]。大班幼儿发起的以发表见解为主的互动行为多于小班幼儿,以寻求关注与安慰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少于小班幼儿。

1.4.4 师幼互动的空间差异

幼儿与教师空间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他们的参与机会:往往与教师距离较近的幼儿,更容易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在活动中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比较多;而与教师距离较远,或坐在边角上的幼儿却容易受冷落,在活动中参与互动的机会也少。

2. 出现师幼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年青一代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学习者被看做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他们进入这个世界是准备来吸取由环境所提供的知识的,而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和利用幼儿的受动性、依赖性和模仿性,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正在不断增长的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与能力。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倾向,所以,对越来越需要被重视的幼儿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同时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指导地位,不能自然的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幼儿的活动。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像一只“领头羊”一样,走在幼儿的前面,规定着幼儿的活动,幼儿的自主性便被埋没了。

2.2 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比较较低

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负向性情感和教师对待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方式、不同性别幼儿对象的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幼儿不同的教育内容都是因为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下造成的。有一项对幼儿教师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公办幼儿园中尤其是教

[8]

6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办园中,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处于40岁以上,她们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并且近10多年来幼儿园教师编制得不到保证,岗位没有吸引力,导致优秀幼儿教师流失严重[9]。新进幼儿教师由于入学门槛不高,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民办幼儿园的从业人员甚至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社会上的幼师培训学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已经没有底线,此外,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行为性质和敏感性程度过低,直接影响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教师自身教育素质的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作用的发挥,甚至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3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和班额数量太多

因为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状况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还不足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每个年龄阶段相应的班额还比较大,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对每个幼儿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馈,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管理和幼儿主动性的发挥。

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章第十一条对幼儿园的班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每班的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或7周岁)35人,混龄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远远的超出了这些数字,幼儿园每个班都差不多有40个幼儿,这40个幼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向老师发出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等。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特别是自主阅读时,幼儿的问题一多,老师便应接不暇了,往往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从而影响了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

7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是实现早期阅读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恰当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早期阅读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展现,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1. 接纳与尊重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

许多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多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有安全感。 例如,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延伸,教师认为青虫很丑陋,但幼儿却很喜欢,乐于探究。那么,教师就应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想法和做法,为幼儿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扩展他们的经验。

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从而产生更强烈的互动动机。

2. 调整角色定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选择幼儿不会的、不懂的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自我定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让幼儿走在预设好的轨道上,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活动成功的标准。但是,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大相径庭。尽管教师比孩子具备更多的知识经验、拥有更强的策略意识,但也要淡化自己的权威,隐藏起自身的教师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以一颗童心去理解、读懂孩子的言语与行为,始终以协商者的口吻、建议者的态度、鼓动者的语言去发表意见、给予暗示或引导深入,这决定于早期阅读是一种带开放性、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丰富和提升的、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联系的整合性教学活动。而面对幼儿思考的多样性、提问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难易时,教师就要成为学习者和探索者。

8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关注幼儿的阅读表现,及时给予积极的反应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在互动中共同成长,但是教师区别于幼儿的是教师要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在适当的时间介入幼儿,关注他们的表现,做出及时、积极的反应,提升幼儿的阅读质量。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者,应当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做出积极的回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关注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平等地对待“一鸣的发现”,通过给予积极的肯定,催生幼儿仔细观察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也带动和感染其他幼儿的探究兴趣。

4. 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中对幼儿的指导和教育应是全面的,但并不等于要对“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早期阅读中,幼儿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应该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也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也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教师在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也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5. 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如何正确面对并尽量缩小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片面强调统

一、同步的标准化教育,这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实际上的不公平。因此,只有从幼儿实际

9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的。也就是说,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策略是建立师幼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只有恰当的运用各种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使师幼互动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1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结论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阅读探究过程,如同在幼儿的心灵撒播了一颗特别的种子——爱上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更加富有活力,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陶冶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师幼互动是双向作用的,只要作为互动主要发起者的教师以积极、平等的态度面对幼儿,幼儿在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更富创造力,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同样可以从与幼儿的互动中得到灵感、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在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为今后的个人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1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M].1996.

[2] 左瑞勇;柳卫东.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70-75. [3] 方志丽.建构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关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8(2):23-25. [4] 许林军;戴玉云.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2):39-42. [5] 袁晓峰.早期阅读课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7,4(2):8-10. [6] 谢晓悦.让孩子去热爱与渴望——浅谈早期阅读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校外教育(基本版),2009.10(11):35-37. [7] 韦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述略[J].教育研究,1987,5(6):20-24. [8] 袁晓峰.快乐的早期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6,4(

7、8):50-54. [9] 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11):22-23 [1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10.

1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本研究及毕业论文是在徐月欣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徐月欣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我精心的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徐月欣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许多可敬的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三篇: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最终版)

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摘 要:主要就在5~6岁幼儿的语言活动中如何开展良好的师幼互动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驱使下,教师的教学从语言运用到情感激发、从经验交流到绘本阅读、从文学整合到多媒体教学、从讲讲做做到情景再现,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与方法均呈现出丰富立体的景象。然而,“师幼互动”一直是教学有效性的主流话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与过程的总和。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明确互动的内容,把握准确互动的时机以及有效运用辅助材料。

关键词:大班;语言活动;师幼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5~6岁的幼儿习得语言的过程基本完成,即这个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进入了成人阶段。这时,儿童对语言的运用已不限于眼前的事物。他们已经能够谈论以前发生的事情,也能谈论他们计划要做的一些事情,甚至谈论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教育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语言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获得语言,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儿童社会话发展历程的一个里程碑,对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儿童语言和社会化行为的发展,也使得儿童社会交往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同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还在于能够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幼儿对于语言学习兴趣的提高。可见,语言教育在学前阶段至关重要。

“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语言教学中,教师同样是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问题历来是在学前教育备受关注的话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明确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贯彻与实施中,对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幼教改革中的一大热点。

然而,在我国师幼互动的现状中,我们发现语言活动作为正规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给予幼儿启发、支持和指导;活动过程中需要师幼之间的问答,配合机会更多,所以在语言活动背景下产生的互动频次最多,但是语言活动中互动的发起者更多的却是教师,幼儿在互动中的被动地位比较突出,从互动交往发起的主体来看,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并且互动的内容更多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指导,情感性比较缺乏。应当说,师幼互动交往是为了交流沟通。为了促进幼儿在共同协商、平等对话环境中的自主性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内容应是需要积极地探寻以教师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和回应为互动的内容基础。

对于目前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与问题分析,我感到对于教师来说,在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对师幼互动的研究和具体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大班全体幼儿

(二)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根据语言活动的案例记录采取的互动策略以及互动效果,分析策略的可行性。

2.文献法

通过查阅资料,对师幼互动的主要类型的研究。

三、大班语言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互动的内容

语言活动中的互动内容特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情感和潜在的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产生与幼儿交流的内容。在现今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互动内容多半只是技能的传递,却忽略了情感的重要性,使得师幼互动的内容非常的不均衡。因此,教师只有心中明确了互动的内容,才能激发出幼儿的互动兴趣,增强互动效果。

1.以“经验”为目的的互动

在语言活动中,以“经验”为目的的互动是建立在幼儿兴趣、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的话题与交流的内容,这类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了解并熟知的内容,往往能够激发出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有效的互动能够帮助幼儿拓展并丰富其认知。

【例】:在设计《航天科学家》有功劳的大班语言活动中,幼儿对于“火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对于认识火箭的环节中,幼儿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幼儿对于火箭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火箭的外观,火箭的每个构造有些什么用呢?幼儿纷纷表现出了困惑。于是,我在提炼的环节中,将幼儿看到的每个火箭的部分一一作了介绍,让幼儿明白,火箭起飞之前的每个装置是有什么作用,以及起飞后,各个部位的装置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结合我的介绍,我搜集了火箭起飞至飞向太空后的一些视频,更加便于幼儿了解火箭。如此一来,幼儿的知识经验便得到了提升。

2.以“思维”为目的的互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是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重要目标,其主要体现在激发幼儿对交流对象的解读和对交流内容的不断理解上。

【例】:在阅读活动《月亮的味道》中,当讲到小动物们一个一个爬上朋友的背摘月亮时,教师与幼儿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它们是怎么变得这么高的?

幼:一个一个叠起来的。

1.情境的感染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适宜的情境能够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感染,活化我们教学内容的情景去激励幼儿的学习与活动兴趣。这样做便于教师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借助教具,创设直觉情境。幻灯、录音、实物等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恰当地加以应用,可以缩短教材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使幼儿置身其境,为其“知、情、意”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最近发展区”。另外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够使回答者增添自信,更能给予倾听者一个正确回答的范型,鼓?罡?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例】:在大班绘本活动《爱盖章的国王》中,教师一开始便搜集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印章,并把导入环节设置成了印章店,这样的情境幼儿一下子便被吸引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瞬间爆发。

2.多媒体的感染

情趣化与童趣化的课件设计不仅生动地演绎了语言活动的内容,化解难点也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维,让互动的气氛活了起来。

课件的制作首先要分析语言活动的教材,确定哪些环节与内容可以运用课件,其次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喜好,将活动内容动态化、游戏化,促进幼儿积极地与教师、课件充分互动,提升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多媒体的出现将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与强烈有效的声响有机整合,以此来呈现学习活动的内容,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刺激了幼儿的视听感官,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去体验、回应、互动,师幼互动更加生动、有效,互动方式更为多样。

【例】:大班活动《牙齿旅行记》中,将绘本故事制作成了多媒体,其中洋洋的牙齿掉进肚子里以及流出马桶时,教师都添加了一定的声响效果。不仅如此,课件中还穿插了旅行线路小游戏的环节,将原本枯燥的认识食物从食入至排出的整个过程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课件巧妙的制作,幼儿的参与度无疑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1.每次语言活动教师必须做好详细的记录,对记录不断反思,总结可以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方法。

2.关心幼儿、了解幼儿是展开良好师幼互动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只有教师心中有幼儿,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经验,才能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建立平等、有效的师幼互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记录并反思,使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幼儿。

大班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然而幼儿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所以教师不仅要设计适合大班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语言活动,还可以丰富语言区的内容:包括幼儿的阅读绘本、故事中的情境表演,幼儿自带的配图读物或者语言游戏的材料等,吸引幼儿到语言区去游戏,产生同伴交流的语言环境。可以多带幼儿去阅读活动室阅览图书,培养幼儿喜爱看书的习惯,此时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以“安静”为由,而把幼儿在看书时的一些喃喃低语的交流的积极性打消。最后,也可以利用每天午睡前给幼儿讲讲故事,帮助幼儿积累一些优美的书面语言。

同时,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大班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语言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大班的语言教育应继续沿着更符合儿童发展规律,更适合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适宜的、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本篇文章从区域活动、日常的教学活动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师幼互动行为。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特别是已颁布的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所以,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师幼互动应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关注幼儿,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在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行为

1

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活动室分割成小区域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如阅读区、美工区、数学区、认知区、科学发现区、表演区等等。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是幼儿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活动;教师能更直接地接触幼儿、观察了解幼儿,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更多地感受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往往还带着一个管理者、照顾者、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意识与幼儿互动,幼儿在教师较高的控制下活动,不能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还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们从教育观念、活动区的创设、区角活动的指导三个方面的转变探索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在与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中,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尊、自信、勇于探索、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表现、学会创造;以积极的互动促进区角活动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做到:

2

(一) 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活动的观察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实施影响和促动作用。幼儿始终以活动主体与教师、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如在娃娃家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虽有合作、分工,但角色间缺乏语言交流,只是忙于摆弄物品,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情境性语言交往能力不足有关。于是教师就利用幼儿喜欢模仿,心理活动带有明显情境性的特点,给予适当的引导,即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扮演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心爱的娃娃,口中轻声念叨着:谁是娃娃的爸爸呀?几名幼儿争着想当娃娃爸爸,我来到一位幼儿面前说:你下了班就快回家吧!娃娃病了。小爸爸回家了,我对他说:娃娃发烧了,怎么办呢?小爸爸立刻说:我给娃娃'吃药'。爸爸马上行动起来,倒水,喂药,我俩又为谁带孩子,谁做饭商量一番,之后又出现了带娃娃出去玩等游戏内容。可见,通过教师的观察、引导、参与,以行动,语言、心理等行为影响和带动幼儿,从而使活动向更深的主题、情节发展,使幼儿的行动、语言、心理产生积极的变化。 除了以游戏身份参与之外,师幼共同交流游戏,也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的具体体现,它使师幼关系更加融洽与接纳。在活动区,由开始教师找幼儿游戏,发展到幼儿找老师游戏。如:两位幼儿抱着小熊对老师说:老师,请你给我们拍张照片好吗?我立刻装做拍照的样子为他们认真拍照。什么时候可以取到照片?过一天吧。一

3 会儿,我把画好的照片交给他们。教师,照片里怎么没有背景?哦,我忘了拍背景了,请你们帮忙添上背景吧。

(二)、本着教育从孩子中来、从生活中来的观念,引导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创设,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过去,在创设区角活动时,教师多考虑整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特征,根据幼儿发展的月目标、周目标和制定的每周幼儿一日活动计划确定每一周的区角活动内容;接着按内容划分活动区域,最后教师精心选择并制作大量的操作材料投放到各个活动区,幼儿直接进入活动区活动。留给幼儿的空间少而且小。所以在活动区创设之际,就应让幼儿成为活动策划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之一。行为之一:师幼共同商定活动区区域分布我们首先让幼儿各抒已见,说一说,我最喜欢玩什么活动区,将活动区的种类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之上,并适当地将教师的观点参现其中,这样,幼儿渴望自主选择游戏,把自己感兴趣、观察到的一切纳入活动区游戏中,从而获得了满足和快乐。接着,师幼共同商量我想把活动区放在什么地方。研究发现,活动区空间的合理布局也是影响幼儿创造灵感与积极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于是,我们带领幼儿在活动室四周走一走、说一说这里玩什么好?为什么好?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想法和经验便在一种轻松的无任何压力的氛围得以表达。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给予充分的尊重,以建议者的身份给予巧妙点拨。图书区、益智区、表演区、结构区、社会性活动区、体育区等就在师幼互动行为影响下合理分布。行为之二:师幼共同丰富活动区游戏材料在活动区中,幼儿更多的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充分展露个性、获得主动发

4 展的。同时,生动、有趣又具有动感变化的材料的种类及功能的认识上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性,只有通过交互作用,共同丰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行为有:

1、讨论:针对某一活动区,和幼儿在一起展开讨论,如娃娃家里,还缺少些什么?经师幼共同出谋划策,新的游戏材料便产生了。

2、收集和制作:活动区中材料,我们提倡废物利用共同制作。也就是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巧妙运用,实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师幼共同找来了果奶瓶、小网袋,为医院制作了输液瓶。用纸盒、纸板制作了小餐桌,用吹塑纸剪出了小剪刀小菜刀,用可乐罐制作成打击乐器,如:小沙球等……

3、合理放臵:在通过师幼共同制作和收集各类游戏材料之后,让幼儿将其合理放臵于各活动区中,这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另一主体,只是随意地提醒怎样放才方便呢?在语言上给幼儿以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提高了幼儿行为的指向性。在这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智慧和能力,增进了师幼间的信任和了解。行为之三:师幼共同制定活动区活动规则,活动规则是有效进行活动区活动的前提。幼儿自己有较易接受和认可的活动规则,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不仅反映了他们自己的现实世界,而且也是他们与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定。幼儿有自己的标准,经过幼儿共同协商的规则,他们愿意也较为容易接受,并且知道怎样去遵守,还能够判断违规行为,因此,师幼共同制定活动区规则是非常必要、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是师幼互动中平等互信、差异性的体现。在我们活动区中主要包括:活动人数、进区、换区、材料使用、交往关系、角色职责等方面的规则,在共同制定时我们努力做

5 到:首先,将规则制定权交给幼儿 由于活动区是幼儿共同商定、设臵的。幼儿对其有一定的活动期望值,即希望其成为他们的乐园。应该说幼儿对活动区是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所以,我们放心地下放权力,通过教师对幼儿信任的心理暗示及幼儿主选择的要求驱动下,规则制定对他们一样自然高兴的事。其次,帮助幼儿提出合理的建议 幼儿由于年龄小,经验和能力不足,考虑问题欠全面,这都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作为合作者、互动者,就应以帮助者的身份,以自身经验和能力影响、促进幼儿更好地制定活动规则。如:在材料的整理上,原先规则是共同整理,而往往部分幼儿中途换区了,导致材料无人整理,这时教师参与进来,帮助幼儿制定:要换区时先要整理好自己用过材料。交换角色或材料、区域时要先和同伴商量。这样就以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影响了幼儿的活动行为。最后,允许幼儿对规划进行修改或重新建立由于幼儿的规则不像成人制定规则那样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他们的生活和认识活动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所以我们赞同幼儿想换活动规划的想法,在心理上给幼儿以鼓励和支持。让幼儿敢于放手大胆地改变不适合他们的活动规则。建立更新、更好的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在促进幼儿互动中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创设区域活动中我们应打破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将区域活动、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合成整体,师生共同创设,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从上至下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

6

二、在日常教学中的师幼互动行为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获得成功,一个关键性的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一)早期阅读中的互动展现幼儿。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摈弃过去由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育模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图书。我们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驱使幼儿产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情况,提出问题,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完毕,则鼓励幼儿大胆的对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扭转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在提供阅读材料、提问设计,提高互动频率等方面

7 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幼儿的主体性,给他们量力而行的机会,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主动自主的投入阅读活动。

(二)户外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展现幼儿的主体性。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后二线成为旁观者或提醒者,教师的积极参与能更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质量。案例分析:有一次,一群孩子对向前滚圈追跑的玩法失去了兴趣,围坐在台阶上闲聊。这时,教师故意在他们面前将手腕一勾,抛出竹圈,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竹圈会自己滚回来,他们一下来了兴趣,在几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又发明了正转圈、反转圈、抛圈等多种新玩法,活动情绪又趋高涨,当一个孩子想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时,教师就说:真好玩,我来向你学吧!以鼓励幼儿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我们还发现孩子们更易接受自己或同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适时的让幼儿参与,引导他们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想想、说说,再请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参与评价,促使他们学习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关于在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我总结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以及根据《新纲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师幼互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然而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起的重要的因素。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因 8 起到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但由于多年来受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做出了许多不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行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想要做到有效的师幼互动首先要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形容,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幼儿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是不受重视的。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的主导—主体论开始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纲要》要求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幼关系。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在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大关系,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的被接受和被执行,在教师这种角色定位的影响下,幼儿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于服从者,要听老师的话。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性质以及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各自所处的地位,教师应该对照《纲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多地关注幼 9 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然后要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教师与幼儿的良性互动。老师应该时时以关怀、接纳、开放的态度与幼儿相处,用心去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建立平等、亲密、信赖的良好人际关系,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亲近的良师益友。如:幼儿每天来园我必定微笑地迎接他们并与他们亲切的拥抱,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心情,让他们愉快的心情保持一天,同时通过亲切的拥抱和问候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友好,这样有利于一天活动的组织,减少师幼之间的隔膜,能充分发挥师幼互动教师若有过失,应该坦诚地向幼儿承认,并向幼儿道歉,让幼儿知道老师也有过失。只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就是好的。记得我遇到这么一件事:那天全班幼儿都在进行户外活动,我们班的女孩子畅畅去跟一个男孩在厕所里面玩水,我一进厕所看到他们就立刻狠狠地批评他们两个。当时畅畅象失控一样对着我大喊:我没有玩水,我就是没有。接着就是一场大哭,此时我气在头上,明明自己看见她在厕所里还不承认错误,真是气坏,也没理会她的辩驳。事后我向那个男孩问明情况,原来是男孩在厕所里玩水畅畅过来阻止他的,那么也就是我怪错她了,我感到非常的惭愧。心里一直在打架,是当作没这一回事还是向她道歉呢?想想刚才畅畅委屈的样子,我心象被针扎了一下,最后决定向小朋友道歉。我把畅畅叫到面前,看见她对我是否还怀有敌意,于是我就轻轻的摸着她的头,对她说:畅畅,对不起,刚才老师错怪你了,原来你没玩水,只是提

10 醒小朋友不要玩水,这样做非常对。老师现在向你道歉,你能原谅老师吗?只见畅畅立刻松了一口气,挨到我的身边露出了信任的微笑。所以说,孩子跟老师也是平等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改变传统意义上老师是权威的错误想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师幼互动。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师幼互动中的尊重与要求

《幼儿心理学》——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师幼互动中的尊重与要求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应当保持对幼儿充分的尊重,并且也要有适当的要求。本活动将对师幼互动中的尊重与要求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师幼互动中的工作重点。

当前发展的社会,幼儿这一块教学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受到重视,快速发展的生活节奏让当代的父母不得不把幼儿寄托在幼儿园里。因此,幼儿教学也备受关注。而幼儿教学中师幼互动尤为重要。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与要求同时在两方面对于幼儿教学形成影响,尊重幼儿能够有效改善师幼关系,而要求则能规范幼儿的行为。同时,为了提高师幼互动工作成果,也应当正确把握师幼互妇产科中尊重与要求的关系,掌握师幼互动中的工作要点,这样能够在师幼互动工作水平提高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的概述

师幼互动也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 互动的前提和保障。创设幼儿喜爱的、自主探究和表现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师幼互动的情景可能是多变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互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的态度应当在原则上有两种基本态度,那就是尊重与要求,也就是说尊重与要求是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当具备的两个重要素质,从对幼儿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尊重与要求同等重要,关于幼儿成长的不同方面。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尊重与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作为幼儿园教师,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并且熟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教学质量。

二、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的关系

1.尊重是要求的基础

教师对于幼儿的尊重会被幼儿较好的感受到,在一些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幼儿在感觉到老师的尊重之后就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幼儿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意见。由此可见师幼互动中,尊重是要求的基础。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被幼儿感觉到,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2.要求是尊重的提升

尊重的提升,要求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也不了解各种事物的规则、规律,教师在规范幼儿行为,幼儿认知各种规则、规律方面有着很重的责任。因此要求是师幼互动中便是尊重的提升,是基本目的,而尊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但需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要求方面,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知晓一些规则,而应当是基于对幼儿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服从管理的能力等等,也要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保留其本性。正是这一特点才体现出要求是尊重的提升。

3.尊重与要求中存在着矛盾

在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是存在一定矛盾性的,对于很多幼儿教师来说也往往很难把握这种矛盾关系,以至于有一些教师认为尊重和要求是不可共存的,如果在师幼互动中选择尊重,就必然要放弃要求。例如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在要求幼儿保持室内卫生时,如果尊重幼儿,不采取过激的言辞,那么就可能无法起到较好的要求作用,然而如果采取一些强制性要求措施,又违背了尊重的原则。在师幼互动尊重与要求中所存在的矛盾,关键便在于如何把握尊重与要求的度和方式,如果没有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就可能会造成并且扩大尊重与要求的矛盾。

4.尊重与要求能够实现各谐统一

尊重与要求同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是基础,要求是提升和教育目的,二者缺一不可。和谐统一的二者关系有利于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充分提高师幼互动中的工作水平和效果。因而可以看出,处理好尊重与要求的关系也是师幼互动中的重点工作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尊重与要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探索出统一尊重与要求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尊重与要求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简单而自然,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当在师幼互动中尊重与要求出现矛盾时,应当在处理方式上进行变通,掌握好尊重与要求的“度”,以更好地平衡二者关系。

三、师幼互动中的工作要点

1.充分尊重幼儿。首先,在互动中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言行,在尊重幼儿的角度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更加能够体现尊重幼儿思想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幼儿真正理解关于自我行为在活动中的价值,以此促使幼儿去自觉改正不良习惯。而且对于现代幼儿教学来说,尊重幼儿也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在其他教学方面也能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2.规范幼儿的行为。师幼互动中对于幼儿的要求主要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遵守一些规则的习惯,因而规范幼儿行为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幼儿教师应当承担起在规范幼儿行为方面的责任,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要及时纠正,更应当注意一些方法技巧。从尊重幼儿的角度考虑,规范幼儿行为并不仅仅是通过幼儿园的一规章制度简单要求幼儿,而是基于对幼儿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在幼儿能力提高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尊重幼儿作为要求的前提,在规范幼儿行为中也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在规范幼儿行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幼儿教师在处理时也应当以尊重幼儿为基础。

3. 针对幼儿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

幼儿教师在处理尊重与要求这二者之间关系时往往可能遇到一些矛盾问题,这些矛盾归根到底便是对于这二者关系“度”的把握,如果偏重于尊重,那么就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如果偏重于要求,则违背了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的基本要求。例如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如果严厉责罚幼儿,虽然也能起到纠正错误的目的,但是可能会给幼儿造成心理伤害,如果不责罚,那么就没有承担起教师的责任。因而教师应当合理控制“度”,对幼儿进行引导:“你认识到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了吗?如果别的小朋友这样做,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呢?会不会影响到你自己?如果这是不对的,你要怎么改正呢?”

由此可见,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幼儿教师应当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这也需要教师对于教学经验的把握。同时,由于具体的师幼互动背景不同、幼儿情况和特点不同,在方法选择上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最为关键的便是要树立起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意识。

4.积极进行换位思考 。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幼儿。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正确处理尊重与要求的关系,当这二者关系遇到矛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而在方法上进行改进。同时,换位思考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特别是幼儿思考事物的方式,这样一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在师幼互动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换位思考也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教师在言行上加以改变,这对于幼儿来说不但能够更容易接受,也能够更加认同和信赖教师,从而改善师生关系。

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健康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应热切地关注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回应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积极的、有效的师幼互动。让每个幼儿都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孩子。让幼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通过师幼互动提升教师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