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全文)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全文)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第一篇: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和谐社区建设视察报。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和谐社区建设视察报告

促进我省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是当代社会的细胞,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促进我省社区建设,根据省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由省政协副主席***带队,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赴**市就“我省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委员视察。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组织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好的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了强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基础作用。但是,由于我省社区发展起步较晚,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一是领导重视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地方领导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社区居民和单位社区意识淡薄,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不高,社区内资源难以实现整合与共享,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造成了可用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社区定位不清,职责不明,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自治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关系应是协助与指导、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但目前普遍存在社区与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不顺,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建设和谐社区不完全适应的问题。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缺位错位现象突出,一些部门牌子进社区,但经费不落实、人员不保证,一些地方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硬向社区居委会交任务、派工作,把大量行政职责推给社区,并检查考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从 “监督者”变成了“被监督者”,不但没有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也导致社区越权越位,工作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如最低生活保障调查、户籍调查、房屋拆迁、甚至公证调查等职能部门的的职责都交给了社区,据统计,目前社区要承担的具体工作达100余项,一个社区居委会主任最多竟然担任了34个领导小组组长职务;三是社区建设保障困难,基础设施薄弱,工作经费缺乏,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市县财政支持力度不够,街道办事处无法在社区基础建设上多投入,社区缺乏经济来源,建设资金多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即政府拨一点、街道办事处支持一点、社区居委会自筹一点,经济状况较差的地方筹集难度大,给社区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一些社区还缺乏基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繁重,但待遇普遍偏低,**市的社区工作者的月补贴最高600元,最低仅300元,维持基本生活都困难。待遇过低,不仅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四是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法律政策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的队伍培训机制。五是立法滞后。目前主要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各地的地方性文件,没有明确的定性社区职能的法律法规,社区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指导,社区建设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优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加强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对加强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一)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首先树立社区是社会细胞和和谐社会基础的观念,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建设和谐社区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社区的发展、稳定、和谐直接关系全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充分认识到和谐社区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充分认识到建设和谐社区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各单位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

(二)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和单位共建和谐社区的意识和积极性,号召驻社区单位、社会民间组织、物业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建设和谐社区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能力。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能和定位,理清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居委会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一)政府及其部门要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不应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一级行政组织。各级政府要通过社区居委会了解社情民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各部门尤其是依托社区开展工作的部门既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也要关心基层,关心社区,多为社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工作进社区”不能搞一窝蜂,各行政部门不得随意向社区布臵任务、无序进行考核、检查和行使“一票否决”权利,属于政府和有关部门自身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能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要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

(二)要理清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群众的自治组织,不是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起指导与服务作用,引导和帮助其开展社区工作。属于社区自治范围内的应当应由社区承担,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发动群众办事;属于街道办事处承担的行政职能不应转移给居委会,也不能随意、经常性地对社区居委会进行评比考核;

(三)要理清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二者是指导与协助的关系,各职能部门应尊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利,在社区居委会协助下认真履行各自行政职能;

(四)要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的关系,要明确业主委员会对物业企业的监督地位,明确社区居委会对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的协调作用。

(五)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建设。要突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要以直接选举为主要内容,保障社区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居务公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大力发展社区中介组织和各种健康积极的文化、健康、娱乐等民间组织;努力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成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治安联防队伍,完善社区调解委员会等。要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素质。

(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社区工作监督评价机制。社区居委会设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为民服务,对民负责,评价社区工作最有发言权的是社区的居民,考评的内容和方式都应符合社区居民的意愿。对社区工作的考评应该考虑将服务社区的工作和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有机结合,建立由政府牵头,主要由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的考核班子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进行考核,同时要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办事处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制度,强化社区和居民对政府的评价机制。

三、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要加大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和谐社区建设,应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费随事转”、有偿服务为辅,以社会捐助,共驻共建为补充,以发展社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一)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规划,重点解决社区服务用房和活动场地问题,严格规定新建小区开发商必须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未按规定预留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的,有关部门应在审批和验收时提出并责成补留;

(二)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把社区居委会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补贴和培训、奖励经费等列入政府预算;

(三)“工作进社区”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经费投入,对社区的协助工作给以必要的经费保证;

(四)要开辟社会投入,整合社区资源,抓好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帮助社区开展公益性建设;

(五)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经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兴办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实体,增强造血功能,壮大自身实力。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一)健全社区工作者的聘用、淘汰制度,逐步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以适应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

(二)加强社区党组织、居民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建设和谐社区的能力。加大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老等群团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社区开展活动。

(三)按照各地的经济水平,适当增加社区工作人员编制。

五、加快立法工作,依法推进社区建设

(一)建议全国人大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并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辖区企事业单位在社区工作中各自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界定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地位、经费来源、培训、奖惩评议制度等。

(二)在全国人大未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前,建议省人大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纳入地方立法计划,尽快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我省社区的依法建设。

(三)建议政府和各行政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进社区的具体实施办法,摆正位臵,做到不错位,不越位,“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同时对社区建设提供优惠条件,支持社区发展。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东起共青团东路北二巷,西至中心路,南起共青团东路,北至人民东路,面积约为0.27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1家,楼房75座,住户3005户10235人。社区共有党支部13个,党员118人。今年以来,我社区在街道办事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五创”活动的总体要求,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大局,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使我社区的“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收到淄社工[2010]2号文件《关于印发<淄博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测评办法>(试行)的通知》后,社区进行了自查,对工作重新进行了梳理。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党的建设

(一)创新组织形式,夯实社区党建根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部队转业党员、大中专学生党员不断进入社区,河滨社区党员数量由2003年的十几名增加到现在的118名,传统的社区党员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按照张店区委关于“党支部建在楼宇、党小组建在单元”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党员分布情况,依据楼宇党员数量和原工作单位情况,按地理位臵划分共成立了12个楼宇党支部、15个单元党小组。并在楼宇党支部所在楼座设立醒目的 1

宣传栏,把支部成员职责分工、党小组划分党员名单都在宣传栏公示,便于联系和服务群众。

(二) 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社区换届作为今年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次换届工作中,我们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为重点,以增强社区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断扩大居民民主参与面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拥护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班子,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打下基础。

社区换届工作于2011年4月2日正式开始,成立了社区组织选举委员会,并制定实施办法和选举时间安排表,严格按照《关于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选举前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居民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保证了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

(三) 思想建设

社区加强思想建设,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学习贯彻党的先进理论的同时,在辖区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社区全体干部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看报告,写笔记,谈心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社区通过宣传日、黑板报、文体活动、社区论坛、党员大会等形式开展了深入的宣传,使广大居民群众紧跟党的步伐,关心社区建设,充实自己的生活。 (四)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社区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社区党员登记制度,属地化分类教育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了党组体系,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立了民主评议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保证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权利;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在社区建立邻里诚信公约,实行了党务、居务公开,使工作进一步透明化。

二、和谐人居环境建设

自淄博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社区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抓手,以现实行动推动和谐人居环境的建设。 (一) 志愿者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性工作,共建和谐淄博、和谐社区,河滨社区着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四支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创新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手段,拓宽志愿者服务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志愿者的服务与管理,保障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将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不断推进。今年,先后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活动、志愿者帮扶孤、老、残、弱活动和志愿者环境美化活动以及志愿者文明交通服务活动,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 社区环境

年初,社区与辖区单位签订门前三包目标责任书,以调查问卷形式向居民宣传卫生城市创建知识。在每月的爱国卫生日组织辖区居民整治卫生死角。通过黑板报、上街宣传、入户、发放市民素质教育读本等形式,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和谐创建的积极性,使爱护环境卫生转变为居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今年8月至10月集中清理,动用车辆16台次,人员30人次。

(三)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以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传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文明规范有效的提高了辖区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今年7月社区妇联开展了“防止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和谐家庭”调研活动,宣传相关法律常识,增强了妇女维权意识;社区团支部组织了各种活动,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教育。

三、治安环境

(一) 治安环境

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是“和谐社区”的基本条件,今年以来,在平安社区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收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帮教工作到位,规章制度健全,目标责任明确。全年无重大人身安全事故,无民转刑事件的发生。刑事案件同比明显减少,犯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邻里矛盾明显减少。互谅互 4

让精神已蔚然成风,和谐氛围浓厚,居民群众满意,治安状况良好。

(二) 矛盾调处

建立了社区矛盾调处室,通过矛盾纠纷调查机制,及时解决矛盾,有力的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 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引领居民健康的文化生活。 社区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辖区居民正确对待健身活动,促使他们参加健康的文团组织,有效的杜绝了非法人员假借健身、练功之名迷惑居民群众,骗取钱财。社区特色鲜明的活动在辖区内,乃至全区、全市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全区,全市的比赛中多次获奖;我社区利用远程教育室闲暇时间开展电脑知识培训,不但能教育辖区青少年科学使用电脑,防止迷恋网络而造成伤害,而且能通过培训提高部分失业人员的劳动技能。

(四) 社区安全生产

社区内商贸服务业多,小门头多达400多家,安全生产成了“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年初辖区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位,并每周对其检查,确保辖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社区服务

(一)以品牌建设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以社区提升工程为主线,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1、夯实服务基础,打造社区硬件品牌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扩建了集党员管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综治、文体等服务为一体河滨社区服务中心,全天候为居民服务;扩建了能容纳40人的社区党员活动室,购臵了会议桌椅,制作了宣传牌匾,加强了与社区党员、群众的密切联系,成立了未成年人活动站,各类活动器材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开展各类益智活动。

2、建立长效机制,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河滨社区着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不断创新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手段,拓宽志愿者服务内容,通过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志愿者的服务与管理,保障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将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不断推进。

社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基本宗旨、理念,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形成了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点线面结合覆盖全面的服务网络。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点、成立具备专业功能的特色服务队、划分服务责任区,三者相互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构建覆盖整个社区的志愿服务网络。成立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理事会,建立网格化,一助一为细胞,形成链条,纵向、横向形成网络。二是完善志愿者服务方法。制定党员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服务、评比、激励等科学的工作方法,保障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开通“志愿 6

者彩虹热线”,24小时为群众服务。建立星级志愿者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授予“服务之星”志愿者荣誉称号。三是精心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定活动计划,每月开展一次大型公益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日常随时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四是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试点。志愿者为社区空巢、孤寡老人定期提供家政服务。五是建立健全社区虚拟网络服务系统。建立社区电话虚拟网、社区短信收发系统,建立社区信息管理平台。同时,为了让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提升,社区还制作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标识。标识以两颗心的造型为整体构图,体现了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以“1+1”的形式结对帮扶,互帮互助,无私奉献。

(二) 提高服务质量,落实惠民政策

建设便民利民的服务型社区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社区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积极推广“一站式办公”,社区办公设备齐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过硬。

低保、廉租房以及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方面,社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现了应保尽保,力争在有限的条件下帮助最困难的居民。在今年的工作中,社区多次联系社会力量对辖区内的特困户进行帮扶,组织公益性活动。社区成立了扶老助残站和居家养老服务站,配齐了专职人员。

(三) 落实社会保障

我社区是老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要确保社区和谐稳定的发展,提供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今年以来,社区2户“零就业”家庭全部找到工作,将750人纳入全民医保,全面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将228人纳入居民养老,解决了他们的养老问题,有147人领到了养老存折。

(四) 为民办实事

我社区一直遵循“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做,民求我应”的工作理念。一是社区通过协调区旧城指挥部对辖区内的14条小街巷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达到了“路平、地绿、管通、灯亮、便民”的标准,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誉。二是送温暖工程。每年定期对辖区内无业、失业和生活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共发放救助金5万余元。三是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社区党总支为社区的党员群众送上了一份“民生套餐”,向党的生日献礼。“民生套餐”的内容包括:“送平安”由社区党总支出资,为社区50周岁以上老党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免费送一份保险,将老年人意外伤害损失降到最低,让他们有了平安保障;“送健康”组织社区全体党员健康查体,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让党员群众享受健康生活;“送文化”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培训、体育竞赛、播放爱国主义电影等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精神大餐;“送保障”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保障社区困难群体能安心生活;“送服务”为社区党员群众开展各类服务,包括为居民免费理发、维修家电、法律援助、空巢老人生活照料等,实现社 8

区服务全覆盖,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需求。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们发现,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辖区居民的参与率还有待提高,部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继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二) 资金缺乏,有些好的想法不能付诸行动,有些活动无力举办,一定程度影响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 社区与辖区内大企业较难沟通,希望以后和上级有关部门配合搞好此项工作。

河滨社区居委会

2011年12月5日

第三篇: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社会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

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社会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查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十八大”精神是否已促进地方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建立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社区建造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此,我们到XX市XX县某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城乡建设

基层群众

社区建设

服务群众

基层党建

导语: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关于社区建设工作,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三是把城乡社区服务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中。四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社区建设是一种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了解调查十八大之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情况,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对XX市XX县某社区做了一个

深入的调查。其中,我们对此社区的医疗卫生方面展开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调查。

我们将整个调查分成6个大部分,确定调查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调查计划,进行现场调查,采集信息,对取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整理调查报告。

一、 社区居委会的基本结构

根据我国基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 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其中社区党支部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居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居民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支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支持和保正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大会的办事机构,由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居民居民委员会要执行社区居民大会的决定,并向社区居民大会负责,接受社区居民大会的监督,定期向社区居民大会报告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府派出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组织社区居民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我所调查的XX市XX县某社区组织成员共7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成员5人,大家各司其职,分管辖区内大事小情,如劳保、低保、计生、卫生、治安等方面。社区隶属单位为XX县某街道办事处。

二、 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功能

1、 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

3、

4、

5、 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协助人民政府或其他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6、 向人民政府或其他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此社区也针对本社区内部具体情况对社区居民做出了如下承诺:

1、 为社区居民最低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 为新市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

3、 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

4、 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待、下岗人员择业提供中介服务。

5、 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优待证。

6、 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7、 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对该居委会调查研究,我们的确看到了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行了他们的职责,诚心诚意的为居民服务。某社区委员会下设有工作室、党员之家、文娱活动室等。这些活动室的设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现代社区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三、优势及不足

该社区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楼,虽只有两层,但楼内分区明确,环境严肃整洁,大大缩短了居民在委员会的办事时间;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显著提高了社区委员会的办工效率,方便了本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委员会亦实行双休制,但因辖区广,工作量较大等因素,双休日仍需随时待命。另外,工作人员数量满足不了较大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不理想也是该社区委员会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政府各相关部门提供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委、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

民政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

㈠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

政府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管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委,编办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联合市发改委、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 ㈡政府增加了经费投入

前年,某社区只有2家诊所,今年,私人独自办的诊所就有6家,新建了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还新开了1家社区卫生合作社,为社区居民卫生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居民在社区医疗合作社就医还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展了新的工作,将工作重心开始逐步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服务转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家庭病床,户籍健康档案,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服务。社区安装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 ㈢社区内的环境改善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环境问题直接

关系到未来人类命运的兴衰福祉。社区卫生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社区有专业的清洁工,专门打扫社区卫生,有的是打扫路面的垃圾,有的是处理社区居民墙面上的广告图画等,还有专业的农林工人,专业负责处理社区社区绿化带,维护社区绿化。 ㈣社区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及相关领导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的认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没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 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社区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知晓率低,甚至连部分街道负责人都不太了解,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配合,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服务职能不清楚,全社会关心、扶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

3、 各项经费投入不到位。坚持公益性是发展社区卫生的首要原则。市政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内容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

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支出。”然而公共卫生补助经费至今未按规定预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未得到体现。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未真正从原来的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包括我所在的社区,人员工资全部为差补,卫生服务站中有1个为民营,因此仍是主要依靠医疗收费来维持日常运转。

4、

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能力水平较低,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偏低。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423人,大多数为原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医疗水平不高等情况。造成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任,居民就诊率低。因经费、政策、队伍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观念上无法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科服务,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理念。

5、 从运营管理上仍沿袭医院的医疗管理模式,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开展单一医疗服务,对社区卫生公共服务部分的人事、财务、业务没有单独管理核算;从工作方式上,仍以坐等病人上门为主,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社区责任医生等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工作少有开展。目前各机构已建立的部分无论是纸质还是输入电脑的居民健

康管理监测、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总体能力较弱,公共卫生服务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五)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1、希望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

2、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要采取电视滚动播出、宣传资料入户等有效方式,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广大群众的知晓率。特别是要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发动作用,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了解和利用率,营造有利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3、要强化政府主导,落实保障措施。要加大各项经费投入力度,以保证社区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

4、要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一是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卫生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

5、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群众等多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公示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

第四篇:社区平安建设报告

九州路办事处

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九州路办事处是目前开发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办事处,辖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人口6.6万人,均占全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的80%以上。办事处现辖鹤翔、鹤源、桂鹤、九州、金鹤等六个社区居委会,城市社区人口5.3万人。

办事处六个社区中,鹤翔、鹤源、桂鹤、九州成立于2001年11月,是开发区第一批成立的社区居委会,金鹤社区由原贸易区管理办公室于2003年6月改制而来,福田社区筹组工作正在进行。 社区平安建设在上级综治委和办事处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增强基层预防、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了基层,实现了平安建设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治安案件同比连年下降,人民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辖区近几年未发生恶性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无赴省、进京非正常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610工作实现“三零”目标,圆满完成平安建设责任目标,为开发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办事处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办事处、鹤壁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开发区平安建设先进办事处等荣誉称

1号。

加强基层,夯实基础

基层基础工作是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和保证。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社区综治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综治、信访、治保、民调、帮教、治安巡逻等群团组织,加强了培训和指导,确保经常性发挥作用。二是重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统一规章制度,按照办事处要求,规范填写各类登记薄、台账等档案资料,明确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分类和归档工作。

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发挥公安部门在社会治安整治中的主力作用外,社区组建了200余人的以享受低保人员为主的义务治安巡逻队伍,坚持每天巡逻、登记巡逻日志。社区建立了以居民组长、楼栋长、老党员为主要成员的信息员队伍,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信息,及时上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有效预防了刑事、治安案件以及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等影响稳定案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驻区单位内保、物业小区安保的监督检查,多管齐下,在社区形成了以公安为主,社区巡防、单位内保、物业安保等在内的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格局。2007年以来,辖区刑事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31%,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8%,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个人、集体信访事件。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

定因素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社区固定宣传版面大力开展“法律进社区、入户”活动,利用春节社火表演、三月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固定时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辖区群众的法制观念。二是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集中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社区坚持每10天排查一次,政治敏感期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小组、楼栋长“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会联动,规范运行”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四是实行社区干部包案制度。对影响稳定的较大矛盾纠纷,按照责任分工包稳定、包调解,直至案结事了。2005年底,我们在矛盾排查过程中,发现鹤翔社区西区

12、14号楼居民准备集体上访,主要原因是供热效果不好,群众意见大。社区在掌握情况后,及时介入,迅速与群众代表、物业公司、热力公司结合,从中调解,在找到问题症结后,经三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物业公司适当延长供热时间,热力公司在2006年供热前完成管网改造,问题得到解决,避免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2006年8月,热力公司对

12、14号楼管网进行了改造,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信访事件。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社区平安建设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区平安建设经费匮乏。目前情况下,社区每年办公经费仅有1000元,平安建设工作除公安、单位、物业安保外,只能靠社区干部和享受低保人员义务进行,他们一缺手段,二缺经费,三缺制度,四缺保障,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检查现象。

(二)社区平安建设缺乏政策支持。社区警务室形同虚设,社区民警不能保证每周四天的社区工作,如果没有上级检查,很难在社区见到民警的影子。治安工作应当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开展,但在这方面没有可行的政策依据。

(三)社区平安建设只有形成社会合理,才能确保发挥作用。比如前几年在郑州开展的“万人大巡防”活动,每时每刻,不论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公安、保安和居民群众(单位出人)和社区义务巡防队伍,有力打击了街头违法犯罪,“两抢一盗”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居民群众交口称赞,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社区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办事处各社区在职社区干部仅一人,带领5-7名“4050”人员,与社区繁重的社会事务形成巨大反差。

(五)社区干部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群体,目前我市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干部的考核、奖惩、“进出”和福利待遇等规定。专职社区干部待遇偏低,每月固定收入不及全市平均工资,付出于收入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泰州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2009-12-25 15:08:00

来源: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字体:大 中 小 】

本文被阅读次数: 1372

【 打印PRINT 】

一、我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基本状况

地级泰州市组建于1996年。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22.4平方公里扩大到49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由1 2 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428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由26万人增至60万人。近年来我市立足新建市实际,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以社区服务为平台,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围绕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群众幸福家园这一目标,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构建社区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残有所助、孤有所靠、病有所医、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社区服务体系,方便了居民群众的生活,拉近了社区与居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融洽了社区人际关系。

1、健全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按照大社区、大服务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队伍、三级平台”,基本形成了布局网络化、服务系列化、项目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格局。“一支队伍”,即以党团员为骨干的98个近5000名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三级平台”,即城区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三级服务平台。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盘活资产、开放场所等多种途径,整合社区资源,建立了6个街道服务中心、60个社区服务站、2个求助中心以及各类便民服务站点518个,常年开展公益性、福利性服务项目259个。同时,大力拓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弱势人群的关爱服务,建成及在建“星光计划”项目27个、特殊服务设施102处。

2、强化社会保障救助服务。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居民活动,做到扶贫与扶志、治标与治本、政府救济与社会救助等相结合,使困难家庭获得了基本生活、子女就学、重病治疗等方面的保障服务。近年来,市区两级机关共帮扶贫困居民4840户,投入帮扶资金近350万元,物资4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就学200多人次,资助重病患者就医100多人次。将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从人均每月24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调整到每月170元,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3、丰富创业就业服务内涵。大力发展各类社区中介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活动,及时发布劳务供需信息,为寻求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工作网络延伸到所有社区,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以居民自治为基础,营造健康有序的民主环境,促进社区管理的和谐

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居民自治,实现民主化、规范化管理,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泰州市以居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和落实为突破口,加快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步伐。

1、在组织建设上落实民主选举。2007年,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主任差额选举和户代表直选模式。各社区成立选举办公室,负责组织选举工作。从选民登记、张榜公布、候选人报名到竞选演讲,严格按法定时间和程序进行。在选举日,通过设立秘密划票间等做法充分体现选民的真实意图,使选举更加规范化、合法化。

2、在运作方式上体现民主自治。一是加强社区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听证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二是让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社区事务。通过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确定社区群众在社区中的主人翁地位,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内部运行机制。三是大力培育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等居民自治载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管理网络。

3、在管理服务上推进民主监督。大力推行“公开、公示、公议”。“公开”,即社区建设、社区财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等居务都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公开;“公示”,即社区帮扶对象、社区测评情况等都要张榜公示;“公议”,即社区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支出、重大事情和社区选举都由居民代表大会或全体居民讨论通过,让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市还积极创新居民参与管理的形式,建立了“民主恳谈会”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民主恳谈会”已成为维护社区稳定的“减压阀”、缓解干群矛盾的“金钥匙”、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助推器”。

(三)以先进文化为引导,营造文明进步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氛围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利益和谐是基础,精神和谐是根本。多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努力探索出一条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新路子。

1、加强阵地建设,搭建文化舞台。大力推进街道文化站(室)达标建设,城区60个居委会共设有宣传栏、阅报栏、公示栏218个,图书阅览室66个,青少年和文化活动室68个,全民健身点38个,建立社区老年舞蹈队、合唱队、秧歌队、乒乓球队等群众文化组织90多个。定期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组织“社区大家唱”、“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使社区文化活动正在向系列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文明向上的社区环境。

2、突出市民教育,提高市民素质。以“现代市民教育工程”和“创建学习型社区”为重点,以“共走文明路、同创文明城”等十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共援建135家社区居委会图书室,丰富了广大市民社区文化生活。海陵区工人社区被评为国家级“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并被命名为“学习型社区”,是全省唯一同时获得两项荣誉的社区。

3、注重文化育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市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组和“五老”志愿者服务团作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大行动、“快乐之夏”活动、“我学习,我快乐”青少年读书行动、“爱我家乡”夏令营等系列教育与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四)以平安创建为抓手,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促进社区秩序的和谐

人人平安,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社区居民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泰州市结合社区特点,抓好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法基层单位为骨干、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群防群治为依靠的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秩序的稳定和居民生活的安全。

1、强化治安管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平安泰州”创建为目标,突出社区治安这一重点,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大力整治社区治安秩序,维护社区治安环境。在开展禁赌、“三项会战”等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区旅馆持有效证件入住率、登记率、旅馆信息传输率均达95%以上,房屋出租户登记率、责任书签订率达98%以上。同时,不断加大技防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卡口堵控效能,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社区秩序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

2、强化法治宣传,增强社区居民法律意识。近年来,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多次与各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以宣传《法律援助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巡回讲座,让市民了解法律,懂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认真做好案件的接待、审查、批准、指定办理和跟踪督查工作。2008年,共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0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多件。法律援助向社区延伸和覆盖,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使社区弱势群体得到了公正平等、及时有效的法律保障。

3、强化专群结合,推进社区群防群治工作。一是社区警务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区60个社区都建立了警务室,并按照1:2的标准配齐社区民警和辅警。二是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现有百名夜巡辅警、348名送奶工组成的协警队、40名退伍军人组成的次干道巡逻专职协警队以及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等四支群防群治队伍,基本形成了全时空、立体式的防范格局。三是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组织网络,对近300人实行了社区矫正。四是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街道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建立“治安民调联合调解室”,为及时有效地平息纠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供了平台。

(五)以社区党建为龙头,营造务实亲民的政治环境,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

建设和谐社区,关键在于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近年来,泰州市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组织体制和工作网络,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1、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社区党建的“全覆盖”。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社区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显现在哪里”。2000年,将城区原有9个街道党委合并改建为6个街道党工委,充实加强了党工委的力量。同时,将105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60个社区居委会,严格按照“一居一支部”的要求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部分社区还着手建立楼栋党小组。适应近年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实际情况,各街道积极加强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把各类党员纳入到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

2、强化机制建设,实现社区共建的“一体化”。为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中的全面领导和协调各方功能,泰州市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在各街道社区分别建立了由区委、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制,推广“三位一体”(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由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协同处理社区事务)社区管理模式,增强了社区各个单位、各种组织和各方面“以党建带共建、以共建促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形成了“强核心、建网络、全覆盖、一体化、为群众”的社区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3、强化队伍建设,实现居干队伍的“多元性”。一是从市区机关干部中选派160多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既有效地满足街道社区对党建、司法、人武、计生、财会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改善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性老化的状况,同时又拓展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的新渠道。二是从重点企业选派41名企业干部在企业宿舍小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任职,由企业统一发放工资,实行企业党委与街道工委双重管理、双向教育。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0名40岁以下、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社区工作者,经过集中培训,实习锻炼,持证上岗,全部分配到社区一线,使社区干部在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得到较大程度的优化。

二、建设和谐社区面临的新情况

泰州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些经验。但是,工作中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方参与社区建设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社区工作尚缺乏一种统一有力领导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在条块关系上,还存模糊不清、各自为政错位现象,使社区难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各种力量。相关部门和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平衡,社区内的整体合力尚不强,参与度也不够高。

2、社区居委会负担和行政化倾向还比较重。由于《居委会组织法》修改的相对滞后,目前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太多的政府职能。居委会除了进行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区、街道各部门交办的、名目繁多的工作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居委会干部甚至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上面布置的任务,很少有时间深入到居民中去做具体服务工作,做面对面的思想工作,影响了居民自治程度。

3、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还相对缺乏。随着居民社区意识的增强以及为居委会减负呼声的高涨,对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化社区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缺乏的负面效应,对社区的建设的组织、服务项目拓展、工作质量提高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4、社区建设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还缺少制度化规定,没有明确规定根据经济和财政的增长速定一定的年度递增比例。同时,缺少专门的社区建设社会化筹资机构。目前,特别在老小区,社区“两房”建设还有很大的压力。

5、社区中介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目前,有识之士有创办社区中介组织的积极性,但是在法律地位、社会保障,财政政策、活动收费等方面,还缺少明确的规定,使中介组织在用人、财务、票据和养老、医疗保险等环节上难以与现有的制度相衔接,影响了其发展壮大。

6、社区居委会与中介组织的关系还不够顺畅。随着政府和企业承担的社会事务逐步转到社区,以及人们解决生活需求途径的市场化,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中介组织涌入社区,给社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生机活力,但由于居委会与中介组织特别是物业公司的关系尚未理顺,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和毛盾。

7、社区成员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烈。在社区活动中,参与者多是老年人、青少年和下岗失业的部分弱势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志愿者,绝大多数居民只愿做社区建设成果的享有者,缺少成为社区建设力量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意识。参与群体的单一化倾向也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发展。

三、建设城乡和谐社区的思考与对策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 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不断推进的整体合力;要坚持整体推进、分类指导,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实践中不断发挥基础作用。

在具体思路上,建议打造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二三四”工程,即完善一个体制,健全二个机制,规范三项制度,加大四个力度。

(一)完善一个体制

完善我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高效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制。方法上,必须进一步强化泰州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责和权利,将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专职工作机构挂靠民政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具体负责社区建设综合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活动机制、协调机制、投入机制和考评机制,每季度或半年专题研究一次社区工作,研究情况,解决问题。

加大城关镇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撤镇建街步伐,将现有城关镇从繁重的经济工作中解脱出来,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一心一意专搞城市管理与社区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城市社区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

(二)健全二个机制

一是健全社区运行机制。科学构建三个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两个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个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个协会(社区公共事务协会)”的新型社区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团组织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全面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自身服务管理体系。要完善社区相关功能,政府部门在交办社区协助管理社会事务时,要根据“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赋予社区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包括对社区卫生、治安、环境、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方面的管理权和处罚权,使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重心下移。要完善《居委会组织法》,理顺社区与上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对新形势下居委会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方面的职责与权利进行界定,明确那些工作是居委会必须做的,那些工作是居委会协助有关部门完成的,那些工作是由社会服务机构完成的,真正赋予居委会自治权、协管权和拒绝权。

二是健全财力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社区建设工作要进行资金列项,将其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合理确定分摊比例。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助和招商的形式投资社区建设,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按国家政策规定,将社区服务场所及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政府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在住宅小区验收时,要合理预留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同时,要落实专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社区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将各部门现有的面向社区的各种网络有机整合起来,形成纵横联合、统一高效、便捷实用的网络,建立以居民基本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数据库,打造“数字社区”,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三)规范三项制度

一是规范事务准入制度。针对目前社区行政化倾向和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社区事务准入制度。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对全市社区中的工作机构进行梳理,对超越社区职责范畴的部门暂不允许进入社区,对不切实际和多余的予以取消,对重复的进行合并。对本应属部门和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允许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不允许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向社区居委会直接下派任务、下达指标。今后凡在社区布置任务或开展检查、考核、评比、培训、挂牌、达标升级等活动,必须要经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审批,方可进入社区。对于一些不属社区职能又必须要社区协助的工作任务,经审批后,由相关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区服务站或社会组织购买。同时在监督方面,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机关部门考评体系,从根源上为社区干部减负,使社区干部能够明确工作方向,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二是规范社区用人制度。建立社区干部选拔制度,将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完善工作人员考核竞争制度,探索和建立社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推进后备干部赴社区挂职锻炼制度,为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落实社区专干招聘制度,利用社区居委会换届的时机,公开招聘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干事,充实社工队伍。实行社区工作人员总量控制制度,合理编制全市社区用人计划,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编制五年之内只减不增,从而切实提高社区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率。强化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和岗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规范居民自治制度。进一步明确居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的思想意识,深入推进居民自治工作。政府要坚持“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用民主的、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社区居委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规范居民民主决策程序,切实保障社区自治活动的有效运转。社区居委会要明确工作目标,不断完善自身的自治职能,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坚持公众参与原则,建立居委会辖区共同体层次的社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听证会”、“恳谈会”、“议事会”等在基层民主议事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居民民主决策机制,畅通社区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渠道,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让社区居民享有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建设。

(四)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加大党建工作力度。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员议事会和社区党建工作党员代表大会运转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管理,同时按“便于活动,便于管理”的原则,在社区设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等基层党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无缝隙覆盖。建立以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各类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实现社区党建“三个延伸”。一是在工作范围上,要由重点抓市属企事业单位向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组织延伸。二是在工作对象上,要由重点抓乡镇、居委会党员向社区各层面党员延伸。三是在工作内容上,要由重点抓党务工作向解决居民生活实际问题和发展社区延伸。要把社区党建同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社区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并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实际问题纳入到社区党建工作中。

二是加大社区服务力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领域。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逐步完善社区的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居民教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保护和评议监督等十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强化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组织、引导和信息中介职能,加快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要把公共服务、志愿服务、有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对一些经营性服务提供开办营业执照、税收减免、用房优惠等支持。要不断壮大社区服务队伍。大力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建立起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协作的活动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和周到的服务。

三是加大共建参与力度。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有效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培育全社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共识。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使社区居民树立“大社区”、“社会人”的观念,自觉参与融入社区建设.同时要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实行共驻共建。机关部门要深入社区加强服务与指导,利用自身优势,从资金上、物资上、人才上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人大、政协要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支持社区建设,同时发挥自身监督职能,定期督查、视察社区建设工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好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社区建设捐款捐物。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首先,科学划分社区。结合我市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对现有社区居委会规模作适当整合。在调整的原则上,要有利于社区自治、管理、服务和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在调整的方法上,要充分考虑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以路、街、桥、河流等明显的标志为界,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管辖居民认同感、归属感等人文因素。在调整的规模上,本着“规模能大不小,人口能多不少”的原则,合理控制城市居委会的数量,以便于精简高效地运转社区。

其次,加快撤村建居步伐。对因城市规模扩大遗留下的“城中村”,要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撤并,统一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撤并过程中,要依照法律规定,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合理操作,妥善处理村级资产与村民保障的关系,既要保证村级资产不受损失,又要保证村民利益不受损害。

最后,整治城郊结合部。对城市边缘的一些自然村,要整合资源,进行适度合并和调整。要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从侧面衬托城市建设效果。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大思想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村庄整治的自主意识。要对一些村级资产进行规范管理,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办公用房充裕、闲置用房较多的特点,对一些房产进行置换整合,为下一步撤村建居创造有利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