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第一篇:谈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请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1.请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的正确选择,它适应历史发展规律,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即“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它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在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它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主要包括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内涵思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这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首先,“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路径,离开“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就会成为空谈;其次“理论”反映了道路、制度的本质,是引导实践和制度运行的行动指南,是对“制度”和“道路”的科学理论指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运行的保障,离开“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道路、理论与体制,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以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篇:谈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孟祥恩 副理事长
应机勘院领导要求,借此机会谈一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接触各部门行业勘察设计协会的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全行业逐步展开,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统计,但是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的网站都有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内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判断。对于行业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有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借此机会,根据平时对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的思考讲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勘察设计企业尝试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普遍都会遇到一种质疑,企业有思想政治工作,行业有思想政治研究会,有没有必要再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认为是赶时髦,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回顾近些年的历史,学习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就可以看出,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历来受到企业领导重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领导越来越感到,如何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如何改进加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基础性建设,如何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作好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成为全新的课题。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作为企业党委系统的工作,随着企业领导体制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党政职能机构及人员的精简、合并、调整,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二是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快速变化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在“左”的意识形态统治下形成的形式单调、生硬呆板、内容枯燥、空洞说教、动辄批判、无限上纲,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难以解决,越来越不受职工群众的欢迎,政工干部越来越感到困惑、
委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作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领导,一直在思索着、探索着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八十年代传入我国,理论研讨、实践探索,逐步在各行各业展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总和。它以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方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用最简单的意思概括就是,企业如何采取所有必需的措施来实现其目标或者使命的总和。
学习研究企业文化的有关内涵,我们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式、方法,是诞生于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比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的,有利于企业的生产业务、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统一运作。很有学习借鉴的必要。
就是基于这种理解和认识,很多勘察设计企业逐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创造了许多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好成果和好经验。
在规划构建企业文化中,由于习惯的思维定式,很容易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委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生产经营开展的,是与企业管理高度融合在一起的,需要通过调动企业行政资源才能实现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由企业行政一把手主导、倡导、引导,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实践。中国企业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特色,行政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建设起主导作用,但党委绝不是陪衬。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动员、组织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文化,就是要确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员工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的规章
制度以及付诸实施的方式、方法、措施等。首要的是确立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艰苦努力的结果和长期积淀的产物,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表述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必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和引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
则、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地总结概括出来的,它也必然要回到实践当中去,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得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它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和引领,就是要在全面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总结和提炼企业多年形成的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好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里引入“社会文化”的提法,是指在社会一定范围大众所普遍反映的,具有观念形态的文化现象,诸如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等。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及矛盾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多元化的思想意识观念在激烈的交锋之中,这种变动和交锋,有时甚至只是一种个案,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社会思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舆论和思潮得以迅速扩散和渗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首先是一个社会企业,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企业员工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员工的自我独立意识、自我价值意识很强烈,不会自认为是依附于、听命于企业的雇佣者,过去我们常说的“企业主人公”的意识已经很淡薄。社会文化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企业和员工。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必须高度关注社会文化的影响。
1、企业文化与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连接点,人们在其上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场地,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传播速度很快,渗透力很强,影响面很广。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社
会文化;成为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局域网,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也更要关注、引导员工正确识别网络所传播的各种信息。
2、企业文化与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对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必须予以关注的议题。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既有占主导地位的正确思想,又有居于非主导地位的思想甚至是错误思想,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社会思潮格局。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形式和性质,因而呈现出变化多端、性质复杂等特点。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动着社会思潮的变化。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变化,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引导员工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确识别社会思潮。
3、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开始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把企业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成为企业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内容。这里讲企业社会责任,由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的性质与功能层面,一是从企业管理层面认识。从企业的管理层面看,已经从“三标一体化”发展“四标一体化”发展,就是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增加了社会责任管理(SA8000),这个认证更多的是从保护劳工的角度。
从企业的性质与功能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涉及面更为宽泛。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建设与运行的题中应有之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既有经济功能,也有社会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原来单纯的经济性越来越向经济性与社会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方面义务。而且,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背离社会价值和责任的理念与行为,已经难以为社会所接受,缺少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解读,只列几条主要的。一是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现今社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勘察分会率先在行业开展了诚信评估,为全行业开展诚信建设带了个好头,希望勘察行业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诚信建设进一步推向纵深,创造出新的经验。二是确保职工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劳动力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要素。企业必须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全方位关心职工,妥善处理好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三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这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企业必须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付诸行动。四是奉献爱心、回馈社会。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责。企业和企业家只有和员工、消费者、整个社会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各方面利益“多赢”,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企业文化建设包含着多种层次、多方面的内容,这里只是试图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谈一些认识。
第三篇:《和谐社会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实践》
课题研究信息
第 14 期
———————————————————————————
2010年10月31日
本期要目
【校际交流】
▲七省七校银川再相聚,城东人宁夏展风采 ▲相约古都,品味经典
▲“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活动后记 【研究动态】
▲名师工作室示范活动系列一 —— 向40分钟要效率
▲海陵区小学语文教师“三个一”读书竞赛活动在我校圆满举行▲“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活动”学校小结会圆满成功 【在线研讨】
▲学身边的语文,享生活的乐趣 【博客采风】
▲和他们一起的日子 【好书推荐】 ▲《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
【校际交流】
七省七校银川再相聚,城东人宁夏展风采
2010年9月26日下午,第七届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研讨会开幕式在宁夏宁夏银川二十一小湖畔分校举行。作为结盟学校之一,我校代表在陈岚校长、魏斌书记的带领下参与了本次活动。
27日下午,21小体育馆内歌声激荡、快乐飞扬。王莹莹老师在这里向七省七校的同行们展示了一节音乐课——《都市变奏》。课后,宁夏教育厅音乐教研员汪芳对该课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28日上午张敏老师在河畔分校的多功能厅执教了语文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张老师以“回归生活”为课堂教学理念,以生活中最平常的交流方式——对话,层层深入,让师生在语文课堂上品读、交流、合作,明晰课文的语言内涵,探究语文的“生活化”,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灵动发展。课后宁夏教育厅语文教研员马兰老师给予这堂课高度的评价。
28日下午乔青山副校长和张燕老师在两个分会场参与了管理论坛和班主任论坛。 在和台上,我校现充分展会领导和 活“中华风
联谊学校同台竞技、交流切磋的平代表凭借充分的准备和出色的表示了城东人的整体素养,赢得了与老师们的高度赞许。
动结束后,全体与会代表在银川情园”举行了联谊活动,来自七省七校的老师们共同欢庆本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并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下一届活动的承办学校四川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老师们向大家发出热情的邀请:成都欢迎您!
(教科室
撰稿)
相约古都
品味经典
——走进名师,聆听“现代与经典”
2 10月22日至10月24日,我校来自教学一线的六位语文老师踏上南京这片丰厚的土壤,有幸参加了以“新知识、新体验、新平台、新境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
众多大师,各具风采;真实课堂,睿智引领:陈金才老师的沉稳大气,王崧舟老师的自我挑战,周益民老师的智慧灵动,林莘老师的美丽才气,薛法根老师的质朴平淡,孙双金老师的深刻睿智,赵志祥老师的文才激情……
三场报告也是精彩纷呈:吴永军老师的《有效提问》,引导我们提高教学的技巧;韩兴娥老师的《走上阅读快车道》,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丰富的阅读;薛瑞萍老师的满腹诗书,吟诵引领,更使我们明白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
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美丽圣洁的百年校园,飘散着浓重的人文气息。回味精彩无穷的经典,托起心中梦想的翅膀:让教育人生更绚丽!
(倪粉华 撰稿)
“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活动后记
10月22日上午,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南京市教育局、白下区教育局协办的“2010年海峡两岸科学教育论坛”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举行。来自海峡两岸300多位科学教育方面的领导、专家和教师参加了活动。论坛上,两岸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台北教育大学自然科学系熊召弟教授、台湾大学王美芬教授、新竹教育大学数理教育研究所施惠教授、南京大学天文系萧耐园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俊副教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科学教研员卢新祁先生等十多位在海峡两岸科学教育界的著名专家,分别献上了内容精彩的演讲。
本届活动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认识科学教育教学真谛的心窗。
(朱志桂撰稿)
【研究动态】
名师工作室示范活动系列一 —— 向40分钟要效率
3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10月22日下午,我校名师工作室领头人吉桂凤主任为全校英语教师执教《6A Unit4 Review and check》示范课。
吉主任将三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自然串联起来,知识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重、难点逐个击破。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吉主任教态形象、风趣、自然,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很融洽。竞赛和口头表扬的方式激励了学生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之间、生有了更多的将所学内容转本节课简洁的教学设扎实的语言训练,反映了吉学方案设计有层次、有坡度,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化为语言表达的机会。 计、务实的教学过程、主任深入钻研教材,教简洁平实,易学易仿。
(程立
我校陈娟老师获得第一名
撰稿) 海陵区小学语文教师“三个一”读书竞赛活动在我校圆满举行
9月26日下午,海陵区小学语文教师“我与经典有约”“三个一”读书竞赛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区内各所小学的14名语文教师参加了角逐,比赛现场可谓精彩纷呈。选手们深情的诵读、生动的感言、自然大方的现场交流,加之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给与会者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三个一”竞赛活动内容为现场进行读书知识的抽答、诵读一段课外阅读经典、自谈阅读经典感言,即“一次知识选答 、一段经典诵读、一则阅读感言”。
比赛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委由各校分管语文教学的负责人担任,采取活动与评委打分、算分同时进行的方式。会后,评委在场,随即决出了名次。我校陈娟老师参加了比赛,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表现,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陈艳 撰稿) 2004~2010“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活动”
学校小结会圆满成功
10月19日下午,我校在六楼报告厅举行了“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活动”学校小结会。本次活动由学校名师工作室策划组织,王晓云副校长主持,2004-2010年参与活动的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有意今后参与此项活动的教师参加了小结会。
首先,王校长简介了“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组建的初衷、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历届参与的人员以及地点。第二板块主要由历届参与老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陈红芳老师、张敏老师、王文静老师、张燕老师、乔青山校长等精彩、深情、鼓动的发言,让所有教师信心倍增,激起了参与的热潮。
魏书记对参与宁夏银川活动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有意今后参加“七省七校”活动的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有热情、有才艺、有口才、有勇气、有共识;要关注学科,关注课程;要善于把握机会,不懈追求。
最后,陈校长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第一轮的体会:感动、变化和希望。感动于一批睿智、执着的校长,有着共同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七年中,参与教师的推荐方式从指定到校内选拔,内心感受从自卑到自信,评价从不起眼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赞誉,这样的历程和变化是不断努力的结果;能者把握机会,庸者丢失机会,智者创造机会,希望教师好好把握。
虽然天色已晚,但大家意犹未尽,因为此时此刻,每个人心中都点燃了希望之火,心中都有努力前进的方向。“全国七省七校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活动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更带给我们美好的憧憬,与会教师都对明年川大附小的再相聚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团队,城东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张小琪 撰稿)
【在线研讨】
学身边的语文 享生活的乐趣
10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四年级组的顾梅老师为我校和大冯中心校的语文老师上了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示范课——《马路边的语文》。顾老师把语文
5 学科课程与语文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打开了生活语文的源头活水。构建了自主式、开放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题帖:
研讨话题:
1、说说您听课后的收获和随感,可就课堂上的某一个亮点或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意义是什么?
3、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4、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校本教材的开发,您有哪些金点子和好建议? 跟帖集锦:
顾梅老师与同组老师积极探究,自主开发并大胆实践,进行校本教研活动。精神可嘉。一节课的背后是多少辛劳,从学生的高度投入,可见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只要我们做了,我们就会有所得。(尤梅)
顾梅老师真是一位有心的老师!资料的搜集整理,课堂的思考设计,无不体现了顾梅老师用心与匠心。不过,课堂有一个细节,顾老师留心处理一下效果会更好。课堂上老师问:“生活中的语文还体现在哪里?”第一位站起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在厕所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老师笑了。如果老师再接上去一句:“是的,就连厕所里都能通过这有趣的的语言,作文明的提醒,看来语文真是无处不在呀!”(倪粉华)
顾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三进”课堂的理念。一是普通话进课堂,师生交流时全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二是诵读进课堂,顾老师带着孩子们诵读交通标语和对联,激发了孩子们诵读的兴趣;三是书法进课堂,顾老师介绍到我们看到的景点门前对联上那些不认识的字,其实就是书法艺术。(陈启琴)
(摘自校园网论坛)
【博客采风】
和他们一起的日子
因为要上一节校内习作研究课,所以今天准备先在五(10)班试教一下。一大早来到五(10)班拷贝课件,忙碌完毕一抬头,看见他惊喜的脸庞——我以前颇为得意的学生朱闻达。他小心翼翼地问:“肖老师,今天的作文课是你上吗?”我点点头,他激动地跑上了座位,边跑边雀跃着。
6 上课了,虽然对10班的情况不算了解,但是孩子们还是很配合的,教学环节按照课前预设的目标顺利地进行着。该学生口述自己的内容了,我看到他高高举起的手,理所当然把这个机会给了他,然而口才一下很出色的他今天有点结结巴巴,他说:“我今天想写喜,因为今天我又能回到肖老师的课堂,想起以前和肖老师一起的快乐日子,我很激动。”也许真的是太激动了,他后面的话有一半出来了还有一半留在了喉咙里。他的激动也引发了另外一名我不熟悉的孩子的同感,那位孩子说:“肖老师,你以前教过我品德课,我很喜欢上你的课,今天我又能听你讲课,我很开心。”
课继续进行着,到了把自己想写的说具体的环节了。又是他第一个勇敢地走上了讲台,他讲述了今天一大早看到我的喜悦,又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三四年级的日子,还表达了对现任老师的感谢。说着说着,孩子的眼圈红了,眼泪从眼眶里渗出来,但是他还是拼命地忍着,想把自己内心的那份喜悦、那份伤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的眼角也湿润了,真想走过去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了解这个孩子,虽然外表很粗犷但是内心的情感很纤弱。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看见了我以前班上的另一个孩子也在悄悄地擦拭自己的眼角,还有不是我班上的其他孩子眼圈也红了……
这就是孩子,他们用他们的纯真让我的灵魂不敢世俗。于是,我只能和他们一样相信有天堂一样的地方,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天使,相信童话里那些故事会是真的。就连偶然的犯错也会让我诚惶诚恐,唯恐自己丢失了做他们老师的身份。
这学期,除了教语文我还担任了四年级六个班的音乐课。(以前也曾教过音乐,那是还没有碟片,没有录音机,我也勉强能弹着风琴教他们课本上还算简单的儿童歌曲)因为我不是专职,所以只能带他们跟着碟片后面学唱歌曲,这学期我教会他们《美丽的黄昏》的三声部轮唱和《恰利利恰利》两声部合唱,看着孩子们音乐课上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自然甜美的歌声,不知怎么的,很有点飘飘然,就像那首《银色的桦树林》的意境:“水乡这地方没有声响,湖水清清,我又到这里来,水乡这地方,没有声响,湖水清清,我又到这里来,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蓬蓬……”
(摘自肖晓兰的博客)
【好书推荐】
《让学生主动说心里话——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
作者:李燕
推荐理由:人若缺少沟通,就不能很好地相处,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只有教师主动的并采取有技巧性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 7 学会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这对我们的教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过程。本书所列举的案例均为教师所熟悉的方面,但方法却有其独辟蹊径之处,特别是很多经典的沟通案例和精辟的分析,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强的启发性与帮助性。
全书共有三十七种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用实际案例来说明核心思想,特别突出每种桥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要点摘录:
名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之一:家访,不能遗弃的沟通传统
了解学生背后的故事,对学生才会有比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动之以情”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动之以情”,才能达到“晓之以理”。 名师与学生有效沟通
在与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时,最忌教师先入为主,凭自己的经验主观地下结论,或把自己的原则强加到学生头上。
名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之四:留点空白进行“冷”处理
当老师遇到某些棘手的事情时,暂时的“冷却”比急切的“热攻”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如果找到了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就好比将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中,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心扉自然而然就会为你敞开了!……
(史明娟推荐)
8 审编:
尤 梅
编辑:张燕
冯凡
电子邮箱: ktyjxx@ sina.com
(共印280份)
第四篇: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两岸共同点
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
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因此,大陆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进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增进两岸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反对“台独”,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
台湾方面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不会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两岸关系间的易与难、政与经难以划分,但是民间已经在谈,政治议题协商要稳健可行;要强化两岸经济关系和经济整合,为两岸创造更多的实质利益;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等。
以上可以看出,两岸双方在推进和平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在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
两岸发展的原则与认识:
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
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换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累积善意,多累积成就。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两岸应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
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大陆最担心的是,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及因此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台湾最担心的是被大陆并吞,并丧失自主性。双方在言行上如能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则两岸关系自有其开展的空间。个人始终认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由与民主蔚为风潮的时代。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度的文明,也发展出很高的政治智慧。尽管两岸情势复杂,只要双方能够掌握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摆上正确的位阶,也就是把人民的福祉的考量放在政治权力、政治符号,甚至领土管辖权之上,努力去做,我们相信两岸关系必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爱国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
(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
(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 (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 (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 (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
(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 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
(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的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也正在给两岸同胞带来更多的福祉。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影响和阻碍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很可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造成不利的影响。两岸同胞只有理性分析、沉着应对,才能够一起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迎接两岸共同的美好明天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还有慢慢长路,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向世界展示我大中华文化
第五篇:3.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知识点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本期知识点主要内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