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改心得体会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政治课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高中政治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新课程改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第二篇:高中政治 培训心得
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沧州市南大港产业园区中学
施玉霞 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我有幸来到河北师大参加了为期20天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大师们的精彩讲座,与专家对话,于同行交流,使我的思想得以震撼和升华,心灵得以洗礼和净化。下面就将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 人生需要科学规划
石家庄二中的王学文老师做了关于《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讲座时提到:“走哪算哪,就有可能走到悬崖边,因此人生需要规划,人生需要设计,不能随波逐流。”诚然,我们身边有不少学生目标并不明确,根本就没想过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走一步算一步,车道山前必有路”。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只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也需要帮助我们的学生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条件确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应尽早作打算。早作准备,做好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孩子才能有个别样的未来;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也才能成为一个正真幸福的人。
二、 学会与学生融洽沟通
以往做学生工作、与学生沟通总是感觉不那么得心应手,聆听了王学文老师的讲座《如何与学生沟通》后,才知道原来与学生沟通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讲清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正明白是他做错了,他的
1 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再次,制定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生双方通过协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力,并请班长进行监督。让学生立下保证,如果再犯错误应受到怎样的惩罚。这一步叫做“请君入瓮”。最后,就是惩罚。一个坏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所以立马完全改正错误真的是很难。所以当学生再次犯错误就要加以惩罚,目的是告诉学生说话就要算数。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让他明白“人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传递给并学生正能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老师相信你肯定能痛改前非,做一个好孩子。通过“情、理、法、力”四部曲就能很顺畅的同学生进行沟通,做好学生工作。
三、 提高教育的智慧
河北师大教师教育中心的刘毅玮教授说“只抓学习是抓不好学习的,因为影响学习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教育是需要智慧的。” 那么,如何提高教育的智慧呢?第一要接纳犯错误的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前提是接纳学生。我们一定要追着孩子做好人,而不要逼着孩子做坏人。第二提倡赏识性教育。孩子的优秀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出来、骂出来的。所谓“数字之过,不如奖子之功。”当孩子的言行举止表现好时或有进步的时候,要像知心姐姐卢勤一样告诉孩子“你真棒!”第三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不像老师的老师,言外之意是希望老师转变角色,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知己。第四要学会倾听,静静地听有时会胜过千言万语。第五教师对学生要做到锦上添花而不是落井下石。当孩子出
2 现问题时即使做不到雪中送炭也要做到锦上添花,但是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在落井下石。第六学会等待而不是迫不及待。学会支持是一种境界,学会引领是一种智慧,而学会等待则是一种胸怀。俗话说“等不及就等不来。”
四、 等待思维之花的绽放
有幸聆听了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君教授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浅谈》,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冯教授在讲到“教师观”时提及教师的作用就是避免浪费,避免走弯路就是避免浪费,一定要做节约型的教师。教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需要,启迪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做学习的引航着。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历,总是在传授课程时太急于把结论全盘告诉学生,让学生不用动脑筋就拿到了现成的结论,这就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冯教授提醒我们:教育真的不能太着急,要耐心等待思维之花的绽放。要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再来个“仙人指路”,才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以教师一定要静静的耐心的等候学生思维之花的美丽绽放。
艾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因此为人师者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幸福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爱孩子就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此次省培真的是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经济生活答题技巧
考点1:神奇的货币[必背术语]
1、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为什么(神奇)?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3、怎么办?
从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上看,货币本身并不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节制,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考点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必背术语]
1、是什么?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为什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
3、怎么办?
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解决通货膨胀需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人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量,控制总需求,增加商品总供给,使供求保持平衡,提高存贷款利率,开展保值储蓄业务,增强货币回笼措施等。
(2)解决通货紧缩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增发国债,降息。
考点3:信用卡和支票[必背术语]
一.信用卡
1、是什么?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为什么(使用)?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二.支票
1、是什么?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怎么办(用)?
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薄,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考点4: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必背术语]
1、是什么?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2、为什么?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5:多变的价格[必背术语]
1、是什么?市场上不同商品的价格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商品的价格也有时高、有时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
2、为什么(多变)?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发行量等因素也会影响价格。
3怎么办?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都会造成影响。从政府角度看,要稳定物价,减少物价波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从消费者角度看,选购商品时要货比三家,同时还要学会选择替代品;从企业角度看,要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6:多彩的消费[必背术语]
1、是什么?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重要环节之一。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为什么(要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包括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等)的变化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怎么办?
消费者:应该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人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考点7:绿色消费[必背术语]
1、是什么?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为什么?
绿色消费理念不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促使生产者更加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怎么办?
根据绿色消费的5R特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考点8:扩大内需[必背术语]
1、是什么?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是国外需求,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2、为什么?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怎么办?
(1)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扩大消费需求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为此必须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扩大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3)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增强居民消费的消费欲望,解除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
(4)收入差距影响居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扩大消费需求,要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6)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也影响消费。扩大消费需求,需要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以新的思维方式对待消费,比如,在预期收入稳定和有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信贷消费。
考点9: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背术语]
1、是什么?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为什么?
(1)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么办?
(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考点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背术语]
1、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怎么办?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考点11:企业与公司[必背术语]
1、是什么? ①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为什么?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
7 高一2013级经济生活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中属于商品的选项是
A 刘先生摸彩票中的宝马轿车一辆
B 自然界的阳光、空气 C 农民向地主交的地租
D 市场上准备出售的蔬菜与瓜果
2、2010年9月21日,100英镑兑换1042.00元人民币;到2010年10月22日,100英镑兑换1043.67元人民币。 材料中描述的变化过程表明
A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B 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C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D 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太多,可能会产生
A 通货紧缩
B 通货膨胀
C 货币消失
D 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合理的商品价格,形成应
A 由供求决定
B 由企业决定
C 由国家宏观调控决定
D 由价值决定
5、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8 A 攀比心理
B 求实心理
C 求异心理
D 盲目从众
6、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
还
处
于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对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公有资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多数
B 在有的地区可以占优势,有的地区可以不占优势 C 在关键行业要占优势,非关键行业可以不占优势 D 在社会的各个地区、行业都要占优势
8、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于
A 企业的徽标
B 广告宣传
C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D 产品品种和数量
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飞机进藏游带来了冲击,人们去西藏多了一种交通工具,火车进藏抢走了一部分飞机旅游团的客源,各旅行社纷纷调低飞机全程游西藏的报价。据此回答9-10题。
9、这里的火车和飞机是
A互补商品
B生活必需品
C互为替代品
D高档消费品
10、各旅行社纷纷调低飞机全程游西藏的报价说明 A价值决定价格
B价格与供求相互作用
9 C供求影响价格
D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1.观察右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12、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没活干,有的工作怎么也找不到人干,不少大学生非国有企业不去,非管理岗位不去,宁可在家待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职业技能比科技和管理更重要
B 不管干什么,只要有班上就行
C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树立竞争就业观,要树立平等就业观
D 树立自主择业观
13、“您要发票吗?如果不要发票,我们可以免费提供饮料!”王老师和朋友在一家饭店吃饭时,服务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饭店的行为
A.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B.属于骗税行为 C.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D.属于偷税行为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5、税收区别于债务收入、利润收入的主要表现是
A.税收是国家取得的收入 B.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10 C.税收收入只用于国防建设D.税收中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
16、2009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预计达9500亿元。这表明本我国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目前我国的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是依靠氮含量来测出蛋白质含量的,而三氯氰胺加入牛奶中之后会提高牛奶中的氮含量,而三氯氰胺价格很便宜,所以一些生产者就往奶粉、原料奶里添加,而所谓的“蛋白精”三氯氰胺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据此完成17—18题。
17.材料表明由市场来调节存在着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两极分化 18.此次事件再次说明
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②必须健全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市场依靠市场规则来传递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小强爸爸是开个体出租车的,妈妈是国有企业工人,爷爷奶奶在农村靠把承包的土地出租获得收益,表姐是某外企的高管,年薪25万。材料中小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姐分
11 别主要是按______、______、_____、
___方式取得收入的。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0.公民存款储蓄、购买债券、参加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 ①都以获得利息为目的
②都对国家和个人生活有利 ③都是具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行为
④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近期,国务院要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这样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决定作用
④消费制约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12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优势地位
② 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制定的 ③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④ 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24、五年前,小张在股市低迷时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才卖出。该股票为他带来了3万元的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①上市公司的利润
②商业银行的利息
③证券公司的利润
④股票的买卖差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5、假定投资市场上有收益率为15%、4%和2%三种投资方式,通常情况下,与上述收益率相对应的投资方式依次最有可能是 A.商业保险
政府债券
存款储蓄
B.商业保险
存款储蓄
政府债券
13 C.股票
金融债券
存款储蓄
D.股票
存款储蓄
企业债券
26、王先生是某公司的高级职员,月薪9 600元,他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了本公司的股票和国债,并为全家人购买了商业保险,银行里还有一部分存款。你认为王先生的投资方式 A.实现了多元化,有利于降低风险
B.投资分散,收益小,安全性差 C.是为规避风险进行的投资
D.可取,因为每项投资都可以带来稳定收益
27、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到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①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
②居民的消费结构会不断改善
③食品支出的金额会不断减少
④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会逐渐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新的要求是:
①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②建设生态文明
③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人们的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不可分割的生存和发展联系。从经济角度看,你认为最能
14 集中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同住地球村”的应该是 A.经济全球化
B.信息全球化
C.竞争激烈化
D.资本国际化
30.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时实施的最重要的原则是
A.非歧视原则
B.市场准入原则
C.互惠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二.、问答题(共计40分) 31.材料一: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6日,全国36个城市监测录得的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连续呈现上涨,目前已经连续呈现上涨,目前已经回复到2009年3月,(即瘦肉精和猪流感风波之前)的高位。
材料二: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养猪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养猪成本增加;二是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而2009年6月份后,虽然猪肉价格逐步回升,但养殖户的补栏进度比较缓慢,导致目前生猪存栏水平较低,市场供应少。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猪肉价格为什么会出现大幅度上涨?(8分)
32.材料一:表1 2006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
15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情况:指标
政府财政收入(%)
企业盈余 (%) 劳动者报酬(%) 2006
17.3
29.6
41.4 2007
18.4
30.6
41.0 2008
20.6
31.3
39.7 2009
24.3
约31.6
约39.2 注:美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接近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
表2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6年
2009年
O.2l—O.27
O.4
0.463
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材料一中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10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如何分好“蛋糕”提出合理化建议。(9
16 分)
33.材料一:今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
——摘自《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人认为,江苏省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也可能会使某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养成“等、要、靠”的思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江苏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提出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5分)
政治参考答案
1-10 DDBDB ADCCC 11-20 ACDCB DABDD 21-30 BDBDC ABAAA 31.(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生猪饲养成本的上升,所以生猪的价值量提高,决定了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4分)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和市场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养殖户为减轻损失,缩减养殖规模,供不应求,所以造成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4分) 32.答:(1)表l反映了2005年至2008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较低,说明我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不合理。(6分)表2反映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4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3分) 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3分)
18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分配的公平。(3分) (若答出“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可酌情给分)
33、(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③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若答出任意四点可得8分,其他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2)①政府积极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通过加强引导,完善就业机制,有利于扩大大学生就业规模,改善大学生就业结构;通过采取贷款、培训等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3分)
②大学生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实现就业。学有所用,坚持自主择业;加强培训,坚持竞争就业;到国家建设急需要的地方去,树立职业平等观;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以避免产生“等、要、靠”的思想。(2分)
19
第三篇:高中政治听课心得体会
赴通安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为期半天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我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的,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足一年的新老师,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讲好一堂课,学校里面学到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活动中不断的学习交流,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增强了上好政治课的信心和决心。在此,我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成长。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我围绕如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的满意”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并总结了以下三点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深入了解学情,抓好课堂落实。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备课是先导,是关键。备好一堂课,先不要忙着怎么设计教学环节,而是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先是读教材,查资料、看教学用书,参考自己认为比较好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听评课,观看各位老师的讲课,我体会到,作为一堂好课,首先教学目标要十分清晰,而且,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备课时一定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且每一课时、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清楚、明白。目标确定后,再思考,为达成这些目标,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法来教,学生用什么学法来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担心这个点没讲到或是遗漏了那个点,想要面面俱到,可是一堂课下来,知识点庞大繁杂,学生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意识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简单、明确,重难点突出,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深入了解学情。学生是否学得愉快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体验成功。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在举例时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兄弟学校老师的示范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听每个学生的观点、发言,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同时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原因,以便做出调整。
最后,抓好课堂落实。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很多教师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创新,学生素质的提高。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过于注重形式的丰富而忽视的知识的学习,课堂上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寥寥无几。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会有困惑,怎样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呢?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的困惑有了一些解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的重点进行强化,可以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学生多遍阅读或背诵,也可以将要点默写。我认为这样的方式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生动丰富的课堂配合有效的知识落实,是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这样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高中政治教学心得体会
很高兴今天可以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教学心得,也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已有2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那份激动与欣喜正慢慢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忙碌与劳累。各种陌生的事物扑面而来,让我有点手忙脚乱,彷徨不知所措,深感老师的艰辛。但通过2年来的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不管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新课程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集体备课很重要
它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新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欠缺,对教材把握不准,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帮助我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取长补短,促使我尽快成熟起来。
二、 坚持备好课再上课,不打无准备之战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不仅上新课需要备课,练习课、复习课同样需要。只有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才可能把课上好。
三、多听课
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和课后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感受老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领略老教师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肃的实证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听课对于我是提高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不问学生要面子
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等原因,我经常遇到答不出学生问题的情况。我总是会先悉心听取他们的观点,和他们探讨,若还不能解决问题,课后查阅资料或是向他人请教后再解答他们的疑问。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五、不在学生面前摆架子
课上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记得高一刚踏上讲台时,由于紧张,课上表情比较严肃,课堂气氛比较紧张,有学生就建议我多笑,说“笑起来的老师最漂亮了”。后来通过努力,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和困难。
1、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3、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受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4、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我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培养信心、把握重难点、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等方面努力,稳抓落实,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高中政治培训心得体会
前不久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复试上,听了达州职业学院一位思政老师的公开课。课堂上在分组讨论的环节,该老师就某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组里先后讲了五次,课后评议时就这一教学行为不同的复试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复试老师们的争论情况:
一派老师认为,同一个问题有五个组的学生不懂,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对着大家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老师负担。
另一派老师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处理的时候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第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由于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思考探究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他们发现问题的时间是不可能一致的,这样即使是共性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有的学生发现得早、有的学生发现得迟的现象。如果当第一组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教师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无疑是剥夺了其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而如果等到最后一组提出问题时老师再去解决,对第一组、第二组的学生来说就可能因为时间过去已久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第二,由于不同组的学生知识构成不同,理解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样他们需要老师讲解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情况下,有的组老师刚讲两三句话,学生就“哦”的一声现出了兴奋的表情,而有的组老师讲了两分钟却仍有学生表情凝重,目光游移。在此情况下,如果老师面对着大家讲,那么是多讲一些还是少讲一些?讲多了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讲少了对某些学生来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只有分开讲这一矛盾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不是浪费这一部分学生时间,就是浪费影响那一部分发展。第三,分别讲解有助于在双向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同一个问题不一定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是因为阅读困难,还有的是因为思
维障碍等等,分别讲解有利于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做无用功。面对集体讲解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会使教学失去针对性。第四,分别讲解有问有答有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分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但只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老师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本节课评议时大家讨论的话题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问题,而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我们都强调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我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并不够深刻。今天我们认识到,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然后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讲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讲什么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事先确定的,它的目的在于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讲什么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要求我们教什么,更需要关注学生需要我们讲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学生发言的权利,不能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讲,某堂课因为某某学生节外生枝,教学任务未完成。在这里,这些教师对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模糊的,他们以为教案上预设的东西讲完了就叫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不是。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叫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预设的问题全部讲完了,但仍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算完成了。因为教学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解决,
学生发展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教学任务当然没有完成。
二是何时讲?许多教师都知道应该讲在学生不懂时,但我们只考虑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果是讲在学生不懂时,那么是讲在全体学生不懂时还是应该讲在部分学生不懂时?是讲在多数学生不懂时还是只要有学生不懂时就讲?是讲在优生不懂时还是讲在差生不懂时?是讲在一有学生发现问题时还是讲在所有学生都发现问题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什么时候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感觉来决定。换一句话说就是,早发现的问题早解决,迟发现的问题迟解决,真正做到愤时启,悱时发。要做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能是,把大量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去解决,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只讲关键点,只讲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谁来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后谁来解决?当然是教师。但是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就大有研究的价值。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具备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整理信息研究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尤其是在讨论课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着基础差的学生学,使差生的水平得到提高,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是如何讲?传统的方法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立即根据自己的判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缺少互动,教师只知道学生中存在什么问题,却不知道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因而解决起来往往缺乏针对性。所以要解决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引着学生直奔结论而去,而是应该奔着学生产生问题的源头而去,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
根据这些原因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创设学生暴露问题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这个条件呢?还是合作!否则一个教师解决不了几十个学生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在小组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去协助,这样才能确保讲得具体,讲得实在,讲得具有针对性。
最后给谁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对着所有同学讲?或者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讲给所有同学听?这个矛盾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答案只能是肯定的,这一定会使许多同学的时间浪费在对他们来说无谓的问题上。而如果是小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和学两方面的情况作出具体安排。对多数学生有意义的就对着多数学生讲,对少数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就对着少数学生讲,其他同学可安排讨论自己的问题或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得惑者解其惑,需者得其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讨论结束时,所有听课老师一致对授课老师上述课堂处理方法表示感谢,因为正是他的这一大胆也是辛苦的重复劳动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它不仅让我们去思考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学生,而且使我们深化了对以生为本的认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贯彻新课标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复试结束后,我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学习思考了“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直接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为主线”,体现和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具体为: 1.课堂教学坚持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以引导为桥梁,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生成。”
该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
⑴预习思考,自主探究。⑵师生联动,合作探究。⑶引导总结,知识生成。⑷科学训练,巩固提高。
“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结构紧凑,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较小,易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