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第一篇:芳烃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病理技术的新进展
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术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与代谢径路,包括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和3H)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注入动物体内或加入培养基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材,制成标本(如切片或涂片),在暗室中涂上液体原子核乳胶(卤化银乳胶),置暗处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数日后再经显影、定影处理,或经染色后光镜观察,在放射性同位素或其标记物存在的部位,溴化银被还原成黑色的微细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的准确位置和数量,放射自显影的切片还可再用染料染色,这样便可在显微镜下对标记上放射性的化合物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测定。这种技术与电镜样品处理,则为电镜放射自显影术(electron microscope autoradiography)。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是能量低、射程短、电离作用强β的射线如3H,14C,32P,35S,125I,45Ca,等或其它化合物。
放射自显影优点:定位精确,灵敏度高,分辨率好,能保存相当长时间;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可供定量研究和双同位素示踪;将形态、机能和代谢地研究统一起来;研究某些大分子在体内地动态变化过程。 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的概念
原位杂交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和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并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即使用DNA或者RNA探针来检测与其互补的另一条链在细菌或其他真核细胞中的位置。分细胞原位杂交和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在研究DNA分子复制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 原位杂交的发展简史
ISH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构建成功,为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两条核苷酸单链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通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 RNA-RNA 双键分子,应用已知碱基序列并具有标记物的(有放射性同位素,如3H、35S、32P、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物质)RNA或D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内的待测核酸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通过标记物的显示(例如放射自显影等方法),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与定位。为显示特定的核酸序列必须具备3个重要条件:组织、细胞或染色体的固定、具有能与特定片段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有与探针结合的标记物。 原位杂交的实践应用
原位杂交技术可在原位研究和检测细胞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进一步从分子水来探讨细胞的功能表达及其调节机制。随着相继建立的生物素和地高辛等非放射性标记技术,并结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显示技术,使原位杂交技术迅速推广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如在肝炎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结核菌等检测中该法被迅速推广应用。由于其存在的不足,国外用微波加热技术进行改良,在节省杂交时间和蛋白酶K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研究表明,微波加热的原位杂交可以取代普通原位杂交而用于石蜡标本的基因表达检测。目前在国内已逐步开展荧光标记原位杂交技术,能在荧光显微镜下更加简便,清晰地观察结果。
原位杂交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高特异性及灵敏性: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识别及结合的特点,决定了荧光原位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同时使检测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灵感度;原位杂交技术因其高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日益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欢迎,并广泛应用到基因定位、性别鉴定和基因图谱的构建等研究领域。(2)结果直观:其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直接观测。
缺点:(1)费时:实验步骤较多,周期长;(2)成本高:蛋白酶K需要量大,所以成本较高。
几种原位杂交技术
1、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原位杂交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物种之间DNA同源性的差异,用另一物种的基因组DNA以适当的浓度作封阻,在靶染色体上进行原位杂交。GISH技术最初应用于动物方面的研究。
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
FISH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荧光标记(取代了同位素标记)的核酸片段为探针,将DNA(或RNA)探针用特殊的核苷酸分子标记,然后将探针直接杂交到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再用与荧光素分子偶联的单克隆抗体与探针分子特异性结合来检测DNA序列在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定性、定位、相对定量分析。
FISH技术检测时间短,检测灵敏度高、安全无污染、探针能长期保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 不但能显示中期分裂相,还能显示于间期核。同时在荧光原位杂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染色质纤维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染色体的鉴定、基因定位和异常染色体检测等领域。
3、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是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用几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单独或混合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能同时检测多个靶位,各靶位在荧光显微镜下和照片上的颜色不同,呈现多种色彩,因而被称为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它克服了FISH技术的局限,能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在检测遗传物质的突变和染色体上基因定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原位PCR
原位PCR技术是常规的原位杂交技术与PCR技术的有机结合,即通过PCR技术对靶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组织细胞内进行原位扩增使其拷贝数增加,然后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检测,从而对靶核酸序列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原位PCR技术大大提高了原位杂交技术的灵敏度和专一性,可用于低拷贝甚至单拷贝的基因定位,为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PCR
PCR的概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DNA酶促合成反应,也叫基因扩增技术。是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即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它的出现使人们对微量甚至单个细胞DNA的分析成为可能,并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利用DNA聚合酶依赖于DNA模板的特性,在离体条件下模仿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用两种与相反链杂交并附着于靶DNA两侧的寡核苷酸引物经酶促反应合成特异的DNA片段的体外方法。包括模板变性、引物退火和用DNA聚合酶延伸退火引物在内的重复循环,使末端被引物5‘端限定的特异性片段成指数形式积累。这种由Mullis发现的方法最早被美国Cetus公司的人类遗传学部的一个小组用于球蛋白DNA的扩增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的产前诊断。近十几年来,PCR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日益完善,在医学生物科学研究的许多不同领域中简化了分析工作。该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医学、法医学、考古学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对已建立的基因克隆、DNA序列分析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PCR的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首先待扩增DNA模板加热变性解链,随之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某一温度,这一温度可使引物与它的靶序列发生退火,再将温度升高使退火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得以延伸。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PCR就是在合适条件下的这种循环的不断重复,前一轮扩增的产物又充当下一轮扩增的模板,目的DNA以2的指数方式积累,使皮克水平的起始物达到μg数量级。
PCR的应用:
近2O年来,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也开拓了分子病理学领域。分子病理学应用分子生物学一些基本技术,结合病理形态学的特点,将核酸原位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测序等应用于病理研究和诊断。
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并成为分子病理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生物学技术十大热点之首,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DNA序列分析、癌相关基因的检测、遗传病和分子病理诊断等多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因的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的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遗传病、传染病的诊断及肿瘤发生机理的探讨等。 如应用PCR技术检测瘤细胞的基因重排诊断淋巴瘤,检测相关病毒、细菌等诊断结核、SARS等感染性疾病。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荧光素标记探针,PCR扩增时会发出荧光,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可实时(real time)监测PCR反应,定量准确,易于标准化。该技术解决了PCR产物的污染和PCR模板定量的问题,在临床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等方面的用途和前景十分广阔。在肿瘤细胞基因组DNA的PCR实验中,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在显微镜下将单个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或瘤旁细胞中分离出来,避免非肿瘤细胞基因组DNA的干扰。
新鲜组织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病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培养细胞、血、痰液、乳汁和各种体液及尿液均可应用PCR技术进行DNA水平的相关研究。 PCR技术的发展:
RT-PCR,即 Reverse transcript反转录PCR。
原位PCR(In situ PCR)技术是继PCR技术之后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将PCR的高效扩增与原位杂交技术的细胞定位相结合,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原位对特定的DNA或RNA进行高效扩增再用特异性的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既能检出细胞内单拷贝及低拷贝的核酸序列,又能对含靶序列的组织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极大提高了在细胞原位检测核酸及抗原的敏感性。
原位逆转录PCR(In situ RT-PCR) 是将逆转录反应和PCR结合,检测细胞内低拷贝mRNA.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扩增,rTth逆转录酶具有分别依赖RNA或DNA的耐热I)NA聚合酶活性。可同时执行RT和PCR,使反应时间缩短。
实时荧光定量PCR:
开始阶段的PCR只局限于DNA的定性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定量PCR应运而生。然而,其精确性与特异性也不是绝对的,直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出现,人们才真正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基本原理:聚合酶链式类似体内的DNA复制过程,主要是利用DNA聚合酶依赖DNA模板的特性,在一对引物诱发聚合酶反应。整个过程包括模板变性、模板与引物的结合和引物延伸3个步骤。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常规的PCR反应体系中加如入荧光标记探针,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PCR进程,来实现其定量功能。
实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肿瘤学方面应用较广泛。 (1)检测微量残渣疾病:目前血液肿瘤患者的高度复发是痊愈的一个主要障碍,而微量残渣疾病的检测是提供血液肿瘤患者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一步,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在分子水平的不同反应来指导个性化治疗;(2)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核苷酸是第3代遗传标记,即每一个核苷酸在任何一代人群中大约每1×lo9个个体就会发生一次变异,此种方法可以检测其差异,将在未来分子诊断中起重要的作用;(3)监测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即可以定量又可以定性的监测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确定其是否有差异性表达;(4)甲基化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DNA甲基化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它避免了反应后的凝胶电泳,因而增加了灵敏度和通量;(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还可以与显微镜切割技术或石蜡固定标本提取DNA技术相结合,使从石蜡固定的少量标本中提取完整的DNA并进行检测基因表达成为可能。
优点和缺点:优点:(1)高特异性与准确性:由于其对模板DNA的定量是在PCR反应的指数增长期进行的,所以准确性很高。而不同的模板DNA需要不同的探针,则决定了它的高特异性;(2)污染小:一般PCR产物都需要通过凝胶电泳,染色剂染色,紫外线观察,不仅费时费力,并且染色剂对人体有害,且过多的实验操作大大增加了污染的机会,而如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整个过程只需在加样时打开一次盖子,其后的过程完全是封闭的,并且不需要凝胶电泳PCR后操作,这样就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高灵敏度、高通量,能够同时检测多样样品。 缺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最大的缺点在于价格昂贵。 流式细胞技术(FCM)
基本概念: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集光电子物理,光电测量,计算机,细胞荧光化学,单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细胞分析仪。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利用免疫或荧光细胞化学的原理,以激光激发荧光,结合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快速分拣系统进行定量检测。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处于快速流动的单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每秒可达1000-10000个)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纯度可达99%以上)的检测技术。它可以高速分析上万个细胞,并能同时从一个细胞中测得多个参数,与传统的荧光镜检查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优点: 1.测量速度快 2. 高通量:一次可以检查上万个细胞,PCR的测量是以整个样品为单位,FCM的测量是以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为单位。
3.可进行多参数测量
4.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科技方法( FCM综合了光学,电子学,流体力学,细胞化学,免疫学,激光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和技术);
5.既是细胞分析技术,又是精确的分选技术。 局限性:
1.需要新鲜没有固定过的样品;
2. 样品采集和样品制备的过程中可能有选择性的细胞丧失; 3. 得到的形态学信息很有限。 工作原理:
将待测细胞染色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一定压力将待测样品压入流动室,不含细胞的磷酸缓冲液在高压下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入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够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的流束,待测细胞在鞘液的包被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域。
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荧光信号的接受方向与激光束垂直,经过一系列双色性反射镜和带通滤光片的分离,形成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可以单独显示每个参数的直方图,也可以选择二维的三点图、等高线图、灰度图或三维立体视图。
应用范围:
可用于白血病的分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异倍性测定,以及免疫学研究,并已开始用于细菌鉴定,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合爱滋病感染者T
4、T8细胞的记数。
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
FCM可以发挥最大优势的领域是细针穿刺(FNA)以及各种体液、血液和骨髓的检查。 组织芯片 生物芯片技术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以及元件微阵列芯片、生物传感芯片等新型生物芯片,对DNA、RNA、多肽、蛋白质、细胞、组织以及其它生物成分进行高效快捷的测试和分析。 组织芯片概念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microarray,TMA),是一种新兴的生物高科技技术。是将数十甚至数千个不同个体的小组织标本整齐地排放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制成的组织切片。可以了解组织形态、组化特性、蛋白和核酸(RNA和DNA)在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 组织芯片发展简史
1986年Battfora 多组织块和多组织片,是组织芯片的前身。他制备多组织片的目的是提高测试抗体的效率。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如丹麦也用手工方法制出多组织片,其目的是为了测试各级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和进行免疫组化的质量检控。
1998年Kononen等采用机器(组织芯片机,tissue arrayer)通过钻洞取样,将645个直径0.6 1TITI组织从不同的蜡块转移到一个新的蜡块中,并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然后切片制成了乳腺癌的组织芯片,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6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表达状态。他们制作组织芯片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地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从而建立肿瘤的分子文库。
目前组织芯片主要用于肿瘤特异性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组织芯片的应用领域
包括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研究和新药开发等。组织芯片可用于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原位杂交(ISH)、荧光原位杂交(FISH)、原位PCR、原位RT-PCR和寡核苷酸启动的原位DNA合成(PRINS)等。可以广泛地与核酸、蛋白质、细胞、组织、微生物相关技术相结合,分别在基因、转录和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这三个水平上进行研究,可对病人的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相关的标志物的分析。组织芯片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现代医药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掌握组织芯片基本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可以演绎出很多种用途。有的已成为现实,如:①HE 染色:其目的是展现组织细胞的形态,据此,可以做成正常组织芯片、肿瘤组织芯片、炎性病变组织芯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等系统性疾病组织芯片、疑难疾病组织芯片、少见病组织芯片、寄生虫组织芯片、基本病理改变组织芯片等等。这些组织芯片可用于教学、水平测试,亦可作为缩微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图谱。②组化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目的是了解组织细胞和病原中的组化成分或抗原表达,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各种组织芯片,研究各种组织细胞以及病原的表型和表达,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科研潜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已知的组织细胞和病原了解各种试剂和/或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根据需要做成各种组织芯片测试新试剂和新抗体,进行组化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监控,也可用于常规组化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和阳性对照。与HE染色片配合,亦可用于教学、水平测试和作为缩微的图谱。③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目的是了解组织细胞的基因或基因表达,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各种组织芯片,如乳腺癌组织芯片、膀胱癌组织芯片、肾癌组织芯片等,研究各种组织细胞的基因情况。
组织芯片的优点
优点是:①体积小,信息含量大,一次实验可获得大量结果。②实验误差小:组织芯片中的众多组织都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因此较传统的1个病例1张切片的实验误差小,试验结果可比性强;③对原始组织蜡块损坏差小;④成本低:组织块较小,试剂的用量较少,故成本低廉;⑤连续性:可以将病变的许多不连续过程集中到一起,使之连续化并微型化,由此可了解病变的整个过程; ⑥应用范围广泛。 ⑦高效,快速。
局限性:由于构成组织芯片的组织很小,因此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即这些小组织是否能够代表其原来的组织?特别是在对有多种组织起源组成的肿瘤进行研究时,这个问题是很难避免的。
芯片技术的出现是生物信息分析领域的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它使以往的繁多、复杂的基因序列分析和基因检测研究工作变得省时、省力、准确、高效率,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使人类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分化、遗传、疾病等重大生命问题,有更加本质的认识。
组织芯片的制作方法: (1)收集和选择病例。
(2)复查组织切片,审查病理诊断,
(3)收集相应组织蜡块(称为供体蜡块donor)、标记相应靶点。可采用打点或画圈法。 (4)制作空白蜡块(即受体蜡块recipient):
(5)用组织芯片制作机(Beecher Instnnnents,usA)在受体蜡块上打洞。 (6)获取供体蜡块组织芯 (7)用距离调节器准确地将打洞针前后或左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再重复上述(5) (6)的操作方法,如此反复即可将数十至上千的组织芯整齐地安插于受体蜡块中。最后,用三张载玻片叠放在一起将所有组织芯按平,使制成的组织芯片蜡块表面平坦光滑。
(8)将制成的组织芯片蜡块再放入蜡块制作模具,放入60℃ 烤箱内1 h,使组织芯与受体蜡块的蜡融为一体。冷却后取出。组织芯片蜡块便制做成功。 (9)制作好的芯片蜡块,可进行切片或放入4℃冰箱内保存备用。 (10)对组织芯片蜡块进行切片。
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技术目前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已显示了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也具有很大经济价值,不仅为人类基因组研究发挥作用,也将为病理学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现在,已有公司生产出自动组织芯片打孔仪、点样仪等仪器,有助于提高组织芯片的制作速度。 诊断细胞学技术
诊断细胞学的涂片制作和染色技术是一直使用传统的方法,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其作用可以普查肿瘤;为细胞培养提供标本;并测定激素水平。
然而,传统的宫颈涂片制作有近80%以上的细胞包括异常的细胞未能收集在玻片上,而且制片质量不佳,有诊断价值的细胞重叠严重,或被炎症细胞、血细胞和黏液等遮盖而影响诊断。近年来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应用使细胞学涂片,特别是宫颈涂片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包括膜式液基薄层细胞技术(Thih.prepCytolosy Test,TCT)和离心沉淀式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AutoCyte Prep),制作出的涂片几乎可以收集到取样器上的所有细胞,细胞呈单层平铺,背景清晰少有血细胞和黏液等的干扰。与传统涂片相比,异常细胞的检出率有了显著提高。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TBS(The Bethesda System)报告方式结合在宫颈病变筛查及诊断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技术还可用于非妇科标本,如尿、痰、体腔渗出液、支气管冲洗液、食管拉网标本以及细针穿刺的标本检测。但是该技术仪器和耗材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图像分析技术与网络技术
图像分析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定量病理学的新阶段。在对组织细胞或细胞的微小结构定性和定位的形态基础上,利用图像分析仪能较客观而精确地以数字表达存在于标本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半定量或定量分析。如在研究和诊断中应用该技术对胃肠粘膜上皮重度增生和腺癌细胞核中DNA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开展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结果较人工观察计算更客观、精确,重复性好,可比性强,但也受到制片质量不均
一、采集图像是否恰当、不同厂家的分析软件系统的差异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时,在病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改革的进行。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病理专业网站的建立,网上的病理读片,疑难病理讨论,技术论坛,诊断经验交流,极大地方便了病理学工作者之间交流、沟通和共同提高。医院局域网的建立,使各科室间能方便快捷地交流信息,共享资源。全自动显微镜系统及超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就了病理远程会诊。
其它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问世,它在显微镜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上加装激光扫描装置对组织内或细胞内部微细结构进行光学非侵入式分层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迅速完成对图像立体、多层面、动态的全面观察,再转换成具有三维效果的图像从屏幕上显示并拍摄。是当今生物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先进手段之一,在整个生物学研究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近由Microbright Field开发的虚拟切片技术,可使整张切片的图像存储在固定媒体上,实现了无切片无显微镜的病理时代,开创病理诊断及教学新模式。
第二篇: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的新进展(范文模版)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的新进展
班级:装控11-
52014年3月
摘要 当前随着化工、石油、能源、制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普及。
关键词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发展
1 装备制造业早期存在的问题
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心脏”和制造业的核心要件,不仅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物质生产部门,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产业。我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一项重大产业政策,对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过程装备制造方法的发展
近年来过程装备朝着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 为了适应压力容器向大型化的发展, 其制造方法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过程装备的制造方法除了传统的锻造式、卷焊式、包扎式、热套式等方法外, 蒂森公司在1981年埃森国际焊接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容器的焊接成型技术, 采用多丝埋弧焊法制造压力容器筒体。
3 过程装备用材的发展
过程装备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高水准的金属材料, 目前过程装备新金属材料的开发在于对传统材料的改进, 其技术核心是在金属中添加所需的合金元素和改善发展新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
比强度高、机械性能可设计性好等普通材料不具有的显著特点, 其既保持了组成材料的特性又具有复合后的新性能, 并且有些性能往往大于组成材料的性能总和, 是过程装备材料选择的主要趋势。当前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为由宏观复合向微观复合发展, 由双元复杂混合向多元混杂和超混杂方向发展, 由结构材料为主向与功能复合材料并重的局面发展[。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术, 鉴于纳米材料的诸多优势, 与纳米相关的技术也逐渐运用于过程装备中, 如粉体设备技术是化工机械技术的主要分支, 而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则是其前沿技术。目前中国首创的超重力反应沉淀法(简称超重力法) 合成纳米粉体技术已经完成工业化试验。 4 过程强化技术
随着过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能使过程设备朝着越来越节能、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因此, 对于过程装备而言过程强化技术依然是当前过程装备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过程强化是指能显著减小工厂和设备体积、高效节能、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新技术 ,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强化以及物理强化等方面, 其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的传热、传质技术减小传统设备的庞大体积或者极大地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显著地提升其能量利用率, 大量地减少废物排放。
结束语
21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装备制造技术未来的重要技术
应该适应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展望未来, 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将在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与生物化工计算机计算技术、环境技术等领域中体现他们的重要性和预见性。
参考文献
[1] 朱献镭.过程装备技术的新近展[J].轻工机械,2005,
3:11-14.
[2] 伍广.过程装备技术的发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25(6):16-17.
[3] 黄仲涛, 李雪辉, 王乐夫. 21 世纪化工发展趋势[J]. 化工进展, 2001, 20(4): 1-5.
[4] 涂善东, 王正东, 顾伯勤. 新世纪的化工机械技术展望[J]. 化工进展, 2003, 22(3): 258-265
[5] 徐滨士,刘世参.发展装备再制造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建
设[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01:51-55
[6]吴亚东. 化工时刊, 2002, ( 11): 18~ 22
第三篇:骨科微创技术新进展及骨科临床病例研讨会
主持:丁立东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道:
在这初夏的季节,我们在人杰地灵、景色怡人的姜堰,召开由泰州市卫生局举办,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骨科微创技术新进展及骨科临床病例研讨会》。我谨代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首先,允许我介绍主席台就坐的嘉宾:泰州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王彬先生;姜堰区卫生局副局长——蒋茂喜先生;皖南医学院院长、骨科专家——徐红光先生;南京中大医院骨科主任——吴小涛先生;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文捷先生(部分参会专家.......)。
参加本次会议的为泰州市三市三区骨科的临床医护工作者,会间,本次会议邀请了省内外知名的骨科专家教授,为各位介绍骨科微创技术的新理论、新进展并就相关病例进行讨论的研究。这必将对泰州市骨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各项医疗技术,尤其是骨科由一个诊疗组发展至三个病区,开展了一系列最新的新技术、新项目,他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各位的倾心帮助和支持。在此,向各位专家、兄弟医院的各位同道一并表示谢谢。谢谢你们!
下面有请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文捷先生作欢迎辞。 下面有请泰州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王彬先生讲话。 最后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第四篇: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
时间:
地点:内三科医办室 主讲人:马春雷 参加人员:
讲课内容: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压疮认定和报告制度及压疮防范措施
一、定义
压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它是由于机体长期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病痛,也因延长住院日而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病人,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等更易发生。
二、压疮的发生机制及诱因 1 压疮发生的机制
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褪色,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甚至皮肤组织破溃、糜烂。
2 压疮发生的诱因
受压、营养不良、潮湿、摩擦是压疮好发的主要因素。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长时间受压可以使局部皮肤血流停止,淋巴滞流、蓄积,厌氧代谢废物积聚,造成皮肤、肌肉组织坏死。当病人的血红蛋白低于120 g/L 时,也是形成压疮的一个原因。而由于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导致皮肤浸渍、松软,再加上细菌及毒素的繁殖与增加,更易使皮肤感染形成压疮。 3 压疮的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 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Waterlow压疮评分法。如果评分≥10,则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建议采取预防措。
三、压疮新分期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完整的皮肤表面呈现紫色或暗红色,或者出现血泡。其相比于周围组织会有疼痛、硬结、腐烂、皮温增高或降低的变化。对于皮肤黑的人不易发现该变化,可以表现为在黑色基底上出现薄薄的水泡,进一步演变成黑色焦痂。该类伤口即使采取了相应的处理,也会很快演变恶化。
2、淤血红润期:为压疮的初期,又称为Ⅰ期压疮。此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的血液循环障碍,呈现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或麻木感。判断标准为解除压力三十分钟后,仍不能褪色。此期可逆,解除压力后可阻止进一步发展。
3、炎性浸润期:又称Ⅱ度压疮。病变累及真皮层,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可有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底面潮湿红润,此期有疼痛感。
4、浅度溃疡期:Ⅲ度压疮,全层皮肤破损,病变累及皮下组织,可延及但不穿透皮下筋膜。此期水疱进一步扩大,感染后有脓液覆盖,病人疼痛感加重。
5、坏死溃疡期:Ⅳ期压疮。此期坏死深入真皮下层和肌肉,甚至达到骨面,可出现邻近组织破坏和窦道形成。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重者发生败血症危及生命。
6、无法分期(unstageable):在缺失全层的基底部被坏死组织(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或焦痂(黄褐色,棕色或黑色)所覆盖,只有去除这些坏死组织后才能进行分期。
四、对压疮易患因素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评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五、压疮的预防
1 减轻病人局部皮肤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规采取2 h~3 h 翻身、叩背1 次,对于水肿、出汗、感觉麻木等病人需30 min~60 min 翻身1 次。翻身时尽量将病人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电动防压疮气垫床可防止剪切力,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压迫,防止血液循环障碍。它是通过规律循环,间隔2.5 min~3.0 min 交替充放气的方式,不断改变病人受压部位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为受压部位提供更好的血液循环,可免去人工按摩。流动的空气还可阻止化脓菌的繁殖,起到防止和治疗压疮的作用。同时,气垫床还适用于瘫痪、烧伤、骨折牵引、外科手术护理以及意识不清、自主翻身困难的病人。还可运用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2 减少摩擦
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无渣屑,注意随时检查清理。更换被服时,不能“拖”“拉”“拽”,以避免因摩擦而使皮肤受损。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抬起病人腰骶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 3 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局部按摩,定时用搽红花酒精、10%樟脑酒、50 %乙醇或红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压处,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 4 降低皮肤温度
垫茶叶枕(隔夜的茶叶晾干包在纱布内),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肤温度,以防压疮的发生。 5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纠正低蛋白血症, 改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是治疗压疮的根本保障。营养不足可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延迟创面的愈合。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6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潮湿等刺激,病人每次排便后应立即清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状态。同时,及时更换污染的衣服、床单,使病人舒适。
六、治疗 1 中医中药
中医认为压疮是毒邪内结、淤血、寒凝气滞造成。由于组织受损,溃后脓水淋漓,导致气血亏虚、肝气久郁不解。黄芪注射液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的作用。新癀片具有保护创面、抗菌和抑菌、止痒、生血和活血的作用。复方七叶莲可免除清疮、换药、包扎等程序。三黄乳香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 2 生化药物制剂
具有保护创面、减轻疼痛、清除脓液、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莫匹罗星软膏为局部抗生素,抗菌谱广,使用后可使创面炎性反应减轻、分泌物减少、肿胀时间缩短,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生物流体敷料对皮肤创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创面形成透明薄膜,具有抗感染及促进组织生长、创面愈合、控制和吸收渗出物的独特功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素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合成,形成胶原蛋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形成丰富的肉芽组织,使伤口愈合。 3 理化治疗
用激光、外科手术治疗也是近几年来的新方法。激光以CO2激光及Nd∶YAG激光汽化切割溃疡面, 使溃疡面在术后形成一保护性痂壳, 2周或3周脱落, 痂壳脱落时, 其下的组织已修复缺损; 以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法, 具有杀菌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外科手术可用局部皮瓣和带血管肌蒂皮瓣转移植入法等治疗, 其手术治疗方式应取决于创面的大小、部位以及深度。另外, Brown认为高压氧治疗压疮最好, 其机制为改善微循环, 促进创面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再生, 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 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加速创面愈合。
近年来对压疮治疗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目前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七、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普及压疮的预防知识及治疗技术,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必要时进行家庭巡诊,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和复发。
八、小结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 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的常见并发症。它的防治及护理技术十分复杂, 并非以严厉的规定就可杜绝。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 客观地承认压疮危险因素, 充分认识其危害, 努力探索预防和治疗压疮的新方法、新技术,是每一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压疮认定和报告制度
1、各科室将新增带入压疮、难免压疮患者床号、姓名、诊断、压疮基本情况及处理措施及时报告护理部,并填写《压疮申报表》。(带入压疮于24小时内报告,难免压疮根据病情进展及时报告。)
2、护理部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下病房了解病情及处理措施到位情况,适时指导。
3、对存在护理难度的病人,组织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会诊,提供解决方案,确保病人安全。
4、护理部及时跟踪督查压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5、患者出院后科室将压疮转归情况在申报表上如实填写后交护理部存档。 压疮防范措施
1、正确评估病情:对压疮高危病人应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建立翻身卡。
2、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常更换体位使骨突部位交替减轻压迫(勤翻身);保护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减轻皮肤与床褥间的剪切力(如软枕、气圈、气垫床、水褥、翻身床的使用);对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矫形器械者,衬垫应松紧适宜并认真听取病人主诉并随时调整。
3、避免局部受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皱折、干燥、无碎屑;指导家属正确翻身和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随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及伤口敷料;尿失禁者应留置尿管(男病人可使用尿套),大便失禁者应特别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
4、促进血液循环: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全背按摩;使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行骨突部位局部按摩;使用电动按摩器按摩(依靠其电磁作用引导治疗器按摩头震动,以代替各种手法按摩)。
5、改善营养状况:长期卧床者或危重病人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必要时给予鼻饲、TPN、输血等支持疗法。
6、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7、及时申请护理会诊。
第五篇: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
孙慧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东14区神经内科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患失禁性皮炎的越来越多,失禁性皮炎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当,极易引起皮肤破溃、感染以及一系列并发症,增加病人痛苦、经济负担及护理的工作量,因而大小便失禁引起的会阴部失禁性皮炎的防治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许多研究者对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衍生了许多针对该问题的新对策和新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进行概括、总结。
【关键词】失禁性皮炎 预防 护理
【前言】IAD(失禁性皮炎)主要是因皮肤长期暴露在大小便中,受尿液与粪便的侵蚀出现的一种刺激性皮炎,引起肛门、会阴部周围皮肤受损,出现发红、发亮、表面破损及散布性
[1]红疹等,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与护理干预,可导致患者皮肤发生溃疡、糜烂现象。大小便失禁患者因会阴处及肛周长期受尿液及粪便刺激,尿素、代谢废物及粪便中的大量细菌长期与患者皮肤接触,可对皮肤表层微生物环境造成影响,使患者皮肤PH值发生改变,引
[2]发瘙痒、潮红、红肿等不适感,导致皮肤感染或溃烂。住院失禁患者发生IAD的概率在42%
[3]左右,而在ICU则高达83%。因而基于上述现状,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处理问题需要加强分析和改进,以下是近几年针对该问题的新的处理方法和应对措施。
1. 失禁性皮炎预防 目前对于IAD 的预防,临床专家一致认为清洁-滋润-保护的三部曲能[4-5]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
1.1 皮肤清洁 护理中应做到勤﹑软﹑涂﹑蘸﹑烤﹑防。要勤清洗,清洗皮肤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以蘸洗的方法,不要用力的摩擦皮肤,容易发生皮肤受损的部位涂润滑剂或爽身粉,
[6]穿着柔软的衣服,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正常皮肤pH 值维持在5.5~5.9 的酸性环境,肥皂(pH 值9.5~11.0)的使用将皮肤的酸性环境改变为碱性,刺激了皮肤与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因此失禁患者在清洗皮肤时不建议使用肥皂来清洁会阴皮肤,应选择接近皮肤pH 值的清洁[7]剂。
1.2 皮肤滋润 主要是指保湿剂或润肤剂。保湿剂(如甘油)的作用是锁住角质层的水分,提高表皮的湿润程度,减少干燥。润肤剂的作用是填补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使得皮肤表面更加的
[8]光滑并能填补皮肤屏障间的小裂缝。
1.3 皮肤保护 皮肤保护剂的使用是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屏障,保护皮肤角质层不受到刺激性液体的侵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皮肤保护剂可归纳为6 大类,分别是粉剂类、
[9]油剂类、膏剂类、透明超薄敷料类、抗生素类、无痛皮肤保护膜类,如诺氟沙星粉、黄芩油膏、赛肤润、鞣酸软膏、造口粉与皮肤保护膜等。
1.4 饮食护理 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吞咽功能障碍者,及早给予鼻饲流质,经口进食者给予高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营养,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入适量的纤维素刺激肠蠕动,预防便秘,而腹泻、肛门括约肌松弛所致的大便失禁患者适当限制纤维素的摄入。
1.5 心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做好失禁性皮炎的相关健康宣教,减轻、消除其紧张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辅导。 1.6 提高护士IAD专业化护理水平 加强对护理人员对于IAD的护理知识及方法的培训,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使用规范化的评估工具并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同时规范化培训评估工具的使用及护理流程的应用,,以提高护理人员早期预防和识别IAD能力,降低IAD的发[10]病率,提高护理质量,另外可通过开展以IAD 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开展QCC 活动,由于实行了全程全员参与,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发挥全员的脑力资源,激发了护士的潜能,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措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护[11]理质量。
2 失禁性皮炎护理
2.1 3M 液体敷料和造口护肤粉联合应用 将造口护肤粉倒在无菌纱块上后再轻柔均匀涂会阴部、肛周损伤皮肤,吸收1 min左右,将多余的造口粉抹去,然后涂抹或距离皮肤10~15 cm 处均匀喷涂3 M 液体敷料于皮肤表面, 30 s 待膜干燥后,再反复以上操作三次。如需要喷涂部位的皮肤有皱褶时,可用手分开皮肤,展开皱褶,均匀喷涂,待皮肤保护膜完全干燥后,恢复皮肤原状。如粪便再次污染,在使用温水清洁时,不可用力擦拭,以免破坏保护
[12]膜,一般24 h 内按上述方法使用3 次即可。 2.2 OB内置式卫生棉条联合造口护肤粉 皮肤清洁后,操作者戴手套,将一次性OB 内置式卫生棉条前端涂上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内,以棉条的末端距肛门2~3cm 为适宜的插入深度,使棉线外露于肛门外(为防止重力作用将OB 棉条压出体外,在置入后将患者取侧卧位);将适量造口护肤粉轻撒于肛周患处皮肤上,用无菌纱布或棉签将粉剂抹匀(片刻后局部可形成一层保护膜),范围以超过皮肤红肿、损伤1cm 为宜。间隔3~4h,将OB 内置式卫生棉条慢慢拉出进行更换, 如果保护膜无破损,不再用药;如果保护膜破损,可再撒上适量造口[13]护肤粉,1~3 次/d。
2.3 艾灸 在常规皮肤清洁、保护、隔离的基础上,对失禁性皮炎患者骶尾部、臀部、腹股沟、大腿的内侧及后部臀部等皮炎反应明显或有破损的部位,每日艾条灸1~2次,一般用温和灸和回旋灸,加用神阙、气海、关元、阴陵泉、足三里等5个穴位,每穴5分钟。注意女性阴部,男性睾丸不能施灸,注意保暖和防暑,注意把握好施灸的温度,既不能烫伤,又[14]达温灸作用。
2.4 创面灵外洗 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创面灵按1∶2 比例溶于温开水中,进行擦
[15]拭会阴、肛周、大腿内侧及臀部处皮肤,进行局部皮肤护理。
2.5 活性银离子洗涂 以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银尔洁)清洗疮面,纱布拭后干后外涂活性银离
[16]子凝胶(银尔舒),2次/d。
2.6 康复新液联合龙血竭涂抹 便后先用温水初步清洁会阴部,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最后将康复新液均匀地喷洒在会阴部皮肤处,以喷洒至流液为度,再将龙血竭粉末用无菌棉
[17]签轻轻涂抹在患处。每2h翻身1次,保持皮肤及床铺清洁、干燥。
2.7 美宝湿润烧伤膏涂抹 患者每次大便后予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软毛巾拭干皮肤后, 用美
[18]宝湿润烧伤膏涂皮炎处, 厚度< 1mm, 边缘超过0.5cm.
2.8 75%藏红花酒精联合甲强龙涂擦 清水轻柔擦洗全身,重点擦洗患处及尿液浸过的皮肤,碘伏消毒液消毒患处,用干燥氧气(湿化瓶内不放蒸馏水,保持干燥)吹干双腿内侧、会阴
[19]部、臀部皮肤,用75%藏红花酒精联合甲强龙涂擦所有患处,一日三次。
2.9 紫草黄芩软膏涂抹 在温水常规清洁皮肤基础上,涂紫草黄芩软膏于皮炎处,厚度< 1mm,边缘超过皮炎0.5cm,使用频次视患者失禁及皮肤情况而定,一般每天2~3 次,严重[20]者每天至少3 次。
2.10 氧疗联合红霉素软膏 每次大小便后,在基础清洁的基础上,用>10L/min 氧流量局部
[21]吹干,用消毒棉签沾取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局部皮肤。
2.11 氧疗联合造口粉及安普贴的使用温水、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会阴部及肛周后,先氧疗30min(高流量氧气喷射创面,设置氧流量为5 ~ 7L/min),然后均匀喷撒造口护肤粉,最后用安普贴遮盖患处,需注意的是,安普贴厚度较薄,便于观察密封腔中渗出情况,以及时的换药:安普贴泛白或渗液1/3 以上则要更换,间隔2h 翻身1 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2]床铺干净。
【结语】 综上所述,IAD是大小便失禁患者高发的皮肤问题,预防胜于治疗,唯有精心的护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一方面护理人员在对该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IAD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研究和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有效的皮肤保护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结合临床病例,总结经验,完善护理理论及措施,进一步提高对IAD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禹玲,李瑞.神经内科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2014,40(16):1975-1976. [2] 葛云霞,刘晓蓉,顾莎莎.重症病人失禁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27):2258-2259. [3] Junkin J,Selekof JL.Prevalence of incontinence and associated skin injury in the acute care inpatient.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7,34(3):260—269.
[4] Black JM. Gray M,Bils DZ,et al. MAsD Part 2:incontinenceasaociated dernlatitis and intenriginous dernlatitis:a consensus[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1,38(4):359 -370. [5] Gray M,Beeckman D,Blis Dz,et al.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nlatit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2,39(1):61 -74. [6] 万小娟,张瑜,吴臣等,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疾病困扰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54-257. [7] 李义琴,失禁性皮炎护理新研究[J].医学信息2015 年第28 卷10 月(38)
[8] 张娜,吴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46 1048. [9]谢春晓,吴娟.失禁相关性皮炎皮肤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3,16(30):963 966. [10] 张芹玉,王红玉.ICU护士对失禁性皮炎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年11月21日,第29卷第33期. [11] 武化云,管晓萍,刘佰运,李 娟,品管圈应用于神经外科失禁性皮炎护理的效果分析[J].武警医学,2015年10月,第26卷,第10期。
[12] 曾金英,邓伟英,董娟娜.3M 液体敷料和造口护肤粉用于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Medical Equipment Vol. 28,No. 10.1002-2376(2015)10-0159-02 [13] 聂 亮,稂 婷,严由霞.OB内置式卫生棉条联合造口护肤粉治疗ICU肛门失禁性 皮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临场医师杂志,编辑部,2016.Vol.10 [14] 刘中敏.艾灸治疗失禁性皮炎护理体会[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年5月 第31卷5期(总第268期). [15] 卢慧清,王柏善,谭锋慧.创面灵外洗预防脑梗塞患者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7) No.14 [16] 滕德凤,活性银离子运用于卒中后失禁性皮炎的前瞻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1006—0979(2014)20—0102—02 [17] 徐雅娟,康复新液联合龙血竭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效果观察[J].TODAY NURSE,December,2014.No.12 [18] 陈美雪,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ICU 失禁性皮炎患者12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361003 [19] 刘双玉 陈 芳,12 例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年7 月第 21 卷综合 2 [20] 蔡薇薇,项 飞,潘璇璇,紫草黄芩软膏护理失禁性皮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1] 陆英枝,氧疗联合红霉素软膏在失禁性皮炎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年第6卷第12期。
[22] 韩雪飞,黄莉莎,陈文姿,云 燕,氧疗联合造口粉及安普贴的使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 0 1 5 年7 月第5 卷第1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