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新中心建设材料
第一篇:海外创新中心建设材料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建设汇报材料
创新建设 转变职能 提升服务
——碧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做法
变,为了百姓之便!2013年,为了改变我镇原有便民服务中心场所狭小、位置难找给前来办事群众造成不便的现状,我镇主要领导通过多次多地考察学习,整合各类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结合本镇整体规划,放弃2万余元租金,收回归属镇政府的6间临街店面,投入20余万元,“严设计、重功能、高档次”打造了一个极具“中国风”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管理服务模式,减少了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便捷和实惠。真正把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在实践中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为建设和谐、幸福新碧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一流平台。
碧溪镇社会管理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宽松舒适、大小适宜、整洁明亮、方便群众的环境,将服务场所建设一流的综合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占地120余平方米,内部采用复古装饰配以红色调,采用复古雕刻形式设置了综治、财政、民政、计生、国土、规划、农业、劳动保障、农医、公共资源交
1 易等12个木质红棕底色金字的窗口吊牌。整个中心透露着典雅温馨气息,给前来办事的群众传递着宾至如归的感觉。为确保社会管理中心高效运转,内部添置了 26个档案柜、30个资料柜、18套办公桌椅、12张椅子、10台电脑、12个垃圾桶、12盆小盆景、9盆大盆景、6台打印机、3台饮水机、1部电话,并配有办公人员19名,其中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民政、社保、计生、社保、农经、农医、水利、统计、国土、规划、综治等12个公共服务事项窗口于2013年12月20日集体入驻办公,亮证上岗,认真履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承诺,协助党委政府统筹抓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架起了政府与百姓沟通的“连心桥”。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已受理群众咨询243余人次,代办事项34余件,办结率达90 %,接待群众来访174人次,化解矛盾48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8 %。其一流的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交口称赞,切实方便了我镇两万群众。
(二)规范办事程序,服务广大群众
为了规划办事程序,优化办理时限,中心制定了《AB岗制度》、《工作承诺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制度》、《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职权》、《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9项制度,严格考勤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同时做到“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即:设立公开栏;有监督电话、有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2 成员单位职责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去向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指南、办事时限上墙。
镇社会管理中心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到位不到位、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根本标准。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五个一”服务方式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片真情相交、一个明确答复相告的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并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一是服务内容力求“一眼清”。服务中心办事项目、内容、条件、流程全部上墙告知,服务人员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台和桌牌内公示并亮证上岗,统一印制办事须知和便民服务卡,让办事群众一目了然。二是面对咨询力求“一口清”。加强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要求熟记各服务事项所涉的承办单位、申请条件、办事程序、收费标准、联系部门等内容。目前,中心工作人员面对群众咨询,基本都能做到“一口清”。三是群众办事力求“一趟清”。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尽进”的要求,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保障、计生服务、民政救济、土地审批、合作医疗等涉及12个部门51项重点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服务范围。
此外,还建立了18个村级便民服务站,建成镇、村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设置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负责为群众免费代办
3 相关事项,各村民小组还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负责做好村民与村代办员之间的联系,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指导监督村便民服务站发挥其作用。
(三)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我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内各窗口都准备了一本《受理事项登记薄》,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要详细登记备查,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镇纪委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限期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确保大厅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取得的成效
(一)成为了转变干部作风的“廉政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从机制上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不仅改变了部分干部“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也使“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还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许多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干部威信。
(二)成为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成
4 以来,由于周一到周日都有干部轮流值班,各类矛盾纠纷基本都能在镇、村级得到解决,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成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推行便民服务工作,将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和办事流程明明白白地公开,使群众办事该找谁、该怎么办一目了然,不跑冤枉路、不找错人、不办错事、不耽误时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鱼水工程”。社会管理中心最大的特点是,拆掉“围墙”敞开式办公,拉近“距离”平等式服务。建立了方便群众办事的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群众要跑的路都由干部来跑,群众要办的事由干部来办,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和办事不方便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由管理到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让他们少跑路、快办事。镇村干部也通过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面对面答疑解惑,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有事找中心、有事找干部蔚然成风,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得以提高,良好形象和威信得以进一步树立。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政府的服务延伸到基层,温暖在群众心里。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坐班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职位代理制、便民代理制、定时回访制、
5 考勤请假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服务周到。深化“一站式”服务,将民政、计生、农业、司法、土地等部门集中设置服务,充分体现便民、为民。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严格执行四职干部轮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干部坐岗。
三是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根据镇情实际,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与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相结合,提高全镇便民服务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把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幸福自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打造优良环境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兰州高新区
兰州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目前已形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多年来,我区始终把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人才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截止2009年底,拥有各类人才5787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149人,09年底完成技工贸总收入650亿元,实现税收12.8亿元。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海外留学人员的宝贵资源,把吸纳海外留学人员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留学人员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继续加大留学人员创业资助力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开创留学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由省、市人事部门与兰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创办,于2001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园区建立以来,坚持以多种形式吸引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并通过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迅速发展所带1
来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资本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建区宗旨, 依托高新区良好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入园创业。甘肃省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从建园工作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工作,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对外宣传, 园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初步发展。截至目前,创业园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77名(其中:博士25人、硕士38人),留学回国人员入园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家,从业人员1290人,从业专业技术人员280人,初步形成了以海默科技、立盛达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产业;以百源基因、民海生物、大得利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以甘肃长实、天星稀土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鑫王电子、南特信息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农高科、博亚饲料等企业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累计获得了52项发明专利,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2项,取得政府资助项目19项,获得各项资助经费1340万元。2009年,留学人员企业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7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在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引进名单中,甘肃省有5人入选,兰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慧盟生物科技公司的刘箐名列其中。
一是借势办园,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依托利用兰州高新区创业中心已经形成的各项优势。创业中心现有配套设施完备的孵化楼5栋,孵化面积36000平方米,配备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光纤宽带通信网络。建有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厅,共享会议室、商务服务中心及可供500人就餐的创业餐厅。完善的功能配套,满足了
入驻企业科研生产等各项需求。创业中心无偿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解决了15家留学人员企业科研生产用房,大大缩短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建设周期。同时制定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在起步阶段就使园区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利用创业中心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从工商、税务登记、项目选择、政策咨询、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跟踪服务,使园区建设起步快、到位快、运行规范。2006年,依托新建成的110000万平方米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为吸纳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造了优良的环境。留学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招才引智运作制度,包括身份认定、入园手续办理、优惠政策研讨、项目申报、协助企业成果鉴定等。园区不断强化服务功能,针对留学人员特点,不断简化工作程序,做到热心、细致、专业、务实,积极扶持园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二是政策驱动,广泛吸纳留学人员入园创业。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入园创业,制定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留学人员创业园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创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政策体系。在税收方面:对经批准的新办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和原高新区注册尚未享受过优惠政策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在新建区内进行科研、生产和经营中,自获利起由高新区财政局列支企业所得税3年扶持企业;经管委会批准,可再返还1-2年,第4-7,列支50%所得税扶持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企业,按法定的税率征收的增值税,对地方留成部分实际税额由高新区财政局
列支2年,用于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扩大再生产;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缴纳的营业税由高新区财政局列支4年扶持企业。在生产场地方面: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使用100平方米以内的开发生产用房,2年内免收租金。自今年初被国家人社部批准为省部共建的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以来,在以往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订了更有力度的扶持政策,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三是措施到位,扶持企业快速成长。首先,园区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沟通和连结,园区通过申报科技三项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择优资助费等多种形式,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争取资助资金172万元;其次,多渠道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抵押贷款,高新区风险投资公司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几年来累计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融资530万元;第三,为入园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园区从最基本工作入手,采取代理、代办等方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前导经济文化咨询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一家留学人员创办的民营企业,创业园帮助公司办理了注册登记,并免费提供了8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减免房租2年,免费提供企业培训用的多功能厅和会议室及有关设备,有效地缓解了公司在创业阶段资金匮乏的压力。园区充分利用完善的功能设施,在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加强指导,并把管理咨询服务贯穿于企业孵化的始终,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企业负责人把园区当作一个大家庭,遇事先找园区商量,园区也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使留学人员充分感受到了创业园区大家庭的温暖。
四是广交朋友,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留学人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科教、人才事业的快速发展,努力把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为对内对外的服务窗口。首先,建立了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网站并与国家人事部留学人才网的链接,为外界广泛地了解甘肃省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情况提供了条件。其次,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顾问团。为加强对外交流,在国务院侨办,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与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的网络关系,与旅美科技协会西部访问团的海外留学人员团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聘请了美国硅谷创新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青联常委、北美华人科技协会理事长刘亚平博士等五人作为顾问团成员。第三,建立了留学人员联谊会。为了使留学人员和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兰州留学人员联谊会,发挥着自身特有功能和作用。
为了全面提升兰州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来兰创业。2010年1月19日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同意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同时为了解决园区生产场地缺乏的问题,加速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高新区管委会结合兰州高新区关于彭家坪新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决定建设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项目占地150亩,分两期实施建设:其中一期产业研发基地(部省共建一期)总面积约为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投资3亿元人民币,用于科研中心、中试厂房及其相关生
产生活配套设施及绿地道路等建设。该期项目建成后,可为100-160家相关企业提供开发场地和共享的创业保障平台,预计引进归国留学人员20人,新增就业近2000人,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0亿,形成产业研发集群效应;二期产业化基地建设用地90亩,选址定点在彭家坪生产加工区,完成投资3亿元,用于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主要用于光机电一体化、先进机械、电子和生物工程类产业化企业的入驻。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接纳120家左右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生物工程等加工类企业入驻,将为社会提供7200个左右就业岗位,吸纳海外留学人员达到80人左右,预计新增营业收入12亿元。
海外留学人员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兰州高新区将以省部共建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契机,以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研发基地为载体,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以产业发展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区创新创业,靠人才聚集推动产业发展,努力开创园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抓好海外文化创新融合?促进党建工作拓展延伸
龙源期刊网 http:// 抓好海外文化创新融合 促进党建工作拓展延伸
作者:初征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第04期
长城钻探公司于2008年2月重组成立,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五个钻探企业之一。经过6年多的发展,目前用工总量36370人,资产总额386亿元。为更好地满足国际经济战略定位和国内油气需求,按照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公司不断拓展海外市场。6年来,已在32个国家设立项目部和作业区,海外业务的收入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50%,拥有外籍员工近万人,员工当地化程度达到80%。如何能够在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风俗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凝聚队伍、融合员工、做强海外业务,成为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几年来,长城钻探公司积极探索适应海外不同国情下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文化为引领,以融合为宗旨,在思想教育、员工管理、境外安全等方面作出大胆尝试,将文化作为海外党建工作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一、以“力文化”为主线,形成企业文化工作体系
重组以来,长城钻探公司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把企业文化作为海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体现方式,将中国石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海外国际化管理相结合,赋予中国石油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海外文化体系的核心价值基础。一是在中国石油大的文化背景下,立足公司产业定位和发展历程,提出了以“力文化”为核心特质的企业文化体系。即,引领方向、统筹协调的领导力;忠诚事业包容融合的凝聚力;知行合
一、善始善终的执行力;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的创造力。二是形成了子文化体系,以“忠诚、无畏、奋斗”为团队精神的团队文化;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方针的HSE文化;以“诚信守法、廉洁敬业”为宗旨的廉洁文化;以“后方保障,前方安心”为定位的安心文化。围绕HSE文化建设,加大海外项目环境保护力度,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大力推广“电代油”、钻井液回收技术,努力将生产带给所在国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围绕廉洁文化建设,宣传培育践行“诚信守法、廉洁敬业”的中国石油廉洁核心理念,组织编印《廉洁文化手册》,开展“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形成海外项目干部回国述廉制度,不断提高海外项目廉洁文化建设水平,推动廉洁文化向纵深发展。三是做好双向文化沟通,实现公司与基层的文化信息互动。在公司党委层面,制作了《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手册》等一系列文化产品,摄制了《企业文化宣传片》和《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宣传片》,创办企业文化网络宣传阵地,拓宽公司文化传播途径,不断弘扬中国石油优良传统,巩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使公司文化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名员工心中。在海外项目部层面,创办了《非洲热土》、《尼罗足迹》、《哈萨克测井通讯》等一系列自办刊物,引导员工广泛交流管理和技术经验,抒发情怀,提振士气。同时,也让国内员工及时了解海外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
二、以兼收并蓄为方略,实践跨文化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 坚持把具有长城特色的“力文化”优势带到国外,通过将文化与管理制度、经营工作环节相融合,建设富有时代气息、兼蓄当地民族文化、符合现代管理要求、适应国际业务发展的海外特色文化。一是以“和谐不分肤色”为主题,发现并尊重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纳各地的好传统、好经验和好做法。建立了“三要”工作制度,要了解当地雇员的工作、要关心当地雇员的生活、要听取当地雇员的建议。在外籍员工中实行“星级员工”管理制度,按员工的业绩和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行考核,开展评先选优,帮助外籍员工成长进步,许多外籍员工走上了关键管理岗位和中层领导岗位。尼日尔项目部还建立了“外籍员工之家”,每年斋月节都会组织全体雇员举行庆祝会,并为当地雇员购买家庭医疗保险,解决医疗条件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尊重国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熟悉了解作业国的政体、民族、宗教特点,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识别,杜绝引起文化冲突事件。建立“三不”工作制度,不违反当地雇员信仰和风俗习惯、不与当地雇员发生肢体冲突、不对当地雇员强制性发号施令,多方面增进中外员工的感情。三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中国特色,全面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公司“力文化”理念,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支撑教育事业,树立了国际化公司的品牌形象。苏丹项目部和作业区为喀土穆洪灾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公司与当地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
三、以文化凝聚人心,助推海外业务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目标,实现了与合作方和资源国利益、目标的趋同,使长城特色文化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极大地提升了长城钻探公司海外业务的综合实力,为公司海外业务有质量有效益发展提供了的思想保证。一是积极倡导“相互欣赏、享受工作”的融合文化理念,以文化包容、文化亲和促进中外员工和谐共进,形成了人性化、亲情化的文化特色,赢得了资源国、外籍员工的一致尊重和认同。许多外籍员工放弃了原来就职的外方公司,转到了长城钻探的海外单位,他们说,是文化吸引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尊重。二是积极推进“安心文化”建设,以“后方保障,前方安心”为工作定位,面向海外员工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搭建三个平台,创建了诉求掌控、应急安抚、帮扶解困、健康惠心等10项子工程,将员工工作、家庭、情感、健康等各方面事项纳入其中,建立起了服务员工的规范性保障体系。三是以海外文化信息工程为通道,定期向海外员工传递公司内刊、图书资料和公司领导的殷切关怀,让海外员工及时掌握国内最新信息,拉近总部机关与海外员工的距离,建立起文化信息桥梁和感情纽带。四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坚持管理人员到现场调研,同中外员工谈思想、谈工作、谈问题,主动沟通,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以谈心促团结,以谈心促融合。
在公司企业文化的感染和催化下,逐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海外文化,尼日尔“骆驼精神”、肯尼亚“地热钻井文化”、伊朗“快乐工作法”等特色文化相继形成,海外业务也在文化动力的促进下,逆势增长,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第四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合创新
摘要:玉山县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契机,重构基层意识形态传播模式,在把握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力,探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舆论生态环境变化,加强对舆论的正向引导和革新。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合创新
在媒体融合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指示,是摆在全国宣传思想战线特别是县级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这些高大上的理念如何与县实际相结合,发挥实效?玉山县广播台视台做了有效的探索,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2018年,玉山广播电视台按照中央、江西省委和上饶市委关于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在玉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玉山县委宣传部的高位推动下,开始筹建玉山县融媒体中心。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媒体融合的榜样,学习他人经验。经充分考察论证,结合玉山县级媒体特点,我们提出了“新闻+政务+应用服务”的融媒体建设思路,整合现有的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打通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壁垒,形成资源共享、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
第二,科学设制架构,实现“党委领导、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方向。玉山县融媒体中心下设总编室、采集部、编发部、技术部和管理保障部等五个职能部门,按照“策——采——编——发——评”的运行流程,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发布”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围绕“贴紧中心、贴近民生、贴住用户”的工作理念,立足本土,精准推送,实现多渠道传播主流声音,多时空展现本地要闻,多形式报道时政要闻,多平台处置突发事件,多角度关注民生动态,多层次提升互动效果,多举措扩大社会影响”的目标,打造“玉山之窗”手机客户端,涵盖“新闻”“视频”“融媒体”“生活”等板块,每天实时进行内容更新。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将传统广电媒体“单一、定向、固定”的传播方式和相对简单的节目形式,变为新兴媒体“多屏、移动、社交”的融合传播方式和多样态融合产品,实现区域内的最大范围传播,提升主流媒体在網络空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时,客户端完善“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等内容,既方便广大市民网上办事,又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目前,玉山县融媒体中心手机客户端“玉山之窗”平台已搭建完成并开始运行。媒体资源实现充分整合利用,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第三,搭建融媒体“中央厨房”。玉山县融媒体中心的“中央厨房”以“赣鄱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运用数据抓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虚拟现实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整合内容资源、丰富表现形式,为各传播载体生产高效率、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发挥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移动终端新媒体的开放性、时效性、海量性、易检性、个性化等独特优势,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传播矩阵。玉山县与省、市在用户、技术、数据、传播平台实现共享。统一指挥调度,采编、技术人员共同策划、采集、制作、分发新闻产品,全时段覆盖、常态化运行,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第四,立足现实,制定运行流程和规章制度。为确保顺利运行,玉山县融媒体中心相继制定出台了融媒体中心运行方案、推广方案和考核方案,明确下载安装、稿件上送、职责分工、考核督查等具体目标,要求各乡镇、各单位指派宣传委员或宣传干事专门负责“玉山之窗”融媒体客户端下载安装和稿件上传工作,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考核。实行全新的融媒体绩效考核制度,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
经过精心筹备,2018年11月20日,玉山县融媒体中心暨“玉山之窗”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标志着玉山县迈出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大合唱的新步伐。下一步,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将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建设。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切媒体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较量。有了人才,才会生产出优质内容、搭建起强大网络、打造出强势终端、研发出先进技术、聚集起用户受众。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采编播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实现由单一型向全媒体型、专家型转变,具备采、编、播、设计、整合以及新媒体传播的技巧和能力,为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员工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用鲜活的镜头、乡音,积极主动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二是加强内容建设,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有内容,才有看头;
有内容,才有生命力。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前哨和一线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拥有广播电视新闻发布平台、地方特色的专题节目制作能力,还有新媒体矩阵,既面向全域广大干部群众,还能在互联网上、移动多媒体终端、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发力,承担着宣传和服务的双重任务。必须扎实抓好全域信息发布资源的连通汇聚,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从理念、形式上创新,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事关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上,务必帮助街坊邻居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让党的理论更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引导群众方面,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善于观察,在众多基层先进模范中发现好素材,找到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通过广泛宣传形成全民参与、接力,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向上向善。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发挥区域优势,结合本地资源,充分挖掘出受众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共鸣点,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达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目的。
三是加强运营管理能力。现在整合的报台网多个媒体、多单位并在一起,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还要加强运营能力,通过成立运营公司来达到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媒体融合带来的业务形态变化,给现有运行体制机制带来了挑战。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胆进行采编发流程、组织管理体系、自我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重塑与再造,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工作绩效为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县级台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谋定而动、改革逐梦;
矩阵创新、融合发展。在“打造江西东部门户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桥头堡’”的进程中,玉山县融媒体中心将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力打造玉山融媒体服务新平台,讲好玉山故事,传递玉山声音,凝聚玉山力量,为玉山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49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组织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人才培养,专家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关键要靠人才优先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核心是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尖端力量,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需资源。近年来,我国始终把引进海外人才摆在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以优良的体制和环境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现阶段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多头管理、各行其是,政策缺乏顶层系统设计;政策制定导向不准,优惠政策与创业创新需求缺少对接;在政府扶持方面,一是不够重视对扶持投入方向的合理性分析,二是未能有效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方面的优势。
为此,建议:
一、在引进人才上,要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展专业涵盖面,广纳英才
既要引进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又要引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人才;既要引进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专业人才,又要引进经济、人文、管理领域的人才;既要注重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又要重视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引进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切忌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回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加大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人才的关注,参照过去选拔基层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做法,涉及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政策制定和业务管理岗位,可以采取定向招录的办法,专门招录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具备海外高校学位等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以此进一步改善公务员队伍素质和结构。
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人才移民制度,改革国籍、绿卡和签证制度。完善移民“绿卡”制度,简化海外华人华侨往返中国的签证手续等,方便“双创”人才进出。二是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体系。国际人才竞争中的人才待遇标准,通常不是由国内人才市场定价,而应由全球人才市场定价。对于国家急缺人才应高于国际同行薪金水平,可以采取政府支持、民间基金冠名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三是建立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配套国家风险基金与担保机构,通过与产业、项目、资金相结合的政策吸引和凝聚海外高端人才。四是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导师库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榜样库等制度,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培训和导向服务。五是随时掌握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的整体变化,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适时调整现行的甚至仅针对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的政策体系。六是切实从人才战略意义上营造有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环境,包括吸纳他们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和参与制定相关政策。
三、突出重点,继续推进载体建设
实践证明,以重大“人才工程”等为载体引进海外人才是行之有效的。1991年的“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4年的“百人计划”、1996年的“春晖计划”、1998年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新世纪的“千人计划”等都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建议今后应继续推进载体建设,以“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和“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等为载体,尽可能引进一些诺贝尔奖团队中高端人才到国内搞联合开发,联合研究,为人才强国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政策协调统筹能力,有效整合资源
第一,结合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事业的特点,梳理现行政策,明确职能权限并使之相互衔接,针对难以衔接的环节建立调节机制。第二,针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企业创新相互支持的需要,在保证政策出台的延续性的基础上,研究建立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统筹机制,并实事求是地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的合理调整(比如放宽对科技入股量的限制、扩大各种专项基金和专家证书发放的规模、帮助留学人员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直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对某些研发失败的风险扶持等)。第三,制定各种资源整合的政策依据和扶持办法,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优势,比如制定鼓励它们与留学人员企业合作的政策及相应的奖励办法、提供知识产权使用或技术转化以及兼职从业等方面的中介服务等。
五、建立海外学人与回国创业人员的联系机制
做好新阶段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从引进、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实际出发,有必要建立一个协调、联系、服务海外和留学人员的日常办事机构,及时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外,为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统一领导,建议设立移民/留学人员事务局,建立全球性的留学人才/华裔人才联络站,建立国际化的人才研究中心和建立海外人才猎头等机构。
六、完善城市功能,擦亮城市名片,为留学人员打造宜居生活空间
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特别是在欧美地区生活,国外研发机构的田园风格已经让他们充分适应,反而国内的快节奏生活让他们无所适从。建议各地在引才工作中根据来源国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打造城市名片,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传统田园风格得以完整保留往往会成为一些高层次人才的首选,但也要在生活舒适程度上更多考虑留学人员习惯。
来源:中国政协网